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構培訓 > 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

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

發布時間:2021-02-27 12:43:27

1. 中國國際援助知多少 解放以來

國對外援助始於1950年。截至2003年底,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已達146個。50多年來,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建成了1740個項目,涉及農業、水利、紡織、造紙、化工等多種領域,累計派出援外工程技術人員約55萬人次。
除上述成套項目援助外,中國還在援款項下,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和各類技術援助。自1983年以來,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和10多個國際及區域組織提供了技術援助。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64多期,培訓技術人員6500多人,涉及農業、畜牧業、漁業、小水電、機械、能源、醫療衛生、環保、氣象、沙漠治理、糧食加工等幾十個專業。此外,自1998年至2003年底,中國政府還為發展中國家舉辦"經濟管理官員研修班"35期,共有來自106個國家的751名經濟管理官員參加研修活動。
中國對外提供援助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
無償援助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中、小型社會福利性項目,如醫院、學校、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等。此外,無償援助還用於提供物資援助、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及人才培訓等。
無息貸款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項目。在過去50多年裡,中國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了一大批公共民用設施。今後,為滿足受援國的迫切需要,中國政府還將保留適當比例的無息貸款,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這類項目。
優惠貸款是中國政府指定的金融機構對外提供的具有政府援助性質的中、長期低息貸款。優惠利率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之間的利息差額由中國政府進行補貼。
優惠貸款主要用於中國企業與受援國企業合資合作建設、經營當地需要、又有經濟效益的生產性項目,或提供中國生產的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等。
中國與受援國合資企業、受援國企業或經受援國同意的中國企業都可申請使用優惠貸款,但項目必須經過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受援國借貸機構進行評估認為可行後才能放貸。優惠貸款是具有援助性質的貸款,因此主要向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
除以上三種主要援外方式外,中國政府還面向非洲國家設立了"投資專項資金" 和"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前者用於支持和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開展互利合作;後者用於幫助非洲國家培訓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等。

2. 我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經濟援助有哪些特點

我國對外援助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標志性、生產性項目示範效應穩步提高。繼20世紀60、70年代援建坦贊鐵路、斯里蘭卡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我國於80年代援建的茅利塔尼亞友誼港、孟加拉大橋、敘利亞哈瑪棉紡廠,90年代援建的加彭國民議會大廈等項目已成為中外友誼的豐碑。近年來,新建標志性項目包括衣索比亞環城公路、坦尚尼亞體育場、緬甸農機廠等。上述項目幫助受援國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繁榮了城鄉經濟,促進了就業和收入。

二、「民生」項目比重擴大。我國對外援助注重「以人為本」,努力擴大援助受益面,幫助受援國人民消除貧困。近年來,我國加強了「民生」項目援助力度,在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等框架下,幫助非洲等地區援建了一批農業示範中心、醫院、瘧疾防治中心、農村學校,並繼續派遣醫療隊,提供抗瘧葯品等,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三、人力資源培訓蓬勃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983年,我國政府與聯合國合作,開始在華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根據受援國實際需要,對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蓬勃發展。2008年,在華參加培訓人員已逾萬名。培訓方式日益多樣化,已從實用技術培訓擴展為學歷教育、官員培訓、「走出去」培訓以及人員交流等多種形式;培訓內容涉及農業、經貿、教育、衛生等20多個領域。

四、優惠貸款快速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援外優惠貸款,通過銀行提供本金、政府貼息的方式,擴大援外資金來源,促進對外互利合作。優惠貸款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對外援助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向74個國家提供了貸款,支持各類項目252個,涵蓋農業、航空、海關、電信、生產加工等領域。

五、債務減免范圍擴大。沉重的債務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的嚴重束縛。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在第一屆中非合作論壇、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先後4次宣布我對外免債承諾。除2008年9月我國政府新承諾外,前三項免債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國的「重信守諾」受到國際社會好評。

六、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執行得力。我國自2004年起建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至今累計開展緊急援助60多次。幾項重大緊急援助工作執行得力,國際社會反響強烈。如,2003年阿爾及利亞地震災害中,我國是第一個將救災物資運抵當地的國家;2004年向印度洋海嘯受災國提供緊急救災援助,是我國援外歷史上緊急救援規模最大的一次;2008年為緬甸熱帶風暴災害提供緊急救援,充分體現我了「睦鄰」政策。

七、志願者服務方興未艾。志願服務是我國對外援助的重要補充。2004年11月,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志願服務正式納入援外工作范疇。截至2008年底,已向寮國、緬甸、衣索比亞等國派遣204名青年志願者,開展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方面的志願服務,受到受援國一致好評。

八、援外國際交流與合作穩妥開展。隨著我國援外影響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與我開展援外交流和合作的願望。我國政府以開放的姿態,與各國來訪代表團認真溝通和交流,積極探討合作,並派團參加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發展合作論壇、援助有效性高級別論壇、WTO促貿援助會議等國際會議。通過對外溝通和交流,取得增信釋疑、擴大共識的良好效果。

3. 加強國際減肥領域交流工作可以通過( )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

加強國際減貧領域交流合作。通過對外援助、項目合作、技術擴散、智庫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

大力營造良好氛圍,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1、創新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深刻領會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系統總結我們黨和政府領導億萬人民擺脫貧困的歷史經驗,提煉升華精準扶貧的實踐成果,不斷豐富完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思想動力。

2、加強貧困地區鄉風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扶貧濟困傳統美德,振奮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精神,堅定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凝聚全黨全社會扶貧開發強大合力。

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變落後風俗習慣,善於發揮鄉規民約在扶貧濟困中的積極作用,激發貧困群眾奮發脫貧的熱情。

3、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全面宣傳我國扶貧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確解讀黨和政府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政策舉措,生動報道各地區各部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豐富實踐和先進典型。建立國家扶貧榮譽制度,表彰對扶貧開發作出傑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4、加強國際減貧領域交流合作。通過對外援助、項目合作、技術擴散、智庫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借鑒國際先進減貧理念與經驗。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3)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擴展閱讀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

1、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建立精準對接機制,使幫扶資金主要用於貧困村、貧困戶。東部地區要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步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

並列入年度預算。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扶貧協作,鼓勵東西部按照當地主體功能定位共建產業園區,推動東部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

2、健全定點扶貧機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定點扶貧工作,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確保各單位落實扶貧責任。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縣「百縣萬村」活動。完善定點扶貧牽頭聯系機制,各牽頭部門要按照分工督促指導各單位做好定點扶貧工作。

3、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移,自願包村包戶,做到貧困戶都有黨員幹部或愛心人士結對幫扶。

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的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職業培訓補貼等就業支持政策。落實企業和個人公益扶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4. 中國對外援助到底有多少

中國對外提供援助是為了幫助受援國發展民族經濟,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促進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和經貿合作。

一、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情況

中國對外援助始於1950年。截至2003年底,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已達146個。50多年來,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建成了1740個項目,涉及農業、水利、紡織、造紙、化工等多種領域,累計派出援外工程技術人員約55萬人次。

除上述成套項目援助外,中國還在援款項下,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和各類技術援助。自1983年以來,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和10多個國際及區域組織提供了技術援助。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64多期,培訓技術人員6500多人,涉及農業、畜牧業、漁業、小水電、機械、能源、醫療衛生、環保、氣象、沙漠治理、糧食加工等幾十個專業。此外,自1998年至2003年底,中國政府還為發展中國家舉辦"經濟管理官員研修班"35期,共有來自106個國家的751名經濟管理官員參加研修活動。

二、中國對外提供援助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

1、無償援助方式

無償援助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中、小型社會福利性項目,如醫院、學校、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等。此外,無償援助還用於提供物資援助、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及人才培訓等。

2、無息貸款方式

無息貸款主要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項目。在過去50多年裡,中國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了一大批公共民用設施。今後,為滿足受援國的迫切需要,中國政府還將保留適當比例的無息貸款,用於幫助受援國建設這類項目。

3、優惠貸款方式

優惠貸款是中國政府指定的金融機構對外提供的具有政府援助性質的中、長期低息貸款。優惠利率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之間的利息差額由中國政府進行補貼。

優惠貸款主要用於中國企業與受援國企業合資合作建設、經營當地需要、又有經濟效益的生產性項目,或提供中國生產的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等。

中國與受援國合資企業、受援國企業或經受援國同意的中國企業都可申請使用優惠貸款,但項目必須經過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受援國借貸機構進行評估認為可行後才能放貸。優惠貸款是具有援助性質的貸款,因此主要向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

除以上三種主要援外方式外,中國政府還面向非洲國家設立了"投資專項資金" 和"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前者用於支持和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開展互利合作;後者用於幫助非洲國家培訓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等。
http://www.bjyouth.gov.cn/special/200508zyz/5/58895.shtml

具體的內容請看下面這個網站(我擔心我要粘貼過來系統會給我刪除掉)
http://www.gzbgy.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4334

5.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5)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6. 中國要給汶萊無償援助40億美元。真的假的

中國與東盟在變革中前行_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網
2011年11月16日 ... 中國向越南; 泰國; 寮國; 柬埔寨; 汶萊; 新加坡; 菲律賓; 緬甸; 馬來西亞 等國
提供了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向泰國等國提供了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這一年,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聯合宣言》,確定了睦鄰互信夥伴關系。2002年,雙方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式啟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和東盟加強合作,共同努力為彼此經濟增長作出貢獻。2009年簽署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向外界發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願同舟共濟,攜手抗擊金融危機,繼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明確信號。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極大促進雙邊貿易的同時,減少了雙方受歐美等傳統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回顧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印尼加查馬達大學亞太研究所創始人之一斯里·阿迪寧西說,東盟「10+1」、「10+3」等合作極大增強了東盟與這些國家的經濟互補。中國是東亞經濟的軸心,也是世界經濟一大支柱,東盟國家注重與中國在地區的合作,這對於它們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實現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從1991年到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額從79.6億美元增長到2928億美元。今年前10個月已突破2959億美元,有望再創新高。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躍升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飛速發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讓雙方從中獲利。

7. 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前景好嗎

「未來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循」

想要透析培訓行業的前景,首先我們要了解培訓的起源、現狀,再分析它的發展軌跡。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大部分經濟體制是參考發達國家的。我國的培訓比美國晚了50年。90年代外資企業將培訓的概念帶入我國,沒過幾年,傳銷和保險變利用培訓的概念進行組織擴張和企業的規模發展,培訓概念漸為人知。

後來培訓在媒體的大肆宣傳和政府的支持下大火,開始規模化發展。進入互聯網之後,培訓也很趕時髦的從線下轉到線上,就像我們平時經常接觸的線上學習平台和e-learning系統。

到這里再把目光放到發達國家。培訓在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這些發展歷程,最終發展出像麥肯錫、波士頓這類全球領先的大型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大型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主要是幫助企業發現問題並且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公司的發展不落人後,避免被淘汰。

再回過頭來看我國的培訓市場。目前我國還沒有哪家培訓公司可以出來做培訓行業的領頭羊,因為培訓的基本概念為人所知,但是國民對於培訓還不夠更深層次的了解,所以導致很多企業出現「跟風培訓」「盲目培訓」「培訓無果」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培訓行業目前還處於一個上升期,國民對待培訓的素質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而深入了解、科學開展、正確利用培訓,使培訓發揮最大的潛力,為企業帶來事半功倍的效益,則指日可待!

8. 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正當2016年入圍WISE教育項目獎的案例揭曉、教育創新故事奪人眼球之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從另一個角度關注著全球教育的發展,給我們奉上獨家的深度研究報告,干貨滿滿。
報告從一個問題說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教育差距有多大?布魯金斯學會2015年給出的答案足以讓我們震驚——100年!可見教育公平不僅在國內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全球范圍內也仍然是一個重大議題。當發達國家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時,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質量卻不甚樂觀,例如印度很多入學4年的兒童還缺乏基本的讀寫和算術能力。
面對相差一個世紀的教育鴻溝,眾多問題涌現出來:
Who:大規模提升教育質量需要哪些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What:哪些核心要素可以促進教育項目高效、規模化地提升教育質量?
How:如何在增加學校數量的同時,確保學生掌握核心學術內容、培養高階思維技能(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HOTS)?
……
基於對上述問題的持續關注和研究,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的《百萬人的學習:在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提升教育質量》研究報告(「Millions Learning: Scaling Up Quality E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一一回應了上述問題。從巴西到宏都拉斯,從烏干達到尚比亞,從約旦到印度,報告精選了14個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推廣高質量教育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到少年兒童的教育在全世界范圍內發生著革命性變化。
除案例之外,Millions Learning在研究基礎上提煉出四個核心要素,即設計、推廣、融資和可行條件,進而涵蓋了14個要點,最後報告提出五步行動建議,為項目設計提出建議。
核心要素一:設計
堅定的領導者從一開始就致力於高質量教育的規模化。
1、具體地區的教育需求:充分考慮當地的教育需求,確保最終受眾參與到項目中來。
2、低成本:項目設計考慮到成本要素,確保可規模化。
3、靈活適應:首先確定高效的學習方式有哪些核心要素,繼而在不同背景下推廣和復制時結合當地條件進行調整。
4、教師支持:充分調動社區資源來支持教師發展,為教師減負。
核心要素二:推廣
重視實際操作的技術層面與政策層面相結合。
5、教育聯盟:所有教育相關方加強協作,施展「集合影響力」;
6、教育擁護者和領導者:除學校和政府之外,關心和熱衷教育的社會人士和領導者也應積極加入進來。
7、技術進步:採用本地條件相適應的技術手段,加速教育項目的推動。
8、機會之窗: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與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相符合,有助於項目的生根發芽。
9、更好的數據:關於學習和規模化的數據為政策改進和實踐提供有效支持,從而促進教育行動。
核心要素三:融資
與資源的絕對量相比,如何配置資源同樣重要。
10、靈活的教育融資:融資應靈活,包括建設核心運營能力。
11、長期教育融資:穩定且可預期的支持至關重要。
12、中期教育融資:項目試點到大規模推廣之間的重要階段。
核心要素四:可行條件
規模化不會在真空中發生。在教育項目規模化過程中,從國家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項目實施環境至關重要。
13、支持性政策環境:政府政策應保護每個孩子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應開放教育、鼓勵各利益相關方貢獻不同的想法;
14、研究&開發的文化:要確保更多孩子接受優質教育,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實驗、調研和數據分析,因此研究、開發的氛圍和環境必不可少。
布魯金斯學會報告呼籲各國建立包容、適應性強的教育生態系統,只有這樣才能讓教育創新得到鼓勵和發展,讓新穎的方法和模式得到推廣。政府不僅有責任為每個兒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也應該積極促進這一教育生態系統的培養,調動各方資源協同努力才能促進高質量教育的推廣和覆蓋。那麼,怎樣培養包容、適應性強的教育生態系統呢?布魯金斯學會報告給我們提出5個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一、開發:在教育界營造研究&開發的文化
教育生態系統的各方領導者——從政府到民間社會到企業——都要歡迎大規模解決問題的各種新方式。在教育生態系統內部構建強有力的研究&開發文化是關鍵的一步。政府應該為新方式的嘗試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資金和必要的基礎設施。捐贈者、民間社會、政府以及企業應該協力培養學習型領導者,他們應具備推動教育界研發文化所需的技能和才智。
二、分享:通過思想匯聚交流新想法
政府部門的領導者與民間社會、私有部門一起,應構建思想匯聚的平台,從而確認、調整和分享改善學習和促進規模化的有效方式。
三、激活:學校之外的多元化人才
教師和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其他人士通常有超負荷的壓力,需要來自其他方面的支持。要解決艱難的教育問題,學校之外的多元化人才可以成為重要的智慧來源。從非營利機構的工作者到應屆大學生,到企業人士和技術專家,不同類型的人才可以充分調動起來,協助教育工作者。
四、資金:中間階段
在試點到大規模推廣的中間融資階段要求政府、投資方和捐贈基金會清楚項目處於「創新——規模化」的哪個階段——從試點或想法到國家級的推廣。
五、測量和學習:從關於學習和規模化的數據中了解什麼更有效
政府和捐贈機構應加強國家學生測量體系,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測量體系。從班級層面開始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為教師所利用,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幫助教師衡量21世紀技能的新穎方式非常重要。
布魯金斯學會深度研究14個世界級教育案例,總結出上述經驗和建議。那麼,這14個案例都是誰,我們來看看吧。
尚比亞:課程學習 Lesson Study
「課程學習」(Lesson Study)起源於日本,是一項同伴之間合作學習的活動,活動中中小學老師通過備課、展示、評估課程來分享交流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課程學習」已經傳播到50多個國家。2005年起,尚比亞政府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合作,將「課程學習」項目引入尚比亞,旨在鼓勵教師合作,提高學校管理者的監管水平,加強尚比亞的學校系統。至今,「課程學習」已影響到尚比亞所有10個省的180萬名學生及46000名老師。各項內外評估表明,這一活動讓尚比亞學生擁有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個人展示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此外,教師的職能發生轉換,從「板書+填鴨式教學」到以「問答」方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這讓學生從被動指導學習改變為發揮創意思維的學習。
哥倫比亞:導師制學習系統Sistema de Aprendizaje Tutorial
導師制學習系統(Sistema de Aprendizaje Tutorial,簡稱SAT),為拉美邊遠地區的中學教育提供了另一種可能。該項目中訓練有素的教師(或者說「導師」)利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來促進邊緣社區的農村教育發展和社區發展。「導師制學習系統」在教學法中融入切合實際的理論和實踐,例如:在農業創新的背景下學習數學和科學。20世紀70年代末,哥倫比亞科學應用與非政府基金會(FUNDAEC)開發了SAT項目。如今,哥倫比亞、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西和厄瓜多都在實施這一項目(瓜地馬拉在2005年之前也曾執行這一項目),至今為止影響了大約30萬名學生。該項目受到哥倫比亞和宏都拉斯政府的承認,因此該項目的畢業生可以升入大學求學或獲得要求高中學歷的工作崗位。許多研究表明,該項目提高了宏都拉斯的教學產出,增強了女性力量和公民責任感。
肯亞:橋梁國際學院 Bridge International Academics
橋梁國際學院是一家盈利性私立連鎖學校,成立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優質而低價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每所學校除確保學生掌握國家規定的課程內容外,也要發展學生的社會技能和21世紀所需的合作能力。師資隊伍從當地進行招聘,需要接受班級管理、學術指導和課程講授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每門學科的教師指南都以電子形式統一發布在平板電腦上,平板電腦也幫助收集教師表現和學生評估數據,以不斷完善項目設計。第一家橋梁學院於2008年在肯亞成立,之後推廣到烏干達和奈及利亞。橋梁學院至今已覆蓋450多家幼兒園和小學的10萬名學生,招聘有8000名教師。橋梁學院與政府和NGO組織合作來改善全球的教育體系,其中最新的一項合作是在利比亞運營公立合作學校。據2013年肯亞的低年齡段閱讀評估/低年齡段數學評估表明,橋梁學院學生與鄰近公立學校學生相比,在26個月的課程學習中,前者比後者多出252天的閱讀教育和288天的數學教育。
哥倫比亞:新學校基金會Fundación Escuela Nueva
新學校基金會是發起新學校模式的一家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改善農村小學和初級中學。該模式是積極、合作型和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強調學生、教師、學校行政人員以及當地社區的充分參與,在該模式中,學生進行自學和互助學習,而老師和學校行政人員分別作為協助者和教練。1987年成立於哥倫比亞,新學校模式起源於一項變革運動,旨在改變自20世紀70年代沿襲未變的偏遠地區公立小學。之後,新學校被納入哥倫比亞國家教育政策,並推廣到16個國家,覆蓋五百萬學生。某獨立研究顯示,與未參加該項目的哥倫比亞傳統學校相比,Escuela Nueva學校的三至五年級學生在語言和數學方面得分更高,輟學率和留級率明顯較低。
孟加拉國:BRAC非正式小學教育項目
BRAC的非正式小學教育(NFPE)項目為小學輟學或從未進入小學的兒童提供學習機會。該項目將普通的五年小學課程精簡為四年,學生完成學習後可以參加國內中考,從而升入公立或私立中學。師資隊伍來自於當地社區的教師招聘(通常老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帶到畢業),學習科目主要包括孟加拉語、英語、數學、科學及社會科學等認知學科,以及藝術和溝通等非認知學科。20世紀80年代初BRAC創立於孟加拉國,其NFPE項目隨後擴展到阿富汗、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南蘇丹。現在,NFPE項目在孟加拉國每年接收67萬位學生,在其他4個開展NFPE項目的國家接受學生超過90萬人。BRAC與孟加拉國政府密切合作,被廣泛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私立學校網路。BRAC的輟學率低於5%,升學率則通常高於孟加拉國的公立學校。
印度:阿福童國際 Aflatoun International
阿福童國際致力於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開展社會和金融教育項目,培養學生的個人技能、人際交流能力、財務能力和企業家能力。阿福童國際採用社會連鎖的形式,與當地夥伴開展合作,培訓教師和教練教授關於人權、理財和如何創業等知識和技能,不論是在校生還是社會上的兒童都可以學習。阿福童於1991年成立於印度,目前已經在全球116個國家開展項目,每年有近四百萬學生,34000位老師、支持者和其他教育者參與。最近,阿福童及其合作夥伴與28個國家的政府合作,嘗試將社會教育和金融教育融入國家課程。某綜合評論的結果及21個針對青少年和兒童金融教育干預隨機對照試驗的元分析顯示,阿福童對青少年和兒童財務行為、理財和資源整合習慣的影響力,超過所研究26個干預項目的平均水平2倍還多。
尼泊爾:閱讀室,識字項目Room to Read, Literacy Program
「閱讀室」是一家專注於改善識字水平和教育中性別不公平問題的非政府組織,其識字項目採取合資的方式與當地社區、夥伴機構和政府合作,從而確保每所學校都有基礎設施完備的圖書館,為當地兒童提供當地語言的書籍,同時配有經過訓練、掌握循證閱讀和寫作指導方法的教師和圖書管理員。每間教室都配有識字教練,輔助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上述干預方式綜合運用,旨在提高小學兒童的識字技能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自2000年在尼泊爾創辦,閱讀室至今已擴展到亞洲、非洲的其他九個國家,共計有17500個社區的一千萬兒童受益。具體來說,識字項目至今已涵蓋11萬名學生和2000名教師。一項與70個中低收入國家開展的教育干預項目(閱讀室項目不屬於70個項目)評估比較顯示,閱讀室項目的影響力是其他干預項目影響力平均水平的近10倍。
印度:布拉罕教育「閱讀印度」項目 Pratham, Read India
布拉罕教育的閱讀印度項目致力於確保三至五年級學生掌握讀懂簡單文本和基礎數學運算的能力,其方式包括評估學生當前學習水平,不按學生的年齡或年級分組,而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組進行指導,即「依學習水平施教」的方式。布拉罕教育的閱讀印度項目始於2007年,至今已在印度23個邦展開,2014-2015年度項目對農村地區學生的直接影響人數超過35萬人,通過與州政府或地區政府合作間接影響學生超過六百萬人。布拉罕教育J-PAL進行的一系列隨機評估發現,按學生學習水平分組的方式帶來的學習效果顯著優於按年級分組的效果。布拉罕教育也協助進行《年度教育現狀報告》(ASER)的調查,這是一項印度全國范圍進行的公民主導的家庭調查,旨在評估印度超過550個農村地區兒童的基本閱讀和算術水平。從2005年開始ASER調查每年舉行一次,自2008年開始,該調查作為布拉罕教育網路的一個獨立單元開展。
烏干達:教育! Ecate!
教育!是一家非政府組織,致力於解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中學教育無法匹配就業機會的問題,改善傳統的死記硬背和理論教學方式,最終目標是通過教育讓非洲年輕人為自己和社區解決貧困問題。教育!為學生提供領導力、創業、職場准備等相關的技能培訓,同時也有輔導學生在學校里創立企業的培訓,該模式的師資主要包括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和年輕人導師。教育!於2009年成立於烏干達,目前已為350所學校的12萬名學生,即烏干達12%的中學提供相關服務,同時為烏干達高中創業課程的改革建言獻策,把教育!的項目模式納入盧安達的國家高中課程中。教育!的隨機對照試驗中線結果表明學生高中畢業後的收入翻了一番,其中傾向於自主創業的學生增加了64%,傾向於發起社區項目的學生增加了123%。
美國:芝麻街工作坊,芝麻街
芝麻街工作坊的芝麻街利用電視、廣播、視頻、網路、書籍以及社交媒體對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數學、情感發展、健康、尊重和理解等方面進行教育。該節目在美國始於1969年,隨後擴展到15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56億兒童觀眾,是世界上最大的兒童教育提供商。研究顯示芝麻街是一個高效的學習工具,對世界各國的兒童產生了積極影響。對芝麻街在中低收入國家教育影響力的元分析顯示,該節目的影響力與其他早期兒童教育干預方式相當,規模化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美國、英國: Teach for All
Teach for All是由各地獨立機構組成的國際性網路,各機構負責招聘和培訓表現優異的應屆大學生和專業人士,由這些志願者在各自國家的弱勢學校和社區教學兩年,從而實現輸送未來教育領導者的目標。Teach for All由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和英國的Teach First 聯合創立於2007年,之後發展成為包含39個夥伴國的全球網路。至今,該網路已為110萬學生服務,包含52323名教師和校友,對個人和的整體教育體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來自各夥伴國的研究顯示,學生取得了卓越的學習成果,如數學政策研究顯示與普通新教師和老教師教授的學生相比,「為美國而教」的數學教師所教的學生全年學習數學時間多出2.6個月。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夥伴國50%到80%的校友選擇繼續在教育行業做全職工作,因此Teach for All為大范圍的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積極影響了參加項目的老師和校友。
約旦:INJAZ
INJAZ 是約旦的一家獨立非營利機構,專門從事青少年賦權項目和調動公共、私有和社會部門的資源幫助彌補高中體系與勞動力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之間的技能差距。INJAZ項目,由23000多名經過訓練的志願者團隊提供,為7年級學生到大學生和研究生提供相關內容和活動,以幫助學生增強財務知識,提升道德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溝通技能和人際溝通能力等。針對學院和大學、青年中心,以及職業培訓機構的年輕人,大部分項目提供實際的工作機會,支持他們積累工作經驗或發展職業和創業技能。自1999年創立以來,INJAZ已在約旦全部12個省開展項目,影響了120萬年輕人。該項目已被納入約旦官方的學校課程,一項內部研究顯示,相比約旦全國32%的失業率,INJAZ畢業生的失業率僅為19%。
巴西:亞馬遜州政府媒體中心
巴西亞馬遜州政府的媒體中心行動是一個當地開發、正式的學校模式,旨在解決城市和鄉村地區教育差距懸殊的問題。項目採用數字衛星技術提供直播課程的形式,直播課程在瑪瑙斯市(亞馬遜州首府)的媒體中心演播室由「主講」教師講授,提供給亞馬遜州近1000個教室的學生,同時針對每個教室(5到25個學生)配有「指導」老師。該項目的特點是雙向互動形式,學生收看演播室老師的講座,反饋信息,然後呈現給其他所有教室和演播室的主講老師。2007年創立於巴西亞馬遜州,媒體中心的60名主講老師和2200名指導老師已為2300個社區的30萬名學生服務——瑪瑙斯市之外的大約25%的高中生。媒體中心的模式已被巴西其他七個州採用,服務於地處偏遠地區的學生。成立至今,巴西初中到高中學校的升學率呈現上升趨勢,2008年到2011年輟學率減少了一半,「巴西教育質量指數」顯示亞馬遜州兒童學習狀況穩步改善。
迦納:Worldreader
Worldreader通過低成本的電子閱讀器和手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文化和語言相關的電子書籍,目標是通過為兒童和家庭直接提供教學和閱讀材料,提高人們的識字技能,培養人們對閱讀的興趣。該組織採用融合的方式與適應文本的技術,提供涵蓋43種語言的31000本書,也提供教師支持和社區參與。項目自2010年在迦納啟動以來,服務人數已達560萬,其成果是,每月有69個國家的110萬人閱讀電子書籍。來自迦納Worldreader低年齡段閱讀項目的一組評估數據顯示,學生用戶在口頭閱讀熟練程度、閱讀理解力和培養積極的閱讀習慣方面都有改善。

9. 職業技能培訓(syib)

SYB培訓,又稱創辦你的企業。2000年國際勞工組織亞太地區就業促進項目(ILO/IPEP)與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合作,將SYB從越南的SIYB項目引入了中國,該項目是通過為創業願望的人員開展創業培訓,並輔之以創業所需的小額信用擔保機制,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時遇到的知識、技能欠缺和資金不足的問題。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通過召開研討會、師資培訓等形式向全國推薦。參加培訓並取得結業證書和再就業優惠證的大學生和待業人員,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將享受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SYB培訓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參加培訓的人員能夠創辦一個可贏利的小企業。為了創造條件,更好地對參與人員進行培訓,我中心花大力氣建成了數間國際SYB
(聯合國勞工組織「創辦你的企業」的培訓項目)標准U型教室,配備了具有一支專職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和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素質專家隊伍。接受培訓的人員,可以獲得創業方面的國家政府扶持。將大學生列入勞動部門的
SYB 培訓
創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鼓勵創業,不僅有利於拓寬勞動者的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有利於實現勞動者的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我國是一個勞動力總量長期供大於求的發展中國家,就業任務艱巨,尤其是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更加嚴峻。為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各地採取了很多辦法,其中鼓勵勞動者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已經成為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2002年召開的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國積極的就業政策框架,出台的一系列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優惠政策,體現了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為下崗失業人員的自主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寬松的環境。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更為創業活動的開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正在成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主渠道。
國際勞工組織為了促進就業,支持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以創業促就業,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專門組織開發了《創辦你的企業》(SYB)培訓項目與教材。到目前為止該教材已經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並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使用。
2000年,國際勞工組織/日本國家間就業促進戰略項目將SYB培訓項目引進中國,並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大量改編,形成了中國版的SYB培訓教材。像在其他國家一樣,這套教材在項目試點城市以及其他非項目試點城市經過兩年多的試用,受到了培訓機構、教師和學員的充分肯定和好評,他們一致認為SYB是一套簡明、通俗、易懂實用的創業培訓教材。

SYB教材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共十步,步步相扣,逐漸深入,缺一不可。
第一部分為創業意識培訓,這是SYB培訓教材的先修課,共兩步(第一步至第二步):
第一步告訴你什麼是企業,創辦企業所需的素質是什麼,讓你衡量自己是否適合創辦企業。
第二步告訴你如果你自己適合創辦企業,那麼你想創辦什麼企業,你有沒有自己的構思,如果沒有,怎樣去發現並開發你的企業構思。
第二部分是創業計劃培訓,共八步(第三步至第十步)。這八步是要指導你怎樣把自己的創辦企業構思變成現實,即告訴你怎樣去創辦企業,將自己的創業構思,用系統的知識去計劃、演算、形成自己的創業計劃書。每步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三步是告訴你在有了自己創辦什麼企業的構思後,要評估你的企業有無市場、潛在顧客、競爭對手,以及確定企業營銷計劃並預測銷售量。
第四步是告訴你預測了你的產品銷售量後,怎樣組織人員去生產。你要明白怎樣組織和安排你企業的人員。
第五步是告訴你辦企業必須合法,要選擇一種法律形態。介紹適合於創辦微小企業的各種法律形態,教你選擇出適合自己企業的一種法律形態。
第六步是告訴你企業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你的企業只有登記注冊,才能受國家法律保護。你的企業要遵守國家的稅法、企業法、勞動法、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第七步是預測啟動資金。告訴你辦企業需要啟動資金,啟動資金包括投資(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你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規模,即前面預測的銷售量計算出自己需要的啟動資金數額。

第八步是制定利潤計劃。告訴你辦企業必須贏利,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要懂得什麼是成本,怎樣定價,怎樣才能贏利,現金流量對維持企業正常運轉與贏利的重要性,要能夠制定自己企業的贏利計劃和現金流量計劃。

第九步是制定企業計劃。通過前八步的模擬練習,你就可以把在各步中對自己企業的各項考慮和練習填入創業計劃書中,形成自己的創業計劃。通過制定創業計劃,衡量自己的企業是否能夠創辦下去,同時,根據自己的創業計劃,制定創辦企業的行動計劃,如申請貸款、申領營業執照等。

第十步是開辦企業。告訴你當企業開辦起來之後,還有哪些管理工作要做。
SIYB
培訓是國際勞工組織為了促進就業,支持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以創業促就業,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專門研究開發的一系列培訓小企業家的培訓課程,它包括
「產生你的企業想法」( Generate Your Business - GYB )
「創辦你的企業」( Start Your Business - SYB )
「改善你的企業」( Improve Your Business - IYB )
「擴大你的企業」( Expand Your Business - EYB )
四種培訓課程。這套培訓課程專門培養潛在的和現有的小企業創辦者,使他們有能力創辦切實可行的企業,提高現有企業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並在此過程中為他人創造就業機會。目前,

SIYB 培訓已經成為國際勞工局的創業培訓品牌,在全球 80 多個國家使用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各國的普遍歡迎。我國已經引進了 GYB 、 SYB
、 IYB 三個培訓模塊,在培訓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00 年,國際勞工組織 / 日本國家間就業促進戰略項目將 SYB 培訓項目引進中國,並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大量改編,形成了中國版的
SYB
培訓教材。像在其他國家一樣,這套教材在項目試點城市以及其它非項目試點城市經過兩年多的試用,受到了培訓機構、教師和學員的充分肯定和好評,他們一致認為
SYB 是一套簡明、通俗、易懂實用的創業培訓教材。
有關部門將創業培訓和小額貸款相結合的政策的出台,也增強了 SYB
培訓的意義和作用,為青年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寬松的環境和更廣闊的空間。長期困擾青年大學生創業的兩大難題,都將在接受 SYB 培訓後迎刃而解。凡是參加了
SYB 培訓並通過了考核而獲得證書的創業者,都可以憑借 SYB 證書獲得銀行為創業提供的免擔保小額貸款。
「 SYB
創業培訓非常緊張,你們不僅沒有時間去玩,而且肯定每天都要加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培訓處副處長姚春生,在第二屆全國共青團系統
SYB 師資培訓班開班儀式上這樣說。
「 SYB 是個無底洞,你只要進來了就再也爬不出去了。一年到頭在外面搞培訓,家裡也都顧不上,但你就心甘情願地為它奉獻。」一位 SYB
培訓師如是說。
「 SYB 培訓創造機會、提高能力,能力改變命運。 SYB 的老師都非常平易近人,培訓雖然辛苦,但我覺得很充實,很值得。」一位參加過 SYB
培訓的學員這樣說。
首屆共青團系統 SYB 師資培訓班的助教李耀珠老師的話道出了 SYB
培訓的真意:「我們國家有很多就業困難的人,他們大部分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無論從資金、能力、知識、信息等方面,都相對弱小。而 SYB
培訓恰恰就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就願意投入自己的熱情。其實,當 SYB
的老師非常辛苦,除了常年在各處講課之外,如果你的學生需要你的後續支持,你就有義務為他提供全力的幫助。很大程度上這也是一種奉獻,是很有意義的。雖然我已經讀過了
MBA ,但是我還是特別鍾情 SYB
的培訓任務,我覺得這個東西能幫助更多的人,而這些人又恰恰是最需要幫助的。你只要輕輕扶他們一把,他們就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改變他們的命運,使他們過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團中央青工部副部長張勁說:「在這個普遍不缺乏創業沖動、創業勇氣的時代, SYB 就是要幫助創業者提高創業成功率!」
SYB就是"創辦你的企業"(Start Your
Business)的英文縮寫,是一個為那些有創辦企業的想法,並確實打算創辦一個新企業的人而開設的創業培訓項目。它向參加培訓的人介紹開辦企業的各個步驟,以及怎樣完成自己開辦企業的各項可能性調查研究。"創辦你的企業"培訓項目,目的就是讓有創業意願的人自己來演練實施開辦企業的各個步驟,完成自己的創業計劃書,並提供後續支持服務,幫助他們創建有生存能力的微小型企業。

通過SYB的系統培訓,創業者會對即將進行的創業過程有一個全景式的了解。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激發人們的創業意識,還會告訴有強烈創業願望的人,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條件,是否適合創業;它會告訴創業者怎樣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市場要求去尋找自己的創業機會,產生一個現實可行的想法,而不是為做創業計劃而在自己的腦海里臆想一個創業想法;接下來,它會告訴創業者怎樣根據這個確實可行的想法來制定創業計劃。更讓創業者受益無窮的是,接受了SYB培訓之後,將享受一整套的後續服務。在創業中,只要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都可以得到培訓機構和老師的全力幫助。
總之,SYB培訓可以使創業者系統學習創業知識與技能,理清創業思路,增強創辦企業的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
培訓合格者將獲得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局聯合頒發的創業者培訓合格證書。凡是參加了SYB培訓並通過了考核而獲得證書的創業者,都可以憑借SYB證書獲得銀行為創業提供的免擔保小額貸款。
2001年,創辦你的企業SYB(Start Your
Business),由中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實施的"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城市就業促進項目"(簡稱PEP)正式引入中國,並選擇張家口市、包頭市、吉林市進行試點,探索為下崗失業人員和有創業願望的人員開展創業培訓,並輔之於創業所需要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機制,探索以培訓促進就業、以小額貸款信用擔保促進創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開展創業師資培訓也是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

SYB這一創業培訓模式,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和培訓實驗,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2004年,在3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選擇了北京、天津、鞍山、青島、蘇州、成都、南昌、長沙、宜昌、烏魯木齊等10個城市,作為國家級創業示範基地,引用SYB創業培訓模式,探索創業培訓與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融資服務有機結合,整體推動創業活動的工作機制。目前,全國已有60多個城市引進SYB技術開展創業培訓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全國共組織近3萬多人參加SYB培訓,經過培訓後的創業成功率達到50%以上。SYB在中國的實踐證明其具有簡明、通俗、易懂、實用等特點,贏得了普遍歡迎。國際勞工組織希望通過與中國政府的合作,將全套SIYB培訓項目引入中國,促進中國創業培訓體系的建立,幫助有創業願望的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已經創業的小企業主改善和擴大企業,以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10.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10)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閱讀全文

與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