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好增值稅,所得稅稅收風險防範
一是加強事中事後風險管控。通過稅源一體化系統推送的大額農產品抵扣、銷售額激增、未及時繳納稅款、法人變更等預警提醒,基層分局實時掌握風險動態, 及時排查隱患,堵塞漏洞。
二是做好總結推送的風險企業評估。評估科根據有關規定對風險企業的主要疑點特徵,重點核實發票的電子信息與紙質信息是否一致、每筆交易貨物流、資金流、發票流是否一致,對核實中發現的風險較大企業取得或開具的發票利用《抵扣憑證審核檢查系統》向上、下游企業發起協查,並對風險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核實是否存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虛增虛抵進項稅額、騙取出口退稅等稅收違法行為。
三是加強對風險納稅人的日常管理。對「一址多照」、無固定經營場所的納稅人、納稅信用評價為D級等幾類納稅人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其增值稅專用發票發放數量及最高開票限額;在利用升級版數據做好增值稅納稅申報「一窗式」比對的基礎上,在每月申報期結束後,對納稅人當期增值稅納稅申報數據進行監控分析,篩查風險疑點進行核查;篩選非正常戶,藉助電子底帳、防偽稅控系統,對其近60天內取得和開具的發票列入異常發票范圍進行核查。
❷ 企業所得稅有哪些風險及檢查方法
一.企業所得稅的風險
由於我們國家稅務系統推廣納稅評估系統,如果發現企業所得稅稅負偏低時,就會發出預警:到企業來檢查稅負偏低的原因
預警總體分兩種,一種是與具體事項或具體科目相關的,比如財務費偏高;另一種是總體稅負
的比較。其次,看一下預警的影響。
預警,總體屬於沒有落實的疑點或線索。
如果企業能提供合理解釋,可以過關。但如果解釋不合理,肯定面臨進一步的檢查。比如
現場稽查、評估等。
二.稅局對企業所得稅的檢查方法,一般會從兩方面去進行:
(一)是對企業收入的檢查:
1、檢查出庫單是否與銷售收入相配比?尤其注意庫管員、驗收員、會計、統計等的簽字,如有塗改變動或筆體異常,出庫單號碼連續,則會作進一步追查,很多企業為了減少知情范圍,可能由專人作弊;
2、檢查邊腳料的帳務處理,邊腳料、包裝物等的處理收入是否入帳?是否截留了其他業務收入?
3、檢查貨物的銷售價格是否忽高忽低?尤其是低於成本的銷售,一般都有問題;
4、檢查所有存貨,包括成品與材料,看是否帳實相符?短少的物資,一般都有銷售未入帳的可能;
5、檢查產品的出品率變化,檢查廢品的生產、驗收、銷毀記錄,檢查產品數量與生產工人計件工資的關系,是否配比合理?很多企業將產品直接從生產線上取走銷售或贈送,而截留收入;
6、 重點檢查往來帳,對掛往來超過半年的要與對方單位核實,尤其要注意貸方往來,同時注意費用中顯示的對方單位,是否有對外往來大額借款?是否收取利息?利息是否合理?是否入帳?
7、 檢查會計期末是否進行了資產清查?盤贏物資是否計入了收入?盤虧物資是否是正常管理盤虧?是否存在盤虧與盤盈互相抵消的問題?物資盤存表上是否有相關人員簽字?原始盤點表與物資盤存表是否相符等?
8、檢查對外進行來料加工節省下來的材料或邊腳料是否計入了收入?
9、檢查減免的流轉稅是否計入了應納稅所得額?
10、檢查企業接受的捐贈,是否已作為收入納稅?
11、 檢查企業研發新產品產生的產品和廢品是否有記錄以及產品和廢品的去向,是否按質做價?收入是否納稅?
(二)是對扣除項目的檢查:
1、稅法規定,企業在納稅年度的當年應該計入費用而沒有計入的,不得在以後年度抵扣,因此,要重點檢查企業的長期待攤費用、預提費用、折舊費用以及其他的調整分錄,凡是涉及到紅字調整的,都要重點檢查;
2、檢查企業食堂等福利部門,其房屋折舊、人員工資、耗用水電、辦公用品及低耗、福利待遇、維修費、使用車輛費用等一切開支,是否計入了成本?
3、檢查企業耗用的費用物資,是否已通過了倉庫核算?消耗材料和物資是否合理?如辦公用品要與辦公用品領用台帳相核對,低耗要與實物相核對,是否存在私人使用企業資產情況等?
4、檢查物資使用者是否都是本企業員工?否則視同捐贈?
5、檢查企業的工資支出是否是企業的在冊員工?是否在勞動部門登記?是否已經給員工辦理了社會保險?醫務、浴室、理發室、食堂、待崗、下崗等後勤人員的工資是否進行了剔除?有否超過計稅工資?
6、檢查工資附加費用是否按照計稅工資總額提取?工會經費是否全額撥付並取得「工會經費撥繳專用收據」?檢查對外捐贈是否合法?
7、檢查業務招待費的發生額是否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是否超出了限額?招待無關人員或者純粹內部人員的吃喝費用是否扣除,不能按照稅務人員要求提供真實的足夠的有效憑證和資料的,也不得扣除;
8、檢查財產保險和車輛保險的無賠款優待退款,是否沖減了費用,納入了所得額?如果未發現沖減支出和保險賠款,應進一步調查保險公司的財務帳冊。
9、檢查稅前應報批的扣除項目是否擅自扣除?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否報稅務機關備案?
❸ 企業如何降低稅收風險,這5招先學起來
當前稅收監管環境及稅務稽查最新形勢。
(一)日益復雜的財稅政策環境
中國徹底告別營業稅全面進入增值稅;逐步修訂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及資源稅;新增環境保護稅。
新的稅收法規和地方解讀對稅收征管的持續指引。
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深入即將頒布的增值稅法草案對現行政策的帶來的影響。
(二)日益先進的稅收征管環境
金稅三期的推行與升級實現了不同企業之間不同省份之間的數據對比,實現了稅務機關與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互通。
依託金稅三期平台,通過信息化手段逐步實現大數據採集、比對和分析,不斷改變征管方式
由傳統的稅務稽查演變為稅務風險評估和稅務稽查並行的征管方式。
(三)日益簡化的稅收優惠程序
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稅務行政審批項目,實現稅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管理轉變。
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國地稅聯合執法稽查力度,運用大數據平台,設置預警值指標等相關措施不斷加強稅收監管。
(四)稅務「千戶計劃」
由國家稅務總局發起,國稅總局大企業稅收管理司負責,由各省級稅局大企業處執行的,面向在國際或國內企業排名靠前、稅收規模大、且具有行業代表性與良好成長型的企業集團及其成員單位的全面納稅合規檢查。
國稅總局負責前期數據收集、製作行業風險稅收清單,具體納稅指標由各省級稅局落實實施。
在日益復雜的財稅政策及越來越嚴格的稅收監管環境下,面對金稅三期和大數據等各類升級化的稽查系統,企業潛藏的各類稅收風險也越來越多的被曝光出來。
那麼做好企業稅收風險的評估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容忽視。
Fcouncil專家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對企業稅收風險做出評估及管理,降低稅收風險,別再為被稅局盯上而提心吊膽啦~
(一)評估資料管理
1)資料管理目的
為預警值管理提供基礎數據。
為計算機篩選對象提供數據。
2)資料來源
企業納稅申報資料。
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如規模、產銷量、工藝流程、耗能等)。
區域、行業經濟指標。
3)資料管理
資料採集。
數據抽取(人工&自動)。
數據檢索報告。
(二)評估對象篩選
1)評估對象篩選流程
評估對象確定:納稅人及稅種、納稅申報期後、納稅申報稅款所屬當期為主。
評估對象分類:按照不同稅種分類。
疑點對象篩選:自動篩選、人工篩選、重點抽樣篩選。
疑點對象處理:對於異常程度較小的評估流程終止、對於異常程度較大的轉評估分析。
2)評估對象納稅評估指標
通用分析指標:收入類、成本類、費用類、利潤類、資產類。
特定分析指標: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資源稅。
3)稅收風險評估重點對象
綜合審核對比分析中發現有問題或疑點的納稅人要作為重點評估分析對象。
重點稅源特殊行業重點企業稅負異常變化、長時間零/負稅負申報。
納稅信用等級低下曰常管理和稅務檢查中發現較多問題的納稅人。
(三)評估分析
審核分析
約談舉證
實地調查
(四)評估結果處理
無問題處理
申報繳款錯誤處理
稽查案源移送處理
移交上級稅務機關國際稅收管理部門處理
(五)預警值管理
預警值生成:稅務機關根據該地區的行業稅負監控、納稅人生產經營、財務會計核算情況等信息運用數學方法測算出的算術、加權平均值及其合理變動范圍的本地區評估指標預菩值。
預警值調整:稅務機關對測算出來的預警值,綜合考慮該地區的納稅人規模、稅種等相關指標,參照上級稅務機關發布的評估指標預警值,結合該地區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
❹ 怎樣進行企業所得稅風險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所得稅風險團隊管理工作
重點稅源和高風險事項團隊管理是加強後續管理、堵漏增收的有效措施,對提高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有積極意義。省局要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組建團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優勢兵力發現、分析、評估、識別企業所得稅風險點,統籌研究風險應對,推進企業所得稅風險團隊管理工作。
(二)用好各項數據,建立所得稅風險指標模型
以稅收征管數據、歷年匯算清繳數據、財務會計數據為基礎,進一步拓展相關行業指標、上市公司公告、網站信息、政府部門信息等第三方涉稅信息渠道,充實稅務機關涉稅信息「佔有量」,統籌利用涉稅信息處理軟體,研究建立「好使、管用」的企業所得稅風險指標模型。
已經開展風險團隊試點的省市,要進一步提高數據質量,了解所得稅風險事項的不同特點,建立豐富實用的企業所得稅風險指標或模型,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此前未試點省市,要理順所在單位風險管理機制,開展數據收集分析,逐步建立企業所得稅風險數據相關指標和模型。稅務機關要加強經驗交流,「走出去」「引進來」,對本單位和兄弟省市所得稅風險指標進行效能評估,完善企業所得稅風險指標和相關模型。
(三)協同各方面資源,分類應對所得稅風險
利用稅收風險管理平台,根據風險識別、等級排序確定風險事項應對等級,有針對性地採取風險提示、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應對方法。有效利用省以下管理資源,跟蹤指導重要行業、重點稅源企業和部分高風險事項的應對工作,評估所得稅風險應對質量,不斷提升風險應對效能。
(四)開展績效考評,及時總結報告
企業所得稅重點稅源和高風險事項團隊管理是稅務總局對省局的績效考評項目。
報告主要內容:風險團隊建設、風險管理機制建設、風險點的識別和推送情況、協助千戶集團風險管理查補收入(含調減虧損情況,下同)、重要行業和重點稅源企業所得稅查補收入、各項高風險事項查補收入、所得稅風險應對效能、查補收入占所在單位所得稅收入比重等情況,對完善所得稅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等。
❺ 企業怎樣進行稅務風險防控
企業進行稅務風險防控一定得有一套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並且能從根源上為企業解決稅務風險問題,目前市面上用的比較多的就是企業財富安全管理9段技術。
關於企業財富安全管理9段技術
並且,企業財富安全管理9段技術不單能處理並預控企業稅務風險,涉及到關於企業財富安全的都能解決。
❻ 企業風險管控部門需要風險管控培訓機構解決哪些問題
解決對企業產生風險的問題,比如:資金風險等
❼ 如何做好企業稅收風險防控
建立以「稅務風險為導向的稅務管理體系」,首先,需要企業高層領導的重視、推動,同時這也將促使企業高層對稅務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個優秀的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理團隊,進一步明確稅務崗位職責及資格要求,從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業稅務管理的水平;最後,還需要業稅融合,採用稅務風險管理前置的理念,稅務風險的管控會前置到決策部門和業務部門,業務部門也將承擔起稅務風險管理的職責,而不僅僅是以財務總監為領導的企業財務、稅務部門的職責,稅務風險管理應成為企業整體內部控制制度的組成部分。
這樣,在整個稅務風險管理過程中,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權責安排也將更加明晰和科學,相配套的監督激勵機制以及縱向橫向的溝通關系都將趨於規范化、制度化,這樣的管理規范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會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導致稅務風險的內部因素,降低企業固有的稅務風險,服務於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重要保證。
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各個部門和各個業務流程都不應脫離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長期過程。由於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涉及企業運營的諸多部門,因此更需要企業管理層進行統籌安排、調配資源、提供支持,以確保相關進程的順利推進。
❽ 如何防範企業納稅風險
一、納稅風險的表現
企業納稅風險主要包括財務、法律兩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企業財務方面受到損失,但也存在因違法受到處罰及喪失企業信譽風險。具體表現為:
一是企業盲目納稅。企業由於財務人員的工作疏忽或缺乏必要的稅務知識忘繳或少繳了稅,或由於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無知無故多繳納了稅款;
二是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失敗,籌劃結果小於預期值,籌劃成本大於籌劃帶來的收益,其結果大致分為以下兩類:
一、違反稅收法律法規而少納稅,這可能造成的後果有罰款,多交滯納金,降低納稅企業的信譽等不良後果,不僅企業會受到稅務行政處罰,甚至相關財務人員也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二、稅法使用不當,盲目交稅,多納稅款,增加不必要的稅務成本,而導致企業利潤的流失。
二、納稅風險的特徵
(一)客觀存在性。
(二)可控性。
(三)主觀判斷性。
三、企業納稅風險形成的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納稅風險分布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它的形成是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對納稅風險首先要正確識別風險形成的因素,納稅風險的來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內部原因
企業管理者理念缺失。
2.企業財務人員納稅意識缺失。
3.企業涉稅人員素質低,責任心不足
4.企業不當稅收籌劃。
5.企業與稅務部門溝通不暢。
(二)企業外部原因
1.稅收法規原因。
2.征納雙方對稅收政策理解執行不同。
四、企業納稅風險的控制
(一)樹立正確納稅理念
(二)提升財務人員業務素質
(三)健全企業納稅風險管理體系
(四)加強對外溝通能力
(五)規范稅務機關執法行為
(六)加強稅法普法宣傳工作
(七)建設服務性稅務機關
(北京中經陽光稅收籌劃事務所)
❾ 如何做好企業加計扣除所得稅的稅收風險防控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范圍在擴大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稅務風險,且稅務風險出現的概率也隨之增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不符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未按規定備案等情形,納稅人不得享受稅收優惠,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不得稅前加計扣除。因此,納稅人在充分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的同時,對其可能發生的稅務風險應予必要的重視,防範不得加計扣除的稅務風險。
一、擅自擴大研究開發費用扣除范圍
並非所有研發費用就可以稅前扣除,
企業在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時一定注意把握好可以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范圍,以防止因隨意擴大研發費用范圍或者對研發費用掌握不準確可能帶來的稅收風險。《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116號)第八條規定,行政法規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允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費用和支出項目,均不允許計入研究開發費用。從近六年的實踐來看,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一直是企業涉稅實務中的難點,不易把握。在日常涉稅處理實務中往往還會出現一些無法正確判斷是否可以加計扣除的開發費用,企業須謹慎對待。企業發生的費用支出屬於列舉的十三項費用范圍的,才可以作為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其他情形的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
二、獎勵補助收入未有沖減研發費用
不征稅收入財政性資金用於研發的,不得計入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開發費中如果包括財政撥款,由於財政撥款屬於不征稅收入,其相應的支出也不得扣除,也不得作為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的計算基數。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116號)附件規定,從有關部門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開發費專項撥款應沖減研發費用後
再計算加計扣除額。因此,企業的研發項目取得來自科技局、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獎勵補助款,應根據相關性原則,就所取得與研發項目(包括以前年度)有關的獎勵補助款項沖減研發費用後計算加計扣除額。另外,要說明的是獎勵補助款應按收付實現制的原則沖減。
❿ 稅務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稅務風險防範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樹立風險防範意識。首先,企業自身應做到依法誠信納稅,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核算系統,完整、真實和及時地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准確計算稅金,按時申報,足額繳納稅款,健康參與市場競爭。其次,在對外簽定各種經濟合同時,要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納稅主體資格和納稅資信情況,防止對方當事人轉嫁稅務風險;對合同條款要認真推敲,防止產生涉稅歧義和誤解,盡量分散稅務風險。
二是提高企業涉稅人員的業務素質。企業應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種渠道,幫助財務、業務等涉稅人員加強稅收法律、法規、各項稅收業務政策的學習,了解、更新和掌握稅務新知識,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能力,為降低和防範企業稅務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是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和稅務籌劃風險意識,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開展稅務籌劃。在強調對企業稅務籌劃人員的培訓外。也應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灌輸
正確的納稅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稅務事宜只看作是財務部門工作的陳舊觀念,樹立全員參與、全員控制的新思維,積極理解支持財務部的工作。
四是密切關注稅收法規政策的變化,樹立法治觀念,避免籌劃手段選擇上的風險。稅務籌劃的規則決定了依法籌劃是稅務籌劃工作的基礎。嚴格遵守相關稅收法規是進行籌劃工作的前提,一項違法的稅務籌劃,無論其成果如何顯著,註定是要失敗的。面對這種風險,企業一定要熟悉稅收法規的相關規定,掌握與自身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內容,選擇既符合企業利益又遵循稅法規定的籌劃方案。
五是評估稅務籌劃風險,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評估稅務籌劃風險就是企業對具體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並明確責任人,這是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體經營行為,哪些經營行為涉及納稅問題,這些崗位的相關責任人是誰,誰將對控制措施的實施負責等。此外,還應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消除隱藏在過去經濟活動中的稅務風險,發現問題,立即糾正。
六是堅持成本效益原則。稅務籌劃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使企業獲得一定的收益。但是,無論是由企業內部設立專門部門進行稅務籌劃,還是由企業聘請外部專門從事稅務籌劃工作的人員,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這些可能完全是出於稅收方面的考慮,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需要。所以,稅務籌劃與其他管理決策一樣,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只有當稅務籌劃方案的收益大於支出時,該項稅務籌劃才是正確的、成功的。
七是加強和中介組織的合作。稅收問題先天具有的專業性、復雜性、實效性使得企業僅憑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難應付,企業的稅務籌劃人員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業發生的所有業務涉及的稅收政策,特別是企業在發生特種業務時,稅收政策可能規定得不明確,企業又不願意或不便與稅務機關溝通,所以,尋找一個專注於稅收政策研究與咨詢的中介組織顯得十分必要。中介組織還可以作為企業稅收風險的外部監控人,代為承擔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一部分職責,更好、更專業地監督、發現企業的稅收風險並提供解決方案。
最後,還要搞好稅企協調。由於某些稅收政策具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稅務機關在稅收執法上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現實中企業進行的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特別需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稅收處理方面,要能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