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0年校本培訓方案
2010年校本培訓方案
2010年5月16日 培訓範文-huangzd1773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程改革的實施焦點將聚焦在實施的主體——教師身上,因此,教師專業化素質是制約新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教師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變革教學方式,改善心智模式,促進專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但是,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崗位培訓和崗上實踐,也就是說,教師應立足崗位,在教學行動研究中成為問題解決的專家,成為邊實踐邊研究,邊探索邊突破的研究者,努力實現「研為學用,研學並重」的目標,逐步推動學校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因此,通過課程研究、課題研究和校本培訓三者有機結合,以教學為中心,研究為主線,對話為形式的多樣化實踐活動。進一步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濃烈學校學術氛圍,從而有效構建順應課程改革發展的校本培訓體制,更加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使校本培訓成為每一位教師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推進器。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目標和要求,加快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我鎮教師實際,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入手,狠抓教學內部管理、有步驟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製度,致力課改實驗的研究,將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校本培訓有機融合專業水平,形成「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校本培訓運行機制。有效促進教師的持續發展,提升廣大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推動學校校本培訓特色。
二、學校發展目標
結合我鎮教師發展實際,逐步探索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經驗,探索制定個性化學校課程設置方案和教學計劃,積極推進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逐步改革課程實施方式,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式。通過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目標和理念的培訓,逐步樹立建立現代課程觀、教學觀、教師發展觀和評價觀。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尋找問題。通過不斷地實踐,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建設一支能夠承擔執行、管理、研究、開發和推廣新課程的教師隊伍。借鑒先進學校培訓經驗,不斷總結和積累培訓成果,建立一個動態、可持續發展、具有特色的教師培訓體系。
三、師資隊伍建設目標
以校本培訓為切入點,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適應課程改革能力和水平為重點,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樂於奉獻並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
(1)全員培訓。通過多種形式,完成每個教師政治思想、教育理論、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評價、計算機技術的培訓,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提高。
(2)骨幹培訓。在全員培訓的過程中,對學校中層以上幹部、班主任、學科組長及中高級教師進行骨幹培訓,努力提高骨幹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新課程改革所必須的教育教學能力,並及時總結推廣其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我鎮省、市、縣三級骨幹教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骨乾和示範作用,帶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幹教師隊伍。
(3)青年教師培訓。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使我鎮資教新教師1年內順利上課,3年內勝任教師工作,5年內成為教師骨幹。
(4)班主任培訓。重在培養年輕、優秀、骨幹、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對班主任的「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評選制度,確實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養、考核、獎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建立一支適應我鎮學校發展的班主任骨幹力量。
(5)教研組長培訓。加強學科組長培訓,確實形成學科組長聘任、使用、培養、考核、獎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真正發揮學科組長的教研帶頭作用。
四、培訓類型及任務
(一)通識培訓
主要任務: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等有關文件精神,課程改革的背景、指導思想、目標和課程設置,課程標准特點和解析,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與幹部、教師、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新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校本課程和校本培訓的開發與規劃等。
(二)學科培訓。任務解讀和掌握新課程學科課程標准,新課程評價研究,新課程課堂教學實施技術與有效策略,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方法和途徑等。
(三)校本課程開發培訓。主要任務深刻理解新課程方案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的創新性,探討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學校建設課程、實施課程和管理課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實際、靈活多樣的課程體系。高度重視新課程資源的建設與使用,積極倡導按照國家規定開發我校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資源,挖掘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發揮課程資源的最大效能。
五、培訓對象及內容要求
1、校長培訓
培訓內容:積極組織校長參加各級培訓班,學習和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趨勢和任務;《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與目標》、《課程改革與領導角色的轉變》、《程改革與教學實施》、《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2、學科骨幹教師培訓
培訓內容:學校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調研,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技術的研討,新課程評價內容與方法,信息技術的實用技能培訓。
3、學科教師全員培訓
各學科教師,分學科進行,結合學科特點和基本要求探討新的課程理念及其實施。
學科培訓的內容:
(1)新《課程標准》的解讀,包括課標介紹,與現行大綱的比較。
(2)教材培訓,包括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與主要原則,基本框架、內容體系與特色和對教師的相關要求。
(3)教材具體內容的解析,結合章節的具體內容與分冊逐步進行分析等。
(4)教學實施技術與方法研討,包括教學實施的具體要求,教學過程指導,教師組織教學的原則、策略和方法等。
(5)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和實驗進展情況,組織課例討論和相關專題研討。
(6)學科中考評價內容、方法與應對策略的研討。
六、校本培訓的途徑
1、經驗交流
學校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學習考察
每年劃撥一定數量的經費,安排不同層次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習科學的管理方法,推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3、組織培訓
學校鼓勵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培訓,為教師的學習搭建平台。
4、自我研修
鼓勵教師報考學歷培訓;建立教師研修激勵機制,促進個體學歷進修和素質提高研修。
5、以研促訓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強化學科組的教研活動,發揮以研促教,研為學用的目標。
6、以訓促研
中心學校規定:凡是公費參加各級學習培訓、考察的教師,回來後一定要結合所培訓的內容講一堂匯報課、並撰寫一篇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發送到縣教研網以供交流。
7、以老帶新。充分發揮老教師在校本培訓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一幫一、結對子」的師徒式培訓方式,使其制度化、規范化。
8、網路培訓
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優質課改資源的作用,採取集中收看,看後討論的方法,推動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取之真正服務於課堂教學中。
七、培訓主要形式及要求
1、專題講座形式
聘請鎮內、外培訓指導教師進行各類講座。
2、自學—反思形式
自學是在學校的規劃和指導下,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開展的自我培訓活動,主要採用兩種形式:上網瀏覽教育文獻(每周保證兩小時),系統學習教育專著(每學年兩本)、教學雜志(每學年一套),然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開展自我反思,總結提高。
3、實踐與交流形式
(1)開展校際交流,互通有無,實現培訓資源共享(每學年不少於兩次)
(2)開展相互說課、聽課、評課活動,相互研究,共同提高(每個教師每學期不少於10次)。
(3)開展師徒結對、技能競賽、理論學習、論文評比等活動。
(4)開展課題研究。
八、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
成立由中心學校校長為組長,由各學校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協調、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教師培訓的日常事務工作。
校本培訓組織領導小組:
組 長: 胡茂珍
副組長:龍仕川、梁海貴
成員:黃昌榮、陳明清、高政成、吉廷光、朱文瓊、王進龍、黃雄英、吉啟海、盧道英
2、制度、經費保障
參加校本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教師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培訓計劃。學校將制訂《校本培訓方案》、解決教師繼續教育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使教師繼續教育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學校保證經費投入是校本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為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保證培訓經費,保障開展培訓工作必需經費開支。
3、考核評估:
各學校要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要加強對校本培訓的檢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業務檔案,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研究問題,確保培訓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將作為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晉升的必備條件。在周期內需晉升教師職務的,必須完成晉升前應該完成的校本培訓時數,否則不得晉升高一級教師職務。
在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中,逐步構建一種基本操作方式:問題——計劃——行動——反思,促使教師由過去的工匠型變為現在的專業型,由過去的只重教書,不重教研變為現在的既重教書育人又重視教科研的新型教師;學校教研氣氛日益濃厚,學習化的校園文化得到充分發揚光大;教師的課堂行為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由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變為現在的探究式、研究性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願學、樂學,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貳』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本實施途徑與策略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本實施途徑與策略 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最便捷有效的途徑是實施有效培訓策略,開展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以問題為切入點,以教師的迫切需求為培訓內容,以教師自覺參與,主動發展為原動力,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為最終目標。為了提高對語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開展校本培訓中,採取有效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模塊培訓策略 按著教師專業發展領域,把校本培訓內容劃分成不同的模塊,以模塊的方式向教師進行培訓,按著這種形式,把培訓內容劃分為師德培訓、學科知識培訓、教育教學理論培訓、教育教學技能培訓。 2.全員培訓策略 (1)是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縣級以上主管部門組織的通識培訓,學科培訓。(2)是通過觀看錄象講座,請上級教研員進行課改理念,學習方式,評價策略方面的講座。(3)是學校主管業務的領導組織教師研究、學習、討論、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標准》等有關理論精髓,樹立了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 3.行動研究策略 行動研究是校本培訓主要策略之一,簡單地說行動研究就是教師在自然、真實的教育場景中對自身實踐的系統反思。它不是一種獨立研究方法,而且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是教師反思的一種有效形式,行動研究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為了倡導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對教師來說,參與行動研究的收獲之一就是實踐智慧的提升。 (1)層次目標策略:即按教學經驗和專業水平的不同確定不同層次的培訓目標,使教師即能達成,又能經過一定的努力達到自身的發展目標。 (2)領導與教師互動策略,即培訓者,學校領導,教師相互之間的互動,首先培訓者與教師一起座談交流,進行教情情況分析,把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結合點,撐握校本培訓資源,確立互動培訓核心,其次選准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局內人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形成民主、和諧、融洽的氛圍。 (3)任務驅動策略,即教師帶著任務參加校本培訓,通過「任務驅動」,提高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如學期內做一節校級以上公開課,每月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周搞次問題研究交流會,搞一節課堂教學設計,每月寫一篇案例分析,每學年讀一本著作,寫一篇教學體會等等,這樣教師在任務驅動下,便會進行自主教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理論水平。 (4)科研管理策略,結合本課題實驗,開展了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校本培訓」,這對於提升教師素質,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師教育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針對學校的實驗課題,以課題研究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心,以系列化研究為主要形式,把科研貫穿於課改的全過程,每學年要求教師立一項專題,每學期開展一項樣本研究交流會,以科研推動教研,在教科研的互動中,對教師進行了培訓。 (5)開展研培互動策略。面對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育的諸多問題,以校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校教研也成為當前把學校建成為學習化組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和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使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有計劃有實效,有質量的平移進行,實行研培互動:①是實行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引領教師走進新課程。為加大課改實驗培訓的力度,加強課標、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我們採用學--研--培--評互動的行動研究方式,開展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活動。②學校現應每周四下午為集中研究日,針對教學中存的問題,困惑進行集中研究交流,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進行互動研究,共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找准課改研究方向,探索學科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確保課改,培訓的有效運行。 (6)課堂培訓策略。新課程理念的鞏固,需要一個鮮活的教學來實踐課程理念轉化成行為又需要一定的示範,有些理念的落實,需要在嘗試上實現。為此,對教師的培訓也要放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使培訓走進課堂,為了促進教師在教學崗位上更好地踐行新課堂理念,更好地運用新課程呈現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我們從校本實踐出發,挖掘校本資源,充分發揮學校教學能手,骨幹教師的作用,進行課堂「校本培訓」這既能鍛煉教學能手,骨幹教師,也迫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論,大膽科學實踐,促進他們持續發展,又能使廣大教師受到培訓,每次課堂教學之後,授課教師與看課教師都進行廣泛交流與充分的討論,使參加訓教師在觀摩他人的課堂教學與評課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新課程理念。在如何把新課程理念轉化成為教學行為的問題上獲得一定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專家面向全體教師進行課堂培訓,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重點指出教學行為與理念沒有結合好的一面,並提出如何改進建議,類似這樣的培訓我們主要動用專題研討課,示範課,嘗試課等。這樣的培訓形式,執教者直接受益,旁聽者也得到啟發,效果非常明顯,這種培訓形式是「校本培訓」的一條持續可行之路。
『叄』 小學一年級語文校本培訓講稿
共同編織「互聯網」
董繁繁
六(7)班是一個擁有41名少先隊員,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班級體。六年來,同學間互學互助,共同進步,大家手拉手,肩並肩,從無知到有知,從bpmf到ABCD,在互助中成長,在互學中成熟。老師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聯系互動,取長補短,和諧進取。有困難大家互幫助,有快樂大家齊分享,組成了一個和和美美、朝氣蓬勃的大家庭。六年來,老師、學生、家長共同編織了這張啟迪的網、知識的網,承載著每個孩子夢想的網,前途的網,寄託著老師、家長、社會希望的「互聯網」。
一、互學互助,實現班級從他律到自我管理
1.互相討論,建立班級管理制度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優秀的班級應有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從而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氛圍,使每個學生在群體輿論的約束下,嚴格要求自己,摒除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針對本班級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徵,班級學生和輔導員老師互相討論、整理,建立了班級管理制度。制定了「眾星閃耀」個人競賽制度,「互幫助,齊進步」小組競賽制度,班幹部輪換競爭制度,「每月之星」評比制度,圖書管理制度、勞動衛生制度……結合校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了班級行規章程。在實踐中,我們又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在每次班規制定或修改後,通過召開隊幹部會議和班會課的形式,讓學生明確班規。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都是由孩子們自己出謀劃策,這樣能變老師的管束為內在的需要,實施起來就更加有效了。
2.互相合作,共同參與班級管理
班幹部是聯系班主任與學生的橋梁,是老師的助手。成為班幹部,不僅能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更能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能力。因此,我們班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班幹部競選」的活動中來。班幹部競選一個月進行一次,可以是同學、老師推薦你,也可以你自己自我推薦。成為班幹部的學生在班長和各個部門委員的帶領下,進行班級工作分工和合作。你可以服從分配,也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甚至可以創設新的工作崗位。像整理講台桌、擦黑板由專人負責就是在管理中學生自設的新崗位。班級里的大部分學生成了班級的幹部,班級工作分工更加細致,責任到人。為了讓當上班幹部的孩子更好地開展工作,培訓和表彰工作必不可。每一次輪換前,我們都要對上一屆班幹部工作進行評議、表彰,或留任或轉崗並將工作成效納入小組競賽活動中;每一次輪換後,都要進行新一屆班委上任培訓,召開隊幹部會議。學生輪流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負責班級大小事務,讓班幹部不再只是優等生的專利,工作中學生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賞識別人的優點;工作中,學生體會到了當家作主的辛苦,增加了他們強烈的責任感,從而進一步熱愛和關心自己的班集體。
3.互相幫助,爭取在小組競賽活動中勝出
我們將班級的各項工作都容納在「互幫助,齊進步」小組競賽活動之中,以加分換星的方式確定優勝小組。小組競賽一月一評,獲勝小組將得到由家委會家長為孩子們精心准備的獎狀和獎品。競賽活動不僅有精神鼓勵,又有物質獎賞,學生積極性很高。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誰有問題大家幫,每人都為自己小組在月評比中能勝出而努力。
互學互助,實現了孩子從他律到自我管理。五年來本班連續被評為校行為規范達標班級,先後獲得「校先進班集體」、「城南學區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二、家校聯動,搭建學生自主成長的平台
1.讓學生走進家長會,和家長、老師對話
本班改變以往家長會一家講壇的單一模式,在家長會上嘗試讓學生參與其中。家長會內容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一同商量確定;會議由學生主持;會上安排學生各項學習成果的展示。這樣的家長會,讓學生與家長、老師對話,家長喜歡,孩子高興,更重要的是它成為孩子展示才能的平台。
2.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上好屬於他們自己的班隊課
班隊課是一門既讓隊員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又能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課程。為了充分發揮各個隊員的自主性,班隊課分小隊負責組織。由扶到放,剛開始小隊成員和我一起確定主題,一起組織。現在,各小隊的隊員經過幾年的鍛煉,知道結合學校主題教育、傳統節日、各門學科、本班情況、生活實際等確定主題,並有序地組織開展活動。「走進溫州名小吃」、「小小新聞發布會」、「走進魯迅的故鄉」、「母親河在哭泣」、「徜徉書海快樂成長」,
這一堂堂豐富多彩的班隊課,展示了學生實踐的成果。
3、創新設計,讓孩子在活動中積累寶貴的精神資源。
活動是培養隊員各項素質、增強中隊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載體,是培養優秀種子的最好的土壤。在開展小隊活動,學校活動的同時,我們中隊每年開展一次大型的富有創意的親子活動。
「趣味知識運動會」——把課本知識搬到了運動場,讓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給家長進行了小學知識的復習;在其樂融融的親子運動中,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情感。
「探訪永嘉古村落——埭頭村」之行——參觀古村落,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溫州古老的地方文化;孩子們自己動手搓麻繩、編草鞋、搗穀子、挖地瓜、做麥餅,感受農村生活,樂在其中;用編好的麻繩開展跳繩活動、拔河活動,孩子們更團結了,家長們更年輕了。
「走進魯迅的故鄉」 紹興之行暨「我十歲了」生日慶祝會更給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活動前,我們先召開了一次「走進魯迅的故鄉」的主題班隊課,讓孩子們對紹興、魯迅有了一定的認知。在參觀魯迅故居後,孩子們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活動回來,學生紛紛看起了魯迅的作品。而當晚的「我十歲了」學生生日party,家長們深情的祝福,孩子們精彩的演出,家長孩子默契的表演,快樂的游戲活動,我想這也許是孩子過的最難忘的生日吧。
黃岩蜜橘採摘活動、丹璐廣場運動會、……
班級親子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家委會家長的支持和協助,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它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增長了他們多方面的知識和實踐能力,成了本班的常規活動,也是本班一項富有特色的活動。
三、積極引導,師生共同編織「互聯網」
六年來,學生在老師與家長的積極引導下,培養了自己課余的興趣,鍛煉了自身的才能:本班共有50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鄭佳泓同學在德國國際舞蹈比賽中獲一等獎;吳悅茜同學在韓國國際「首爾杯」器樂比賽中獲二個最高獎,一個大金獎;吳悅茜同學還作為校朗誦小明星被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朗誦比賽獲一等獎;黃詩雅同學在全國找錯別字競賽中獲二等獎;陳加根、祝伊穎、曹方銘、陳溫雅、朱晨雅、謝雨初等同學分別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高源同學獲鹿城區科技三小「小發明」三等獎;鄭雯軒在區徵文比賽中獲三等獎;陳信儒獲區智力七巧板三等獎;葉舒霖、鄭雯軒、黃詩雅、陳溫雅的作文在各報刊、《學生時代》刊登;金航仕同學獲校藝術節「美術小明星」稱號;王逸環同學獲校藝術節「習作小明星」稱號;楊凌風獲校藝術節「英語小明星」稱號;班級課本劇《啄木鳥和大樹》獲校藝術節一等獎,並被推薦參加學校藝術節匯報演出;班級榮區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競賽三等獎;班級先後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城南學區先進班集體、校十佳班級、校文明班級;班級榮獲校科技節「報紙承重」賽二等獎
六年來,「樂學、善思」的班風逐漸形成,班級凝聚力逐漸增強。學生在朝氣蓬勃的大家庭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在互幫互助中,在家校聯動的各項活動中,學生、家長、老師齊心協力,共同編織著承載每個孩子夢想的網,寄託著老師、家長、社會希望的「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