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相關政策法規
農辦財[2008]52號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廳(局、委員會)、財政廳(局):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任務申報准備工作的緊急通知》(農辦財[2008]23號)和《財政部關於預撥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補助資金的通知》(財農[2008]27號)要求,你省上報了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申請。經審核,原則同意項目實施方案和項目縣、培訓示範村數安排。請按照《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精神,根據你省主導產業發展實際和農民培訓需求,緊緊圍繞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切實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
附件: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實施方案
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實施方案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培養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8年繼續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總體思路,採取政府買單到村、培訓落實到人、機構招標確定、過程規范管理的管理機制,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農民以及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農村實用人才為重點,以村為基本實施單元,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和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今年要緊密圍繞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糧食高產創建年的要求,為夏季糧油豐收、實現全年糧油生產目標打牢基礎,為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標
根據當地主導產業發展實際和農民培訓需求,圍繞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原則上集中培訓時間累計不得少於15天,集中授課每天不少於3個小時,現場指導不少於15次。項目實施縣、村和基本學員原則上兩年不變。通過培訓項目實施,在培訓示範村培養不少於40名從事主導產業的專業農民,並重點培養2-3名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使其掌握從事主導產業的生產技術要領,收入水平有明顯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主導產業的產品質量和檔次進一步提高;圍繞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重點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一村一品」不斷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受災地區的生產能力盡快恢復,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本原則
(一)重點面向災區。按照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新增規模和補貼標准,要重點向受災情況較重的縣、村傾斜,保證受災群眾及時得到生產自救的知識培訓。
(二)服務主導產業。按照主導產業的發展要求和農民實際需求制定培訓計劃,設計培訓課程,加強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每個項目村原則上圍繞一個主導產業開展培訓。糧油高產創建縣中的項目村要圍繞高產創建活動開展培訓。
(三)尊重農民意願。要堅持以農民為本,主導產業確定、基本學員選擇、培訓課程設置以及培訓時間安排、方式方法等都要廣泛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行政命令、一廂情願、脫離實際。
(四)規范項目管理。嚴格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和《中央財政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注重過程管理,落實項目管理環節。重點要落實項目公示、資金使用和檢查驗收環節。
(五)突出培訓實效。堅持培訓、指導、服務三位一體,採取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農民容易接受的語言,因人施教開展培訓,切實提高培訓質量。
四、實施范圍及補助標准
2008年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墾系統670個縣(市、區、旗、團場)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對每個培訓示範村補助經費1.5萬元左右。
五、明確工作職責
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制定本省年度實施方案,開展項目縣管理人員和師資培訓,審核項目縣年度實施方案,總結上報培訓情況,開展項目檢查驗收,組織開展宣傳等。
縣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審批項目實施方案,確定培訓項目村,落實項目工作經費,制定促進「一村一品」發展的政策措施。
縣項目辦公室的主要職責: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報縣領導小組審定,組織招標確定培訓機構並簽訂合同,對培訓機構進行考核,開展項目檢查督導,總結上報有關材料,負責項目監管系統維護和數據
錄入等,在項目村統一加掛「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校」的牌子等。
培訓機構的主要職責:落實項目村培訓計劃,選聘和考核培訓教師,簽訂並履行合同,組織選編培訓教材,印發「技術明白紙」,開展跟蹤服務,建立培訓台賬,填報各類報表,提出驗收申請。培訓機構要選聘熱心為農民服務、業務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承擔進村培訓任務,並保持相對穩定。對多數農民不滿意、培訓工作不負責的培訓教師應予以解聘。
培訓教師的主要職責:進村開展集中培訓和技術指導,選編培訓教材和「技術明白紙」,填寫培訓卡,與農民保持經常性聯系,開展跟蹤服務,指導農民發展生產。
項目村的主要職責:提出項目申請,宣傳動員和確定基本學員,提供培訓場地,組織學員參加培訓,收集農民培訓意見並及時向培訓教師和培訓機構反饋,組織基本學員填寫培訓卡、簽到,協助填寫培訓台賬。
省農業主管部門與項目縣領導小組、項目縣領導小組與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與培訓教師,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或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一級對一級負責。
六、強化項目監管
要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項目監管,建立完善相應的工作制度。
(一)建立班主任制度。由項目村村委會主任任班主任,加強培訓組織、信息反饋。
(二)嚴格執行台賬制度。培訓機構要規范填寫培訓台賬各項內容,組織基本學員認真填寫培訓卡。
(三)嚴格執行季度報告制度。培訓機構必須每季度向縣項目辦公室報告辦班次數、教師進村指導次數、累計培訓課時數和輻射培訓人次數等情況,縣項目辦公室匯總後逐級上報。
(四)完善項目公示制度。縣項目辦公室要對項目村、培訓機構、培訓任務、資金補助及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培訓機構要對選聘教師、培訓計劃進行公示;項目村要對基本學員進行公示。
(五)建立考核發證制度。項目實施結束後,在本人自願和實際能力考核的基礎上,對基本學員發放由農業部統一印製的「綠色證書」。
(六)強化項目檢查驗收。省、市級農業、財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經常性檢查,項目結束後要組織相關人員對項目縣進行驗收,驗收組要對項目縣的工作總結、管理文件、培訓台賬、財務管理、教材和教案等進行檢查驗收,並隨機抽取5個村採取實地考察、走訪農戶等方式逐村進行驗收。沒有驗收的項目縣不能申請新一輪的培訓項目。各項目縣應採取經常性的檢查和自查工作,項目結束後應及時向省級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報告。農業部、財政部將通過監管系統抽取相應的村進行實地檢查。
八、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要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管理機制,一級對一級負責,逐級落實責任。項目縣要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財政、畜牧、水產等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工作協調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當地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需求和任務,安排培訓經費,擴大實施范圍,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三)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要根據項目實施年度實行梯次推進。第一年,重點開展主導產業產前、產中、產後的關鍵技術和標准化操作規程,以及農民創業理念、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等內容的培訓;第二年,重點開展農村相關政策法規、農產品營銷、加工轉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基本學員的生產經營能力。
(四)突出培訓重點。糧油主產區的項目縣,要圍繞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重點開展水稻「一增四推」、玉米「一增四改」、小麥精播半精播、馬鈴薯脫毒、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旱作技術、免耕栽培等方面的培訓。根據全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需要,各項目實施縣要切實做好村級防疫員的培訓工作。
(五)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試點。今年在10個省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試點工作。農業部將制定專門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方案。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通過創業成功心理知識學習、應用案例教學等激發學員的創業激情,開拓視野,轉變觀念,提高創業意識;通過創業技能、經營管理、創業設計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六)創新培訓模式。各地在認真執行現有培訓形式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培訓券、培訓卡、指導回執券等形式,大膽探索農民培訓的新模式,確保培訓效果。在培訓中要注意與科技入戶等其他農業技術服務工作的前後銜接、點面結合,不斷提高培訓效果。
(七)加大宣傳力度。要及時發現、總結先進典型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樣板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原則上每個項目縣都要樹立若干示範和樣板村,每個省都要在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方面確立相應的樣板村和示範縣,充分發揮樣板的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宣傳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在發展現代
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成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為深入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㈡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何獲,意見和建議
今年以來,新賓縣農業信息培訓中心認真貫徹省、市、縣有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項目為主攻點;以提升農民的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突破點;以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著力點;整合各類媒體信息資源,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
一、總體完成情況
申請報名培訓學員:260人;實際參加培訓學員200人。
專業劃分: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山野菜為、優質稻米,每個專業50人。
基地(教學班)劃分:紅升鄉、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四個基地(教學班)。
認定情況:完成職業技能鑒定300人,中專招生考試296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300人。
二、採取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相關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公室、縣財政局、農發局、人社局、農機局、縣供銷社、信用聯社及有關鄉鎮分管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其次,起草制定《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新農發[2013]27號)及《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新政辦發[2013]47號)。兩個文件同時發到全縣十五個鄉鎮政府及縣直有關部門。
第三,以農發局名義召開全縣十五個鄉鎮分管領導、農業站長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動員大會,公布了《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解讀了《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
2.結合「特色產業」、抓好「五個落實」。
一是落實培訓專業。依據新賓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點,以從事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為主)、蔬菜(山野菜為主)、優質稻米(富硒大米為主)等為依託,落實四個專業。
二是落實培訓基地。選擇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紅升鄉農業站分別作為中葯材、山野菜、優質稻米、食用菌培訓基地。
三是落實培訓學員。按照《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標准要求:種植食用菌、山野菜5畝以上;中葯材50畝以上;優質稻米100畝以上的產業大戶自願報名參加培訓。通過縣、鄉、村三級把關篩選,最終選定200名學員,按四個專業劃分,每個專業50人。
四是落實培訓場所。通過調查對比,最終確定系統知識培訓內容(專業必修課)利用撫順特產學校封閉式授課的優勢,把學員集中培訓8天,完成系統知識授課任務。《模擬操作》和《現場指導》兩個環節在鄉鎮教學基地、示範基地進行。
五是落實培訓教師。採取省、市、縣三級專家、教授聯合授課的培訓方式進行,以省級專家、特產學校的教師為主,同時還有縣級鄉土專家共同參與,讓培訓學員從不同角度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規章制度」,有序實施培訓。
首先,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是依據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系統培訓規范,結合新賓縣設置專業情況。培訓的內容包括農村信息化應用、農村政策法規、農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每門課培訓兩天。
其次,明確職責分工,公布組織機構成員名單,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教學班職責;班主任職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名單;教學班班級組織成員名單;班級學員名單。基地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上述「職責」、「名單」、「制度」按照縣農廣校統一標准、統一樣式、統一製作,分別發放到縣農廣校和四個教學基地公開、公示。
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每期開始及結束,即有開班典禮,又有結業儀式,開班之初,給所有學員發相關書籍。系統培訓200名學員,分兩期(每期100人)到撫順特產學校學習,時間從9月9日——9月24日結束。10月份,結合不同專業,按照農業生產季節有序開展模擬操作及現場指導,十月末全部完成職業技能模塊(模擬操作)及專項技術模塊(現場指導)。
三、主要經驗及特點
1.各級領導重視、提升培訓高度。2013年新賓縣被省農委確定為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縣政府把此項工作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職責和基本任務加以落實。
2.轉變培訓觀念、提高培訓質量。依據方案要求,結合新賓縣特色產業發展特點,經過認真調查、反復研究,最終決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個鄉鎮或村屯培訓模式,在全縣范圍內選擇主導、特色產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帶頭人,以及青壯年農民為重點,努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從而進一步推進新賓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3.建立聯系卡片、跟蹤服務到位。培訓期間,縣農廣校為每位學員印製一張聯系卡,便於學員之間保持聯系。這次培訓班學員都是全縣特色產業發展的骨幹,長期工作在農村生產第一線,平時學習的機會不多,通過培訓不僅給每位農民學員圓了一個在中等職業院校學習的夢想,並為農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崇尚科學的平台,所以大多數學員十分珍惜這次機遇,非常渴求專業知識,認真學習作好記錄,有部分學員還寫了心得體會。大家在學習之餘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營造了良好的人脈關系網路,為學員信息共享、優勢互補、跨越發展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學員們為表示誠意,給農廣校送了一面內容為「傳職業技能、創百年產業」的錦旗。
4.獎勵優秀模範、推廣先進典型。為了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有始有終、圓滿結局,年底組織召開結業總結大會,會議在新賓鎮政府會議室舉行,縣政府、縣農發局領導都親臨現場並講話,結業儀式舉行了優秀班級、優秀教師、優秀學員頒獎儀式,利用以獎代補形式鼓勵優秀學員。 5.強化信息宣傳、注重輿論導向。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過程中,縣電視台記者都全程跟蹤采訪錄制,期間不僅在新賓新聞及時播放,還定期製作了《致富之路》專題節目,由於縣電視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參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效果。是全省試點縣宣傳報道當中的一個亮點。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8天的系統知識學習,及3天的模擬操作、3天的現場指導,使參加培訓的學員理論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強,思想觀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特色產業有了推陳出新的發展。
一是創新培訓方式,注重培訓實效。在培訓過程中隨時根據學員需求,採取「一問一答」、「一學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機動靈活、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進行。「一問一答」就是老師提問學員回答。「一學一看」,講完理論馬上到實地參觀學習,(到沈農實驗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進行實際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結束一科馬上進行考試,檢驗培訓效果,培訓期間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完成培訓內容,早、中、晚課余時間穿插考試及模擬操作,使培訓工作豐富多彩、緊張有序,取得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顯著:對於符合條件的、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由縣政府選派,進入上一級大專院校免費培訓學習。對符合條件者優先申報晉升高一級農民專業技術職稱。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申報承擔涉農項目,組建專業合作社的可以優先申報省、市示範社。
三是強化認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賓縣200名學員系統培訓、模擬操作、現場指導已圓滿結束,與此同時縣農廣校積極組織四個教學班整理完善培訓機構、教學班及學員培訓檔案,使全縣200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員建立長期的培訓記錄,形成永久性的技術檔案,並且隨著職業技能的不斷提高進行動態管理。年底之前培訓合格的每位學員都能獲得由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和縣政府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結業證》,農發局頒發的系統知識培訓結業證,達到兩年學制後,還將獲得國家教委認證的,由遼寧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頒發的《中等專業學歷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的實施,將為我縣特色產業發展及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1、指標到位時間較晚,培訓具體實施滯後。錯過了最佳培訓時期,尤其是現場指導、參觀學習錯過了黃金季節。建議將培訓項目轉變成跨年度實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實施,分年付款,還能達到中專兩年學制。
2、培訓資金不足,影響培訓質量。省級培訓資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訓內容有困難。況且培訓資金到位不及時,勢必影響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
3、培育認定數量不一致,如果對沒參加培訓班的農民給予認定,對參加培訓的學員有些不公平,對明年招收學苗的選定有一定影響。
4、個別鄉鎮及部門領導不重視,工作不到位,對學員的推薦不認真,影響培訓效果和質量。
5、個別學員認識程度不高,參加學習不認真。建議用考核學員出勤率、聽課紀律、考試成績來兌現「以獎代補」資金,這對未來培訓能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6、宣傳動員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議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動員力度,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㈢ 參考範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我以前在滕躍總統的網站上,研究過培訓機構的離線項目。你可以去看看。有很多這方面的課程,以及其他辦學所需的知識,包括入學、管理、培訓技巧、教育信息等,都可以提高你開辦學校的能力。希望能有所幫助
㈣ 如何提高新型農民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實效
6天的學習時間雖然短,卻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及了解。農業推廣是通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把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新觀念,用試驗、示範、交流、引導等方式,傳授傳播給農民,使其自願改變概念及行為,從而改變自我決策及管理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高農村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水平。通過這次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進程及發展現狀,現代農業的含義。我國現代農業的特徵,現代農業的類型,加深了對我國現代農業推廣理論和實踐的理解,既學到了新的農業推廣理論方法及實際工作中所需的一些技能技巧,又了解了目前農業科研的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和知識。促進了自己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轉變,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綜合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