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核心在踐行,關鍵在要明了和鎖定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目標維度。只有首先確立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培養過程才會有方向、有定位、有遠方,才能瞄準標高,凝心聚力,逐夢前行。這樣的目標就是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
懷匠心。匠心,即能工巧匠之心,它是指精巧、精妙的心思,本質上就是創新之心。成語中的匠心獨運或獨具匠心,指的就是這樣的靈明獨到之心。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位要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和靈魂。因為心是精神之宅、智慧之府、載體之本。古人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見,心是神明,心是主宰。反之,失卻匠心,工匠就淪為庸匠,精神也就隨之貶值,淪為低階的、不足為道的存在。換言之,工匠精神如果抽掉了匠心的內涵,只剩下形而下的操作,恐怕離匠氣也就不遠了。所以培育學生懷持匠心,生成匠意、匠思、匠智,亦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格,是工匠精神培養的首要任務。
鑄匠魂。什麼是工匠之魂?是德,是人的品德、品行、品格。德是工匠精神的支柱。古人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可見,工匠之才是由工匠之德統領的。有學者強調:「人因德而立,德因魂而高。」德,就是工匠精神的統領與根本,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和靈魂。因而培養工匠精神必須鑄匠魂、立匠德。人有了德之魂,才能立世生存、行之久遠。職業教育必須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鑄魂」工程,與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素養。要搜集和整理具有育人效應的大國工匠、大師勞模們的成長案例,融入到德育課程中,讓學生在職業學習過程中,眼中有標桿、心中有榜樣、效學有依託,真正成為追尋大師、德技雙修的人。
守匠情。匠情之情是情懷之意,是人們對事物懷持的或投射在事物之上的積極、崇高、富有正能量的情感與態度的總和。守匠情,即懷持和堅守工匠情懷,這種情懷內在地包含了人的價值取向和職業態度,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匠情懷包括熱愛情懷、敬畏情懷、家國情懷、擔當情懷、卓越情懷等。這些情懷在大國工匠、非遺大師身上都有突出體現。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養他們崇高的家國情懷、職業的敬畏情懷、負責的擔當情懷、精益的卓越情懷,學習大國工匠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得大師真傳、汲精神滋養,將自己磨礪鍛造成大寫的人。
踐匠行。匠行是指工匠們做事的行為和行動。培養工匠精神不是因為它是熱點和時尚,為了蹭熱點、追時尚、貼標簽才隨之起舞。它是需要真抓實做、大力踐行的。踐匠行需要明了匠行基於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生成的獨到的行為特徵:執著、精技、崇德、求新等。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按照這樣的准則和標高,去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專注做事的精神,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境界,培養學生遵道守德、無私敬業的品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德潤身、技立世、品高端的深受歡迎的人才。
⑵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三個關鍵詞:敬業、精業、奉獻。這三者是互相聯系、有機結合的。敬業反映的是職業精神,是前提;精業反映的是職業水準,是核心;奉獻反映的是個人品德,是保障。可以說,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重要體現。工匠精神,不僅限於企業生產,而是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敬業、精業、奉獻的問題。
⑶ 如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我們看到了國家態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也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職業教育直接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與企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繁榮、人民幸福密切關聯的教育類型,重振「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
1/4「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核心內涵在於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職業,而是當作事業,不僅僅把工作當成獲取報酬、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了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工匠們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生產出一流的產品,給客戶提供無可挑剔的體驗。這種寶貴的職業精神需要職業學校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進行系統闡述引導,並在具體的實習實訓操作中得以強化訓練,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發揮企業育人的主體作用。
2/4說到「工匠精神」,我們總會想到瑞士的手錶、德國的機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於對「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堅持,才造就了這些國家名企名牌輩出。據報道,截至2012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企業長壽的秘訣是他們都在傳承著寶貴的「工匠精神」,大多「術有專攻」,立足本行,心無旁騖,在某一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最終成為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3/4在我國,企業「短命」現象並不少見,雖然我們具有「庖丁解牛」、魯班、賣油翁等歷史悠久、膾炙人口的「工匠」式傳奇,但如今卻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許多人的工作生活態度。在這種文化氛圍里,「工匠精神」的沒落和消亡在所難免。更令人擔憂的是,企業自身的這種職業態度勢必對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紮根」,企業必須轉變觀念,致力於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國際名牌,並積極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主動承擔教育人的重任。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形成了優先保證就業和滿足學生糊口營生的辦學理念,重「傳技」,輕「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學率和「綁架」技能大賽,忽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職業學校要轉變辦學理念,修正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改革,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教學內容,盡快補上「短板」,走出過於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紮根」、開花、結果,進而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產生「蝴蝶效應」。
4/4培育「工匠精神」還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全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尊重職業、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在制度層面上讓工匠們受人敬重、體面工作,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證工匠們不為基本生計所困,潛心無憂鑽研,成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國匠人」,此乃民族的希望所在。
重振「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術有專攻
⑷ 什麼是工匠精神 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匠人精神就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回而把事情做好的欲答望。
一個具有匠人精神的木匠,
會專注於把正在**的傢具做
得盡善盡美,
即使這么做會影響到他的產量和收入;
一個具有匠人精神
的學生,
會精益求精地把專業技
⑸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人才隊伍
關於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隊伍的建議:
一、加大弘揚「工匠精神」力度
在全社會加強輿論導向,確立工匠精神的價值觀,轉變「重裝備、輕技工,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操作」的觀念,要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樂奉獻、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同時全社會要尊重技術人才,特別要尊重一線技術工人,讓他們在一線工作有希望、有尊嚴。讓越來越多的「精工巧匠」、「匠心青年」能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廣大青少年追捧的「明星」和廣大勞動者學習的榜樣。
二、加快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通過發揮校企各自優勢,互相支持、 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實現共同發展。
政府可以通過引導和促進,讓企業進學校,讓學校專家進企業,幫助企業提升理論知識,通過系統的、專業的、全方位的學習、員工培訓,使之真正成為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才隊伍,致力於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
另外,學生在校期 間,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操守的教育培 訓,使每個學生掌握必備的技能和本領;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興辦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基礎是院校,職業教育的搖籃在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是科技興區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亦是服務地方 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
三、努力塑造匠人標桿
一是相關聯系部門可牽頭組織開展技能大賽。建議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制度,支持院校或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技能大賽實訓基地,使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通過各級、各類大賽脫穎而出。
二是對獲得技能大賽金牌的選手,可晉升為高級技師並破格認定為當年度首席技師;對獲得技能大賽優異成績的選手,以及為獲獎選手提供指導和幫助的技術指導專家、教 練。
按照國家獎勵標准分別給予獎勵;對選送單位、院校,給予一次性物資獎勵: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師徒制」培養新模式,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試點的單位由財政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三是給企業更多的人才評價自主權,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讓部分院校、企業成為職業資格過程化考核鑒定 試點。比如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准,企業或行業協會可 以在國家職業標准框架內,結合企業或行業的生產服務實際,實施自主評價體系。
四、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任用
堅持「不唯學歷唯能力」。吸引更多技藝精湛的優秀高技能 人才到技工院校任實習指導教師,具有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受學歷、教師資格證等條件限制,可直接應聘相應等級實習指導 教師崗位。
在職業院校全面開展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符合條 件的職業院校教師可評為「實訓教授」。在對待學生方面,破除技工院校畢業生成長通道中的「天花板」和「隔離牆」。
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校或技師學院的全日制畢業生,在參加公務員招考、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准和職稱評聘等方面,按照相應的全日制高職(大專)或本科畢業生 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普通技工學校畢業生,按照普通中等學歷教 育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在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樹立典型、評選勞動模範,每年可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開展帶薪外出學 習、考察和療養等活動。鼓勵企業在制定薪酬制度時向高技能人 才傾斜。
五、加強能工巧匠的培育機制建設
建議在政府的領導下,有計 劃,有組織地引進一批技術能手,以此帶動本土匠人們快速提升。同時,邀請國內外行業人才組織開展各大行業相關大型論壇、小型沙龍等活動,使大家在這些活動中可各顯其才、取長補短。
邀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來傳授經驗,進一步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也可組織一批技術人才走出去,分行業、分級別開展組織交流和培訓,讓每位同志學有所獲得。
總之,通過交流學習培 訓,讓我們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良精品;我們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我們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期望「工匠精神」引領出「江津智造」。
⑹ 如何挖掘,培育工匠精神如何進行典型培養
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要堅持古為今用、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價值理念。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以文育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牢固的核心價值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崇正義、鮮明特色,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尚和合,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脈絡。拋棄傳統,有鑒別地加以對待、守誠信、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基本走向、丟掉根本、重民本。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推陳出新。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