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稅收基本常識
限於篇幅,給你列幾層框架,看看對你能否有用: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基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范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常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五、稅收制度構成的七個要素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負有納稅義務關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2、征稅對象,又稱征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征稅。
3、稅率,這是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了征稅的程度。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全額累進與超額累進)和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
4、納稅環節,是指商品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階段。
5、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一般的按次與按期徵收兩種。
6、納稅地點,是指繳納稅款的地方。一般是為納稅人的住所地,也有規定在營業發生地。
7、稅收優惠,是指稅法對某些特定的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給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納稅義務的規定。從目的上講有照顧性與鼓勵性兩種。
六、現在的稅收分類及稅種。按現在大的分類,主要是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和其他:
1、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車輛購置稅等;
2、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
3、資源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
4、財產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等;
5、行為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6、其他稅:農林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等。
⑵ 請問稅務工作要學哪些基本知識
如果不是財稅專業畢業的,想要快速入門且適應目前的工作要先熟練掌握自己負責的主要稅種的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然後再掌握[稅收徵收管理法],其次是快速了解自身工作的日常業務,如所用文書,工作流程,等,日後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稅務工作者,就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各種稅收相關法律,特別是基礎會計的相關內容,會計不通就不能簡單了解企業的帳務,就無法監督和指導納稅人。許多成年人學習往往就是為了適應當前的工作,所以不一定一切都要系統的學習,很多人是沒有那個精力的,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所以你要分析你的崗位,比如是國稅還是地稅,是基層專管員還是政策管理部門等等,稅務系統內崗位輪換不是很頻繁的,你要對症下葯,如果只是想快速適應工作,你就按崗位所需去學,如果想要深層次的,就要象學習注冊稅務師那樣一點點攻關了,但有一點切記,學以至用,不要當書獃子。某些注稅只在考試時才現光芒,實際工作中不能完全勝任。
⑶ 關於稅務的基本知識
稅務基礎知識抄有:
1.納稅期限: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發生納稅義務或者扣繳義務以後向國家納稅款或者解繳稅款的期限。
2.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指稅法規定的納稅人應當承擔納稅義務的起始時間。
3.起征點:又稱征稅起點,指稅法規定的計稅依據應當征稅的數量界限(起點)。計稅依據數額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起征點的按照計稅依據全額征稅。
4.納稅自查: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①自查執行國家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情況;
②自查遵守財會制度和財經紀律的情況;
③自查生產經營管理和經濟核算情況。
5.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6.企業所得稅:顧名思義,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所得(大約可理解為利潤,雖然嚴格來說不一樣)征稅。
7.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⑷ 稅務的基本知識和禮儀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稅務》-簡介 以稅務行政爭議是否將稅務行政復議作為稅務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為標准,可以將稅務行政復議與稅務行政訴訟銜接模式劃分為兩種模式。一種為復議前置模式,即把復議作為訴訟必經程序,另外一種為選擇復議模式,即復議、訴訟可自由選擇。我國稅收征管法第88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上述規定表明,我國法律對於因納稅決定引發的爭議規定為復議前置程序模式,而對於納稅決定爭議之外的其它稅務爭議規定為選擇復議模式。對於復議前置模式的利弊理論上有兩種不同觀點,贊同者認為:復議前置程序較為簡便迅速,便於發揮稅務機關的專業優勢,可以給稅務機關提供糾錯機會,可以審查征稅行為的合理性,有利於減輕法院的訴訟負擔等④。反對者認為:復議前置程序剝奪了當事人的選擇權,限制當事人的訴權,且效率不高等。編輯本段|回到頂部《稅務》-內容 復議前置程序客觀上確有一定的優點,如程序簡便,專業性強等優點,但相對於選擇性復議模式,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故筆者贊同稅務行政爭議全部實行選擇復議模式,具體理由如下:(一)復議前置模式剝奪了當事人的選擇權。對於是選擇復議,還是選擇訴訟,本應屬於當事人的正當程序權利,應由當事人自由選擇,而不應強行規定。(二)復議前置模式下的行政復議機關缺乏獨立性,其公正性、中立性不高,根據我國稅法相關規定,稅務復議機構為稅務機關內設機構,其難以超脫稅務機關整體利益關系,故其缺乏中立性,公正性也就當然很差了。(三)從實踐來看,復議前置程序中復議機關的復議結果正確率較低,未能起到相應的作用。近幾年來,稅務機關的行政訴訟中的敗訴率奇高⑤。上述事實表明稅務復議機關未能公正有效地審查稅務行政機關錯誤的行政決定,當事人最終還是依靠法院才公正解決稅務行政爭議。故復議前置模式實際效果不佳。(四)國外主要國家一般實行的是選擇復議模式,而非復議前置模式。
⑸ 國家稅收基礎知識
《國家稅收》題庫
第一章稅收概論
一、單項選擇題
1、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國債 B國有企業上交利潤 C稅收 D罰沒收入
2、稅收是國家憑借( )取得的收入。
A經濟權力 B政治權力 C財產權力 D所有權
3、稅收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4、稅收「三性」的核心是( )。
A強制性 B無償性 C固定性 D稅率
5、當前世界各國的稅制結構改革中,增值稅和( )在稅收體系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A企業所得稅 B個人所得稅 C消費稅 D營業稅
6、下列哪個指標屬於稅收負擔中的微觀稅負( )。
A國民生產總值稅負率 B國內生產總值稅負率 C國民收入稅負率 D企業所得稅負率
二多項選擇題
1、稅收具有( )的形式特徵。
A無償性 B固定性 C強制性 D特殊分配關系
2、稅收具有( )的職能。
A組織收入 B收入分配 C資源配置 D宏觀調控
3、現代稅收的三項最高原則是( )
A節約原則 B公平原則 C效率原則 D穩定原則
4、決定稅收負擔的因素( )。
A經濟發展水平 B政府職能范圍 C財政收入結構 D宏觀經濟政策
三、判斷改錯題
1、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就是稅收。
2、利潤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3、稅收「三性」的核心是強制性。
4、世界各國稅制結構正在進一步向建立以增值稅和消費稅為主的方向發展。
5、稅收的最首要、最基本職能是收入分配職能
⑹ 給公司員工培訓銀行基本結算、財務、稅務知識應該培訓些什麼內容
一、講解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費用報銷流程,工資構成,獎罰規定等,這做為員工主要就關心自己的貼身利益嘛,你如果給他們講會計准則,會計法,是沒有幾人願意聽的,圍繞員工為中心,與之有關的。
二、稅務方面,只講個稅就可以了,現在好多人都不了解,只看工資表上扣了多少多少錢心痛,然而,他們會認為這些錢是你扣的,要給大家灌輸一種思想:你所做的、你的工作都是按照會計規則、稅法、公司制度來辦理的,你只是按規定執行。你若不能說明,會很憋氣的,財務比較容易得罪人。QQ290218702
⑺ 稅務會計要掌握哪些稅務方面的基本知識
樓主你好,稅務會計的知識可以參考以下資料去學習,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范疇包括:稅法的概念、稅收的本質、稅收的產生、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內容簡介
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依照稅收收入歸屬和征管管轄許可權的不同,中國稅務部門可分為國稅和地稅兩個不同的系統。前者徵收的主要是維護國家權益、實施宏觀調控所必需的稅種(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和關乎國計民生的主要稅種的部分稅收(增值稅);後者則主要負責合適地方征管的稅種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營業稅、耕地佔用稅、車船使用稅等)[1]。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范疇包括: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范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濟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