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教師應該進行哪些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幼兒園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等,其中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必須了解。
B. 幼兒園涉及的法律知識看後體會到什麼
一、培訓對象 2015年幼兒園參加工作的新教師。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新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了解課程改革基本內容,初步掌握學科教學的常規技能;具備一定的管理和教育學生、組織班級活動的基本能力。 具體目標: 1、鞏固專業思想,增強獻身教育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形成良好的師德修養。 2、熟悉有關教育政策法規,懂得教育政策法規基本知識。 3、熟悉學校德育工作全過程,初步掌握德育工作的常規。 4、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常規,熟悉教學內容,能基本適應教學需要。 三、培訓原則 1、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提高並重,突出師德為先,為新教師奠定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 2、依據新教師職初共性問題確定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理論指導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注重體驗性學習,強調實踐與反思,遵循新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性。 4、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強調個人主動發展,充分發揮校本培訓在新教師成長中的作用。 5、確立以教師發展為本的培訓理念,實踐主體性培訓模式,讓新教師與培訓共同成長。 四、集中培訓時間及內容安排(7月一周) 內容: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幼兒園獎懲制度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4)教育政策法規 (5)幼兒園班級管理 (6)教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7)幼兒園環境創設 (8)幼兒園安全事故防範與處理 (9)保育員崗位職責 (10)園所中賞識教育的重要性
C. 幼兒教師怎樣提高素質和法律意識
1.學好教育法規,做到依法執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規,是指導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該熟知其內容,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切實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依法執教。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園教育是對一個人的啟蒙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首先就要走出這些誤區,擺正自己在教育活動的位置,營造良好 的氛圍。
3.樹立良好的幼兒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作為幼兒教師應該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幼兒作為平等的主體來對待,不要居高臨下,無視幼兒的人格與自尊。對幼兒既要關心愛護,又要尊重。
4.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 一是愛崗敬業。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信念,熱愛幼兒教育事業,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刻苦鑽研,成為專業突出的「專家型」幼兒教師。二是關心幼兒。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幼兒,他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作為幼兒教師,要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幼兒,保教並重,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促進他們各方面全面、均衡發展。三是依法執教。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遵守有關的教育法律、法規,認真做好活動前的准備,嚴格執教行為,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第二是遵循有關的教育規律和幼兒生理及心理特點來設計活動內容,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都應做到這兩點,做到遵規守法。四是持之以恆。始終如一的工作態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應該把幼兒教育作為畢生的追求,認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為幼兒教育事業奉獻力量。
D. 幼兒教師需要培訓內容
幼兒教師需要培訓的內容就是基本的師德,還有就是幼兒的一些常見的疾病預防,以及幼兒的一個心理表現,總的來說就是針對幼兒的一些突發狀況的一個應對方法來進行培訓的。
E. 有關幼兒教師的法律法規
為進一步加強幼兒園依法治園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法律意識、專增強自我保屬護和保護幼兒的能力,5月7日下午,當代之星幼兒園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題為「幼師法律法規及師德」的培訓
培訓一共分為三部分:
一、解讀《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幼兒教師的法律法規條例、了解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與相關法律責任及幼兒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
二、師德的培養;
三、日常工作中如何培養基礎法律素養。
培訓中,易園長運用了一些一線教師較為容易遇見的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對幼兒園勞動合同的爭議、幼兒園人身傷害的處理與預防、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等幾個方面內容進行重點闡述。
通過這樣結合實際的案例培訓,讓我園的每一位老師在輕松的氛圍中熟悉了法律法規,增強了自律意識。同時也學習了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和技巧。相信我們的老師在以後日常工作、生活中,如遇到類似情況,必定能採取積極有效的解決途徑,既能保護自己,規避風險,也能保障孩子們的安全。
F. 幼兒園教師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一、幼兒園火災常見隱患及火災預防
(一)常見火災隱患
l、房門不暢通(門背後常有堆積大量雜物)或只開一個門;
2、使用大功率照明燈或電熱器及使用火爐取暖跟易燃物過近;
3、違反操作使用電子教具,造成瞬間負荷過大或電線短路;
4、線路老化或超負荷工作;
5、不按安全規定存放易燃物品;
6、其他安全隱患。
(二)常見火災預防
1、幼兒教室火災預防
(1)學校要對教室電線進行定期檢查,及時更換老化電線,防止超載引起火災;
(2)定期清理教室內堆放的雜物及其他易燃物品;
(3)一旦發生火險火情,在場老師要迅速判斷起火原因,採取果斷措施,切斷火源,有效控制火勢蔓延擴大,等待救援;
(4)立即撥打報警電話救助:
(5)穩定幼兒情緒.組織幼兒迅速撤離,撤離過程中防止發生擁擠踩踏。
2、幼兒寢室火災預防
(1)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嚴格遵守用電制度,嚴禁私自亂接電線或擅自變動電源設備,離開宿舍要切斷所有電源;
(2)嚴禁在樓內焚燒雜物;
(3)不準攜帶易燃易爆和危險化學品進人宿舍;
(4)不準使用「熱得快」、電熱毯;
(5)不準使用酒精爐、煤油爐、煤爐等燃器具;
(6)不準佔用和堵塞疏散通道;
(7)不得人為損壞滅火器具和消防設施;
(8)一旦發現火險火情,管理工作人員要採取有效措施迅速切斷火源,使用自備滅火器具進行滅火自救,防止火勢蔓延擴大:相關人員應立即組織幼兒有序撤離,防止發生擁擠踩踏;
(9)立即撥打報警電話。
二、火場逃生基本常識
一場火災降臨,在眾多的被火勢圍困的人員中,有的人葬身火海,而有的人卻能死裡逃生,倖免於難。這固然與火勢大小、起火時間、起火地點、建築物內報警、排煙、滅火設施等因素有關,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看被火圍困的人員在災難臨頭時有沒有避難逃生的本領。
(一)火場逃生的原則
火場逃生的原則是:安全撤離,救助結合。
(二)一般建築火災逃生方法
一般建築是指非高層和地下建築的場所,發生火災時的逃生方法。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每個建築按規定設有室內樓梯、室外樓梯,有的還設有自動扶梯、消防電梯等,發生火災後,尤其是在火災的初起階段,這些都是逃生的有效途徑,在下樓時,應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踩傷。
2、自製器材逃生
建築物發生火災後,可利用逃生的物品來源比較多,要學會隨機應用。
例如:將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可當成防煙工具;利用繩索、布匹、床單、地毯、窗簾的連接來開辟逃生通道;利用各種勞動保護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車頭盔、工作服等作為遮擋物,以避免燒傷和被落物砸傷。
3、利用建築物現有設施逃生
發生火災時,如果上述二種方一法都無法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內外的突出部分、門窗、建築物上避雷線(網)逃生.或轉移到安全區域。利用這種方法時,既要大膽又要細心,否則容易出現傷亡。
4.尋找避難處所逃生
在無路可逃的情況下,應積極尋一找避難處所。如到陽台、樓層平頂等待救援,選擇火勢、煙霧難以蔓延的房間,如衛生間等,關好門窗、堵塞間隙,房間如有水源,應立即將門、窗和各種可燃物澆濕,以阻止或減緩火勢和煙霧的蔓延速度。無論白大或夜晚,被困者都應大聲呼救或揮舞白色毛巾等,不斷發出各種呼救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幫助自己脫離困境。
G. 試述幼兒園與教師的法律關系
一、分析現狀,實施新課程提高教師素質 為了課程的持續發展,我們首先對幼兒園現有的課程進行診斷,發現我園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 1 )教師對幼兒發展現狀的理解、認識和分析把握欠缺准確和全面。有時教師明明已經發覺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但是為了完成預定目標,只置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不顧,按原定計劃和思路上課,... 這無形中抑止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 2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好的習慣」。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該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教師應該使課程內容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注重教育影響的整體性,而不是全面地普遍地倡導選擇綜合課程。 二、實踐策略 (一)、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善於捕捉孩子的信息。 1 、教師應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每一個活動中去,和孩子們一起同生共長,要善於傾聽孩子、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如:「在一些游戲中常常可聽到有的孩子告訴老師,我不想參加 xx 活動,」這時教師可徵求孩子的意見(目的是了解孩子的興趣),這樣也會大大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在活動時,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用不一樣的方式、通過不一樣途徑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建議,幫助孩子達成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氣的讓幼兒接受這一活動。 2 、在課程方面,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等形式,讓幼兒來參與、積極創造、大膽表現,通過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和人的接觸與相互作用,通過觀察來體驗,獲得知識經驗,教育的形式要情景化、游戲化、多樣化,教師要適時適度的介入,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 (二)、教師應積極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作為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明確教育目標,以及班級、幼兒園、家長中可利用的資源,而且應該善於運用社會、社區中的各種不同資源來共同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因地制宜地、盡可能地擴展兒童的學習資源與空間。 家長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的合作夥伴。教師在與家長關系中應更處於主動、積極的位置,教師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廣大家長對幼兒園工作、對兒童教育的理解、支持與主動參與,另一方面要以專業化的知識、判斷和反應積極地支持和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掌握更多適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增進親自間的積極互動,提高教育能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追求使幼兒而富有個性地發展,教師應多了解關注幼兒的能力 1 、把一些游戲作為自主發展的空間,鼓勵幼兒自創游戲,有選擇的能力。教師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和活動時間,教師多提供的豐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刺激挑戰性,讓幼兒進行自發、自主學習。教師還可建立幼兒的成長檔案,為每一個幼兒都建立一個成長檔案,以紀錄每位幼兒的成長歷程,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承認幼兒的差異。 2 、教師還可以開設班級或園有特色的課程,如剪紙、講故事、唱歌比賽等讓幼兒有自主的選擇喜歡的活動,我們還可以利用廣播、宣傳窗等展示幼兒素質發展的情況,給幼兒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四)、教師應成為幼兒的朋友 在新課程中教師在進行生活教育活動時,要十分注意觀察幼兒的生活,教師應要面向全體幼兒,要用親切、關懷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孩子們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投向個別幾個孩子的身上,那麼,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對老師對班級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因此,我們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一個孩子發展的機會。 三、教師要提高素質就要學會反思、會創新, 1 、在新課程改革中,反思是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學行為或觀點進行思考。課前的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預測力;課中的反思有助於教師調整,可以提高應變能力;課後的反思同樣也具有著批判性,有助於教師下次如何改進工作。也可讓教師自主教學,根據本班的實際研究、設計適合本班幼兒的課程計劃。 2 、教師應通過這樣的反思,調整與教育相關的因素,想出更加完善、貼近幼兒的教育策略,再實踐,再反思,可以不斷循環往復,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3 、 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實踐和探索,才能形成及時反映和把握並能有效實施生成意識和生成智慧,才能使課程活動真正成為師生共建的不可重復的智慧和情感綜合的生成過程。 教師的專業素質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得到提高,作為教師的一種新的教學策略,需要我們教師時時處處做有心人,要隨時准備並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再有目的地拋還給他們,需要我們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研究和不斷反思。 給孩子一個記錄的空間。充分利用牆面,把牆面作為記錄兒童作品的場所,讓牆面說話。小組每做一個主題都有師生共做的展示板,以充分利用視覺藝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