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習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後的心得體會
防控疫情是一個很長久的事情,不是一時一會兒的事兒,需要長期防控
『貳』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些同學利用在家裡的時間努力學習,有的同學卻只是玩手機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事實上,一個人可能一輩子都離不開學習,特別是處於學習黃金期的中學生。學回會學習答,包括良好的習慣、適合的方法、自我管理或自律意識、媒介素養等,是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2)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目標擴展閱讀:
學習習慣培養
1、認真地選擇學習的地方
環視一下你的房間,看看哪兒最適合你學習。也許這只是一張書桌,或許只是你房間的一個角落,除了學慣用具,其他什麼都沒有。沒玩具,沒收音機,沒有電視。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那就去你常去的圖書館。
2、恰當地利用課堂的時間
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件事,坐在你既看得清又聽得清的地方。這樣做可以使你在課下少費些功夫。記筆記可以使你記得清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但當老師講些與主題關系甚微的內容時,就不必記了。
3、粗略地瀏覽要讀的文章
在你仔細讀某篇文章之前,應該粗略地先看一遍,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我們在細讀時,可以越過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瀏覽還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增強理解的能力。
『叄』 青年學生怎樣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整體戰、阻擊戰中體現責任擔當
1、加強理論學習
面對疫情,青年學生需要用牢固的政治理論武裝自己,需要運用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去克服疫情給學習生活帶來的重重阻礙。
要做到這些,青年學生必須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廣大青年學生首先要投入到理論學習中去。
2、提高政治站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經常校正偏差,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決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
這既是對全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大學生的要求。特別是面對嚴峻的疫情,青年學生只有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抵制各種輿論和危言,才能以良好的狀態與全國人民一道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3、強化科學思辨
科學思辨,就是用科學研究和思辨研究方法學習現有知識,探索發現新知識。面對繽紛復雜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人們需要用科學方法獲取新知識,同時也要依靠洞察力和主觀判斷探索和發現真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出現一些網路謠言,謠言不僅會歪曲事實、誤導公眾,還可能加劇緊張情緒,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理性且獨立思考,在是非面前強化科學思辨。
4、投身具體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斗」「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戰「疫」關鍵時刻,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警察、基層黨員幹部以及志願者們為青年學生做出了榜樣。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青年學生要積極投身具體實踐,在與全國人民一道開展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
5、堅定打贏疫情防控戰信念
我青年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家隔離,不給祖國添亂就是為戰疫做貢獻。特別作為大學生青年群體擔當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青春夢想紮根祖國的廣袤大地。
磨難壓不垮、奮起正當時。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雖然我們不能親臨主戰場,但我們能堅持在大戰中堅定信心、不負韶華。
『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例分析
目前新冠肺炎全球很嚴重,半年內估計很難根除
『伍』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體會和收獲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提升自我認可,包括接納自我的一切,專注當下等。
在居家期間,如果有焦慮和恐慌的情緒,首先要接納,並主動向親人表達、適當宣洩,切忌壓抑恐慌情緒。同時可靜下心來體驗親密關系,與家庭成員之間多些情感交流和互動。對於獨居者或單身者,可藉助網路和電話等方式與親友多溝通、加強情感交流,用心讓彼此感受到對方的愛。
提升自我認可,包括接納自我的一切,專注當下,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關愛身邊的人,敢於選擇自己認可的積極正面行為,有助增強自信、提高戰勝困難的能力。了解權威機構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識,不信謠、不傳謠,掌握必要的防護技能,理性看待疫情。
(5)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目標擴展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幸福感的相關內容:
1、國家對抗疫有周密的部署,以醫護人員為典型的很多人為「大家」而「舍小我」,互相給予正能量的關愛和幫助,有助強化社會安全環境。
2、面對復工後的焦慮,可以通過與家人、朋友聊天,討論這些情緒,同事、親友相互間的理解,可以起到心理上互相支持的積極作用。
『陸』 2020年初突然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小學生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在家:
1、每天量體溫,並且上報班主任。
2、了解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比如:版不到處走權、不聚會、勤洗手、戴口罩等。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在家進行網上學習,條件不允許的同學可復習舊知識。記得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運動,注意用眼衛生。
4、了解疫情的真實情況,對於疫情不恐忙、不信謠、不傳謠。
返校期間注意事項:
1、經常關注學校和老師的通知,及時掌握返校時間。
2、返校準備:注意自己是否存在發熱、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如果有,應該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如果沒有,可以正常返校。
3、返校途中:戴口罩,少聚集,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如發現身邊人員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報告。
4、返回學校:在校門口接受體溫檢測 。到校後應減少與他人接觸,避免參加聚會等集體活動,注意飲水充足。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保持教室通風良好,勤洗手,不要隨地吐痰。
5、如身體出現不適,應戴好口罩,並及時和老師匯報。
『柒』 結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以及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2020年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社會經歷了挑戰,目前,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映照出我國的制度優勢,也在教育界引發觸動——完善我們的教育理念,推動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好地服務於全國人民,以頑強自信的姿態塑造抗疫期間和疫後的教育能力。
生活化的體育可因地制宜,盡量減少時間、空間限制。在學校操場、公園或城市的健身步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心跳的頻率,欣賞周邊的環境變化,屬於自然、舒適條件下的體育鍛煉。當前疫情形勢嚴峻,積極響應防控,調整生活節律,每天堅持跳繩、做俯卧撐等是在創造條件運動。
(7)校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目標擴展閱讀:
樹立生活化的體育教育理念,需要學校、家庭齊發力。學校體育除了學習課標規定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外,要尤為重視課堂教學以外學生的體育參與,運動興趣的激發,鍛煉習慣的培養,進而促使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但同時,只有學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配合、發力。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其體育態度和鍛煉行為受父母影響較大,與家庭的體育氛圍緊密相關,尤其是受母親的鍛煉行為影響更大。
『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什麼時候結束
這個應該是還需要好一段時間的
『玖』 教育部近日發布了高校寒假放假通知,具體的規定是怎樣的
學生朋友什麼時候放寒假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謀劃寒假和春季開學安排,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學科研工作。高校堅持「錯峰」原則,安排學生分批次有序放假離校,妥善安排留校師生寒假生活。要在當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導下,及早謀劃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適時發布本地本校春季學期開學安排。
『拾』 1.中國為什麼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與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災害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和沖擊。中國作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沖擊的國家,在全球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自信,為世界各國建立應對疫情機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此,總結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應急管理、風險治理及國際合作提供「中國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及績效: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已經成為人類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典範,最突出之處在於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彰顯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圖1)。
第一,統一領導,高效決策。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國家最高決策層果斷的戰略決策是戰勝重大疫情的基礎和前提,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及統籌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關鍵。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僅僅依靠個人、民間組織、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徹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戰略眼光、全局意識、反應迅速、決策高效的集中統一的領導機構發揮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能,全面推進疫情防控。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高效決策是中國迅速控制疫情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
第二,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與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戰勝重大疫情的關鍵。依託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的社區和村組進行廣泛動員,無縫隙、全覆蓋,形成抗疫的社會動員體系;依靠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防疫的核心基層組織網路體系;廣泛宣傳,使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危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防疫的自覺性;採取各種強有力的「硬核」措施,獎罰分明,嚴厲禁止和處罰各種違反公共衛生安全的行為。
第三,全國統籌,對口支援。一是彌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抗疫物資不足的問題,充分調配全國資源,實現全國抗疫物資的統籌安排;二是增強人民群眾的抗疫信心,通過多地大規模醫護人員的支援、醫療資源的投入、抗疫物資的充足供給,增強了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三是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疫區與非疫區之間的分工合作,培養了地區協作、患難與共的精神;四是能夠實現當地醫院與全國醫療資源的有效對接、優勢互補,形成規模化、網路化的應對方式。
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和醫護工作者,深入重點疫情一線,遏制住重點地區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三是利用5G、大數據技術構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採集、傳輸、處理與應用網路體系,提高數據傳輸效率,降低數據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綜合集成交叉技術,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保障了抗疫的應急之需;五是發達的交通網路體系,為抗疫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全國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資快速運達疫區,保障了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穩定了社會秩序。
第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高度團結,積極配合並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種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種治理成本。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廣大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第六,守望相助,國際合作。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在取得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的基礎上,積極援助世界各國。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同153個國家舉行8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或正在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多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已有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防疫物資商業采購協議;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和柬埔寨等國家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同時正在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中國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