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造企業內部講師團隊,內部講師隊伍怎麼組建
打造內部培訓抄師隊伍,從以下幾點去思考:
1、制定長遠的規劃。規劃之中最關鍵的是如何對內訓師進行定位:企業要內訓師發揮什麼作用?期待能夠產生多少價值?准備投入多少成本?存在哪些風險?需要應對措施?
2、制定內訓師的相關制度。從內訓師的職責、選拔和任用標准、培訓、相關福利、職業發展、激勵、工作開展標准、操作規范、考核等方面全面細致制定相應政策;
3、建立、完善內訓師培訓相關的配套措施。如培訓體系的建立、完善,需要其他部門給予的配合資源、機制;
4、由上至下,開始實際的操作流程。這方面上海的引帆培訓非常好,可以問一下他們。
B. 如何培養和組建內部培訓師隊伍
針對這個問題,將自身前些年寫的一篇文章《三招打造一支狼性培訓師團隊》部分章節分享給你:
結合多年來培養培訓師的經歷,從三個方面來剖析內訓師培養工程的訓練環節。
首先,在單位內部開展授課。如果內訓師培訓過後不進行講課,那實在沒有必要去浪費經費了。既然授課,就要有標准,不要一開始就讓其講幾天的課程,這對於內訓師無疑是挑戰極限。可以先以1小時到3小時為標准。課程時間合理,講課的人壓力也小一些,聽課的人也更容易接受一些。一個人若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一旦結果不理想,勢必會影響後續開發課程及授課的積極性。這也是很多內訓師培養最後不了了之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
在訓練的流程上,可以先將授課標准化作業程序制定出來,這樣便於內訓師按照程序來開展授課。比如1小時對應多少數量的幻燈片較為合適;幻燈片的製作規范格式;內訓師授課現場評分表等等,這些提前告知給內訓師,讓其知道一堂成功的課程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忌諱的就是組織部門直接下發一個行政命令,讓內訓師在某個時間段授課,須不知,作為兼職的一個工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或擅長授課,前期工作做的不到位,後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內訓師授課完後,一定要遵照先鼓勵的原則,找出其表現好的地方,同時給予提出建議,指正在哪些方面需要調整。在前期了解到了評分原則後,內訓師也更能明白不好與好的地方,而不是只聽到下面籠統說好或者不好。沒有點評總結的訓練就是浪費內訓師和學員時間的一大惡習。這個環節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適合單位內訓師培養的評分選擇,而非網上隨意一抄得來的。條件允許的還可以有針對性錄制一些學員的意見,便於製作公司內部的內訓師宣傳片,增強內訓師的信心。
內訓師訓練不僅是一件技術工程,更是一項政治工程。組織實施部門要學會造勢,結合人性,可以在課前協助做內訓師的簡介,做課程的宣傳推廣,甚至還可以提煉出一些課程精華進行宣傳,讓更多人知曉,切忌默默無聞地開展內訓師訓練。人都期望關注,期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工作做得有多細致,內訓師的訓練就能取得多大的效果。
其次,拉到其餘單位進行授課。人面對熟悉的環境,其心理壓力比較小,當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面對一群沒有直接工作關系的學員,心理壓力自然會加大很多。特別是對於一些作為中高層管理者類型的內訓師,由於平常給員工授課,沒有多少壓力,當換到其餘單位後,為了讓自己不被趕下台,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准備課程的。
有一些人,在自己單位授課還有所拘謹,換到別的單位授課反而更能放得開。也因為神秘性,獲得學員好評的幾率也加大很多。為什麼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自然有它的道理。一個人給一群彼此知根知底的人授課,在一種近似透明的狀態下,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
把內訓師拉出去訓練其實並不難,難得是說服內訓師去外面授課,這個可以通過政策引導來有效解決,就好比銷售人員不願意去賣新產品,但是只要提成政策高,及其輔助政策好,也會極大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至於何時把內訓師拉到外面去授課,一定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來。
為了增強這一訓練方式的可能性,可以通過與其餘單位結成聯誼或人才戰略合作單位,可以交換內訓師進行授課。也可以通過專業的培訓機構來安排,當這樣的方式推廣後,單位間的思想也可以進行交換,能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對於內訓師來說,換一個新的環境授課不妨是一件新奇之事,會進一步增加對授課的興趣。
最後,在公共平台上授課。公共平台就是比如經銷商大會,客戶答謝會,行業性活動,沙龍論壇活動等很多單位人員聚集在一起的平台。在這樣的平台上授課是對內訓師最高的一種考驗。也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外界對單位的評價,這方面的訓練一定要謹慎,否則會落得個學員差評,內訓師自信心掃地的狀況發生。
針對核心的內訓師,可以定期將其派出來進行授課,這是可以真正提高一個內訓師水平的訓練方式。給不同的人授課,就有不同的收獲。每個單位的內訓師團隊總要有那麼幾個可以到外面進行授課的內訓師,這也是宣傳單位的最佳方式之一。很多企業家為何熱衷於去參加一些論壇,去做一些演講,除了提升知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宣傳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
內部授課、其餘單位授課、平台授課這三類方式可以交叉進行。這三類訓練可以使內訓師的培訓技能得到立體訓練,培訓技能得到顯著提升。如果不能實施這樣的訓練,那就盡量不要開展,因為浪費錢,也浪費精力,更重要的是傷了內訓師的心,以後再調整就很難了。內訓師是企業人才戰略發展的重要推動器,不是單位想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必須做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打算開展內訓師培養之時,一定要三思,考慮到目前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否可以支持到這個項目的運作。單純的開個兩到三天的內訓師培訓,其實沒有多大的必要。僅僅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而草草開展這個項目,那麼就做好草草結尾的心理准備。因為內訓師培養是一個重訓練的項目,是一個實踐操作技能很強的項目。如果單位還不具備開展這一項目的條件,可領導又想開展,那就要將其利弊分析清楚告訴給領導。訓練,是內訓師培養的靈魂,也是根本。別讓內訓師如溫室中的花朵,而是要將其進行拉練。有了一批優秀的內訓師,公司的政策才能更加有效推進,人才才能批量復制,企業文化氛圍才能變得濃厚,團隊變得更加有朝氣。
C. 尋求企業內部優秀講師評選方案!
一、任職來資格
1、助理講師任職資源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1年以上工作經驗;曾參加公司培訓活動累計達20個課時以上;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2、講師任職資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曾為公司授課累計達10個課時以上;並開發出1個以上的專業培訓課件;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3、高級講師任職資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曾為公司授課累計達15個課時以上;並開發出3個以上的專業培訓課件;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二、講師考核
1、每次培訓結束後,全體學員對授課講師進行滿意度評估
2、講師滿意度評估包括:課前准備、表達能力、學員參與程度、回答問題態度、授課方式生動性、課程要點把握能力、課堂氣氛的控制
3、講師滿意度評估等級
合格:60-70分
良好:70-80分
優秀:85分以上
4、年度考核
合格:累計授課時數5以上,滿意度評估平均分60-70分
良好:累計授課時數10以上,平均分70-80分
優秀:累計授課時數15以上,平均分85分以上
D. 如何進行公司內部講師團隊建設!求大神幫助
你說的問來題是一個系自統的工程,首先你公司的績效機制支不支持,就是說做了內部講師有沒有足夠的好處;其次你要把公司的培訓進行細分,那樣可能對內部講師的要求就會降低些;再次就是針對
內部培訓
講師你要有系統的培訓計劃。
E. 如何做好內部講師隊伍的建設
培訓要做得好,離不開專業的培訓講師,培訓講師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因此,搭建自己的培訓講師隊伍,搞好培訓講師體系的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那麼,如何來建設我們的培訓講師體系?怎麼來搭建內部講師隊伍?如何選拔、管理、激勵和培養他們?外部講師又怎麼來甄選?如何構建內外部講師均衡發展的生態培訓系統?請看下文詳述。 在充滿變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培養和組織學習已逐漸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依靠外部講師的培訓形式已無法滿足員工能力提升和企業發展的要求,企業更需要自己的力量來促進組織能力的提升,推動企業的變革發展。這股力量就是企業內部講師。 在企業的實踐中,GE、摩托羅拉、惠普、寶潔、平安、海爾、華為等標桿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事實上還有一些成長得不錯的中小企業,他們的經驗也值得去學習去研究,這其中也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他們的規模可能說不上建設企業大學,但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也同樣面臨企業內部講師建設的問題。 關於內部講師隊伍建設的話題,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探索,雖然已有不少大家的論述,我只想這樣來鼓勵自己和我的同行們:「在真理面前,德魯克等耳熟能詳的大師,是無可驕傲的,販夫走卒、甚至盲、聾、暗、啞,也是無可退讓的!」 對企業而言,知識唯有被傳播才會產生價值! 在谷歌的時間隧道上搜索「內部講師」一詞,該詞條出現的最早時間是1979年,從2000年開始,尤其是2005年以後則尤為密集,內部講師逐漸在企業中得以重視。之所以重視,因為他是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而知識只有傳播才會有價值。而且它又承擔著企業內部知識沉澱和經驗傳遞的重任,這使得「對外取經」模式已遠不能滿足企業戰略和業務發展的需要了。 企業學習管理系統應包括需求管理系統、知識管理系統、成果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四個獨立部分。在宏觀面,通過培訓規劃將此四個系統變成相聯系的、循環的、支持組織能力發展的有機整體;在微觀面,通過學習路徑的設計也將此四個系統聯系起來形成支持各個體能力提升路徑。講師隊伍建設則是企業學習管理系統中知識傳播的載體,是資源管理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建設好壞,離不開企業學習管理系統這個大平台。 講師隊伍的建設我們可分為六個重要關鍵環節:選、育、評、晉、留、激。哪一個環節對成功建設起著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呢?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在行動上才有重點,才有突破口。 一、先讓我們來看看內部講師隊伍建設的特點: 1、來源上:首先是內部的正式職員,因此多數從未接受過TTT的訓練,而且有的並非是自主選擇; 2、工作方式上:多數是採取兼職的工作方式開始的,因此會面臨時間、工作職責的沖突; 3、課題開發上:接受培訓管理部門的統一規劃,自主性有限; 4、報酬上:以福利為主,不能參照外部價格; 5、留人上:即便成為專職的講師,留人也會成為企業主要的困擾。 二、再看看,成為稱職的講師需要什麼條件: 1、心智層面:具備持久的熱情與意願; 講師是靠熱情來工作的,這是為什麼講師需要不斷激發他的內驅力的原因!講師工作的好壞難以通過監控來達到目的,它的過程你幾乎不能控制,你能做的僅僅是提供幫助。如果是把講師的工作當任務來完成,註定是要失敗的。因此,不能喚起他們的內驅力,能把此項工作做好,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我們的講師來源、工作方式、課題開發、報酬特點等,都可能與釋放講師的意願和熱情不相協調。 2、技能層面:快速學習並提煉信息的能力; 有的人會譏諷有的講師說得天花亂墜,卻自己一件也做不到。我到覺得大可不必!講師需要知行合一嗎?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所有向你授課的老師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就好比你要上領導力的課,按此要求幾乎沒有人給你上課了,從效益最大化角度講,他能做到 「知」就算稱職了,所以教練不一定是冠軍,但教練一定是掌握了成為冠軍的方法的人。那麼這種能力則是「快速學習並提煉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雖有先天的因素,而後天的努力仍不可忽視,由於其能力的成長不能通過監控來達成,後天的努力仍然要建立在他持久的熱情與意願上。 當然還有其它要求,但那都是等而下之的要求,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較快地掌握。這就好比在選擇猴子和鴨子之間教會它們爬樹,自然是選擇猴子更好。內部講師的選拔也是如此。 綜上比較,我們發現,選、育、評、晉、留、激六環節中,激勵是非常關鍵的。 理論上是如此,在實踐觀察中,我們更是發現,此常常是與其它隊伍建設所偏重的成功條件的不同之處。甚至你拿在內部講師隊伍建設中做得好與做得不理想的企業之間做比較,幾乎結論是一致的。拿破崙說過:「你給士兵加幾塊錢的薪水,他不會為你好好打仗,可是一旦你能夠激勵他的情緒,他會為你戰死沙場。」講師這種需要極強主觀能動性的工作亦是如此!激勵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充分地表現在選、育、評、晉、留的各環節之中,是講師隊伍建設成敗的關鍵。 當然還有幾個現實的原因:一、講師成長過程難以監控;二、企業需要快速成材;三、常與本職工作沖突;四、常面對難以言說的壓力等等。 當然你會說,激勵這事簡單呀,關鍵是公司沒有給予足夠的經費呀!這里我們要注意一個傾向,把內部講師的激勵聚焦在金錢激勵上,殊不知雖可能短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長期看來卻埋下了重大的隱患,流弊很大。這也是同行朋友吃過的教訓。 講師用金錢激勵不能等同於外部講師,越多越好,一是實際上你沒有這個支付能力,二是它有個弊端:當金錢的動機取代了的榮譽等精神動機,那價格的訴求就被你定格了,你將越發難以滿足,且促使他自我膨脹。另外,它會直接成為內部價格的比較,甚至與外部比較,這樣只能增加他的不滿意,最終,只能是將他更早地推到外部。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即講師水平的評價難以做到公平,比績效管理的評價都難。即便你認為評價的數據都來源於學員。「自古文人多相輕」,這是人類的陋習,你難以做到講師本人真正的「心服」。還有,過度的強調講師之間的競爭,其最終的結果是:關閉分享的大門。這並非是企業想要的,對於組織來說,知識唯有傳播才會有價值;對講師來說,共享才能快速成長。 所以,不要過度的強化價格的杠桿,而應強化價值的杠桿。——這是我們給「激勵」做的定位。 什麼是價值的杠桿呢?這里講的則是塑造一個講師自我存在的價值。古人有這樣的總結:世事無外人情,人情無外義利;義利之道乃人情之道。只曰義不言利,其情可奪,堅守者少;只曰利不言義,其情可叛,同心者無。 將講師自我存在的價值推向「義利」並舉的軌道,才能使得這個隊伍健康、長期的發展。因此,對於培訓管理部門,理念的塑造也是一項長期不懈的工作任務,亦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比如有的企業是這樣設計的:「培訓中心是公司智慧分享平台和價值創造的源泉」—— 培訓中心的使命;「因成就他人而成功」——培訓師的使命。這就是力圖通過理念的塑造來強化價值的杠桿。 一、金錢激勵要不要做? 要做。我們還不具備完全替代它的能力。教會這樣的組織也許能做到,企業做不到。因為企業先天是一個商業組織,再加上這個時代抹不去的商業烙印。烙印是是什麼呢?就是集體意識。因為這個集體意識有貨幣價值等量代換的集體認同態度,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我勞動了,你就應該付我錢。甚至還有榮格講的集無意識作用的「交易」願望因素,我們不能去做逆人性而為的工作。 做一點金錢的激勵的主要目的是心理的等量替代,但一定努力做到象徵意義大於實惠。對於金錢不足以替代的部分,則應著力通過成就感、榮譽感等精神層面的價值給予彌補。 所以,金錢部分的激勵,仍然遵循以上的原則:「弱化價格的杠桿,強化價值的杠桿」。其中主要的技巧是:盡量地把錢轉化為福利,高福利給他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對實現他的自我形象訴求有促進作用,此則更能把心拴住。有時這種看起來象是可以去佔有的小利益(福利),也是滿足人性的需要。佛陀說,人性固有五種惡習阻礙修成正覺:「貪、嗔、痴、慢、疑」,貪在首位,說明這種習性多麼的牢固難以改變! 製造與眾不同的感受——常常是人性里重要的訴求。那種安於平淡,安貧樂道者的聖人形象、得道者的形象畢竟是少數。 適應性效應理論研究告訴我們:精神激勵的持久性大於物質激勵,物質激勵邊際效用降低更快,不持久,非物質激勵的效果往往更好。這非常適合講師隊伍建設的現實性。過於功利化的激勵慎用,還是義利並濟之道更兼具平衡! 具體怎麼做,這里僅是提供了方向和原則,具體的措施因不同企業的資源不同而不同,需要很多創造性,今天不在此討論。 二、精神激勵怎麼? 使命感——是精神激勵的核心,要樹立這樣的信念:因成就他人而成功。這是與組織共贏最佳的態度。也許這個很難做到盡善盡美,但做了比不做強,圍繞它做比不圍繞它做有效! 每個行為後面都有動機,每個動機後面都有需求,每個需求後面都有文化。做到最後,精神激勵實際上也是在做文化建設。也是要傳遞這樣的聲音:我們是認誰?我們倡導什麼? 超越利益的文化是一個團隊凝聚的核心。返觀歷史,生命力最旺盛最持久的組織就是如此。宗教組織是超越利益的,那些百年企業也具備這樣的基因。 最好的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所以你看哪些教父級的管理者們,常常對員工和人們諄諄教誨的內容就是告訴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正確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都發現,企業文化的根本是啟發職業者的良知。國民如果喪失良知,國將不國;員工如果喪失良知,將不用背負任何責任!它是人和的根本,是最大的文化。 當然這種理念的建設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更要貫穿在培訓體系建設上的方方面面,乃至我們的企業文化、管理體系要支持這種信念。它包括三個層面的支持:企業制度的導向、行為的規范、物質層面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它已超越了培訓管理部門的能力和職責范疇,這也是培訓管理部門的困擾之一。 大量經驗證明,一把手的支持與表率是最有力的影響。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