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提升管理者角色定位與職業素養提升體會
首先確認你對管理行業是否真正有興趣,是否認為做好管理是你的事業而不是你的職業。若你認為作一個管理者只是我的職業,下面所寫的內容可以不同再看,看了也沒用。若你認為做好一個管理者是你的事業,則你要認真仔細觀看我以下的回答,這是我幾十年來的管理修煉體會。
管理修煉主要分為學習理論(可忽略)-實踐-總結總踐經驗(書面化)-形成自己的管理體系-哲學化-忘記管理。
1。學習理論:我主要看的管理書是《第五項修煉》、《中國式管理》及大量的(過萬)篇有關管理方面的文章。至於NBA有關的書,能免則免吧,有空也無妨看一看,無傷大雅。
2。拋開一切顧慮,為解決心疑問,不被權力、職業、金錢所絆,為你所服務的組織盡力(二十四小時工作制,下班後仍須考慮如何解決工作難題),那怕這個組織你對它非常不感冒。
3。總結工作經驗,形成書面化,並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體系。在此過程中,你必須不斷完善並否定,以找出最佳方案。
4。當你總結達到一定程度後,你就會發現,你所想所寫的根本無法完全表述出來,此時你若去看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的話,你會發現,我們的祖先早已將問題解決了。(先奉諸子百家的書一定要多看,多理解。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釋家(佛教))
5。當你最後到達〈易經〉時,管理你或許早已忘了。在管理過程中,你完全做到行雲流水。
我在整個管理修煉過程中,我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管得比別人好)花費了十五年的時間,我為一篇文章的完善,花費了我七年的時間。
我的回答或許沒有直接回應你的問題,但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有這方面的潛質。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在日後的管理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幫助。
㈡ 管理者如何正確的角色定位
優秀員工是從一線員工中挑選出來的,在剛提拔為管理者的時候,他的思維模式內、行為習慣還容停留在員工的水平上,和身邊同事關系較好,不利於管理,對於這類人群,就要求企業對於這些人在心理上對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進行培訓和轉換,從一個員工變成基層管理者,角色定位很重要。班組長經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公司要求和員工要求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上次參加深圳阿爾法內訓的管理力提升訓練班,彭老師講過這個問題,我覺得講的很好,他說當公司要求和員工要求發生矛盾的時候,班組長應該堅定不移的站在公司的角度,他講了三點理由:
1、班組長是公司、老闆和上級的代言人,而不是員工的代言人;
2、公司、老闆和上級的決策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對的可能性更大;
3、公司、老闆和上級看問題是站在公司整體利益的角度,而員工看問題是站在個人利益的角度。
㈢ 怎麼認識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與認知
這個世界上不是你的想法就是對的,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都會有不同的解答回。
我不願答意加班,不願意被扣工資,覺得上班時間太早,覺得領導動動嘴揮揮手就賺的比我多。
可是那天看到一本書的時候,頓悟了,一個管理者不是好當的,我們不能用想當然的想法去給他規定路線。
管理者跟我們之間有兩個差別。
當遇到選擇時,我們去面試公司,人家在創業,堵上全部的家當,既然我們決定了做一個沒有野心又不敢付出的人,最後還有什麼資格抱怨回饋的少呢?
當面對工作時,我們只是做好分內的工作就行,像是一顆螺絲釘,大的方向由人掌控,可是掌控的人卻要對每一份工作進行驗收,要縱觀整個市場,什麼樣的機器售賣出去的產品會有好的銷路,什麼時候應該革新。
管理者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公司的未來走向,每一個人能否開出工資,利潤如何,而我們緊緊地攥在手裡的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工作不同想法不同,你做的未必就像你想像的那麼累,所以少一些抱怨,將來才有機會身處高位成為領導者。
㈣ 管理者的良好角色人認知的重要意義
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這個舞台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所謂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為類型。管理者在組織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是與其在組織中的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角色期待和行為期待。
管理者必須成功的履行管理職責,發現並激發他人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並想方設法提升他人和團隊的整體績效。
但是,在管理者成功履行管理職責之前,他必須清楚的意識到這是他的任務和責任。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您深刻的理解角色認知和角色管理與我們工作、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對管理行為的重要影響,幫助您更好的認清並理解自己正在扮演的管理者角色,激發心理內在動力,成功履行管理職責。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想要成為一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心」、「修身」是根本,必須德才兼備,具備良好的素養與能力。因為,管理者必須成為團隊成員的楷模和榜樣,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將直接決定團隊的基本素質。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