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初探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國民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化人才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是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個全新的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並不是簡單地將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化」,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整合的過程,這種整合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評價、教育環境和教育管理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2002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堅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注重應用,立足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中小學師資,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可見,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就難以培養信息化的人才。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和提高千百萬勞動大軍的重任,其現代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制約著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信息素養已刻不容緩。
一、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中職教師應具備以下良好的信息素養:
1、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信息、信息社會、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關心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積極投入到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2、對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認識到信息資源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3、能准確、高效地解讀和分析評價信息;
4、能有效地獲取和傳遞信息;
5、能有效地將相關信息和所教學科整合;
6、能利用相關信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7、能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8、有較強的信息道德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
9、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10、具有終生學習的意識。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教育信
息化和現代化的要求,才不會被時代和社會淘汰。
二、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
近幾年來,國家和各級教育部門對中小學和大學的信息化教育和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比較重視,講的多,抓得實,硬體投資多,教師培訓實,信息化已經引領了中小學和大學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變革。但是中等職業學校,由於前幾年生源匱乏引起的滑坡,將學校的重心放在了招生與就業上,各學校都為招生和就業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信息素養更沒有引起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重視,西北地區尤為突出。從總體上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素養普遍比較薄弱,存在著學校的信息基礎建設滯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貧乏、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後、教學內容陳舊、信息資源運用缺乏等現象。
1、信息環境制約著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重普通教育和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情
況存在,國家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上的經費投入極不平衡,使得中職學校的經費主要靠收取學雜費來維持運轉,因此,各學校僅有的一點經費主要用於實習教學的建設,而用於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硬、軟體投資很少。上千名學生的學校,信息教育還停留在僅擁有幾十台計算機而已,更談不上多媒體、互聯網、教學軟體等信息資源,有部分教師連計算機都不會使用或者沒有機會使用。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客觀上制約著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2、信息意識淡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偏低。
由於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普遍較低,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中職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缺乏相關的政策性要求和培訓,所以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整體的信息意識比較淡薄,即使在一些較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具備的行業職業學校, 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水平還是偏低。有的教師雖具備一些信息技術知識,但也很少能夠用於教育教學,平常的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還是「濤聲依舊」。
2、缺乏教學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人才。
在中等職業學校,由於信息基礎設施的缺乏和信息意識的淡薄,
信息技術的專業教師很少或沒有,計算機任課教師大多數也是改行的非專業人員,只要能給學生上一些計算機操作課就行了,更淡不上更高層次的教學信息資源的收集和開發。
三、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基礎環境。
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證。一是國家要將第五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對職業教育投資」的政策落實到底,加大對職業學校的信息設施建設投入,以信息技術促進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二是各職業教育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財力、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育設施——建設多媒體教室、校園教育網、電子閱覽室、教師現代化辦公平台、硬、軟體共享的互聯網教育等,供教師有條件和機會學習、提高;三是信息資源開發者應多關注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開發一些適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學軟體資源,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環境。
2、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氛圍。
只有基礎設施是不夠的,還要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氛圍。一是政府和行業有關管理部門,要把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既要加大投資,還要從政策上做出要求,保證這些資金用於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二是職教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對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訓,使每一位在崗教師都有「充電」的機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要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和信息道德等方面加強培訓。信息意識的培訓,也就是讓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使教師認識到現在的教育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和延伸,學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許多教育將融入到社會教育、網路教育中,信息技術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將對職業教育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樣,教師才能主動地將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不斷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信息知識的培訓,也就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的培訓。通過培訓,培養教師具備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掌握扎實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和更新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和能力,使教師學會利用教學軟體或網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三是學校領導要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在信息化教育方面起表率作用,引導全體教職工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管理和教學中,如學生的檔案管理、成績管理、教研活動、電子備課等;四是制定科學可行的評價標准,將教師的培訓以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情況與教師的業務素質考評結合起來,作為評優選模、職稱晉升等的必備條件;五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多種活動,如教學課件的製作和觀摩、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經驗的交流和研討、網頁製作等信息互動活動,調動教師信息技術運用的積極性和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3、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終身學習是教師提高信息素養的前提和保證。
信息時代,作為指導者的教師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和技術變革,如何永遠走在技術發展的浪尖上,反過來指導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強化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師應不懈地努力學習,擴展視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一是自覺接受培訓,積極參與社會或上級部門舉辦的一些高層次培訓活動,也可以通過在職或脫產的方式進行系統的本專業深造或取得第二專業學歷的學習,也可藉助互聯網接受遠程教育的培訓等;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並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收集、組織、整理和運用,做好與自己學科的最佳整合,實現最優化的教學;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互動式教學,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培養學生在實習實驗操作中的協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啟發和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師生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激勵、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教師也可獲得信息,得到啟發,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四是教師應積極參與進行有關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動,用信息技術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親自實踐創新,製作和應用教學軟體,建立信息資源庫,利用政府、學校提供的有利環境條件,在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中使自身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
總之,培養和提高中職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因此,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學校和教師本人都應注重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共同努力!
2. 教師信息化培訓培訓什麼有如果的嗎要考試嗎
教師信息化培訓的內容是:教師熟練使用計算機,並能運用學得的知識,製作電子演講稿、簡單的課件、個人主頁,並學會運用網路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 作為教師怎樣落實教育信息化和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飛速前進,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到來勢不可擋。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互補作用,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新課題。
一、更新觀念是前提
教育的信息化如一股春潮,勢如破竹,無人能擋。作為老師,我們決不能再裹足不前,決不能認為互聯網加教育的出現是一陣風,刮過去就走了。幾千年來教育方式的變革,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開放,這么具有兼容性。互聯網加教育模式的出現,也是信息化時代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首先應是一個有超前意識的人,你要充分做好思想心理的准備,盡可能的用全新的理念去武裝自己的頭腦,讓「互聯網+」的觀念根深蒂固。
二、技能支撐是保證
「互聯網+教育」的包容性更強。它集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移動技術、網路技術於一體。要做互聯網加教育形勢下的新型教師,我們要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操作技能。教師要具備基本的網路信息甄別、篩選與整合的能力,常用辦公軟體的熟練操作與應用能力,計算機常見基本故障的排查與處置能力,常見網路直播平台如cctalk,YY,QQ直播等的熟練應用與相關設備的操作實踐等等。
三、學習力是源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互聯網時代,教師的學習培訓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從沒有像今天的信息量如此之大,從沒有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量之豐富,也從沒有像今天我們能夠學習的好的資源、好的平台之多樣化。只要我們善於學習,只要我們敢於學習,只要我們潛心學習,互聯網學習之門永遠為我們敞開。
4. 如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能力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路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沒有編制的老師為什麼要登錄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
可能是要進行培訓,把你們納入編制吧,不管怎樣,沒有編制的要進行培訓是好事。
6.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而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都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應對自如、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來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課堂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需求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交互和協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學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跨越新的台階。當然,教育信息化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學形式、學習方式等也會產生巨大的沖擊,而且這種沖擊已經形成。但它又是一種有利於教育健康發展和進步的沖擊,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已從中初步嘗到了甜頭。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離不開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師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時代,一個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沒有現代人必須具有的信息技術,難以立足於三尺講台,也談不上稱職,更會貽笑大方。因為在如今的社會里,人人已經置身於信息化所覆蓋的環境之中,從舉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沒有一些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恐怕會處處遭遇難堪。而校園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學大樓、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等等,哪一處沒有信息化的痕跡?只不過程度有高有低而已。當然,我們的教師要完全適應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那麼,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有怎樣的實際表現呢?首先,要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其次,要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相關的電腦知識和有關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學習必需的軟體,培養自己設計和製作課件的能力,做到能進行單機教學和網路教學。
7. 如何有效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國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用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術已是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大面積的提高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呢?筆者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宏觀入手、整體把握。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本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採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校本培訓,簡言之就是學校自主開展的培訓,它是相對於脫產集中培訓而言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就現階段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來看,一是存在一種培訓的知識不系統,整體觀念不強的現象;二是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培訓。我校結合成都市市級課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及培訓方法》,從宏觀入手,整體把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系統工程,根據學校的現狀和發展目標,制定好了切實可行的長遠的培訓規劃,確定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我們首先採用無紙化的網上調查對教師進行需求分析研究,認為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為此,我們的培訓內容不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軟體、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電腦幻燈片的製作等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式,能主動應用CAI課件輔助教學。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基礎(包括聲音、圖象、動畫、視頻素材的採集與製作)、FLASH軟體。能結合教學的科學理論使用網路資源庫進行信息的搜索、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播。能設計與自己的所任學科相適應的網路課件。這些內容分模塊製作成《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細則》,給老師一個可供學習的大綱。(當然培訓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不斷修改和完善。)根據模塊確定每一階段培訓應達到的目標檢查及考核具體辦法,對於需要學校各個部門互相配合的工作,則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責任落實。因此,有相對穩定的培訓主管部門和領導,確定明確的長遠規劃和分期目標是搞好這一培訓的先決條件和基礎。
二、「任務」主題,學以致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不斷發展,誰也不可能把它學完,作為普通教師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所有技術掌握與自己工作生活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進修充電的需要。Internet網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學科知識信息、專業理論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師通過上網瀏覽,下載有用的信息,進行充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製作並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大腦,將使課堂教學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師教學的手段,更應成為學習的工具。只有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掌握信息化的學習技能。根據這一認識,我們在安排培訓內容時採用了任務主題和學以致用的策略。所謂任務主題就是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把計算機、網路技術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每次培訓的目標是完成一項任務(一項技術),學了就可以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3年以來,我們完成了十個模塊的培訓任務:
在進行培訓的同時,我們選取了2001級的10個班作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年級。通過對這10個班的多媒體應用研究,我們逐步掌握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製作課件、收集網路素材、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靈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師的培訓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1、首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別安排當天沒有課的不同年級的教師進行學習。
2、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教師的整個培訓過程是三年的時間,在這當中我們邊培訓,邊調整、採用了多種的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如何優化教師的教和提高受培訓老師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方面進行了研究:從基本的調查看,老師認識到領導重視佔19%,培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佔30%,受培訓教師重視程度為29%,受培訓教師平時多問多操作25%,從數據上看出教師的觀念是得到了改變,歸納起來教師在培訓中占因素為30%,而教師本身的態度和學習方法佔54%,所以我們著重在優化教師的教學和受培訓對象的學習方法的優化上總結出以下適合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的若干方法:
1、演示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法。
對計算機基本常識,操作系統基本原理和常用軟體基本功能一般採用講授法,在講授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室的 演示 功能進行示範。對優秀課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範法,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任務驅動的培訓方法。
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內容的特點,所有參培教師在每一輪的培訓中,首先就是自選或接受一個(幾個)作業任務,而這些任務都是與日常教學工作相關的。帶著任務參加培訓,讓參培教師在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分模塊制定檢測的要求,老師按照指定的任務完成檢測。例如:培訓了網路部分,讓教師共享、復制、粘貼自己的資料,進行區域網的文件交流,還可以讓教師發送郵件到老師的郵箱,並添加附件等讓教師在任務中掌握知識。
3、主體實踐的培訓方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者,他們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真正提高,靠的是學習主體對信息技術內在規律的領悟,因此,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具體體現在 實踐 上,在培訓過程中受培訓教師以上機操作為主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於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小組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獨立製作CAI課件,從收集素材、處理素材到效果的實現是全面展現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的窗口,「實踐」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意義是學習的過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展示運用,不僅能給教師們帶來成功後的信心,也常給大家留下遺憾和不足,這些都是實踐培訓中不可多的經驗。
4、網路自主訓練法:
信息技術 自主訓練 不是任教師自由隨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培訓對象怎樣去解決面臨的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問題,它要求培訓者根據受訓教師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期望目標來設計任務,並提供解決任務與問題的有關線索,核心思想是通過受訓者在完成具體學科教學任務中實現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以及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a)我校通過教師信息技術專題學習網站,提供一個學習任務:比如信息技術有關的文章,要求教師搜索相關文章並上傳到學習網站進行交流和學習;或者通過論壇的方式讓教師自主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操作等知識然後同斑竹和同事交流學習的看法和心得等等拓展了學習的資源,擴大了教師學習空間和時間。
所有的教師通過學校網站道更新自己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要求教師修改自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最後完成上傳的任務,教師是很樂意的完成了任務同時又培養了信息素養。
b)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c)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5、全員培訓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集體授課外,在培訓時採取多關照、多提問、多輔導,同時建立一幫一學習小組。同時根據工作堅持全員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大面積的工作,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對現代教育的適應性,必須堅持面向全體的全員性培訓。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教師隊伍中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水平有高低,認識有差異。因此在對全員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必須因材施教。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信息對教師進行分層。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抓骨幹 教育思想先進,信息素養較高的教師群體,通過骨幹教師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影響、帶動周圍的教師,為其他教師的提高積累經驗。抓 後進 在各方面暫時落後的老師,通性質的不同,培訓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學校行政領導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育教學的管理的現代化;對學校後勤人員,尤其是對會計出納重點是進行數據的處理培訓,實現辦公快捷、准確;對學科教師的培訓則重點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的整合,以及與教育科研的結合。通過分層、分類的培訓能夠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教學的要求,我們還選取了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了INTEL未來教育的培訓,以點帶面,共同提高。
6、以賽促學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階段進行的不同要求,共組織了多次信息技術技能比賽:如打字比賽每期一次,通過課件製作和課堂大賽等比賽,使信息技術培訓豐富多彩,教師人人製作課件。我們在2002年5月開展了實驗小學首屆課件製作比賽,人人參與,涌現了一批製作優美、設計思路新穎的課件。形成了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一)和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二)。從優秀選手中選派了十位教師參加區課件製作比賽,有3位教師獲得一等獎、3位教師獲得二等獎、4位教師獲得了三等獎。2003年 月,開展了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第二屆課件製作比賽,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三)。教師通過自主製作到合作完成高質量的課件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2004年我校教師自製課件參加區級說課獲得一等獎七人,是教師從理論培訓到教學設計的一個量到質的一次飛躍。
7、專題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通常是一個一個的有系統的專題培訓,這種培訓方式對大面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經濟、簡便、快捷。但如果沒有很好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那這樣的培訓就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做法。因此,我們把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訓與他們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以真正達學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目的。如當老師學習了word 文檔的知識和操作後,就要求教師凡是上交的材料盡可能的是列印件,還組織了漢字輸入和文檔編輯比賽;當老師學習了CAI課件製作後,就要求教師結合所教學科自製課件,並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同時也組織了課件製作比賽,還組織教師參加各級課件製作比賽;當老師學習了網路基礎知識和利用網路獲取教育教學所需信息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網路知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學習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後,學校就組織了學科整合的研究課、網路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觀摩課等供教師學習研討。
四、動態管理、注重成果。
當然要做好工作,總離不開領導和管理,開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也不例外。為使培訓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校建立一支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我們動了不少腦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舉措。如:在決策規劃上,我們提出了技術先行的思路;在具體操作策略上,我們以任務主題定內容,以互幫互學求效益;在制度上,我們劃定參加培訓的年齡段,規定限時完成測試作業要求,還把計算機技術培訓成績列入了教師學年度工作考核的內容;在激勵措施上,我們對學習成績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等。
五、反饋評估、注重評價。
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的反饋和評估是整個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達到什麼狀況,合理科學的評價是必須的,所以我們在研究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了對教師信息技術的評價,從多媒體的使用到課堂設計,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操作,均設計了不同的評價量規,對教師進行定量的分析:
例如:1、多媒體使用登記評價表:採用WEB頁面的提交方式,教師開機使用多媒體時就直接通過WEB頁面登記,使用完畢後,資料庫就記錄了教師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簡單情況,適時掌握教師在教室里的使用情況。2、課件製作評價表:課件製作評價表可以對教師的課件製作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我們的課件製作活動,讓老師了解課件應該考慮哪些方面製作技巧。3、教師培訓考勤表:教師在平時培訓當中,讓老師在考勤表上親筆簽字、真實的記錄培訓的時間和上機情況。同時記錄講課教師的姓名和授課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的調整教學。4、教師個案調查表:教師自行填寫,對自己就課題開展以來的狀態進行真實的記錄,進行自我的評價,反應了教師在培訓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變化。5、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評價量規等級要求:對教師十個模塊的成績根據評價量規進行量化的分析,課題組根據教師的培訓情況,評價時不搞一刀切,採用了分年齡段(40歲以上50歲以下和40歲以下兩個年齡段)進行要求的方法分別進行量規劃分等級。6、實驗小學信息技術使用評價量規:考查50歲以下的在職教學人員 ,對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量規,引導教師從這些方面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採用了這一套教師量化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的評價體系,讓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適時了解教師的動態,使培訓和研究工作科學、有理、有據。
總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深信掌握了信息技術並將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攜手共進,披荊斬棘開辟出以信息技術為基點的教育教學新天地。
8. 繼續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與舉措有哪些
1.職業能力拓展與終身學習。互聯網時代,終生從事單一職業的傳統理念被徹底打破。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知識體系、新的科技工藝層出不窮,對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專家路易斯 羅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像鮮牛奶,紙盒上貼著有效日期。有效期到了你的職業生涯將很快腐爛。」無邊界職業生涯顛覆了人們「前半生受教育,後半生忙工作」的兩段式模式,「活到老、學到老」不再停留於理念層次。為了讓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致停頓,專業人才要不斷規劃、審視、選擇他們的職業生涯。職業生涯的變化與工作崗位的升級,要求專業人才必須不斷接受再教育、再培訓,只有保持自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有機會尋求到更好的職業發展。為適應職業生涯的無邊界變化,不間斷地接受繼續教育成為常態,終身學習是每個社會成員所必需的。繼續教育正以獨具特徵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我國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的人力資本積累的有效途徑。發達國家以繼續教育作為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我國教育界也致力於重新構建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從綜合提高國力、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的戰略高度,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建立適應我國信息化促進工業化時代要求的教育體制,為職業能力拓展和終身學習模式的建立創造條件。
2.互聯網時代新型的學習方式。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智能手機終端的持有量位於全球首位。國內的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均在開通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就突破了1億用戶。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擴展了職業生涯的邊界,更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與交往方式。信息技術在傳播信息、創新形式、即時互動等方面存在天然優勢,為人們提供了不受時空、地域限制的E-Learning的新型學習方式。通過基於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手段,課堂得到了無限的擴展,人們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實時地學習和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知識。學習過程的人性化能夠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繼續教育的學習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學習途徑。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著傳統的教育體系、教育方式,挑戰了傳統的繼續教育理念,打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改變著教學的內容與方式。經濟發展的進程已證明,互聯網時代,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學習方式必將成為繼續教育發展的新模式,為繼續教育的發展帶來機遇,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繼續教育的組織與運行方式。
二、我國繼續教育發展的困境
繼續教育是廣大勞動者,特別是專業人才,實現知識技能更新、拓展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時代,客觀地分析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仍然面臨著不少現實問題亟待解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立法乏力。繼續教育的發展涉及所有社會成員。教育立法是教育優先發展的保證,我國1999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極大地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但在促進勞動者職業技能持續發展和提高的繼續教育領域,立法乏力。我國在繼續教育立法方面雖然已經起步,但仍處於初級階段,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雖然對繼續教育的辦學做出了不少規定,但有關繼續教育的相關規定,尚未能夠實現科學化、體系化。目前,我國還未能制定專門的繼續教育法,沒有系統、配套的繼續教育政策法規體系,這與我國蓬勃興起的繼續教育需求相悖。
2.質量監控缺失。教育是人力資源投資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礎,是提升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我國繼續教育雖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繼續教育質量低下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繼續教育質量監控與評估的研究相對滯後。長期以來,我國沒有建成完整的、宏觀的繼續教育監控與評估指標體系。在微觀實施層面,繼續教育的自我監控、自我評估幾乎是處於自由發展態勢,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名不副實的現象,甚至以錢換證的情況偶有發生。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繼續教育健康發展,有必要建立一套國家層面的、強制或半強制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3.重視程度不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各界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存在偏見,有些高校甚至沒有將繼續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發展的整體規劃中。繼續教育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高校重視普通教育,輕視繼續教育的現象十分多見。無論是地方普通高校還是行業部屬的重點院校,都沒有將繼續教育的工作量作為教師的整體工作量進行要求和考核。在教育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上,很少有教師願意主動研究繼續教育。相反,國際上許多著名的高等學校卻十分重視繼續教育的發展,將其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如美國的哈佛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等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