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學習一下中葯材方面的知識,還有炮製方面的知識,求推薦
看你是想繼續學習進修,還是想業余學習。不過中葯材知識不是三兩天就能學得到的。建議可以買幾本書自己看看先: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中葯學》還有《中葯葯劑學》,還有就是中葯執業葯師考試需要的另外幾本書:《葯事管理法規》《中葯鑒定學》《中葯化學》。
❷ 中葯學專業都要學哪些課程
1、中葯學專業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中醫學基回礎、中葯學、葯用答植物學、中葯GAP生產技術、中葯化學、中葯鑒定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劑學、中葯葯理學、中葯分析、葯事管理學。
2、中葯學專業開設課程: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英語、形態學概論、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學概論、醫學生物學、葯理學、無機化學、定量分析、有機化學、儀器分析、物理化學、中醫學基礎、中葯學、方劑學、葯物的波譜分析、中葯化學、葯用植物學、中葯鑒定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劑學、中葯葯理學、中葯制劑分析和葯事管理學等。
❸ 如何正確學習中葯炮製技術你有什麼好方法
炮製方法主要指凈選與加工。
一、凈選的含義:中葯材在切制、炮炙和調配、制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葯用部位,除去非葯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蟲蛀品、灰屑等,以達到葯用的純凈度要求的炮製工序,即凈制。
二、凈制的目的:1、分開葯用部位蓮子肉與心,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行分檔在凈選的同時將葯物大小分檔,便於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製均勻,防止太過與不及。3、除去非葯用部位凈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朴粗皮、訶子核)、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便於調劑准確,制劑的安全有效。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採集、加工、運輸、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葯物。三、現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的凈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葯材損耗及成本。對其要具體分析,系統研究,不可輕易否定,但也不要盲從。實驗發現:厚朴的粗皮佔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於粗皮。訶子的核佔50%以上,但鞣質僅含4.0%,而果肉含26.06%.這些凈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佔2.06%,含微量的丹皮酚,乾燥後難於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颳去,商品稱「刮丹皮」,結果含量測定發現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葯典》未規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發現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鹼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以後歷代都去蘆,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現參蘆沒有催吐作用,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僅含量略有差別,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兩者LD50也無差別。《葯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四、凈選與加工的方法: 中葯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在生長、採集、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木屑及變異葯材。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葯用部位;⑵、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砂石、雜草、枝梗、蟲卵、鼠糞等;⑶、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葯材;⑷、大小分檔,按大小粗細,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葯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與葯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⑵、葯渣和殘留的輔料;⑶、用不同規格的篩羅對葯物進行大小分檔。
3、風選:利用葯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藉助風力清除雜質,其對象是與葯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或利用葯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藉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葯用部位。其對象是:⑴、葯物表面或內部附著的泥土鹽分,如蟬蛻,海藻;⑵、浮選葯物與非葯用部位,如酸棗仁與核的分離。水選時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過長,防止溶失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針對不同性質的雜質。如挑去大的雜質,篩去浮土,水洗去內部的泥土,風吹去雜草等。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兩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異。
中葯炮製分離不同葯用部位:許多中葯來自同一來源,如植物蓮,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莖,清熱涼血),藕節(莖節,止血散瘀),藕粉(根莖制的澱粉,益血調沖),荷梗(葉柄花柄,清熱祛暑利水),荷葉(葉面,清暑利濕止血),蓮花(活血止血),蓮須(雄蕊,清心澀精),蓮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濕),蓮子(種子,健脾益腎),蓮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分別入葯。有的葯性各異,如麻黃發汗,根止汗。
去除非葯用部位:去根、去莖、去皮殼、去毛、去心、去蘆、去核、去頭尾足翅、去殘肉筋膜 一、麵粉煨法
將葯物以濕面片包裹,埋入熱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黃色的方法稱為麵粉煨法,如麵粉煨肉豆蔻,將適量麵粉打濕壓成薄片,將肉豆蔻逐個包裹,或用清水將肉豆蔻表面溫潤後,如水泛丸法裹麵粉3-4層,稍晾倒入(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適量)炒熱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鍾左右至麵皮呈焦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或砂子剝去麵皮,放涼,肉豆蔻煨後能減少揮發油約20%,免於滑腸,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異丁香酚增加,固腸止瀉的作用增強;麵粉煨訶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對腸道的刺激作用,鞣質增多,增強收斂之性,增強了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久瀉久痢及脫肛等,與傳統理論煨熟「溫胃固腸」是相符的。
二、紙煨法
取草紙打濕將葯物包裹三層,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紙燒焦為度,剝去紙即得的方法稱為紙煨法。紙煨木香,取未經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片地間隔平鋪數層壓緊,置於煙爐火上,或者烘乾室內,用文火或低溫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木香煨後揮發油減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質有所改變,煨後木香固腸止瀉作用增強,用於治療泄瀉腹痛等;紙煨生薑,取鮮薑片用草紙包好,清水潤濕,置灶中煨或爐台上烘烤,待紙焦枯時剝去紙即可,生薑煨後揮發油減少了約20%,改變了性質,辛散之力不及生薑,而溫中止嘔之力則較生薑為勝,生薑煨後增強了暖胃和中作用,緩和了發散作用,適用胃寒嘔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使葯物清潔純凈。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 用水或其它液體輔料處理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材,軟化葯材以便於切制和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主要內容如下: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除少數易溶,或不易乾燥的花、葉、果及肉類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用火加熱處理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炮製方法,常用的火製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內容如下:
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還可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炙:是將葯材與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葯材內部的炮製方法。炙可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將葯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與密閉煅或燜煅(間接煅)的不同。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常見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
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
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淬:是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製法,均概括於此類。常用的有制霜、發酵、發芽等。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❹ 綜合性強的中醫學習網站〔含中成葯、制劑、炮製等〕
傷寒論壇、民間中醫網,這兩個( ^_^ )不錯嘛
❺ 如何正確學習中葯炮製技術
一、凈選的含義:中葯材在切制、炮炙和調配、制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葯用部位,除去非葯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蟲蛀品、灰屑等,以達到葯用的純凈度要求的炮製工序,即凈制。
二、凈制的目的:1、分開葯用部位蓮子肉與心,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行分檔在凈選的同時將葯物大小分檔,便於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製均勻,防止太過與不及。3、除去非葯用部位凈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朴粗皮、訶子核)、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便於調劑准確,制劑的安全有效。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採集、加工、運輸、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葯物。三、現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的凈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葯材損耗及成本。對其要具體分析,系統研究,不可輕易否定,但也不要盲從。實驗發現:厚朴的粗皮佔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於粗皮。訶子的核佔50%以上,但鞣質僅含4.0%,而果肉含26.06%.這些凈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佔2.06%,含微量的丹皮酚,乾燥後難於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颳去,商品稱「刮丹皮」,結果含量測定發現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葯典》未規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發現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鹼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以後歷代都去蘆,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現參蘆沒有催吐作用,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僅含量略有差別,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兩者LD50也無差別。《葯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四、凈選與加工的方法: 中葯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在生長、採集、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木屑及變異葯材。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葯用部位;⑵、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砂石、雜草、枝梗、蟲卵、鼠糞等;⑶、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葯材;⑷、大小分檔,按大小粗細,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葯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與葯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⑵、葯渣和殘留的輔料;⑶、用不同規格的篩羅對葯物進行大小分檔。
3、風選:利用葯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藉助風力清除雜質,其對象是與葯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或利用葯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藉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葯用部位。其對象是:⑴、葯物表面或內部附著的泥土鹽分,如蟬蛻,海藻;⑵、浮選葯物與非葯用部位,如酸棗仁與核的分離。水選時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過長,防止溶失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針對不同性質的雜質。如挑去大的雜質,篩去浮土,水洗去內部的泥土,風吹去雜草等。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兩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異。
中葯炮製分離不同葯用部位:許多中葯來自同一來源,如植物蓮,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莖,清熱涼血),藕節(莖節,止血散瘀),藕粉(根莖制的澱粉,益血調沖),荷梗(葉柄花柄,清熱祛暑利水),荷葉(葉面,清暑利濕止血),蓮花(活血止血),蓮須(雄蕊,清心澀精),蓮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濕),蓮子(種子,健脾益腎),蓮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分別入葯。有的葯性各異,如麻黃發汗,根止汗。
去除非葯用部位:去根、去莖、去皮殼、去毛、去心、去蘆、去核、去頭尾足翅、去殘肉筋膜 一、麵粉煨法
將葯物以濕面片包裹,埋入熱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黃色的方法稱為麵粉煨法,如麵粉煨肉豆蔻,將適量麵粉打濕壓成薄片,將肉豆蔻逐個包裹,或用清水將肉豆蔻表面溫潤後,如水泛丸法裹麵粉3-4層,稍晾倒入(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適量)炒熱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鍾左右至麵皮呈焦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或砂子剝去麵皮,放涼,肉豆蔻煨後能減少揮發油約20%,免於滑腸,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異丁香酚增加,固腸止瀉的作用增強;麵粉煨訶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對腸道的刺激作用,鞣質增多,增強收斂之性,增強了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久瀉久痢及脫肛等,與傳統理論煨熟「溫胃固腸」是相符的。
二、紙煨法
取草紙打濕將葯物包裹三層,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紙燒焦為度,剝去紙即得的方法稱為紙煨法。紙煨木香,取未經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片地間隔平鋪數層壓緊,置於煙爐火上,或者烘乾室內,用文火或低溫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木香煨後揮發油減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質有所改變,煨後木香固腸止瀉作用增強,用於治療泄瀉腹痛等;紙煨生薑,取鮮薑片用草紙包好,清水潤濕,置灶中煨或爐台上烘烤,待紙焦枯時剝去紙即可,生薑煨後揮發油減少了約20%,改變了性質,辛散之力不及生薑,而溫中止嘔之力則較生薑為勝,生薑煨後增強了暖胃和中作用,緩和了發散作用,適用胃寒嘔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使葯物清潔純凈。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 用水或其它液體輔料處理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材,軟化葯材以便於切制和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主要內容如下: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除少數易溶,或不易乾燥的花、葉、果及肉類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用火加熱處理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炮製方法,常用的火製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內容如下:
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還可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炙:是將葯材與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葯材內部的炮製方法。炙可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將葯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與密閉煅或燜煅(間接煅)的不同。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常見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
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
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淬:是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製法,均概括於此類。常用的有制霜、發酵、發芽等。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❻ 中葯炮製學的炮製分類
中葯炮製分類是人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學習和生產上應用,要求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葯用部位與炮製方法相結合的分類方法:梁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序》「合葯分劑料理法則」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蘭之輩,皆削去上虛軟甲錯處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類葯材要去除木栓層以後入葯用。此分類方法是炮製分類的開端。特點可在了解葯物入葯部位後,很快確定炮製方法。在建立具體葯物的炮製方法時,不夠嚴謹、細致。
2、以葯用部位的來源分類法: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依據葯物來源屬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類等分類,把炮製分述於各葯之後。《中葯炮製規范》等工具書多以葯用部位分類,每味葯下列其炮製方法。特點是便於查找。但體現不出炮製工藝的系統性,不利學習。
3、雷公炮炙十七法:此分類方法因歷史變遷,其內涵現已很難准確表達,卻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葯炮製概貌。十七種方法為:炮、炙、煨、炒、煅、煉、制、度、飛、伏、煿、爁、摋、鎊、曝、露、煞。
4、三類和五類分類法:三類分類法是明代陳嘉謨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為綱,統領各種中葯的炮製,此法能反映炮製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製的全部內容。五類分類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製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製方法,較系統的反映葯物的炮製工藝,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導生產實際。
5、葯典分類法:《中國葯典》一部附錄收載「葯材炮製通則」採用凈制、切制、炮製、水飛、制霜。
6、工藝與輔料相結合的分類方法:此分類法能較好的體現中葯炮製工藝的系統性,條理性,既能體現整個炮製工藝程序,又便於敘述輔料對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為教材所採用。
炮製原則
中葯炮製清代徐靈胎將傳統的制葯原則歸納為:相反為制,相資為制,相畏為制,相惡為制。
註:對服用後有不良反應的葯物,「相惡為制」與「相畏為制」意義相似。
制葯的具體方法:1、制其形:改變葯物的外觀形狀和分開葯用部位。2、制其性:改變葯物的性能。3、制其味:調整中葯的五味。4、制其質:改變葯物的性質或質地。性質,包括改變葯性和功用。
❼ 學習中葯炮製的體會
我學中醫,體會就是原生態。純自然。
❽ 學習《中葯炮製學》有沒有什麼先修課程比如數理化之類
《中葯炮製學》是中葯學方面的一門專業課程,不需要修非常高深的數理化知專識。如果你的專業跟中葯有關的話屬,在學習了《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 《中葯化學》、《葯用植物學》、《中葯葯理學》、《中葯葯劑學》等課程後,可以輕松有效地學習《中葯炮製學》;如果你是非中葯類專業人士,就只能背書了,但在實際應用上肯定存在一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