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糧食系統內葉工作發言稿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_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飢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人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2. 糧食安全與經營課程的學習感悟體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生產著一對新的矛盾:一方面,人們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層次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文明、科學的需要越來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對人們的消費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綠色消費這一新的消費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了出來,已成為人類的共識。21世紀將是一個綠色經濟的世紀,綠色消費的世紀。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展綠色消費與綠色產業,將是我們今後的長期任務。綠色消費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培育綠色消費環境,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品?如何建立綠色消費體系?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問題。
第一節綠色消費是當代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1.綠色消費的內涵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與活力,代表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與諧,有益於身體健康,環境優美。所謂綠色消費,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與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與消費方式的統稱。具體講,綠色消費應包含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可持續性等要點。
2.綠色消費的產生
綠色消費的產生,要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談起。人類的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與地球大自然系統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類不斷地從自然取得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爾後又不斷將廢物排放到自然,經過自然的「凈化」作用,重新轉化為自然物質。人類出現以來,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逐漸積累,終於達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沒有自然資源,人類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自然資源並不無限的。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一方面,人類向自然取得物質資料,要以自然的再生產能力為前提,而自然界許多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對於這些資源,就不能過快地將其耗盡;另一方面,人類將排出物返還自然,要以自然的「凈化」能力為限,否則,就只能是對環境的污染。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這種不平衡就不斷地出現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主義大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時曾經指出:大工業「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與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1]如今,這種情況果然嚴重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人們終於開始覺醒,「綠色」觀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後,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Sp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葯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W.S.高達在國際開發年會上發表了「綠色革命-成就與擔憂」的演講,首先提出了「綠色革命」的概念。從此,「綠色」一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師戴維·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了綠色與平組織。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提醒世人重視資源的有限性與地球環境破壞問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將自己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協調起來,尋求生態、能源、人口三者協調、健康發展,與大自然與諧共處,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文明」。「綠色消費」就是在這一「綠色運動」中提出來的。
3.綠色消費正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實現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藍圖。《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一項全面的行動綱領,要求在全球、國家與地方三級以統一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處理環境發展問題。會議還發布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具體界定國家權利與義務的原則。《21世紀議程》將環境、經濟與社會關注事項納入一個統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劃時代意義。《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范疇。聯合國環境署在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對可持續消費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與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與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可見,綠色消費已經包含在可持續消費的范疇之內了。
近二、三十年來,綠色消費迅速成為各國人們所追求的新時尚。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與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慾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與空氣都有以「綠色」為選擇標准。「綠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綠色商品大量涌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傢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入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都已出現。總之,綠色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第二節培育綠色消費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消費的問題,首先是個環境問題。環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實現綠色消費了。
1.綠色消費環境的定義
綠色消費環境,就是指沒有人為破壞,沒有污染,與人類的生產與生活與諧一致,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與生活環境,具體表現在大氣、水質、土壤、植被、生物等各個方面,適合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就自然環境來說,本來就是「綠色」的,今天的環境問題,完全是由人類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與其說是「建立」,不如說是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將山變綠,水變藍。
按照環境的范圍,消費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全球宏觀消費環境;城市、集鎮、社區中觀消費環境;家庭住宅微觀消費環境。這三個層次的環境的污染所產生的機制除了相同點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建立綠色消費環境,每個層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
第一,從地球的全局來看,即從宏觀來看,主要表現在大氣、水、氣候等總體環境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因此,宏觀層面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就是人類要通過改變自己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逐漸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使氣候反常、自然災害增多等方面的問題逐步緩解,使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從中觀的層次來看,城市、集鎮、社區的綠色消費環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區域內的污染,給人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條件,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質量。
第三,從微觀的層次來看,即從人們的住宅條件來看,就是要建立綠色住宅,使居民身體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滿。
2.綠色消費環境培育原則——5R原則
(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ce)
地球的資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須把消費方式限制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節制消費,以降低消耗,減少廢料的排放以減少污染。其中最為緊要的是:
節約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000億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極少部分。水是珍貴的資源,不能浪費。其次,還要減少廢水排放。應當加強廢水管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都應及時處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除了水,空氣污染也應重視,要減少廢氣排放。大氣所受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燒煤所產生的煙塵,汽車、機動車尾氣等。,應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帶著環保的眼光去評價與選購商品,審視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消費者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選票」,看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就選購哪種產品,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這樣引導生產者與銷售者正確的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
為了節約資源與減少污染,應當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用品風靡一時,什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裝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發達國家,曾風靡一時的「一次性使用」風潮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人出門自備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以拒絕濫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許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勵客人自備牙刷用以減少「一次性使用」給環境所造成的災難。我國應當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珍惜資源。
(4)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辦法是拉去填埋,但這種方法侵佔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策。而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則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經濟資源。
(5)救助物種,保護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態是一個大系統,各種動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無形的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動物,但實質上也不過是生物鏈中的一鏈,人類的生存要依賴於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應當愛護樹木,愛護野生動物,要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來。
3.建設綠色消費環境的途徑
(1)完善環保的法律、法規建設,科學制定環保的政策、規劃;
(2)生產者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生產;
(3)消費者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
(4)創建綠色消費文化,弘揚綠色文明。
第三節開拓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產業
發展綠色產業,開拓綠色產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為了推進綠色消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綠色產業基礎,生產豐富的綠色產品供人們消費。
1.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定義
(1)什麼是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與產品自身沒有或較少對環境污染的產品,以及比傳統的競爭產品更符合保護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要求的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的范圍極廣,有食品、洗滌用品、機動車、照明、家電、服裝、建築材料、化妝品、染料等無污染、無危害、可循環使用的各種產品。在綠色產品中,最受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與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後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質量,並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真正的綠色食品,要有綠色食品標志。
國際上綠色食品或與之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OrganicFood),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從科學的范疇來說,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是兩個級別不同的「綠色」概念。有機食品是比綠色食品更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規范生產加工、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除有機食品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他們被統稱為有機產品。
從1996年開始,上面所說的兩種綠色食品區分為A級與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完全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機食品,各項標准均達到或嚴於國際同類食品。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食品與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對「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生產標准,「純天然」的,並不一定是「綠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綠色產品的生產
綠色產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根據綠色標准要求,進行生產,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從「綠色」著手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綠色產品要求產品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第二個環節是生產過程。要求實現無廢少廢、綜合利用與採用清潔生產工藝。第三個環節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一般產品更體現以人為本、提高舒適度與健康保護及環境保護程度。第四個環節是廢棄物便於處置。如對產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潤滑油、洗滌液等產品,可降解就是質量指標之一;再如,各企業對自己生產產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處置都應建立系統,一次性餐具、各類包裝、報廢汽車及計算機零件的回收及處置則成為考核指標。
至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就更嚴格了。根據有機產品加工與貿易的基本要求,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原料必需是來自已經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與野生(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最終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與香料等輔助原料與《OFDC有機認證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與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3)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與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標准化產品技術規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技術,協調好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健康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全部;狹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糧食作物、畜牧、水產、果品、食品深加工、飲料、食品包裝、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與人類其他生活用品等。為了更加突出綠色產品來源於最佳生態環境,又稱「綠色產業工程」。「綠色產業工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一項融科研、環保、農業、林業、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及有關行業為一體的宏大系統工程,屬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綠色產品認證的意義
(1)有利於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2)通過了認證無異於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3)獲得認證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
(4)獲得了認證的產品可以節省第二方審核的精力與費用,能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
3.如何發展綠色產業
(1)樹立綠色意識;
(2)建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
(3)加強綠色產品的開發;
(4)創立綠色品牌;
(5)提高綠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3. 溫麗萍副市長在天水市2012年糧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我也是天水的,你的網名不錯,渭河我也知道
4. 糧店代表關於在糧油應急保供會議的發言稿
但是,抄長城電影網路雲事情沒我想的長城電影網路雲那麼糟糕,這長城電影網路雲件事在媽媽的組織下順利「過關」啦。大伯的病痊長城電影網路雲愈時,回了奶奶家一趟,奶奶見到了大伯非常長城電影網路雲高興。然而,這個謊言就這樣,瞞了很久,一直到長城電影網路雲現在奶奶還不知道這件事。
讓操勞了一輩子的奶奶少些牽掛,少些擔心,少些憂愁,難道不是嗎!
長城電影網路雲
長城電影網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