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育教師如何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
摘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呼喚「科教興體」,學校體育的振興離不開體育科研,學校體育科研的成敗又取決於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能力,體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條件,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在體育教師普遍關注和重視體育科研之際,本文就展開討論和研究,以期能為廣大體育教師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提供幫助。關鍵詞:體育教師 體育科研 體育科研能力 一、前言 體育科研是學校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和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體育科研能力是21世紀體育教師素質的重要內涵。是否具備體育科研能力必將成為衡量體育教師業務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何為體育科研?體育科研是整個科學研究中的一部分,是在體育領域中人們對未知的探索,或從知之不多、不深到知之較多、較深的主觀認識上矛盾的解決,是揭示體育領域內矛盾發生發展與變化規律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以及在體育活動實踐中發生的新問題、新情況的探索和解決的過程。體育科研是推動體育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是促進體育事業進步和人類身體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力的科學武器,其目的是為體育實踐服務,為體育實踐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在學校開展體育科研是推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加快體育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是學校創建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體育教師素質,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徑。我們體育老師應充分意識到開展體育科研是促進學校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內趨力,學校體育只有以體育科研為先導,才能使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順應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因此,我們體育教師都應樹立體育科研意識,積極參與體育科研活動,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二、體育教師體育科研能力的現狀 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們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總結工作的創新能力、實踐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與公關能力等。上述能力在個人有意識地不斷學習中培養;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和親自動手中鍛煉;在組織群眾活動中不斷提高。目前,根據我們對無錫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走訪以及文獻資料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多數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能力目前尚處於一個比較差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過分重視體育教學,淡化體育科研調查顯示,有17%的體育教師過分重視體育教學,淡化體育科研,這類體育教師多數在50歲以上,以老教師為主。因為他們剛開始工作時,在學校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學被放在首位、倍受體育教師重視,而體育科研尚不成氣候,所以他們在當時並不重視體育科研,加上他們當初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體育科研教育,雖然他們具有較強的體育教學能力和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但是他們的體育科研知識缺乏,理論素養不夠,搞科研似乎總覺得缺乏必要的底氣和條件,如今面對體育科研,他們往往無所適從,所以,他們中的多數人對體育科研不感興趣,由此導致他們的體育科研能力比較差。2.片面強調體育科研,忽視體育教學實踐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有28%的體育教師過分重視體育科研,淡化體育教學,這類體育教師多數是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體育科研教育,他們不但具有較高的體育理論水平,而且他們也具有基本的體育科研能力,但是他們欠缺體育教學經驗,理論和實踐還有待磨合,雖然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樂於花很多的時間來進行體育科研,但是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研究成果的價值也不高。面對體育科研,他們雖然有很大的激情,但是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們的體育科研能力大多數只能停止在基礎水平狀態。3.具備教學和科研並舉的條件,缺乏時間和精力做保障調查表明,有55%的體育教師屬於這種類型,占調查對象的大多數,而且以30-50歲的中年教師為主。這些體育教師或多或少都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體育科研教育和培訓,而且他們也具有比較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他們具備教學和科研並舉的條件,但是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是各個學校的骨幹,他們肩負著學校太多的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任務,平時工作非常緊張,加上還要承受著各自家庭因素的壓力,他們往往不會花太多的時間來進行體育科研,面對體育科研,他們總是習慣蜻蜓點水,缺乏時間和精力做保障,因此他們的體育科研能力也不強。三、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體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 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體育科研能力的途徑有許多,根據我們對無錫市第一中學、無錫市市北中學、無錫市教院附中等幾所在體育科研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學校的調查,發現下列途徑在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體育科研能力方面行之有效:1.利用繼續教育進行現代體育理論和體育科研方法的培訓進入「學習型」社會,繼續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體育教師的「終身學習」意識也因此得到不斷加強,我們要充分利用繼續教育來重點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意識,讓他們了解體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體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使他們初步具備進行體育科研的能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骨幹體育教師在面對體育科研時,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學研究方法訓練,缺乏課題的擬定、捕捉能力,為之,我們在繼續教育培訓時,要認真組織體育教師學習相關的體育科研理論和課程理論,突出安排體育教育理論課程和體育教學研究課程,如「體育科研基礎知識」、「體育教改理論」、「體育科研方法」等等,重點進行科研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傳授,使體育教師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來有效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體育科研能力。2.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各種關於體育科研的講座或報告 體育專家和學者不但站在了體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們也具有很強的體育科研能力和豐富的體育科研經驗,聘請他們來進行各種關於體育科研的講座或報告,能有效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通過他們的講座或報告,體育教師不但可以在體育科研上少走彎路,而且可以從他們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從他們的成功中借鑒經驗;通過他們的講座或報告,體育教師可以和他們直接交流和探討自己在體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和他們保持聯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他們在體育科研方面的指導和幫助。3.定期撰寫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定期撰寫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是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體育科研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閉門造車是寫不出好文章的,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體育教師就必須要學會整理、分析大量的資料,並對觀點材料進行思考,要學會將理論信息資料和上課實踐經驗積累進行有機的整合,而且還要經過定題構思、擬定提綱、撰寫草稿、修改草稿、壓縮文稿和列印定稿等幾個步驟;另外,體育教師在撰寫論文時還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除了要具有扎實、系統的體育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哲學、數學、語言文學、理化、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在寫作方面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語言和修辭的能力等等。根據無錫市第一中學體育組的成功經驗,他們規定每位體育教師每學期必須完成至少2篇教學心得或論文,通過定期撰寫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他們的體育教師都具備了較高的體育科研能力,目前該校體育組承擔了2個課題,《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實驗研究》為國家級課題,《體育與健康選擇性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是省級課題,圍繞課題研究,他們撰寫了50多篇論文,其中有多篇論文在《中國體育報》、《中國學校體育》等國家級核心報刊和雜志上發表,有3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和市的各級各類論文評審中獲獎。由此可見,通過定期撰寫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體育教師不但能不斷開闊視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領域,培養和提高自己的體育科研能力,而且能更好的為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服務。4.學會選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體育科研工作是一項從提出問題即選題開始,然後通過查閱文獻、開展課題研究,接著構思設計、實施方案,最後整理成成果的一環扣一環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選題是起點,是體育科研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換句話說,選題決定了體育科研的設計和實施,決定了體育科研成果的價值。因此,我們體育教師在初次從事體育科研工作時,一定要重視選題,學會選題,力爭選好題,通過選題,我們要對自己所要研究的對象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選題,我們要保證課題設計的通盤考慮、論文寫作的選擇、使用材料、提煉論點等等都能順利進行。體育科研的課題一般來源於我們所從事的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的實踐,但並不是實踐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成為課題,我們在進行研究之前,應堅持從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為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會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來選立一個適合自己完成的課題。選好課題後我們就要著手認真撰寫課題方案設計,並力爭取得專家的指導和幫助,對課題方案進行反復的論證和修改,然後再向上級教科研部門申報,一旦確立課題,體育教師應主動按計劃進行學習、研討、聽課、交流,使課題研究活動日趨正常化,千萬不能使課題研究陷入「開題轟、過程松、結題空」的怪圈。在課題研究中,體育教師應重點抓實驗計劃的制定,抓具體研究匯報課,抓實驗研討活動,抓實驗課題的進度及實驗情況評估,抓實驗資料整理、台帳的建立和論文心得寫作等等;體育教師平時要為課題收集相關的理論資料,通過學習參考,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水平,使課題研究健康有序發展;在課題研究中,體育教師還要做到學習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要充分利用每次課題組的學習活動,圍繞課題進行專題討論,營造了良好的體育科研氛圍。總之,只要學會選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學會並掌握課題研究的一般方法,親身體驗和感受課題研究的全過成,我們體育教師的體育科研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四、結束語具有一定的體育科研能力,已經成為現代體育教師的必備素質,體育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但成為衡量體育教師個體教學能力的一個標准,也是一所學校辦學成績中的重要一環。我們體育教師應從「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高度認識體育科研的重要性,逐步樹立「作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書育人,又要開展教育科研」的意識,樹立「科研走進課堂,科研融入課改」的理念,積極開展體育科研活動,在體育科研活動中學習理論,聽取講座,搜集資料,開展研討,歸納總結,提煉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總之,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體育科研能力並不難,難的是我們忽視了體育科研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難的是我們對體育科研不感興趣和不夠重視;難的是我們在體育科研方面還沒有起步。我堅信,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做有心人,尋找適合的途徑,主動投入和積極參與體育科研活動,我們的體育科研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
Ⅱ 求小學體育特長生培養計劃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充分開發和激活人體自身的各種潛能,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同時發展個性特長,依據學生的條件、興趣及潛力培養的一技之長,可能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學校重視發揮學生的專長,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廣闊空間,著眼於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本著出合格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標,結合學生實際,依據學校總體工作規劃,強化素質教育,認真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推進,發展特長」之精神,堅持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提高指導下的普及的原則,抓好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管理,特製定素質教育框架內的(初中、高中)體育、藝術特長生培養計劃: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校本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二 總體目標:
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質培養,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學會生存。學校圍繞「一切為了學生明天」的辦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特長,訓練能力,發展個性。創辦「德育特色」名校,培育「規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四有」人才。突出校本教學特色。在初中貫徹「體育、藝術2+1工程」。在高中組織課外文體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審美觀點、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藝術表演和美的創造能力的培育,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加強特長生管理與建設,為高一級院校輸送合格人才。
具體目標如下:(體育、藝術兩部分)
1、身心素質目標
① 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全校《國家體育鍛煉標准》達標率達96%以上,體育合格率達100%。
② 有良好的健身意識,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一項以上的體育愛好。
③ 具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較強的自我教育和調控能力,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於承擔責任,具有關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④ 認真貫徹兩個條例,按國家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堅持兩課、兩操、兩活動制度,強化體育建設。要研究如何在各項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信、勇敢、堅強的心理品質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充分利用「傳統項目」和「辦校體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⑤ 加強群體活動,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建設校運動隊,早是轉變大賽借運動員局面,在今後幾年內成為林區中學體育強隊。
⑥ 嘗試體育特長生的培養,為名牌院校選送優秀體育人才。
⑦ 加強體育類考生的培養,提高高考質量,為高一級體育院校和普通綜合院校輸送合格的體育人才。
2、藝術素質目標
① 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基本了解古今中外的藝術經典,能欣賞經典音樂、名畫、書法等藝術,部分學生在演講、播音、繪畫、書法、聲樂、器樂、舞蹈工藝美術等某一方面有所愛好,並形成自己的特長。
② 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具有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
③ 嘗試藝術特長生的培養,為名牌院校選送優秀藝術人才。
④ 加強藝術類考生的培養,提高藝術高考質量,為高一級藝術院校和普通綜合院校輸送合格的藝術類人才。
⑤ 對專業水平較高有望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院校的學生,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狠抓落實。
三 實施辦法
(一)預科班(小六)與初中特長生培養
第一階段:選拔學生、確定培養目標。
第一學期的工作重心定位在教師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選拔有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依據具體情況各專業專業教師確立可操作的培養目標、計劃,並初步實施。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完善階段。
1、培養藝術「名學生」,使他們在原來基礎上能夠不斷進步,在加強音、美課堂教學的同時,充分開展拓展課(第二課堂)活動,開設舞蹈、聲樂、器樂、美術、傳媒等基本功訓練隊、小組或社團。
2、培養體育「小明星」,在保證中小學生達標率的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體育愛好和專長,選拔骨幹隊員,成立校體隊,特長訓練隊,常年堅持訓練。
3、通過舉行學校藝術節,開展各種文藝演出、競賽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藝術素質,造就出音樂、舞蹈、美術、傳媒等方面的出色人才。同時積極組織和參加校級以上的各種活動,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4、舉辦學校運動會和各種體育類競賽活動,通過舉辦田徑運動會,能夠推動全校田徑運動的開展,吸引廣大的學生積極參加到田徑運動的活動中來;能夠檢閱學生參加田徑運動鍛煉和訓練的效果,促使田徑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能夠豐富學校的課餘生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振奮精神,加強團結,使學校體育教育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同時也是展示學校體育「小明星」風采。
第三階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通過以上工作使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涌現出越來越多具有專長甚至多才多藝的學生。因此,學校的藝術活動要貫穿全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提倡自編自導自演,通過合唱、歌舞、器樂、工藝、攝影、校園課本劇等活動形式,促進學校整體藝術氛圍,提高全體學生藝術水準。此外,對現階段的特長生的培養工作做全面的總結,制定新的工作規劃,以更好的進行預科與初中特長生的培養工作。
(二)高中特長生的培養
第一階段:選拔學生、確定培養目標。
入學的第一學期工作重心定位在教師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選拔有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依據具體情況專業教師確立可操作的三年培養目標、計劃、課時、收費標准(不同階段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人數情況、專業收費行情變化情況進行調整),然後報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根據基層上報的方案,統籌安排體育、藝術特長訓練時間、場地,並提出與之相關的收費標准和補貼計劃,再由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審報主管副校長、校長審批,審批後實施。
第二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嚴格按課表上課。
1、嘗試對高中特長生的培養和加強體育類、藝術類高考考生的教學及輔導。
2、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舊的體育類、藝術類考生的輔導計劃,嚴格按課表上課,提高現有的教學質量,研發專業課的校本教材,打造自己專業品牌。
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在現有條件的前提下,加大對體育、藝術教學的投入,盡可能的改善辦學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第三階段:每學期召開一次特長生和體育類、藝術類培養工作研討會。
(三)校內外的大型活動
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協助學校負責校內外大型活動的策劃、組織和管理工作。
(四)配合學年組工作
藝術體育工作管理中心配合學年組對特長參賽、參試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進一步拓寬升學渠道,在提高升學率的同時提升學生升學檔次。
註解:
1、「體育、藝術2+1工程」: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鼓勵、關注、培養在體育、藝術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能夠不斷進步,培養出我校初中在音樂體育美術方面的名學生。
2、何為「合格加特長」:具體說:合格即學生各學科文化成績及格、體質健康達到標准、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特長即學生有一兩項擅長,如體育項目、藝術項目方面有擅長,或在演講、播音、寫作、書法等方面有專長。
Ⅲ 如何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也可稱為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學的物質條件,如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溫度、光線、通風,以及必要的教學設備等等;人際環境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師生的需要,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課堂心理氣氛(班級學習風氣)等等。硬環境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設計;軟環境是內隱的,比較難以把握。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除了取決於物質條件外,還取決於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和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調控等。
一、體育課堂教學的硬環境設計
做好教學場地、器材、設備的選擇、布置等准備工作,是實施體育課堂教學方案和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物質保證。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設計能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於教學過程中隊伍的組織、調動;能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便於教師指導、幫助,預防課堂問題出現和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堂教學硬環境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3、場地、器材、設備的布置應符合衛生要求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改革深化,許多新興的鍛煉項目如遠足、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等引入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來,大大地拓展了課程的資源,也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中由於地理環境制約、經濟條件限製造成的體育教學場地、器材、設備不足的缺陷。
二、體育課堂教學的軟環境設計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二)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三)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調控1、教學場地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富有新意
有的教師認為,體育場地的形狀、規格在各運動項目的規則中有嚴格的規定,似乎不必自己去設計。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還被禁錮在競技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之中。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正規的競賽場地組織教學,但更應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能等生理、心理特徵,尤其是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正規的競賽場地對學生來說可能要求過高,更何況教師自行設計的各種游戲、競賽及其他練習活動對場地的形狀、規格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大膽並富有創意地對正規競賽場地進行改造,或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設計出一些符合各學段學生體育學習要求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場地來。
2、教學器材、設備的選擇要合理
教學器材的選擇也如同教學場地一樣不必拘泥於競賽規則的要求,可以選購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各種小籃球、小足球、軟式排球、小棒球等器材,可以降低籃架、球網的高度,也可以自行設計、製作符合特殊教學內容的、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教學器具。
3、布置的場地、器材、設備應符合鍛煉和衛生的要求,應認真周密地考慮安全因素,嚴防發生傷害事故。教學器材的布置時要注意可移動的器材設備應盡量向固定的器材設備靠攏,免得影響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
4、場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於練習輪換時隊伍的調動,有利於增加練習的密度和適宜的生理負荷。並應考慮便於教師對課的調控和輔導、幫助學生練習。
(一)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需要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所涉及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怎樣把學生組織起來,通過教和學使師生緊密聯系;怎樣科學地利用空間、時間和其他教學條件來安排教學活動,使教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1、班級的教學組織形式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2)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2、課內教學組織形式 常用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有以下三種:
(1)全班學習(2)班內分組學習(3)個別學習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這三種形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設計體育教學方案時要注意揚長避短,相互組合,相互彌補。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求我們選擇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組合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採用先個別學習,後小組學習,再全班學習的形式;也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個別學習,再小組學習的形式;或可採用先全班學習後小組學習、先小組學習後全班學習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組合必須與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具體的體育教學方法緊密配合,才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將在《體育教學策略》中詳細討論。
(1)行政班教學組織形式
(2)它是以行政教學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即男女混合班上課。其優點:形式固定,組織方便,上課時間安排容易,學生相互了解。缺點是學生之間男女性別的差異、體能水平、技能水平差異難以區別對待;不便於對好、差生的兩邊照顧;也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這種組織形式有利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理論課)的教學。
(3)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
即將同年級幾個班重新編班分組,由若干體育教師分別進行教學的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有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專項能力愛好分組等。其優點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缺點是給課程安排增加難度,教師人數少,場地器材不足的學校難以進行。此外,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還可以實行臨時分組進行教學。但不論採用哪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盡可能使各組學生相對固定,這有利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共同協作將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按專項班分組教學的形式就是這種合班分組教學組織形式,但由於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的限制,可供選擇的專項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3)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全校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按運動項目建立的各種俱樂部,在俱樂部內再重新編班分組教學。通常有按年齡分組、按性別分組、按體能水平分組、按技能水平分組、按身體健康狀況分組(保健班)等。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受國外的運動俱樂部制度的啟發而形成的,它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安排調控生理負荷,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物質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學校也可少設幾個俱樂部組織教學、鍛煉活動。
(1)全班學習
全班學習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教學內容統一傳遞給一個班(或幾個班)的學生,全班學生在教師統一指揮下,同時或依次地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形式的優點是能全面照看到學生,課堂紀律好,隊列隊形看上去整齊劃一,便於統一調動指揮;教師一般按(假想或實際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全班學生同時學習、練習時,有較高的練習密度,教學效率高,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較多的內容;同時接受教學的面比較廣,具有規模效益。缺點是教師傾向於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在一般能力、興趣、學習方式和動機等方面同質的組,教學是針對假想的中等水平的學生,只適應班上的部分學生,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於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這是班級教學形式最易遭批評的一個缺陷。如果全班學生依次進行學習、練習,則練習密度較低,且影響到等待著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比較被動、主體作用不容易充分發揮;基本上按教師安排的進度進行學習,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性學習,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2)班內分組學習
班內分組學習是根據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分組的方法有兩種:教師指定或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指定分組時,可以是隨機的,如前排一組、後排一組或各排報數以後再分組等;也可以是有意識安排的,如使身高、體能、技能水平相對均等的分組或把學習骨幹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組中去等。學生自由組合時,小組內成員感情濃厚,有利於學習,但要充分考慮非正式團體的作用,非正式團體有積極、中性、消極之分,教師要注意引導。
班內分組學習這種組織形式的優點是提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學生開展互助協作,促使學生形成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互教、互學、互評能力;有利於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組織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缺點是不能全面照顧到學生,要使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取得效果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進度也不容易控制。
班內分組教學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兩種形式:
①分組不輪換②分組輪換
分組不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統一指導下,各組按教材內容安排順序,依次獨立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場地器材條件充足的學校,可採用這種教學形式,以便提高練習效果,發展體能。
分組輪換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小組長的協助下,各組分別學習不同性質的教材內容,按預定的時間輪換學習內容的教學組織形式。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學較多採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班人數較多、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可使學生獲得較多的實踐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密度。但教師不易全面指導學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和靈活掌握教學時間,不能使各組的運動負荷達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Ⅳ 淺談如何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實施方案博客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反之,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的話,上課時候注意力就會分散,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鍛煉了。因此,對於小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下面結合自己幾年在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來淺談一下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課的興趣。一、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教學的藝術性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如何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是學生模仿的對象,他的品德意志、修養、舉止言談,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在教學中體育教師以優美、熟練的動作示範,生動、有趣的講解去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服裝穿著、精神氣質、形象表情都能給學生予視覺上的美感,使學生喜歡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從中感到歡樂,並在歡樂中接受學習。 字串1 體育教學環境是一種情緒場景,它能給學生從情緒感染的體驗,進而產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角色。體育教師要用自己積極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熱忱去感染學生,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樂、寓教於練,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歡樂的情境中積極地學習和鍛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區別對待。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編排一些競賽性游戲去練習,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創造熱烈的體育氛圍。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避免了動作練習的枯燥感和單調感,使學生增添了其樂無窮的新鮮感,從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愛好體育活動學習的興趣。二、培養小體育組織者教育家埃德加富爾說過:「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每次上體育課,我都有意培養一名小體育組織者,即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由培養一個慢慢變成六個,由六個慢慢發展變成全班都是「小體育教師」。這樣讓整個體育課堂都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增強了。為了培養小學上體育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原來每節課由我來講一條體育新聞的任務交給「小體育教師」,他向六個小組長徵集體育新聞,小組長又向本組成員徵集,層層落實並記錄下來,期末由本班學生評出十條最佳體育新聞,並對收集入選者進行表彰。 字串3 整隊的時候,「小體育教師」要檢查隊員們的穿著。隊員們必須按照體育課要求穿戴;而且要嚴格遵守體育課的隊列要求:隊伍整齊、報數宏亮、隊列的精神面貌要好。如發現不遵守要求的隊員,「小體育教師」要及時提醒並嚴格要求。這樣,「小體育教師」在要求別人的同時更會注重自己的言行舉動,更會對自己嚴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體育素質,又鍛煉了自己的組織指揮能力。培養小體育組織者的方法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培養了學生競爭意識和組織能力,又增強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總之,培養小學生體育課的興趣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建立學校運動隊,建立一支骨幹隊伍;組織校運動會,讓學生展示水平,提高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運動會後,鼓勵學生自備器材,在課後、在家中、在社區練習等等;我們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小學生在一種輕松活潑的體育氛圍中自覺地培養對體育的興趣。
Ⅵ 如何打造有效體育課堂的實施方案
有效的體育教學是指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下面就新課程下體育有效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精心設計,激發學習慾望 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是決定「有效教學」的理念能否兌現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而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定許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放手去開發、精心設計一些能喚起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一旦對體育產生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體育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他的活動范圍主要在操場,可用的媒體比較少,因此學起來比較枯燥.教師只有想辦法,喚起學生內心的學習慾望,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我在上「障礙跑」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則導語:同學們,你們想成為「冒險家」嗎?學生異口同聲:「想」.接著我又說:「你們不怕危險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再比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我利用「搶占高地」游戲,讓學生站在幾個不同的位置上,但距離他們要搶占的高地距離相等,然後根據我喊出的口令,迅速搶占「高地」先到「高地」者為勝.游戲練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接下來基本部分的練習做好了准備.所以通過提問誘導、游戲等手段,不僅能讓學生感到好奇,而且能激活他們學習的原動力. 二、營造氛圍,活躍課堂氣氛 體育課中要極力營造一種和諧、活躍的體育課堂氣氛.體育課堂教學氣氛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心理背景.體育教學主要在室外進行,而且相對室內環境來說,教學環境相對寬松.在體育課中我盡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氣氛,使他們的情緒處於適度的興奮狀態,每個成員在認知上相近,情緒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之下.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三、發揮潛能,體驗成功之樂 有專家指出,學生是一個天生的學習者,學習是學生個體生命生存和發展的本能.另有專家說,學生自身是富有潛能的個體,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教學實踐也經常使我們感到,學生的確具有極大的學習潛能.他們有獨到的見解,獨特的思維方式,有時我們沒有想到的,他們想到了,表現出令人驚奇的創造力.例如:在一節快速跑的課上,當學生進行了一次練習後,就有一個學生跑過來告訴我說,有兩個學生在跑之前交換了位置(交換了跑的小組).剛開始我很生氣,怎麼上課可以隨便換位置,如果其他學生都像他們一樣,那課堂紀律可不就亂套了,於是我走向了那兩個學生,想批評他們,讓他們各歸各位.可一想還是先調查一下原因.原來他們自己的小組體能差距較大,好的學生永遠跑第一,較差的學生拼了全力也永遠是最後,永遠和成功無緣(排除對方「放水」).大家都覺得沒勁,那個跑得快的學生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施展能力,而跑得較慢的學生也覺得自己在怎麼努力也超不過同伴,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可他們都想換個小組和水平接近的同學比試一下,於是就出現了私下交換位置的現象,他們覺得找到了真正的對手,可以一搏高低,這是我很震動.他們的這一舉動,打破了教師給他們的固定的分組活動框架,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對他們的學習無疑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因該信任他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著做.又如:在一堂練習跳躍的課上,我就引導學生憑借舊知識去探索新知:單跳雙落也是跳躍的一個內容,請大家想一想,它與立定跳遠有什麼不同之處,並讓學生自己嘗試對比、找出不同之處.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立定跳遠就像青蛙跳,雙腳同跳同落.」還有的說:「單跳雙落就像游戲『過家家』,一隻腳跳起兩只腳落地.」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臉上洋溢著高興之情.在自主嘗試過程中,學生自己獲取了知識,並享受了成功歡樂. 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會增強他的學習動機,促使他樂意在學習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難.因此我們要創設機會,讓學生一次次體驗成功的歡樂. 四、尊重學生,實現教學相長 英國的菲貝利說過:「對人尊重,他就能不斷向上;光譴責,社會是不會進步的.」課堂上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示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見解,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理解、接受知識.教師填、灌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枯燥的感覺,使其無法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無法靈活多變地「創造性」地學習,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方式.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的練習技術不符合教學要求就全面否定,應該有目的有重點地吸收學生的優點,並及時凋整教學手段,讓學生繼續發揮、創造.例如:學生在練習跳躍時,我先不規定學生如何去跳,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有哪些方法可以跳過小紙簍,最後引入正題單跳雙落.因此,我們要發揮學生自主做的權利,鼓勵學生大膽創造新的動作,在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形成獨特的個人技術風格. 五、評價,激勵提高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評價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平時要加強練習.評價方法由原來單一的教師評價向多方評價轉變,主要有學生自評、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看待自我和學會欣賞他人的良好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在實際教學中,我能恰當地運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如學生有新的練習方法時,用「真棒!好聰明!」等語言不斷地激勵他們;當學生感到困難時,用「再試一試,堅持一下」等語言鼓勵他們,使他們始終感覺到我關注他們的目光.對於不同的學生測試的標准也應該有所不同,只要他每次有所提高都應該肯定他的成績,多加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堂的教學效果.
Ⅶ 如何對教師健康教育進行培訓內容
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較強的活動能力、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為加強教師保健意識及預防疾病能力,為向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學生降低常見疾病患病率,促進學生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習慣,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做如下計劃、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生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的方法,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對教師進行健康教育培訓,使老師、學生了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衛生習慣,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
1、加強領導,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切實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聽專家講座,拓寬教師知識層面。
3、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教育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