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登革熱知識培訓

登革熱知識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18 15:33:56

⑴ 如何給清潔工做登革熱培訓

靠「花蚊子」傳播 不會人傳人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
「三痛」和「三紅」 速查登革熱
登革熱的潛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蟲叮咬後3~14天內發病。
患上登革熱後,患者會出現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溫可達39℃以上;三痛:主要為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三紅:面、頸、胸部潮紅(三紅征),還可結膜充血;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皮疹;皮膚、齒齦、鼻腔少量出血及乏力和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如果您具備以下3個條件:發病前14天內到過有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發病前14天內有可疑蚊蟲叮咬史,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就診。確診後需隔離,以防進一步傳播。

防蚊七大措施
1.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長袖衣服及長褲,並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蚊蟲驅避葯物;
2.如果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3.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傳播登革熱的蚊子一般是白天活動,日出後及日落前的兩小時是其叮咬高峰時間)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5.防止積水,清除伊蚊滋生地;
6.盡量避免用清水養殖植物;
7.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

⑵ 如何預防登革熱

預防登革熱要對蚊蟲孳生地處理;消滅成蚊;做好個人防護。

1、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竹筒樹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採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

對其他不能清除的積水,例如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2、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3、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2)登革熱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1、發熱:起病大多突然,體溫迅速達39℃以上,一般持續2~7日,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呈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病時伴有頭痛、背痛和肌肉關節疼痛,眼眶痛,眼球後痛等全身症狀。

可有感覺過敏、惡心、嘔吐、腹痛、食慾差、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狀。顏面和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發熱期可出現相對緩脈。

2、皮疹:於發病後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和四肢,部分患者見於面部,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稍有刺癢,也有在發熱最後1日或在熱退後,於腳、腿背後、踝部、手腕背面、腋窩等處出現細小淤斑,1~3日內消退,短暫遺留棕色斑,一般與體溫同時消退。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約半數病例可出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膚淤點、胃腸道出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伴輕觸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見。個別病例有黃疸。病後患者常感虛弱無力,完全恢復常需數周。

⑶ 有關"登革熱"研究性學習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病因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所有典型登革熱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
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日,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
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
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
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
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
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患者於病程3~6日出現斑丘
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
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
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
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輕型登革熱表
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
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
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
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
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防登革熱,最主要的措施是殺滅蚊蟲,清除蚊蟲孳生地,同時做好個人防護,防止蚊蟲叮刺:

1、消滅蚊幼蟲:發動學生、家庭婦女,家家戶戶齊動手,傾倒盛養富貴竹、萬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積水,清洗根部,3-5天換水一次。在花盆假山中放養魚,吞食蚊幼蟲。 大面積積水可加入汽油,使幼蟲窒息死亡。

2、消滅成蚊:

1)室內交替使用「泰康」、「奮斗吶」噴殺。噴殺的地方是房屋陰暗處,窗簾布、牆裙等。室外可用「菊素靈」噴殺。這些葯物也可殺滅蒼蠅、蟑螂、蚊子等昆蟲。

2)做好個人防護:睡覺時要掛蚊帳或點燃蚊香,塗驅蚊油防蚊。蚊帳可用「泰康」、「奮斗吶」浸泡,涼干再掛,殺滅成蚊。

⑷ 寫一篇以登革熱防控知識為主題的作文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蚊子叮咬人傳播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傳染病.臨床上可分為四個血清型,各個型都可發展為登革出血熱導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熱如何傳播
登革熱是由蚊蟲叮咬吸血傳播的.它的病原體是登革熱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廣東主要季節是5-11月.
「花斑蚊」的生活習性
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喜歡在靜止的清水中產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陽台花座積水、室外廢棄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輪胎以及竹筒、樹洞等積水容器或陰暗潮濕的場所等.「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時及下午5-6時.
登革熱蚊蟲常見各種孽生地
1、種養水養植物的花盆
2、花盆托盤
3、水池、盆和缸
4、閑置瓶罐、菜壇和花盆
5、舊輪胎
6、塑料薄膜,一次性杯及飯盒垃圾
7、水溝、水坑
8、樹洞
9、石洞
10、竹頭
登革熱的潛伏期
潛伏期為2~15天,一般為5-8日.平均6天左右,潛伏期的長短與侵入病毒的量和機體的抵抗力有關.如果流行季節或流行區域內突然發燒,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登革熱的臨床症狀
患者多以突發高熱為首發症狀,持續發熱3-5天,嚴重頭痛、眼球後痛、關節和肌肉痛;發病後3-4日出現淡紅色斑丘疹,惡心、嘔吐、輕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狀.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出血、休克,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登革熱的傳染途徑是什麼
當人被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後,病毒會通過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血液而發生感染.如果患者在該病剛發燒前至退燒期內(約6-7日)被叮咬,病毒會進入蚊子體內繁殖,10天後,帶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人而繼續使更多人發病.伊蚊可長期攜帶病毒,具有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的雙重作用.病人與隱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傳染源和宿主.登革熱不會經由人傳人.
如何殺滅成蚊
室內噴霧一般採用手動噴霧器或手提式超低容量噴霧器,用濃度為0.4%的生物丙烯菊脂氯菊脂溶液,按每平方米1毫升葯量作空間噴霧.
預防登革熱滅蚊是關鍵
①避免蚊子叮咬;②殺滅成蚊;③清除蚊孳生地.
滅蚊的重點是清除蚊孳生地
消除蚊孳生地,防止積水主要措施:
·清水養殖植物改為泥士養殖.
·定期清洗積水容器,如花瓶、花盆碟、廢舊輪胎等.
·把廢舊空罐子、瓶子、一次性飯盒等容易積水器皿放進有蓋的垃圾箱內.
·保持所有渠道暢通.
·對水養植物富貴竹等花瓶內的水應5-7天換一次,並沖洗植物根部.
·貯水的水桶、陶器、排水水槽每5-7天清理換水一次.
·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遵照包裝使用適當的份量.

⑸ 登革病毒怎樣培養

A、登革熱病毒寄生在動物的體內,屬於動物病毒.A正確; B、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專的外殼和內部的屬遺傳物質構成,B錯誤; C、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C正確; D、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D正確.故選B

⑹ 預防登革熱小知識

預防登革熱主要有以下幾條:
1.清理積水,因為積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2.搞好衛回生,保持所處區域的清潔,防止答蚊子活動。
3.在蚊子活動密度較高的地方適當地使用化學葯劑進行殺滅。
4.可以使當地使用驅蚊劑,防止蚊子叮咬。
5.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不要到比較潮濕或者是有積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6.所處區域疫情發生時,盡量不要劇烈運動,以防止身體過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發生時,避免進入疫區。
8.發現感染者必須及時報告,同時要快速隔離(安置區域尤其要注意滅蚊)。
9.注意個人衛生,多洗手,多開窗通風。
10.在平時多鍛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當自己出現登革熱的症狀時,及時檢查、就診。

⑺ 如何預防登革熱小常識

一、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二、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三、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7)登革熱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登革熱症狀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

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突然起病、迅速高熱(可達39℃-40℃,少數表現為雙峰熱);「三痛」(頭、眼眶、肌肉關節)及疲乏等症狀;「三紅」(面部、頸部、胸部潮紅,結膜充血);多樣性皮疹(麻疹樣、猩紅熱樣);出血傾向;白細胞明顯下降或血小板減少。

⑻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預防登革熱:

1、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

竹筒樹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採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對其他不能清除的積水,例如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2、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3、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8)登革熱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病因

登革病毒為黃病毒科中的黃病毒屬,是單股正鏈RNA病毒,病毒耐低溫,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好8年以上。但不耐熱,50℃30分或100℃2分中即可滅活,不耐酸,用洗滌劑、乙醚、紫外線和0.65%甲醛溶液可以滅活。

目前已分離出4個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其主要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日至發病後3日內傳染性最強。少數患者在熱退後第3日還可從血液中分離到病毒。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增殖後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後再定位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中復制,再次釋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登革病毒與機體產生的抗登革病毒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病毒可抑制骨髓,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

閱讀全文

與登革熱知識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