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課程方案與課程標准培訓

課程方案與課程標准培訓

發布時間:2021-02-07 17:21:01

①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什麼哪些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

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專是學生學習的過屬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由於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工作做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的效果,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課程目標側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② 課程計劃,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有何區別

區別: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
3、課程計劃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5、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
拓展資料:
課程計劃分為實際課程與虛擬課程,所謂實際課程就是實際操作的計劃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學習的課本章節,上午要學習哪些內容,下午要學習哪些內容;虛擬課程就是把將要做的任務安排記在頭腦里,不一定要立即實行。
課程安排方法
1、要認清現實情況,根據自身是否能達到任務的目標,而定好計劃,一般緊急的一些課程必須要注意這點,以免導致無法完成安排任務.。
2、首先安排整體,然後整體安排具體計劃。
3、整體安排上要清晰明確,在細節上要精細。
4、在安排課程時最好用紙筆記錄,以免忘記某項任務而全局崩潰。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③ 課程方案·課程標准 教科書三者與課程是何關系它們在課程中各起何種作用

課程:廣義為學生所學所有科目及進程安排。實行之前肯定要有一定的編排標准和方案,以及載體

④ 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區別,怎樣理解

一、內涵不同

1、課程計劃

課程計劃(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回,由教育行政部答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課程標准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學科質量的重要標准。

二、指導范圍不同

1、課程計劃一般是宏觀上的指導。

2、而課程標準是對某一具有學科的指導。

三、功能不同

1、課程計劃

包括三點:一是;規定課程設置。 二是;規定課程的順序。 三是;規定各門課程的教學時數。 四是;規定學年編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動總量。

2、課程標准

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⑤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哪些主要區別

從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框架結構看,兩者的條目並不完全對應。課程標准有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和附錄5個大條目組成;教學大綱有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教學建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課時安排、考核與評價6個大條目組成。課程標准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參考了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聯的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都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較大的區別。一、全面闡述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現行大綱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方面作了敘述。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不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性,不過分追求概念、規律表述的准確性、邏輯關系的嚴密性,而是全面考慮課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課程標准使用了較大的篇幅,對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詳盡的闡述。案例11: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對於課程性質,教學大綱指出: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在物理課中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受到觀察、實驗的初步訓練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對於課程性質,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等。對於課程理念,課程標准指出: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簡評: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詳盡的闡述,而大綱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僅涉及課程性質,但沒有涉及課程基本理念,相比較狹窄。二、強調過程和方法的學習在教學方式方面,現行大綱重視知識的傳承,重視較多的是科學的結論,而對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或重視不夠,或根本忽略,沒有提及科學探究,也沒有強調科學過程,而課程標准不僅強調知識的學習,特別強調學習的過程,把「過程和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強調科學探究在物理課程中的作用,將學習重心從知識的傳承積累向知識的探究積累過程轉化。 案例12:對「凸透鏡」的要求教學大綱的要求: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知道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的實像和成虛像的條件。知道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課程標准在內容標准中,要求: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並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課程標准在活動建議中,還建議:閱讀投影儀或照相機的說明書,通過說明書學習使用投影儀或照相機。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製作望遠鏡。簡評:課程標准刪去了「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內容,反映了課程標准對知識傳承的弱化,不糾纏在「主光軸」等類似概念上,而是加強生活實際的聯系,從「知道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變為「了解凸透鏡的應用」,也可見一斑,不再局限於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另外,凸透鏡成像規律歷來是教學的難點,課程標准把重點放在探究過程,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結論沒有作硬性規定,學生通過探究對規律有定性的、整體的了解即可,使學生從繁重、枯燥的題海練習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識、聯系生活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去。案例13: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要求對於聲音的傳播,教學大綱要求: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課程標准在內容標准中,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課程標准在活動建議中,還建議:調查社區(或學校)中雜訊污染的情況和已採取的防治措施,提出進一步防止雜訊的建議。簡評:對於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大綱僅對結果有要求,而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沒有要求,而課程標准對結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有要求,並在活動建議中也有具體的建議。三、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行大綱關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相對較少,雖然在教學目的中也提到「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品德教育」,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要求。而課程標准中特別強調義務教育中的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用,無論在具體的知識點還是在活動案例上都考慮到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方面的教育作用。案例14:對「物態變化」的要求對於物態變化,教學大綱要求: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知道晶體的熔點。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會查熔點表。知道蒸發現象。知道蒸發快慢與表面積、溫度、氣流有關。知道蒸發過程中吸熱及其應用。知道沸騰現象。知道沸點、沸點與壓強的關系。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課程標准在內容標准中,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有節約用水的意識。課程標准在活動建議中,還建議:調查學校和家庭的用水狀況,設計一個學校或家庭的節水方案。調查當地水資源的利用狀況,並對當地水自然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見解。調查本地農田灌溉(或污水處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進的灌溉技術。簡評:從「物態變化」這部分內容可看出,教學大綱僅對知識和技能做出了具體的要求,沒有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而課程標准不僅在內容標准中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在活動建議中也有具體的建議。四、實施建議教學大綱的教學建議部分強調了教學應注意的問題,規定了教材、教學和評價的最高要求,無論是教材、教學還是評價都不能突破這一上限,可見教學大綱對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業評價的影響是直接的、嚴格控制的、硬性的。這對教學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但由於規定過於具體、細致,不利於教師的創造性教學,也不利於教材的多樣化和創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科書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建議、學生學習評價建議等,同時還提供了典型案例,內容更豐富。這些建議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課時分配等,也不對教學的手段與過程、知識的先後順序作硬性規定,但是對與現行課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盡可能具體的闡述,這是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一個重要區別。

⑥ 簡述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教科書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程主要表現為課程計劃、課程標准、教材(教科書是其主要部分)。

三者關系見圖中表格

拓展資料:

課程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具體規定了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其中,開設哪些科目是課程計劃的中心和首要問題。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展開。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材是根據學科課程標准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知識授受活動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聲像製品。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課程」一詞在我國始見於唐宋期間。唐朝孔穎達為《詩經·小雅·巧言 》中「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句作疏:「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但這里課程的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遠。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多次提及課程,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等。雖然他對這里的「課程」沒有明確界定,但含義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課及其進程。這里的「課程」僅僅指學習內容的安排次序和規定,沒有涉及教學方面的要求,因此稱為「學程」更為准確。

到了近代,由於班級授課制的施行,赫爾巴特學派「五段教學法」的引入,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程序及設計,於是課程的含義從「學程」變成了「教程」。

在西方英語世界裡,課程(Curriculum)一詞最早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什麼知識最有價值?》(1859)一文中。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道」(Race-course)。

根據這個詞源,最常見的課程定義是「學習的進程」(Course of study),簡稱學程。這一解釋在各種英文詞典中很普遍,英國牛津字典、美國韋伯字典、《國際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cation)都是這樣解釋的。

但這種解釋在當今的課程文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Currere」 一詞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從而引出了一種傳統的課程體系;而「Currere」的動詞形式是指「奔跑」,這樣理解課程的著眼點就會放在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就會得出一種完全不同的課程理論和實踐。

解放以後,由於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到80年代中期以前,「課程」一詞很少出現。

⑦ 課程方案,課程標准,教科書三者與課程是何關系它們在課程中各起何

課程方案是學校或專業課程教學的總體計劃,課程標準是該門課程教學的具體安排,教科書是依據課程標准選用或編寫的教材。

閱讀全文

與課程方案與課程標准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