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估培訓工作的有效性
1、開篇是導言。首先說明實施的背景,其次介紹評估目的和評估性質,其次必須說明回此答次、評估方案實施以前是否有過類似的評估。若有,評估者能從以前的評估中發現哪些缺陷與失誤。七海認為開篇一定要寫好,把重要的和要突出的寫清楚寫明白。
2、概括評估實施的過程。七海人資告訴你評估實施過程是評估報告的方法論部分及要交代清楚實施的方法以及依據。
3、闡明評估結果。結果部分與方法論部分是密切相關的,必須保證兩者的因果關系,不能牽強附會。
4、七海人力資源在實施的時候做到了解釋、評論評估結果和提供參考意見。因為涉及范圍廣泛,所以可以為了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可以盡量做到詳細哦。
5、結尾的時候不能忘了附錄和報告提要。提要是對報告要點的概括,是為了幫助讀者迅速掌握報告要點而寫的,要求簡明扼要。
㈡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法選擇有哪些
培訓效果評估是企業培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檢驗培訓工作做得好壞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培訓管理者明確培訓項目、內容、講師選擇的優劣,了解培訓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為後期培訓計劃、培訓項目的制定與實施等提供有益的幫助。實踐中我們的培訓評估主要採用柯氏的四級評估模式(簡稱4R模式): 1、學習評估:測定受訓者的學習收獲程度(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主要採取考試、現場問答、模擬測試、寫心得體會的評估方式等。 2、行為評估:主要考察受訓者知識運用程度(培訓後,其態度、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改進情況)。 我們一般通過行為觀察、每月考核(主管評價)及員工關鍵事件盤點等來予以驗證。若對於工作心態、管理方式類的培訓,我們一般在培訓結束時會布置行為轉變行動計劃表,到時看其行動計劃表的實際完成情況等。 3、反應評估:評估受訓者的滿意程度(對講師、課程、培訓組織等)。 每次培訓後都會做一個培訓滿意度的反饋調查,主要以現場發放調查表的形式來完成,調查表事先精心設計,主要涵蓋總體評價、培訓課程、講師授課、培訓組織、合理化建議等幾個核心的調查內容。當然,這並不是唯一手段,我們還會通過現場觀察培訓氛圍、培訓紀律反饋、員工抽樣訪談等方式進行補充調查。 4、成果評估:衡量培訓帶來的經濟效益(培訓後,受訓者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工作業績增長變化評估)。 是最後評估項,主要是通過績效考核,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數據的對比反饋,如質量、銷售額、成本、項目效率、人員晉升培養結果等。 另外,在年度培訓結束後,我們還會核算整個年度的培訓投資回報率的變化情況,考查銷售額或利潤增量與培訓課時和費用增量之間的關系,以此衡量我們年度培訓工作的進步情況,尤其會特別關注和核算本年度新入職員工進步的情況。因為,我們覺得培訓對新員工的改變和造成的結果影響較大。 評估的方式我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難的是讓評估的結果和實際的情形最大限度的相符。在專業上我們把它叫做信度和效度。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有效途徑是科學地設計好評價的內容、分數和權重,並控制好實施評價中的全過程。
㈢ 如何進行培訓效果評估
目標評價
通常情況下,企業系統化的培訓都是由確定培訓需求與目標、編制培訓預算及計劃、監控以及效果評估等部分組成。它們之間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好的培訓目標計劃與培訓效果評估密不可分。目標評價法要求企業在制訂的培訓計劃中,將受訓人員完成培訓計劃後應學到的知識、技能,應改進的工作態度及行為,應達到的工作績效標准等目標列入其中。培訓課程結束後,企業應將受訓者的測試成績和實際工作表現與既定培訓目標相比較,得出培訓效果。作為衡量培訓效果的根本依據,企業應制訂出具有確切性、可檢驗性和可衡量性的培訓目標。
目標評價法操作成功的關鍵在於確定培訓目標。企業通常有兩種方法確定培訓目標:一是任務分析法。企業的培訓部門可以設計出任務分析表,詳細列明有關工作任務和工作技能信息,包括主要子任務、各任務的頻率和績效標准、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等等。第二種方法是績效分析法。這種方法必須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確定標准績效。
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法是由績效分析法衍生而來的。它主要被用於評估受訓者行為的改善和績效的提高。績效評價法要求企業建立系統而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要有受訓者培訓前的績效記錄。在培訓結束3個月或半年後,對受訓者再進行績效考核時,只有對照以前的績效記錄,企業才能明確地看出培訓效果。
績效考核一般包括目標考核和過程考核。目標考核是績效考核的核心。目標可以分為定量目標和定性目標。培訓經理在選取目標時,應注意選取能體現崗位職責的指標——目標達到了,基本上就履行了崗位職責。
過程考核是績效考核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過程是績效的保證,沒有好的過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過程考核能反映員工的工作現狀,它通常包括考勤、服務態度、工作飽滿程度等指標。將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結合起來,就能夠反應一個崗位的績效。
關鍵人物評價
所謂的關鍵人物(Key
People)是指與受訓者在工作上接觸較為密切的人,可以是他的上級、同事,也可以是他的下級或者顧客等。有研究發現,在這些關鍵人物中,同級最熟悉受訓者的工作狀況,因此,可採用同級評價法,向受訓者的同級了解其培訓後的改變。這樣的調查通常很容易操作,可行性強,能夠提供很多有用信息。
同其他培訓效果評估方法一樣,同級評價法也有缺陷,盡管同級間相互很了解,但由於存在競爭,有時會導致評估結果失真。而讓上級來評估培訓效果同樣避免不了局限性,因為有的上級不太了解全面情況,或者會主觀臆斷。因此,學者設計了一種360度的評價法——由上級、下級、顧客、同事,甚至培訓管理者等從不同角度來評估受訓者的變化。這種方法對了解工作態度或受訓者培訓後行為的改變比較有效。
測試比較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將員工通過培訓學到的知識、原理和技能作為企業培訓的效果。測試比較法是衡量員工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實踐中,企業會經常採用測試法評估培訓效果,但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在於,沒有加入任何參照物,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而有效的測試法應該是具有對比性的測試比較評價法。
測試比較評價法有多種不同方案。其中,事前、事後測試法,主要是在參加培訓前後,對受訓者分別進行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測試。這樣可以體現出被測者受訓前後的差別。但這也不乏缺陷——不能體現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的員工間的差別。為克服這一缺點,企業可以將參加培訓的員工組成培訓組,另外再挑選一組與培訓組素質相近、未參見培訓的員工組成對照組,分別對這兩組員工進行測試。
㈣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式有哪些
分層次培訓的定義:故名思意就是將分層次開展人員培訓。其作用是通過實施分層次、回有針對答性的等級培訓,提高培訓效果。其實施步驟主要有三:
1.做實培訓需求調研
要提高培訓針對性,了解生產單位需求是關鍵。
2.明確培訓目標
按照公司對相關人員的培訓要求,確定各層人員培訓的目標。
3.制定有效的培訓方案
按照不同層次等級,結合需求調研匯總情況,制定差異化的培訓方案(包括培訓主題、教材、考核要求、培訓師等)。
㈤ 如何進行有效的培訓效果評估
如何評估培訓效果
培訓評估的目的在於:
1.培訓是否起到作用了?無論對培訓的組織部門還是業務部門經理,投資培訓的決策層都應該明確回答這個問題。否則,就會產生盲目投資的行為,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也不利於培訓負責人組織下一個培訓項目的立項和審批。
2.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作為培訓負責部門應全面掌握並控制培訓的質量,對不合格的培訓,應該及時找到失誤的地方進行糾正。同時總結工作中成功的亮點,本著不斷改進培訓質量的原則,把培訓工作越辦越好。
3.對參加者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接受與更新能力,綜合素質與潛在發展能力的評價。
參與評估的學員和經理等應以對自己、對同事、對教員、對企業負責任的態度,正確認識評估的重要性,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
但不一定在所有的培訓結束後,都要進行評估。我們認為主要應針對下列情況進行評估:
1.新開發的課程。應著重於培訓需求、課程設計、應用效果等方面。
2.新教員的課程。應著重於教學方法、質量等綜合能力方面。
3.新的培訓方式。應著重於課程組織、教材、課程設計、應用效果等方面。
4.外請培訓公司進行的培訓。應著重於課程設計、成本核算、應用效果等方面。
5.出現問題和投訴的培訓。針對投訴的問題。
另外在進行評估前,還應綜合考慮下面幾個問題:
1.從時間和工作負荷量上考慮是否值得進行評估?
2.評估的目的是什麼?
3.重點對培訓的哪些方面進行評估?
4.誰將主持和參與評估?
5.如何獲得、收集、分析評估的數據和意見?
6.以什麼方式呈報評估結果?
在決定對培訓進行評估後,評估工作在培訓進行中就可以開始了。這時候採取的方法主要是培訓機構的質量控制部門或有關部門管理人員親臨課堂聽課,現場觀察學員的反應、培訓場所的氣氛和培訓師的講解組織水平。雖然這樣可以獲得一手材料和信息,但因培訓還未結束,除非特別要注意的重大培訓項目,為獲得完整數據,一般在培訓結束後才開始進行評估。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培訓課程本身的評估和對培訓效果的評估。按評估的時間分有培訓結束時進行的評估和受訓者回到工作中一段時間的評估。評估的方式有評估調查表填寫,評估訪談,案例研究等。
最後要說明的是,評估是為了改進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降低培訓成本。針對評估結果,重要的是要採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而不是評過就完事了。
㈥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式有哪幾種
如何評估培訓效果 培訓評估的目的在於: 1.培訓是否起到作用了?無論對培訓的組織部門還是業務部門經理,投資培訓的決策層都應該明確回答這個問題。否則,就會產生盲目投資的行為,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也不利於培訓負責人組織下一個培訓項目的立項和審批。 2.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作為培訓負責部門應全面掌握並控制培訓的質量,對不合格的培訓,應該及時找到失誤的地方進行糾正。同時總結工作中成功的亮點,本著不斷改進培訓質量的原則,把培訓工作越辦越好。 3.對參加者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接受與更新能力,綜合素質與潛在發展能力的評價。 參與評估的學員和經理等應以對自己、對同事、對教員、對企業負責任的態度,正確認識評估的重要性,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 但不一定在所有的培訓結束後,都要進行評估。我們認為主要應針對下列情況進行評估: 1.新開發的課程。應著重於培訓需求、課程設計、應用效果等方面。 2.新教員的課程。應著重於教學方法、質量等綜合能力方面。 3.新的培訓方式。應著重於課程組織、教材、課程設計、應用效果等方面。 4.外請培訓公司進行的培訓。應著重於課程設計、成本核算、應用效果等方面。 5.出現問題和投訴的培訓。針對投訴的問題。 另外在進行評估前,還應綜合考慮下面幾個問題: 1.從時間和工作負荷量上考慮是否值得進行評估? 2.評估的目的是什麼? 3.重點對培訓的哪些方面進行評估? 4.誰將主持和參與評估? 5.如何獲得、收集、分析評估的數據和意見? 6.以什麼方式呈報評估結果? 在決定對培訓進行評估後,評估工作在培訓進行中就可以開始了。這時候採取的方法主要是培訓機構的質量控制部門或有關部門管理人員親臨課堂聽課,現場觀察學員的反應、培訓場所的氣氛和培訓師的講解組織水平。雖然這樣可以獲得一手材料和信息,但因培訓還未結束,除非特別要注意的重大培訓項目,為獲得完整數據,一般在培訓結束後才開始進行評估。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培訓課程本身的評估和對培訓效果的評估。按評估的時間分有培訓結束時進行的評估和受訓者回到工作中一段時間的評估。評估的方式有評估調查表填寫,評估訪談,案例研究等。 最後要說明的是,評估是為了改進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降低培訓成本。針對評估結果,重要的是要採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而不是評過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