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自理自查自糾整改措施怎麼寫
一是整理出所發現的存在問題的具體內容;
二是認真逐條分析存在問專題產生的原因;屬
三是按照存在問題的原因,切合實際找出整改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四是對所列出的措施和辦法明確進度和時限;
五是有必要時對整改存在的困難和要求作說明。
Ⅱ 扶貧政策和項目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是什麼
改進的問題
1、深度貧困問題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國仍有670多個貧困縣沒有摘帽,其中有23個地市州貧困人口超過30萬,5個地市州超過50萬,特別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貧困發生率高達14.6%。
2、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難度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分別占貧困人口總數的42.3%、14.4%,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6.6%。特別是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陳規陋習尚未根本轉變。
隨著貧困人口總數減少,內生動力不足的貧困人口佔比從2015年底的11.3%上升到2017年底的13.2%,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
建議:
1、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攻堅。
對深度貧困村著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吸引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隊」,培育壯大集體經濟。
2、提高精準扶貧的精準度有效性。
在精準識別方面,要繼續完善建檔立卡,確保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加強數據共享和數據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撐。
(2)扶貧培訓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擴展閱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4億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深化扶貧領域改革創新,逐步建立起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和考核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Ⅲ 村級幹部對扶貧領域政策學習和業務情況掌握不全面的整改措施
這樣只能夠加強學習了,現在有很多辦法,比如說基層也會參加一些文件的考試啊,匯報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