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管理的控制目標是什麼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成本控制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類產品的性能、質量相差無幾,決定產品在市場競爭的主要因素則是價格,而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則是成本,因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標必須首先是全過程的控制,不應僅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而應控制的是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內容,實踐證明,只有當產品的壽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會顯著降低;而從全社會角度來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此外,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要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要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採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製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其結果不但坑害了消費者,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甚至破產倒閉。
(一)成本動因不只限於產品數量。
要對成本進行控制,就必須先了解成本為何發生,它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何關系對於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動因是產品的產量,按產量進行這部分的分配是毫無疑問的。如何有效地控製成本,使企業的資源利用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應該從作業入手,力圖增加有效作業,提高有效作業的效率,同時盡量減少以至於消除無效作業,這是現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礎理念,其他各種概念都是圍繞其開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點。
(二)成本的含義變得更為寬泛
傳統的產品成本的含義一般只是指產品的製造成本,即包括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應該分攤的製造費用,而將其他的費用放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一律作為期間費用,視為與產品生產完全無關。因此,廣義的成本概念,既包括產品的製造成本(中游),還包括產品的開發設計成本(上游),同時也包括使用成本、維護保養成本和廢棄成本(下游)的一系列與產品有關的所有企業資源的耗費。相應地,對於成本控制,就要控制這三個環節所發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節省到成本避免
傳統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過成本的節省來實現的,即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成本將發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節約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采購原材料或設備,是企業的一種戰術的改進,屬於降低成本的一種初級形態。高級形態的成本降低需要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種高級的戰略上的變革。
(四)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
在價值鏈的各個階段中,時間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業的各項技術的發展變革速度已經加快,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得很短。企業能將產品及時地送到顧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對顧客的意見採取及時的措施,使顧客價值最大化。這樣既可以獲得市場,又可以隨時掌握市場的動態。
2. 談談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並舉例說明
在建築施工企業中,加強對工程成本的控制,不斷降低成本,對企業做強做大,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本控制是施工企業施工項目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貫穿於施工項目管理的全過程,是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所在,反映了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指標。激烈的建築市場競爭,已經成為建築施工企業成本控制能力的競爭。成本控制環節眾多,一般有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核算等。本文著重淺談建築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以及對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實施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企業在組織建築工程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建築材料、建築機械費用及人工、管理費用,所有費用的總和,構成了該工程的生產成本。通過成本控制,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以便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其次,實施成本控制不斷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和社會的積累的源泉。在預算造價已定的條件下,成本越低,企業的利潤就越多,加強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於改善施工企業的生產條件和職工的生活條件。實行利稅後,稅後利潤全部留給企業,組成企業的新產品試制基金、生產發展基金、後備基金等各種基金。這些基金除了發展企業生產外,還改善了生產條件和職工福利。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降低工程成本對節約投資增加企業積累提高職工收益都有利,因此必須重視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
二、施工項目的成本構成
施工企業的工程成本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四部分組成。就目前來講,施工企業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部分。直接成本由直接工程費和措施費組成。直接工程費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的各項費用,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措施費是指為完成工程項目施工,發生於該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非工程實體項目的費用,由施工技術措施費和施工組織措施費組成。措施費對不同施工企業、不同工程項目,其發生的范圍和內容需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確定;間接成本由規費和企業管理費組成。規費是施工企業按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必須繳納的費用。企業管理費是指建築安裝企業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管理所需的費用。
三、事前控制——目標成本的管理
目標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目標成本和進行成本預測,參與經營決策、編製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實行成本歸口管理等內容。對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具體指導,限制和監督,及時發現偏差;採取糾正錯誤的措施,使各項具體的和全部的生產耗費控制在原來規定范圍內;確保規定的目標成本。
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加強業績考核
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經驗。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許可權,責、權、利相統一的,對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能夠加以控制,並承擔相應經濟責任的企業內部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負完全責任。按照不同的成本要將目標成本進行細分,分解落實到每個階段,縱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組,橫向分解到項目部領導、職能部門,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目標責任制體系,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項目成本管理格局。嚴格考核、獎罰分明。通過成本指標,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以便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充分發揮責任成本中心的作用。
確定目標成本、進行成本預測
施工預算是成本目標。工程中標後,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進行評估。根據項目合同條款,施工條件,各種材料的市場價格等因素,測評該項目的經濟效益。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在不斷優化施工技術方案和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工料機消耗分析和制定節約措施之後,制定現場的目標成本。施工預算成本總額應控制在責任目標成本范圍之內,並留有餘地。並應確定目標利潤,施工預算與投標預算進行對比,其差額實際就是計劃施工盈利。為了編制合理的施工預算,可根據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力量,材料市場價格變化等因素進行分析,也可制定內部施工定額。同時還要編制施工管理費支出預算,嚴格控制分包費用,避免效益流失,項目預算員要協助項目經理審核和控制分包單位的預算,避免「低進高出」,保證項目獲得預期效益。
四、事中控制——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
成本計劃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項目從開工到竣工的生產全過程,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是對照成本計劃進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的控制等內容。
加強業內管理
工程項目開工時,認真做好圖紙會審工作。在圖紙會審時對於結構復雜,施工難度高的項目,要認真仔細看透圖紙,從方便施工,有利於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又能降低資源消耗,增加工程造價等方面考慮,積極提出修改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施工組織設計,也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徑,對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細化優化,選擇適合的施工機具,滿足施工的同時又具經濟性;合理調度周轉材料,精心布置場布圖;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進度,又能確保工程質量。編制出技術上先進,工藝上合理,組織上精乾的施工方案。項目部位嚴格按照合同條款抓質量、安全、進度,施工現場技術管理人員責任到人。按合同約定按時編制進度計劃和進度款報表。對於工程變更,應及時出具工程變更聯系單並請監理、甲方簽證工程量及價款。由於不可抗力影響,導致工程停工應及時進行工期簽證。由於開發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誤及損失,應及時辦理書面簽證手續。加強內業管理是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
在項目生產過程中,材料成本和機械設備使用占整個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較大的節約潛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現虧損時,要靠材料的節約來彌補。因此,建立完善的采購和收發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響正常施工的前提下,減少材料儲存量,以加速資金周轉。材料采購應通過市場調查,論質比價;對於耗量大,價款總額較大的材料應採取招標方式,公開競價,擇優選定。這樣做,既有利於保證質量,又有利於杜絕暗箱操作和腐敗現象。同時,要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材料,減少二次搬運。並嚴格收發料制度,進場要認真點驗、保質保量,發料要嚴格按照計劃發放,做到帳物相符,台帳清楚,特別要注意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對周轉材料,如:鋼管、扣件、方木等應包死基數、實行限額領料。對余料堅持回收、廢物再利用,這也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視的最終環節。設備管理部門要根據工程質量、進度和設備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備機械,外租機械設備,如:塔吊、吊車等,分別採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賃形式進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額進行抽查。並合理安排機械設備的進、退場時間,合理調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自備小型機具,也要合理使用,減少機具閑置。對於機械設備應建立日常定期保養和檢修制度,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杜絕機械事故的發生,努力降低機械使用成本。
分包成本及人工成本的控制
分包成本本著「量入為出」的原則,分包單位的選定可進行招標方式,對分包項目結算,嚴格按分包合同執行;各專業分項工程都需經過各責任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結算。對於包清工,工程項目應選擇實力強、技術精、工人素質高的隊伍。其中低值易耗材料、零星材料等採取一次包死的辦法。無論是專業分包還是包清工,合同的簽訂都應詳細、嚴謹、獎罰嚴明。同時,為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開展技術比武,加強勞動紀律,改善勞動組織,把施工人員的勞動成果與經濟與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勞動者操作熟練程度和科學文化水平,從而全面提高項目施工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
向工程質量、安全、工期要效益
「企業是利潤中心,項目是成本中心」。施工企業要想從工程項目的建設中獲得利潤,必須在保證安全、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嚴格實行成本控制。「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但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時,該項費用就會呈幾何級上升,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管理者要在保證施工質量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盡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達不到質量要求將導致質量事故的發生,影響企業的信譽,但也不能為了片面追求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信譽度,出現「質量過剩」現象,這將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安全是職工的生命,項目的生產,首先要加強防患意識,保證建築物的安全,保證參加工程建設的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傷亡事故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工期管理也是合同管理的環節之一,尋求最佳工期點成本,如何處理工期與成本的關系,是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重要課題,為了保證工期而採取技術措施,必然增加工期成本,但由於延誤工期而導致違約,必然被索賠。一般來說,工期短,成本小,但當工期縮短到一定限度時,再要縮短工期,所採取措施的成本則會急劇上升。因此,在確保工期達到合同要求時,盡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為了追求市場競爭力而盲目趕搶工期,否則,不但增加技術措施費用,導致工期成本超支,還會出現質量、安全事故,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五、事後控制——及時竣工結算、加強成本核算
技術資料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及時竣工決算和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資料的准備與竣工決算的管理
合同條款對工程竣工驗收有十分明確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以確保工程竣工時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術資料是否齊全、是否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將影響工程的竣工決算。在竣工決算階段,項目部將有關決算資料提交預算部門,對中標預算,材料實耗,人工費等進行分析、比較、查漏補缺,確保工程竣工決算的正確性、完整性。
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後要及時進行結算,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項目部要專人負責與開發商聯系,力爭盡快收回資金,對不能在短期內清償債務的甲方,通過協商簽訂還款計劃的協議,明確還款時間、違約責任等,以增強對債務單位的約束力。
六、國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施工項目成本目標的制定不嚴謹、測算不精確。在測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時往往由造價員以建築工程預算定額為依據,參照定額消耗量及市場信息指導價計算其分部分項工程直接費,而工程量基本上參照投標書中的工程量清單數量,而未在測算目標成本時重新核算施工圖中的數量,未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項目單價的組價。這樣制定的目標成本往往是不精確的,對項目的成本控制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
2、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項目經理是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設工程項目上的委託代理人,項目經理責任制是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施工項目目標責任制度。由項目經理代表企業對項目的成本、質量、進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標得以實現,但現行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只要求項目管理班子完成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和工期進度,沒有結合成本費用支出的高低來進行效益考核。
3、施工項目管理班子成員的經濟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施工技術人員非常重視技術管理,但卻忽視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項目成本控制。要求全員積極參與,在建立健全一個完善成本管理機構和成本控制專職人員的同時,必須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4、忽視合同管理和索賠意識不強。由於目前發包方在建設項目進行招標時,其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都制定得比較苛刻,並且發包方另行分割發包的情況也很多,給施工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帶來較多困難。但是施工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不十分重視合同的簽訂,認為合同條款在招標文件中都已有了約定,就簡單的按發包方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進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簽訂前進行逐條研究。同時,施工企業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對索賠問題得不到重視,不能及時、合理的進行處理,這樣索賠問題擱置下來為以後的竣工結算帶來障礙,並給施工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七、應採取的措施與對策
1、加強組織制度建設,形成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體系。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度。按項目管理任務落實施工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並對各業務部門和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責任、權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體制,加強約束的同時也實行激勵。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同時,編制出各施工段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標計劃,根據確定的目標成本分解到各施工作業班組,由管理人員定期對下達的目標成本計劃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出成本費用的偏差,分析偏差的程度和性質,確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責任歸屬,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對實際成本進行考核,考核有節約的給予獎勵,超出的進行處罰,使制定的目標成本計劃得以實現。
2、加強施工過程中對人、材、機等費用的控制,降低施工項目成本
1)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費用的消耗。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提高工程項目施工的技術水平,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加強勞動紀律、嚴格執行勞動定額,落實經濟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積極性,達到節約人工消耗、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六、國有建築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施工項目成本目標的制定不嚴謹、測算不精確。在測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時往往由造價員以建築工程預算定額為依據,參照定額消耗量及市場信息指導價計算其分部分項工程直接費,而工程量基本上參照投標書中的工程量清單數量,而未在測算目標成本時重新核算施工圖中的數量,未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項目單價的組價。這樣制定的目標成本往往是不精確的,對項目的成本控制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
2、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項目經理是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設工程項目上的委託代理人,項目經理責任制是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施工項目目標責任制度。由項目經理代表企業對項目的成本、質量、進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標得以實現,但現行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只要求項目管理班子完成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和工期進度,沒有結合成本費用支出的高低來進行效益考核。
3、施工項目管理班子成員的經濟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施工技術人員非常重視技術管理,但卻忽視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項目成本控制。要求全員積極參與,在建立健全一個完善成本管理機構和成本控制專職人員的同時,必須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4、忽視合同管理和索賠意識不強。由於目前發包方在建設項目進行招標時,其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都制定得比較苛刻,並且發包方另行分割發包的情況也很多,給施工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帶來較多困難。但是施工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不十分重視合同的簽訂,認為合同條款在招標文件中都已有了約定,就簡單的按發包方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進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簽訂前進行逐條研究。同時,施工企業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對索賠問題得不到重視,不能及時、合理的進行處理,這樣索賠問題擱置下來為以後的竣工結算帶來障礙,並給施工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七、應採取的措施與對策
1、加強組織制度建設,形成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體系。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度。按項目管理任務落實施工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並對各業務部門和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責任、權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體制,加強約束的同時也實行激勵。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同時,編制出各施工段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標計劃,根據確定的目標成本分解到各施工作業班組,由管理人員定期對下達的目標成本計劃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出成本費用的偏差,分析偏差的程度和性質,確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責任歸屬,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對實際成本進行考核,考核有節約的給予獎勵,超出的進行處罰,使制定的目標成本計劃得以實現。
2、加強施工過程中對人、材、機等費用的控制,降低施工項目成本
1)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費用的消耗。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提高工程項目施工的技術水平,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加強勞動紀律、嚴格執行勞動定額,落實經濟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積極性,達到節約人工消耗、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綜上所述,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在整個項目目標管理體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實施成本控制,對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勞動積極性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遠的意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地自我完善,增強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使企業具有發展的活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的發展。
3. 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目的在於使得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態度以及工作的價值觀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1、吸引人才;企業重視培訓才能吸引優秀人才的加盟,因為培訓不僅是企業發展地需要,更是人才自身的需要。
2、培養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培訓將員工培養成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
3、留住人才;培訓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企業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培訓,員工的工作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才能得到顯著的提升,並且為企業的高速發展做出他們應有的貢獻。
意義在於向員工傳授其他更為廣泛的技能,使員工的技能有單一技能向多重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與組織發展的需要,利用培訓與開發來強化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培養員工的客戶服務意識,提高員工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員工與組織同步成長。
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智力投資。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升值,公司業績改善,獲得投資收益,它區別於其他投資活動的特點在於它的系統性,企業的員工培訓是一個由多種培訓要素組成的系統。它包括了培訓主體、培訓客體、培訓媒介[1];包括了培訓的計劃子系統、組織子系統、實施子系統、評估子系統;它還包括了需求分析過程、確立目標過程、訂立標准過程、培訓實施過程、信息反饋過程、效果評價過程等。
企業培訓效益是指受訓者經培訓提高回到工作崗位所帶來的效益與培訓投資的差額。差額的值越大培訓效益就越高,反之培訓效益越低。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員工培訓轉化為產出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培訓方式是否恰當、培訓時機選擇性等因素,也涉及到員工對培訓的內容是否吸收、是否有效地運用於工作活動等。因此,培訓對企業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間接的過程,如何能夠實現培訓的高效益應該是企業培訓管理的重要內容。
4. 通過成本管理課程的學習,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開展成本管理工作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成本管理常見問題
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的標准,這種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為成本僅僅表現為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卻反映不出這種耗費的效益。例如企業投產新型差異化產品,從短期看往往開支較大,但實際上這種新型差異化產品可以擴大市場佔有率,從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為了企業長期穩健發展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本效益思想,這樣才會有利於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
一、企業的眼前利益要與長期發展需要相結合
成本管理方法的選擇首先要服從於企業戰略,因為在不同的戰略條件下企業成本管理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以產品差異化戰略取勝的企業就是在不增加成本差距的情況下生產比對手更優質、更獨特的產品,通過顯示產品差異吸引客戶,通過培養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通過精良的產品設計和優質服務等方法,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以成本領先戰略取勝的企業則是在產品的性能和質量與對手沒有差別的情況下,依靠努力降低成本、擴大生產、降低售價等方法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企業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往往引發短期行為。不注重長期投入影響了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這對以產品差異化戰略取勝的企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企業成本控制的同時還要兼顧產品不斷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重視成本管理措施與企業的發展階段和戰略目標相適應。
從成本管理的技術層面來講,為了兼顧企業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均衡實現,高管層可以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以企業上年度的凈利潤為基礎設定一個百分比額度,作為企業今年用於戰略發展需要的專項資金,用於支付研發費用、培訓費用等等,而其它任何用途都不得佔用這項資金。如果企業今年沒有用完這筆錢,可以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但是必須控制費用總額不能超支。
不允許戰略發展專項資金超支的目的就是為了兼顧企業的短期利益。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僅僅存在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均衡性問題,並不存在哪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企業如果為了實現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放棄長期利益,那麼短期不願意未雨綢繆,長期必然會陷入臨渴掘井的困境;而企業如果為了長期利益而不兼顧短期利益,則難免面臨眼前的危機。企業短期「皮之不存」,長期「毛將焉附」?對於下屬投資中心和利潤中心的戰略發展管理,也可以參照設立專項資金的方式進行控制。如果下屬公司或事業部的經理不重視戰略發展投入,除了用平衡記分卡中「學習與成長」的指標進行考核獎懲之外,同時不允許下屬公司以其它任何理由動用這筆資金。
二、高管層忽視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成本計劃、成本決策的正確性往往依賴於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所提供信息的准確性。財務部門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這個管理體系實施的基礎--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適合內部管理者使用的營運資訊累計方法和表達技術,也就是首先建立起財務數據統計、計算、分攤的流程和辦法。
如果企業定額管理、成本的原始記錄、作業活動成本分攤、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管理制度等成本管理基礎工作不完善,將直接導致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考核、成本決策等工作缺乏真實可靠的基礎數據,而缺乏真實可靠基礎的數據將會直接誤導管理層做出不當或錯誤的決策。所以,企業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健全成本科學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成本控制工作不應當僅局限於製造成本,需要進行成本全過程式控制制
長期以來,成本控制一直集中在生產階段,然而,80%的產品成本早在設計階段就已經被鎖定了,這就使得開發、設計、確定工藝流程階段降低成本的潛力大幅增加了。所以,企業需要樹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思想,把價值工程作為實現目標成本的手段。例如在新產品設計之前,可以根據預期的售價減去目標利潤和稅金,求得產品的設計目標成本,以此從根本上控制產品成本,從而保證新產品不僅在技術上是先進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合理的。財務部門預測和監控開發、設計、生產、銷售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成本,將成本計算與產品設計進行一體化分析,力求達成根本性的成本下降。
四、成本控制只重視賬面成本,不重視提高生產效率
大多數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在賬面成本分析方面,如製造過程中原材料的價格、行政管理辦公費、業務招待費、差旅費等,很少有企業考慮如何從提高營運效率方面降低成本,例如設法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員工勞動效率等。而企業高效的成本控制工作首先就應該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從提高生產效率入手。
在成本效益思想的指導下,成本工作的績效考核指標應根據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即成本效益)進行設定。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長慢於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入減少快於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成本工作的績效考核指標以成本效益為核心進行設定,將更加有利於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五、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
傳統的成本管理對製造費用是按照產品的工時進行分配的。這種分配方式暗含著一個假設--製造費用的發生與產量(工時)和材料成本直接相關,並且呈正比例。這種觀念適用於品種單一、大批量、成本主要體現在製造成本方面的企業。
對於產品中科技含量高、批量小、工藝復雜的企業,產品單位材料成本和工時與前者相比基本相差無幾,但是二者單位產品的總成本卻相差很多。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計算產品成本,就會高估低科技含量產品的成本,或者低估高科技含量產品的成本。成本計算錯誤將會導致企業生產決策的錯誤,這種錯誤對於企業來講是足以致命的。
作業成本核演算法是以作業活動為中心,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活動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產品成本的管理方法。它的理論基礎是成本動因理論,即費用的分配應著眼於費用發生的原因:產品生產導致作業發生--作業消耗資源--資源耗費導致成本發生。這種成本核算方法通過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跟蹤記錄,動態反映了成本形成的過程,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相對准確的成本信息。
六、企業成本分析體系不完善,難以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業中成本分析工作不僅要分析產品生產過程及經濟方面因素,還要將分析對象擴大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特別是要深入到技術領域,開展技術經濟分析;成本分析工作的作用,不僅可以用於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還應該開展成本效益分析,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在分析時間方面,應該增強分析的時效性,將過去的事後分析為主逐步發展為以事前分析為主。
但是許多企業的高管層不重視成本分析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企業成本分析狀況基本表現為:
(A)成本分析局限於事後的定期分析,沒有開展日常分析和預測分析。
(B)成本分析局限於生產成本分析,沒有開展產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成本分析。
(C)成本分析僅限於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分析,沒有開展成本效益分析。
七、成本考核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導致成本分析工作不能有效提高企業效益
企業成本考核工作不能落實到位,一般來講首要原因是企業沒有進行成本責任管理,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責任控制、責任核算、責任分析、責任信息反饋的管理體系,使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不能落實到明確的責任主體,考核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成本責任管理體系,但是人力資源部沒有配合財務部將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和績效激勵體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造成財務部門只能考核各部門的經濟責任,分析並發現部門營運中的問題,但是卻不能促使各部門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自己的工作,最後導致財務管理的前期工作變成無謂的浪費,這種事例在現實工作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5. 成本控制的目標是什麼
成本控制的復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制污水處理成本和總控制都達到的標准。一般是指一個年度達到的標准。 目標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目標成本的制訂,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1、目標成本的制訂要根據成本習性將所有的成本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大類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成本彩不同的編制方法。
2、變動成本。這類成本與業務量的總額成正比增減關系。主要指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和燃料、水電費、輔料等變動費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採用制訂標准成本的方法,燃料、水電、輔料等變動費用可以採用編制彈性預算方法。
6. 戰略成本管理的培訓對象是什麼
戰略成本管理的培訓對象主要是:企業中高層、財務人士
從戰略角度來研究成本形成與控制的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思想,是上世紀80年代在英美等國管理會計學者的倡導下逐步形成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這一思想與相關方法的討論日趨深入,日本和歐美的企業管理實踐也證明了這是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
企業戰略管理是運用戰略對整個企業進行管理,是將企業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經營管理業務。企業必須強化戰略意識,進行戰略思維和戰略管理。
要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企業就必須把重點放到制訂競爭戰略上來,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卻經常把眼光局限在單純降低成本上。不可否認,在成本管理中,節約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在企業採用不同的競爭戰略的情況下,當以保證企業產品的差異化(如售後服務)為重點時,可以適當提高成本,同樣能達到取得競爭優勢的目的。
戰略成本管理是在傳統成本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戰略管理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統,通過戰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分析和利用,幫助企業管理者形成和評價企業戰略,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成本持續降低環境的建立,從而達到有效地適應企業外部持續變化的環境的目的。
從目標上看,它主要是通過成本管理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創造出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對象上看,它將生產前與生產各階段的管理要素聯系起來作動態分析,以戰略性的視野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控制與管理。
從方法體繫上看,它以戰略決策方法為主,借鑒戰略管理等相關學科的分析工具,形成由成本動因分析、價值鏈管理、作業成本法等構成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體系。
從提供信息上看,它所形成的系統是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集合,包括有關成本收益的財務信息、生產率、質量和其他影響企業成功的關鍵性非財務信息。
7. 成本管理培訓:為什麼要進行成本控制
1、通過成本管理降低成本,為企業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
2、通過成本管理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3、通過成本管理能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抗壓能力。
8. 學習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學習管理的目的:
學習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細分為四種情況:產出不變,支出減少;支出不變,產出增多;支出減少,產出增多;支出增多,產出增加更多。
這里的支出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物料、能源等的消耗。總之,管理基本的原則是「用力少,見功多」,以越少的資源投入、耗費,取得越大的功業、效果。
(8)成本管理培訓目的擴展閱讀:
管理學的四要素:
1、計劃:確立目標和明確達到目標的必要步驟之過程,包括估量機會、建立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戰略方案、形成協調各種資源和活動的具體行動方案等。 簡單地說計劃工作就是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是干什麼,第二是怎麼干。
2、組織:為了有效地實現計劃所確定的目標而在組織中進行部門劃分、權利分配和工作協調的過程。它是計劃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組織結構的設計、組織關系的確立、人員的配置以及組織的變革等。
3、領導:管理者利用職權和威信施展影響,指導和激勵各類人員努力去實現目標的過程。有兩個要點:一是努力搞好組織的工作;二是努力滿足組織成員的個人需要。
4、控制:確立控制目標、衡量實際業績、進行差異分析、採取糾偏措施等。
9.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成本管理的目的: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於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四項內容組成:
1、成本規劃是根據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所處的經濟環境制定的,也是對成本管理做出的規劃,為具體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總體要求。
2、成本計算是成本管理系統的信息基礎。
3、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採取經濟、技術和組織等手段實現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動。
4、業績評價是對成本控制效果的評估,目的在於改進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動和激勵約束員工和團體的成本行為。
(9)成本管理培訓目的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1、成本預測
成本預測同時也是成本計劃的基礎,是編製成本計劃的依據。沒有成本預測,成本控制計劃,也就必然是主觀臆斷。這種計劃,以及建立這種計劃基礎上的預算也沒有作用。
2、成本決策
成本決策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成本管理的思路、方法都得由成本決策確定。
3、成本計劃
成本計劃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據。
4、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通過對成本的確認、計量、記錄、分配、計算等一系列活動,確定成本控制效果。其目的是為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提供准確的信息。
5、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運用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通過同行比較和關聯分析。
6、成本考核和獎懲
成本考核和獎懲是把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與應承擔的成本責任進行對比,考核、評價目標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