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質量管理部門培訓方法
一、目的是核心。
在招聘培訓專員時,常常會問:「你說一下做好培訓什麼最重要?」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有的說要有效果,有的說要組織的好,有的說要讓培訓生動等等。但我想說:「我們為什麼要做培訓?培訓圖什麼?」一句話,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要落到培訓目的上,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就是無水之魚,無本之末。目的就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中長期規劃;二是企業的階段性目標和年度計劃。圍繞著這個目的,再來談構建培訓體系。這個目標要量化,看的見,摸的著。有的公司說我們的戰略目標是上市,好的,請把上市你企業的要求和標准列出來,包括業績和利潤,市場佔有率,核心產品競爭力,人員配置列出來。今年達到多少,明年達到多少,3年內達到多少,5年內達到多少?培訓方向就清楚了。
二、培訓計劃
培訓目的清楚了,就要設定培訓計劃,通常是年度的,然後分解到月度。設定培訓計劃,就是要回答我們要做哪些培訓的問題。要做的培訓很多,哪些個是現在要做的,哪些個是將來要做的,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重點要做的?曾經有一個培訓專員抱怨說:「大家的培訓需求很多,我怎麼也滿足不完,時間和經費就這么多,怎麼辦?」在制定培訓計劃時,注意兩個原則:
1、KPI原則。將公司核心的培訓目標分解成KPI培訓指標。例如:一家新成立的電氣銷售型公司,它的戰略目標是5年內銷售額破億,員工100人,產品銷售覆蓋全國,毛利率50%以上。那麼我們可以分解成幾個KPI培訓指標:銷售能力、產品專業度、服務滿意度、成本控制等等。那麼,圍繞著KPI指標,培訓方向就明確了,上面的就是重點,如何通過培訓,該提升的提升,該降低的降低。
2、重點性原則。培訓不要鬍子眉毛一起抓,要根據企業實際,員工待電狀態,有重點的安排計劃。具體說就是企業缺什麼,企業急什麼,企業弱什麼,就抓哪一項。我們經常會看到,如果培訓計劃安排不周詳,經常會左變右變,搞的從上到下無所知從,這就是沒有抓到重點。比如:一家制葯型企業,當前的短板是質量管理水平不高,影響產品質量,好的,所以建議公司,全年就定一個培訓改善重點,就是加強質量管理培訓,培養質量管理人才,增強質量管理意識。這樣一做,立竿見影。
三、培訓組織和實施
到了培訓的實施層面,這就是培訓的日常工作,也是最見功力的地方。它至少關繫到幾點,這幾點做好了,培訓自然做好了。
1、構建培訓師資。就是每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黃埔軍校。個人建議,可以分類配置。例如一家製造型企業,可以有負責講產品課的,有負責講質量課的,有負責講技術課的,有負責講銷售課的等等。這支隊伍一旦建立起來,好的,企業培訓的架子就有了。
2、完善培訓制度。就是如何做培訓?規定什麼崗位要參加什麼培訓,達到什麼標准,怎麼考核,怎麼評價,怎麼激勵?像現在流行的培訓積分制度,規定每年每個員工都要攢滿多少個積分,超了獎勵,少了受罰。形式可以多樣,關鍵是根據企業特點。
3、系統培訓管理。就是如何做好培訓?包括:建立培訓檔案,優化培訓課題,創新培訓手段,豐富培訓形式,提升培訓效果。要讓老闆、管理層、員工都滿意,關鍵還要堅持下去,培訓管理很重要。比如:做產品培訓時,可以讓員工進行互講;做專題培訓時,可以組織員工對講師評比,讓員工參與進來。
四、培訓內化是終極目標
很新鮮,培訓內化是什麼東東?簡而言之,就是培訓成為動力,為企業創造價值。說一千,道一萬,培訓最後有沒有效果,這個才最重要。內化有3個層面:
1、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內化成每個員工的自動力。比如: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務實創新。好的,企業天天講,員工天天看,培訓怎麼衡量才算有效果,就是有沒有內化成員工的自動力。檢查評估一下,部門有多少人有務實和創新精神,有務實和創新表現,不是講講就有用的,要在工作上體現出來。
2、將企業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內化成每個員工的工作標准。比如:企業是講結果導向的。你的企業,你的部門,你的團隊是不是這樣做了,有多少人是這樣做了?要在工作標准上體現出來。
3、將企業的價值增長內化成每個員工的能力提升。企業依靠什麼增加價值,和員工的能力提升有沒有關系,關系有多大?內化好了,你的員工就會成為企業價值的增長極,動力源。比如:搞技術工作的,技術上革新一下,能帶來多少收益,搞管理的,怎麼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效率等等。
最後一點,做好培訓是堅持下來的,不要只想著做新郎倌,一下子的熱度,也別想著照搬別人,別人家的花再好看,果再甜,那也是別人的,那是花了心思種的。
㈡ 品管部員工培訓哪些內容
品管部員工培訓內容如下:
1、品質的重要性
2、高品質促使公司發展
3、品質好壞對公司的影響
4、品質對公司的發展
5、華普公司品質管理方法
6、堅持2000版八項質量管理為原則
7、建立一整套質量管理方法
8、不定期的對標准進行檢查
9、指定專職部門負責品質管理
10、品管部的職責
11、QA工作內容及作用
12、我公司品質提升的手段
品管部是組織內的重要部門,負責產品質量控制,質量體系建立和運行,生產質量監督,以及與上級質量監督檢驗局的接洽事宜。日常生產中,品管部監控工廠、車間生產運轉情況的方方面面。
㈢ 關於品質管理方面的知識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完整的品質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質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進料品質檢驗。企業在物料需求訂單下達後,對供應商供應之產品進行驗收檢驗。IQC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業物料庫存的良性。視企業對物料檢驗標準的不同,這個部門的人數也會有所不同,可設立課,組,班,也可單獨一個(規模標准決定)(全檢,抽檢)
3。IPQC/PQC:製程檢驗。在物料驗收後,由於批次抽檢及庫區存放等原因,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品質問題的產品,故在產品上線時要求對產品的首件進行品質確定,而PQC的職能就是進行首件的確認及批次生產過程中的品質規范及督導。從而提高製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這是一個全面的單位。叫入庫檢驗,也叫終檢(製程)。在完成生產後,產品流到下線,即包裝入庫。在這個過程中,FQC將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品質檢查,包括包裝,性能,外觀等。保證入庫品的性能,外觀,包裝良好且符合要求。視客戶的需求及生產管控的必要可以設定全檢並包裝工作。說白了就是一批經過品質訓練後從事包裝檢驗入庫工作的生產人員,屬下線製程。亦可由生產單位來完成,FQC進行抽檢入庫。
5。QA:品質保障工程師。這是一個職位說明,應該說是品質保障組。它是公司內部對客訴調查改善的一個單位,進行提出製程優化方案,提高產品品質
6。QE:品質客訴處理工程師。這是一個對外進行品質說明,處理,協調的一個單位,它是直接與業務端及客戶端進行協調,說明,處理的一個單位。包括系統文件控管,客訴8D回復,程序文件制訂等
7.TQC:全面品質管理。它是一個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質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更多領域做出了要求,從而提高企業信譽進而更全面的對品質進行控管。
-----品質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項
一、品質管理規劃
1、品管部崗位職責(包括品管部工作職責、相關人員工作職責、相關工作環節職責)。
2、相關部門品管職責(包括相關人員總體職責、相關部門具體職責)。
3、品質方針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方針制定、品質方針實施)。
4、品質目標制定與實施(包括品質目標制定、品質目標實施)。
5、品質標准化管理(包括明確標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標准、執行標准、修訂標准)。
5、品質樣板管理(包括采購用樣板管理、生產用樣板管理、客戶用樣本管理)。
二、品質資源管理
1、品質培訓實施與管理 (包括明確培訓的目的、確定培訓的內容、實施培訓)。
2、品質成本分析(包括品質成本分類、品質成本管理分工、品質成本管理步驟)。
3、品質信息管理(包括品質信息管理流程、品質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日常品質信息的利用四、異常品
質信息的處理)。
4、品管工作環境管理(包括、確定工作環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環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環境)。
5、相關供方管理(包括確定對供方的需要、與供方建立雙向溝通、確定供方的過程能力、監視供方的交貨狀
況、鼓勵供方實施持續改進的方案、邀請供方參與設計和開發活動、評估、確認、獎賞有優良表現的供方、
內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二 外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表三 鑒定成本統計表 表四 預防成本統計表 表五 廢
品損失匯總表 表六 信息聯絡單 表七 供應商年度考核表)。
三、品質管理工具
1、第一節 帕累托圖法(包括製作帕累托圖、分析帕累托圖、使用帕累托圖法的注意事項)。
2、因果圖法(包括明確因果圖使用原理、製作因果圖、分析因果圖)。
3、散布圖法(包括製作散布圖、分析散布圖)。
4、控制圖法(包括明確控制圖原理、製作控制圖)。
5、關聯圖法(包括區分關聯圖的類型、製作關聯圖)。
6、親和圖法(包括確定課題、組成小組、搜集資料 .、書寫卡片、匯總整理卡片、製作標簽卡、作圖)。
7、系統圖法(包括確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評價手段、措施 ,製作卡片,、初步建圖,確認目的)。
8、PDPC法(包括明確PDPC法的用途、應用PDPC法)。
9、箭線圖法(包括明確箭線圖的應用范圍、應用箭線圖)。
四、品質計量管理
1、標准計量器具管理(包括實施標准計量器具的分類與檢定、規范標准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確標准計量
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項)。
2、一般計量器具管理(包括檢定一般計量器具、使用一般計量器具)。
3、能源計量管理(包括明確能源計量范圍,配備能源計量器具、檢定與維護,明確能源計量管理注意事項)。
4、計量器具的選配 (包括選配計量器具考慮的因素、不確定度的選配方案、計量器具的選擇步驟)。
5、計量器具的校準(包括校準類型、校準的注意事項)。
6、計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電子秤、彈簧秤、硬度計、游標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計、千分尺)。
7、計量器具內校標准(包括硬度計內校標准、深度尺內校標准、高度尺內校標准、外徑千分尺內校標准、200~
500mm卡尺內校標准、200mm以下卡尺內校標准、厚度器內校標准、電子秤內校標准、鋼捲尺內校標准、溫
度計內校標准)。
8、計量器具周檢(包括製作計量器具的周檢日程表、報出下年度周檢計劃、報出下月周檢計劃、開具檢定通知單、實施周檢、嚴禁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
9、計量器具分級管理(包括A類管理、B類管理、C類管理)。
五、品質檢驗控制
1、檢驗的分類與選擇(包括按照檢驗數量分、按照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按照檢驗地點分類、按數據性質分
類、按照檢驗手段分類、按檢驗目的分類、按檢驗周期分類)。
2、檢驗計劃制訂(包括編制檢驗計劃的准備工作、檢驗計劃的內容、製作檢驗流程圖)。
3、進料檢驗(包括進料檢驗概述、進料檢驗流程、進料檢驗項目與方法、進料檢驗方式的選擇、檢驗結果的處理方式、進料檢驗中緊急放行控制)。
4、過程檢驗(包括過程檢驗目的、首件檢驗、巡迴檢驗、在線檢驗、完工檢驗、末件檢驗)。
5、半成品品質檢驗(包括半成品製程式控制制、半成品品質檢驗)。
6、成品檢驗(包括包裝檢驗、生產部成品入倉檢查、成品出貨檢驗)。
六、不合格品控制
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產品開發與設計方面、機器與設備管理方面、材料與配件控制方面、生產作業控
制方面、品質檢驗與控制方面)。
2、不合格品標准(包括選擇標識物、應用標識物)。
3、不合格品隔離(包括規劃不合格品區域、放置標識、管制不合格品區貨品)。
4、不合格品評審(包括提出不合格品處置申請、核查申請、復審及判定、終審及判定、安排處理、重新驗證、
QC部對允收入倉的允收品進行分類標識)。
5、不合格品處置(包括條件收貨、揀用、返工與返修、退貨、報廢、不合格品記錄)。
6、不合格品預防與控制 (包括{執行不合格品的預防措施二、執行不合格品的糾正措施}
七、品質改進計劃
1、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包括持續品質改進概述、持續品質改進組織與運行)。
2、品質改進(包括環境建立企業管理層的領導、確立品質改進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具體制定企業品質
改進的目標、相互促進的工作關系、全員繼續教育和培訓)
3、品質改進活動開展(包括識別改進機會,確定改進項目、成立品質改進組織、制定品質改進計劃 、品質改進
問題診斷、制訂和落實品質改進的方案、控制與評價品質改進 、改進效果的驗證和確認、改進成果的保持,
再改進項目的確定)
4、CC活動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組組建、QCC活動開展、QCC活動成果總結 、QCC成果發表、
QCC活動評價、CC常見問題解決、QCC成功推行技巧)
5、TQM活動推行(包括TQM特點、TQM活動內容、QC小組建設)
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內涵、6Sigma管理推行關鍵、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
7、無缺點計劃實施(包括明確無缺點計劃的實施前提、實施無缺點計劃
㈣ 品質部的培訓內容有哪些
品質管理,QC 七大手法,品質圈,供應商管理,ISO9000管理體系,SOP介紹等等
㈤ 品質培訓心得
質量意識培訓心得
品質概念:
利潤是企業的根本,品質(即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品質就沒有明天,企業將會失去根本,企業就失去了根本上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把握好產品品質,做好產品品質,為此我們首先應理解什麼是品質。 品質(即質量):
廣義概念:單位製品具有滿足明確的及隱含的要求特性的總和稱之為品質(即質量) 狹義概念:產品滿足要求。所以我們通俗的理解:良好的品質就是產品滿足客戶的要求。 1、明確的要求:如產品外觀、應用功能等。
2、隱含的要求:如產品的壽命、適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
3、客戶的需求可表現這樣幾個方面: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經濟性及時間性等。 質量管理:
1、質管管理的形成:
質量檢驗階段:20世紀前,全球的工廠主要為手工業,生產規模並不大,主要由操作者自身的經驗來保證品質,但由於生產的發展,工廠的分工越來越復雜,操作的質量管理容易造成標准不一致及效率低下,越來越不適應生產,此時美國科學管理奠基人泰羅(F.W.Taylor)提出了將計劃與生產、生產與檢驗分開的主張,這就形成了當時的質量檢驗管理階段。
2、質量檢驗的管理方法,純屬「事後把關」查出不合格,但此時由於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或報廢
的損失已無法挽回,且另一方面「事後把關」採取全檢的方式效率低下,增加了品質成本,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對某些產品無法進行全檢,如:炮彈的射程、膠片的感光度檢驗一單位便損失一個。後來西方一些國家便利用了概率學及統計學提出了「事先控制,預防不合格品」。此同時美國的管理學家便提出了抽樣檢驗法。(MIL-STD-105D/E美國軍方)。這便是統計質量管理階段。
3、統計質量管量單純強調數理統計方法的應用,只是關注生產過程及最終產品的質量控制,所
以許多品質異常並不能起到預防作用,因質量與操作人員、生產計劃、部門協調等諸多因素相關,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費根堡及朱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
1、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朱蘭螺旋質量曲線(模型) 朱蘭質量螺旋反映的即為質量三步曲: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改進。 市場調查 產品計劃 設計 生產設備配置 采購 制定工藝 制訂產品規格 生產 工序控制 銷售 檢驗 銷後服務 測試 市場調查
2、全面質量管理幾個關鍵點:
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必須高度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影響製程品質的五大因素人、機器、物料、方法和環境,即4M1E。
4M1E: Man(人): 影響質量的五大因素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但人的因素處於中心地位,從
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來看,無論是質量的決策到各項質量職能的執行,離開人的積極思想都難於有滿意的結果。人的工作質量是一切過程質量的保證。
Material( 物料):生產原材料。
Machine(機器):包裝生產設備、工具、夾具、檢驗設備及工具等。 Measure(方法):包括作業方法、過程方法、檢驗測試方法。 Environment(環境):如作業料環境、貯蓄環境等。
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建立一個完善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是質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礎,通過質理體系,規定質量活動的方式,協調各種活動,實現部門與部門間的有序溝通,使公司形成一個有機的運作總體。(如: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加強對質量管理的監察 :對各品質活動的結果應予以驗證其有效性並作不足處檢討,提出持續改善方案。 3、工序質量控制:(即過程式控制制或製程式控制制)
工序質量控制的三大重點: 嚴格執行生產、質量計劃。 保證工序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有效控制生產節拍,及時處理品質異常,保證均衡生產,文明生產。
工序控制,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工序質量波動的因素及確認工序質量的波動的原因: 工序質量波動的因素:4M1E 工序質量控制依賴於工序質量統計:從製程統計數據確定工序波動的原因,並對其具體原因作出異常分析,提出糾正措施及預防措施。 統計方法:如管制圖、柏拉圖、要因圖等。
4、談到品質,大家的的思想一定也會想「檢驗」這一概念,的確檢驗是我們品質控制的重要環節。
檢驗(Inspection):指對實體的一個或多個特性進行諸如測量、檢查、試驗或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各項特性之符合情況的活動。此活動(即檢驗)包括以下四個基本要素:
度量:採用試驗、測量、化驗、分析或感官檢查等測定產品的質量特性。 比較:將測定的結果同質量要求進行比較。
判定:根據比較結果,對檢測的項目或產品作出合符性判斷。
處理:對被檢驗的產品或批次作出合格放行與否的決定及執行。 檢驗的作用:
鑒別產品的質量水平,確定合格與否;
判斷工序質量狀態,為工序能力控制提供依據; 了解產品質量的等級或缺陷的嚴重程序; 改善檢測方法;
反饋質量狀況,發現質量趨勢,提出改善建議; 檢驗所應具的職能:
鑒別的職能:明確產品質量水平、了解工序質量保證能力 把關的職能:去除不合格
報告的職能:形成統計數據,掌握質量發生趨勢。
檢驗存在形式: 不同的產品或不同工序(或過程)存在不同的檢驗形式,以我們公司作例: 產品設計階段: 樣機檢驗、軟體檢驗
原材料采購階段:供應商或協力廠考核、來料抽樣檢驗
產品製作階段: 儀器設備及工具的檢查、作業員的自檢及互檢、IPQC之巡迴檢查、首件
檢驗、QA成品終檢、出貨檢驗。
5、既然我們了解了檢驗的存在形式,也清楚了檢驗的三個職能,很明顯以前兩檢驗職能可以去
除不合格品,但不合格品已經發生,由於對不合格品進行進行返檢或進行維修所造成的損失已無法挽回,所增加了品質成本,所如何去掌握質量發生趨勢,預防不合格的發生變的格外的重要,以此同檢驗的報告職能再次體現檢驗的重要性。
6、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檢驗來掌握生產製程品質狀況,發現製程品質異常,其它目的在
於採取糾正措施,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措施的提出及實施,即以下所要推行的「品質改善循環」,即為PDCA循環圈:
P:Plan (計劃):為實現某一過程,預先制定過程方法、品質目標,並確定相應的措施及辦法,這就是PDCA計劃階段。
D:Do (執行):按照已計劃內容及計劃目標,落實實施,這就PDCA執行階段。
C:Check (檢查):對照計劃,檢查執行過程狀況。
A:Action(總結改善):在檢查的基礎上,保存好的方法,檢計過程序中不足之處,並作出糾正及預防措,為下一次計劃提供有效的信息。
PDCA工作程序具體化,可分以下數個步驟:
1、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如以往遺留的問題),並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 2、分析生產質量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 3、在影響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 4、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制訂措施,提出改進計劃,並預計其效果。 5、按照制訂的計劃認真執行。
6、根據計劃要求,檢查實際執行的結果,確認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7、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總結,保存好的方法,鞏固已取得的經驗,檢討過程中不足之處,同時提出糾正及預防措施。
8、提出這一PDCA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讓其轉入下一次的PDCA循環中到處理。
7、綜合以上內容,對於IQC檢驗工作的實施應具備以下幾點
① IQC檢查員必須了解物料的本身所具的特性,即明確物料所須的檢驗項目。 ② 採用適宜的方法或方式進行檢驗。 ③ 明確產品的要求。
④ 有計劃的進行抽樣或判定。
⑤ 其過程實施PDCA的原則,IQC內部自身持續改進,包括人員、檢測設備、工裝夾具、方法方式等。
㈥ 品質培訓教材
員工質量意識培訓資料質量意識講義的展開
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說一下品質意識方面的東西。
大家可能對品質理論聽的太多,也可能沒記住什麼東西,畢竟大家和我一樣都不是研究理論的,對這些枯燥的理論也不是太感冒。
那我們就變換一種方式,從大家切實關心的問題出發,來共同探討一下質量的回答。
今天也談不上什麼培訓,我也不是老師,並不比大家知道更多,但又可能比大家多知道一點,那麼就把這一點端出來,一起來品嘗一下品質的味道。
今天的這個資料的內容是我工作這幾年的經驗總結,不成系統,只希望拋磚引玉,能給各位一個引導,想想我們公司實際工作中是否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者那些東西沒有做到位(包括領導者和個人的工作行為)
回到正題:
第一張幻燈片:我想以提問的方式來展開,那麼就把這個資料定義為「探求質量的回答」。
第二張幻燈片:
這些問題是大家可能密切關心的「質量是什麼?」、「質量是怎麼來的?」「質量關我什麼事?」「QC老找我的麻煩?」「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這一系列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工作中時常考慮的。那麼質量是如何來回答的呢?
先看一下「質量」這個字眼。
第三張幻燈片:
從結構上,質是「廠」頭 一個 「+」 號,底下是一個「貝」,我們可以把廠看作是我們公司,貝是古代的貨幣,那麼要建立「質」 必須有貝作支撐,這里引申為成本的概念。「量」既是「數量」也是「監視測量」的含義。
那麼綜合起來考慮,在我們製造業,企業的發展是需要靠有市場的產品並且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努力的控製成本,才能實現利潤。 企業的發展這個方式方法也是最基本的。
第四張幻燈片:
「究竟什麼是質量?」還要從其定義出發:ISO9000中的定義: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這里強調一下「固有特性」和「要求」。
「固有特性」是指 事物或產品本身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例如我們公司的電池能夠提供穩定的電源,其本身能夠能充放電,容量等就是它的固有特性。
和固有特性相對的就是「賦予特性」,它不是事物固有的,是後來人為定義上去的,如電池的價格等。
這兩個特性有時候可以相互的轉化,例如有的服務行業要求有及時性,送貨的及時性是物流行業的一個固有特性。
關於「要求」: 明示的 隱含的 或者必須履行的 需求或者期望。
明示的是需要規定下來,例如在合同或者采購協議,針對產品來說一些尺寸的規格等就是明示的要求。
隱含的是不需要特別的規定,是一種常理或者一種常規的做法。
必須履行的:是指 法律法規的要求 或者一些強制性的要求。如食品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法等。
對於「要求」,我個人還有一個看法:
針對體系本身的,這個9000體系是西方發達國家在企業達到一定管理水平的時候提出的對發展中國家的要求。
所以變相的 「質量也可以定義為:質量是滿足發達國家相關要求的一組固有特性的水平。」
第五張幻燈片:
看一下這個質量環,首尾相接:質量是可以測定的、質量無所不在、質量可以學到。
質量是可以測定的:
1:很多企業現在都實施目標方針管理,並且目標在制定上有一個原則就是是可以測量的,任何的目標的設定最好能夠去量化。因為模稜兩可的目標既實現不了,也不能給人以說服力。
2:監視和測量 只談產品的監視和測量,應該是在產品實現(特性)的各個階段進行,以確認產品要求得到滿足。(策劃的結果是否得到了滿足)
質量無所不在:
1:質量發展的階段: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和全面質量管理三個階段。前面的2個階段不多說,就全面質量管理階段進行一下說明:所謂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質量管理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實現相關方收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從TQ「C」到TQ「M」更突顯了「管理」的重要。
2: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原則的一個內容,全員參與,包括高層 中層 基層和一線的員工共同參與到質量管理之中。
3:ts16949。這個體系綜合了QS9000 AVSQ VDA 精益生產等等方面的精華,從人力、設備、環境、信息到產品、內外部顧客,供方,從管理者到基層員工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如:對影響產品質量的人員(作業者或QC)提出能力的要求。我們公司的作業員要持證上崗 並且還要不斷進行考核和培訓。
質量可以學到:
1:在管理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外國先進的管理模式,如六西格瑪管理,TPS精益生產,或者同行業先進的管理方法。
2:在個人方面:我們個人的職業發展和擇業要做質量管理方面,(有個質量人的說法啊)就要學習質量管理的知識和技能。
當然不管是企業行為或者是你的個人行為,學不是簡單的模仿,學以致用是要到達的目的。
第六張幻燈片:
這個幻燈片的內容也是我自己的總結。(對與不對,大家就不要追究了啊)
我把它定義為質量三步曲,並不是朱蘭三部曲啊。
一個旋轉的樓梯,台階下面是「思維質量」,台階上面是「行為質量」,最上面是「結果質量」。
這個樓梯呢,也不是直上直下的,有些旋轉。寓意是,走的路並不是直來直去,會有很多彎路要走,才能到達目的地。
那麼就這三步曲進行逐一的展開:
第七張幻燈片:「我們該怎麼思維?思維什麼?」
羅列了很多的詞彙:方針、政策、策劃、資源、過程、培訓......
1:方針
每個企業都會有一個方針,是企業發展的一個總體指揮思想和方向。如我們企業的方針是:顧客滿意,質量第一、求實創新,持續改進。質量方針在體系要求方面 可以寫進質量手冊,並且方針還要讓企業全員都能夠了解熟悉。
2:政策
和方針緊密的結合,不談政府行為,也有它階級性的一面,也是一個根本。不多說,我們每個人可以去體會,我們公司對各個管理層次的政策行為。
3:策劃
PDCA循環,也叫戴明環,計劃、執行、檢查、行動。這個也是質量管理活動的一個精髓原則,任何的質量行為都可以按照這個進行。那麼策劃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沒有策劃,行動就會忙無目的。
聽起來這個詞彙和大家有些發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策劃,比如買一件衣服,你要事先想 要花多少錢,什麼樣的牌子,款式 顏色,等等,這些 就是你買衣服做的策劃。只要有人為的行動,我們就要策劃。
在質量上,更需要策劃。如 產品實現過程,過程之間等等。
4:資源
資源有很多 如設備、原材料、勞動力、信息、廠房,社會環境的應用也屬於資源的范疇。製造業就是整合這些資源的綜合經過管理手段來實現利潤。
5:過程
輸入 過程 輸出 任何一個行動都可以歸納為這個模式。每個過程還可以包含子過程。任何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動作我們都可以認為是一個過程。
產品實現過程 如技術部的產品開發 生產部的生產步驟
支持過程 如采購 管理部的人員招聘等
6:供方 客戶
這兩個部分是一前一後,在質量體系中有2個原則,就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和 與供方的互利的關系
這也是2個關注。
供方 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內部供方就是上道工序。人機料法環各因素的提供者都是供方。
客戶:也可以是內部和外部,內部顧客就是下道工序當然 老闆也可能是客戶,部門之間也可以相互為顧客,視接受一件事物的歸口。最大的客戶就是社會或政府,因為我們首先要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
如我們的廢液的排放要符合天津環保局的相關污水處理的規定等。
7:要求。前面已經講到了。不多說了。
8:領導
有時候我們還可能思考我們的領導,這個是一個組織內部經常談起的,某個領導如何如何,體現的是一個團隊的凝聚力。
9:目標
大家都切身體會過目標,比如我們每個人的日產量就是個人的工作目標。達成率等。
對於目標不給大家說太多的理論,只要大家要明白本部門的目標是什麼就可以了。
10:標准
標準是標准化行動的產物。
每一項活動都要有標准作為衡量的標尺。
11:關鍵質量特性
這個是產品製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們日常質量工作最最關心的一個部分。
特殊特性可以理解為 如果某項性能超出了規定的要求(負面的影響),會造成整個產品失去其功能或者對安全有致命的影響。
如電池的容量,內阻都是關鍵質量特性
12:職責與義務
這個很好理解。
俗話說干什麼吆喝什麼,你日常工作中只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就可以。
13:培訓 最後說找個
實際這個也是一個行為。但是我們要提前思考。
「始於教育終於教育」是日本人石川馨的名言。
我不喜歡「教育」這個詞。感覺還是培訓好一些。對於品質人員、基層作業員(特別是關鍵質量特性工序——關鍵工序),特殊崗位人員,都要進行培訓並且考核合格上崗。
得到了工資
這個也是「我們思維什麼?」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回答。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為了生活質量。
以上這個都是我們思維的,我只總結這些,大家還可以展開,繼續深入。
第八張幻燈片:
我們該怎麼行為?
也是羅列幾個詞彙。控制計劃,工藝要求,作業指導書,士氣,設備維護、自檢互檢專檢、及時報告、改進方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現場5S 做好標識
也是逐個的解釋一下:
1:控制計劃
在坐的組長更要應記住這個控制計劃,控制計劃描述了過程的每階段所需的控制措施。並且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方法措施的實施。
2:工藝文件
這個和我們日常工作最直接,每生產一個型號都要查看工藝文件,它上面規定了產品所需要的步驟,以及尺寸外觀性能方面的要求。並且規定了其公差的要求。是產品策劃的直接結果。
3:作業指導書
是控制計劃後做出來的,它教會我們該怎麼做,如何做。
4:士氣
很重要。
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你不好的情緒帶到你的工作中」。也是工作中需忌諱的。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
在去年春節前夕,多少人為了不能回家,而情緒低落,在座的各位可以想一下自己當時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一個人在節假日來臨前夕情緒是最高漲的,也是最沒有心情工作的時候。
一周之中,是形成了一個兩端低中間高的曲線。
另外一個方面:激勵比任何的懲罰更有效,最廉價的獎勵就是依據表揚的話。
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因為人有這種被肯定的心理需求。(科學行為理論稍微展開一下)
所以建議每個組長,你的員工犯了錯誤不要一味的埋怨,一句安慰的話 比任何的懲罰和警告更有效,不妨一試,也是你管理能力的一個提高。
5:設備維護
生產製造業沒有了設備一切都不能實現,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胳膊和兩條腿。
這兩個零件要是廢了,你想你還能做什麼?
所以設備要保養。
設備維護有1:預防性維護 和預見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是對設備最基本要求的執行,如備件啊,加潤滑油啊。
預見性維護是需要對日常的SPC結果進行分析,在我們公司 這個工作有工程師來完成,和大家不是直接就不說了。大家只要做好 設備指導書中 的注意事項就OK了。
6:自檢互檢專檢
質量管理制度上稱作 三檢制
自檢就是自己檢討自己的工作成果。互檢上下工序或者同類工序不同操作者相互檢討。專檢更多是有QC完成。
7:及時報告
義務與職責提前說了一下。這個及時報告也是你的職責,體現的是質量管理的一個職能。這里我們把塔看做是實際行動中的一項。
即使是出現了很小的問題,只要是你不能解決的,都要及時上報你的領導或者現場工程師,避免出現大的隱患。
8:改進方法
永恆的話題,改進永無止境。
每個人都思維發揮一下,你的工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並提出來。
9: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對
這里我那這句話拿出來放在這里可能有些不妥,但是找不到更合適的歸類。
這句話是美國質量學家克勞氏比先生的名言,零缺陷的指導思想。
我們知道 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對是最經濟的。
特別要說的是,希望大家把這句話當作以後的生活工作自己的行為標准吧。對你個人是有幫助的。
10:現場5S
這個工作大家每天都做,整理整頓清理清潔 習慣。
前4個S是行動方面的也是務實的;後面的習慣是務虛的,是前面4S的直接行為結果。
我用一句話理解5S:工廠的「做家務事」式管理。你沒有第二次機會去建立第一印象。
11:做好標識
相當重要。也可以是看作看板管理的一個內容,其目的就是給別人和自己一個比較清楚的信號。
對產品狀態的標識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預期使用,設備狀態的標識避免設備的誤用和混用。等等。
那麼到現在 前面的兩部曲已經說完了。
從思維到行動,希望大家都要以一個准則來約束自己,多想一些為什麼,為了好的結果,或者說有質量的結果去努力行動。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結果質量:(第九張幻燈片)
不言而喻,前面的你做好了,或者努力了,自然上帝(企業,客戶,你自己的良心)就會垂青於你。
最後一張幻燈:我用了一些人物來比喻「你眼中的質量人」
醫生:包含2個角色
治病的醫生
保健醫
警察:也包含2個角色
抓小偷的警察
火警
全能戰士:(哪吒的形象)
在你眼中 我們公司的這個品質部的同事處於什麼角色,大家去自己思維吧。
謝謝大家!
㈦ 員工質量意識培訓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可以對員工進行品質意識方面的講座,以增強員工的品質意識。講座的內容可以包含這樣三個模塊:
1、讓員工了解何謂品質,什麼是高品質。
2、灌輸品質對於企業生存的重要性。
3、培養品質意識。這個模塊中的具體內容是
(1)員工目前存在的品質方面的錯誤觀念
(2)正確的品質理念
(3)樹立品質改善人人有責的觀念
4、結合您自身企業的問題,向員工提出具體的要求。
員工不安流程操作,那麼培訓的對象應該是企業的生產部門人員,因此,培訓的內容要以案例、故事或者其他通俗易懂的內容為主。培訓不光要講為什麼需要品質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您的員工怎樣做才叫注重品質。
培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產品不合格的問題,為此您需要加強企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並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多方面對品質進行管理。
(7)品質部安全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質量意識是一個企業從領導層到每一個員工對質量和質量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在這里「質量」有兩種含義。一是:產品的質量,即產品合格與否。二是:生產產品過程的質量,即生產過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與企業設定的管理基準一致。
換句話說:所謂質量意識,首先要保證產品合格,符合產品的規格要求。並且,整個生產流程嚴格遵照企業生產流程的管理規定。
在質量意識當中,人才是質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對質量管理的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具有質量管理專門知識、技能並在質量工作實踐中,以自己在質量事業上的創造性勞動,對國家、行業、地區、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的振興和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是十分關鍵的。
目前,人們對質量管理有「三大要素」與「五大要素」之說。
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術和管理。在這三大要素中,首先提到的是「人」。
五大要素
「五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由:人、機器、材料、方法與環境構成,在這五個要素中,「人」也是處於中心位置的。俗話說:「謀事在人」、「 事在人為」。 謀質量這事也在人,要把質量這事做好更在於人,所以說人必須有質量意識,這也是對「人」的質量的要求。
對信息的接受、理解與組織作用。一般來說,人對有深刻認識並抱有積極態度的事物容易接受,感知也清晰;對沒有認識並抱有消極態度的事物則不容易接受,感知模糊,有時甚至給予歪曲。質量教育的實踐表明,質量意識強的員工,學習積極性高,學得快,學得好。
相反,質量意識差的員工,學習往往出現困難,學不好,記不牢。意識和態度對信息還具有「過濾 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反映到實際操作中。
操作中看錯數據,往往也與質量意識有關。質量意識差,對相關的質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夠,因而會 看錯 。而質量意識很強的員工,對相關質量要求不僅敏感,而且注意。
㈧ 品質管理培訓什麼內容
品質管理培訓復的內容制主要有以下幾點:
1、ISO9001標准條文的要點掌握
2、公司程序文件的掌握和理解
3、抽樣標準的理解
4、QC七大手法的理解與掌握
5、供應商品質管理
6、過程式控制制
7、客戶服務和管理
8、產品的流程知識
9、人際關系學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