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4.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災減災高水平科技人才匱乏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專業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中,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應用人才,與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結合不密切,特別缺乏防災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工程技術應用人才。另外,研究經費、待遇等方面條件較差,影響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夠
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統一綜合的防災減災組織保障體系
設置統一的具有危機管理性質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大政方針做出決策,逐步實現從部門為主的單一災種管理體制向政府和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轉變。
加強科技主管部門與涉災管理部門的協同,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分布式的協同管理職能和機制。
成立集合各災種、各專業及相關管理部門專家的顧問團體;建立防災減災決策的專家咨詢系統,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2. 完善防災減災科技進步政策與創新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防災減災辦法與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選拔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級學校教育中適當引入防災減災課程及讀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3. 多渠道增加對防災減災的科技投入
將防災減災發展所需投入納入每年科技經費預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開發工作、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技術裝備、參加國際交流等。並使防災減災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於科技經費增長的總體水平。
建立社會防災減災基金,吸收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及海外人士對防災減災的捐贈,按比例將部分基金用於科技投入。
用給予引導資金的方式,促進地方政府增加防災減災科技投入,引導技術開發機構與企業投資防災減災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促進防災減災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建設
藉助全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整合全國各災害管理部門的分類災害信息資源,全天候運轉監測網;以網路技術為紐帶,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控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建設覆蓋至全國各鄉村的主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及網路技術,綜合集成防災減災各單位上報的災情信息,構建包括災害應急響應、災害信息分析、災害救援決策、救援信息反饋等在內的防災減災技術及信息資源平台。
5.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技隊伍建設
通過科研體制改革和現代院所制度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防災減災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化;與管理部門合作,嘗試推廣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製度、考核選拔等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培育有競爭力的研究群體,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防災減災後備人才,逐步在我國高校中開辦防災減災專業教育。
6. 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
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❷ 如何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 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辦事處秦瑤 供稿
❸ 如何做好社區防災減災工作
一、 摸清底子
目前社區共有危、舊宿舍房共計636戶。其中重點危房有267戶,市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佔267戶中的90%,主要分布在細巷子、楠屋坪、石巷子、橫街片區,有94戶無人居住。老宿舍房有369戶,主要為湘潭原壓縮機廠拐角樓宿舍、水運公司宿舍、再生公司廢舊宿舍、華南倉庫宿舍、東坪糧店宿舍等。80%左右的老宿舍房有居民居住。
二、 採取措施
(一)夯實基礎 有效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社區成立了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年初制定了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立足實際制定了應急預案、完善了綜合減災基礎設施,建立了臨時安置點、醫療救護點、防災減災辦公室、物資儲備室等、制定了災害風險地圖、綜合避難圖、應急救援過程圖、建立健全了防災減災日常管理制度、隱患檢查記錄台帳,組建了防災減災志願隊伍,積極宣傳動員居民參與、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及各類活動等。針對暴雨期、防汛期,制定值班安排表,加強巡查,做好防範措施,杜絕隱患。
(二)有的放矢 積極解決轄區災害風險
1、原低窪易澇地段汽車東站、扁擔街、太平街一帶58戶。該地域每逢湘江漲水期必定內澇,東坪街道、橫街社區常態化地設置緊急轉移安置場所,以便在湘江漲水期能及時轉移人員及重要財產、發放生活補貼、租船巡防保安全等。街道、社區自2009年至2011年累計投入資金10萬余元。該地段通過燒窯港項目工程進行改造,已於2011年建成了濕地公園,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2008年,細巷子一帶房管所危房戶房屋半夜倒塌,街道與社區將受災民居緊急轉移安置居住旅館,發放生活補貼。當年街道爭取政府支持於2009年解決該類廉租房45戶。
3、2009-2010年,針對石巷子片區成堆房屋漏雨嚴重,居民無法居住,街道耗資8萬余元對該片房屋進行修繕和維護。
4、2010年,街道耗資7000餘元搭防護架,對細巷子2號家用電器廠內多家危房傾斜,牆頭磚瓦經常掉落嚴重影響過道行人安全的地段進行補救,以確保行人安全。
5、2013年3月11日凌晨2點,橫街32號居民家發生火災,周邊都是危房,磚木結構。消防車又進不來,導致該戶財產全部銷毀,所幸未刮一點風,未造成人員傷亡,也未燒及鄰戶。社區將其轉移安置並對其鄰居造成窗戶破裂等賠償近萬元。
6、2013年,橫街危房影響行人安全及周邊住戶,街道耗資近2萬余搭建了防護棚。
7、2013年,由於橫街一家企業原有舊圍牆因水澇發生局部倒塌,危及鄰近幾戶居民住宅安全,由街道出資2萬余元對該圍牆進行修繕。
8、對沿街經常內澇的地段爭取區建設局支持對石巷子片區主馬路修建了下水道,共耗資5萬余元,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9、2014年,針對石巷子片區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社區結合同心社區創建,與岳塘房管所溝通聯系,爭取支持,房管所將其納入棚改項目進行了改造,對房屋進行了修繕、改裝、對道路進行了提質、重點危房區域修建了防護牆,杜絕隱患。
三、下步工作
1、加大廉租房申報和落實力度。針對由於社區危房戶多的具體情況,應全面加強危房戶的排查,對重點危房實行快報快審批,及時轉移安置,確保居民居住安全。
2、對控規區域落實危房審批特事特辦的機制。對符合政策申報三原維修建設的居民戶實行特事特辦,縮短審批時間。
3、政府加大對東坪街道各社區存在危險的公共設施、重點部位的維修改造投入,確保居民居住和出行平安。
❹ 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辦事處秦瑤 供稿
❺ 防災減災知識
1、遭空襲,聽警報,拉閘斷電最重要,攜帶食品應急包,根據引導屈身跑,有序進入防空洞,聽從指揮要冷靜。
2、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牆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餘震蹲在開闊地。
3、火災起,怕煙熏,鼻口捂住濕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滾,不乘電梯往下奔,陽台滑下捆繩索,盲目跳樓會傷身。
4、洪水猛,高處行,土房頂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樹能栓救命繩,准備食物手電筒,穿暖衣服度險情。
5、台風來,聽預報,加固堤壩通水道,煤氣電路檢修好,臨時建築整牢靠,船進港口深拋錨,減少出行看信號。
6、下暴雨,泥石流,危險處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一定看氣候。
7、陰雨天,生雷電,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打雷家中也防患,關好門窗切電源,避免雷火屋裡竄。
8、暴雪天,人慢跑,背著風向別停腳,身體凍僵無知覺,千萬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環,慢慢溫暖才見好。
地震發生時的幾種情況及應對方法:
1、發生燃氣泄漏時:
切斷總電源,迅速離開現場;千萬不要使用明火;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處;若被倒塌物砸壓,應設法將臉朝向通風口,等待救援。
2、被塌落重物壓住身體時:
查清壓在身上的物體是何物,不要輕易移動物體或身體;檢查自己是否受傷,若沒有受傷,應根據情況向外緩慢拽拉身體;若已受嚴重外傷,應盡力用衣物等物包紮好傷口;若發生骨折,不要輕易移動,應等待救援。
3、埋在廢墟中時:
樹立堅定的生存信念;不要大哭大叫,應保存體力;盡量休息,閉目養神;尋找食物和水,維持生命,若無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應急;若有傷,應設法包紮,多休息。
❻ 防災減災的心得體會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為,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在防災減災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❼ 防災減災宣傳講稿
一、提高對防災減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研究探索防災減災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近年來,防災減災工作已逐步成為衡量政府文明和企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曾指出: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也歷來高度重視企業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而做好企業的防災減災工作,則是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和重要保障。
過去的2008年,從世界范圍看,可謂多災多難。
1、全球自然災害損失
2008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達2000億美元,08年是自然災害最具有毀滅性的一年,全球死亡人數達22萬以上,損失數額達2000億美元(合1405億歐元),2007年為820億美元。
亞洲是付出人類生命最慘痛的,今年5月初緬甸的熱帶風暴「納爾吉斯」造成近85000人死亡,其中54000人失蹤,但總損失金額只為40億美元。而中國5月份在四川地區發生的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數70000,物質損失達850億美元。
2、中國自然災害損失
我國08年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同比增473.3%。民政部發布的200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08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88928人死亡和失蹤,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3547.5億元,比2007年增加473.3%。
3、山東省自然災害損失
據省民政廳發布的2008年山東省自然災害情況統計顯示,08年我省各類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15.53萬人,因災死亡10人,失蹤5人,轉移安置9.2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14.03千公頃,成災面積 664.21千公頃,絕收面積86.61千公頃;倒塌房屋1.08 萬間,損壞房屋3.33萬;直接經濟損失52.69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46.21億元。
以上事例表明,災害所引發的各種突發性事件的不斷增加,對政府處置突發性事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有效防禦並減輕災害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提高企業的防災減災能力,努力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強調企業的安全效益,強化政府和企業處置緊急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和救災實效,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建設「平安山東」過程中,加強研究探索防災減災工作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思路,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二、加強企業防災減災工作的幾點認識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企業防災減災工作,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各企業也分別結合自身特點,制定防災減災規劃和開展災害區劃研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編制應急預案是做好企業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各類事故應急救援的實踐反復證明了應急預案的重要作用。應當說,通過制定應急預案,能夠讓我們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生產工藝上存在的缺陷,能夠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對存在隱患的排查和對內管理的改進。從我本人多年從事地震工作的理解,無論什麼災害,有備才能無患。有的同志講,「預案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預案是萬萬不能的」。「最好的預案,也比沒有預案好」這句話都形象的說明了預案的重要性。
另外,預案制定後也不要束之高閣,還要加強對預案的演練,開展經常性的演練活動,並根據演練和應急實踐,及時修訂預案,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
(二)建立災害事故預警體系是做好企業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氣象、地震部門都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應該是效益巨大。從實踐上來看,實時監測生產流程和技術設備的運轉情況,一旦出現預警信號,能夠立即處置進入應急狀態,可以避免和減少重大災害事故的發生。也就是說,災害預警體系是不可少的。
(三)加強宣傳教育與技能培訓是減少災害的重要途徑。在企業迅速成長的過程中,風險也在迅速增長。做好企業的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必須注重培養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這樣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災害損失。此外還應當加強預案的宣傳和應急救援教育,面向全社會,大力普及事故災難預防、避險、報警、自救、互救知識。大力培育企業安全文化,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充分發揮工會和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監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企業災害保險和風險控制、風險轉移機制是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措施。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生產的風險也在增大。建立穩定的、現代化的安全生產運行機制,除採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外,還應著力加強建立健全企業災害保險和風險控制、風險轉移機制,創造安全生產環境,煥發廣大職工勞動熱情,進一步加大對防災減災工作的投入,確保企業安全高效運行。
只有戰勝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災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減輕災害,就是發展!「減負等與加正」。
給你整理了好長時間,滿意請加分。
❽ 防災減災知識講座聽後感
消防安全講座後的感想
今天單位舉辦了消防安全講座,聽完講座後才意識到以前對消防安全是多麼無知和盲目,雖說心裡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也會時時關心家裡的安全是否做
得到位,有沒潛在危險。但認真聽完教官一例例因麻痹大意或無知造成的揪心而殘酷的實例,一組組統計得出的因火災事故造成的巨大財產損失和無數傷
亡換來的天文數據,才意識到危險原來離我們是如此的近。也才意識到我對消防方面的知識是如此無知,難怪平時會大膽又安心,認為自己遠離危險,已
經做到防患於未然,原來這都是無知讓我如此膽大。
我想無需例舉曾經發生過的火災是如何可怕,造成的災害和給親人的傷痛是如何巨大,每天我們通過媒體耳聞目睹的災難已經夠讓我們揪心和恐懼
了,為何不能給予我們警醒和提示呢?有句話說得好:壞事寧可耳聞不要眼見。天災我們無法躲避,人禍我們為何不可以主動去防?為何我們不能從身邊
的點滴做起,只為保護我們自己的親人?
下班回家後我想將今天聽課的感想和收獲告訴我的家人,讓他們也能從中學習到防災避險的常識,哪知在我激動而又熱情的講述後換來的卻是他們莫
明其妙的冷笑,我理解這是因為他們沒能親自聽課,未曾深切感受到發生火災後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傷痛,認為我的熱情有點過熱,太過小題大做。從這點
我也多少體會到今天教官講課時的心情不知會比我此時要難過和無奈多少倍。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職業和熱情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盡力將安全這顆種
子深植在人們的心裡。因此我就有了許多的感想:單憑偶爾組織有限的人員聽課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認識和支持,從每一個個體做起相信
意外災害就會降到最小,那樣,傷心、痛苦的眼淚就會少流許多,也無需承受親人因意外災害永別的傷痛了……
也許現在要想做到人人防微杜漸還不可能,單憑自覺自願也不行,因為我們的認識還沒到那種境界,必要情況下也需要一點強制措施,有時善意的懲
罰還是必要的。不知參加過類似講課的朋友們是否會有同感?如果贊同就請一道加入到這個隊伍來,一起努力強化我們的安全意識,不說大的,單憑一己
私心也是值得得!
需自己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