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教師講故事的能力有何教育價值
一、故事能穩定兒童的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情緒對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情緒直接指導和影響著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能導致兒童的積極行為,如: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等;而不愉快的情緒則會直接導致各種消極的行為,如:攻擊行為、拒絕服從教師的合理要求等。3—4歲是兒童生命成長中第一個轉折時期,孩子要離開家庭、父母,走進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幼兒園。這時,孩子的情緒會非常的不穩定,表現為對親人尤其是帶養者的依戀;對幼兒園、老師的排斥、膽怯和不習慣。很多孩子在幼兒園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一言不發、悶悶不樂;可一到家,馬上象換了一個人似的,說這說那、興高采烈、沒完沒了。時間長了,會使孩子形成雙面的性格,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教師在新生入園時,讓幼兒自由地圍老師而坐,用親切的語氣,選擇有針對性的故事講給孩子聽,那麼,情況就明顯不同了。開始,不會所有的孩子都在聽,但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人物遭遇的不同,孩子會不自覺地被吸引,並注意傾聽。他們擔心「丑小鴨」的命運,佩服「阿凡提」的智慧;喜歡「白雪公主」的美麗,痛恨「壞皇後」的惡毒……慢慢地,一天過去了,孩子們感受到了童話的美麗,幼兒園的美好。故事,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讓陌生的孩子和我走得更近。
不少心理學家已認識到,情緒不僅僅是心理活動的副現象,而且是人的認識和行為的喚起者和組織者,也就是說,情緒是個體心理活動的推動力量,即動機。故事,及時穩定了初入園幼兒的情緒,對其今後的學習、生活將是非常有益的。
二、故事能促進兒童語言、智力的發展
兒童故事中的語言,都是經過作家提煉、凈化後的文學語言,對兒童有著藝術感染力量。使兒童能規范地、系統地學習語言,豐富詞彙,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剛入園的孩子,往往聽不懂普通話,習慣說方言,語言的連貫性和口語表達能力都較差,並且不善於用語言交流。班上有個孩子叫魚卜凡,他進園時連一句完整的話也不會說,可我發現,他很喜歡聽故事。有時,新故事才講到一半,他就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希望盡快知道結果。為此,我有意識地多給他們講一些情節多反復、對話多重復的故事。讓幼兒先練習復述故事中重復的對話和情節,再逐步學著復述完整故事,從而發展他們的講述能力。一個學期過去了,孩子們已能復述多個故事。魚卜凡也會復述故事《小烏龜找家》、《蘿卜回來了》、《小羊和狼》等。
㈡ 幼兒園老師怎麼講故事才可以吸引他們注意力
第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變故事原有情節的基礎上,把故事的細節進行擴充,把表現故事的語言進行美化,加上小朋友愛聽,又能聽得懂的語言來更生動的表現故事情節。尤其是從小朋友的特點出發,使用一些重復、象聲詞等方法來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滿童稚性。 第 二、教師學習優秀的講故事的技巧,借鑒別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師自己多聽錄音機磁帶的優秀故事,多看碟片,發現講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學習的是《鞠萍姐姐講故事》《孫敬修爺爺講故事》等。在這些優秀的節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講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要親切要有變化,在表現動作的時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可以提高對人物角色的動作的變現力度;比如在講述故事中間可以設置一些提問,可賣賣小關子來吸引聽者等等。 第 三、研究自己所要講述的故事,在每一個故事中設置各種講述技巧 在找到這么多好的技巧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開始的時候會模仿一些他們的好的方法,漸漸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規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運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經常使用的講故事技巧,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熟記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 可以在講到該種動物的時候隨口用出來。比如小鴨子的叫聲「嘎嘎」 ,在講到小鴨子對白時,先叫幾聲「嘎嘎」 ,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鴨子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要記住並且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聲音對講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擴充故事角色的對白 有的時候,在文字故事上,它們只寫的是主要的一兩句對白,但是如果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書中的對白,就顯得有些呆板,講故事很枯燥。那我們就要在講述的時候進行想像,把原先一兩句的對白擴充,角色之間你來我往對對幾句,這樣故事的表現就更真實了,當然原則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重復 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他們在停故事的時候,聽著聽著就開小差了,另外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轉的快,往往我們用我們的速度講述故事,他們卻不可能把故事的內容全部聽懂,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進行重復,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部分的內容。這就是重復的好處。 四、在適當的時候設置提問,賣賣關子(即合理的停頓) 因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他們在較長時間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開始游離,那樣會影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講完,在適當的時候,要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實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老師講故事;另外還有,在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語言來提示小朋友故事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引領小朋友的情緒從開始到結束有一個完整的起始過程。 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比如讓孩子幫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來逃跑、來找到它想要的東西,比如給小兔子壯膽、給膽小的小羊打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樂意參與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時候,孩子們聽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時候,他們會激動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這個時侯孩子們已經跟著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難過而難過,著急而著急,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完全地與故事的情節和感情融為一體了。
㈢ 幼兒教師應如何講故事
第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變故事原有情節的基礎上,把故事的細節進行擴充,把表現故事的語言進行美化,加上小朋友愛聽,又能聽得懂的語言來更生動的表現故事情節。尤其是從小朋友的特點出發,使用一些重復、象聲詞等方法來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滿童稚性。 第 二、教師學習優秀的講故事的技巧,借鑒別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師自己多聽錄音機磁帶的優秀故事,多看碟片,發現講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學習的是《鞠萍姐姐講故事》《孫敬修爺爺講故事》等。在這些優秀的節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講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要親切要有變化,在表現動作的時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可以提高對人物角色的動作的變現力度;比如在講述故事中間可以設置一些提問,可賣賣小關子來吸引聽者等等。 第 三、研究自己所要講述的故事,在每一個故事中設置各種講述技巧 在找到這么多好的技巧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開始的時候會模仿一些他們的好的方法,漸漸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規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運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經常使用的講故事技巧,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熟記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 可以在講到該種動物的時候隨口用出來。比如小鴨子的叫聲「嘎嘎」 ,在講到小鴨子對白時,先叫幾聲「嘎嘎」 ,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鴨子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要記住並且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聲音對講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擴充故事角色的對白 有的時候,在文字故事上,它們只寫的是主要的一兩句對白,但是如果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書中的對白,就顯得有些呆板,講故事很枯燥。那我們就要在講述的時候進行想像,把原先一兩句的對白擴充,角色之間你來我往對對幾句,這樣故事的表現就更真實了,當然原則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重復 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他們在停故事的時候,聽著聽著就開小差了,另外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轉的快,往往我們用我們的速度講述故事,他們卻不可能把故事的內容全部聽懂,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進行重復,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部分的內容。這就是重復的好處。 四、在適當的時候設置提問,賣賣關子(即合理的停頓) 因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他們在較長時間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開始游離,那樣會影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講完,在適當的時候,要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實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老師講故事;另外還有,在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語言來提示小朋友故事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引領小朋友的情緒從開始到結束有一個完整的起始過程。 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比如讓孩子幫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來逃跑、來找到它想要的東西,比如給小兔子壯膽、給膽小的小羊打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樂意參與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時候,孩子們聽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時候,他們會激動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這個時侯孩子們已經跟著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難過而難過,著急而著急,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完全地與故事的情節和感情融為一體了。有時候,老師講到角色的一個動作,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老師的口氣帶著提示性,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老師說這個動詞,好像他們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這個動作。比如大班故事《轉不停的小狗》中,小朋友就會一起說:「轉呀,轉呀、轉呀、轉呀……」。
㈣ 怎樣鍛煉幼兒老師講故事的能力
幼兒教師講故事時,要恰當選擇故事,說准普通話,注意講故事的技巧運用:設置適當的提問,合理的停頓,運用各種動物叫聲的模擬詞,鼓勵孩子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要有意識的重復和強調,適當增加對話,運用豐富態勢語。 在幼兒園,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從故事中,孩子可以學會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故事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對發展孩子語言能力很有好處。教師講述故事是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手段。給孩子講故事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那麼,怎樣才能講出幼兒喜歡聽的故事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一定要恰當選擇故事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內容和形式。3~4歲的小班幼兒,應該選擇內容單純、情節簡單、形象生動的故事。4—5歲的中班幼兒,選擇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經典童話故事。5~6歲的大班幼兒,故事的選擇要豐富得多,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但無論講什麼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在不改變故事原有情節的基礎上,把故事的細節進行擴充,把表現故事的語言進行美化。避免重復講述同一個故事,如持之以恆的故事,我常講《愚公移山》,講的次數多了,幼兒就厭煩了。當我改講《龜兔賽跑》、《犟龜》等同類故事時,激發了幼兒興趣,達到了同樣的教學目的。 二、教師說准普通話,力求做到繪聲繪色 幼兒教師普通話標準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表達流暢。如教師教幼兒識字時,對幼兒說:「這是子的」,幼兒從小就認為「」的發音就是「」,這樣會誤導幼兒。 給幼兒講故事,不僅要把人物、情節講清楚,還要繪聲繪色,聲情並茂,進入角色,故事才富有游戲性。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增強故事對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發孩子的感知、聯想,加強記憶。幼兒故事一般都帶有表演性,通過語言和動作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講小花貓時,語言歡快,兩手十指炸開放在臉兩側當小花貓的鬍子,把小花貓活潑可愛的形象表現 出來。講狐狸時,語言油腔滑調,臉部要把狐狸的狡猾面目表現出來。這就給孩子腦子里留下了小花貓和狐狸一好一壞的深刻印象。再如,學老爺爺說話,聲音粗、動作慢;學小朋友說話,聲音脆、動作快。學悲傷情節時,聲音低、速度慢;講高興情節時,聲音大、速度快。繪聲繪色地講,孩子就能入迷。 三、講故事的技巧運用 1.設置適當的提問,合理的停頓。因為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所以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時不要一氣呵成,適當地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實是再次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講故事。 2.運用各種動物叫聲的模擬詞。可以在講到該種動物的時候隨口叫出來。比如《拔蘿卜》中,在講到小狗時,先「汪、汪、汪」叫幾聲,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狗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在叫的時候,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地模仿角色的聲音,對講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3.鼓勵孩子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如學《找尾巴》時,幼兒會為找不到尾巴而哭,也會為小烏龜幫助解決問題而笑,這樣孩子的情緒與故事情節的感情融為一體了。 4.要有意識的重復和強調。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講到關鍵處,要有意重復、強調,或者故意改變語言腔調,讓孩子引起注意。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和改變,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和改變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和改變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記憶了這部分的內容。 5.適當增加對話。講故事是一種 單向口語表述,但在講述時適當加入一些雙向口語交際的要素,適時引導幼兒加入,讓幼兒補充情節、設計結尾、評論故事,可以使幼兒對故事的參與度更高,促使幼兒敞開心靈、發揮想像。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如講述《半個蛋殼》時,教師問幼兒:「小老鼠皮皮用蛋殼做什麼?蛋殼怎麼碎了?」幼兒一般都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會因此獲得一種成就感。對於幼兒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問「小朋友,如果你找到半個蛋殼,你會用他做什麼?怎樣做蛋殼才不會碎?」幼兒回答後教師要及時評價:「對了,你的想法太有創意了,你真聰明。」這樣的對話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開放性的問題不宜多,以教師講述為主。同時還要注意慎重評價幼兒的回答,既不要強迫幼兒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兒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教師應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6.教師運用豐富態勢語。幼兒故事講述時的態勢語基本要求是恰當和童趣。講故事時運用的表情動作應和故事內容相吻合,形象、鮮明地表現故事的內容,會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以引起幼兒聯想、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以《鴨媽媽找蛋》為例,講到誰見了都說:「啊,多可愛的蛋呀!」鴨媽媽高傲的抬起頭,不停地拍動翅膀,樂得「呷、呷、呷」地叫。講到鴨媽媽忘了在哪兒生的蛋了,可以低著頭尋找,並焦急地在院子里跑來跑去。「今天,今天,我還沒生過蛋呢!」時臉上要流露出恍然大悟,隨即難為情的表情……這些態勢語都可以增強故事感染力,吸引幼兒的注意,引發他們對故事情節的興趣。 總之,要想繪聲繪色地講好每一個故事,並使之能吸引孩子,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學多練,熟練掌握故事的藝術處理方法的。只有這樣,才能講出孩子們喜歡聽的故事,帶給孩子藝術的享受,打開孩子們認識世界的一扇扇窗戶。
㈤ 幼兒園教師參加講故事比賽講哪些兒童故事比較新穎有趣
灰姑娘,小抄紅帽,海的女兒,白襲雪公主,七個小矮人,豌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