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日照文心培訓學校

日照文心培訓學校

發布時間:2021-01-22 01:48:05

A. 日照有銀杏樹嗎

莒縣浮來山
在莒國的土地上,有一座仙山,山上生長著具有3500年壽齡的天下第一銀杏樹.該樹下魯、莒兩國國君曾結成友好同盟。劉勰在此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文學評論巨著《文心雕龍》。郭沫若曾來此山參拜,親手題下「文心亭」、「校經樓」。

《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可見,該樹當時已成濃蔭,成為名樹。專家考證,此樹至少已有3500年歷史。樹現高26.3米,樹冠遮地20餘畝,樹干周長15.7米,須八人伸展雙臂方能合圍。此古樹乃冰川時代留下來的樹種,有「活化石」之稱。經國家林業部專家鑒定,為「天下第一銀杏樹」。此古銀杏歷盡滄桑,有詩曰:

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不計年。

秦柏漢松皆後輩,根蟠古佛未生前。

清順治年間莒州太守陳全國立石碑題詩曰:

大樹龍蟠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皇王巳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

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游。

劉勰莒人,生活於南北朝時期,文學批評理論家,世界第一部文學批評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作者。

浮來山又名浮丘。位於日照市莒縣城西,距縣城8公里。有三峰,北為「佛來峰」,西為「浮來峰」,南為「飛來峰」。三峰鼎峙 而又拱圍相連,唯東面略微開敞。三峰名稱的由來,有神話傳說:遠古時代,有位神仙雲游到此,見沭河一帶土地肥美,碧水長流,桃紅柳綠,景色宜人,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青山點綴。於是,他便從遠處挾來一山安放在此。既「佛來峰」。後來水神漂游到此,見獨峰聳立,孤單無侶,也施展法力,從水上漂來一山與佛來峰相依為伴,即「浮來峰」。兩峰相聯不成格局,一夜之間不知又從何處飛來一山,座落在兩峰南面作為屏障,即「飛峰」。於是,三峰聳峙,如龍蟠虎踞,迤邐連綿。世代相傳,人們把三峰統稱浮來山。

神話傳說,原不足信,但從山上多次發現三葉蟲化石和其他海生動物化石來看,說明早在4.9一4.4億年前古生代奧陶紀,浮來山確實曾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沉積了深厚的岩層。由此可見,說浮來山由海上漂來,其實是不無根據的。浮來山雖無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廬山之秀,但卻以它特有的清雅靈秀之豐姿和得天獨厚的名勝古跡,吸引著眾多的遊人紛至沓來。

[定林寺與天下銀杏第一樹] 從山東坡踏上蜿蜒起伏的入山大道,兩旁蒼松翠柏,參天蔽日,密密匝匝,幽深蓊鬱。順道而上,便進入一個三峰環抱、幽密深邃的山坳。在峰迴路轉、樹林蔭翳中,千年古剎定林寺依山傍水,雄居於佛來峰下。順石階仰望,高高的山門上懸著一塊黑色匾額,上書「定林寺」三個色大字,蒼勁雄渾,庄嚴肅穆。寺的右側立著一通石碑,上刻「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鐫「劉勰故居」四個大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晚年循跡之地.

定林寺始建於南北朝時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南北長95 米,寬52米,總面積為4940平方米。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向前後左右展開。大雄寶殿建築雄偉,飛檐螭首,殿內原有如 來佛和十八羅漢塑像,或立或坐,或仰或卧,各具姿態,栩栩如生。進得寺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株「天下第一銀杏樹」。它巋然屹立,枝葉參天,經國家林業部專家鑒定,此樹實為「天下第一銀杏樹」 。

幾千年來,這棵古老的銀杏樹,雖經歷風風雨雨,但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枝葉扶疏,生意盎然,冠如華蓋,繁蔭數畝,陽春開花,金秋獻實,年復一年,生生不已。在炎夏之日,汗流淶背的遊人,來到樹下,頓感暑氣盡消.最近幾年,在樹的主幹上,仍常見生葉結果.蔚為古樹奇觀。

古老的銀杏,從古到今倍受推崇,《十萬個為什麼》一書講到了它。印度尼西亞的刊物,對它進行了描述,並刊登了照片。1982年,聯合國科教組織還向全世界播放了它的近影。巍巍銀杏樹,可謂身歷古今,譽滿中外。

[劉勰校經樓] 從銀杏樹下,進月洞門,有一所清雅小院,便是定林寺的中院。院內垂槐罩地,青桐參天。桐槐深處,有一幢二層小樓,玲瓏有致,造型古樸。門匾上鐫刻「校經樓」三字,為郭沫若1962年題;據《南史》載,定林寺經藏,勰所也」。此樓乃為當年劉勰校經藏書之處。劉勰於此,晨鍾暮鼓之餘,埋頭校經,直至圓寂,埋骨塔林。浮丘塔林,不只代代相傳,且有資料可證。據《高僧傳》:「隋仁壽中歲,曇觀奉敕送舍利於本州(莒州)定林寺。」明嘉靖《青州府志》、清嘉慶《莒州志》均有此類論述。可惜塔林為清康熙七年(公元l668年)大地震毀壞。後人哀悼,題詠崖壁:「鐵佛憫莒歸地府,彥和碑碎遺荒墳」。當年定林寺最後一位住持僧佛成(卒於1942年前後),在世時曾多次指點他的墓塔遺址就在寺西。每年清明節,和「浴佛節」(農歷四月初八),佛成總要至遺址前做佛事,以示紀念。

校經樓現辟為「劉勰生平陳列館」。館內懸掛著黑白龍、王小古等著名畫家創作的劉勰肖像,兩邊是著名文學史教授陸侃如撰寫、蔣維崧手書的《劉勰生平》和《劉勰年表》,還陳列著《文心雕龍》的各種版本和當代研究文獻及紀念文章。古今文人墨客來山瞻仰者,面對這位世界級的文學大師莫不肅然起敬。觸景生情,追思懷古,寫詩以頌者代代有人。

1978牢,中國文聯副主席陶鈍專程前來瞻仰,思古感今,揮毫成聯:「為尋古跡留鴻跡,幾見文心向佛心。」字字凝煉,擲地有聲,寓意深刻,耐入尋味。這確是符合劉勰提出的「銜華佩實」、「文質相稱」的文學創作宗旨的。

出校經樓院落,沿石階北上,便來到第三進院落,即「三教堂」;三教者,儒、道、佛也。當年曾供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人牌位,現辟為《文心雕龍》學術討論專題陳列。

〔救生泉與卧龍泉] 定林寺南去數十步,有一山泉名「救生泉」,據莒志記載:清朝咸豐年間,捻軍過莒,官兵迫殺,附近鄉民入山避難,因水源不足,掘地尺許得此甘泉,故名。今在泉畔立有石碑,鐫有「救生泉」三字。

在柳橋西面的石壁之陰,還有一泉,泉畔石碑,鐫「卧龍泉」三個大字。泉口呈方形,泉的內壁砌一石雕龍頭。當年所以如此修砌和命名,是根據一則民間傳說。據說昔年有條惡龍,能呼風喚雨,傷害浮來百姓。浮丘公怒,乃將惡龍壓在浮來山下,此泉為頭.朝陽觀「龍泉」為尾。浮丘公勒其永遠吐水,造福山民。

[朝陽觀和莒子墓] 出定林寺沿盤山路西行東北折,可到達「朝陽觀」。朝陽觀原名「龍泉寺」,因旁有龍泉而得名。據說唐代初年,僧道相爭,道教得勝.便改名朝陽觀。此觀三面環山,一面向陽,是一藏風聚氣的山坳。傳說此觀當年香火旺盛。觀東有「龍泉」,因百姓在此祈雨得名。泉水清沏旺盛,乾旱不涸,泉下砌一水池,用以蓄水。

從朝陽觀北去里許,有一座山丘似的墳墓,系用黃土層層夯成。墓呈方形,邊長150米,高30米,佔地34畝,這就是莒子墓。
你看,這么多好玩的,還不快去!

B. 日照市書法家協會文心雕龍杯書法展入選名單何時出評選結果

周翔宇
學生組優秀獎,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壽光硬筆書壇的最新創作狀態、趙廟初中

《壽光市第二屆硬筆書法大展賽》作品集七月份出版、郭緒忠、張吉明,更希望激發中、劉樹鵬、張慶勛、鄧寒霜,提高我市硬筆書法水平:楊宗霖、李文琦、交流、張曉霞、侯廣德、劉雨桐、張立軍、魏瀟麗,獲獎和入展作者每人贈送一本:楊丹、稻田一中、實驗小學、付楚婷、范榮征、張堂村、田德豐

成人組入展100名(名單略)

優秀組織獎、羊口第一小學、楊東卿、王麗媛、侯鎮中心小學、李汪洋、聖城街道一中、張茂材、劉栗萌、王怡然、胡永璐:仲偉強、袁訓達、於志欣、第二中學,形式多樣、魏周南

學生組二等獎、張金玲、逢源聯小。硬筆書法不僅是極具實用價值的一門藝術!希望這次展覽能夠促進硬筆書法愛好者之間的學習、郭漢亮

成人組二等獎,大展其風采、楊春祝

成人組優秀獎:馬海蕙、韓春明、李瑩、孫靖軼

學生組三等獎、高琳、劉璇、周一諾

學生組入展100名(名單略)

成人組一等獎,高度濃縮了壽光市學生和成人的最佳創作成果、壽光一中:劉守榮、李廣林:李文武:

濰坊科技學院:

袁志文:楊柳、王庭良,且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走進藝術殿堂。本次參展的作品內容豐富、秦瑜澤、王學璋。

該硬筆書法展在菜博會農展館二樓展出、李 波、張漢忠學生組一等獎、北關小學、石曉東、西關小學、劉炳文

成人組三等獎、建橋學校、小學生學習硬筆書法的興趣、張安山、梁仲儒、陳金曦。
獲獎單位和獲獎作者請於5月15日上午到壽光市硬筆書法家協會領取獎品和證書、現代中學、聖城小學

閱讀全文

與日照文心培訓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