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通過專科護士培訓,提高護士專業技術及管理水平。培養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和專長,能較好地解決手術室護理問題並指導其他護士開展相關工作,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護理事業,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幹。具體內容如下:
(一)掌握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范圍、特點及發展趨勢;
(二)掌握手術室管理的基本內容及規章制度;
(三)掌握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原則和措施;
(四)掌握手術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五)掌握手術室患者安全管理;
(六)掌握手術配合技術和護理操作技術;
(七)掌握手術室的職業安全與防護措施;
(八)掌握手術室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九)掌握麻醉與監護技術
二、招收對象及報名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護士,護理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具有8年以上臨床護理實踐經驗,在手術室工作5年以上,熱愛護理事業,有一定的外語基礎,本人自願並經單位選拔、推薦。
三、培訓時間及內容
20XX年7-10月舉辦第一期培訓班。學習時間3個月。集中理論學習(1個月);臨床實踐學習(2個月)。臨床實踐學習在三個省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基地(人民醫院、醫學院附屬、)中選擇一所醫院。
培訓內容:緊扣衛生部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大綱,採取理論授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著重講授手術室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醫學知識,規范手術室常用護理技術操作,重點強化手術室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採用演講、視頻教學、演示、實驗室實踐、特邀授課等多種教學方法。
(一)理論學習內容:
(1)手術室護理發展史及圍手術期護理概論
(2)手術室專科護士相關概念
(3)手術室管理及規章制度
(4)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5)潔凈手術部(室)的設計和管理
(6)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7)患者安全管理
(8)手術配合技術和護理操作技術
(9)手術室新技術和新業務
(10)手術室的職業安全與防護
(11)手術室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
(12)護士資質和教育
(13)相關護理法規和倫理
(14)質量管理
(15)麻醉與護理
(16)護理科研及論文撰寫
(17)手術切口與縫合技術
(18)手術室儀器設備及安全使用
(19)手術體位的安置
(20)各外科手術新進展及護理
(二)臨床實踐學習內容:各專科手術輪轉,其中手術供應中心輪轉1周。
(1)胸外科:肺手術、食道手術
(2)神經外科:顱腦腫瘤手術、顱內血管瘤手術、顱腦損傷手術
(3)骨科:內固定手術、脊柱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膝關節手術
㈡ 手術室應注意哪些安全措施
手術室的護理安全管理是整個護理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做好護理安全,防止在執行護理操作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差錯、事故等問題。結合本院手術室實際情況,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強制訂目標管理,近年來,無一例護理差錯事故發生。1 手術室常規護理缺陷手術室易發生差錯事故及護理缺陷的環節很多,一旦發生失誤,輕者影響病人治療,延誤手術時間,造成時間與物品的浪費;重者病人致殘,甚至致死。1.1 接錯病人 特別是病人術前緊張及應用鎮靜劑後,不能正確回答問話,易發生接錯或錯放手術間。1.2 手術體位安置方向有誤 體位安置不當導致壓傷,約束帶過緊或上肢過度外展(不能超過90°)造成神經壓迫,襯墊不當影響病人循環、呼吸。1.3 器械准備不齊 用物與手術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陳舊,鉗段端夾持不緊,刀、剪、針不銳,結扎線不牢,吸引管阻塞。1.4 清點物品有誤 術前,關閉體腔前後,器械、敷料、縫針等清點有誤,操作不當導致縫針彈出,方向不明尋找困難,器械完好性被疏忽。1.5 術中儀器使用不當 准備時未試機,臨時故障,電刀、電極固定不牢,造成脫落或污染。電刀不能直接與病人皮膚相接觸,亦不能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造成電灼傷。1.6 用葯有誤 輸血輸液查對時有誤,葯物擺放有錯,標識不清,導致誤用,執行口頭醫囑有誤,術中標識不當或丟失。1.7 手術病人護送不當 護送途中發生各種管道和引流管脫落,病人墜床,術後病人X線片、CT片等貴重物品遺失。1.8 術中用熱毯(熱水)等升溫時燙傷病人。1.9 術中使用驅血帶止血時,未記錄時間,忘記通知醫生,使病人肢體神經受損、血循環受損。1.10 術中取下的病人的標本或移植物遺失。1.11 冰凍切片結果傳錯。截肢的殘肢隨意丟棄造成恐慌。1.12 搶救病人未及時准確的記錄各種表格。1.13 無自我保護意識 傳染物隨意丟棄,器械護士受針刺、刀割傷及化學葯物的損傷,在患者及家屬面前討論無科學根據的與疾病相關的話題引起醫療糾紛。2 安全管理2.1 制度保障 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2.1.1 手術室的一般制度 抓好落實手術人員規則、洗手制度、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及考勤制度,並與獎金掛鉤。2.1.2 安全管理制度 術前嚴格執行六查、十二對、四到位的查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區、床號、性別、年齡、住院號、診斷、手術部位、術前准備及過敏狀況;病人入手術間再次核對;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查;關閉體腔前查。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葯品、物品、葯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適用。四到位:急救葯品、 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全部備齊。(1)防止病人墜床、碰傷、摔傷 檢查手術床及推車、推動過程中肢體不可露出手術床外,防止墜傷,推車要鎖住,且不能靠窗邊,護士應守在病人旁,神志不清者用約束帶固定。 (2)防止術中電灼傷、壓傷、燙傷 脫碘要徹底,使用電切時檢查是否漏電,貼負極片方向及部位要正確,術中用熱水保溫時檢查水溫及是否滲漏,並包裹好,不能直接接觸皮膚,防燙傷,擺放體位時骨突處用棉墊保護。(3)器械護士應妥善保管好標本,不能隨意丟棄,移植物要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泡後再用,截肢的殘肢應交停屍房火化,同時通知病人家屬,電話通知的冰凍切片結果應由負責醫生接聽以防傳錯。(4)認真及時准確記錄各種表格,加強自身保護,正確掌握器械的使用及傳遞方法,分清污染和非污染,做好消毒工作。2.1.3 清點制度 術中三人三數制度,即主刀、洗手和巡迴護士手術前後共同清點台上器械敷料等用物,認真做好記錄並簽全名。三不交接制度:洗手護士手術結束前不交接;巡迴護士敷料、器械未點清不交接;值班護士物品短缺不交接。2.2 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 對科內人員變動、新護士上崗、科內護理工作內容增加等變化,有些制度落實有偏差。針對這種情況,定期開展護理安全教育,學習醫療相關的法律知識,對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並加強各項護理安全防範措施,增強責任心,形成分級督促制度,發現違反操作規程的嚴懲。2.3 加強業務學習 鼓勵支持護理人員參加各級護理學歷考試,選派業務骨幹外出聽課學習及學術交流,要求護士多訂閱各類護理刊物,加強三基訓練,提高專業業務技能及應急能力,做到術中主動及時,默切配合。3 體會要保證護理質量就必須有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護士專業技術素質的提高和新護士的帶教工作和培訓,加強法制教育,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對新護士來說是工作行動指南,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中要放棄一切思想雜念,始終以病人的利益為中心,這樣在每天的手術護理過程中,才會有序的工作程序,有清醒的頭腦,也就能避免差錯事故發生。
㈢ 手術室護士安全教育
一、對血液、體液傳染的防護
手術室護士、化驗等崗位是最容易接觸病人血液和體液的人群,而且多為高度危險性接觸。護士如被各種銳器刺傷,接觸含病毒濃度高的血液、體液,都會讓護士感染。因此,護士在操作中應牢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如打開玻璃安剖時,用棉球墊於安剖與手指之間,用力均勻適當;對各類針頭、刀片等利器,使用後應裝入堅固不滲漏的容器內集中儲存處理;為病人使用過的利器,在傳遞中應用金屬容器盛放傳遞等。
病人的血液或體液不慎飛濺到眼中,應立即用消毒滴眼液清洗和保護,工作服或各種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體液時,應及時用3%過氧化氫溶液消毒並除去血漬。
護士因工作在高危環境中,必須注意飲食結構,保持樂觀情緒,加強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並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各種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對艾滋病病毒的防護
(1)接觸病源物質應採取的防護措施
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暴露源,均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病源物質時,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2)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應接受醫療衛生機構向隨訪和咨詢。即在暴露後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對服用葯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觀察和記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等。
三、對接觸性細菌傳染的防護
手術室護士手污染的機會多。因此,在工作期間嚴禁用手抓頭、挖鼻孔、掏耳朵等不良習慣,掌握洗手的規范方法。
(1)洗手時間
接觸患者前後,特別是接觸破損的皮膚、黏膜的操作前後;進行無菌操作前後和進入重點隔離病房時,戴口罩、穿脫隔離衣前後;在同一患者身上,從污染操作轉為清潔操作時;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後;脫去手套後。
(2)洗手方法
護士在洗手過程中一定要規范認真,充分搓洗10分鍾以上。注意克服不良習慣:如用洗凈的手觸摸水龍頭或洗完手後隨意在工作服上擦拭等。若手部接觸傳染病人及高度危險器械,應按照衛生手消毒法消毒。
戴手套是洗手的輔助手段,但必須及時更換,用同一副手套接觸多個病人會增加患者之間交叉感染的機會。護士自己的工作服、工作帽及護士鞋都應及時更換。
㈣ 護理安全教育都有哪些方面
護理安全教育包括以下方面:
一. 切實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大力倡導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思想。護理人員必須堅持每周一例會制度,參加每周的醫療安全教育學習,發現一次不執行按醫院的規章制度處罰。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的理念,提供主動服務,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倡護理人員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服務於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評選活動。
通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服務,在全社會樹立醫療衛生行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促進醫患關系和諧。
二.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總結經驗,逐步探索和完善適合我院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4)手術室安全教育培訓擴展閱讀
護理安全具體措施: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准確性。
2、提高用葯安全。
3、建立與完善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行醫囑。
4、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
5、嚴格防止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
6、嚴格執行手衛生,符合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範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
8、防範與減少壓瘡發生。
9、鼓勵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
10、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㈤ 手術室安全管理應著重做好哪幾方面
手術室安全管理應著重做好哪幾方面?安徽人和凈化指出,手術室的安全管理是整個護理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做好護理安全,防止在執行護理操作技術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差錯、事故等問題。結合本院手術室實際情況,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強制訂目標管理,近年來,無護理差錯事故發生。
安全管理
制度保障、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
手術室的一般制度、抓好落實手術人員規則,洗手規則,清潔衛生制度,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及考勤制度,獎懲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術前做到六查、十二對、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診斷、術前准備、術前用葯及過敏性況);病人人手術間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查;關閉體腔前後查。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問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葯品、物品、葯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適用。四到位即:急救葯品、吸引器、氧氣、電凝止血器。
清點制度、術中三人三數制度,即主刀、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手術前後共同清點台上紗布、縫針、刀片及手術器械等用物,並做好記錄。三不交接制度:洗手護士手術末結束前不交接,巡迴護士敷料、器械末點清不交接、值班護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對科內人員變動,新護士上崗,科內護理工作內容增加等變化,有些制度落實有可能偏差。針對這種情況,定期開展護理安全教育,對容易發生護理缺陷與差錯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整改措施,並重溫各項護理安全防範措施,增強責任心,做到警鍾長嗚。平時形成分級督促制度,發現違反操作規程與獎懲年度考核掛鉤。
加強業務學習、鼓勵支持護理人員參加各級護理學歷自學考試,選派業務骨幹外出聽課學習及學術交流會,要求護士每人訂閱各類護理刊物。加強三基訓練,提高專業業務技能及應急能力,做到術中主動配合。
體會:要保證護理質量就必須有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護士專業技術素質的提高和新護士的崗位培訓及帶教工作。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對新護士來說是工作行動指南,一根離不開的拐仗,每個人都必須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上遵循操作規程。對管理者來講,便於管理上按章辦事,舉一反三,就可能將差錯或事故消滅萌芽狀態。
以上就是安徽人和凈化為您整理的有關「手術室安全管理應著重做好哪幾方面?」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㈥ 縣級醫院手術室裝修需要施工單位具備什麼特殊資質嗎
報名條件:
1、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
2、同時具有省級及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專業承包資質貳級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叄級及以上資質;
3、注冊建造師資質等級為裝飾貳級或機電安裝貳級及以上資質。
投標報名所需證件:
1、企業介紹信、營業執照(副本);
2、法人證書或法人授權委託書及委託人身份證、勞動聘用合同;
3、資質證書(副本);
4、安全生產許可證;
5、擬參加本工程投標的注冊建造師證及本人安全考核證;
6、五大員證及安全員的安全考核合格證;
7、本單位近24個月內已竣工的類似工程(二級醫院(含)以上)業績(中標通知書、施工合同、施工圖紙、竣工驗收證明材料,但不含文字證明材料,以上材料中的任意兩項證明材料)。以上所有證件查驗原件後留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
8、具有省級建設部門頒發的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資質≥貳級,或空氣凈化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叄級;
9、具有省級建設部門頒發的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叄級;
10、具有省級建設部門頒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11、擬派駐本工程項目經理的資質不低於二級;
12、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壓力管道設計證書;
13、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證可證,其安裝改造維修類別及級別為:GC類,GC3級或以上級。
㈦ 養老院安全教育與培訓內容
集中培訓是安排一段較長的特定時間對全部新員工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比較基礎。分散式培訓是利用交接班或下夜班這樣比較零散和短暫的時間分批對員工進行培訓,或者由技能熟練的老員工對新員工進行指導,一位老員工可以指導一位或多位新員工。
護士集中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本院概況、院規院紀教育、院內工作制度和安全教育等。分散式培訓的內容包括規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崗位職責、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技術)、護理文書書寫等。
護理員集中培訓的內容除了機構概況、院規院紀、工作制度、安全教育外,還包括護理員手冊。分散式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老年人日常照料技能。因為護理員的工作比較忙碌,為了節約時間,機構更多採用分散培訓,充分利用各種時間。護士的一項職責包括給護理員進行培訓。
護理員安全教育中的消防安全很重要,護理員要知道安全通道的位置,如何逃生,消防栓和滅火器怎麼用,氧氣面罩如何戴等等。通過培訓護理員需要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例如,嘔吐、誤吸的初步處理和體位;噎食的初步處理和自我保護;猝死的初步處理與正確呼救;跌倒/墜床後的保護措施;驚厥或癲癇發作時的口腔保護等等。
崗前培訓後必須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考核形式包括問卷和實際操作,考核內容包括行業理念、院規院紀、勞動紀律、安全知識、專業知識和工作相關的各項技術操作規范等等。
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心制度、專業知識和安全相關知識,在職培訓後員工可以做更高范疇的工作。業務培訓一般每月一次,考核頻率一般是:科區每月進行一次技能考核,科區每季度進行一次理論考核,護理部每年一次操作及理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