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蛇的相關知識
你個垃圾...哈哈啊哈哈哈
⑵ 蛇的知識
蛇
屬於爬行綱蛇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以鼠、蛙、昆蟲等為食。一般分無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無毒蛇的體征區別有:毒蛇的頭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內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尾短,突然變細。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口內無毒牙;尾部是逐漸變細。雖可以這么判別,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輕心。蛇的種類很多,遍布全世界,熱帶最多。中國境內的毒蛇有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蝮蛇和金環蛇等;無毒蛇有錦蛇、蟒蛇、大赤鏈等。蛇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膽是珍貴葯品。
蛇是不會主動對人進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驅。如果你的腳踩上了它的時候,它會本能地馬上回頭咬你腳一口,噴灑毒液,令你倒下。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擊中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蛇的消化系統非常厲害,有些在吞的同時就開始消化,還會把骨頭吐出來的
還有,蛇的消化還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來摩擦
毒蛇的毒液實際上是蛇的消化液,一些肉食性的蛇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較強,溶解了被咬動物的身體,所以表現出「毒性」,人的膽汁也屬這種消化液。
蛇的食慾較強,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後吞食。嘴可隨食物的大小而變化,遇到較大食物時,下頜縮短變寬,成為緊緊包住食物的薄膜。蛇常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吞食,吞食小鳥則從頭頂開始,這樣,鳥喙彎向鳥頸,不會刺傷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與食物大小有關,小白鼠5~6分鍾即可吞人,較大的鳥則需要15~18分鍾。Barton認為非洲岩蟒只有在確定捕獲物的鼻子或耳朵位置時,才開始吞食。蝮蛇亦有判斷捕獲物頭、尾的能力。
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後22~50小時。如果吃得多,消化時間還要長些。蛇的消化速度與外界溫度有關,Skoczylas(1970)觀察到游蛇在5℃氣溫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時消化仍然很慢,消化過程長達6天左右,在25℃時,消化才加快進行。
蛇的牙齒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蛇的消化系統如咽部,以及相應的肌肉系統都有很大的擴張和收縮能力。
蛇主要是用口來獵食。無毒蛇一般是靠其上下頜著生的尖銳牙齒來咬住獵物,然後很快用身體把活的獵物纏死或壓得比較細長再吞食。毒蛇還可靠它們的毒牙來注射烈性毒液,使獵物被咬後立即中毒而死。蛇在吞食時先將口張大,把動物的頭部銜進口裡,用牙齒卡住動物身體,然後憑借下頜骨作左右交互運動慢慢地吞下去。當其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時,同側的牙齒鉤著食物,便往咽部送進一步,繼之另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同側牙齒又把食物往咽部送進一步。這樣,由於下頜骨的不斷交互向後轉動,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進去。
喜歡偷食蛋類的蛇,有些是先以其身體壓碎蛋殼後才進食。但也有些蛇類,能把雞蛋或其他更大的蛋整個吞下去。在吞食時先以身體後端或借其他障礙物頂住蛋體;然後盡量把口張大將整個蛋吞進去。有趣的是,非洲和印度的游蛇科中的一類食蛋蛇,具有特殊適應食蛋的肌體結構。它們頸部內的脊椎骨具有長而尖的腹突,能穿破咽部的背牆,在咽內上方形成6―8個縱排尖銳鋸齒,當把蛋吞進咽部時,隨著咽部的吞咽動作進行「鋸蛋」把硬蛋殼鋸破,並且憑借頸部肌肉的張力,使蛋殼破碎,同時把蛋黃、蛋白擠送到胃裡;剩下不能消化的蛋殼碎片和卵膜被壓成一個小圓球,從嘴裡吐出。
一、蛇的形態結構
蛇的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彎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干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干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後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幹部呈長筒狀;蛇的尾部為肛門以後的部位。
蛇的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
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彎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二、蛇的生活習性
蛇,屬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蛇固然可伯,但只要注意提防,也並不那麼危險。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蛇類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蛇類喜居陰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牆,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也有的蛇棲居水中。
它們喜棲於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我們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據的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從蛇蛻的外衣直徑和長度可測出蛇重量甚至說出蛇的名稱。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入發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蛇類的產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種而異。所產蛇卵一般粘結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量為8~15枚不等。蛇經常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筆者曾目睹一條青竹驃蛇在河邊追趕青蛙,青蛙一躍跳入河中,蛇也跟著躍入河中,簡直象兩名一前一後的跳水運動員。也見到過蛇捕食鳥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側的牆壁,游到家燕巢邊,不斷伸舌,驚走了親鳥。當蛇發現其卵時,先行攻擊,纏繞,待平安後,再行張開嘴巴,囫圇吞棗。不要以為它的嘴巴小,實際上它能吞食相當於本身頭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後,感到疲倦,進入休息狀態,此時極易被人捕捉。至於蛇的覓食次數,因蛇類品種和大小而異。一般夏令覓食活動盛期,特別是產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體稍大的,因覓食量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進食一次。蛇類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蛇類的活動規律,以晝伏夜出居多,因品種而異。
當詳細的在這里:
http://ke..com/view/6134.htm?ss=
⑶ 每當聽到別人談論蜈蚣 毒蛇的時候 我就嚇得寒毛直豎 為什麼 請結合相關心理學知識展開論述
有人怕蛇有人怕高還有人怕黑還有人怕坐飛機坐電梯,這屬於恐懼症,成因可能與個人經歷或者耳濡目染有關,可以用逐級脫敏法試試解除。
⑷ 野外防毒蛇方面的知識
不要隨便亂抓亂翻地面覆蓋物,比如石頭、斷枝、樹葉之類的
前面與障礙物時,不要跨越,要盡量踩在障礙物上,看清楚障礙物另一邊情況後再過去
不要擦抹帶有異味的香水等化學刺激用品
野外手上盡量使用拐杖進行輔助行走,同時用作探路用,不要亂跑亂走,最好是跟在專業人員身後走踩出來的臨時小路,不要自己開辟道路
⑸ 養蛇如何防止蛇咬傷
其實毒蛇並不是不咬養毒蛇的人,而是飼養毒蛇的人了解毒蛇的性格,知道什麼情況下不會讓毒蛇受驚,看的出毒蛇的喜怒哀樂,這樣就會充分的掌握這條毒蛇的習性,如果你激怒了毒蛇,它們可不管你是誰,同樣會咬您。一般毒蛇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在捉毒蛇的時候都會恰到好處,既不讓毒蛇能夠咬到自己,也不會讓毒蛇感到難受,它們還感覺在毒蛇養殖場工作人員手裡還很舒服,只有讓毒蛇舒服了,它們才不會攻擊您。
無論您有多高的毒蛇治療經驗,無論您有多大的把握毒蛇不會被激怒,但還是要注意安全,畢竟毒蛇是動物,它們可不知道感恩,你就是對他再好,就是把他養大,如果您惹惱了它,它還是會咬您的。因此,蛇場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熟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足的。在進入毒蛇飼養場時,一定要場上長筒靴,穿上厚厚的褲子,帶上牛皮手套,並戴上帽子,如果飼養眼鏡蛇,最好帶風鏡,避免眼鏡蛇噴毒液進入眼睛,導致中毒的危險,更不能去炫耀自己對蛇性格的掌握,而且空手、不帶任何防護措施而去捉蛇。
野外如何防止被蛇咬到?
1、除眼鏡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蛇體時,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動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等它逃遁或者等人來救援。
2、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防蛇。
3、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夜間行路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
4、穿高幫鞋(皮靴),穿著長衣長褲,戴帽、扣緊衣領、袖口、褲口。
5、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軍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用長棍打草驚蛇。
6、一些蛇類經常棲於樹木之上。翻轉石塊或圓木以及掘坑挖洞時使用木棒,不可徒手進行這類活動。
7、如果與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鎮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不要向其發起攻擊。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
8、把手裡的什麼東西往它旁邊扔過去,轉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蒙住它,然後跑開。
9、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毒蛇,可取一根長棒,要具有良好的彈性,快速劈向其後腦。
⑹ 幼兒園開展防疫知識講座
如何正確解決飲水問題? 強烈地震後,城市自來水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供水中斷,城鄉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斷裂或錯開、淤砂,地表水受糞便、污水以及腐爛屍體嚴重污染,供水極為困難,有時不得不飲用河水、塘水、溝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能否解決群眾供水問題足關系震後能否控制大疫的一個關鍵問題。解決供水問題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進行水質檢驗,確定能否飲用,第三是對不適飲用的水進行潔治,第四是採用合適的供水方式。如何尋找水源?根據震前了解的當地水源分布,並通過現場調查,尋找水量充分、水質良好、便於保護的水源。震後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對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檢驗,確定可否飲用。選定的水源要加強防護,清除周圍50米以內的廁所、糞坑、垃圾堆以及屍體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護制度,設崗哨看管,防止壞人投毒。如何對飲用水進行凈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礬。硫酸鋁、硫酸鐵或聚合氯化鋁作混凝劑,適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攪動,待出現絮狀物後靜置沉澱,水即澄清。沒有上述混凝劑時,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錦葵、馬齒莧、刺蓬、榆樹、木棉樹皮搗爛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飲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簡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鹵素制劑消毒飲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鍾後即可飲用。為驗證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鍾後應做水中剩餘氯測定,一般每升水中還剩有0.3毫克氧時,才能認為消毒效果可靠。個人飲水每升加凈水錠兩片或2%碘酒5滴,振搖兩分鍾,放置10分鍾即可飲用。 如何保護水源?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溝。由當地居民中的骨幹分子管理周圍清潔衛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臟物和喂飲牲畜。由防疫人員定時消毒。 同時,積極修復自來水系統和水井,必要時打臨時淺水井。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專人對救災食品的貯存、運輸和分發進行衛生監督。救災食品不得與汽油、殺蟲劑、毒鼠劑以及其他毒物—起貯存,不得用同一車輛運輸。食品倉庫和堆放食品的地點要乾燥、通風,清潔。發放食品時要派衛生防疫人員把關,對生霉、腐敗、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脹、漏氣與嚴重銹蝕的罐頭,禁止發放食用。 (2)對挖掘出的食品進行檢驗和質量鑒定。對從冷凍庫內挖出的肉類食品要經衛生檢驗隊檢驗,明顯腐敗變質者深埋,輕度腐敗者煉工業油;未腐敗者經高溫處理可供食用。對砸死的牲畜除經獸醫人員檢驗確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處理。 (3)恢復工作的食堂、飯店要有防蠅設備,要保證供應的食品清潔衛生,要創造條件對食具做到用後洗凈,消毒。飯菜要燒熟、煮透,現做現吃。嚴禁出售腐敗變質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飲食服務人員身體要健康,至少無傳染病, (4)加強飲食衛生知識的宣傳敦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經消毒的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不潔食物。為什麼要大力殺滅蚊蠅?震後由於廁所、糞池被震壞,下水管道斷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屍體腐爛,加之衛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時癱瘓,可以形成大量蚊蠅孽生地,在短時內繁殖大批蟻蠅,威脅群眾安全,必須採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殺滅蚊蠅。如何做好屍體處理中的衛生防護工作?地震後,暴露散落的人畜屍體很快腐爛,散發屍臭,污染環境,對災區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種嚴重威脅。處理屍體是抗震救災的當務之急。為保障處理屍體工作的安全,必須做好衛生防護工作。 (1)屍體的消毒、除臭。屍體挖埋作業小組要配備消毒人員,消毒人員要緊跟作業人員邊挖邊噴灑高濃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劑或除臭劑。將屍體移開後,對現場要再次噴灑除臭。要將屍體用衣服、被褥包嚴,裝入塑料袋內將口扎緊,防止屍臭逸散,並盡快裝車運走。要先在運屍車廂底部墊一層砂土,或墊塑料布,防止屍液污染車廂。要有計劃地選擇遠離(5千米)城鎮和水源的地點深埋。在農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車、架子車等。 (2)挖掘、搬運和掩埋屍體作業人員,要合理分組,採取多組輪換作業,防止過度疲勞,縮短接觸屍臭時間。 (3)屍體挖埋作業人員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圍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膠靴,扎緊褲腳、袖口,防止吸入屍臭中毒和屍液刺激損傷皮膚。 (4)挖埋屍體人員作業完畢,先在距生活區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脫下工作服,圍裙和膠靴,由消毒人員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內浸泡消毒。雙手用3%來蘇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後用清水、肥皂洗凈,有條件時淋浴或擦澡。進宿舍後換穿清潔衣服。對運屍車和挖埋屍體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員用高濃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劑或除臭劑消毒除臭。 (5)要把開水送到作業人員口中,防止污染飲用水和水碗。挖埋作業人員應在特設的臨時食堂就餐。如何搞好臨時環境衛生?震後管好糞便是群眾生活中的突出問題。衛生防疫人員要指導居民選擇合適地點,利用就便材料,建應急公共廁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寬)、加蓋,四周挖排水溝,外圍草簾。建臨時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噴灑殺蟲劑。發動群眾建立震區衛生公約,並教育群眾自覺遵守。如何做好災後防暑?炎熱夏季居民需在防震棚上遮蔭,加強棚內空氣對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圍灑水降溫等,預防中暑。如何防治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流行極快的烈性傳染病。經呼吸道吸入或經消化道食入,通過黏膜和皮膚接觸,都會被感染。它不易治癒,死亡率高,鼠疫的主要症狀是突發高熱,伴有急性淋巴結腫大、淋巴結劇烈疼痛、咳嗽、咳血痰、意識障礙等。發現死者鼠,應立即向所在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如人體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一旦確診,立即將病人隔離。 由專業人員對病人用過、接觸過的物品及房間進行消毒。 專家提示: (1)接觸過鼠疫病人者應主動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2)立即採取統一的滅鼠、滅蚤行動; (3)發生疫情,須服從當地政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揮; (4)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疫區。如何防治霍亂?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烈性腸道傳染病。它發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霍亂的典型症狀是劇烈腹瀉,大便呈米泔水樣,無腹痛,不發燒。出現類似霍亂的症狀時,應立即到附近醫院的腸道門診就醫。確診病人應向醫務人員如實提供進餐地點,所用食物和共同進餐的其他人員名單,並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專家提示: (1)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對病人使用過的餐具、接觸過的生活物品等進行消毒,被病人吐瀉物污染的物品最好焚燒處理; (2)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潔的食物,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水產品; (3)注意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通過接觸、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種途徑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流行性出血熱的早期症狀是發熱,「二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紅」(顏面、頸、上胸部潮紅),皮膚黏膜出血及腎臟損害等。該病病毒可以侵犯人的多個器官和系統,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 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診後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對病人用過、接觸過的物品進行消毒。與病人有過接觸者,發現不適,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專家提
⑺ 蛇的所有知識
目錄[隱藏]
字的解釋:
1、2009牛屬蛇的總體運程:
2、消化食性
3、形態結構
4、生活習性
5、有毒蛇與無毒蛇
6、蛇對生態環境的作用
7、澳洲陸地10大毒蛇
8、蛇傷診斷與急救
9、防蛇措施與蛇傷治療
10、毒蛇
11、屬蛇人的流年運勢
12、周公解夢——蛇
13、屬蛇人命理
15、 有關蛇的成語
16、蛇的介紹 字的解釋:
1、2009牛屬蛇的總體運程:
2、消化食性
3、形態結構
4、生活習性
5、有毒蛇與無毒蛇
6、蛇對生態環境的作用
7、澳洲陸地10大毒蛇
8、蛇傷診斷與急救9、防蛇措施與蛇傷治療10、毒蛇11、屬蛇人的流年運勢12、周公解夢——蛇13、屬蛇人命理15、 有關蛇的成語16、蛇的介紹
⑻ 毒蛇養殖
不要怕沒有銷路,賣給的客戶主要有酒店,蛇店,等有吃蛇的地方。你主要去這些地方出售就行了。跟他們連系找客就行了。什麼蛇都有前景,但毒蛇最有經濟效益。你看我下面這篇文章與及網址就知道好多知識了。
希望你成功,只要努力,學習別人就有你的出路。相信自己。
一、養蛇前景廣闊,入世後將會繼續走俏
目前,發展蛇類養殖業,已成為人們致富的一條可靠門路。從有關部門召開的特種養殖信息交流會上獲悉,近幾年來,特種動物以其投資少、見效快而火爆大江南北,而蛇類更因其特有的營養保健價值或穩定的葯效倍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從而導致市場貨缺價揚,同時也極大地刺激了養殖戶的飼養熱情,養蛇業持久不衰。
在入世後蛇類養殖業還會迎來一次更大的發展機遇,那就是特養產品(目前蛇類屬控管產業)的出售自主權將會有更合理的改善,我國可以享受WTO現有成員國(134個)平等的貿易待遇,政府對進出口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流通渠道的費用會大大降低,養殖場(戶)的出售權將得以鞏固。同時,我國豐富的自然蛇類資源優勢,受洋產品沖擊的可能性不很大;因此,國內現有的養蛇場(戶)應抓住機遇,屆時國外巨大的消費市場會給此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蛇類走俏已成定局。
二、蛇全身是寶
世界上約有3,000種蛇,大部分為無毒蛇,毒蛇只有650種。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載:「蛇,性味甘、咸、溫,入肝經,通治諸風、搐搦、疥癬。」可用於風濕痛、手足麻木、濕疹、面瘡、粉刺、皮炎、痱子和皮膚瘙癢等皮膚疾患。
蛇的全身都是寶。蛇蛻可入葯治潰瘍及皮膚頑症;蛇膽具清熱解毒明目之功效;蛇毒可治療坐骨神經痛、風濕骨痛、腦血栓和冠心病等,口服蛇毒無任何副作用;蛇皮革製品被廣泛用於出口創匯;蛇油被用於化妝品護膚養顏;蛇肉味道鮮美早被南方人享用,如今亦被北方人接受。
純蛇粉內含20多種氨基酸和鋅、鐵、鈣、磷等20餘種元素及礦物質,尤其是具有廣泛生理、葯理和保健作用的營養素——牛磺酸含量高達4.5%,鈣含量為6.13%,磷含量為3.33%,鋅和鐵含量分別為每克含200微克和443微克,可全面調補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鎮痛除痱、祛斑護膚等功效,對皮膚不適者,如痤瘡、牛皮癬、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黃褐斑、面瘡、粉刺、濕疹等,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蛇鞭是公蛇的生殖器官,公蛇有兩條交配器。蛇交配持續36小時以上,精子能在母蛇體內存活3年。蛇鞭的補腎壯陽作用比鹿鞭還高10%。蛇鞭粉對性力不足和性功能衰退有顯效。
三、養蛇的經濟效益
人工養殖和繁殖蛇類,是開發利用蛇類資源和發家致富的新途徑。這樣既能滿足國內外市場對蛇類越來越多的需求,又可以脫貧致富;同時還有效地避免濫捕濫殺現象發生,為保護蛇類、防止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國許多地方的政府部門,在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的同時,積極因勢利導地發動群眾大搞庭院特種養殖業,利用房前屋後或坑窪荒地大搞特種養殖,並把養蛇當作一項致富門路來抓,從而出現了一大批養蛇致富的帶頭人。如漸江省蘭溪市一養蛇專業戶,1990年開始養蛇,每年飼養各種蛇類達1.5萬條,經濟收入15萬元。在北方也有不少養蛇成功的事例。如被譽為「養蛇女妝元」的農家女、山東省青州市北城蛇園女蛇王顧學玲,1992年開始養蛇,在養蛇的多年實踐中,創建了地下蛇窩和多層立體式地下蛇房等獨特的養蛇方式,推動了養蛇業的發展,她養蛇1萬余條,吸引了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客人前來參觀、取經。由顧學玲自己撰寫的19.3萬字的《蛇養殖與蛇產品加工》一書,已由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蛇類專家分析預測,近10年內蛇類養殖業將呈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有關各種蛇產品的深度開發,探討科學化人工養蛇迫在眉睫。另外,蛇類養殖專業戶的生意普遍看好。行家還斷言,未來幾年的養蛇業將是一個波及全國、深度開發、規模養殖、綜合加工、出口創匯的黃金時代。
四、蛇的四季管理
蛇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降而變化。如何在一年四季里管好蛇場應著重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春季。養殖用的蛇種一般以春季引種最為適宜,運輸途中不用擔心天氣太冷或太熱,而養殖不久便進入產卵或產仔期。把蛇放入蛇場前,應事先打掃衛生,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剛出蟄的蛇,在2~3周內基本上不進食,到4月份才吃少量的食物。
二是夏季。夏季是蛇類的主要交配繁殖季節,也是捕食、活動和生長旺季,應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要照顧好母蛇,及時收取蛇卵,並做好繁殖、孵化的准備工作;二要把雌蛇和雄蛇分開單養,並保證食物的充足和多樣化;三要對產卵的母蛇細心觀察,若在離泄殖腔3~4厘米見有卵粒時,約在1周內即可產卵;四要保護好蛇卵,以便順利孵出幼蛇;五要保持蛇場的清潔乾燥,注意防暑降溫和通風換氣;六要及時清除糞便,吃不完的死動物應及時取出,以防細菌入侵。
三是秋季。秋季是蛇類捕食旺季,蛇體內儲存著大量的脂肪,以供越冬和來年出蟄初期的身體消耗。俗話說:「秋風起,蛇兒肥。」這時應對個別食量小的蛇,人工填喂使其安全越冬,或直接殺掉出售。
四是冬季。冬季應定期檢查蛇場的溫度和濕度,切勿偏高或偏低。對病蛇要及時隔離或消除,以防染及全群。冬季是市場上蛇價最高的季節,比平時高2~3倍,可抓住時機,有選擇地進行出售。
五、人工養蛇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於蛇類市場價格猛漲,全國性的養蛇熱方興未艾。所以,建議欲養蛇的農民朋友,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應具備養蛇的條件。養蛇只限於郊區或農村,城市裡不能養蛇,因城市噪音大,環境污染嚴重。另外,還需當地有較豐富的小動物資源,最好是靠近河邊、庫區、池塘、稻田,水利條件好的地方。
2.做好市場調查,掌握養殖技術。要想養好蛇,必須有一套過硬的養蛇、建場、治病的技術才行。建議大家到當地有關部門已經注冊、並且養蛇多年、信譽較好的養蛇場學習、引種。
3.種蛇的挑選標准。有一定體長、健壯活潑、兇猛有神、肌肉豐滿、皮膚花紋明亮鮮艷(蛇蛻皮前除外)、無病無傷者為佳。從有養殖規模的蛇場引進,杜絕雌雄搭配不合理的劣質蛇種。
4.引種的最佳季節。在春、秋兩季,運輸途中不用擔心天氣太冷或太熱是引種的最佳季節。春季引種後養殖不久便可進入產卵或產仔期,對初養者尤為適宜;秋季引種也是一個好季節,因為秋季是蛇類的捕食旺季,身體也是一年中最強壯的時候,路途稍遠的養蛇戶,可在這一季節引進蛇種。
⑼ 救護常識
意外不可避免,但遇到突發情況時要學會鎮定,下面分別介紹當遇到觸電、溺水、毒蛇咬傷、煤氣中毒、燒燙傷意外情況的急救常識。
一、觸電
1、要立即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用帶有絕緣柄的利器切斷電源線,自己不可接觸到電源,避免自己也觸電。
2、切斷電源後,若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均未停止,此時應將觸電者躺平就地,安靜休息,不要讓觸電者走動,以減輕心臟負擔,並應嚴密觀察呼吸和心跳的變化。
3、若觸電者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則應對觸電者做胸外按壓。
二、溺水後急救
1、上岸後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仰頭舉頜或雙手抬下頜開放氣道,開放氣道後應盡快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2、對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現場心肺復甦術,包括開放氣道、清除口鼻內異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注意心跳、呼吸恢復後可能重新停止。在現場搶救同時應組織後送。
三、毒蛇咬傷
1、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蛇毒在3-5分鍾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2、綁扎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然後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出體外。
3、沖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
四、煤氣中毒
立即切斷煤氣禍根,把患者送至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卧床、保暖,糾正缺氧,或送醫院繼續治療。
五、燒燙傷
立即用涼水連續沖洗或濕敷受傷部位;避免受傷部位再損傷,避免傷口污染,穩定傷者情緒,止痛,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盡快送醫院積極治療。
⑽ 如何在熱帶叢林中預防蚊子毒蛇的頂咬在叢林深處如何辨別方向及自我生存方法
一 要注意選擇有接待能力的森林公園為主要目的地。這些森林公園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設施。
二 要注意弄清目的地最佳旅遊季節。一般說來,北方森林公園的春、夏、秋三季,景觀特色比較明顯。尤其當地舉行登山節、山會的前前後後,是最佳旅遊時節。
三 要注意以家庭為單位或若幹人組團前往。開發較早的森林公園遊人較多,其它森林公園遊人相對稀少,單人行動有諸多不便利、不安全因素。
四 要注意精心選擇游覽路線。沿森林公園標示的游覽道路行走或請導游帶領,不要偏離主要道路。
五 要注意科學安排游覽和住宿時間,爭取日落趕至固定住宿接待場所。
六 要注意做好防止蚊蟲叮咬和防止毒蛇、猛獸襲擊的准備。
七 要注意著裝穿戴。鞋子要跟腳防滑,衣服要貼身,不要穿過於裸露的服裝,避免滑倒和樹枝扯掛。
八 要注意攜帶必要的食品、飲料,不要隨便採食,以防中毒事故發生。
九 要注意攜帶通信工具或簡易報警器材(手電筒、哨子、喇叭等),帶上救急葯品。
十 要注意森林公園的游覽規定,不要隨便狩獵、野外用火、採集標本、遺棄垃圾等。
當然也有幾點也要注意 。
. 野外險情的預防和處置
(1)如何避免雷擊
野外活動中存在遭受雷擊的危險性。但是通過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可以顯著地降低這種危險性:①預知打雷和雷擊。先看到亂積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機中有刺耳的雜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預兆。②跑 向低地。③遠離高樹或密葉樹林。④遠離鐵塔,去除身上的金屬物,裝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動,要趕緊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應分散開。⑦小屋內、汽車內、岩背陰處或凹處也是很好的躲避之處,但注意不要靠牆。
(2)應對落石、雪崩
由高處掉落的一塊小石頭有時也會嚴重傷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間行走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標志,要仔細觀察,分辨浮石,一般講在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通過易發生落石區域時,應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頭,快速通過;盡量提早發現落石,及時避讓,避免意外傷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頭時,要立刻喊出聲,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脅非常大。因此,進行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時,首先要向當地住戶打聽哪些地方有潛在危險,以避開經常發生雪崩的地區。由地貌特徵也能判斷雪崩常發地區,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懸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塊、冰片落下,這時要確認冰落的方向,然後再決定逃離方向。一旦來不及逃脫而捲入雪崩,手腳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樣運動,盡量使頭部浮在雪上,同時拋出身上攜帶的一些物品作為標識物,以便別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體位置,及時營救。
(3)迷路時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時,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迷路,這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①回到認識的地方。平時在行進的休息間歇要多注意周圍的風景和標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開始行走。折返時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小,方向不易確認,這是很危險的。②做好山路標志。在山野行進時要注意曾經走過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帶、樹枝或石頭作的記號。走在前面開路的人,遇到特殊狀況時,要做標志通知後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時天色已晚或從山崖落下受傷,動彈不得,無法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這時應做深呼吸,保持鎮靜,不要冒然離開,在原地露宿,減少體力消耗,同時想辦
法發出求救信號靜待救援。
(4)溺水時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復雜水情而無法駕馭時,千萬不要慌張著急,想辦法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沖流,並注意水波流向,再一點一點由水平方嚮往岸邊移動。在拯救溺水者時,首先考慮用竹竿、樹枝、繩索拖拉,或者用大木頭、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於水面的物體作為浮具實施間接救護,實在無法解決問題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護。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採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復甦術(CPR)。
2. 野外傷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常會遇到一些意外受傷和突發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傷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體不適時
身體不舒服,感到頭昏腦脹時,應放鬆心情,躺卧下來,解開束縛身體的衣物或包袱。告訴同行者自己的症狀是發冷還是發熱、何處發痛?然後再考慮處理辦法。如果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不出汗,這很可能是中暑,應將不適者抬到樹蔭下休息,並將頭部墊高,身體平卧,保持安靜,注意降溫,同時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鹽開水等。有嘔吐症狀時,要取俯卧姿勢,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頭,放鬆身體,嘔吐後應漱口,並安靜休息,如症狀加重,則趕快送醫院。打噴嚏、發寒、頭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狀,使用普通感冒葯,多休息即可治癒,如果在野外露營時患感冒,應注意多吃溫熱食物,保暖,早睡,讓身體出汗,症狀就會有好轉,如果遲遲不退燒,可服用解熱劑。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斷,左下腹部發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體受涼,服用正露丸這類葯品,並注意保暖腹部,放鬆靜躺休息即可痊癒;右下腹部發痛,有闌尾炎的危險,可先服用止痛劑,並迅速送醫院治療;胃部發痛、發燒、惡心時,可服用腸胃葯治療。
(2)被昆蟲叮咬或蜇傷
一般情況下,被蚊子、跳蚤、臭蟲等叮咬,野蜂、毛毛蟲等蜇傷,蜈蚣、螞蟥等咬傷,塗上風油精、萬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癢作用;被野蜂蜇傷後,會產生劇痛、眼花惡心等症狀,如果發現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針還留在傷口上,應該用小鑷子或小鉗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隨後用醋酸塗擦傷口,消腫止痛,也可用野菊花葉、夏枯草搗爛敷傷口;遭到螞蟥叮咬時,不要使勁往外拉,以免拉斷而將螞蟥的吸盤留在傷口內,引起傷口發炎、潰爛。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邊拍擊,螞蟥受到驚嚇會自動調下來,也可用風油精、食鹽灑在螞蟥身上,或用煙頭燙;人的皮膚受到毛毛蟲身上毒毛的侵害,會感到辣、癢、痛,並伴有紅腫症狀。這時應小心地將毛毛蟲從身上清除,再用膠布粘在皮膚上,揭下時可以將毒毛去除。還可以采些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草葯搗爛後塗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現皮疹,可服用撲爾敏等抗過敏葯;由於毒蠍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較大,遭到襲擊後應採用對付蛇傷的方法處理。
(3)被蛇咬傷
①如何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但眼鏡蛇、銀環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從傷口看,由於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後15分鍾內出現紅腫並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傷後的急救。咬傷後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內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態,詳細告知急救的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上死蛇,以便醫務人員及時、正確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扎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應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話可用生理鹽水、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針或其它干凈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孔,刀口如米粒大小,這樣就可防止傷口閉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後應馬上清洗傷口,從上而下向傷口不斷擠壓15分鍾左右,擠出毒液。如果傷口裡的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採用拔火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內服、外敷葯物,具體用什麼蛇葯,應根據當時當地能立即採到為原則,靈活運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隨便將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損傷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時因意外而造成身體某部位損傷出血,小的出血無需特殊處理可以自行癒合,而嚴重出血常會危及生命,須採用緊急的止血措施。如果是一點傷口,用手指或清潔布塊直接壓在傷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滲透布塊應反復替換,直到出血減弱,這時才用消毒紗布蓋好,綳帶固定。如果是切傷或砍傷,血流不止,這是動脈出血,危險性很大,必須用止血帶止血,但注意止血帶扎緊後應有間隔的松開再扎緊,以免被捆紮處以下的肢體血液循環完全中斷而引起肢體壞死。另外還可用清潔的紗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劑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綳帶固定。
(5)骨折及扭傷
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腳滑倒或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發生骨折、脫臼或扭傷。發生骨折或扭傷時,首先應保持安靜休息,不要勉強走動,使傷口惡化。接著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卻患部,千萬不要按摩。然後用木板或代替物夾住患部,用綳帶加壓固定。抬高患部,超過心臟。最後送往醫院,搬運時應小心謹慎,一般可採用兩人做手椅、單人背負、兩人攙扶、擔架搬運的方法。對於脊椎受傷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堅固的擔架上固定後送往醫院,身體不能彎曲,否則可能會造成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
3. 求救信號的發放與識別
遇難時獲救的首要前提是與外界取得聯系,使他人知道你的處境。SOS(Save Our Soul)是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可以在地上寫出或通過無線電發報,也可用旗語通訊方式打出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發出代碼。另外,幾乎任何重復三次的行動都象徵著尋求援助。如點燃三堆火,製造三股濃煙,發出三聲響亮的口哨、槍響或三次火光閃耀。如果使用聲音或燈光信號,在每組發送三次信號後,間隔1分鍾時間,然後再重復。
(1)煙、火信號
燃放三堆煙、火是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將火堆擺成三角形,間隔相同最為理想,可方便點燃。在白天,煙霧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膠片、青樹葉等散發煙霧的材料,濃煙升空後與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易受人注意。在夜間或深綠色的叢林中亮色濃煙十分醒目。添加綠草、樹葉、苔蘚和蕨類植物都會產生濃煙。黑色煙霧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膠和汽油可產生黑煙。
信號火種不可能整天燃燒,但應隨時准備妥當,使燃料保持乾燥、易於燃燒,一旦有任何飛機路過,就盡快點燃救助。白樺樹皮是十分理想的燃料。為了盡快點火,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直接傾倒於燃料上。要用一些布料做燈芯帶,在汽油中浸泡,然後放在燃料堆上,將汽油罐移至安全地點後才能點燃。切記在周圍准備一些青綠的樹皮、油料或橡膠,以放出濃煙。
(2)地對空信號
尋找一大片開闊地,設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員觀察發現的信號,信號的規格以每個長10米,寬3米,各信號之間間隔3米為宜。「I」——有傷勢嚴重的病人需立即轉移或需要醫生;「F」——需要食物和飲用水;「II」——需要葯品;「LL」——一切都好;「X」——不能行動;「→」——按這一路線運動。
(3)其他信號
①光信號。利用陽光和一個反射鏡或玻璃、金屬鉑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號光。持續的反射將產生長線和圓點,這是莫爾斯代碼的一種。②旗語信號。左右揮動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長劃,再向右短劃。
4. 組織實施時的安全措施
在組織野外生存生活綜合訓練過程中,作為組織實施者應有考慮周詳的安全措施。
(1)作好縝密完整的訓練計劃和充分的物質准備,包括活動目的、路線、日期、分工、紀律、裝備、物品、學生檔案、如何總結等,並讓每位學生徹底了解。
(2)健康管理。長距離和高難度的教學訓練,出發前應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對那些平時運動較少的學生,更需認真檢查,如有不適宜的情況,則應停止野外生存生活訓練。
(3)組織必要的體能、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訓。
(4)組織者與保險公司的業務部門直接商定參加普通意外傷害保險或特種意外傷害保險事宜,從而使組織者和參與者獲得較大的風險保障。
(5)組織隊伍。將隊伍分成5~12人一組,安排有經驗、有責任感的教師或學生擔任組長,整個隊伍不可拉得太長,應經常保持前後呼應的狀態,要約定一些聯絡信號。還應安排有責任感、對活動計劃十分了解、有經驗的人擔任留守。配備醫務人員。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遇到安全問題時,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如果你冷靜地把你能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好了,很有可能會轉危為安。否則,把時間用於無謂的害怕和恐懼上,可能會帶來本不應有的災難。另外,本文所述及的是一些處置安全問題的基本常識,是否能靈活運用,在遇險時採取最為適當措施,就要看臨場經驗和意志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措施只是臨時的應急辦法,最終要請醫務人員或送往醫院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