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管理培訓 > 培訓管理模式

培訓管理模式

發布時間:2020-11-29 10:36:54

❶ 最適合小型企業的培訓管理模式

(資料來自華恆智信人力資源公司整理)一位老闆聽了賣了一張某培訓公司的學習卡,聽了幾堂課後,頗受啟發,就找到我說:想在自己企業內部也建立一個「員工教育培訓體系」。我去看過他的企業後,就建議他千萬千萬要慎重,最好是暫時不要搞,就是要搞,也要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以免流於形式。
原來,他的企業現在不過300人,年產值也就2000萬都不到,但基礎硬體資源還不錯,屬於那種已經過了發展期但沒有真正發展起來而提前進入了調整期的企業。在他的企業里,我問過做了10年的老廠長,居然不知培訓為何物?自然也從來不會安排什麼培訓,企業之所以這樣,肯定也是不注重學習提升所致。所有幹部員工都思維呆滯、士氣低落、效率低下,幾乎看不到任何被管理的跡象。跟我們同類型、同規模的企業客戶比,差了一半都不止,老闆看來也是有點不甘吧,開始接受我的建議走出去學習、交流,看能否開闊一下思維。看來現在是有所感悟了吧。
但是,企業建立一個培訓體系卻不是那麼簡單。它絕對不是搞一個培訓制度就能解決問題。真正有效的培訓體系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它需要有內部講師庫、教材庫和培訓課件庫等最基礎的硬體資源,還需要有配套完整的內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支持,而像他的企業,找個高中文化的幹部都很難,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內部講師庫更是天方夜譚。
一般來說,大企業可以建立企業大學,因為資源充分、流程體系完整;而中型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員工教育培訓體系」,就像這種規模的小企業來說,建一個完整、高效的培訓流程就行了,用這個流程絕對能把培訓責任、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考核及培訓運用轉化等關鍵因素,全部串連起來並產生持續的培訓效果。
在培訓流程中,責任流程是核心流程。小企業的資源有限,不大可能用專人來負責培訓,於是,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員工培訓責任。其中,人事部門要負責培訓規劃、培訓督導追蹤、培訓考核等管理責任,也要負責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各級主管則要負責各自下屬的技能培訓責任,就是員工自己,也要規定他的主動培訓學習成長責任。而至於幹部的管理技能培訓、職業化管理培訓,可以直接外包給外部的專業咨詢、培訓機構來完成。
至於公司層面,要想所有培訓責任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實,還需要建立基礎的配套的人事政策來保證。如將部門培訓成績納入幹部績效、將員工培訓成績納入調薪、晉升的必要條件等激勵措施,以此激勵全體幹部主動培養下屬、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學習提升,從而營造一種氛圍,建立一種優勢、健康的培訓文化。

❷ 如何進行有效培訓管理

職工培訓作為企業的一項基礎工作,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單位的重視。尤其是在油田日益走向市場競爭的今天,如何確立起有效的培訓機制,建立起完善的培訓考核制度,調動起全體職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在本企業內構築起學習型組織是許多企業在培訓方面所追求的目標。 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培訓作為培養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已成為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能否取勝的一項關鍵性工作。職工培訓在每個企業和單位都有,但如何使職工培訓切實發揮作用,而不僅僅是流於形式,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職工培訓方式、理念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不斷地創新。 一、職工培訓管理 職工培訓管理要想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能夠為企業的發展不斷培養適合的人才,我們首先必須加強對職工培訓的管理。以往一些企業對職工培訓管理主要體現在培訓的定期性、職工的出席簽到等一些日常行為方面,而忽略了職工培訓必須站在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去進行有效的管理。 1、職工培訓的戰略管理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戰略,與此相對應,人力資源部門亦必須在企業經營戰略的框架下來制定職工的培訓戰略。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靠引進,另一種就是靠自己培養。從職工隊伍的穩定性、凝聚力以及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等方面考慮,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更多地應注重內部的培養。這樣不僅有利於培訓的有的放矢以及部門工作服從全局,亦有利於培訓的順利實施。如像海爾以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經營戰略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司,其職工培訓就應圍繞如何提升產品質量、如何把品質作為企業文化融入職工理念等方面來進行。 2、職工培訓的計劃管理 職工培訓戰略的實施及成功必須有完善的計劃來予以保證。職工培訓的計劃管理是職工培訓戰略管理的具體落實和體現。職工培訓一般應在本年度末來制定下年度的整個培訓計劃。各部門應根據在企業經營戰略下確定的本部門發展戰略和計劃來制定本部門職工培訓計劃,並報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審核、批准及匯總。對於與實現企業經營戰略密切相關的部門及職工則進行重點安排,如安排其參加由高校或專門咨詢機構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或計劃聘請外部專家來進行培訓。 3、職工培訓的實施管理 好的計劃必須要靠好的實施來實現。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培訓的反饋和及時跟蹤,對未按計劃實施培訓的部門應予以警告,並對其主管在績效考核時予以扣分等處罰。參加培訓人員必須在出席簽到單上簽字,以及培訓結束後必須對職工進行有效考核,最後各部門要將簽到單、考核結果等交人力資源部門保管。對不按時參加培訓及考核不合格的職工進行通報批評,並要求其參加補考,直至合格。同時,人力資源部門對參加培訓的職工發給培訓評議表,以讓職工對每次授課內容及培訓師進行評議,對不合格的培訓師及時提出警告,以讓其改進,若連續出現兩次警告,則取消其培訓師資格。 總之,職工培訓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企業及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安排職工培訓時,必須統籌兼顧,使職工培訓切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職工培訓的創新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職工培訓工作,其培訓費用也日趨增長。尤其是一些日資企業甚至規定,企業領導有培養下級的責任,並將領導者是否有能力培訓下級作為考察領導者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指標。可見,職工培訓已成為各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之一。在新形勢下,職工培訓如何走出俗套,創造出積極明顯的理想效果,就必須在培訓理念及方式上不斷進行創新。 1、職工培訓理念創新 很多企業將職工培訓作為一項日常例行工作來抓,甚至覺得培訓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與其讓職工參加培訓,還不如加強管理讓職工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來得更好。為此,我們必須轉變職工培訓是一種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觀念,而必須樹立一種職工培訓是企業的一種投資行為,是可以使企業獲得長期綜合收益的行為。 的確,對職工進行培訓不可能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過程,增強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職工與職工、職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及團結精神。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必須從思想上將職工培訓視為企業的一種軟投資,其重要性比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的廠房投資、設備投資更為重要,必將會給企業帶來豐碩的成果。 2、職工培訓方式的創新 目前,大多數企業採取的是你說我聽,課後考試的培訓模式。這種傳統的培訓方式,對於提高被培訓者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水平幫助不是很明顯。例如,對於基層職工,其培訓方式應更多注重培訓的互動性、實用性及連貫性,應讓其在接受培訓過程中,不斷有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以增強其對培訓內容的理解。而對於中高層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則應注重培訓方式的靈活性與挑戰新,從而增強其團隊協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養。 培訓方式的老化是導致參加培訓的職工對培訓缺乏興趣、亦是培訓較難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應適當聘請外部專家以及派職工參加專門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一來可以開拓職工的視野,二來亦可以提高本企業培訓的質量與水平。 3、職工培訓考核的創新 對職工進行培訓,其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增強凝聚力;二是提升職工技術、能力水準,為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由於職工接受培訓到其產出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就增加了對職工績效考核的難度。 大多數企業對職工培訓的考核方式較為簡單,多採用考試的形式。這種考核形式對於被培訓者來說,會認為考核只不過是走過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往往會忽視培訓的重要性。必然導致被培訓者在接受培訓時經常人在心不在,或忙於其他事情。 因此,在培訓考核的創新上,必須注重短期考核與長期考核相結合、個人績效考核與企業績效考核相結合的原則。這要求培訓主管部門必須將職工培訓記錄和績效考核記錄分別歸檔,並定期例如每半年進行一次審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訓後,績效有沒有得到提高。將企業績效納入此處考核,其意在審視培訓課目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訓有沒有切實起到相應的效果,從而增強全員對培訓及考核的重視程度。 4、培訓師培養及選拔的創新 培訓師的培養及選拔是作好企業職工培訓的前提,一個好的培訓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相當多的企業來說,培訓師基本上由各部門主管兼任,這種培訓方式的優點是培訓師對被培訓者的優缺點及需加強的知識點了解較為透徹,易做到對症下葯,但容易受自身知識面及結構的限制,很難進行技能及知識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和大的進步。 因此,企業一方面在採用一線主管給職工進行培訓的同時,亦應加強專職培訓師的培養和選拔。專職培訓師應從企業內部選拔優秀職工擔任,同時亦應考慮其學歷、知識結構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勝任這一角色。對培訓師亦應不斷培訓,讓其參加高校學習,或參加專職培訓公司組織的培訓課程,讓其在豐富視野、增強技能的同時,亦可將所學新知識傳授給本企業職工。 考慮到企業內部結構及所需知識、技能的復雜性,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均由本企業培訓師來完成。這樣,可邀請一部分外部專職培訓師來對某一專業領域進行培訓,在學習外部先進知識、先進理念的同時,亦可節約一定費用。

❸ 企業管理培訓有那些方式

制度是組織表現的基本形式,是維系一個組織有序活動的紐帶。大多數效率低下的企業並不是因為沒有制度,而是不能將制度貫徹下去,執行到位。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制度的制定者,二是制度的實施者。
制度的制定者留下了「病根」
一、制度的可操作性太差

主要表現為:1、制度定位過高,超出了員工接受能力和素質要求,造成多數員工達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2、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政出多門,前後矛盾,讓員工左右為難,無所適從,最終產生逆返心理。3、制度過於文字化、或者意義含糊。如在廠務公開有關制度中規定,凡關系員工切身利益的事項要公開,凡關系單位發展的重大事項要公開,凡能夠公開的一律要公開,但操作起來還是不清楚具體有哪些事項要公開。4、制度定得過於繁瑣,一般員工很難准確掌握,因此也不可能照章行事。5、制度定得太死,缺乏必要的靈活性,讓人難以遵守。如原內部《職工醫療保險辦法》規定:職工醫療門診費一律實行定額補貼,住院費按比例報銷。但一些患有重大慢性疾病的職工,需常年吃葯,如不住院,高額的葯費個人無法承受,如住院治療,個人總體負擔不會減輕(因是按比例報銷),但單位的負擔卻明顯加重。如果規定部分特殊疾病的門診葯費可比照住院報銷,則對患者和單位都有利。
二、制度體系不完備
一是對制度的執行沒有規定相應的保障條款。如本單位《對個體及外協單位勘察施工管理規定》中有一條:嚴格禁止受聘人員或聯營單位用本單位的證照以各種方法與本單位實體爭項目。但至於怎麼樣算是爭項目、爭項目了怎麼辦卻沒有明確的規定。二是對制度執行過程中的獎懲規定不明確。翻閱一些規章制度,經常可以發現諸如表現優秀者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違反規定的要給予相應的處罰,造成損失的要追究相關責任等措辭,讓人看後不知所雲。三是對制度的執行者缺乏必要的約束。如制度規定,對在工地不配戴安全帽者,發現一次罰款5元。為什麼這么一條簡單且很有必要的規定並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原因在於管理者即使不執行這一規定,一般也不會有人認為他有過錯。應該明確的是:員工不配戴安全帽,是員工違規;而管理者發現員工不戴安全帽而不進行處罰,則應看作是管理者違規。遺憾的是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視了。
三、制度長期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
一條規章,十載不變,許多制度存在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但制度卻照施不誤。如地勘單位的勞保用品制度,原來適應野外施工需要發膠鞋、雨衣、棉衣、手套,現在行業轉產了,於是有的單位違規將勞保用品改發皮鞋、衛生紙、水果或者人民幣,我們也許不能將責任完全歸咎於違規者,因為原來的勞保用品他們確實已經用不上。建立制度的唯一目的是提高效益和效率,當一種制度已成為發展的障礙,我們為什麼一定還要遵守它呢?還有一項很重要但往往不被人重視的工作就是:廢除制度。翻開我們的《規章制度匯編》,發現有很多制度早已不實行了,但仍然堂而皇之地存在,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一種假象:既然有的制度存在但可不遵守,那麼其它的制度也不必遵守。
四、制度的制定者一廂情願
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定製度時,往往過於強調機構的利益,希望員工規范言行,服從指揮,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但卻很少考慮被管理者的立場和個體利益,所以這些制度生來就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被大多數員工認同和接受。有的企業制定製度沒有規定嚴格的程序,未經論證,未經必要的審核,更沒有經過事實的檢驗便草草出台,結果是一經實施卻發現漏洞百出,最後也只有草草結束。還有些企業的管理者對制度缺乏足夠的嚴肅性,朝令夕改,完全被少數人的意志所左右,隨意性極大。如某單位的分房政策,先規定兩口之家不能住兩室一廳,後是小孩不滿5歲的不能住兩室一廳,中途還補加了一項規定:承諾終生不育者可住兩室一廳,且還要另加4分。原來規定住標准房的不能再分新房,後是住半新標准房的不能分新房,最後又改為不管原來住什麼房的都可以再分新房。真可謂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
制度的實施者加重了「病症」
制度本身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而制度實施者的行為是主觀能動的,制度難以執行除了客觀的因素外,也有其人為的主觀原因。
其一是制度的執行者。我有意識地查了一下本單位的物業管理制度,發現其中有這樣的規定:「凡在公共地段亂搭亂建者,罰款50-100元;私養家禽,公共地段種植蔬菜農作物者,罰款10-50元;踐踏草地、攀折花木者,罰款10-50元,。」但自我參加工作至今11年,卻從不知道有人因此而受到處罰,且要亂建的還在建,養禽種菜的還在種,踐踏花草樹木的也還是屢見不鮮。為什麼這些制度執行不下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制度執行者缺乏公心和責任感,要麼礙於情面,要麼有心偏袒,要麼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二是執行制度不能持之以恆,熱一陣,冷一陣,時間一長便熟視無睹;三是制度的學習宣傳不到位,甚至連執行者自己都很難把制度的詳細規定一五一十說清楚,更何況是一般的居民,早將其拋之腦後。
其二是制度的監督者。有人認為:制度遭到破壞,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緣於領導者自己首先破壞制度。這一觀點固然有失偏頗,但也不無道理。作為普通的員工或者管理者,他們迫於壓力一般不敢違反制度,而只有領導者有權超越、甚至改變制度,因為領導即使違反企業的內部制度往往並不會因此受到處罰。現在這種現象並不是沒有,只要有領導的批條,有領導打招呼,問題都可以解決,而不管是否違反了原則,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有那麼多人熱衷於走「上層路線」的根本原因。甚至有個別素質不高的領導會對堅持按制度辦事的下屬說:這件事就這么辦,出了問題我負責!領導者違規,誰來監督?
如何把制度執行到底
通過對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供各級管理者參考:
一、讓制度變得更合理。舉例說明:假設三個人要分一塊金幣,如果由第一個人切金幣並且又先挑金幣,盡管你對切金幣的人進行反復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難保證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們從制度上這樣規定,可以由你第一個切分金幣,但是必須讓其他兩個人先挑。制度稍作調整,結果會怎樣?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盡量做到平均,因為一旦分得不均,吃虧的是他自己。檢討一下我們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種分幣法,熱衷於把精力過多地放在空洞的說教和作指示上,對制度本身的缺陷卻關注甚少,而這恰恰是制度難以真正落實的重要原因。
二、克服制度執行者的心理障礙。制度難以執行下去往往與制度執行者的如下心理因素有關:一是礙於情面,怕把關系搞僵;二是害怕受到打擊報復;三是害怕牽扯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四是擔心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因為現實生活中,嚴格執行制度的人並不一定能得到好的評價;五是認為個別人違反制度是小事,不會對事業造成大的影響,因而不能從小處著眼,防微杜漸,習慣於下不為例,遷就思想較重。要克服上述心理障礙,最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事業心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根除各種私心雜慮的羈絆,做到襟懷袒盪,勇往直前。
三、讓制度成為一隻火熱的爐子。熱火爐有三個最基本的特性:一是及時性,你只要一摸到它,瞬息間就會感到疼痛;二是預警性,你即使不去摸它,你也會知道一旦接觸熱火爐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三是一致性,即對事不對人,不管是誰,也不論在什麼時候,摸到火爐的後果都是一樣的。讓制度變成火熱的爐子,就是要對違規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處罰,而不要等到更多的人紛紛效仿,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之後再去處理。要加大對制度的宣傳教育力度,讓制度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因為這是人們遵守制度的最基本前提。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不能因人而異,也不能時寬時嚴,有失公正。因為制度一旦失去一致性,企業必然要為這種不公平付出沉重代價。
四、對違規者給予恰當的處理。如果對違規者不進行必要的處理,那麼遵守制度的人就會有吃虧甚至上當受騙的感覺,隨後便紛紛加入到違規者的行列。如本單位全集資建職工住宅樓,第一期所有的住戶都按時交足了房款,第二期只有一個人沒有按規定交房款,但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理,到第三期時發展到有十幾個人不交房款了,時至今日,已近三年,這一事件仍沒有得到最終解決,給單位的管理秩序造成了嚴重損害。所以,讓違規者付出相應的代價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對違規者處理不當,有時也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1、在作出處理決定前要告訴違規者犯了什麼錯誤,並給予其申訴的權利;2、不要當著其他員工的面批評員工,這樣會使被批評者產生較強烈的負面情緒,難以收到好的效果;3、必須堅持以制度本身的規定作為決定是否處分或給予何種處分的依據,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比如,當違規行為較少時,我們可能不把它當回事,但是當一個員工同樣的違規行為反復出現,或者不少員工都出現類似錯誤時,我們可能會因無法容忍而採取過分嚴厲的懲罰措施。
五、授權一個對制度執行進行監督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制定製度的部門很多,但制度執行沒有,執行的效果如何,往往沒有人去深究。授權一個獨立的監督部門,它的職責應該定位為:1、對所有發布的制度進行統一嚴格的審察,主要看制度有沒有出台的必要,制度是否切實可行,制度的條款是否科學嚴密,制度與制度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和沖突。2、對各職能管理部門執行制度的情況進行考核和監督,對有制不依,執行制度有失公正的行為提出警告,並責成其糾正。3、對管理者本身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督,避免出現特權階層。
有人說,造成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產權不清,或者是機制不活,而我認為最基礎的還是管理問題,是制度建設有問題,因為不管是什麼產權性質的企業,如果其制度不切實際,或者有章不循,執行不力,同樣會造成管理混亂,效率低下。希望企業的管理者敢於棄舊圖新,多制定適用、有效的制度,並保證把所有制度都執行到底。

❹ 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教育培訓行業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空間,雖然前景廣闊,但是目前中國教育培訓行業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這說明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機會,也從側面反應這一行業還處於一個不完善、不規范的水平。

那麼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我認為,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學校模式去運行,而要以公司化模式去經營。

我們知道,學校作為國家的事業單位,必須要嚴格地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執行,在教學管理和教學模式上很難取得突破;而教育培訓機構大多數是民間資本聚集而組成的從事教育培訓行業的組織,它是作為我們學校教育的一個補充,正如徐小平所說:新東方是中國教育失敗的產物。教育培訓機構不能按學校模式去運行,不僅因為學校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上缺乏靈活性,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國家的行政撥款

學校的主要經費都是來自國家的行政撥款,所以學校在管理人員的工資、教師的工資以及日常管理所需的經費不必有太多擔憂,而教育培訓機構則不然,他們的主要收入主要還是來自學生的報名及學校相關服務性的收費,雖然說可以通過融資方式來盤活現金流,但是這不是長久之策,一般只是在擴大教學規模時才會考慮這種方式,所以教育培訓機構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機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服務。


二、學校不擔心生源問題

學校不擔心生源問題,學校的招生一般都是滿足這個分數線就可以爭取,分數線也都是教育主管部門直接劃定,雖然說存在同水平學校生源之爭,但這種爭奪還是比較淡的;教育培訓機構則不同,它的生命就是生源,沒有生源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的企業最終只有死亡,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培訓行業,教育培訓機構必須千方百計擴大市場,增強機構的效益。


三、學校缺乏市場機動性

學校管理和教學缺乏市場機動性,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目標顧客的需求而變化,它的任務就是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教育活動,如果學校某年幸運一點能超額完成任務,那樣學校主管可能就有升遷的機會,這樣學生有時甚至會成為某些人謀取政治利益的工具。

四、穩定的教師團隊

作為教育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教師,學校有固定而穩定的教師隊伍,在教師培訓和教師管理不必花太多精力,他們可以按照一個模式來進行培訓和管理,而教育培訓機構在教師招聘、培訓、管理、服務等環節都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保障質量,以打造專業、親和、富有魅力的教師隊伍,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

在公司化管理對初步發展的教育培訓機構來說存在一些難度,比如團隊不夠專業、業務流程不清晰、財務能力有限等方面,但無論什麼客觀因素,我認為教育機構的出路在於公司化管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機構規模的不斷擴大,「走一步打一槍」的做法是無法跟上市場發展的腳步,必須用公司化模式進行規范,做到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的管理。

要實現教育機構的公司化管理,小編認為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建設

建班子,增強團隊的核心戰鬥力

團隊的建設始終是機構和企業建設的重中之重,沒有團隊的成功就沒有整個組織的成功,團隊必須在機構中發揮主心力的作用。這就對團隊成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團隊要有共同的使命和理念,心往一處用,力往一處使,有一定的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然後團隊成員內部要有合理的職責配置,每個成員都能明確自己的定位和職責范圍,要配於有效的職責評估;最後團隊要有打造一個議事和學**的平台,明確集體決策的程序,要保證決策的推進並進行總結。


定戰略,通過戰略績效管理,協同行動方向,實現共同目標

教育培訓機構要有自己的使命,根據使命制定戰略,同時再將戰略細化成目標。戰略的作用只要主明確機構的發展方向和中期的發展步驟,而目標則要落實到目標的績效管理,再將目標的績效管理則要與團隊成員的職責相掛鉤,而職責則與薪酬體系相聯系。




教育培訓行業要從戰略全局來明確各項目標


明確各項目標

1、明確公司事業績提升的杠桿。教育培訓機構的業績提升主要來自於生源的擴大和有關服務性收費,其中擴大生源,收取教育培訓費是機構的最主要收入。


2、實現第一層面公司業績提升需要進一步思考:我們應該關注和滿足哪些客戶價值主張(價格、時間、服務、質量等)。學生參加教育培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提高成績,增強應試能力。所以機構要圍繞著「提分才是王道」教學目標去落實。


3、要實現上述客戶價值主張,需要再思考企業內部價值鏈要做哪些針對性的改善。教育培訓機構要把主要心思花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服務的提升上,科學合理設計教學服務流程,在教師招聘、教師培訓、教學模式、教學管理以及學生教學服務等方面定標准、抓落實,這都是創造客戶價值的關鍵所在。


4、良好的價值鏈動作,依靠勝任、被激勵的員工、規范而高效的制度流程及良好的企業文化。教師是機構打造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專業、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形成機構的特色和個性,才能引進更多的學生,而這就需要合理的薪酬、科學人性的制度和和諧富有親和力的文化來吸引他們,留住他們。




教育機構的公司化管理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結果,公司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這要求機構領導者有改革的強烈意識、需要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和智慧、更需要說做就做的決心和勇氣。公司化管理並不會讓教育培訓機構面臨的問題都得於解決,但如果不進行公司化改革,教育機構最終只有死路一條。面對時刻變化的市場,正如李健熙所說「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變。」

❺ 企業管理培訓的方式有哪些

一、公司內部老師的內部培訓。此方法是在企業內的管理人員作為培訓人或人事培訓部門設專職的內部培訓師。

二、公司外部老師的內部培訓。企業一般從外面聘請有實戰經驗的老師進行內部培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針對影響公司績效的迫切問題量身定做。

三、參加外部企業舉行的公開培訓。一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推出面向廣大企業的公開課,場面極其火爆,當然,企業就要根據其需求選擇好所需參加的課程項目是很關鍵的,參加外訓的目的就是提高參與人今後的工作能力,同時企業也是為今後內訓培養儲備主講人。

任何一種好的經營管理模式成功地導入和落地,都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也需要專業咨詢機構和顧問的輔導。至今為止,道成咨詢服務超過了10000家企業的經營管理轉型升級,為企業的利潤提升、經營體系搭建、核心經營團隊培育、貫通企業經營理念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❻ 現代現代管理培訓都什麼模式的

現代管理培訓(Modern management training)作為全新的培訓模式興起於歐、美發達國家,傳入我國是近些年的事。作者幸運親歷並有所感悟:與傳統培訓相比, 有其特定的培訓理念、理論依據和實施方法。對其過程式控制制和績效考核、評估也有不同,即對於現代管理培訓的管理有著差異性。

現代管理培訓最大的長處是它的開放性——善於吸收和借鑒多學科的基礎理論。沒有人對其理論基礎做專門的探究。在這里做一點初淺的理解。首先, 「學習圈」(Learning cycle)(Kubr,1960)理論是設計培訓活動的理論基石,它認為,任何學習過程必須遵循:經驗→反思→理論→行動→再經驗→反思→理論→再行動……的不斷上升。

依此,一次完整的培訓過程包含了以上四個環節。很多熱身活動就是濃縮、再現日常司空見慣的經驗,讓學員進入培訓情景,體會之後學員在一起分享剛才的經驗,從中解釋出共同的有益的東西,再適時提煉或引入成熟的理論以指導我們下一次行動。其次,在如何調用學習資源方面,有關學習的「冰山理論」有借鑒意義。「冰山理論」假設一個人的經驗或知識看作100%的「冰山」,其中20%是顯性的(overt),即處在水面以上,隨時可以調用。

而80%是隱性的(covert),即處在水面以下,如果不加以激發,它只能潛意識地起作用。培訓的作用就是要「破冰」 —―將被培訓者頭腦中潛藏的知識和經驗挖掘出來,為日後的工作服務。再者,目前流行的「學習型組織理論」(P•Senge)也是現代管理培訓的目標和培訓內容定位上有著不謀而合。

彼得•聖吉在其代表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中寫道: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學習。」要使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必須加強五項修煉。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其中,自我突破關注心理品質,改善心智模式側重轉變態度和觀念,建立共同願景旨在形成組織合力,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吃」,團體學習強調建設性的團隊學習效率遠高於內耗性團體,易於發揮每個人的特長,系統思考告誡我們不能自從局部利益出發而要整體思考,否則出了問題找不到誰負責,永遠得不到解決。以上只列出了部分理論來源,作為一個綜合性培訓體系,依據的理論還有很多,在這里不可能全部展示。中旭股份為您詳細解答。

❼ 企業都有哪幾種培訓方式

1、 講授法:

屬於傳統模式的培訓方式,是指培訓師通過語言表達,系統的向受訓者傳授知識,期望這些受訓者能記住其中的重要觀念與特定知識。

2、 工作輪換法:

這是一種在職培訓的方法,指讓受訓者在預定的時期內變換工作崗位,使其獲得不同崗位的工作經驗,一般主要用於新進員工。現在很多企業採用工作輪換則是為培養新入職企業的年輕管理人員或有管理潛力的未來的管理人員。

3、 工作指導法或教練/實習法:

這種方法是由一位有經驗的技術能手或直接主管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對受訓者進行培訓,如果是單個的一對一的現場個別培訓則稱為企業常用的師帶徒培訓。負責指導的教練的任務是交給受訓者如何做,提出如何做好的建議,並對受訓者進行鼓勵。

這種方法並一定要有詳細、完整的教學計劃,但應注意培訓的要點:第一,關鍵工作環節的要求;第二,做好工作的原則和技巧;第三,須避免、防止的問題和錯誤。這種方法應用廣泛,可用於基層生產工人。

4、 研討法:

研討法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能力,培養意識,交流信息,產生新知。比較適宜於管理人員的訓練或用於解決某些有一定難度的管理問題。

5、 視聽技術法:

就是利用現代視聽技術(如投影儀、錄像、電視、電影、電腦等工具)對員工進行培訓。

6、案例研究法:

指為參加培訓的學員提供員工或組織如何處理棘手問題的書面描述,讓學員分析和評價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的培訓方法。

7、 較色扮演法:

在一個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制定參加者扮演某一種角色,藉助角色的演練來理解角色的內容,模擬性的處理工作事務,從而提高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

8、 企業內部電腦網路培訓法:

指企業通過內部網,將文字、圖片及影音文件等培訓資料放在網路上,形成一個網上資料館,網上課堂供員工記性課程的學習。

(7)培訓管理模式擴展閱讀:

企業培訓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訓方法的選擇,當前,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培訓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其自身也是各有優劣。要選擇到合適有效的培訓方法,需要考慮到培訓的目的、培訓的內容、培訓對象的自身特點及企業具備的培訓資源等因素。

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究竟選用何種培訓方式與方法,經常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1、學習的目標。學習目標對培訓方法的選擇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說來,學習目標若為認識或了解一般的知識,那麼,程序化的教學、多媒體教學、演講、討論、個案研讀等多種方法均能採用;若學習目標為掌握某種應用技能或特殊技能,則示範、實習、模擬等方法應列為首選。

2、所需的時間。由於各種培訓方法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不一樣,所以,培訓方式的選擇還受著時間因素的影響。有的訓練方式需要較長的准備時間,如多媒體教學、影錄帶教學;有的培訓實施起來則時間較長,如自我學習,這就需要根據企業組織、學習者以及培訓教員個人所能投入的時間來選擇適當的培訓方式。

3、所需的經費。有的培訓方式需要的經費較少,而有的則花費較大。如演講、腦力激盪、小組討論等方法,所需的經費一般不會太高,差旅費和食宿費是主要的花費;而影音互動學習和多媒體教學則花費驚人,如各種配套設備購買等需要投入相當的資金。因此需考慮到企業組織與學員的消費能力和承受能力。

4、學員的數量。學員人數的多少還影響著培訓方式的選擇。當學員人數不多時,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將是不錯的培訓方法;但當學員人數眾多時,演講、多媒體教學、舉行大型的研討會可能比較適當。因為學員人數的多少不僅僅影響著培訓方式,而且影響著培訓的效果。

5、學員的特點。學習者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多少,也影響著培訓方式的選擇。

6、相關科技的支持。有的培訓方式是需要相關的科技知識或技術工具予以支持。如,電腦化訓練自然需要電腦的配合;影音互動學習至少需要會用電腦和影碟機;多媒體教學則需要更多的聲光器材的支持。所以,培訓單位或組織能否提供相關的技術和器材,將直接影響著高科技訓練方式的採用。

按照培訓職責

第一類:應崗培訓,目的是為了讓員工達到上崗的要求。

第二類:提高培訓,提升崗位業績。

第三類:發展培訓,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中國有一千萬家企業,進行此類培訓的公司不足千分之一。

第四類:人文培訓,講人文,講音樂,親子教育,講服裝搭配,不足萬分之一。

第五類:拓展培訓,這是一種戶外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強調員工去"感受"學習,而不是單在課堂上聽講。在體驗式培訓中,員工是過程的主宰。如果員工感到課程的進程由他們掌控,他們將更加註意活動的過程--沒有人比自己更能走近自己的內心。拓展培訓也是企業更加喜歡和務實的一種類型。

拓展培訓揉合了高挑戰及低挑戰的元素,學員從中在個人和團隊的層面,都可透過危機感、領導、溝通、面對逆境和輔導的培訓而得到提升。

拓展培訓強調學員去「感受」學習,而不僅僅在課堂上聽講。研究資料表明,傳統課堂式學習的吸收程度大約為25%,而要求學員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能更加有效地將資訊傳授給學員。拓展培訓正是一種典型的戶外體驗式培訓。

以體驗,經驗分享為教學形式的拓展訓練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它並不灌輸你某種知識或訓練某種技巧,而是設定一個特殊的環境,讓你直接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參與的同時,去完成一種體驗,進行自我反思,獲得某些感悟。

它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適應中國人的心理特徵與接受風格,將大部分課程放在戶外,精心設置了系列新穎、刺激的情景,讓學員主動地去體會,去解決問題,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心理受到挑戰,思想得到啟發。

然後通過學員共同討論總結,進行經驗分享,感悟出種種具有豐富現代人文精神和管理內涵的道理。在特定的環境中去思考、去發現、去醒悟,對自己、對同事、對團隊重新認識、重新定位。

拓展培訓這種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於被學員接受。但拓展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讓學員將培訓活動中的所得應用到工作中去。如果缺乏專業培訓師的指導及意見,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❽ 管理人員的培訓模式

對於企業來說,通過培訓可獲取企業競爭優勢。但對於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到底如何進行?這里推薦幾種行之有效的模式以供借鑒。 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最為關鍵的是決策能力的培訓,而案例評點培訓正是提高管理人員決策藝術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效培訓模式。案例評點培訓的程序有三:
一是案例的遴選。培訓師選擇案例要有真實性,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事例,切忌嘩眾取寵而虛構案例;案例還要有啟迪性。啟迪管理人員闡述自己的看法,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手段。
二是實際角色分析案例。培訓師將案例發給學員並提出問題讓學員預習案例;在粗略提示中引而不發,含而不露;然後要求學員進入角色,在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基礎上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隨後進行課堂發言,在交流中培訓師引導發言,鼓勵交鋒,提倡創新,控制課堂局面。這樣,既貫穿了學員的實踐經驗,又體現了學員思想理論水平,還能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
三是進行案例的點評和升華。同一案例,由於學員能力、經歷和水平不同,可能解決案例中問題的手段和方案也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多達幾十種。實際上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多半沒有一種精確的答案,也沒有一種凝固不變的結論。因此,培訓師在進行案例評點時要注意激發學員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這樣,在評點中,要結合學員的實踐;要注意每一方案的閃光點;要啟發學員去聯想、對比、創新;不要把結論約束在某一方案的窄巷裡。總之,讓學員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去解決案例中要解決的問題,使點評升華。使學員有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與培訓管理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