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班級創建文明集體方案及計劃
沒有教養,沒有學識,猶如一塊田地,即使再肥沃也結不出果實。所以我們必須規范自己的行為,錘煉堅強的意志,提高自身的修養,盡力做最好的自己,創最好的集體,共建一個和諧溫暖的大家庭。
(一)班風: 勤奮學習團結進取
1、熱愛班級,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自覺維護班級利益,增強班級凝聚力;
2、勤奮學習,目標明確,思想態度端正,形成良好學習風氣;
3、積極參與班級活動,配合老師及班幹部工作,在各項活動中增進了解,互相幫助;
4、及時記錄課堂主要表現情況、衛生情況,及時總結及時改進;
5、班幹部須以身作則,在各方面起模範表率作用,帶領班級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前進。
(二)學風: 勤奮團結 求實創新
1、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須提前向老師請假,不得擅自逃課;
2、按時早點到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及各項文藝體育活動,適當調節課餘生活;
3、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堅持早讀與晚自習,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4、有困難找老師,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將主要精力用於學習,適當拓展自身興趣與素質
(三)班級文化: 團結友好 互幫互進
1、堅持每天打掃衛生,保持室內整潔,使之成為大家舒適溫馨的家;
2、確保教室安全,養成離室關門、關燈、關窗的好習慣,遵守學校各項管理條例;
3、爭創文明班級,認真對待衛生檢查,嚴格衛生制度;
4、班幹部須以身作則,在班級內學習、生活、衛生方面做好表率,正確引導全班同學,規范班級管理;
(四)個人作風 : 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1、儀表端莊,談吐文明,不隨地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不破壞公共設施,不做違章違法的事情,樹立自身良好形象;
2、不攀比,不浪費,節約財務,豐富生活;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起床,按時上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及各項娛樂活動,增強體質,開闊心胸;
4、積極配合老師及班級工作,如有好的建議或對班級工作不滿意可及時向老師或班幹部反映;
5、身為班級的一員,應當積極配合班級工作,團結關愛同學,共同維護班級利益。
Ⅱ 文化站免費開放計劃
項 目 內 容
信息名稱 萬安鎮綜合文化站2011免費開放方案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布時間 2011-9-19
文件編號
信息內容
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更好地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公益作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根據文化部、財政部《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意見》(文財務發【2011】5號)和財政部《關於下達中西部地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經費的通知》(財政【2011】231號)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免費開放時間、范圍和目標
2011年10月1日前,我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站向公眾免費開放。所有免費開放場館實現規章制度健全,服務內容明確,保障機制完善,到2012年底前,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二、免費開放基本內容
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包括:公共圖書室、多媒體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輔導培訓教室、綜合活動室、展覽廳、宣傳廊、網路教室、娛樂活動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展覽展示、體育健身、培訓基層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幹、指導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健全並免費提供;為保障基本職能實現的一些輔助性服務如辦證、存包等全部免費。
三、免費開放實施步驟和措施
1、我鎮綜合文化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要維護好綜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質,不得以拍賣、租賃等任何形式改變公共文化設施用途,已挪作他用。
2、未列入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的,如圖書室、閱覽室和其它活動及培訓設施設備的賠償性收費和高端藝術培訓服務等,可收取合理費用,但要與市場價格有所區分,降低收費標准,按照成本價格為群眾提供服務。
3、建立免費服務公示、預告制度。所有免費開放場所都要建立免費開放公示制度,在顯著位置公示免費開放的管理辦法、政策措施、服務項目、開放時間、觀眾須知等制度。在窗口接待、場所引導、資料提供以及內容講解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增強吸引力。
四、免費開放的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強化宣傳。為進一步推動免費開放工作的深入開展,建立免費開放工作機制。通過報刊、電視、網路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擴大免費開放的公眾知曉率,吸引廣大群眾走進文化設施,為免費開放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我鎮綜合文化站主要領導是免費開放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周密計劃,科學安排,合理分工,責任到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緊扣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做到三個結合:把免費開放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文化站工作緊密結合進來,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確保免費開放工作任務按期圓滿完成。
3、加強管理,制定措施。我鎮公共圖書室要圍繞基本文化服務功能,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形式、手段,開展流動服務、聯網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公共文化服務,拓展服務領域。在實現均等普惠的基礎上,逐步增設個性化服務,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老年人、農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對象化服務。切實做好免費開放的前期准備工作,充分考慮免費開放後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制定切實可行、嚴謹細致的免費開放工作方案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確保免費開放後的公眾安全、資源安全、設施設備及安保消防安全。
4、加強監管,提高服務水平。我鎮在上級文化、財政部門的指導、督促下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並對綜合文化站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考評,對免費開放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溝通、協調並切實幫助解決。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深化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內部管理、激勵和考核機制,形成重業務、重素質、重服務的良好工作環境
內容描述 萬安鎮綜合文化站2011免費開放方案
公開時限 常年公開
公開范圍 面向全社會
公開程序 由萬安鎮審核公開
責任部門 萬安鎮
索取號 EF900-02001-2011-B0123
Ⅲ 員工入職培訓方案,在線等
培訓不過就是一個形來式化的東西自?其作用也就是對公司,人員有所了解,提前認識下公司人員的個所要職.要求他們了解公司制度不也就是給本書讓他們看?來個制度考核?如果是做方案交領導的話不也簡單,培訓3天期間里,第一天,上午做什麼例開會.其目的是什麼要發揮什麼什麼精神.需要什麼材料或地方.午餐是否由公司提供,多少人,一人多少錢.其他的都照寫.
Ⅳ 求皖辦發[2011]14號文件
關於實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的指導意見
(2011年6月29日)
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任務,對於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十三次全會精神,省委、省政府決定「十二五」期間在全省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為主線,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多元支撐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城鄉居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目標任務。力爭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突破31000元、10000元,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盡快得到扭轉,城鄉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3、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在加快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富民導向,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實現興皖和富民有機統一。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調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建立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同時加大政府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調控力度,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整頓規范分配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行業發展,加大對皖北地區、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南深山區等扶持力度,堅持「提低、擴中、調高」的政策導向,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著力幫扶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創新農民增收機制,逐步形成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社會結構。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立足各地發展階段和自身實際,明確主攻方向和增收路徑,既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使城鄉居民早見收益、多得實惠,又要著力解決影響富民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形成城鄉居民持續增收、民生不斷改善的長效機制。
二、實施就業提升工程,著力增加工資性收入
4、擴大就業容量。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產業升級、項目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優先考慮對擴大就業的影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研究制定促進就業的傾斜性產業政策,大力培育和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立健全第三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積極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形成更多就業增長點。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切實解決好大學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推進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 「十二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00萬人以上。
5、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和農民工城市服務中心,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努力實現農民工與城鎮就業人員同工同酬。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組織推動和中介服務,引導成建制建築、服裝加工、機電產品加工、家政服務等勞務輸出,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就業。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要求,研究制定區域人口轉移就業和落戶等相關政策措施,充分發揮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合肥經濟圈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入開展皖江皖北就業對接活動,引導勞動力在區域之間合理流動和分布。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聚,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市、區)開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試點,推動居住條件、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就學、醫療衛生等相關配套改革,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十二五」期間,實現轉移農業勞動力350萬人以上。
6、提高就業培訓實效。順應產業優化升級趨勢,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機制,著力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實施面向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補貼性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補貼標准,創新補貼方式。支持企業興辦職業教育,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切實緩解企業技能人才結構性短缺矛盾。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開展針對性培訓,著力培養新型農民。支持骨幹示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職教園區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一批骨幹職業院校群體,組建跨區域、跨行業的職業教育集團。
7、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按照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平等協商確定、政府監督指導的原則,形成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增長機制,使廣大勞動者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完善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十二五」期間,各地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長15%以上。以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發展企業年金制度,研究出台鼓勵引導企業增加工資分配的優惠政策。研究建立統一規范的企業薪酬調查制度,定期發布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工資指導線。加強對壟斷行業企業工資水平和工資總額的調控與監管。規范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以實現同城同待遇和向基層傾斜為目標,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建立離退休人員工資待遇動態增長機制。健全企業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建立「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實施創業富民工程,著力增加經營性收入
8、優化創業環境。落實和完善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掀起全民創業熱潮。堅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則,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深入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整頓工作,切實降低創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組織開展創業成果展示活動,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創業政策和成功典型,營造全社會崇尚創業、支持創業、競相創業的良好氛圍。
9、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依託社區、工業園區建設一批創業服務中心,提供自主創業各環節的全程跟蹤服務。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擴大全省青年創業基金規模,設立返鄉農民工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資助大中專畢業生、青年農民工等群體創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力度,健全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體系,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比照金融機構落實擔保業稅收優惠政策,逐步擴大小額擔保貸款總量和貸款業務覆蓋面,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增加對創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企業主要創業者及創業團隊核心人員創業能力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完善科技人員和科技成果考核評價機制,促進科技創業。加強各類創業園區和創業基地建設,對入駐的初創企業實行租金減免。
10、拓展農業創業領域。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轉型倍增計劃,加快各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更多地分享農產品增值收益。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培育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超對接、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建設,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開辦平價市場,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
四、實施民生普惠工程,著力增加轉移性收入
11、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推進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參加社會保險。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規范和鞏固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按國家規定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推進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提標,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2年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標准,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完善工傷預防、補償和康復相結合的現代工傷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金標准正常調整機制,進一步提高生育保險待遇。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費、撫恤優待標准與物價掛鉤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城鄉低保標准、五保供養標准年均增長10%以上。加大對臨時生活困難人群的救助力度,落實省級財政對臨時救助資金的預算,完善有關災害救助政策,逐步提高災害救助標准,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和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努力增加生活困難群眾收入。將殘疾人普遍納入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並予以重點保障和特殊扶助。支持慈善事業加快發展,廣泛開展慈善救助活動,落實完善公益性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社會扶貧濟困機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城市和工礦等各類棚戶區改造,逐步把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城鎮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力爭到2015年末城鎮住房保障的覆蓋面達到20%。
12、減少居民公共產品消費支出。堅持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則,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推進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進程。健全各類助學體系,逐步把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納入資助范圍,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工程,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服務。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完善急救體系,鞏固基層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成果,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降低居民文化消費成本。
13、落實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和范圍,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爭取國家建材下鄉試點,增加對農民的消費補貼。認真執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確保價格總體穩定。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率,減少農民因災損失。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健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大力推進農田水利、道路、流通、教育、衛生、養老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大力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和村莊整治,著力打造一批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管長效機制,加強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監管,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14、推進開發式扶貧。落實扶貧開發全覆蓋,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加強扶貧開發政策和農村低保制度的銜接。增加省級扶貧配套資金規模,建立健全市縣(市、區)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創新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工作機制,完善結對幫扶制度。 「十二五」期間,全省實現200萬扶貧對象脫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純收入增長率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五、實施財富增值工程,著力增加財產性收入
15、加大財產權益保護力度。堅持依法行政,確保群眾土地、房產等財產權益不受侵犯。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知識產權參與分配政策。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行為,保障居民財產安全。
16、拓寬居民投資理財渠道。研究制定鼓勵居民資產投資的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優化財產性投資環境。積極發展證券、期貨、基金、保險、信託、典當、租賃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鼓勵優質企業上市,規范和健全資本市場。探索開展股權、債權、知識產權質押、抵押融資,發展更多適合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規范發展商品房、汽車等二級市場以及房屋租賃和收藏品市場。加強投資理財宣傳培訓和投資風險教育,加快發展專業理財服務,引導居民逐步從存款保值向投資增值轉變。
17、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發證,進一步明晰農村土地財產權屬。嚴格執行國家關於征地拆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補償標准,探索農村宅基地徵收補償機制。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培育和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穩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加快建立宅基地抵押、有償流轉和有償退出機制,切實盤活農民資產。建立規范有序的林權交易市場,逐步提高森林生態補償基金補償標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讓農民獲取更多的集體資產收益。
六、加強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的組織領導
18、健全領導機構。成立省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財政廳,負責聯絡協調、監測評估和督促檢查等日常運轉工作。各市縣要建立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層層抓好落實。
19、強化目標考核。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統計和評價體系,實施情況納入各市縣(市、區)黨委和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納入黨政領導幹部績效考評體系,並作為創先爭優活動和加強效能建設重要內容。
20、完善配套措施。省直各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抓緊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推進方案,加強指導服務,形成推動倍增規劃落實的整體合力。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十二五"農村居民收入倍增規劃」。各市縣(市、區)要從本地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要求,完善扶持政策,強力扎實推進,真正使發展造福於民、致富於民。
Ⅳ 給員工做企業文化培訓,應當講哪些課程呢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其他有形與無形的內外影響力。價值觀是企業文化之核心,新員工進入企業,首先會感受到企業文化的氛圍,其次要認可企業的價值觀,要融入這一團隊中。企業文化培訓常包含的10個內容:
1.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環境。
具體應包括:
(1)公司在該城市的客觀位置,公司的平面圖以及公司在全市的地理位置。
(2)如公司已有結構模型和宣傳圖片,應由專人負責引導他們參觀,並向他們作解說,使他們對公司的地理位置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3)員工的工作環境,包括辦公室的設施、工作的流水線、其他工作的輔助設施,如電腦、復印機、傳真機、總經理辦公室、主管辦公室等,每位新員工工作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硬體和軟體設備均需作詳細的介紹。
2.企業的標志及由來。 (LOGO標志及由來)
3.企業的發展歷史和階段性的英雄人物。(先集團後城市)
每個企業的發展史都會和幾個階段性的標志人物緊密連在一起,他們都是企業的英雄人物。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有英雄人物,有轉折階段,有傳奇故事,有美麗的傳說,把這些編成故事,講給新員工聽,使他們更熱愛自己的企業,更有歸屬感。
4.企業具有重要標志和意義的紀念品的解說。
講述企業大事件及有意義的事跡,要使新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5.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針對性的介紹龍文專業一對一,員工對工作,對公司,對學生和家長應該有的責任心和態度。
6.企業的品牌地位和市場佔有率。
企業努力創造屬於自己企業的品牌,創品牌是企業的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自己企業的品牌,品牌在社會的認可度,品牌定位在哪個層次,本企業有哪些競爭對手,彼此的市場佔有率是多少。這是新員工培訓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7.企業的組織結構及主要領導。
應該有一張組織結構圖及主要領導的名錄和聯系方式,有的企業領導有員工接待日。隨著辦公自動化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員工的合理化建議應有專設的信箱,員工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渠道獲得與總經理對話的機會。
8.企業文化和企業的經營理念。
每個企業的經營理念都是彼此不相同的,新員工一進入企業就要把本企業正確的經營理念傳授給員工,讓員工主動與企業協調工作。
9.企業的戰略和企業的發展前景。
企業現時的戰略定位和企業戰略的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發展前景也是新員工十分關心的問題,因為只有企業的發展才能給個體帶來發展空間,也才能激發新員工內在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激情,才能激發新員工為企業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10.科學規范的崗位說明書。
每一位員工必須獲得自己所在崗位的科學規范的崗位說明書並熟悉它。
企業針對新員工首先開展一場企業文化的培訓,有利於新員工盡快熟悉企業文化,加強對企業文化的認知,並盡快融入企業文化,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上述10方面內容的培訓實際上都是有關企業文化的內容,從這些方面切入對新員工展開培訓,無疑亦是讓新員工工作盡快上手的保證。
Ⅵ 就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擬定一份領導講話稿
這個是在網上搜的,可以參考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改一下,應該就可以用了:
同志們:
在2012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總結今年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向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於會議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在「百千萬」表彰活動中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藉此機會,我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村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一貫高度重視,對加強和改進農村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決策,要求文化建設更加關注民生需求,更加眼睛向下、重點下移,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基層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更高位置,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網路,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指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省委九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還對構建「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前不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大學生圍繞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調研,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設施利用、有針對性地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加大農村文化隊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既看到成績進步,更看到差距和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注入了強大動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順應人民群眾對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熱切期待,都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繼續抓住重點、發揮特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把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強省總體戰略的積極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健康發展,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階段。各級對文化建設投入總量增多,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力度加大,已經建立起從省到市、縣、鄉鎮、村級基層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點,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骨幹、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化共享工程建立起互聯網和衛星雙重覆蓋到村的傳輸網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示範省」,並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和「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獎」。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每年舉辦各類社區文藝匯演4萬多場,3400多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5萬多場,國有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1.3萬余場,有效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農村文化建設的好經驗、好路子。比如,泰安肥城市農村文化志願者遞進培養的經驗,青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經驗,煙台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城鄉公共文化普惠共享的經驗,威海市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的經驗,濰坊諸城市構建「兩公里文化服務圈」的經驗,濟南市濟陽縣送戲下鄉、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經驗,等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大力推廣。綜合各地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我感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公益性為主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現階段,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這些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必須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屬性。在現階段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當由政府來保障、由政府提供免費,或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把文化服務直接送到百姓中間,這些公益性的演出惠及了更多城鄉群眾,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文化單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文化惠民的同時,給自身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向基層找對了市場,靈活的體制順應了市場,連出好戲贏得了市場。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優先安排涉及農村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政策支持、財政投入、組織領導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各地各部門注重完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形成城鄉共建、企鄉共建的良好局面,形成有利於基層文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要補充。
第三,堅持文化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基層文化建設只有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根基才更加牢固。在多年基層文化建設中,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有的把學科學、學技術與學文化結合起來,有的把文化活動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道德素質、增強市場觀念、掌握致富本領,並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大大拓展了基層文化的內容,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重點示範與建立機制相結合。多年來,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重點活動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城市優秀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惠民的覆蓋面大大增強,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擴大了高質量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同時,讓基層文化建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除了靠重點帶動、面上鋪開之外,更要依靠制度來保障,通過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工作機制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長期化、規范化。
第五,堅持硬體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文化設施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搞基層文化建設,必須抓好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當然,光靠硬體建設這「一手」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管理服務的課題更加凸顯出來。只有堅持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管理,才能提高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年,很多地方、部門重視創新改進文化服務手段,創新載體、創新抓手,想出許多實招、巧招,發揮了很好作用。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還是初步的,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積累、繼續完善,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內容,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推動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突出重點,切實把明年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文化系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建設的主線,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文化建設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點,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為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努力在科學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是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幹部考核指標。特別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突出目標量化、分解責任,制訂縣級文化單位、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服務規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二要科學規劃和建設。按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思路,設定目標,科學布局,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城鄉基層閱報欄(屏),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要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示範區、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建設,確保明年取得更大突破。要圍繞打造「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制定實施方案,明年就要推出首批500個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圈。要進一步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拓展免費開放的范圍,提升免費開放的標准,完善免費開放的機制,優化免費開放的服務。要積極探索流動文化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和地廣人稀需要進行流動服務的地方,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流動文化服務。四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發揮不同部門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建立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擴展功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使用效能。
第二,堅持資源共享,努力在擴大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上狠下功夫。促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合理流動,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提供適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對生產生活有指導作用的文化產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著力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擴大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深入開展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深入組織開展讀書日、讀書月、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贈助讀行動,著力解決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閱讀需求。要藉助明年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契機,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同時依託這些優秀傳統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推動發展文化產業。二要建立向基層群眾「送」文化的長效機制。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長效機制。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群眾性文化培訓、輔導、講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務,引導和培育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增強農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三要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強對農民工的文化關懷,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服務機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城市社區為載體,將農民工納入社區管理范圍,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深入研究農民工的需求特點,引導、支持和鼓勵社區、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實行以城帶鄉,努力在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以城帶鄉,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破除城鄉文化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要完善城鄉文化幫扶機制。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廣泛開展城鄉文化共建活動,採取捐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開展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二要打造農村文化傳播平台。突出農村文化建設的內容,大力推進優秀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採取在國家、省級重點新聞媒體、新聞網站開辟專欄、專題、專門頻道,在公共文化場所開辟專門陣地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我省農村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優秀文藝工作者、文化工作先進典型和重大文化活動。辦好《大眾日報》「大眾文化」專刊、山東衛視「綜藝.十藝節」欄目,與《中國文化報》聯辦「藝彩山東」專刊,與山東廣電網路公司合作創辦「山東文化」專題。組織開展重點劇目宣傳推介活動,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山東電視台合作,辦好「迎十藝」山東省優秀創作劇目展播。三要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要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從試點走向普及,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數字資源。要積極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特別是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庄戶劇團,盡快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要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輔導工程,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第四,加強投入保障,努力在發揮公共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撐作用上狠下功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希望各市文化部門一定要抓緊梳理研究,結合實際,列出清單,項目化、工程化,變成強有力的工作載體。一是在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財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預算,等等,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二是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級政府要安排資金用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文藝創作生產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希望各級盡快列出單子,積極爭取,搞好對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省委《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制定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也需要我們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支持性、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體。對這些政策,要逐條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變成可操作的項目,積極爭取,用足用活用好。希望各市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門,要主動上門,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匯聚更多的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志們,農村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人民群眾熱切期待。讓我們以更加昂揚的風貌,更加積極的作為,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不辱使命,再接再厲,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Ⅶ 關於**一家親,和諧求共贏這個話題該怎樣深入討論下去,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我是朝陽區文化館「社區一家親」活動的項目負責人肖丹。很高興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社區一家親」活動的成果與快樂。
「社區一家親」活動是由朝陽區文化館於2001年創建,是一項具有基層特色的公共文化項目,實踐中,我們將活動的發展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積極研究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和管理,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保護邊緣群體文化權益,使服務對象延伸到每一位享有文化權益的公民。通過年均150餘場次的文化活動,帶動了朝陽區基層1400多支群眾文藝隊伍和200餘家文藝協會的蓬勃發展,年參與活動人數達百萬人,深受百姓喜愛,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前不久,該活動被評為全國「群文品牌」,並被推薦參加「全國『群星獎』事業獎」的評選。
一、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推動活動深入開展
一是項目著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03年,朝陽區文化館被中宣部定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良好的文化發展環境和改革機遇,使「社區一家親」發展目標清晰。從工作機制上,「社區一家親」是文化館改革中的重點項目,實行項目制管理。面向社會全員招聘成員,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和制定考核指標,組建了一支創新能力強、執行力強、且有危機意識的年輕團隊。在方案策劃上,每年年初做項目調研和討論,以政府主導、社會熱點、百姓需求、特色創意為依據,策劃制定全年計劃,並將計劃整版刊登在《朝陽報》,年底總結考評計劃完成情況。
二是聯手推動。隨著「社區一家親」活動在百姓中的知名度的與日俱增,為進一步把「社區一家親」活動引向深入,2004年,區委區政府決定,區委宣傳部、區精神文明辦、區街工委、區農委和區文化委等五家單位聯手組織開展此項活動,從而使「社區一家親」無論從資金和制度保障,還是從活動的規格和組織的力度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加強,並帶動了全區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是品牌定位。「社區一家親」作為全區「十一五」規劃重點培育項目,目標是做「公共文化」的品牌和標志。我們堅持每年必須更新活動主題、內容和服務方式,以及至少要有3至4個不同於往年的特色創意。多年來,開展的「民工英雄體驗」、「兵馬俑創意燈展」、「為勞動者理發」、「打工博物館」等這些深受群眾喜愛的創意活動,為「社區一家親」樹立了公共品牌形象。
二、依託活動進行規劃,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為適應朝陽區「農村城市化、城市現代化、區域國際化」的發展步伐,我們與專家學者、相關職能部門合作,結合「社區一家親」活動,對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資源盤活和整合等進行規劃,提出示範型配套建設模式和類型化管理機制,推動朝陽區三級文化設施網路向四級網路發展,並加以實踐。
如在文化設施匱乏的南部建立朝陽區文化館分館垡頭文化中心;投資改造八里庄文化中心,探索街道和文化館共同管理社區文化設施的新模式;扶植建立金盞地區文化中心暨打工博物館,並為其提供文化發展空間和渠道;充分利用農村舊設施,扶植建設規模在1000平方米左右,集劇場、圖書室等各種功能為一體的村級文化大棚式設施。陸續扶持建設以「戲曲」等為特色的6家農村文化大院,承辦了「社區一家親」全區曲藝比賽,並成功舉辦了「法國啞劇大師走進朝陽文化大院」等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三、著眼滿足群眾需求,不斷改進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方式
「社區一家親」作為公共文化品牌,要達到維護社會文化公平,滿足基本文化權益,喚醒文化意識,提升社會文明這幾方面的要求,必須結合百姓需求探索提供文化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一是常態服務,建立歸屬感。從小的方面說,「社區一家親」創建初衷是為了讓百姓身心愉悅,健康快樂;讓社會團結友愛,和諧穩定。作為常態化服務,「社區一家親」每年舉辦全區性聲樂、舞蹈、攝影等比賽;舉辦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組織各類培訓和講座,並組建了社區文化藝術輔導中心、公共文化設備服務站定期下基層輔導。年底進行總結表彰。使百姓真正找到家的感覺。
二是政府主導,把握主旋律。「社區一家親」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和政府決策,以先進文化思想為支撐。每年承擔完成市區政府文化摺子工程。先後建立了非遺博物館,完成76項各級非遺項目普查和申報工作;建立流動數字固定影廳104個,每年完成數字電影流動放映、固定影廳放映萬余場;完成「文藝演出星火工程」農村演出300場;為全區先後配備了流動放映車、數字電影等設備,並完成了「朝陽區奧運文化廣場」、「為偉大祖國驕傲」首都國慶60周年慶祝活動啟動儀式等大型文化活動。
三是適時發動,提高吸引力。「社區一家親」發展始終關心國家命運、結合社會熱點和重要節點、著眼百姓關心和喜愛。抗擊非典、抗擊雪災、汶川震後燭光祈福等大型公益活動凝聚社會力量,鼓舞人心;奧林匹克倒計時節點日活動、「國色天香」非遺活動、「仙氣、香氣、清氣」傳統節日系列活動等活動好評如潮。
四是邊緣群體參與,體現公平性。「社區一家親」對社會弱勢群體文化權益的保障給予了持續和強大的關注與支撐。不斷開辟了如民工影院、農民劇場、殘疾人藝術節、冬季版慰問等新的文化活動載體。扶植成立打工藝術博物館、打工子弟小學,最大限度地降低活動參與壁壘,將服務對象擴展到生活、工作、學習在朝陽區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
此外,我們在活動中還注重加強國際性交流,在文化交往中不斷提升活動的規模和層次。下一步,「社區一家親」活動將不斷挖掘基層文化建設的潛力,進一步探索解決重點難點課題,為繁榮社會文化、提升社會文明做出自己的貢獻。
Ⅷ 如何企業培訓使員工快速進步
操作方法
01
1、培訓前做調查研究,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每個人每個公司每個企業每個職位都有各自完全不同的特點,如果企業想為某個職位,或為某一類人,或者為某個團隊做培訓,而且想培訓有效,企業就首先需要進行非常有效的調查研究。受訓員工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培訓?他們對什麼樣的培訓感興趣?他們在公司面對什麼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兒?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通過調研來解決的。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對症下葯。
02
2、讓員工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及目的。
企業員工培訓效果不明顯一部分原因歸結於員工對培訓的目的的認識有偏差。員工往往認為培訓的重要意義在於娛樂放鬆,而忽略了員工培訓的實質。帶著這個目的培訓,受訓者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就會被削弱。所以,向學員表明培訓對他們的重要性及對他們職業發展的幫助會提高培訓效果。
03
3、讓學員積極參與,完全投入。
達到高效的培訓效果的前提是讓學員積極參與,完全投入到項目中。在拓展培訓中,企業培訓師首先要以自己激情去感染學員,並通過互動,游戲等方式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其次,在培訓項目中,拓展培訓師要以專業知識和自己的經驗分析項目的意義。在項目結束後,鼓勵每個學員說出自己的感受與夥伴進行分享。
04
4、後期要對培訓效果進行轉化
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員工培訓只是開始,如果沒有有效的跟進,督促和激勵員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則培訓是無效的,難以真正起到效果。拓展培訓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轉變和理論知識的認識與學習階段,更要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應用示範、指導培訓學員應用練習,並在培訓後一段時間內對員工進行跟進輔導與檢驗,促使員工真正掌握理論應用與實踐的方法,技能的應用達到熟練的程度,從而提升工作績效,使培訓真正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總之,企業想要獲得很好的員工培訓的效果必須處理好從培訓實施前的培訓調查到培訓後如何引導激勵員工運用培訓所學知識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好了,企業才能真正確保員工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