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制定師傅帶徒弟培訓計劃
給你參考吧 如果你現在問任何一個國內成長起來的企業:你的銷售人員是如何培養的?不管他如何描述他們的訓練過程,你會發現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種,所謂的師傅帶徒弟,就是公司在招到新的銷售人員之後,經過初步的培養派到工作崗位,同時指定一個日常工作的指導人,這個指導人負責新員工在試用期期間的訓練、指導甚至考核,這個人就是所謂的「師傅」。這種方式之所以在國內的企業中比較盛行,可能跟企業在發家時,老闆就是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建立銷售隊伍有關系。這一點很好理解,企業初期很多事老闆指望不了別人,特別是人的問題,只有老闆親自培養才能留下來,許多員工都是在老闆「趕著、抱著」的狀態下成長起來的,今天隊伍的中堅力量多半是老闆那時的傑作,但是企業大了,發展快了,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越來越體現出了各種弊端。 一、「師傅」並不是真正的「師傅」 我曾經服務於一家食品企業,該企業有5000多名銷售人員,每年員工的流動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將近1000人的銷售人員需要訓練,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為了降低費用,公司採用了本地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所有新員工在大區經過簡單的訓練,就交到了師傅手裡,但是這樣的方式並沒有解決缺人的問題,反而人員的流失越來越嚴重。經研究發現核心問題是: 首先,缺乏系統性。多數的師傅都是銷售人員的出身,並沒有太多的訓練技巧,這就象優秀的士兵,並不一定是一個良好的教官一樣,士兵強調自身的作戰能力,而教官強調如何「教會」士兵,這個「教」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過程,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所謂的好的銷售人員就是好的師傅這本身就是作坊式的思想。其次,周期長。由於師傅自身的素質限制,銷售人員的成長基本上處在自由生長的狀態,對於公司的產品、客戶、銷售技巧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摸索出來,而師傅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不願意教,另一方面沒有時間交,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銷售人員的成長時間。我們曾經做過試驗,將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與模壓式銷售訓練系統比較,發現後者的周期可以縮短30%-50%。第三,成活率低。銷售人員的成活率很多情況下取決於「上手」的時間,過晚的上手將挫敗銷售人員的信心而造成人員流失,盡管人員「上手」的因素非常復雜,但是師傅自身素質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師傅本身也是士兵,也有很重的任務要完成,在任務與帶人之間,師傅更多的會選擇前者,而不會選擇後者。 二、作坊方式,難以大面積復制 師傅帶徒弟的另外一個弊端就是不能形成規模化,不同的師傅擅長的不一樣,強調的技巧不一樣,而且很多的技能可能僅僅適合他自己,放到別人的身上就不行了。我們在研究中經常發現,很多企業的銷售人員是通過在市場的磨礪中自學成才,他們所謂的經驗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代有極端的個性化色彩,單純的將這些經驗不加提煉的直接傳授給新的銷售人員,並不能迅速提升銷售人員的戰鬥力。因此,企業必須在個性化與標准化之間進行協調,事實上,任何企業的銷售人員多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而這些共同的特點多半是銷售人員最基礎的技能部分,只要對這些特點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並應用於新銷售人員的身上,企業就可以實現部分標准化的製造過程。這就是模壓式訓練系統的精髓所在。就象新兵的培養一樣,站姿、行軍、刺殺、射擊等基本動作必須達到規范一致,在基礎動作一致的基礎上,再結合個人的特點進行專項的訓練。 三、容易形成幫派勢力 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經常促使師傅將徒弟作為自身的私有財產,甚至是自身的縮影與附庸,中國傳統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觀念更加助長了幫派勢力的形成,員工效忠的目標已經不是企業而是師傅的,這種狀況一旦形成蔓延的趨勢破壞性極大,曾經有一家企業的區域銷售人員都是區域經理培養的,一次某個區域的銷售員工在業績上弄虛作假被發現,當時企業開除並嚴厲的處罰了這名銷售人員,事情本來這樣就可以結束了,但是由於這名銷售人員是地區經理的徒弟,在處理時,地區經理百般阻撓,依仗自己對區域的控制與公司分庭抗禮,雖然在公司的高壓下解決了問題,但是為以後埋下了隱患,三個月以後,該地區經理帶領所有區域銷售人員集體叛變,對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企業為此甚至鬧到法庭,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對其他的銷售人員形成震懾作用。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即便是法庭勝訴,真正失敗的仍然是企業自己,因為他沒有真正解決企業員工的歸屬問題,這樣的事情遲早還會發生。因此師傅帶徒弟的只能是局部的某個階段或者是某個項目,而不是全部,企業絕不能當甩手先生,將徒弟完全的推給師傅。 四、有虐徒傾向 實踐過程中,師傅經常是根據自身的好惡來決定對徒弟的好壞。特別是在性格特點方面,師傅更願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如果自己感覺不好,很有可能就喪失了培養徒弟的興趣,這種好惡嚴重影響了銷售隊伍建設,甚至會因此錯失非常優秀的銷售人員。經過研究發現,優秀銷售人員可能產生於不同性格的銷售,比如,我們經常認為銷售人員一定要能說,但是我們經常發現,很多不是很能說的銷售人員銷售的很好;再比如,我們認為銷售人員一定要機靈、善辨,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比較憨厚,甚至有點傻的銷售人員,他們反而更容易成功等等。銷售人員的培養絕不能夠根據某個人的好惡來判斷,這會造成嚴重的近親繁殖,影響企業銷售隊伍的綜合能力。 另外,師傅除了根據個人的好惡選人之外,更重要是徒弟與師傅之間有潛在的競爭關系,就是所謂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這種抵觸心理影響下,一方面師傅不會教給徒弟真東西,另一方面師傅會將徒弟作為自己的傀儡。徒弟種地師傅收獲,並且在收獲以後將徒弟驅逐再換新的徒弟。這樣,師傅就可以保證永遠不可能有人和他進行競爭,這個地區師傅永遠是老大。這些都嚴重的破壞公司銷售團隊的建設。
B. 企業管理層面分析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模式的弊端,如何解決
控全局一段時間下來,對公司的人員培訓情況有些了解,培訓大致分為:入職培訓(包含企業介紹、文化理念、考勤制度、薪酬福利、員工守則、安全消防);部門培訓(包含部門介紹、質量基礎、員工須知);崗前培訓(主要是操作技能)。這三部分時間大概一周,從崗前培訓開始,由主管人員指派一名老員工來幫帶新員工,這種培訓的模式稱為「師傅帶徒弟」,該模式在一個新人成長為一個合格勝任的員工的過程中占據主導的地位,也是公司一直沿用,並且主要依仗的培訓方法。
「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模式被許多國內的企業廣泛採用,其優點是傳授直接、易懂、易上手;增進新人與老員工之間的交流溝通;充分利用現有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少走彎路。但是倘若這種培訓的模式缺少必要的制度和機製做支撐,其隱患和機會成本也很大。
一個正規的企業不同於一個手工作坊,在「師傅帶徒弟」這個問題上必須面對如下的問題:
第一,師傅是否已經具備足夠的技能,包括師傅的崗位技能、表達溝通技能等?
第二,師傅是否有時間去給新員工培訓?
第三,師傅是否願意把所掌握的技能傳授下去?師傅傳授了或者不完全傳授,對師傅有何影響?
現實的情況是,
對於第一點,本身這個崗位的師傅可能也才在該崗位上工作3-5個月,很多的業務技能並不熟練和系統;
第二,一方面,主管人員要求老員工對新員工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老員工的業務量仍然是那麼多,在相同的工作量要求下,對於額外的工作任務,老員工怎麼耐心的對新員工進行輔導培訓?
第三,雖然是主管的下達的要求,但是對於這個崗位的業務內容只有這個崗位的老員工最清楚,他實際上教授了多少只有他自己心裡有底。更何況,做與不做,對他自己並沒有獲得什麼收益?
這樣帶來的後果是,許多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工作中的關鍵事項,新人還得靠自己的實際摸索或是犯錯誤來習得,大大的延遲了一個員工成為一個勝任員工的時間;同時,更為嚴重的是,其不良後果會不斷的放大,比如一個員工掌握了該崗位3/4要素,傳遞給下一個新員工仍按3/4的比例,則相對該崗位最基準的要求該員工實際掌握了9/16。在這樣的更新換代過程中,很多企業專業崗位的知識和經驗慢慢的流失掉,漏洞越來越多,企業經常會發現問題會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影響,若老員工在該模式上缺少激勵,其對新人的培訓教育打折之後,新人在自己摸索總結出經驗後,會同樣的沿襲慣例,不傳授給新的員工,因為他自己當初被這樣對待過,同時他沒有動機採取新的行動。這些行為一旦形成,對組織的氛圍帶來不利的影響:大家都留一手,不願意分享協作。
雖然這些不直接的產生成本和效益,但是由於培訓的結果最終會體現在人員的素質、能力上,當企業缺乏在各個崗位上勝任的員工,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難有保障。
C. 企業師傅帶徒弟的工作經驗總結
師徒制:班組呼喚傳統回歸
師徒制在我國由來已久,曾一度成為青年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過去新工人進廠,均由企業指定技能高超的師傅進行傳幫帶,2至3年學徒期滿後,則由企業對其進行技能考核,確定徒弟的技能等級,達不到要求者還要延期出徒。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師帶徒」在許多企業呈鬆散狀態甚至銷聲匿跡。接下來就是許多身懷絕技的老師傅技能失傳,眾多國企高級藍領頻頻告急,技工人才極度短缺,一些關鍵性工序和工種甚至斷檔或後繼乏人。而今,許多企業又恢復或強化師徒制,卻又碰到「捆綁不成夫妻」的難題,在企業急缺技工的情況下,呼喚師徒制回歸,正成為企業和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
員工需要「師徒情」
一位國有特大型企業的退休老廠長曾深有感觸地說:「師徒制是企業投入少、見效快、激發青工愛崗敬業、走崗位成才路的最佳培訓機制。尤為重要的是,師徒製成為一種紐帶,將兩代人之間的關系凝聚成事業的傳承者、生活的互助者。徒弟以師傅為榮,師傅以徒弟為耀。」
據這位老廠長介紹:前幾天,他們廠一位老8級鉗工、89歲的趙師傅患癌症去世,生前,趙師傅無兒無女,都是徒弟們照料他生活,逢年過節及老人過生日,徒弟們都拿著禮物拜訪,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是他5個60歲左右的徒弟帶著子女,日夜相伴輪流守候他,就連醫療費、喪葬費等都是5個徒弟共同支付的。這就是師徒情!
一名榮獲全國百名技術能手的高級鉗工技師談起自己的成長時,至今對師傅充滿感激:「我師傅是革新能手,我的本事都是師傅傳授的,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師傅的辛勤指導和教誨,應該說,是師傅影響了我的人生。」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采訪中,凡經歷過師徒制的人,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感人肺腑的師徒情……如今,許多企業員工深情地說:那時的師徒情深,真讓人羨慕。
師徒制急需恢復完善
一位高級電工技師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技校畢業時我拿到了4級工證。但到了企業實際一操作,與師傅一比,才感到手藝差得遠吶,干起活來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許多故障不知道如何查找如何排除。事實上,技校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無論理論還是實際都處於似懂非懂階段,真正成熟起來還要靠在企業繼續拜師學藝。可以說,技校領我入了門,但80%的手藝是在企業跟師傅學的。」
筆者在一家金屬加工企業采訪,聽公司經理講了一段十分尷尬的事:「去年,外企慕名來企業簽訂一筆合同,可企業鉚接工藝早已失傳。在職工人沒有一個能操作鉚接工藝的,沒辦法,只好請回十幾位70多歲的退休老工人帶著在職青年工人干,但這種技能不是短期內就能練會的。合同總算如期兌現了,可由於支付這些請來老工人不菲的勞務費,結果,企業一個工程下來虧損了幾十萬元。如果此手藝不丟,企業不但不會虧損,反而還會贏利。」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中指出:重視對在職工人技能的培訓,落實師徒制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師徒制是引導和培養高級藍領的有效途徑,也是建立學習型企業、進行人性化管理、提高職工素質的一個最重要載體。
更多請看企業員工平台》班組》師徒論壇里去尋找,主要針對的就是企業員工。www.bztdxxl.com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D. 如何制定師傅帶徒弟的激勵政策
我有一種想法。不知道可行不,那就是由徒弟給師傅評獎金(主要參考指標);有一個最專高金額。但必須保屬證是師傅自己選徒弟。師傅同樣有權利對徒弟做學習評定。最後由公司總驗收成績是否想符;其實裡面還有一些細節,你可以再思考一下。同時要做好兩者之間的思想問題。
E. 跪求會計師父帶徒弟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到了會計師事務所自然會有老會計帶內著您,理論的知容識跟實際操作還是有所差別的,建議多來高頓部落進行實務交流。您可以試著在高頓職業發展平台尋找機會,祝您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http://career.gaon.com/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F. 企業師傅帶徒弟的工作經驗總結有哪些
一、師徒制:班組呼喚傳統回歸。
師徒制在我國由來已久,曾一度成為青年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過去新工人進廠,均由企業指定技能高超的師傅進行傳幫帶,2至3年學徒期滿後,則由企業對其進行技能考核,確定徒弟的技能等級,達不到要求者還要延期出徒。
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師帶徒」在許多企業呈鬆散狀態甚至銷聲匿跡。接下來就是許多身懷絕技的老師傅技能失傳,眾多國企高級藍領頻頻告急,技工人才極度短缺,一些關鍵性工序和工種甚至斷檔或後繼乏人。而今,許多企業又恢復或強化師徒制,卻又碰到「捆綁不成夫妻」的難題,在企業急缺技工的情況下,呼喚師徒制回歸,正成為企業和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員工需要「師徒情」。
一位國有特大型企業的退休老廠長曾深有感觸地說:「師徒制是企業投入少、見效快、激發青工愛崗敬業、走崗位成才路的最佳培訓機制。尤為重要的是,師徒製成為一種紐帶,將兩代人之間的關系凝聚成事業的傳承者、生活的互助者。徒弟以師傅為榮,師傅以徒弟為耀。
據這位老廠長介紹:前幾天,他們廠一位老8級鉗工、89歲的趙師傅患癌症去世,生前,趙師傅無兒無女,都是徒弟們照料他生活,逢年過節及老人過生日,徒弟們都拿著禮物拜訪,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是他5個60歲左右的徒弟帶著子女,日夜相伴輪流守候他,就連醫療費、喪葬費等都是5個徒弟共同支付的。這就是師徒情。
一名榮獲全國百名技術能手的高級鉗工技師談起自己的成長時,至今對師傅充滿感激:「我師傅是革新能手,我的本事都是師傅傳授的,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師傅的辛勤指導和教誨,應該說,是師傅影響了我的人生。」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采訪中,凡經歷過師徒制的人,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感人肺腑的師徒情……如今,許多企業員工深情地說:那時的師徒情深,真讓人羨慕。
三、師徒制急需恢復完善。
一位高級電工技師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技校畢業時我拿到了4級工證。但到了企業實際一操作,與師傅一比,才感到手藝差得遠吶,干起活來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許多故障不知道如何查找如何排除。事實上,技校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無論理論還是實際都處於似懂非懂階段,真正成熟起來還要靠在企業繼續拜師學藝。可以說,技校領我入了門,但80%的手藝是在企業跟師傅學的。」
筆者在一家金屬加工企業采訪,聽公司經理講了一段十分尷尬的事:「去年,外企慕名來企業簽訂一筆合同,可企業鉚接工藝早已失傳。在職工人沒有一個能操作鉚接工藝的,沒辦法,只好請回十幾位70多歲的退休老工人帶著在職青年工人干,但這種技能不是短期內就能練會的。合同總算如期兌現了,可由於支付這些請來老工人不菲的勞務費,結果,企業一個工程下來虧損了幾十萬元。如果此手藝不丟,企業不但不會虧損,反而還會贏利。」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中指出:重視對在職工人技能的培訓,落實師徒制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師徒制是引導和培養高級藍領的有效途徑,也是建立學習型企業、進行人性化管理、提高職工素質的一個最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