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教育培訓內容是什麼
近年來,國內嚴峻的消防安全形勢警示我們,消防宣傳在教育引導、輿論監督回和普及警示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答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過廣泛宣傳和不懈教育,動員、督促全社會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以及每個社會成員積極接受消防教育並參加消防培訓,深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和自救逃生技能,共同維護公共消防安全,才能真正提高全社會防控火災的能力。
一、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生產的責任感,提高遵守規章制度和勞動紀行的自覺性,增強安全生產的法制觀念,時刻綳緊頭腦中安全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鍾長鳴。
二、提高安全技術知識水平,只有學習掌握了生產知識和安全知識,才能夠在具體生產崗位操作時得心應手,如魚得水,實現工作中的正確操作,有效避免盲目蠻干;減少和避免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2. 中國移動基礎業務知識是什麼
你是不是去移動做客服的?
他們這個應該有培訓的。。
要不你打10086問問。。
3. 移動通訊的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 培訓教材 移動通信基本知識 深圳市**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引言 1.1移動通信概述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程式控制交換、數字通信的發展,近些年來,移動通信系統以其顯著的特點和優越性能得以迅猛發展,應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到目前為止,全球移動用戶超過 1億 ,預計到本世紀末用戶數將達到2億。無線通信的發展潛力大於有線通信的發展,它不僅僅提供普通的電話業務功能,並能提供或即將提供豐富的多種業務,滿足用戶的需求。 移動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通信對象之間的通信。 從通信網的角度看,移動網可以看成是有線通信網的延伸,它由無線和有線兩部分組成。無線部分提供用戶終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頻率資源在空中可靠地傳送話音和數據;有線部分完成網路功能,包括交換、用戶管理、漫遊、鑒權等,構成公眾陸地移動通信網PLMN。從陸地移動通信的具體實現形式來分主要有模擬移動通信和數字移動通信這兩部種。 移動通信系統從40年代發展至今,根據其發展歷程和發展方向,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1.1.1第一代――模擬蜂窩通信系統 第一代行動電話系統採用了蜂窩組網技術,蜂窩概念由貝爾實驗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許多地方得到研究,。當第一個試運行網路在芝加哥開通時,美國第一個蜂窩系統AMPS(高級行動電話業務)在1979年成為現實。 現在存在於世界各地比較實用的、容量較大的系統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歐的NMT-450/900;(3)英國的TACS;其工作頻帶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載頻間隔在30kHz以下。 鑒於移動通信用戶的特點:一個移動通信系統不僅要滿足區內,越區及越局自動轉接信道的功能,還應具有處理漫遊用戶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動通信系統不僅希望有一個與公眾網之間開放的標准介面,還需要一個開放的開發介面。由於移動通信是基於固定電話網的,因此由於各個模擬通信移動網的構成方式有很大差異,所以總的容量受著很大的限制。 鑒於模擬移動通信的局限性,因此盡管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還會以一定的增長率在近幾年內繼續發展,但是它有著下列致命的弱點: A) 各系統間沒有公共介面。 2 B) 無法與固定網迅速向數字化推進相適應,數字承載業務很難開展。 C) 頻率利用率低,無法適應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於被竊聽,易做"假機"。 這些致命的弱點將妨礙其進一步發展,因此模擬蜂窩移動通信將逐步被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所替代。然而,在模擬系統中的組網技術仍將在數字系統中應用。 1.1.2第二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由於TACS等模擬制式存在的各種缺點,90年代開發出了以數字傳輸、時分多址和窄帶碼分多址為主體的行動電話系統,稱之為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代表產品分為兩類: 1.1.2.1 TDMA系統 TDMA系列中比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歐GSM、美國D-AMPS和日本PDC。 (1)D-AMPS是在1989年由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完成技術標准制定工作,1993年正式投入商用。它是在AMPS的基礎商改造成的,數模兼容,基站和移動台比較復雜。 (2)日本的JDC(現已更名為PDC)技術標准在1990年制定,93年使用,只限於本國使用。 (3)歐洲郵電聯合會CEPT的移動通信特別小組(SMG)在88年制定了GSM第一階段標准phase1,工作頻帶為900MHz左右,90年投入商用;同年,應英國要求,工作頻帶為1800MHz的GSM規范產生。 上述三種產品的共同點是數字化,時分多址、話音質量比第一代好,保密性好、可傳送數據、能自動漫遊等。 三種不同制式各有其優點,PDC系統頻譜利用率很高,而D-AMPS系統容量最大,但GSM技術最成熟,而且它以OSI為基礎,技術標准公開,發展規模最大。 1.1.2.2 N-CDMA系統 N-CDMA(碼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為首研製的基於IS-95的N-CDMA(窄帶CDMA)。北美數字蜂窩系統的規范是由美國電信工業協會制定的,1987年開始系統研究,1990年被美國電子工業協會接受,由於北美地區已經有統一的AMPS模擬系統,該系統按雙模式設計。隨後頻帶擴展到1900MHz,即基於N-CDMA的PCS1900。 3 1.1.3 第三代――IMT-2000 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和數字通信的發展,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逐漸顯示出它的不足之處。首先是頻帶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數據、慢速圖像與電視圖像等的各種寬頻信息業務;其次是GSM雖然號稱「全球通」,實際未能實現真正的全球漫遊,尤其是在行動電話用戶較多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均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而隨著科學技術和通信業務的發展,需要的將是一個綜合現有行動電話系統功能和提供多種服務的綜合業務系統,所以國際電聯要求在2000年實現商用化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即IMT-2000,它的關鍵特性有: (1)包含多種系統; (2)世界范圍設計的高度一致性; (3)IMT-2000內業務與固定網路的兼容; (4)高質量; (5)世界范圍內使用小型攜帶型終端。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技術: 主要存在兩個標准: (1)以Qualcomm公司為代表提出的與IS-95系統反向兼容的寬頻cdmaOne建議。 建議採用多級DS-CDMA,射頻信道帶寬1.25/10/20MHz,PN碼片率為1.288/3.6864/7.3728/14.7456Mbps。採用多級的目的在於將5MHz分為3個1.25MHz帶寬的信道,以便於IS-95後向兼容,可以共享或重疊。 美國考慮在IMT-2000網路發展目標上,支持寬頻分組交換網為核心,將當前的從功能上分層的網路模式演變成端到端的客戶-伺服器模式。 (2)專門開發與GSM系統反向兼容的UMTS標准,包括兩個子方案: 日本的W-CDMA 日本最大的行動電話運營商NTT DoCoMo提出的建議為相干多碼率寬頻CDMA(W-CDMA)。由於日本的第二代行動電話系統並沒有成為全球化標准,而在第三代IMT-2000網路技術方案上,日本決心走全球化合作的道路。在支持ITU的IMT-2000家族及介面概念基礎上,有意參照無線傳輸技術的合作方式,支持歐洲的GSM UMTS的網路概念。現在愛立信等公司以與NTT DoCoMo公司合作,共同提出無線傳輸技術採用W-CDMA,而 4 核心網路則沿用GSM網路平台,其目的在於能從GSM演進到第三代IMT-2000。 歐洲的TD-CDMA 歐洲西門子和阿爾卡特等公司提出了一種TD-CDMA。該方案將FDMA/TDMA/CDMA組合在一起。其特點是信道間隔擴展為1.6MHz,但它的幀結構和時隙結構與GSM相同,擴展因子為16,可支持每時隙8個用戶。由於每時隙僅8個用戶(碼分),故可採用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從而不需快速功率控制和減少碼間干擾,另外還可採用時分雙工(TDD)。移動台將採用雙模手機,以便在網路、信令層與GSM兼容。 此方案便於由GSM平滑過渡到第三代,故受到很多GSM供應商支持。 IMT-2000的頻譜分配: 1992年世界無線電管制大會的規定:IMT-2000頻譜分配如下: 上行頻段:1885~2025MHz;下行頻段:2110~2200MHz; 移動衛星業務頻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 從上面的分配可以看出,其上、下行頻段是不對稱的,因此有的系統提出利用不對稱的頻段以TDD方式提供業務。但是在IMT-2000頻譜分配上,各國家和地區的考慮並不相同,不可能完全遵照這樣的頻譜安排。 1.2移動通信的特點 移動通信:對於通話的雙方,只要有一方處於移動狀態,即構成移動通信方式。 移動通信是有線通信的延伸,與有線通信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 終端用戶的移動性: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的移動性,需要隨時知道用戶當前位置,以完成呼叫、接續等功能;用戶在通話時的移動性,還涉及到頻道的切換問題等。 2. 無線接入方式: 移動用戶與基站系統之間採用無線接入方式,頻率資源的有限性、用戶與基站系統之間信號的干擾(頻率利用、建築物的影響、信號的衰減等)、信息(信令、數據、話路等)的安全保護(鑒權、加密)等。 3. 漫遊功能: 移動通信網之間的自動漫遊,移動通信網與其他網路的互通(公用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數據網、專網、現有移動通信網等),各種業務功能的實現等(電話業務、數據業務、短消息業務、智能業務等)。
4. 中國移動員工培訓
最多的當然是業務培訓,如近期有什麼新的活動一類的,培訓內容當然根據不同人員的職位來決定了。不知道你說的是前台營業員、後台客服人員還是別的???
5. 中國移動的一些內部管理知識精華
崗位職責1.培訓需求調查,發掘移動公司內在的培訓需求;
2.協助人力資源部門編制培訓規劃;
3.制定與實施專項培訓計劃;
4.在公司原有培訓教材的基礎上,開發培訓課題,編制培訓教材及培訓課件;
5.跟蹤外部培訓市場變化,發掘並利用外部培訓資源;
6.不斷創新培訓課程,開發新課程,講授培訓課程;
7.設計學員樂於接受的培訓形式和方法;
8.設計培訓評估體系並組織或協助評估培訓效果。
職位要求
教育水平及
工作經歷
人力資源、管理或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專業功底扎實。身體素質個人形象較好,具講師特質。
培訓經歷接受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雇員培訓與開發、職業教育與課程開發等方面的培訓。
素質及技能溝通能力具備較強的與公司各級人員溝通的能力,發現公司內部深層次培訓需求。業務技能
掌握中國移動的基本運營模式,熟悉移動業務;熟練制定移動公司培訓課程
規劃及培訓課件;較強的移動公司業務及服務分析能力及對應的課程研發能
力;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體。
專業知識具備人力資源管理知識;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培訓工具。
其它要求具備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優秀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中國移動內部培訓師崗位職務說明書中國移動內部培訓師的定義:
指能夠結合移動通信服務業的發展要求,研究開發針對中國移動實際
需要的培訓項目,以及根據中國移動經營、管理的需要,掌握並運用現代
6. 安全生產培訓內容主要有什麼
1、安全生產基本知識;
2、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3、勞動紀律;
4、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關事故案例等。
5、車間(工段,區,隊)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主要內容:
6、本車間(工段,區,隊)安全生產狀況和規章制度;
7、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竄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圖書:《全面安全生產》是2009年4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影響力中央研究院教材專家組、易發久、白沙。
全面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的6大特效系統》從意識、手段、保障、環境、設備、體系六個方面,詳細介紹了重視安全生產,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改善安全生產環境、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建立有效安全機制等內容。
《全面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的6大特效系統》側重實戰的方法、工具和案例,為企業生產主管提供了實用性極強的訓練與操作方法。
(6)中國移動安全基礎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是國家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條件。因此,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概括地說,安全生產是指採取一系列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險和有害因素,無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發生,從而保障人員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使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一種狀態。
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