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如何防震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國家,歷史上地震對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1923年9月1日發生的7.9級關東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下落不明, 103733 人受傷。房屋毀壞128266間,地震引發的火災燒毀房屋447128間,東京85%的房屋被毀,橫濱96%的房屋被夷為平地。地震又引發海嘯,最大浪高超過12米。財產損失300億美元。
關東大地震災是20世紀世界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地震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教訓,對日本防災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之後,日本採取了一系列防震減災措施,使災害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一、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通過對災害認知程度的提高以及歷次救災得失的總結,日本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災法律體系,《災害救助法》(1947年)、《建築基準法》(1950年)、《災害對策基本法》(1961年)、《地震保險法》(1965年)、《地震財特法》(1980年)、《地震防災對策特別措置法》(1995年)、《建築物耐震改修促進法》(1995年)、《受災者生活再建法》(1998年)等等。這些法律既是救災工作的行動指南,又是救災經驗的總結,對救災的及時性、成效性都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對建築物抗震性能不斷研究、逐步完善建築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損毀程度,從而有效降低地震的主要次生災害。因為地震災害多數是由其次生災害房屋破壞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壞,少破壞,輕破壞,傷亡人數一定是很少的,損失程度也會減少很多。關東大地震之後,日本在歷次地震中遇難人數均不及萬,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阪神大地震中,遇難人數也不過6000餘人。
三、建立平時全民逃生自救訓練體系和避難措施、避難場所,從而有效降低災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獲救率。日本將關東大地震發生日定為全國「防災日」,「防災日」所在一周定為「防災周」。每年在「防災周」舉行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綜合防災演練,以普及防災知識和提高全民防災意識。而日本的很多家庭都預備了「防災應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員工的辦公桌下都有免費配置的「防災應急箱」,這種「防災應急箱」體積不大,內部配置略有差別,能最大限度地延長倖存人員等待救援的時間。
四、加大針對地震及其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利用各領域科研最新成果,提高地震災害預防及施救的效率。根據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等高新技術所具有的特點,為防震減災服務。如利用衛星、固定攝像、遠距離小型圖像傳送儀、GIS、GPS等技術,確保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圖像、影像、情報的收集及災後搜救。
還望樓主採納^_^~~~~
2.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1.消除火災隱患能力
2.撲救初期火災能力
3.組織引導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災現場處置程序:
1.撥打:「119」
2.組織人員疏散。
3.火場警惕。
4.初期火災撲救
5.協助消防滅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2「懂」本單位,本崗位火災危險性,
3「懂」消防安全職責,制度,操作規程,預防火災措施,
4「懂滅火和應急疏散及火災撲救,
5「懂」火場逃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