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教師自主游戲指導策略
戶外體育游戲中教師的教師的指導策略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形式。幼兒愛玩游戲,尤其喜愛戶外游戲。如何讓幼兒不僅充分體驗戶外活動的快樂,而且還能使得動作發展和意志品質都有所提高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特點,在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與指導,探索如何作為支持者給予幼兒最適宜的指導,不斷創新方法,提供機會讓幼兒掌握必備的運動技能與技巧,從而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一、 調整材料適宜性,創設良好的運動環境
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化,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除戶外大型玩具設施外,要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巧妙添置、調整戶外體育活動的各種玩具器材,同時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自製不同功能的活動器械。例如:在「讓美麗的『流星』幫助中班幼兒學習投遠」案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活動材料;而在「試一試不同的高蹺」案例中,教師則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准備了水平不同的活動器械。
二、 將活動內容科學化,將活動情景趣味化
幼兒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科學性體現在活動內容的活動量上。首先,內容的選擇上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期,每一個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首先,體育活動要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的體力,智力和能力條件,科學的選擇和安排;其次,活動量、運動的強度安排也要科學且合理,同時注意動靜交替,以免幼兒過度疲勞影響健康。
激發和維持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興趣來源與活動本身,來源於教師的指導。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游戲化,適合幼兒的情緒特點,小班、托班幼兒喜歡情節單一且具有呼應性的體育游戲,中班、大班幼兒喜歡一些有競爭性的體育游戲,因此在兼顧體育游戲趣味性的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如體育游戲「掛上小鈴跳的高」,在游戲中,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教師還准備了「蘿卜」,哪只「小兔跳的高,讓小鈴鐺發出聲音,就能得到「蘿卜」。又如,在體育游戲「彤彤跳過『小籬笆』中,同樣是教師當兔媽媽,幼兒當兔寶寶練習雙腳連續向前跳過高15厘米的障礙物「小籬笆」。望著前面菜地里的一個個「蘿卜」,「兔寶寶們「都勇敢的跳過「小籬笆」拔「蘿卜」。有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機械練習,既能吸引幼兒全身心地參與並投入體育活動中來,又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
三、 依據幼兒的動作發展規律,指導過程從易到難
幼兒掌握並熟悉某一動作,必定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幼兒之間還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站在幼兒的立場,充分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把握幼兒內心的想法,針對性的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也能讓不同水平、不同需要的幼兒各有選擇,從而最終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如對膽小、不愛動的幼兒,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而對能力較弱、需要幫助的幼兒,則重點在於方法的指導。
四、 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培養創新能力
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娃娃開始。幼兒創新能力是指幼兒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自身行為過程和結果的活動。即:幼兒為了一定的目的,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其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幼兒體育活動的組織活動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有集體教育教學活動、戶外體育活動、早操、課間操活動等,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活動形式的優點,互助配合、取長補短,培養幼兒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幼兒體質。同時,還可以不斷拓展單個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不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更利於幼兒活動能力的提高和拓展。
五、 把選擇權交給幼兒----給幼兒更多的「自由」
在戶外活動中,教師除了組織一些集體體育游戲活動外,還應給幼兒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在快樂、有趣的環境中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發現的信息,這時,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游戲也變得更加輕松、快樂。教師只需要認真關注幼兒的情感、態度和活動狀況,稍加必要的引導,一定不要干預過多。
總之,幼兒體育活動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不斷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尊重和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勇於創新,注重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綜合能力和積極向上的情操,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不同年齡班幼兒的基本動作發展的指導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提高幼兒戶外活動的質量。
Ⅱ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游戲
淺談游戲中如何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隨著新《綱要》的深入學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學到如何與人相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我們還可通過游戲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讓幼兒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而理論與實踐也證明,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自主性活動,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活動,幼兒有權決定游戲中的一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有權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發交流游戲的情節、內容等;有權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但這並不意味著讓幼兒自由、隨便地玩耍,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不傷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師應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使游戲順利進行。
在目前的游戲中,我們老師往往會以成人的眼光,指導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戲,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戲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總覺得孩子在游戲中,這樣做不符合生活實際,那樣做違反游戲規則。於是把自己所認識的現實情況一味地灌輸給孩子,告訴孩子該怎樣怎樣玩,游戲就成為我們老師導演的一場戲。幼兒的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主創造的權利就此被剝奪了,從而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大受挫傷。 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幼兒游戲的主題,玩具的選擇及游戲的進行都應由幼兒自己來確定,我們老師只需為幼兒自主的順利進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備和幫助,幼兒才是自主游戲的真正主人。在幼兒的游戲中,老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解讀者、支持者,實際指導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進行有效的觀察
要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指導,就必須以有計劃的觀察作為指導游戲的前提,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深入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兒的游戲,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 幼兒游戲時,老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幼兒喜歡的游戲主題、玩具材料、幼兒在游戲中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游戲中遇到了什麼樣困難,紙上烤肉爐,解決了沒有,如何解決的,幼兒通常和誰一起玩等,針對不同的游戲運用不同的觀察方法。 觀察後老師應對游戲情況加以分析:為孩子提供游戲時間和空間是否合適,材料投放怎樣,兒童興趣是什麼,認識經社會性有沒有變化,還存在什麼問題等。
我們只有在有效的觀察分析後才能決定該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參與幼兒游戲,哪些幼兒需要幫助,需要什麼幫助等。也只有在分析總結後才能及時調整游戲的目標。
二、進行適宜的指導
對幼兒游戲的指導要適宜,要給孩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有效促進自身富有個性的發展。
1、參與游戲,進行間接指導
我們老師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幼兒往往能玩得更有興致。在游戲中,老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應以平等的身份當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老師的童心會使幼兒備親切、自然,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於我們及時施加影響,協調游戲者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游戲「逛商店」中,,幼兒扮演營業員,那老師以一個顧客身份參與其中向營業員打聽各種衣服與自己是否相稱,並試衣請營業員參考等等,有效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提高游戲水平。當然,我們老師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參與的目的,要把握好時機與分寸,以不幹預幼兒游戲為前提,以幼兒游戲的快樂為根本。比如,在剛才的活動中,又來顧客了,老師要及時撤退,讓幼兒繼續游戲,可以說:「又來顧客了,你先招呼他們吧!」營業員感到為難,這時老師說:「沒關系,你這會兒生意忙,我們是老熟人了,等會兒我再來。」老師如此積極參與和有效指導,不但孩子學會如何招呼顧客,刨羊肉片機,又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
2、直接給幼兒以建議和幫助
游戲的內容大多和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有關。在游戲時,幼兒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老師應細心地觀察,及時給予幫助,促使游戲順利進行,滿足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比如在游戲「鮮花店」中,一些孩子對於鮮花的製作與包紮成束感到困難,式樣比較單一。這時老師可以直接給予幫助,指導他們怎樣使花束讓顧客滿意;有時也可以直接教給孩子新的製作方法,激發孩子繼續游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創造性游戲 創造性是主體性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表現。游戲前盡管我們為孩子們准備了許多游戲材料,但實際游戲時,還是會發生材料不足的現象。常常有孩子來問我:「老師,沒有XX怎麼辦?」我就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或者為他們提供某些半成品,或引導他們可以用什麼替代。孩子們利用這些半成品可以創造性地玩他們自己的游戲,這樣既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在游戲「娃娃超市」時,孩子們邊走邊逛,從超市中買了許多的物品,並結伴同行。逛了一會兒後,竟然用買來的物品自主辦成了一個家庭,而且在家裡極其興致地忙碌著,還熱情地邀請朋友到他們家中做客。這是孩子們自主玩出的新游戲,我們一直注意觀察,沒有干涉孩子們的游戲,不久老師也被邀去做客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得到充分地發揮。
總之,有老師指導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我們在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嘗試的前提下,給幼兒以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使游戲得以繼續延伸,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勝任感,充分體現游戲的自主性。
Ⅲ 如何開展幼兒園自主游戲教研活動
禮儀在現代社會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嬰幼兒的可塑性極強,能夠敏銳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禮儀作為國際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期進行教育培養,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園向中央教科所提出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課題申請,立項後,我們根據《幼兒禮儀》教材和幼兒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分別將其融入環境熏陶、教育活動、主題活動、情景活動、親子活動中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積極利用環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習得禮儀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社交場所,我們首先培訓教師懂得禮儀,並要求教師一言一行符合禮儀規范,為幼兒以及家長做出示範和表率,積極為幼兒創設養成良好行為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力求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幼兒園專門開辟了"小朋友八榮八恥"專欄、"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區、"教職工禮儀規范准則"、"學前兒童道德行為規范"等,在幼兒園的每個設施旁和各個場所均有溫馨提示,如:沿樓梯拾級而上,小朋友會看到圖文並茂、易學易懂的話語:"不學螃蟹橫沖撞,不學小猴亂蹦跳,要學小貓輕輕走,靠右相讓好寶寶";在每個盥洗間都會看見"不要讓水龍頭流眼淚"、"節約用水好寶寶"等以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提示,在操場上有:"我對花草點頭笑"、"我給垃圾找到家"、"人人齊動手,家園更美好"等,這些話語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鏡子,時刻督促著、提醒著他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環境育人"在兒童禮儀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我園全體師幼和家長置身於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之中。二、積極利用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渠道作用,滲透禮儀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成為也都應該成為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機會。早來園時,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關心今天不高興、不開心的小朋友,"關愛"在這里升騰;進餐點時,"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了謙讓是快樂的享受;集體給小朋友過生日時,暖暖的溫情和愛意使孩子們感受到了分享快樂時,快樂就會重復;游戲活動時,孩子們學會了等待和輪流,文明和規則使孩子們懂得了自律是一種美德;自由活動時,孩子們難免違反規則,及時組織大家討論"事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這樣使孩子們摒棄了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體驗到了良好禮儀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例如:大一班的許婭茹總是搶在小朋友前第一個來園,有一天,當我看到她拉著媽媽喘著氣跑到教室時,臉上顯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攬在懷里,在她耳邊悄悄地問"婭茹,怎麼了?今天為啥不高興呀?願意告訴老師嗎?"只見婭茹低下了頭,好像眼裡還噙著淚花,喃喃地說:"我來遲了五分鍾,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擺放好了,我今天沒能幫助您……"聽著孩子感人的話語,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過,好可愛的孩子啊!她每天搶先來園,就是為了幫老師擺放小椅子,就是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和老師的"愛",她這種"愛勞動"、"尊師長"、"愛同伴"的良好行為正是我們開展禮儀教育的結果。在這個愛的氛圍中,孩子們的良好禮儀行為逐步養成。他們互相"攀比"著誰幫助別人多,誰關心別人細,誰的行為好,大家都爭著做"禮儀小標兵",幼兒園里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寓禮儀教育於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游戲之中,變理性說教為感性的趣味活動。孩子們理解了《小熊請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豬變干凈了》朋友之間的不離不棄,懂得了《小羊過橋》中的文明謙讓,了解了《保護資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堅持把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標准放在重要位置,關注指導幼兒的學習、生活、交往的方式和習慣。以平時的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范》落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地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效。三、積極利用主題活動教育的參與性作用,理解禮儀我園多年來堅持以主題活動形式貫穿教育目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國第二次貫徹《綱要》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2007年我園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禮儀教育》的課題在中央教科所立項後,將禮儀教育納入了主題活動的范疇,主題活動就是通過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幼兒園與家庭有機結合,來激發和幫助幼兒對禮儀的理解和落實。如:小班有"我愛幼兒園"、"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會整理玩具"、"我們講衛生"等主題活動;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文明好寶寶"、"爸爸媽媽真能幹"、"誇誇好寶寶"等;大班有:"學會合作和交往"、"我已長大"、"不同職業的人"、"了不起的中國人"等等這些主題活動時,幼兒、家長、教師積極參與、積極互動,使禮儀教育進入幼兒園、進入家庭,進入每個孩子和家長、老師的心田。幼兒在參與主題活動的實踐中,"獨斷、霸道、無禮、自私"等缺點改掉了,變成了一個個講文明、懂禮貌、守信譽、敬長輩、善交往的好寶寶。四、積極利用情景模式游戲的實踐性作用,踐行禮儀禮儀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根據教育目標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如:《在家在園一個樣》、《做客和待客》、《參加聚會》等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的實踐中,真正地理解了禮儀,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范化。五、積極利用親子活動方式的長期性作用,強化禮儀幼兒禮儀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幫助幼兒了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它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幼兒禮儀不只是幼兒園的責任,還要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園組織課題組成員創編了《親子禮儀操》,家長和孩子跟著音樂一邊做,一邊說,每天早來園和回家後都可以跟著做,這樣禮儀教育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社會禮儀教育起到了作用。我園不僅注重在園禮儀教育,還和家長共同研究在遇到禮儀問題時的處理辦法,如:"孩子見人不懂問候"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有心理准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著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後,則要極力贊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類似的還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如何帶孩子參加宴會""大人講話時孩子應該做什麼"等等。總之,禮儀教育蘊藏於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於幼兒學習的時時刻刻,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禮儀氛圍,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和培養幼兒全面和諧均衡發展。
Ⅳ 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師自主游戲的指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與想法來使用游戲材料,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才有可能使兒童真正產生興趣性和自主感體驗。因此,我們嘗試在環境創設、材料提供、角色選擇、主題確定、講評表達等五個方面積極建構五大「自主」行動,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一、自主建構——我的地盤我做主
在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把空間場地的使用權交給幼兒,讓他們在游戲前自己規劃、安排場地。這不僅有利於幼兒游戲順利開展,而且能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發展幼兒合理利用空間的能力。
1.固定式游戲環境的建構。幼兒園藉助教室角落、走廊等空間創設了相對同定的游戲環境。這種環境為幼兒開展游戲提供了保障,節約了時間,但現成的游戲環境扼殺了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因此,教師可建議幼兒創造性地建構部分游戲環境。如,對於已經創設好的「照相館」,幼兒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營造新的氛圍,增設大頭貼、攝像機等新的設備,製作不同風格的畫布作為拍攝背景等。
2.非固定式游戲環境的建構。幼兒園因場地小無法將游戲環境事先設置好,需要幼兒在每次游戲前自主選擇游戲場地,規劃游戲環境,這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創設、建構游戲環境的機會。如,有的幼兒將「娃娃家」設置在午睡室內,藉助小床作沙發,藉助整理箱作桌子。
3.半固定式游戲環境的建構。幼兒園根據場地情況設置部分游戲標記牌或背景,這種半同定的環境設置給了幼兒再次建構新環境的機會。如「點心店」的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性地將桌子拼成了方形、U行等不同造型,營造了不同的游戲格局。
二、自主選擇——我的角色我做主
幼兒是藉助游戲角色來體驗生活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角色的分配、安排時,應注重讓幼兒自己做主,自主選擇,去嘗試、體驗不同角色帶來的快樂。
1.邀請式。在每個游戲區中只安排一個主要角色,其他角色則由主要角色邀請加入,如「娃娃家」只設置「爸爸」角色,「媽媽」和「寶寶」則由「爸爸」去邀請。這種邀請式選擇角色的方式給了幼兒更多的自主權,讓幼兒有了體驗多種角色的機會。
2.輪流式。為了體現游戲角色的公正公平,教師可採用輪流方式來安排幼兒角色,如按小組或按學號輪流。這種輪流選擇角色的方式可以讓每個幼兒有不同的角色體驗,增進幼兒對每個游戲區的了解,也會讓幼兒在每個游戲區中有創新的玩法。
3.插牌式。幼兒採用插牌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區,這種方式更多地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但是,有的幼兒在插排時會有偏區現象,無形中影響了幼兒參與其他游戲的機會。因此,幼兒插牌時教師要根據其平時插牌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和引導,鼓勵幼兒在多個游戲區中游戲。
三、自主操作——我的材料我做主
為了讓兒童在游戲中有充分、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教師應把所需要的游戲材料都呈現給兒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以及游戲的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操作游戲材料。
1.可替代式材料。可替代式材料具有一定象徵意義,游戲中幼兒可以進行以物代物。如,教師提供各種色彩、形狀不同的泡沫、海綿、紙板。游戲中,幼兒根據需要將綠色長條形海綿替代成黃瓜、絲瓜,將白色圓形泡沫替代成土豆、雞蛋、湯團、年糕:將咖啡色紙板替代成巧克力、餅乾等。盡管這些材料不十分逼真,但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
2.半成品式材料。半成品式材料是具有組合功能的材料,便於幼兒根據游戲需要自主操作。如「理發店」中,教師提供了浴帽和彩色紙條,幼兒可將彩色紙條粘貼在浴帽上做成各種色彩的假發套;「點心店」中,教師提供了紅色皺紋紙、海綿和綵線,幼兒將海綿放於紅色皺紋紙中捲成火腿腸。這種半成品材料給了幼兒更多創造性操作材料的機會。
3.一物多用式材料。一物多用式材料具有多種功能,可讓幼兒在多個游戲中創造性使用。如,各種色彩的紗巾,「小舞台」的演員可以將其當做跳舞的道具,「娃娃家」的媽媽可以用作娃娃的被子。一物多用有助於幼兒開拓材料的功能,發揮材料的價值。
四、自主策劃——我的主題我做主
為了凸顯幼兒的自主性,教師不可包辦、導演、指揮幼兒的游戲,而應放手讓孩子去確定、策劃游戲內容,還游戲於自然、真實的面目。
1.自主確定游戲主題。教師可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等選擇和確定游戲主題。如,幼兒對生活中的「奶茶屋」「蛋糕店」非常喜歡,教師可抓住這一興趣點,引導幼兒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積極鼓勵幼兒自主策劃游戲流程,設計海報、宣傳廣告,以及收集、製作游戲材料等。
2.自主設計游戲情節。在游戲情節的豐富上,教師應鼓勵孩子自主策劃。如,「娃娃家」中大多孩子都喜歡待在「家」里擺弄廚房用具,招待客人。於是,教師鼓勵幼兒自主商討,引導幼兒創新游戲情節,結果,幼兒提出還可外出旅行、拍照、觀看錶演、為娃娃慶祝生日等游戲內容,有效地推動了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
3.自主制定游戲規則。適當的游戲規則是幼兒游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教師可讓幼兒自主制定或修訂游戲規則。如,「旅行團」游戲中每次游戲人數多,在工作人員只有一人的情況下顯得混亂、擁擠。為此,工作人員用立體三角撐牌表示「報名中」「旅遊中」「休息中」的標記,並限定每次的報名人數。這一規則的修訂,讓「旅行團」游戲井然有序。
五、自主表達—一我的講評我做主
在游戲講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幼兒是游戲評價的主體,鼓勵幼兒自主交流分享游戲中的快樂與困惑,讓幼兒在講評活動中體驗自主表達、評價的快樂。
1.講評的對象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可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表達、分享。如,藉助圖表自主講評,教師設計游戲記錄表,讓幼兒在游戲中或結束前用最簡潔的符號記錄游戲中的開心事或困難事,為幼兒表達提供素材。又如,藉助照片自主講評。幼兒受語言表達能力限制,常常對游戲情況表達不清。教師可隨時用相機記錄幼兒游戲過程,然後讓幼兒藉助照片內容有針對性地表達分享。
2.講評的重點以提升為關鍵。在游戲講評環節,教師應把講評重點聚焦在幼兒發展上,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以解決問題、提升經驗為主的講評,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就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幫助幼兒提升經驗。以關注行為、習慣養成為主的講評,教師可圍繞幼兒在行為習慣,同伴交往,材料使用等方面進行講評。
Ⅳ 幼兒園建設教師團隊游戲方案
找一些智力游戲.讓小孩子們能夠學會互相幫助.學會思考一些事情.小孩其實很簡單的.就是相互幫助.相互之間能友好就行
Ⅵ 幼兒園自主游戲有哪些及活動目標
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廢舊報紙做成紙球,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
Ⅶ 從培養幼兒自主性上講,教師應如何制定游戲規則
從培養幼兒自主性上講教師應該如何制定游戲規則?那通過小游戲讓幼兒能夠。主動的去。完成應該是鼓勵。獎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