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准確考核評價幹部教育培訓效果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市局的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幹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益,根據自治區、集團公司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市局實際,特製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幹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的目標和任務,是通過培訓效果評價的實施,督促各方在培訓工作中,把好項目立項審批關,落實好培訓計劃,做好項目的效果跟蹤反饋工作,及時對量化考核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總結,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
第三條 幹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的對象,是市局舉辦的各類幹部培訓班。採用量化考核、累計得分法,實施培訓項目效果評價。
第二章 評價內容
第四條 培訓立項
1、培訓目的是否符合市局人才發展規劃的要求和經營管理、生產科研對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需要;
2、培訓內容是否符合培訓目的的要求,與實際工作聯系緊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
3、培訓方式是否符合培訓目的和內容的要求,體現節儉、務實的原則,促進培訓質量的提高。
第五條 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
1、課程設置是否切合實際,既符合培訓立項的要求,又能被參訓人員所接受;
2、培訓教材是否適用、符合教學和參訓人員的需要;
3、師資配備是否符合要求,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是否適合參訓人員;
4、教學設施能否滿足教學的需要;
5、參訓人員的培訓考試考核成績是否達到培訓立項的要求;
6、教學管理是否正規、嚴格,後勤服務質量是否符合標准。
第六條 培訓項目的參訓人員學習考核
1、參訓人員能否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工作,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2、參訓人員能否嚴格遵守培訓紀律和院校規章制度,自覺服從培訓承辦單位的管理,注重自身形象,維護集體榮譽;
3、參訓人員培訓成績是否達到預期的標准。
第七條 培訓項目的效果跟蹤反饋
1、參訓人員知識水平的提高,包括知識的更新、知識結構的改善、知識面的擴寬等,是否達到預期目的;
2、參訓人員工作能力的提高,包括掌握新方法、新技能等,是否達到預期目的;
3、參訓人員在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是否有較大收獲;
4、參訓人員培訓成果匯報(包括論文、學習體會、學習收獲報告等)是否對單位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有指導意義。
第三章 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
第八條 培訓項目評價指標採用量化考核。考核內容分為三大項,分別為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參訓人員學習情況、效果跟蹤反饋,各大項根據實際需要,劃分成若乾子項。
第九條 培訓項目評價方法。評價指標的大項採用累計得分法,子項採用好、中、差三個等級。評價內容根據不同的權重賦予不同分值,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為35分,參訓人員學習情況為15分,效果跟蹤反饋為50分,通過累計各項打分確定評價效果。
第四章 評價程序
第十條 培訓立項的評價。各單位、市局機關各部門擬定的培訓項目,根據分級分類管理的原則,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
1、市局各單位副總師以上幹部及其中青年後備幹部、市局級以上專家及學科技術帶頭人、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對外合作人才及有關重點崗位骨幹人員的培訓項目,由市局黨委組織部會同人事、教育等部門負責評價。通過評價的培訓項目,作為指令性計劃列入市局年度幹部培訓計劃,由市局黨委組織部協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培訓費由市局統一支付;未通過評價的培訓項目,作為各系統重要崗位幹部業務培訓項目進行立項評價。
2、各系統重要崗位幹部業務培訓項目,由各單位、市局機關各部門負責評價。按照自主培訓和市場化培訓管理模式,評價採取公布培訓項目,由各單位、市局機關各部門根據需求情況進行選擇,擬定培訓人數的方式進行。符合各單位、市局機關各部門需求的培訓項目,作為指導性計劃列入市局年度幹部培訓計劃,由相應單位或部門組織實施,培訓費用由參訓單位支付;不符合各單位、市局機關各部門需求或需求較少的培訓項目,作為一般性幹部業務培訓項目進行立項評價。
3、一般性幹部業務培訓項目,按市場機制運作,由培訓院校、培訓中心組織評價和實施,培訓費用由參訓單位或參訓人員支付。
第十一條 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評價,通過參訓人員填寫《培訓項目組織實施評價單》和培訓承辦單位填寫《參訓人員學習情況評價單》,進行綜合評價。
第十二條 培訓項目的效果跟蹤評價,由參訓人員所在單位業務主管領導通過填寫《培訓項目效果跟蹤評價單》,進行綜合評價。
2. 如何建立員工教育培訓效果評價體系
確立員工培訓評估機制的工作流程
一、評估准備階段。
1 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活動的第一步,它由培訓管理人員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鑒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培訓以及培訓的內容。它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計劃的前提,也是培訓評估的基礎。另一方面,培訓評估的結果又是培訓需求分析的一個輸入,可以為培訓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反饋信息,以便對培訓的相關環節作進一步改進。
2 確定培訓評估目的。
在培訓項目實施之前,人力資源開發人員就必須把培訓評估的目的明確下來。多數情況下,培訓評估的實施有助於對培訓項目的前景做出決定,對培訓系統的某些部分進行修訂,或是對培訓項目進行整體整改, 使其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同時,培訓評估的目的將影響數據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數據的類型。
3 建立培訓評估資料庫。
目前,培訓效果的評估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因此數據的收集也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定量數據包括:生產率、產品下線PPM值、利潤、事故率、設備完好率、員工流動率等。定性數據包括:內外部顧客滿意度、士氣、工作氛圍、工作積極性等。企業培訓效果評估中,定量數據使用得非常廣泛,而且極具說服力。
二、 評估實施階段。
1 確定評估層次。培訓評估應本著實用、效益的原則,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對各項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評估。具體可以遵循以下辦法:一是對所有課程都可以進行第一層次評估;二是對要求員工掌握知識或某項技能的培訓,應進行第二層次培訓。例如,新聘員工崗前培訓,需要員工了解廠紀廠規、公司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操作規程等,因此,對培訓的考核可以採取閉卷考試和現場實際操作並用的方法。三是對以下培訓進行第三、四層次的評估:耗時三個月以上的培訓項目;投入較大的項目;解決顧客投訴方面的培訓;培訓效果對組織很關鍵的項目;組織管理層十分關注的項目。
2 選擇評估方法。
培訓評估按時間可以採取即時評估、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即時評估是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的評估,而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則是受訓員工返回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評估。對不同層次的評估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對第一層評估可採用問卷、評估調查表的方法;對第二層的評估可採用關鍵人物法、筆試、技能操作等;對第三層的評估可採用績效考核法,即測量受訓前後行為上的變化,也可採用比較評價法,即測量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員工間的差別。對第四層的評估可採用收益評價法,計算出培訓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還可以通過考察事故率、生產率、士氣等來衡量。
3 收集、分析評估原始資料。
原始資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訓評估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第一層的評估收集培訓評估調查表,第二層的評估收集筆試試卷及現場操作考核結果,第三、四層次的評估收集員工滿意度、員工流動率、顧客滿意度、生產率、設備完好率、財務利潤和產品下線PPM值等。數據收集後,調動資料庫中的數據,與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評估結論。
三、 評估總結階段。
1 確定培訓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培訓項目概況,包括項目投入、時間、參加人員及主要內容等;二是受訓員工的培訓結果,包括合格人數,不合格人員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還應提出不合格者處置建議,對不合格員工應進行再培訓,如果仍不合格者,應實施轉崗或是解聘;三是培訓項目的評估結果及處置:效果好的項目可保留,沒有效果的項目應取消,對於有缺陷的項目要進行改進。
2 跟蹤反饋。
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造成培訓評估與實際工作脫節。培訓評估報告應傳遞到如下人員:一是受訓員工,使他們了解培訓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二是受訓員工的直接領導;三是培訓主管,他們負責著培訓項目的管理,並擁有員工人事聘用建議權;四是組織管理層,他們可以決定培訓項目的未來。培訓評估報告傳遞後,重要的是採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培訓主管可以根據培訓效果調整培訓項目,對於員工反應好、收效好的項目可以保留;對於沒有效果的項目可以撤銷;對於某些部分不夠有效的項目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對於某些領域欠缺的項目可以新增。
3. 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怎麼做考核
員工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評估表
員工姓名 所在崗位
所在部門 評估區間 年 月 ∽ 年 月
評價尺度及分數 優秀(10分) 良好(8分) 一般(6分) 較差(4分) 極差(2分)
評估項目 標准與要求 評分 權重
自我
評分 直屬評分 經理評分 總經理
評分 本欄 平均分
工作業績
1.工作目標達成性(人均產能目標、管理目標) 4
2.生產安全管理效果(人/物/機/環/法的安全狀態)
3.相關技術/品質的控制或改良
4.團隊的穩定性,工作運轉順暢,屬下人員紀律性
5.6S管理、ISO執行情況、制度落實狀況
工作技能
1.業務知識技能、管理決策的能力 2
2.組織與領導的能力
3.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4.開拓與創新的能力
5.執行與貫徹的能力
工作素質
1.任勞任怨,竭盡所能達成任務 2
2.工作努力,份內工作非常完善
3.責任心強,能自動自發地工作,起表率作用
4.職業道德與操守,注重個人舉止,維護公司形象
5.工作的責任感與對公司的奉獻精神
工作態度
1.服從工作安排,勤勉、誠懇,
2.團結協作,團隊意識
3.守時守規,務實、主動、積極
4.不浪費時間,不畏勞苦,無怨言
5.工作精神面貌:是否樂觀、進取
考評人簽名 本人: 直屬: 經理: 總經理:
評估得分 工作業績平均分×4+工作技能平均分×2+工作素質×2+工作態度×2= 分
出勤及獎懲
(由人事提供信息) Ⅰ.出勤:遲到、早退 次×0.5 + 曠工 天×4 +事假 天×0.5 +病假 天×0.2= 分
Ⅱ.處罰:罰款/警告 次×1 +小過 次×3 +大過 次×9 = 分
Ⅲ.獎勵:表揚 次×1 +小功 次×3 +大功 次×9 = 分
總分 評估得分 分 -Ⅰ 分 - Ⅱ 分 + Ⅲ 分 = 分
級別劃分 A級(超過標准或達標/優秀或良好):90~100分;
B級(基本達到標准要求/一般):80~89分;
C級(接近標准要求或相差不多/合格):70~79分;
D級(遠低於要求標准/差、需改進):69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