『壹』 怎樣注意幼兒園飲食健康知識講座講稿
幼兒是指1-3歲的小朋友,這段時間智能發育較快,語言、思維能力增強,因此合理又均衡的營養對其非常重要。媽媽們要仔細閱讀下面的內容哦,並試著為寶寶們努力去做:
膳食原則:1-2歲兒童每日需要能量1000千卡左右、蛋白質35克,2-3歲兒童需要能量1200千卡左右,蛋白質40克,脂肪佔35%左右(千萬不可缺少必須脂肪酸,尤其是DHA,對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作用非常重要),碳水化合物佔50%左右。要注意鈣鐵鋅碘的充足,維生素要保證維生素AD的充足和其他維生素的供給。
2.膳食安排:每日三頓正餐、2-3次加餐。早餐宜安排一定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提供1日能量和營養素的25%,午餐應品種豐富並富含營養,提供一日能量和營養素的30-35%,晚餐應以富含營養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如肉類中可以選擇雞肉、豬肝、清蒸魚等易消化的食物,晚餐占每日營養素的25-30%。另加餐佔15-20%。
具體飲食內容:
早上7:00左右:主食30-50克(發面蒸食、麵包、面條、軟飯、粥均可),雞蛋1個,堅果20克(約2個核桃的量,可磨碎製成泥糊狀,以免嗆入氣管)。
上午9:30:水果100克(約半個蘋果的量,可去皮切小塊)。
中午11:30左右:主食40-50克,蔬菜150克、瘦肉30-50克,豆製品少許。
下午15:00:酸奶1杯或配方奶粉或母乳喂養。
晚18:00左右:主食30-50克,蔬菜150克,易消化肉類30-50克。
晚20:00:半袋或1袋奶。可選擇牛奶、配方奶粉或母乳喂養。
合理烹調方式:
幼兒主食以軟飯、麥糊、面條、饅頭、麵包、餃子、餛飩等交替食用;蔬菜應切碎煮爛,瘦肉宜製成肉泥或肉末,易為咀嚼、吞咽和消化;硬果及種子類食物,如花生、黃豆等應磨碎製成泥糊狀,以免嗆入氣管。幼兒食物烹調宜採用蒸煮等,不宜添加味精等調味品,以原汁原味最好。
『貳』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幼兒園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衛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餵奶、大小便、睡眠、活動與鍛煉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飲食和營養衛生教育:如飲食不過量、飯菜多樣化、按時進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衛生知識教育:如保護眼睛、牙齒、耳朵,糾正不良的習慣等; 4、預防意外傷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亂玩弄電器、不放煙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美育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如培養小孩健康的審美情趣,做到形體美、行為美、語言美。
『叄』 幼兒園家園共育—健康營養膳食活動內容
列印 關注幼兒膳食營養,制定合理的食譜,切實提高膳食營養質量,是幼兒園一貫的追求,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為確保孩子的膳食營養均衡,讓孩子吃出美味吃出健康,同時也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膳食管理工作,近日,文華幼兒園特推出菜餚展示台。把每天中午孩子要吃的菜餚展示出來,讓家長直觀、生動地看到孩子午餐的營養搭配,也增強了孩子的認知能力。 展示一:面向孩子 科學的飲食營養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飲食營養教育是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醫生及後勤負責人掌控孩子一周菜譜制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季節和當地菜場詳情,保證幼兒食譜多樣化、不單調、不重復,要求平衡膳食營養。孩子每天吃的菜餚展示在門廳進來的一張小方桌上。平時戶外活動或是游戲後,老師帶著孩子來菜餚展示台,從中知道今天午餐吃什麼菜,這些菜餚分別有什麼配料,認一認這些菜並說出菜名。 飲食營養教育只有立足於孩子的已有認知,才能更具針對性和合理性。但是孩子自身的認知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全,對於營養方面的認知更是少之又少,在孩子看來,只要是好吃的,和自己口味的東西就愛吃,從而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如今,通過關注幼兒對飲食營養領域的認知是我們了解幼兒飲食營養認知現狀的重要途徑,從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展示二:面向家長。 家長送孩子來園後,也停留在了菜餚展示台邊,一看便知道了當日午餐菜餚的搭配。能根據幼兒園的午餐菜餚來搭配好家裡的晚餐,做到營養膳食平衡及科學育兒。菜餚展示台的出爐,受到了家們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肆』 如何培養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習慣
一、幼兒飲食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存在的問題
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幼兒,對營養的需求非常廣泛。合理的營養結構是保障幼兒身體、智力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現代家庭的生活條件優越,理應不存在營養問題。但在實際上,我們卻看到幼兒在飲食行為中就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如挑食、偏食、暴飲暴食、不定時定量吃飯等。幼兒的飲食絮亂狀況已成為幼兒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與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對幼兒飲食行為指導不當或管教不當有直接的關聯。
2.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由於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與幼兒身心健康發育的關系缺乏認知,許多家長認為他們那一代沒有條件,現在條件好了就應該盡量滿足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加之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個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和健康的身體,為此,家長們對於孩子在飲食方面提出的各種要求總是百依百順,百般遷就和滿足,吃飯時孩子不願吃的菜就放在自己面前,孩子可以一口不吃。有的家長互相攀比,總覺得在吃上不能委屈了孩子,因此很多孩子就會要求去吃「德克士」、「麥當勞」等洋快餐,等到了該吃正餐的時候也不吃,這時家長也採取了縱容的態度,認為孩子現在不想吃就算了,等他想吃的時候再弄給他吃。這種一味遷就和縱容的態度成為了幼兒不良飲食習慣養成的「溫床」,助長了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
家長不良飲食習慣對幼兒飲食習慣形成的影響。有的父母自己挑食、偏食,不避諱孩子。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無形中也會學著不吃這不吃那,久而久之,也將形成挑食偏食的惡習。
(2)幼兒園方面 。一些幼兒園,尤其是私立幼兒園為了減少開支,聘請的保教人員大多數都是社會上的一些待業人員,學歷也較低。她們沒有經過幼教專業的培訓,缺乏相關的保育知識,素質較低。在幼兒出現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時,或採取縱容的態度或強硬的態度,並沒有真正關注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二、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途徑
幼兒時期,是一生中身體發育最顯著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不抓緊教育,掉以輕心,放任自流,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必將對其身心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幼兒不良飲食習慣是長期形成的,矯正不良的飲食習慣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矯正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還必須以家庭和幼兒園相互配合為基礎,針對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來進行。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三歲前幼兒的生活環境以家庭為主,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也來自家庭。在對幼兒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處於重要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家長的教育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質量,決定家庭教育的優劣或成敗,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因此,父母必須實施有效的教育手段,促成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
2.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教育是矯正幼兒不良飲食習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幼兒園必須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除了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播外,還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1)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在教育教學中,控制幼兒運動量,避免大量出汗,過度疲勞,造成幼兒暴飲暴食或不想吃飯的情況出現;要教育幼兒定時飲水、進餐,制止幼兒從家中帶零食來吃;餐前做好充分准備,進行餐前教育,穩定幼兒的情緒,間接地激發了幼兒的食慾;此外,教師對飲食過少的幼兒要進行多方面的觀察和分析,及時消除幼兒的不正確想法。
(2)營造適宜的環境,創設良好的進餐氛圍,引導幼兒愉快進餐。幼兒園是對幼兒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教育的場所,飲食教育也是如此。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行為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幼兒進餐是否有食慾與情緒的好壞緊密相關。經常保持進餐是愉快的情緒,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慾。因此,在幼兒進餐時,要努力創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氣氛。
(3)因材施教,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由於每個幼兒生活的環境、身體狀況、家庭教育的不同,他們對食物的偏好也會不同。教師應該要善於觀察幼兒的飲食習慣,進餐多少,掌握每個幼兒的情況,並針對具體的情況來進行單獨指導,採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
(4)開展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渠道,如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教師的教育行為、教育方法,提高家長主動配合的積極性。其次,邀請家長參加親子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來對幼兒的飲食習慣進行培養,同時使家長有更多的機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意識到在幼兒的教育中他們和教師是合作夥伴,而不是一個旁觀者,促進家園合作,共同培育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5)幼兒園在招聘保教人員時要有所選擇,不要濫竽充數。要定期對其進行培訓,不斷地提高幼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伍』 幼兒園健康教案《秋季飲食衛生,防腹瀉》
活動目標1、了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並參與綠色食品游戲賽。
活動准備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一、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麼食品?為什麼?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並進行分類。
二、通過觀察幼兒用書,了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 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 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麼啦?他們為什麼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為什麼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3.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為什麼會這么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麼食品比較好?什麼樣的食品要少吃,為什麼?
四、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並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並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五、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 幼兒:綠色食品;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 幼兒:垃圾食品。
……六、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並站成一排。開展游戲《蹲一蹲》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後,立即接上來說:"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紅柿蹲。"然後,繼續接說……說錯了,就換人接著游戲。
『陸』 幼兒園保健老師怎麼給廚房人員進行培訓
一、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和衛生知識 1、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工作帽,頭發不得外露。 2、操作時手部應保持清潔,操作前手部應洗凈。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時手部應消毒。 3、操作直接入口食品從業人員有下列情況時應洗手:開始工作前;上廁所大小便後;處理生食物後;處理弄污的設備或飲食用具後;擤鼻子後;處理動物或廢物後;從事其他可能會污染雙手的活動後。 4. 個人衛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 勤洗澡理發、 勤洗衣服被褥、 勤換工作服; 「四不」:不留長指甲、 不塗指甲油、 不戴戒指、 不吸煙 。 二、環境衛生要求 1、每天供餐結束後應及時打掃地面、檯面,不留死角。有條件的做到專人打掃。 2、在產生蒸汽的房間,要有良好的排風裝置並正常使用,防止牆壁、屋頂發霉、脫落、滴水造成食品污染。 3、廚房內產生的廢料、廢棄物或餐具中殘留的食品等各種垃圾應存放在帶蓋的垃圾桶內,並及時清理。 三、采購要求 1、食堂采購食品原料時,應到大型農貿市場等規范場所進行采購。 2、要進行索證:索取供貨商及生產廠家食品衛生許可證、散裝食品檢驗合格證明、肉類產品獸醫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豆製品送貨單、蔬菜農葯殘留檢測報告等有關證明。 3、采購食品原料時盡量索取購貨憑證,做好采購記錄,以備一旦發生食源性疾患調查和索賠之需。購貨憑證包括發票、收據或者其它憑證。 4、采購時進行相應的感官檢驗:定型包裝查看標識是否完整;蔬菜、肉類等是否腐敗變質等。采購時還要做到定量采購:遵循用多少,采購多少的原則,保證食品的新鮮和衛生。 四、食品儲存要求 食品原料儲存場地應由專人管理,食品貯存場所要清潔,不得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與個人生活用品同場所存放。存放食品的場所要通風防潮,食品分類離牆離地存放,同一場所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食品在入庫以前必須嚴格驗收,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不得入庫,驗收後認真作好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品名、供貨單位、數量、進貨日期、感官形狀和標簽檢查情況;食品出庫時必須查驗其感官形狀和保質期;日常性查驗應重點檢查食品變質(包括霉變、腐敗)等情況,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應及時進行處理。 食品儲存應當分類分架、離地隔牆(至少15厘米),生、熟食品分開存放,同時要注意防鼠、防潮等。 五、粗加工及切配衛生要求 1、切配加工必須在專用操作台上進行。切配加工後的食品原料應當保持整潔,放在清潔的容器內,並置放於貨架或墊倉板上。當天切配的食品原料應當天烹調加工; 1、加工前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跡象或其它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種食品原料在使用前應洗凈,肉製品、蔬菜、水產品分池清洗。 3、易腐食品應盡量縮短在常溫下的存放時間,加工後應及時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應避免污染,與原料分開存放,並應根據性質分類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應按照加工操作規程,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已盛裝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於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6、加工用容器、工具應生熟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志。 7、葷、素食品原料的盛放容器和加工用具應嚴格進行區分,並有明顯標志。使用後應洗凈,定位存放。 8、及時清理加工後的廢棄物,並做好檯面和地面的清洗。 六、烹調加工衛生要求 1、烹調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烹調加工。 2、不得將回收後的食品經烹調加工後再次供應。 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應當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於70度。 4、加工後的成品應與半成品、原料分開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製品,應盡快冷卻後再冷藏。 七、備餐及供餐衛生要求 1、烹調好的食品應當在備餐間存放。烹調後至食用超過2小時的,應當在低於250C的條件下存放。分餐應當在備餐間內進行,禁止在用餐場地、教室等場地分餐。 2、供應後剩餘的食品必須冷藏,冷藏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隔夜、隔餐的食品在確認沒有變質的情況下,必須經高溫徹底加熱後方可供應食用。 八、留樣 當日供應的各種菜餚(包括含餡的面製品)應當分別在冰箱內留樣48小時,每種菜餚留樣量為100-200克,並做好留樣記錄。 九、餐具、用具清洗、消毒 1、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制度。未經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 2、清洗餐具、用具必須在專用水池內進行。煮沸蒸汽消毒、應保持溫度100℃,作用10分鍾,煮沸消毒時餐具、用具必須全部浸沒在沸水中。 3、存放餐用具應使用密封的保潔櫃,保潔櫃用前應消毒。 4、已消毒的餐用具和未消毒的餐用具要分開存放。 十、餐具、工用具保潔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後必須儲存在專用的密閉保潔櫃中備用,保潔櫃應定期清洗,保持潔凈,並有明顯標記。保潔櫃內不得置放其他雜物或私人物品。 十 一、應急措施 幼兒園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者在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異常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後,應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幼兒園發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時,應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並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落實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柒』 幼兒園怎樣幫助孩子健康飲食
一、開展宣傳咨詢活動,讓家長了解兒童肥胖的危害及干預的重要性 1、充分利用宣傳欄向家長進行宣傳。我們有意識的在宣傳欄中充實健康教育內容,使家長了解到兒童肥胖的原因及危害,了解控制肥胖的最佳年齡在學齡前,如控制不好,成年後將導致相關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病,同時也防止成人期肥胖。 2、開展肥胖兒飲食科學指導工作。我們利用各種途徑對家長進行科學飲食指導,並展示了圖文並茂的「三燈」食品,讓家長小朋友們了解哪些屬於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食物。 3、晨檢是了解肥胖兒童近況和與家長溝通的最佳時機。家長送孩子入園時,首先要通過晨檢,抓住這一時機和家長簡單交流肥胖兒童在家的表現,如:昨天晚上吃什麼菜,按什麼順序吃的,昨晚吃什麼零售了,雙休日干什麼了等等。針對情況鼓勵肥胖兒童的正確行為,給小朋友一些表揚、肯定,幫助家長尋找原因逐漸改變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 4、開展了家長問卷活動,了解幼兒在家中的飲食行為、體育活動及家長的認識態度。通過問卷分析、了解肥胖兒童各方面情況,便於幼兒園有針對地和家長交流相互配合,實施干預方案。 二、家長座談會,是家園溝通的橋梁 每學期與肥胖兒童家長座談會是肥胖兒干預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座談,相互交流干預方案的實施進展情況,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1、每學期聘請兒童保健專家(研究肥胖兒童專科醫生)為家長進行講座。如:什麼是單純性肥胖?單純性肥胖發生的原因?肥胖的標准?肥胖會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治療、如何採取積極的運動解決肥胖問題等等。使家長知道肥胖除帶來身體上的疾病外還會帶來人格障礙和非智力因素障礙,如學習困難,對將來發展不利,對自信心發展不利等。 2、保健醫與每位肥胖兒童家長面談,讓每一位家長了解幼兒園干預方案進展情況及干預目標,同時了解肥胖兒童在家中的生活習慣,使幼兒園和家庭中構起一座橋梁,達到很好體重控制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使得肥胖幼兒終生受益。 3、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家庭中的干預實例,相互介紹有益的做法,請體塊指數連續保持不變或下降的肥胖兒家長交流自己在家中的干預方法,能引起其他家長的重視和認可。 三、假期干預工作不放鬆,是我們近幾年取得的寶貴經驗 肥胖兒干預工作離不開幼兒園、家庭之間的相互配合,平時幼兒在園配合得較好,基本上都能按照園內肥胖兒干預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成效較明顯。但往往到了假期,家長忙於其他工作就忽視了這個問題。肥胖兒童因無人監督在飲食、日常行為、體育運動等方面也放鬆自己人了,願意吃什麼就吃什麼、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忘記了在園的做法。我們抓住這些現象,調整了干預方案,採取了「假期健康日記」「健康小福袋」「假期健康之星」評比等活動、取得較好的控制體重的效果。 1、每逢節假日、黃金周,我園從不同方位進行宣傳。如:到保健室測身高、體重時保健醫生會抓住這一時機和肥胖幼兒交流,了解存在的高危行為,有針對性地幫助肥胖兒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各班老師在游戲、談話等活動中也在全班宣傳、鼓勵表揚幼兒在園的正確做法,假期後各班還開展評比活動來促使幼兒鞏固正確的行為。 2、假期前與肥胖兒家長交流,提示家長假期中如何管理好肥胖兒童,向家長發放「三燈」食品及常見食物的含熱量表,使家長進一步明確:學齡前兒童沒有太多的自主高危行為,其行為易受家長支配及環境影響,家長多戶外活動,孩子則自然跟隨;家長少備高熱量零售,孩子則少吃。學齡前兒童各種行為習慣可塑性強,從小養成良好的運動及進食行為習慣,終生幸福
『捌』 幼兒園小班健康科學飲食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吃東西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不吃腐爛變質的東西。 2、吃東西要坐下來安靜的吃,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做到定時吃東西和水。 活動准備: 1、果皮箱一個,配有相應的牆飾標記圖。 2、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一張,各種水果每人一份(幼兒也可自帶)。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帶領幼兒參觀活動室,認識衛生角。 1、 給幼兒編號,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知道自己喝水、洗手要用自己的水杯毛巾。 2、認識「果皮箱」及相應的牆飾標記圖,了解果皮箱的用途。 3、瀏覽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讓幼兒了解什麼時間改吃東西、什麼時間該喝水,增強定時作息的意識。 二、嘗試活動:吃水果 1、洗水果:通過洗水果活動,讓幼兒知道生吃瓜果要洗凈的原因(如,農葯殘留,塵土、病菌等) 2、吃水果:吃水果前要先洗手,嘗試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坐下來安靜的吃東西。告訴幼兒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並讓幼兒知道其原因。 3、「喂」果皮箱:吃完東西要把果皮果核及包裝袋等放到果皮箱里。 三、定時喝水 1、讓幼兒知道喝水要喝白開水,並明白道理。 2、讓幼兒定時喝水,知道不要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喝水,喝水時要等水不燙在喝,要慢慢的喝。 活動延伸: 1、結合有幼兒日生活,隨時提醒幼兒要注意飲食衛生。 2、常與家長溝通,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玖』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飲食要適量》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權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