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學習攝影攝像!需要掌握那些基礎知識
從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學起,再學習端穩相機,這些都是基本功,然後就是構圖,用什麼都能練習構圖,旁軸、單反、卡片機、甚至是手機,四根手指。
我最初看一些器材和各種題材攝影的書,後來看構圖方面的書。現在你看看紐約攝影學院出的書吧,少看那些什麼單反相機速成、聖經之類的,誤人子弟,看看操作之外的書,比如攝影思想。
看一些攝影,繪畫作品,增加自己的鑒賞力。
拍照時千萬不要用自動檔,全手動是極有樂趣的,沒照好不要怪相機,想想自己哪做的不對,哪些方面還要改進,多聽聽攝影思想方面的忠告,多談技術與想法,多想想按快門之前的事;少依賴後期,少談論照相機,少買賣照相機。
實踐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總結的步驟,下面每一步都是練好了再練下一步。
第一步:拍攝相片內所有景物都清晰的照片。
第二步:拍攝相片內主體清晰其他模糊的照片。
第三步:以高速快門拍攝。
第四步:以低速快門拍攝。
第五步:拍攝低速運動的物體。
第六步: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
第七步:夜間拍攝。
第八步:拍攝低調照片。
第九步:拍攝高調照片。
第十步:追隨拍攝。
第十一步:擺拍,用自然光。
第十二步:擺拍,自己部光。
第十三步:抓拍,表現大場面。
第十四步:抓拍,表現人物表情。
第十五步:想方設法把自己拍進照片,而照片中不出現相機。
第十六步:自己創新。
第十五步以前禁止用閃光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關於鏡頭的基礎知識
您說的應該是超聲波馬達,尼康口的騰龍鏡頭都是機身馬達驅動的,鏡頭沒有對焦馬達。這完全不影響對焦。至少 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的對焦速度很快,手動對焦不會受影響。
AF 28-200mm F/3.8-5.6 XR Di Aspherical[IF]Macro 這個屬於旅遊頭了,放在D80上42-300mm 會缺失廣角端,而且這種高變焦普及頭成像素質不會太好。(剛才錯看成28-300,不好意思)
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則是一顆高素質鏡頭,D80上25.5-75mm 2.8恆定光圈,風景人像能夠勝任,成像優秀。和D80搭配是不錯的選擇。
鏡頭名稱中:XR LD 是鏡片技術,Di是適合數碼,這些都是其次,SP (高性能)開頭才是最重要的。
17-50價格都在3200左右,28-200價格不到2000。從價格上也能看出兩者的差異。
如果能夠提高預算,17-50是最佳選擇。
關於騰龍鏡頭的標示含義:
SP:Super Performance 具備高性能規格的鏡頭;
LD:採用低色散玻璃鏡片;
IF:內調焦,調焦時鏡筒不會隨之轉動;
ASL:採用非球面鏡片,改善廣角成像質量;
LAH:採用LD混合非球面鏡片;
ASPH:採用復合型非球面鏡片;
AD:採用局部不規則折射率鏡片;
XR:採用高折射率鏡片,在保證光通量和成像素質的前提下,大幅度縮小鏡頭體積和重量;
ZL:配有全新變焦環鎖定機構;
Di:可以適用於數碼相機,改善四角亮度和抗眩光;膠片機兼容;
Ⅲ 關於尼康鏡頭的基礎知識,急,多謝各位
尼康單反鏡頭從對焦方式上分「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兩大類,手動對焦的鏡頭一般都是出的時間比較早的,新出的鏡頭基本上都是自動對焦鏡頭。
自動對焦鏡頭又分普通的AF鏡頭和AF-S,AF是需要機身馬達驅動的,AF-S是鏡頭本身帶馬達(靜音馬達,Silent Wave Motor)。AF-S鏡頭比AF鏡頭的對焦速度更快、對焦時的聲音更小。
從Nikon出鏡頭的趨勢看,未來的新鏡頭可能以AF-S居多,不過目前正在銷售的鏡頭中,AF的比重仍然很大。
如果想在將來給自己配一些AF鏡頭,那麼必須是購買機身本身帶馬達的型號。你提到的三種裡面,只有D40是不帶的,其餘的都帶馬達。所以D40在選擇鏡頭上收到的局限性比較大。
以後的機身會不會都不帶驅動呢?這很難說,一般來說在低端機型上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有利於減少體積,降低成本。但是高端機型比較注重鏡頭的適應性,象准專業機型D200,除了支持AF和AF-S以外,甚至還支持手動頭,我知道有一些愛好者就是沖這個買的D200。
AF-S 400mm f/2.8D IF-ED II是長焦鏡頭,用於遠攝。鏡頭在35毫米機身上是400毫米,由於現在尼康的數碼單反的感光元件都是APS-C的尺寸,所以這樣的鏡頭用在數碼單反上,其等小焦距要乘以1.5,也就是相當於600mm。這樣的鏡頭在日常拍攝中用的會比較少,一般用於體育攝影或野外攝影。
F/2.8是指最大光圈是1:2.8
D是指鏡頭可回傳對焦距離信息
IF是指對焦方式是內對焦,即對焦時鏡頭最前面的鏡片是不移動的,這樣有利於增加偏光鏡。
ED是「Extra-low Dispersion」的縮寫,是「超底色散鏡片」的意思,代表這個鏡頭帶有這樣的鏡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鏡頭色差。
II是第二代的意思。
鏡頭中還有一個標識對於考慮以後升級比較重要,就是「DX」,如D70s的套機鏡頭AF-S DX 18-70/3.5-4.5G IF-ED,這樣的鏡頭是針對APS-C尺寸的數碼單反設計的鏡頭,無法用於傳統的膠片單反相機,如果將來考慮添置膠片單反的話,那麼盡量不要購買此類鏡頭。並且,如果尼康將來出全副的數碼單反的話,這種鏡頭也用不了。
另外還有一項技術就是「VR」,即防抖的意思,帶有此標志的鏡頭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拍攝時手震和機震的影響。
總體上說,影響鏡頭跟機器匹配的,主要是AF-S和DX兩個標志,其餘的,根據自己的用途、喜好以及預算選擇就可以了。
關於機器的選擇,我不建議選擇D40,因為不能支持AF鏡頭,而現在很多高素質的鏡頭還沒有AF-S的版本。
D70s是比較經典的機型,配的套頭素質不錯,目前價格也比較低了,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預算充裕的話,我更建議選擇D80。D70s和D80我都用過,D80的優勢是白平衡是尼康中低端數碼單反中做得最好的,甚至比D200好。直接的影響就是拍出來的照片的顏色更准確,這一點對於剛開始使用數碼單反的人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Ⅳ 我向學習鏡頭語言有關方面的知識哪位專業人士能推薦幾本書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講解分鏡頭的《動畫分鏡頭設計》。主要以宮崎駿的動畫分鏡頭為實例進行講解,還有很多宮崎駿的分鏡頭設定,相當不錯。
地址:http://www.tup.tsinghua.e.cn/book/Showbook.asp?CPBH=014606-01&DJ=48
動畫分鏡頭設計
作者:吳冠英
--------------------------------------------------------------------------------
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112853
定價:48元
印次:1-6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08-12-9
--------------------------------------------------------------------------------
圖書簡介:
動畫作為一種娛樂大眾的特殊藝術樣式,以其「隨心所欲」和「奇思妙想」的構思,從故事到視覺、聽覺的綜合藝術表現。吸引著孩子、老人以及所有年齡層次的觀眾,同時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學習動畫設計這門專業。大多數的初學者提及最多的是學習動畫的技法、技術等。其實從本質上說,動畫藝術最核心的部分,是要解決動畫的內在思維(即動畫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內含等)和動畫特有的表現語言與規律。因為創造一個有生命的動畫角色,不僅僅是使其動起來,而是使整個動畫富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動畫藝術有其特殊的語境和語法,動畫角色的「生命」形態完全不同,因而其敘述故事的方式也是獨特的。
在一部動畫的創作及製作的全過程中,動畫分鏡頭設計就是體現動畫片敘事語言風格、構架故事的邏輯、控制節奏的重要環節。從動畫創作的角度上看,這已是進入視聽語言表現層面。這不單是要對全片所有鏡頭的變化與連接關系進行設計,同時對於每一個鏡頭的畫面聲音、時間等所有構成要素作出准確的設定。動畫分鏡頭設計實際上是導演對一部動畫片的理解和表現的周密思考;同時亦是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設計和施工藍圖。動畫片的創作不同於電影。它是採用後期前置的模式進行的,即不允許有片比(電影或電視劇的拍攝都允許有不同程度的片比,如:1小時的影片可以拍2小時的長度,以供在後期剪輯中進行選擇、刪節)。因此,分鏡頭的創作過程實際上已經是對一部動畫片進行了一次初剪。從這一角度上看,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是要從導演的角度去思考,其判斷力是要通過後面一系列實驗才能檢驗並逐步積累經驗。
我們編寫這部動畫分鏡頭設計教材,旨在使學習者能掌握作為動畫鏡頭語言表現方式方法的一般規律。因為一部動畫無論其創意和故事情節與內容多麼匪夷所思,首先是要讓觀眾明白其表達的意圖。而獨特的動畫語言則需通過大量的實踐與觸類旁通的領悟才能得之。願此書使學習者有所得、有所用。
簡明目錄:
1.動畫分鏡頭畫面的認識/2.動畫分鏡頭設計前的總體構思/3.動畫分鏡頭設計的技法/4.動畫分鏡頭畫面欣賞
Ⅳ 單反相機鏡頭知識,要注意什麼!
1、18-200mm等數值就是傳說中的焦距,像眼睛或放大鏡的焦距一樣,相機鏡頭類似放大鏡,這些數值就是他的焦距, 30mm之下,是廣角端30-100屬於標變區 ,100以上屬於長焦區了,樓上已經介紹了。根據不同拍攝需要,要用不同的焦距。2、單反的光圈可調,你可以拿著鏡頭轉動光圈,看到中間的圈會變大變小,那就是光圈。數碼相機其實都可以調光圈,但有的卡片機是自動調,而不可以手動調3、入門級的鏡頭選擇沒有什麼標准,如果有的話,估計也是從價格、功能、成像質量和品牌這幾方面考慮吧,入門的就不要買太貴的吧,而且剛入門,就現不買很多不同焦段的鏡頭,買了也不怎麼會用,所以我推薦幾款吧:1、50mm/1.8 定焦,大光圈,人像出色,價格不貴,入門練習首選;2、Tamron (中文名騰龍)17-50mm f/2.8 焦段好,成像出色,大光圈,輕便,風景人像皆可。在各項測評中更有超出佳能L頭的素質,較好的焦段更可成為你的常用頭。就是是副廠的,會遇到跑焦(就是對焦不準,拍出來模糊)等問題;3、長焦頭的話佳能EF-S 55-250/4-5.6 IS 鏡頭(佳能IS防抖長焦頭),這個只是你要是沒錢但又想照遠景的選擇,如果有錢,不建議用,建議買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就是傳說的小白),或者同一焦段不帶防抖的佳能小小白,這兩款才是最好的選擇,就是貴點,焦距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焦段越廣(比如18-200等)越好,而是根據需要來選擇,因為會影響成像質量;但光圈卻很重要,越大的光圈,鏡頭價格越貴,你要量力而行。光圈大小不是你看的數值大就大,舉個例子,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它的最大光圈就是寫的2.8,其實是1/2.8,也就是倒數,所以數值越小光圈越大,並且都是根號2的倍數。打個比方吧:你有個漏斗,漏鬥口大小就是光圈大小,現在要把油漆倒入桶中,用口大的漏斗,速度會比較快,但會濺到四面八方(就是大光圈主體清晰,背景虛化比較好);用口小的漏斗,雖然不會四濺,但速度比較慢(就是小光圈成像主體與背景都很清晰)。變焦范圍,就是說這台相機的焦距長度為18-200mm。是指變焦鏡頭從廣角到窄角(短焦到長焦)的變化范圍。是指變焦鏡頭的最大、最小焦距的跨度。焦距范圍越大,使用越方便,但對鏡頭質量要求高,質量不高的鏡頭,焦距范圍大,成像反而不好。這款鏡頭也叫一鏡走天下,旅遊好幫手。還有,焦距越大,越適合拍遠景。
Ⅵ 單反鏡頭的基本知識有什麼
單反鏡頭的基本知識有都基本包含了鏡頭屬性、焦距參數、光圈參數、所具版特點等信息。權
1、鏡頭屬性:通常表示該鏡頭是 AF 卡口還是 EF 卡口,通常還包括一些鏡頭類別的標識;
2、焦距參數:表示鏡頭的焦距范圍,單位為 mm ;
3、光圈參數:表示鏡頭的最大光圈系數,有些鏡頭還標識出鏡頭的最小光圈系數;
所具特點:表示鏡頭所採用的特色技術等3.5-4.5 USM 」。根據這些信息,使我們判讀出這款鏡頭的完整參數:佳能原廠EF-S電子卡口自動變焦鏡頭;焦距范圍10 -22mm(超廣角2倍變焦);最大光圈系數 3.5-4.5;採用了USM超聲波馬達。
Ⅶ 單反相機鏡頭知識
1、18-200mm等數值就是傳說中的焦距,說白了就是變焦遠近,像眼睛或放大鏡的焦距一樣,相機鏡頭類似放大鏡,這些數值就是他的焦距, 30mm之下,是廣角端30-100屬於標變區 ,100以上屬於長焦區了,根據不同拍攝需要,要用不同的焦距。f代表光圈系數,光圈數值越大,光圈越小。
2、單反相機的光圈是可以手動、自動可調的,你可以拿著鏡頭轉動光圈,看到中間的圈會變大變小,那就是光圈。一般單反都會有光圈優先和手動檔,都是可以調節光圈的檔位。
3、入門級的鏡頭選擇沒有什麼標准,一般都是從價格、功能、成像質量和品牌這幾方面考慮,入門的不建議買太貴的,所以推薦以下幾款:
(1)50mm/1.8 定焦,大光圈,人像出色,價格不貴,入門練習首選;
(2)Tamron (中文名騰龍)17-50mm f/2.8 焦段好,成像出色,大光圈,輕便,風景人像皆可。在各項測評中更有超出佳能L頭的素質,較好的焦段更可成為你的常用頭。就是是副廠的,會遇到跑焦(就是對焦不準,拍出來模糊)等問題;
(3)長焦頭的話佳能EF-S55-250/4-5.6 IS 鏡頭(佳能IS防抖長焦頭),這個只是你要是沒錢但又想照遠景的選擇,如果有錢,不建議用,建議買佳能 EF 70-200/2.8L IS USM(就是傳說的小白),或者同一焦段不帶防抖的佳能小小白,這兩款才是最好的選擇。
拓展資料
鏡頭的分類又可依焦距、依光圈分和依鏡頭伸縮調整等方式分類。
(1) 依據焦距分類有固定焦距式、伸縮式、自動光圈或手動光圈等類型。
(2)依據焦距數字大小區分分類有標准鏡頭、廣角鏡頭、望遠鏡頭等類型。
(3) 依據光圈分分類有固定光圈式 ( fixed iris ) 、 手動光圈式 ( manual iris ) 、自動光圈式 ( auto iris ) 等類型。
(4)依據鏡頭伸縮調整方式分類有電動伸縮鏡頭、手動伸縮鏡頭等類型。
(資料來源:網路:鏡頭)
Ⅷ 學單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礎知識——關於鏡頭的分類,你知道嗎
一個鏡頭就像一個人的眼睛,有優點也有缺點,從而形成了每一款鏡頭的個性。到底鏡頭該怎麼用,用在什麼情況下更合適呢?所以,就要了解鏡頭的種類。
1.超廣角鏡頭
等效焦距小魚24mm的視野范圍。超廣角鏡頭有著寬廣的視野,也有嚴重的透視變形,不過它擁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極大的景深范圍。
Ⅸ 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如軌道或搖臂,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像。
降:下降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反打:指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台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涌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鍾左右。
疊: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熒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系、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由於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熒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裝配、剪切之意,指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為「敘事蒙太奇」與「表現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現事件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稱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屬此類。「表現蒙太奇」則是為加強藝術表現與情緒感染力,通過「不相關」鏡頭的相連或內容上的相互對照而產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內涵。
剪輯:影視製作工序之一,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影片、電視片拍攝完成後,依照劇情發展和結構的要求,將各個鏡頭的畫面和聲帶,經過選擇、整理和修剪,然後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於藝術效果的順序組接起來,成為一部內容完整、有藝術感染力的影視作品。剪輯是影視聲像素材的分解重組工作,也是攝制過程中的一次再創作。 前景:鏡頭中靠近前沿或位於主體前面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並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
後景:鏡頭中靠近後邊或位於主體後面的人或物。後景在鏡頭畫面中,有時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但大多是戲劇環境的組成部分,有時直接構成背景。
中景:處於畫面中間的部分。一般主體會出現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間的部位。
前景、中景、後景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層次,它們可以使畫面富於層次感、縱深感。有些畫面的層次作了更細致的劃分,如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許多畫面構圖,可達七八個層次。
內景:也稱「棚內景」。指在攝影棚內搭置的場景(包括室內景或戶外景)。
外景:攝影棚以外的場景,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實景,以及在攝影棚外搭建的室內景。優點是真實、自然,具有生活氣息。
攝影棚:專供拍攝影視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築物。較大的攝影棚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為8米以上。棚內四周有為繪制背景用的天片,裝有各種照明設施、音響條件,以及隔音、通風、調節氣溫、排水等設備。棚內可搭建供拍攝的各種室內外布景。
造型語言:傳統意義上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視覺直觀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總和。對於影視而言,各種視覺造型藝術的手段和技法(如線條、色彩、光效、影調、構圖、透視規律、材料結構、空間處理等)與聲音造型諸因素(音量、音色、音調、運動、方位、距離等),共同形成了它們的造型語言體系。
畫外音:指影視作品中聲音的畫外運用,即不是由畫面中的人或物體直接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畫面外的聲音。旁白、獨白、解說是畫外音的主要形式。音響的畫外運用也是畫外音的重要形式。畫外音使聲音擺脫了依附於畫面視像的從屬地位,強化了影視作品的視聽結合功能。
銀幕:一種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製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電影放映設備。
寬銀幕電影:本世紀50年代興起的新型電影,採用比標准銀幕寬的銀幕,可以使觀眾看到更廣闊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採用橫向壓縮畫面的變形鏡頭來拍攝和放映寬銀幕影片,使放映畫面高寬比由普通銀幕電影的1:1.33,變成 1:1.66至1:1.85,故稱之為變形寬銀幕電影。
遮幅寬銀幕電影:也稱「假寬銀幕電影」,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和放映時,在攝影機和放映機片窗前加裝格框,遮去畫幅的上下兩邊,以壓縮畫面高度,但不改變畫面寬度,能得到與變形寬銀幕電影相同的銀幕效果。攝制這種寬銀幕電影的方法較為簡便,已得到廣泛採用。
聲畫同步:也即音畫同步,指影視作品中的對白、歌曲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
聲畫平行: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一種情形,也稱聲畫並行、聲畫分立,指影視作品中聲音與畫面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藝術風格和戲劇性矛盾沖突相互貼近,但速度節奏並不同步,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其基本特點是聲音(尤其是音樂)重復或加強畫面的意境、傾向或含義。說明性音樂、渲染性音樂都屬於聲畫平行的音樂。
聲畫對位:影視作品聲畫不同步的另一種情形,包括兩種藝術處理方式:⑴聲畫對比。聲音與畫面的內容和情緒一致,但存在量度、節奏的反差。⑵聲畫對立。聲音與畫面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
Ⅹ 單反鏡頭的入門知識
買第一台入門機的時候,機身一般會搭配一個變焦狗頭。18-55mm的焦距,光圈和焦距范圍都不大,成像能力一般。時候了解一些單反基礎知識,比如焦距光圈的成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