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醫院保潔崗位技能操作培訓
一、醫院保潔崗位技能操作培訓目的及意義:
1、保持整個醫院清潔、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輔助控制病源傳播速度工作,為臨床提供情報一流的醫療環境。
2、培訓促進保潔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醫院的保潔技能管理水平,為醫院創造更好的服務環境。
二、醫院保潔崗位技能操作培訓的事項:
1、熱愛本職工作,有責任心。
2、虛心學習,不斷提高工作業務水平。日保潔、周打掃、月清理,做到隨臟隨潔。
3、搞好團結互助,如發生吵嘴、打架斗毆,立即予以制止,勸其辭退,性質嚴重交保衛科或轄區派出所處理。
4、服從科室、項目部管理人員的工作分配及管理。
5、不遲到、不早退,特殊情況需要提前向項目部主管請示,以便工作安排:如請假、辭職、離崗都必須提前用書面形式申請。
6、工作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保質保量完成每日工作量。
7、著裝整潔,統一佩戴工號牌,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不斷培養和完善自身素質,不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
8、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不偷工減料,不弄虛作假。
9、嚴格消毒制度,對需要消毒的物品,做到規范操作、件件到位。
10、愛護公物,注意節約水、電、氣,不得私用電爐等大功率電器。
11、加強安全防範意識,注意維護醫院和病人的利益。
㈡ 基層工作的醫生最需要幾方面的培訓
基層醫療服務的特點是,面對的大多數是中、低收入人群,這就要求我們的醫生承擔的大多數是一些非營利性的服務。從醫療服務體系來說,我們的政府逐漸地完善體制,政府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從醫療保障制度來說,我們的政府也在加大改進力度,醫保投入也在不斷增加,而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做得也越來越好。但是如何能夠切實做到減少中、低收入家庭的醫療支出呢?個人認為提高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是迫在眉急的事情。
基層醫生的現狀分析:1、一名醫學生畢業後來到基層醫院工作,沒有大醫院那樣能得到上級醫生的傳、幫、帶,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書本知識為病人診治,臨床工作經驗都是自己慢慢積累的,與大醫院的醫生比,進步是比較慢的;2、基層醫療設備簡單、葯品單一,有些疾病缺乏診斷依據,限制了基層醫生的診療;3、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基層醫院的領導對於選送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說基層醫院沒有完善的醫生進修制度和考核制度。最終導致了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提升較慢,長期的懶惰和懈怠,也導致了部分醫生對自己的要求降低。工作上散漫,上進心不強,不主動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不了解現階段的診療理念。讓人憂心的是,基層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走低,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區。
個人的幾點建議:1、醫院內部要不斷的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可以採取多種形式的學習,如:定期三基考試,即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的考試,考核一些與日常工作有關的內容。春季,可以考一些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的診斷、治療、搶救、後勤保障、康復訓練等;夏季可以考核一些夏季傳染病的診斷治療、疫情上報、流調、傳播途徑阻斷、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內容;秋季,考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冬季多考一些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的診療。還可以根據各科室在醫院承擔的職能開展一些討論,比如護理就考一些疾病的護理和心理護理,強調整體觀念;後勤保障人員如何做好全員的後勤保障工作,腦中常牽一根弦,如何做好備戰工作?急救工作中如何做好後勤保障工作。2、加強獎懲制度。集思廣益,舉辦一些競賽活動,激勵先進,營造一種勤學、上進的氛圍,有利於整體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強化社區功能。3、完善醫生培訓制度,定期選派勤學、上進、工作責任心強的醫生去上級醫院進修學習。4、主動與上級醫院聯系,執行病患者雙向轉診制度的同時,邀請上級醫院醫療水平高的醫生定期到社區醫院或查房、或坐堂、或舉辦病例分析會、或講座等。
醫療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堅持不懈的過程,也是一個各種因素參雜的復雜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者在高度重視的同時,還要有發展的觀點,最求長遠效應,將醫生培訓觀念深深地種植在腦海中,體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里。
㈢ 在醫院做護工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嗎需要培訓嗎
需要的,醫院護工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經過考核拿到上崗證才可以上崗。
一些醫院有護工,一些醫院根本不存在這個部門,只能家屬自己聘請,自己聘請一般通過家政或網上找。
護工一般學習基本護理、康復護理及特殊病人的生活護理等知識和技能,其中包括觀察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和口腔、會陰、皮膚、壓瘡的護理,為病人進行營養配餐、病人在床上肢位擺放、對病人進行心理輔導及一些常用康復器械的使用等一整套專業知識。
聘請護工最好到有關部門那裡聘請,比較正規的(雖然不是醫院的),護工如果在看護病人時出現「兼職」的狀況,你可以給經理打電話投訴,也可以更換護工。
護工職責
(一)、協助維護病人衛生、儀表及儀容。
當病人因個人原因不能自己完成個人清潔衛生、整理自己時,護工幫其應完成,如洗臉、梳頭、口腔清潔、假牙護理、擦身、更衣、協助入廁或使用便盆、便壺等。
(二)、協助病人滿足營養需求如喂飯、水,協助進餐等。
(三)、維護病人安全:協助病人上下床,坐輪椅,擺放體位及在指導下活動關節。
(四)、協助病人舒適並緩解焦慮。
(五)、協助醫護觀察病情如:發現病人發熱、病人在輸液時,液體突然減慢,或局部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