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學檢驗和輸血方向
醫學驗證:
醫學檢驗是運用現代物理化學方法、手段進行醫學診斷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實驗室技術、醫療儀器設備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通過系統學習,我們會了解如何鑒定人的血型、確定一個人是否貧血、肝功能是否正常等等。該學科要求使用各種光電儀器及化學試劑完成實驗分析,所以偏重理科,要求有較好的生物、化學基礎。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實驗診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比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畢業後能夠從事臨床各科醫學檢驗、醫學檢驗教學與科研工作。
輸血方向:
全血是由靜脈採集的血液與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存放在原始容器內2℃~6℃儲存,主要是紅細胞(約佔40%~50%)和血漿(約佔50%~60%),可以改善攜氧能力和維持滲透壓,但血小板、粒細胞很少,凝血因子濃度也低。抗凝保存液由以下成分構成:枸櫞酸鈉(C),與血液中鈣離子結合,防止血液凝固;磷酸鹽(P),在保存中支持紅細胞代謝,保證紅細胞在組織中較容易釋放氧;葡萄糖(D),維持紅細胞膜,以延長保存時間;腺嘌呤(A),提供能源 。
新鮮採集的血液在一定期限內可以保持其所有的性質。當全血的儲存時間超過24小時後,其中的Ⅷ因子、白細胞和血小板迅速凋亡。隨著儲存時間的增長,全血在儲存中的各種成分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紅細胞氧親和力的下降和活力逐漸喪失;pH、ATP、2,3-DPG下降;血漿內鉀離子上升而鈉離子輕度減少;微聚物的形成等。全血體外保存的時限是由儲存全血中的紅細胞輸入受血者體內24小時後至少保留輸入的70%復原率來決定的。使用ACD和CPD抗凝保存液保存期限為21天,CPDA為35天。
新鮮血的定義沒有被明確界定。就紅細胞而言,用ACD抗凝5天內、CPD抗凝10天內的均為新鮮血。因為紅細胞輸入體內可立即發揮運氧作用。對血小板來說,2℃~6℃保存6小時之後,有50%的血小板喪失功能,而白細胞也只能保存十幾小時。采血後48小時內凝血因子Ⅷ降低到正常的10%~20%,其他因子Ⅶ因子、Ⅸ因子相對穩定一些。
450mL全血中含63mL抗凝劑,血紅蛋白120g/100mL,紅細胞壓積35%(45%),不含具有功能的血小板,不含不穩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由於全血未經消毒,如果血細胞或血漿中存在傳染病病原體,未被輸血傳播傳染病常規檢測所檢出的話可能傳播病原體[4] 。
成分血製品
血液成分包括:
①由全血分離的血液成分,如濃縮紅細胞,紅細胞懸液,血漿,濃縮血小板;
②由單采採集的血漿或血小板;
③由新鮮冰凍血漿制備的低溫沉澱物,富含凝血因子Ⅷ和纖維蛋白原。
Ⅱ 學檢驗的在檢驗科好還是在輸血科好些
樓上說的沒有一點根據。
100%是去檢驗科,理由:
1、輸血科相對檢驗科風險大、工作重、壓力大。
2、盡管衛生部反復強調檢查要求「不得給輸血科定經濟任務,待遇高於檢驗科水平」,但由於多數醫院領導不重視,待遇和檢驗科差的多。
3、輸血科業務單調,社會價值小,不像檢驗科很多人情檢查。
4、輸血科出現醫療差錯事故幾率大,檢驗科都是自動化做出來的,與人責任不大,即使出錯臨床認為和病情不符可以復查不參考。輸血科一錯就什麼都完了。
5、輸血科如果醫院領導不重視或不了解工作性質的話,做不出成績,實際上輸血科所有工作就是防範意外的發生,如疑難血型、疑難配型、特殊輸血的供應及時等,就是保障輸血安全,如果做到全年不出差錯事故就是成績。檢驗科項目多,科研什麼的好出成績。
6、輸血科只有省級以上部分大醫院用的全自動配血定血型儀器,所有工作都是手工一個一個標本做出來的,有很大局限性,如一個工作人員一天配個30多袋血就忙的不可開交了。但檢驗科無論標本多少,集中起來全自動儀器放進去就等直接打出結果了。所以輸血科工作負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