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科研能力15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為了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需要,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而要實現這一轉變,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關鍵。
本世紀60年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樣龐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隊伍,卻產生不出傑出的科學研究者,能夠使教育學變成一門既是科學又是生動的學問?"這個問題指出了一個事實: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學研究,成為知識的"機械傳遞者",即日常所說的"教書匠"。這個問題也提出一種希望:教師應該成為學者。因而,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已擺上了議事日程。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人們對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從而忽視了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許多學校對此進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見諸報刊雜志。但該項研究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1、 剖析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內涵
學校教育科研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對學校改革和發展中的一些帶有普遍性、實踐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實驗,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推動教育改革,提高學校各類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益,並對完善、豐富和發展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作出貢獻。基於這樣的要求,我們認為,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內容:⑴發現、分析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實際問題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材料的能力;⑶學習、掌握和運用材料的能力;⑷總結、提煉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
2、分析教師教科研能力的現狀
通過對全體教師教科研能力的調查和分析,我們認為,目前教師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⑴教科研意識不強。受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責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只要上好課就行了,教科研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並非一般教師所為;也有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僅是「紙上談兵」,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不如自己的教學經驗有效。
⑵教科研常識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師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識,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收
集資料,即使有了資料,也不能對資料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更不會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缺乏對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的認識。
這些問題的存在,除了教師的主觀因素外,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很多,如學校的教科研氛圍、評價導向、激勵機制、教科研信息等。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通過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研究,幫助廣大教師增強教科研的意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其收集、整理和運用材料的能力,發現、分析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師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構建起符合學校實際並具推廣價值的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訓模式,推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發展
1、確立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
通過研究,我們確立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對大多數教師而言,目標應是站穩講台,盡快完成「角色」轉換,成為新時期的合格教師。其研究重心應是怎樣把所學知識、原理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並且具備教科研的意識和最基本的常識與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個案資料的能力與方法,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等。
第二層次:對骨幹教師而言,目標應是凝煉教學風格,改革課堂教學。其研究重心既應積極反思和分析教學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又應熟識現代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積極參加相關的課題研究或實踐,如申領中微觀層次的課題,制定課題研究計劃,編寫調查提綱,組織專題調查,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檢驗相關的研究成果等。
第三層次:對「學者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而言,其目標應是繼續總結和升華自己的成功經驗,凸現教學思想,使之能發展或豐富現有的教育理論,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或適合具體教學情境的變式等。其研究重心在於對學科建設負責,具體工作如積極申領宏觀層次的課題研究,組建研究小組,帶頭開展教改實驗,以此來研究學科教學發展的方向,改革的思路等,並及時做好的轉化、推廣工作。
2、探索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⑴加強理論學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新思路與新方法。因而,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構建教科研基礎理論工程尤為必要。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先後學習《教育科研實用指南》、《洋思經驗》《教育心理學》、《教育科研:從課題申報到成果發表》、《現代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等理論專著。通過對現代教育理論的系統學
習,從整體上強化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科研水平。
⑵開設專題講座
在加強系統理論學習的同時,學校專門辟出時間,請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作專題講座。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開設以三次教育理論的專題講座,內容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素質教育論、教育實踐原理等方面。講座努力體針對性,內容根據學校教育實踐中涉及的理論問題、教師在教育研究和教改實驗中感到困惑的問題來確定。
⑶組織學術沙龍
教師個體之間在理論素養、思維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長,互有差異。組織學術沙龍,引發思維的碰撞,是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在一個目標一致的群體中,個體之間的思維碰撞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見解常常會在碰撞中產生,個體的思維方式和策略也會在碰撞中得到優化。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組織了八次學術沙龍活動,一次一個議題,大家圍繞議題,各抒自見,暢所欲言。這種自由寬松的研討活動,能使教師互受啟迪,拓寬視野,促進自己更全面、更辯證、更深刻地思考問題,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⑷指導課題研究
指導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徑。我們規定:骨幹教師必須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其他教師必須參加到有關課題的研究中去。在指導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教師教科研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①指導選題。②幫助尋找理論依據。③指導設計方案。
⑸指導撰寫論文
撰寫論文的過程是運用理論、反思實踐並進行綜合性邏輯思維的過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總結、提煉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必須撰寫2篇論文。起初,大多數教師只會羅列事實,堆砌教例,缺少理性分析,更缺少自己的觀點,生搬硬套名家名言。針對問題,我們著重抓了兩項工作:一是進行集體性專題指導,講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包括如何確定文題,如何對大量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存精的篩選,如何從實踐經驗中提煉有價值的觀點,如何對教例進行貼切的分析和說明,如何恰當地運用有關等;二是進行個別輔導:教師在成文前寫好比較詳細的提綱,我們先對提綱進行修改,重點在論點和論文結構上指點;論文初稿寫成後,我們在審讀的基礎上找老師面談,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重點在理性分析和邏輯論證上給予詳細指導,從而不斷提高教師撰寫教科研論文的能力。
❷ 教師如何提升科研能力
摘要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源斯基說過:"就其本來的基礎來說,教師的勞動就是一種真正的創造性勞動,它是很接近科學研究的。"現代教育,不再僅僅需要知識型的"教書匠",要求教育工作者確立教育科研的先導地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點,把握學科發展趨勢,認真研究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和問題,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規律及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把教育和科研結合起來,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帶教研,從而不斷提高育人質量。
❸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一)轉變觀念,培養強烈的科研意識
(二)學會反思,提高自身的科研素養
(三)善於學習,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四)腳踏實地,傳承創新的科研精神
(五)校本研修,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❹ 怎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如果是教師可以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v5viS72EoXd198Nv-rrnExUAYyUR83_ZsKoBkUW-DUlbk7xjxRiXaSN61_
如果是研究生可以參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705/15/7669559_297837481.shtml
❺ 如何進一步提升科研管理能力
遵循科研內在規律,深化科研重要性認識。
強化全過程、細致化服務,營造科研氛圍。
制度規范管理,機制引導科研。
推進教研咨一體化,促進科研成果的「三個轉化」。
提升決策咨詢能力,發揮黨校思想庫作用。
❻ 如何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一.深入學習,提高認識。
1.深入教育一線調查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並進行梳理、分析、提煉、升華——即調查研究,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內容和方法。
2.如果說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麼,課題便是教育科研的起點、旗幟和抓手。課題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師走的是課題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課題研究之路,課題研究也是區域性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3.教育經驗來自教育實踐活動。只有及時地認真地科學地總結,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明確地指出——「理論的概念必須要由大規模積累的實際經驗來完成。
4.台灣詩人瘂弦有句絕美的詩——「海,藍給自己看」。就像那隻破水罐,悄然為自己開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緘默淡泊自己的美麗,只要立足於學生、教師、課堂和學校,關愛生命、關照心靈、關注成長,走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視野,課堂必然有新天地,課改必定有新干線,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點。
5.教育科研其實很簡單,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寬基礎、專一深入、痴情關注、大膽設想、艱苦奮斗,都需要我們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規律下笨功夫,不僅需要積極地入迷、奮發、獲得,大部分時間里還需要在寧靜平和的狀態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尋覓理味、趣味、情味、藝術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6、用握過粉筆、教鞭的手,用批改過考卷、作業的筆,記錄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個個專題,諸如「教育現代化」、「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等等,從而走過亘古走過蠻荒,走過森林走過雪原,與那些高尚的人們和思想進行心靈溝通。如此不斷溝通,不斷蒸餾,不斷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
一、分析問題,尋求對策。
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學校層面:申報課題多,深入研究少.檢查匯報多,平時落實少.裝門面趕新潮多,聯系實際少.追求短期效應多,持之以恆少,應付上級檢查多,解決問題少.
教師層面:
1.參與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確.教科研≠發表文章
2.選題不明確.
3.研究過程隨意
4.片面追求成果
對策
1.樹立五種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
1) 樹立先導意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樹立主動意識。變要我搞研究為我要搞研究
3) 樹立服務意識。貼近學校、教師、教育工作
4) 樹立「過程」意識。教育科研不僅是寫的過程,還是一個學習、思考、實際總結的過程。要把落實教科研過程與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
5) 樹立「創新」意識
2.要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把教師當成實驗室,把教師、學生作為實驗對象。
3.把工作中最令人煩惱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A.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教什麼研究什麼,需要什麼研究什麼,懷疑什麼研究什麼。
B. 在選題時力求做到短、平、快。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內容宜是實。做到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
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機的結合起來
A. 建立學校的課題體系,用來統領全局
B. 搭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平台
C. 引導教師分層參與。
真正實現科研興校、科研興師。
一、理論引導,科學實踐。
引用《江蘇教育與研究》主編方建華教授的講座
從問題出發: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與方法
第一講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講 從問題到課題: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與方法
第三講 教育論文、報告的寫作與投稿
第一講 教育科研概述
從本質上講:教育科研是一種認識過程,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以發現教育規律知識、豐富教育理論為導向,以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推進教育發展為目的。
三個基本要素:客觀教育事實、教育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技術 。
基本功能:解釋、預測、控制的功能
基本類型:基礎研究、開發研究與應用研究
基本層次:宏觀研究、中觀研究與微觀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反映教育過程的規律,解決教育實踐的問題。
中小學校教育科研的特點:一般以應用研究、微觀研究、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為主。
需要認識的兩點:
1.教育科研≠寫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學研究
要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教育科研與教學研究的關系:
區別:教研與科研是兩碼事。但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上,僅把幫助中小學教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組織教學經驗的交流與推廣,作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導致了相當多的所謂教育科研停留在單純的教育經驗的總結層次的教學研討上。
這兩個概念無論是從研究的范圍還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
教學研究范疇狹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觀領域的問題,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學的組織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學問題研究。而教育研究則不同,其研究范圍廣大,不僅涉及教育的微觀,而且也涉及中觀、宏觀等問題,不僅研究教育內部的聯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聯系,不僅研究教育的現狀,還研究教育的歷史、預測教育未來趨勢等。教育科研是個上位概念。
意義:
____科研興校,科研強師是促進學校發展、促進老師專業化的必由之路。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師資隊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豐富教育理論,促進教育科學體系化。誰能搞教育科研?
我們每個老師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當然,作為從事教育科研人員的條件
首先是主觀條件:
——科研意識:科研型教師的職業自覺
作為教師來說,對我們日常的教育活動是否具有一種問題意識、反思意識和概括提升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民族素有「尚實」的傳統與「務實」的精神,這就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實踐、輕理論;重經驗,輕科研」,教師以「教書匠」自稱。
——科研理論:科研型教師的專業基礎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師的核心素質
——思維方式:科研型教師的人格特質
科學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實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事實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學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實真理,判斷的標准為「是否真實」;而對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學研究的能事,需要通過哲學反思,邏輯推理等獲得。需要探索、理解事實行為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 教育問題是復雜的,往往教育事實問題與價值問題糾纏在一起。這就對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
我們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僅局限於教育事實界和現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實背後的意義、教育價值以及教育活動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 教育科學研究應該定位於關注「何為教育」的學問、「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為何」的覺悟,從而對教育理念、教育實踐和教育審美三大層次上的探索、提升。
? 需要我們確立新科學精神,改變傳統思維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強調科學與人文相整合的思維方式。
——科研道德:現代化教師師德的新內容。
要研究真問題,做真學問題。
其次是客觀條件:良好學術氛圍。
基於合作的科研團隊。
學校的領導支持。
研究資料、設備充足。
研究時間、空間和人員的保證
第二講 從問題到課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策略與方法
怎樣開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問題。從總體上講,要堅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學校教育科研要以學校為本,要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師『充滿思想的行動』,是教師進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點:彭綱所長將其形象比喻為草根化研究,是一種「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 的研究。
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強調:校本研究並非重起爐灶,另搞一套,它應該「生長」在過去的「地基」上。
基於學校已有教育實踐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過去課題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等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和教學模式創新)、分層教學模式等,已經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整合和延伸,有利於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學教科研的內容、策略與方法
主要內容
①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即課程;
②校本教學研究——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與式培訓和教學反思,凸現「以教師為本、以能力為本、以發展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進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
二、中小學教科研的內容、策略與方法
主要內容
①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即課程;
②校本教學研究——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師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與式培訓和教學反思,凸現「以教師為本、以能力為本、以發展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進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
課題從哪裡來呢?—主要來源於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學生學習成績分化問題。學習分化的原因是什麼?從何時開始?如何克服?這就需要調查、需要開展實驗。比如 中小學銜接問題,學生學業成績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問題等,比如留守兒童問題,獨生子女教育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等。
? 要正確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問題」?有三個層次:
? 1、現實中出現的問題:Problem [『prɑbl?m] n. 問題,疑難問題,麻煩的事, 比如:學生中小眼鏡增多的問題;成績分化問題;
? 2、共同研究議題,公共可以討論的話題:Issue. n. 問題;爭論;爭議
? 比如:學生中小眼鏡增多的問題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 3、學術問題、研究課題:question['kw?st?] n. 1.問題;詢問;2.要討論(或考慮)的問題;爭端;難題;3.疑問
?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證研究判斷是否屬實;需要通過哲學反思,尋找教育現象、教育行為背後的觀念,意義,價值,探尋解決之道。
? 比如;可以從不同學科提出問題:是課程負擔過重引起的?
? 是在校時間過長引起的?是學生營養結構不合理引起的?
? 是學校建築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還是學生上網時間、看電視時間太長引起的。。。
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點。
從所發現的教育問題中進行篩選值得研究的問題,也就成了教科研課題。
<,/SPAN>
最為困難,最為重要。
選題決定研究價值;盡量選擇全局性和規律性問題
選題制約研究成效;選題要恰當
選題制約研究者的水平提高
怎樣選題?選題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無為而無不為,有不為方能有所為
工作需要原則
科學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 不可貪大求洋,趕時尚
興趣愛好原則
研究基本步驟
——對問題進行梳理:學校層面、學科教學層面(教研組、年級組)、教師個人層面
——形成問題鏈或問題樹,發現帶有普遍意義的關鍵問題,或亟待解決的問題
——確定研究課題,篩選和學習與課題有關的理論,撰寫選課報告,進行課題申報
——進行開題論證,選擇研究範式,確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寫研究計劃,制定研究方案
——實施課題研究,進行實地調查、課堂觀察、教育實驗或測量,記錄和收集研究資料
——整理分析研究資料,撰寫研究成果(論文或報告或敘事或案例分析) ,發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結題論正
——總結和反思課題研究(小組討論或個人反思),提出改進策略
教育科研範式與方法
(1)量化研究範式(定量研究\實證研究)——運用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抽樣調查、教育統計和教育實驗等的研究類型
(2)質的研究範式(定性研究、實地研究)——運用敘事研究、教育網志(BLOG)、案例研究、課堂觀察等類型。
研究範式的分類是相對的,例如,課堂觀察法即可以採用定性觀察,也可以採用定量觀察。當前,中小學質性研究的範式正成為趨向,但與量化研究相融合應該成為最終的走向。
具體研究方法之一: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要求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里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學過程「敘述」出來。
教育敘事研究的作用:記錄與反思
■教育敘事研究是記錄教師教學生涯和成長歷程的重要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於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
■教育敘事研究是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要點
(1)敘事應該有一個主題。敘事的「主題」是從某個或幾個教學事件中產生,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2)教育敘事形成的報告是一種「教育記敘文」而不是「教育論文」。這種教育「記敘文」比傳統的教育「論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並由此而體現它的研究價值。
(3)敘事研究報告以「敘述」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寫的,「夾敘夾議」。能夠更真實、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過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敘事對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既是一種指導參與式培訓,又是一種探究式培訓。
具體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網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聯網路上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網路日誌)的簡稱,而BLOGGER(博客)則是寫BLOG的人。
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網路日誌(Blog)將過去以書面為載體的敘事研究報告,架構在現代信息技術平台上,實現了教育敘事研究的新發展。
具體研究方法之三——課堂觀察研究
課堂觀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是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
課堂觀察的內容
■自我觀察(一邊講課一邊觀察):
觀察對象主要是學生的行為,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人際間互動情況,對教師授課的反映等,以及有關學生穿著、儀容、攜帶的物品、課桌上下擺放的東西等非學習性行為表現。
■觀察他人(聽課):
包括教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教學溝通、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准備、組織、評價,也包括教師的課堂觀察能力、學生的非學習性行為、教室內外的情境等。
課堂觀察是一種科學的觀察方法,不同於日常的觀察。
■定性方法:
研究者依據粗線條的觀察綱要,在課堂對觀察對象做詳實的多方面的記錄,並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歸納法。文字記錄是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並且可以把現場感受和領悟記錄下來。
■定量方法:
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工具表)進行觀察,既可以採用「鋼筆錄音機」,也可以運用錄音錄像和電腦軟體進行分析。
■主要技術方法手段:
----課堂教學錄像、錄音;
----以時間標識進行選擇性課堂實錄;
----座位表法;
----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
----提問行為類別頻次表;
----課堂練習目標層次統計圖;
----弗蘭德斯語言互動分類表;
----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和訪談;具體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上海教科院 張肇豐)
案例是對某個過去發生的事件的真實描述……,目的是引發對一個特殊情境的討論和分析。
■案例的特徵表現為: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學習效果的後測分析。
具體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上海教科院 張肇豐)
案例是對某個過去發生的事件的真實描述……,目的是引發對一個特殊情境的討論和分析。
■案例的特徵表現為: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反映的是教學預期;「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學結果。
●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
不能把教案、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乃至教學總結、教學測試題,統統納入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的意義
●顧泠沅先生認為:
----案例是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
----案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案例是教學理論的故鄉。
第三講 教育論文、報告的寫作與投稿
? 寫論文不等於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須寫論文。
? 保存、交流、發表成果的必需;與別人分享成果,推廣應用成果,轉化成教育生產力的必需。
? 職稱、職務晉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實現的必需(文人以「著書立說」「成名成家」為榮)。
教育研究的最終成果必須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達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寫教育論文和寫研究報告(包括調查報告、觀察報告、實驗報告等)。
表達方式以議論、科學性說明相結合為主,適當輔之以敘述和描寫。講究嚴謹、簡明和流暢的行文風格。
當然,也有雜志編輯偏好文學色彩濃的行文,大多數學者認為教育論文仍然是科學論文,不宜太花哨。關鍵是把思想表達清楚,把道理講明白。可見,大多數老師都能寫好教育論文,並不是學中文的老師的專利。當然,要寫好論文,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要勇於動筆、勤於動筆。
一般中小學教師可從寫教育隨筆入手,逐漸培養寫論文的興趣,積累經驗,增強成就感,繼而寫教育論文,甚至寫更為規范嚴格的教育研究報告。
一、關於教育隨筆的寫作
提倡初學者走從教育隨筆到教育論文,從教育論文到研究報告的路線。
隨筆,英文essay,短論的意思,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生動活潑。
? 隨筆,在拉丁語中意思為「嘗試」。蒙田隨筆取的就是這個意思。嘗試,意味著未完成,意味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廣大的層面探討同一事物,意味著對現有秩序的懷疑、否定和顛覆。隨筆的生命在於隨。這種文體最重要要的是要體現個性化。是一種不斷生成的文體。魯迅喜歡雜感,本雅明贊賞「斷片」,都是因為隨筆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納自由與批判精神。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
在寫作樣式上也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 可以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教師如何才能寫好教育隨筆呢?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手、隨便、隨心。
隨手 對即時發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時、隨手捕捉並記錄。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堅持記教育日記。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長可短,可庄可諧。用200字就能說清楚,就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我手寫我心。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 筆要隨腦。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要注意觀察,多讀點書,用心去思考。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關鍵一點:勤動筆,只有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要善於捕捉題材。
—— 成功的喜悅。教育教學中,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失敗的教訓。 教育教學中為什麼會失誤?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吸取什麼教訓?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突然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 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比較,找出差異,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班主任工作中,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也有題材
錘煉題材。
——立意要新。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要讓別人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
——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
——文章結構可多樣化。
二、關於教育論文的寫作
首先要給論文准確定位
? 定點:解決內容
? 經驗型----教改型----論述型
? 定面:解決層次
? 評析性---學術性---課題性
? 定向:解決方向
? 交流類---評獎類---發表類
其次明確教育論文的撰寫過程
? 確立論點:對問題的根本看法
? 整理材料:圍繞論點,分析研究材料
? 編寫提綱:事先設計論文的框架
突出重點、深思熟慮、思路流暢、結構完整
? 撰寫草稿:一氣呵成
? 修改定稿:精雕細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論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❼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最近,在和老師的交談中發現,有些教師存在「教學硬,科研軟;教學主,科研次」的想法,也有些教師雖然有教科研的願望,但不知如何選題,如何研究。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關鍵要靠我們去積極引導,在全校上下努力營造一種重視教科研的濃烈氛圍,通過必要的獎勵機制引導大家積極參與,鼓勵教師成名成家,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教有特色,研有特長」。 第一,要提高認識。首先要使廣大教師重視教科研,克服寫文章,搞課題就會影響教學的片面想法,樹立教科研是為了更科學、合理、有效地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徹底改變教科研與教學是截然剝離的想法。只有廣大教師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第二,要增強意識。課題從哪裡來?課題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論文怎麼寫?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可以說,一開始誰都不會,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堅持下來,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廢了呢?我認為只要堅持不斷學習,腦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識,課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圍繞課程改革、有效教學、高效教學、生態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方式與策略的優化、教材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寫出一系列高質量的文章來。 第三,要積極參與。現在申報課題的機會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課題,有教育學會的課題,有綜合實踐的課題,有陶研會的課題,有專業學會的課題等等,各種課題應有盡有。一開始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小課題不高興做,大課題又做不下來。要應該抱著從小課題做起,從市級課題做起,等逐步積累經驗以後,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層次。這樣比較切合實際,也比較可取。當然,目標遠大,能一下子就搞一個省級課題更好。省「五四杯」、「師陶杯」論文評比每年都有,積極參與,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總之,善於學習,敏於思考,勤於動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
❽ 如何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第一,要提高認識。首先要使廣大教師重視教科研,克服寫文章,搞課題就會影響教學的片面想法,樹立教科研是為了更科學、合理、有效地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徹底改變教科研與教學是截然剝離的想法。只有廣大教師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為,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第二,要增強意識。課題從哪裡來?課題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論文怎麼寫?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可以說,一開始誰都不會,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堅持下來,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廢了呢?我認為只要堅持不斷學習,腦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識,課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圍繞課程改革、有效教學、高效教學、生態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方式與策略的優化、教材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寫出一系列高質量的文章來。
第三,要積極參與。現在申報課題的機會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課題,有教育學會的課題,有綜合實踐的課題,有陶研會的課題,有專業學會的課題等等,各種課題應有盡有。一開始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小課題不高興做,大課題又做不下來。要應該抱著從小課題做起,從市級課題做起,等逐步積累經驗以後,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層次。這樣比較切合實際,也比較可取。當然,目標遠大,能一下子就搞一個省級課題更好。省「五四杯」、「師陶杯」論文評比每年都有,積極參與,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總之,善於學習,敏於思考,勤於動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
❾ 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興教,
向教育科研要質量,
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導思想和工作
思路。
然而,
由於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不足和對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夠
重視等原因,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較差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
現在,
社會
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認為,
教師一般都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參加教育科研工作。
也
有相當多的小學教師認為,
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上好課,
教育科研是大學教師的
事情,
與自己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
他們滿足於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
而不善於
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學經驗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進而上升到理論高度。
因而,
多數教師只是憑著自己經驗進行教學和以單純傳授現成知識為中心的經驗
型教師。
與此同時,
仍有不少學校和個人依然以教學經驗的多少,
作為判斷教師
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惟一的標准。做經驗型教師儼然成為許多教師的追求目標。
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教師注重知識傳授的做法。
總之,
經驗型教師重模仿而
輕創新,
重積累而輕發展,
因而其多數只能成為機械傳授現成書本知識的
「教書
先生」
。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體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質,努力向
科研型教師轉化,
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那麼,
青年教師如何
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青年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和增強從事教育科研意識和自覺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
它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的機體,
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教學
規律,對教材、教法和學生的特點、差異等因素進行深入的鑽研,推出新的教學
方法,
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終目的。
多年來,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
問題還不是教師能否從事教育科研的問題,
而是絕大多數教師缺乏進行教育科研
的意識。老教師怕改革、怕影響升學率、怕家長抱怨。而青年教師頭腦中則存在
諸如「教育科研神秘觀」
、
「教育科研無用論」
等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意識,還有
部分青年教師則把教育科研簡單化,認為能寫出文章、發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
這就進一步削弱了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
因此青年教師必須通過學習,
牢
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在觀念上進行轉變和更新,
從而樹立全新意識,
這就
是:
青年教師是教育科研的生力軍,
從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青年教師份內的工作;
僅僅會教書而不會教育研究的教師,
不是新時期的合格教師。
這一點對於我們青
年教師來說,只要認真學習應該不困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二、青年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
態度決定一切。
這一精闢論段應該廣泛而深入地應用到教育科研中。
只要青
年教師有一個良好的態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具備較高的科研素質,
一定會在科
研戰線中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高地。
我認為,
青年教師應努力具備六大基本科研
素質:有強烈的事業心,要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永保進取心;要探索創新,要敢
於懷疑習慣行為和常規做法,敢於探索,敢於創新;要成為精明細心的人,善於
留心觀察生活,善於從細小的行為中尋求其帶有普遍性規律;要腦勤、手勤、眼
勤;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不誇大其詞;要有不怕挫折,鍥而不舍的精神。
所有這些素質對於一個青年教師搞好教育科研,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十分重要,
同
樣也是象我們這樣的青年教師最為缺乏的。
三、青年教師要努力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或基本方法
有人說,
搞教育科研很枯燥,
其實並不是這樣。
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
法,
你就會感到研究過程本身是充滿樂趣的。
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千變萬化、
活生
生的人,很難想像,教師不深入研究學生,他怎麼能上好課?不了解學生,就沒
有學校,
就沒有教育,
就沒有真正的教師和教師群體。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精神世
界的研究者。
天天和活潑可愛的學生在一起,
難道會枯燥嗎?同時通過這幾年實
際的教育科研工作我深深地體會到:
多接觸學生,
多深層次的進入學生學習、
生
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才是科研工作成功的根本途徑。
同時,
搞教育科研還需要有充
足而新型的基礎知識作鋪墊的。
以前我認為搞教育科研不外乎就是確定課題,
圍
繞課題制定方案,
開展一些研討課、
寫些論文或經驗研究就可以了,
通過參加多
次的相關校本培訓、
科研專題學習,
認真學習有關領導的教學講話和相關著作我
明白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太片面,是不可取的。其實,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就是
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問題是教師是否是以科研的態度對待自己的
教學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探討、總結和創新。我們搞教學
科研應該從記錄教育現象,
記錄自己的感受,
記錄自己的思路開始,
把這一串串
的珍珠,用教學理論串起來,那就是一條美麗的項鏈。因此,作為我們青年教師
來說,
應該立足於平常每一節課教學與研究,
勤寫教後反思或隨筆,
大膽進行對
課題的探討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這就是在搞教育科研。
四、多投入、多交流,鞏固自身科研成果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教育科研也是如此。
作為教育科研的
「新人」
,
青年教師應該多投入時間和精力,
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並積極與科研
同行交流。
最後整理分析研究資料,
撰寫科研報告和科研論文,
並把自己的科研
成果積極整理,
把最出色的科研成果展現在大家面前,
以此作為自己繼續奮斗的
動力。
總之,教育科研不是單純的理論想像,要求我們青年教師緊密地聯系實際,
重在實踐。
最後理論的生成都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過具體的應用;
從
事教育科研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的過程。是研究就需要學習,就會有困惑,
有困惑才有研究的價值,
當困惑明朗時,
我們的科研能力也就隨之提高,
教學水
平也就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