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例談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眾師普遍關注的難題,因為新課程改革也已經接近十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較成功的範例。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主體是學生,但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新的課改理念已漸漸被廣大課改教師所接受,所以每個教師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形式化的東西較多,仔細分析其原因是教師的組織、指導及參與都存在問題。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性操作,逐步探索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如下策略,望能給各位同行以啟示。一.小組組建策略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時的分組要考慮如下方面的內容進行組建小組合作學習:(一)根據學習的內容特徵做出合適的人數分組策略。當學習計算內容時,計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算理的表述等相關內容小組人數2人為宜;幾何知識中的公式推導、圖形的切分與拼組,計演算法則的規律總結等知識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時4人為宜;統計知識學習時的數據收集、幾何知識的分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6人為宜。(二)不同人數小組成員的質的分組策略。不論小組人數多少都應該保持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靈活組建小組。具體地說,要根據性別、年齡、氣質、愛好、家庭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補的原則,使學生在合作時爭議,相互影響帶動。這樣安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做到優勢互補,從多個視角、多種層面擴大信息量,豐富思維,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小組成員的分工策略。小組活動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及分工後的目標要求。小組中要設組長一人,組長要負責組員的工作分配、協調指揮小組的活動。組長可民主選舉,也可輪流擔任。組員也分別有自己的工作及相應的責任目標。活動結束也有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的環節。這個環節不要用專門的時間,它是隨著小組活動有機地進行。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可定期或針對性地進行角色輪換,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二.小組活動策略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我們探索出以下內容相對應的活動策略:(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對像人民幣的認識、時分秒、利息、常見的數量關系、統計……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前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自主探索。如收集它的用途、相關故事……。課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並整理,大體可分四步進行:1、在小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聽的基礎上想「我」的所得與「他」的不同處在哪兒,輪到「我」說時,只說「不同處」。2、個人交流完後要整理出自己組的所得:先將不同處進行研究達成小組共識,再把共識累加成小組結論。3、小組內進行發言訓練:小組選出一人為信息發布員,大家幫助進行發言訓練,主要發布小組的結論及結論形成過程。④進行預演交流。(二)實踐操作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對像厘米、米,克、千克的認識,空間與圖形等要靠動手操作,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徑來掌握的知識。其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1、進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時人人有責任。若測量,則在使用工具、讀數、記錄,等項目上進行合理分工;若小製作,則在提供材料、拼裝、加工整理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工。2、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意向,讓學生對小組獲得的數據進行感知,對獲得的作品進行觀察研究。3、組內交流值得自豪的發現或作品,准備全班交流。4、進行交流預演。(三)探究規律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對像計演算法則、公式、定理、數量關系等需進行邏輯推理或使學生經歷探索知識過程等知識的學習。其「小組合作學習」步驟為:1、教師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設計解決方案。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就可以設計:「給一種易拉罐進行側麵包裝,其最少所用包裝材料的大小」的教學情景。2、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小組選出最佳方案。就是讓小組每個成員暢談自己的計劃,通過比較選出組中優秀的方案。3、小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決問題。4、進行交流預演。三.小組活動時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數學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的成敗,受如下三大因素決定:一是取決於教師對所學知識的把握;二是教師對自己學生的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這三個因素我們認為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師課前備課和教師的課中授課策略探索中,最終我們探索出如下相關的三個模式:(一)教師的備課策略——「三備」模式模式為:一備學知識的現實表現和數學體系。具體是,知識的現實表現就是指所學知識隱含在哪些實際生活中,數學體系是指所學知識的內容及相關結構(包括題型);二備學生。具體是,備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
『貳』 小學數學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方案
小學教案的基本內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是為學生學習而實施的一種設計,是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之間的橋梁,是教師提出創意和決策的過程,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的計劃性和有序的系統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學經驗和案例,是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包括檢測、反饋、修正及再實施的認識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特別講究科學性和創造性.
我們必須明確,實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是為學習服務.為此,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核心問題;教學設計要體現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知識,並廣泛挖掘和運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尤其要克服教學目標分析中的「知識結果中心」傾向,學習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傾向,和教學策略制定中的「教師中心」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特別地,設計教學目標,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不同方面設計教學目標,考慮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更長目標.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對於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
對於後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個極具宏觀性的藍本,覆蓋著極其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起到指向作用.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學習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本為本」處理教材的現象,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地實際,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削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造條件.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
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
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按照新理念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要將新的學科觀、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按照知識科學性、知識體系、編排特點、知識深度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情境、問題、背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自主實踐、合作、探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融合和優化.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總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備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學離不開成功的設計,只有充分的醞釀、思考,具備駕馭教材、駕馭學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精彩紛呈,高潮迭起.
步驟和要求
1教學目標、2教學重難點、3教學准備、4教學課時計劃、5教學過程:一、導入,二,初讀感知、三、細讀感悟,四、總結升華,五、拓展運用 6板書設計 7教學反思
①導入環節
導入環節要求通過適當內容或簡短語言,把學生盡快有效地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導入起點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標准,要服務於教學內容和重點,教案中應明顯體現創設的情境,導入語言及提出的問題.
②問題設計
問題的設計要具體、明確、適宜.要有啟發性、層次性、條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思維廣度(即發散性、開放性).切忌「滿堂問」或「以問代講」.設計的問題要明確
『叄』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面是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
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特別是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肆』 如何提高新教師研讀數學教材的能力
一、對現狀的思考
(一)從教材編寫內容看
現在使用的教材在呈現方式上與以往教有很大不同,關注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力求創設貼近兒童的生活並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呈現方式上少了一些結論,多了一些過程,為教和學留下較大的探究空間和交流空間,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的這些變化無疑給我們的教學增加了活力,但同時給教師增加了「吃透」教材的難度。特別是青年教師, 很難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
(二)從課堂教學現狀看
在豐台區各類教學競賽評比中,我校青年教師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為她們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清醒地看到了一些問題:參賽時從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到遣詞造句的表述,均得到了教學幹部的悉心指導。常態課卻常常出現:按照名師的授課思路走,呈現的只是相似的教學環節,並沒有預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氛圍很熱鬧但缺少學生的深度思考,學生的認識仍停留在淺層理解上;多媒體演示代替學生的探究,「教師不該教的卻教的太多,該教的卻教的太少」。
常態課如此,學校開展「銀燕杯」教學評比也反映出同樣的問題。在「教材分析」一項,有的青年教師照著教參抄,有的在網上找一段相關文字;有的單純地分析課時知識點本身,缺少整體認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
2、對研讀教學方法的調研
老師們均提到根據數學教參進行教材分析。4位老師在遇到自己困惑的問題時向老教師請教。對於教材,讀什麼?怎麼讀?只有1名教師寫得比較具體。很多教師只顧著知識點的講授,很少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教材內涵、教材中的細枝末節。對研讀教材,教師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也缺少有效的方法。面對各式各樣的書籍資料,很難從復雜的參考資源中去除瑕疵、選擇精品。
反映在課堂教學中突出的問題是:1.教參中單元目標清晰、明確,但一個內容需要幾課時完成。教師由於缺少對教材有效分析的方法,課時目標不準確。 2.只關注所教年級,缺少對教材的整體把握。3.重視知識點的教學,忽視教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滲透。
二、要重視教材的作用
隨著《數學課程標准》的實施以及多種教材的發行,一些教師在「弱化」教材的作用,錯誤解讀「創造性使用教材」。數學教材是字、符、圖、表組成的意義符號系統,是由眾多專家協作,經過反復思考而編寫的數學學習資料,對數學教材內容處理以及表現數學本質方面往往有他們獨到的想法。盡管數學知識結構與呈現方式等方面也可能會有某些局限性或不足,不會適合所有學生或教師使用,但教材所反映的數學課程標准、數學整體結構以及學生學習規律,需要一線教師深入理解和把握。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材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具有拓展性,應有利於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質疑,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張奠宙院士說:「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教材是實施教學、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基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研讀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一個最基本環節,是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靈活處理教材、構建教學方案的基石,也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三、掌握研讀教材的方法
(一)專題培訓
選擇典型課例一年級下冊《百花園》進行研讀課時教材的方法指導,使教師了解「五讀三看一做」研讀方法的具體運用。
「五讀」:
略讀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順序及意圖;
通讀本冊教材,清楚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比讀不同版本,找到相同與不同之處;
細讀單元教材,明確課時間的聯系;
精讀課時教材,初步擬定教學目標,理解教學內容。
「三看」:
一看「主題情境圖」。
①讀懂它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
②主題情境圖給了我們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
③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滲透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看「例題」。
①觀察:例題的呈現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思考:學生已有的經驗是什麼,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答嗎?哪種方法是多數學生最容易掌握的?
③引申:例題要滲透的解題策略、數學思想是什麼?
三看「旁註和留白」。
想一想:旁註和留白所起的作用屬於哪一類:提供信息;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引領探究方式;揭示數學規律……教學中怎樣處理「旁註和留白」最有效。
「一做」:做「練習」。
弄清習題目的,分清練習層次。琢磨習題蘊含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考慮習題變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及必要性。
(二)學習《標准》
《數學課程標准》是教材設計編寫的依據,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認真理解了《課標》的意義,才不會偏離主導方向。通過自學、集中學習、網路學習,了解課程內容標准,明確教材具體內容在學習水平上應達到怎樣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指導學生達到內容標准規定的目標要求。
(三)知識梳理
由於我校常年採取小循環教學,教師比較熟悉本學段教學內容安排,但缺少小學階段整體知識體系的把握,對知識的前後銜接不夠清楚。為此,組織青年教師將教材按照「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實踐」進行了分塊整理。進行了單冊教材新舊版本的對比,找出相關修改內容,交流問什麼這樣調整。
(四)學情分析
教學過程的設計取決於教學內容,也取決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分析學生年齡階段的基本特徵、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學習需求、學習障礙,才能使教材的內容和表達形式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和使用。為改變靠經驗、憑想像來判斷學情的現象,通過前測的方式進行調研,更准確地把握教學難點。
(五)課堂實踐
重視教材分析,並且結合教學實際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才算真正完成了對教材的分析。
以研討課為抓手,在同伴互助中探索。每次研討課前,都組織教師磨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逐步深化對課題的認識。以展示課為平台,在專家引領下提升。為深入有效地推進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每學期安排4次展示交流活動,聘請特級教師胡秉賢來校指導。
以競賽課為契機,在相互學習中感悟。開展「銀燕杯」教學競賽活動,在觀摩與評價中反思感悟,達到以賽促學、以賽評教、以賽促訓的目的。
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一年級《位置與順序》時,在認識「上下」時,通過書架上兩層書(一層是故事書,一層是科技書)讓學生體會誰在誰之上(下)。當問到為什麼這樣安排是,她說這樣比較容易,易於學生接受。我們組織教師看教材,通過研討,認識到書架的呈現二維的,立交橋上的車的位置三維的,滲透了相對位置關系。這種現象屢有發生。千方百計地找材料,可能還沒有達到教材所需要達到的目的。因此,我們提出:在選擇教學材料時,特別是青年教師,一定要在深入揣摩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再做取捨。對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在運用「五讀三看一做」研讀京版教材的基礎上,加強教材縱向聯系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橫向對比。總之,在實踐—反思—再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合理制定課時目標,逐步深化對課題的認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青年教師掌握了「五讀三看一做」研讀教材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由於對教材有了較為深入的研讀,使課堂教學設計更具有針對性,減少了無效環節,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在研討與對比中感受到了研讀教材的作用。通過研討在認識上達成了共識:在備課中有了對教材的深入研讀、教法的切實感悟,才能准確地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不局限於教材內容,積極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把教師、學生、各種設備、資料、環境等有利於教學目標達成的各種課程資源都用來服務教學、服務學生,這樣才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活」起來,「實」起來。
「研讀教材,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如涓涓細流,追尋的是一種平常的滲透,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勤勉,是一種長期不懈的堅持。
『伍』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課題研討計劃
【1】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馬紅莉 河南省鄭州市鐵路第三小學
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華人丁肇中說過:「興趣比天才重要」。實踐證明:在影響個人生涯規劃與發展的眾多主觀因素中,興趣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所起的作用最大。那麼,什麼是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或者說,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根據起因不同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是由於某些事物或活動帶來情緒感染而引人入勝所直接引起的,間接興趣是由於事物所導致的結果具有意義而發生的。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可以互相轉化,也可以相互結合,從而更有效地調動你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兩種興趣缺一不可,缺乏直接興趣,學習就會枯燥無味,沒有間接興趣,學習無法長久持續。這兩種興趣達到有機結合,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
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接近於生活的情境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一、創設學習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來看,6~12 歲雖然是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但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卻是一個抽象、系統、邏輯性強的學科,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直接展示給他抽象的數學知識,他們難以接受,以至於喪失對數學的興趣。但數學本源於生活,它植根於生活,只要教師善於開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根據所學知識,創設生活情境,就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利用兩個小朋友分月餅,先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一人兩個月餅,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每人分的個數。同學寫「2」;重新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一人一個月餅,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每人分的個數。同學寫「1」;重新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請其他同學用數字來表示。這時學生開始出現爭議,有同學說「一半」有同學說「半」……等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已經進入了學習狀態,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二、抓住契機,引導合作,為長久興趣奠定基礎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學校的學習方式,應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有效地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整。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至於四人討論,兩人討論,到不可限制,根據問題的需要,學生可自由選擇組內成員,甚至於全班一起討論。例在教學小學第五冊數學「有餘數除法」時,有這樣一道習題:我們班44 人,玩激流勇進每船坐5人,如果我們班都玩「激流勇進」應該租幾條船》?方法學生都知道,用除法做,但在解答時就出現了問題:有同學提出:「老師,44÷5=8(條)……4(人),租8 條船,還餘4 人,不能全班都玩呀,」我就及時抓住這個問題,首先肯定這位同學大膽質疑地勇氣,附帶教育大家:「無論生活,還是學習,甚至於以後的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勇敢面對,像這位同學就屬於後者,發現了問題,及時提出來,這本身就是學習。」這樣無形中就鼓勵了同學積極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的能力。「當然發現了問題,我們還要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我們該怎樣解決呢」?這時,同學情緒高漲,一位學生說:「老師,就租8 條船,剩下的4 人不去玩。」「不行。」另一位同學說:「要你留下來,你願意嗎?這是我們班集體的活動,大家都要去。」又一位同學說:「要不行,擠擠,把這4 人分在這8 條船上」。「也不行,那就超載了,很容易出事故,現在有很多因為超載出得事故,死傷了那麼多人,教訓還不夠嗎」?大家陷入沉默。「要不再加一條船!」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猶猶豫豫地說。「大家認為呢」?我及時提出問題。一番思索之後,雖然有同學認為有些浪費,因為只剩下4 人,一條船坐不滿,但卻找不到比這更好的意見,也就以這條方案為最佳方案。最終一致形成決議,在8 條船的基礎上再加一條船。我個人認為,這次討論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最終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不自覺中履行了一次交通法規,可謂一舉多得。這樣久而外之使學生形成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好習慣。
三、提高自學能力,培養長期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我們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不僅直接關繫到小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掌握,而且關繫到今後知識的增長和未來人才的成長。它既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論問題,又是具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長期以來,由於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人們只注意強調傳授知識,偏重於「滿堂灌」,滿足於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很不重視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加速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條件下,人們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始予以重視,進行這方面試驗的老師也愈來愈多。這對研究和探索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規律以及具體的途徑和方法等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是小學生進行創造性再次學習的基礎條件。
創造性再次學習,實際上是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取得更深層次的提高。創造是需要靈感的,但所謂「靈感」,不過是知識、技能和技巧長期積累的一種突破。知識、技能,尤其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行再次學習的基礎。學生的任何深入學習,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開始的。不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再次講學習也就缺乏依託的基礎。這就如同建築高樓大廈一樣,沒有基石、鋼筋、水泥、磚瓦等基本的物質條件和建築工程人員的嫻熟的技能技巧,任何高樓大廈都是建築不起來的。缺乏基本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就等於缺乏再次學習的基礎條件,沒有這個基礎條件的堅實,何來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更無法進行創造性的再次學習了。一般說來,基礎知識學習掌握得愈扎實,基本技能技巧愈熟練,思維就愈靈活,思路就愈開闊,創造和發現能力就越強,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厚。
四、開放作業形式,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強調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只有將學習的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學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激起學生的創新激情,促使學生向更高目標挑戰。
為此我們不必把作業作為一種形式,把學生作為做題機器。學數學就是為了用數學,如果換種方式也許會讓學生更加愉悅的接受,更圓滿地完成任務。例如:在學完「平均數」時,我給學生留下一個這樣的作業:「請比較我們班六個組的平均身高,找出哪一個組高一些,它比最低組高多少?」這個作業表面看似是一個簡單求平均數的問題,可實際操作中要測量出每個人的身高,而且一個人往往完不成,還要多人合作測量。但這是他們身邊的事,他們也想知道,這就激起了學生完成這個作業的興趣。也許這比空洞地對學生說:要多做題,才能把數學學好,多驗算才能更准確等等老聲長談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山西省陵川縣實驗小學 趙雲
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以《小學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創造性的實施教學,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教學方法。
一、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人的一生正是從問題開始,人的生活主題就是解決一系列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所以問題是學習的開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子。我在教學中,無論是復習舊知,還是傳授新知,總是要精心設計幾個與教學中心有直接關聯的問題來刺激學生的學習思維,指明教學目標,引出探究問題的數學學習活動。
孩子們往往對課始的問題倍感興趣,激起了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如在《分蘋果》時,一上課,我高高的舉起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問同學們,誰想吃這個蘋果?這么多小朋友都想吃,那我們只能分吃了。那怎樣分呢?這時,學生想出了分蘋果的辦法。然後我又出示了一盤蘋果,讓學生說說這些蘋果怎麼分?誰分得巧,分得方法多,老師就把最大最甜的蘋果獎給他(她) 。孩子的興趣甭提有多高了。在這樣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拉開了數學學習的帷幕。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為了使學習富有成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並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我在課堂中,先以抓住學生注意力為完成教學目的為前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有情境,每個學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這樣,讓學生在情境中參加各種活動,學生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伴隨而來的愉快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
三、聯系生活,誘發學習興趣
數學除了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外,更具有鮮明的生活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就盡量使問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地更緊密。學生會感覺到學習數學是為了生活,學好數學是為了過好生活,因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就會激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克服困難,穩定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又無法克服,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降下來。如果經常困難重重,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採取措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要盡量克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每節課應該做到中心問題當堂解決,切不可問題成堆。實踐證明,只有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才能穩定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逐步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我們教育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小學生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其中的興趣點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教學中去,演奏好四部曲,譜寫好興趣之歌。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到知識,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
不知道這東西有沒有用
『陸』 如何開展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討論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本月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必須精心設計、認真指導,並及時評價,不斷總結經驗。
『柒』 設置小學數學教師培訓方案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注意互動 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 不能太難 得讓孩子愛學,有興趣
『捌』 小學數學教學計劃的教學措施怎麼寫
篇一: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一、教學目標:1、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5、能從統計圖表准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二、教學資源分析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慣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整理和復習單元是在完成小學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初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四則運算,會使用簡便演算法,會解學過的過程。2、掌握幾何體形的特徵,能夠比較熟悉地計算一些幾何體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並能應用。3、掌握統計的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4、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我所任教的六年一班共有30學生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優生率。四、教學方法設計: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9、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創建問題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根據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不隨意增減課時。確保教學質量。六|、教學評價方案(一)主要針對學生在課上的學習狀態來評價。1、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被激起,能積極地以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精神振奮,有強烈的求知慾望。2、看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的數量、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揮的主要標志,學生要全員參與,有效參與。3、看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是否由個體學習到主動合作學習;是否由接受性學習變為探究性學習。4、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的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是否敢於質疑,善於合作、主動探究並有實效,是否圍繞某一問題彼此間能交流、討論、傾聽,提出有效建議。5、看學生學習的體驗與收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90%以上的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知識、交流、體會,交流情感由自悟——覺悟——感悟——醒悟,在獲取豐富知識的同時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量化評價評價標准:第1項8分;第2項3分;第3項6分;第4項8分;第5項2分;第6項8分,總計35分。(二)教學效果評價1、看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教師是否高度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2、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3、看課堂訓練題設計,檢測效果好。量化評價標准:第1項4分;第2項7分;第3項4分。總計15分。篇二: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新的一學期開始了,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實際情況我擬定以下個人工作計劃: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讀書學習——注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貪名利,切實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力求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為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盡快的提高,讀書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途徑,所以我在本學期要堅持讀有關教育的書籍.,如:《師生溝通的藝術》,《教學策略》,《教育新理念》,《課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讀有關教學的書籍外,我還要不斷去讀其它的書籍,來武裝自己的思想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師德——教師職業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儀表、氣質隨時都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現一點疏漏。加強自我管理——作為一名教師,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服務的對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犧牲孩子們的利益。本學期,我將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串課要課。在工作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潔、樸素、大方,舉止文雅,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及公益勞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起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師形象。三、潛心教研,提高素質教育教學離不開教學研究,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我要積極向同伴學習,多走進同組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堂,並積極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組內開展的各種學習機會,向同組教師學習.在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學期中,我將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並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反思記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喜歡自己的課,並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得到發展,能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四、關愛學生,無私奉獻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轉變觀念,端正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今後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我對學生要本著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的原則,不偏袒好學生,更不歧視差學生,要愛得有方,嚴得有度,特別是對後進生,決不諷刺挖苦他們,更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他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為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矯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愛心、耐心、信心、恆心,以自己對學生的一片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堅持不懈的做好本職工作,不惜時間,不計報酬。做好對學生的家訪工作,尤其是對後進生要逐一進行家訪,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變革教育方法,並有意識地誘導家長反省自己的失誤,認識孩子的發展變化,變盲目配合為協作教育。總之,我會從自我做起,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嚴肅認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以良好的師德回報社會。篇三:小學數學教師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新學期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以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為導向,以教師成長促進學校發展為目標,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個性鮮明、團結協作、充滿智慧的研究型教師團隊,塑造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群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二、主要工作:(一)常規工作「日常化」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根據行事歷的時間安排進行有專題的集體備課(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發揚門戶敞開,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後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3.建立學習沙龍制度,認真讀好「新基礎教育」的三本書,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了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新基礎教育」理論來指導實踐;提供對話交流的平台,針對「新基礎教育」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充分利用華師大專家組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動態,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4.加強常規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進行常規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主要由學科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後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基礎達標體系,每個年級每學期確定一項單項小型競賽。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考核評價上作進一步的調整,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綜合運用筆試與面試等方式,口算、筆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以減輕期末考試時學生的壓力。(二)研討活動「專題化」研究過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活動的設計與推進考慮可行性與實效性。研討活動以「新基礎教育」的理論為依據,以課堂教學「五還」為研究為抓手,以全體教師的積極主動參與為准則,實實在在地在課堂實踐中感悟「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三)教師發展「自主化」1.自主選擇——小課題的研究老師們可以選擇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感興趣地問題,或教學中遇到的困難,自主選擇,確定小課題,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具體操作如下:個人自主申報,自由組合,認真作好過程記錄,學期末進行課題展示與交流。各小課題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過程、重實效、重積累。2.自主發展——業務素養的提升(1)積極參加常州市組織的青年教師素質比賽活動(2)在反思中成長30周歲以下的教師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質量的教學反思;35周歲以下的教師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40歲以下的教師每學期至少有一篇有質量的教學反思。(3)及時總結,撰寫論文在學習理論、開展教改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4)同伴互動,取長補短各備課組成員互相聽課,每人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每人每學期至少上研究課1節(包括備課組內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