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注意哪些事項
1、按照先檢測、後作業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符合安全要求後,方可進入。在未准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2、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氧氣含量應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粉塵容許濃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
3、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可採用動物(如白鴿、白鼠、兔子等)試驗方法或其它簡易快速檢測方法作輔助檢測。
(1)受限空間安全培訓告知擴展閱讀
有限空間分為三類:
1、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2、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有限空間作業危害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有害物質。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於有限空間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
Ⅱ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採取哪些安全措施
1、企業現場安全負責人應對現場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應該包括相關的安全法律法規;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應採取的安全措施;勞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事故應急處置救援和自救知識;相關事故的經驗和教訓。
2、制定安全應急預案或安全措施,應該包括監護人與作業人員約定聯絡信號、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
現場作業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在受限空間外的現場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材,比如空氣呼吸器、供風式防護面具、救生繩、滅火器材等。保證其暢通無阻,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便於出入和搶救疏散。
3、當受限空間狀況改變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出現場,並在入口處設置警告牌「嚴禁入內」,並封閉受限空間入口防止誤入。處理後需重新辦理許可證方可進入。
4、通風措施,可採用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管道送風前應對風源進行分析確認,嚴禁向內充氧氣。作業人員每次進入受限空間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輪換作業或休息。
5、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受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並在開關上掛「有人作業、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進入金屬容器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不大於12 V。
潮濕環境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當用電電壓大於12 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嚴禁帶入容器內使用。
7、作業環境原來盛裝易燃易爆氣體、液體等介質時,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於12 V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得放在容器內或容器上;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嚴禁攜帶手機等其他非防爆器材。
8、作業前 30 min 內,應根據受限空間設備的工藝條件對受限空間進行有毒有害、可燃氣體、氧含量進行檢查,檢測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作業中斷時間超過1小時,應重新進行檢測分析。
氣體濃度檢測儀器必須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9、受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對受限空間上、中、下各部位分別取樣檢測分析,保證受限空間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受限空間內溫度應在常溫左右。監測結果如有1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10、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要佩戴攜帶型氣體濃度報警儀,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 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
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氣體濃度報警儀報警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分析合格後方可恢復作業。
11、對盛裝過產生自聚物的設備容器,作業前應進行工藝處理,採取蒸煮、置換等方法,並作聚合物加熱等試驗。
1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登記,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
13、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戴供風式面具、空氣呼吸器,必要時應拴帶救生繩等。使用供風式面具時,必須安排專人監護供風設備。
1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在相關工序操作平台掛牌警示,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
(2)受限空間安全培訓告知擴展閱讀:
為了規范作業人員受限空間作業內的作業行為,保障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及公司的設備財產安全,為公司營造安全作業的文化氛圍,特製定本操作規程。
受限空間是指工廠的各種設備內部(爐、塔釜、罐、倉、池(泡菜)、槽車、管道、煙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廠)的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以及農村儲存紅薯、土豆、各種蔬菜的井、窖等。通風不良的礦井也應視同受限空間。
總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 ,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領域廣、行業多,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有害因素多,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作業人員遇險時施救難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當,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
受限空間作業不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而且具有事故的易發性及其後果的嚴重性等特點。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實各項保障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方面,應遵循以下十大原則。
1.方案原則 凡是涉及到某處受限空間作業的,不論大小均需做出方案,方案做出前必須組織人員對此處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案的簡易程度視具體作業內容而定,且包含作業方案和安全預防及控制方案,方案要發到作業人員和監督人員手中且必須讓其明確。
2.培訓原則 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監督監護人員進行日常的或作業前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必須包括危險源的識別、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防護、應急處置及相關的作業原則等,受限空間作業的風險常見有中毒、窒息、著火、爆炸、機械傷害、觸電、砸傷或拆件損傷設備和盲目施救等,所以在對人員的培訓上必須講全講細,且要求人員必須具備相應作業風險的應急處置能力。
3.應急處置原則 受限空間作業的有關人員具備了相應的應急處置能力後,還應參加應急處置的模擬演練,以鍛煉他們實際操作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4.作業票原則 在方案具備、人員到位、技術交底清楚、所有作業條件均滿足時,由相應的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確認後開具作業票,一旦作業,所有相應人員必須在作業票上簽字認可,作業票的制定必須規范,內容及風險防範措施必須清楚且到位。
5.中止交接原則 因作業人員交換、或與其它工種操作對象銜接或配合而暫停後作業時,必須進行人員間的技術交底、重新過程檢查、重新監測分析和再次簽訂作業票據。
6.監督監護原則 本原則應貫穿始終,無論是作業時,還是前後檢查處理時,均需要監督檢查,監督監護必須到位且不得離開現場,監督監護時與作業人員保持一定距離。商定好聯絡信號或手勢,並定時聯絡。
7.標志原則 在受限空間作業處、與該受限空間相連接的管道控制點、通道處、風道處或交叉作業處等,均應懸掛上明確的警示標志,同時控制閥門,警示標志旁應說明作業地點,尤其是作業點與控制點不在同一處更應特別注意,以免其它人員未見施工而亂動操作,從而引發事故。
8.防護原則 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必須正確選擇、檢查和佩戴好勞保防護用品或報警儀器,不得錯過和使用失效防護用品,在選擇、檢查和佩戴過程中要相互檢查合格後方可實施作業。
9.檢查處理原則 作業前的檢查處理,檢查與受限空間作業相連的工藝管道是否處於有效盲斷、隔離和拆除。檢查與受限空間作業的通道是否暢通。
檢查警示標志是否正確到位。檢查應急設施、物品是否到位。作業後的檢查處理,檢查作業點是否達到作業技術要求。檢查作業現場是否存在遺漏的工具、雜物或拆卸物。
10.監測分析原則 對受限空間作業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氧含量必須進行監測分析,如在作業過程中,裡面條件隨時發生變化和終止作業後,必須定時或重新監測分析,將數據結果及時傳達到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根據技術規范判斷分析並處理現場的有限空間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_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邵東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_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十大原則」
Ⅲ 室內有限空間作業消防安全培訓
1、有限空間作業重點是缺氧、中毒
2、如果要說消防安全:氣焊作業的風險在於缺氧、中毒、氣體泄漏引發火災爆炸;電焊作業:火災、爆炸、觸電
圍繞上述內容將,基本差不多了
Ⅳ 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安全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1、封閉或者半封閉空間的氣體檢測;
2、有限空間是否電器設備,需防止電擊做絕緣類安全要求;
3、監護人員的安全要求;
4、安全作業程序要求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