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怎麼做
開展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認真把握特點規律、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⑵ 如何做好新時期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工作
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黨的幹部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統一戰線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對推動統一戰線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胡錦濤同志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黨外代表人士後備隊伍,直接關繫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堅持和完善,關繫到統一戰線的持續發展,也是民主黨派順利實現新老交替、政治交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的需要。
一、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的思想特點
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大都生於60、70年代,接受過社會主義的系統教育,是在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思想基礎和基本素質是好的;但由於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又呈現出其鮮明的特性。
一是社會層次較高,思想活躍。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大多年紀輕、學歷高、見識廣,是在本專業和學科取得驕人的成績後被選拔出來的。他們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眼界開闊,思想活躍的特點。他們注重個人價值的體現,勇於追求自我完善,有表達自己政治主張的積極性,政治參與意識強;他們更願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追求表達方式的獨特性。政治認知方面理性思考比重大,傳統的政治感情因素相對較弱。在思考問題的方法上,傾向於從微觀、橫向、對比地分析問題,善於使用逆向、否定的思維方式。
二是政治堅定性有待加強。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大都成長於我國改革開放以後, 缺乏對於政治斗爭風波的親身感受與深刻認識,缺乏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經驗,對大是大非問題的政治把握能力尚需加強。他們大多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對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學習不夠、認識不深,對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必然性、創造性和優越性缺乏理解與認識。其中有些人受西方民主化思想影響較大,思想認識有雙重性:他們一方面認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但當改革進一步深入,特別是涉及個人利益時,又對形勢看法消極。一方面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另一方面對如「懲治腐敗」等政策的真正落實又深表疑慮。一方面認同中國沒有共產黨領導不行,但看到共產黨內有腐敗現象,監督機制不健全,又轉而羨慕西方政治制度。因此,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摯友,對於黨外代表人士是當務之急。
二、黨外代表人士選拔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多個環節的一項系統工程。當前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部分單位對於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缺乏足夠重視。主要表現在推薦選拔沒有客觀標准,推薦選拔過程不規范,不履行民主程序,隨意性較強。這就造成一些黨外代表人士選材不準,一些動機不純者趁機而入,而一些真正符合條件的卻被拒之門外。
二是缺乏培養黨外代表人士後備力量的規范途徑和方法。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黨外代表人士緊跟時代步伐,在思想上、行動上「跟著共產黨在正道上行」。各級社會主義學院承擔黨外人士的理論培訓任務,但由於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基礎、文化背景、職業經歷的差別,造成在培訓時間、內容、形式選擇上難度較大。至於實踐鍛煉的安排,更是可有可無,可長可短,無章可循。由於缺失培養考察,大多數黨外代表人士都是直接走上政治崗位的,很難做到人盡其才、發揮其應有作用。
三是履行職能和本職工作難以兼顧。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一般都是所在單位、所在專業的精英和骨幹,擔任所在單位的行政或學術職務,本職工作十分繁忙。由於他們還在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中兼任職務,為了更好地發揮作用、履行參政議政職能,他們需要去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要學習各種政策法規,成為有關方面的專家。這也佔用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本職工作經常發生沖突,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本職工作。當黨外代表人士所在單位領導對於統戰工作和多黨合作事業認識不足時,往往造成矛盾,影響關系,甚至影響黨外代表人士在專業領域和所在單位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規范的黨外代表人士選拔培養任用機制。《中共中央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提出:要完善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任用工作機制。這是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一是黨外代表人士選拔培養工作應由各級黨委的組織和統戰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實施。民主黨派各級組織、黨外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單位黨組織、已安排和擬安排黨外代表人士的單位黨組織,應協同組織、統戰部門開展工作。以上部門要在選拔標准上達成共識,建立切實可行的溝通與協調機制,以便統籌安排相關工作。二是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培養工作,要適應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需要,既要有長期規劃,又要有短期安排,這些都要納入各級黨委的總體工作計劃。有關工作計劃和落實情況要定期向民主黨派及有關部門通報。三是要規范黨外代表人士後備人選的選拔程序和培養、鍛煉、任用程序,建立健全黨外代表人士後備人選公示制度、民主測評制度等。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黨外代表人士評價體系。這是保證黨外代表人士隊伍質量的前提條件。具體要求是: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體現其科學性;二要在基本保證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的前提下,具有較好的操作性,評價方法簡便易行;三要能夠全面反映各級領導和普通群眾對被評議對象的評價;四要有目標導向作用,利於引導鼓勵被評議對象向正確的方向和目標發展。
三是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黨外代表人士培養制度。政治理論培訓要由統戰、組織部門協調,由各級社院、黨校分工負責。要根據黨外代表人士的年齡層次、文化水平、職業特點,分別設計培訓內容、形式,開設不同級別的培訓班。同時要組織各種專題、專項培訓,幫助黨外代表人士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和政治識別能力。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把黨外代表人士的實踐鍛煉納入後備幹部培養總體規劃,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煉,積累工作經驗。要有計劃地安排黨外代表人士進入人大、政協或擔任特約人員,在參政議政的實踐中經受鍛煉和考驗。同時,要堅持在實踐中考察評價的原則,將實踐鍛煉的時間長短和績效優劣作為評價與任用黨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據。
四是切實提高對黨外代表人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從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黨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徹底清除對黨外人才的偏見和冷漠情緒,樹立正確的黨外人才觀,樹立黨外幹部也是黨的幹部的觀念,像關心重視黨內幹部一樣關心重視黨外幹部,積極營造黨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⑶ 如何做好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
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是改革開放後快速成長起來的一個新群體,包括私營和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要加強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的團結引導工作。
要堅持充分尊重、廣泛聯系、加強團結、熱情幫助、積極引導的方針。充分尊重,就是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肯定他們為國家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廣泛聯系,就是要廣泛加強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的聯系、溝通,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變化,關注他們的利益訴求。加強團結,就是要把他們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引導他們將實現個人理想價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熱情幫助,就是要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暢通反映意見建議的渠道,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積極引導,就是要引導他們愛國、敬業、創新、誠信、守法、貢獻,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要注重通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黨外知識分子所在的組織開展工作。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知識分子,往往根據自己的職業或興趣加入各種社會組織。這使得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知識分子不再是「一盤散沙」的個體,而是有了一定的組織依託。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建立由統戰部牽頭、黨政有關部門參加、社會有關團體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要按照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和《條例》規定,積極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進一步明確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統戰性和在開展統戰工作中肩負的職責,及時將有關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納入聯席會議,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開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外知識分子工作中的作用。
要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的培養。統一戰線工作主要是做黨外有代表性人物的工作,並通過他們把所聯系的群眾團結起來。培養黨外代表人士,既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方法。要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納入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通過舉辦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理論研究班,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政治認同,通過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考察、參與各類社會服務團、掛職鍛煉等,豐富經歷閱歷、提高素質能力,逐步培養建立一支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隊伍。
⑷ 黨外知識分子的介紹
黨外知識分子特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參加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回分子和沒有參加任何答黨派的無黨派知識分子。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對象主要是黨外中高級知識分子,特別是各界有代表性、有影響的人士。包括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有關人民團體和文史館、參事室中的黨外知識分子,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黨外知識分子,在各院系擔任學科帶頭人或重要業務骨乾的黨外知識分子。
⑸ 如何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
黨外知識分子與其他社會群體一樣也有自身的利益訴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專逐步建立、社會的轉型,黨屬外知識分子的利益訴求的意識和實現願望日益增強。在政治參與訴求方面,由於經濟實力和職業特點的不同對政治參與的願望也冷熱不均,但總體呈增強的趨勢;在經濟生活利益訴求方面表現得較為強烈一些。特別是比較關注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對出台政策比較敏感,普遍期望為他們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競爭的社會環境,對社會上暴露出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和問題,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較強烈的不滿情緒,甚至會在某些場合和互聯網上出現言論過急的現象。
⑹ 如何理解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
黨外知識分子,是對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的統稱,包括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中的知識分子
和無黨無派的知識分子。黨外知識分子歷來就是統一戰線的重要成員,一直都是構成統一戰線的重要基礎。黨外知識分子還是統一戰線各個領域代表性人物的源頭,
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工商聯和僑聯台聯等人民團體中的黨外負責人,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中的代表人士,各級人民政協委員中很多人都是從黨
外知識分子中培養選拔出來的。能否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直接關繫到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發展,關繫到鞏固
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的需要。我們黨要領導全國人民在國際格局演變愈加復雜、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優秀人才是首要的戰略資源。而黨外知識分子隊伍中蘊
藏著大批的優秀人才,他們學有所成、技有所長,具備開闊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他們不僅可以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
新等方面創造出豐碩的成果,還可以在社會輿論和價值觀念方面發揮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快、影響面廣,黨外知識分子所創造的精神
文化產品,所反映的思想、觀點和立場,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黨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推動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重要力量。從深
圳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來看,黨外知識分子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還將成為推進
深圳市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和前海開發開放的「三化一平台」建設不可缺少的生力軍。黨
外知識分子有分布領域廣、思想狀況復雜的特點,一般性的工作方法可能效果不明顯。我們要學會同黨外知識分子打交道特別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要在堅守好
政治底線這一圓心前提下,尊重和包容黨外知識分子的不同意見,爭取把正確的認識內化成為他們的思想,努力把統戰工作的「同心圓」劃得更大、更廣;要發揮好
「五破五立」精神,結合黨外知識分子所在領域的具體情況,探索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包括新媒體從業人員)、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中
的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新模式、新平台,更好地發揮黨外知識分子的智慧和才能,為我市「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持續的力量支持。
⑺ 什麼是黨外知識分子
黨外知識分子特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參加各民主黨派回的知識分答子和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的無黨派知識分子。
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對象主要是黨外中高級知識分子,特別是各界有代表性、有影響的人士。包括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黨外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有關人民團體和文史館、參事室中的黨外知識分子,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黨外知識分子,在各院系擔任學科帶頭人或重要業務骨乾的黨外知識分子。
中國共產黨對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的稱呼。包括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中的知識分子和無黨無派的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工作對象之一,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外知識分子同黨員知識分子一樣,經過黨的長期教育培養,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在各條戰線上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黨把黨外知識分子作為統戰對象,是為了加強與黨外的聯盟,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更好地調動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更充分地發揮他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⑻ 在加強黨外知識分子工作中有哪些工作經驗和做法
搭建抄一個平台,開展聯誼活動。成立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讓黨外知識分子有個聯系點和交流處,使之成為全縣黨外知識分子活動平台和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有效載體。
建設一支隊伍,延伸工作觸角。建立一支新的社會階層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聯絡員隊伍,分戰線、分系統確定7個聯系點,把統戰工作延伸到「兩新」組織的內部。
建立談心制度,真誠交心交友。在已經建立了黨組織的"兩新"組織中建立黨組織書記與黨外知識分子談心交友制度,建立工作台帳,積極採納其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平台。
組織一次調研,組織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深入企業、基層開展一次調研活動,並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位決策提供參考。開展兩項活動,引導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