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貴企業對培訓需求有那些方面
這個可以去網路搜索一下,然後找找經驗,或者是找那些已經在公司上班的企業中的學長或者學姐,去向她們請教一下經驗,她們的閱歷肯定比我們豐富好多,肯定會有所幫助的
2. 企業培訓需求如何管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培訓需求管理是一種過程管理,其目標在於使企業員工能力得到提升,人力資本得到增值,並轉化為企業的價值創造和價值輸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其核心內容包括員工能力盤點、培訓需求分析、崗位能力模型建立等幾個方面。
培訓需求管理也是一個持續不斷、周而往復的循環過程,這個循環過程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通過培訓來不斷提升企業人力資本價值,實現企業人崗匹配、職人匹配,提高企業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過程中也需要一個系統化的工具來記錄並管理相關的員工能力數據。
為什麼人們說管理是一門科學(雖然管理也是一門藝術,但那畢竟是更高階段的管理)?科學必定有規律,必定有不能違背的准則,否則這一學說就不能稱之為科學。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企業管理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科學,但如果你違背了企業管理的客觀規律,比如說你如果無視企業發展主體廣大員工的利益,或者無視企業的合作夥伴供應商的利益,你的企業一定發展不了,一定走向死亡:這就是規律。
至於如何遵循這一規律,你在具體處理的時候,各個企業可能有所不同,但你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否則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我為什麼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呢?就是因為理論不能脫離實際。
脫離實際,再好的理論都是無用的;沒有理論支撐的方法只能算經驗。
另外,我剛開始在企業做咨詢時,為了保證項目進度,要求企業人員按我說的方法去做就是了。
可是他們不幹,他們說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我們是不會做的。
半年咨詢做下來,我被他們問成了專家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我都得思索,都得回答,一年以後,當我再做咨詢項目時,一是得心應手,二是我有空就把管理的心得體會寫成文章。
2、全員培訓容易降低培訓課堂紀律,因為培訓過程中一部分人,一部分職位不能保證手機不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一會出去打電話,一會課堂上小聲說話,一會又把老總請出去簽字,結果學習沒學好,還影響了工作。
3、全員培訓最大的問題是無效培訓,因為這一個主題對一部分員工沒有用的時間,這部分員工不能安心聽課,這是可以理解的,你認為好的東西,對他不需要,那也就是差的東西,所以很多學員很痛苦地坐在那裡,讓老師也很難過。
國內外培訓對比而言,目前中國市場的培訓費用比較低,而且這些錢大都是被企業培訓講師個人賺了,他們的工資可能比一個CEO的收入還要高。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把培訓的價值體現在一個培訓師的身上,而忽視了一次成功的培訓應該是由一個團隊共同來完成的。
國內的一些培訓公司經常是這種狀況:請個老師,然後去書店裡買一本書來做教材,找個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訓,根本不管有幾個章節對客戶有用,所以他們對培訓講師的依賴程度很高。
而專業的培訓機構給客戶的一般先是培訓的框架,內容則會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和現實情況制訂出來的。
培訓師在這里只是作為執行的一個部分,他們注重的是整個培訓團隊的協作。
沒有一個課程適合所有的公司,因為課程是要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人員素質和公司目標而制訂的。
同樣,引進國外的課程也不應該照本宣科。
目前國內很多課程都比較陳舊,主要是一些學術性的課程,培訓的課程非常缺乏。
就目前國內風行的MBA課程來說,MBA課程在國外主要是用於個人的素質能力、思想方法的提升培訓;但企業培訓針對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公司,致力於企業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
培訓系統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培訓課程、培訓師和培訓流程,而最重要的是培訓流程。
通過流程把培訓課程與培訓師進行整合,通過對客戶需求的了解,通過對課程的個性化定製,通過對課程培訓後的效果評估與跟蹤,以達到培訓的最大效應。
國內企業培訓與國外的另一顯著差距是,國內培訓往往是為了培訓而培訓,帶有一定的突發性和隨意性。
而國外優秀企業的培訓則帶有很強的計劃與前瞻性。
國外優秀企業是怎樣來做培訓的呢?基本上他們做培訓的目的比較鮮明,公司有一定的理念和操作的方法,他們希望通過培訓能把這些內容統一下來,使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有一個統一的價值方向。
每年他們都會對培訓計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比如今年要對銷售整體人員在顧問式銷售方面有所改進,對客戶的關系方面進行改進這些內容在年初的企業培訓計劃中會清楚地羅列出來。
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在培訓之前我們都會對企業的現狀和目前的難題做個詳細了解,並針對急待解決的問題,拿出具體的方案,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那些學院派、教學派的東西給企業,那樣做既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也不是藍哥智洋的風格。
這幾年,我一直倡導實戰培訓,針對每個企業要求培訓服務的立足點或者說需求點差異性,不強求培訓體系的死板、教條,而是通過不同的培訓對象設計不同的培訓內容,應用較多的案例、頭腦風暴、討論等,多方面對學員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比如對基層營銷人員,手把手教導開發市場的步驟、方法與技巧,對營銷中高層,全面講解營銷戰略制定與組織設計等等。
培訓的方式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大學講師,摒棄千篇一律的培訓,每次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人群,要求每次的課程都按照企業和人員的個性需要來進行開發和調整,這是需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實踐經驗,具有非凡地思考、歸納、總結能力的。
管理培訓後就開展案例競賽,各項目團隊紛紛主動應用學到的管理理論和工具,競相總結展示自己團隊的成績和收獲,在獎勵方面,優勝團隊獲得的則是團隊活動特別預算。
通過精心策劃,原本用於培訓實施的預算被轉移到了效果的催生環節,有效引導了學員自發挖掘展現實踐效果,突破了培訓見效難的瓶頸。
在內部培訓師的激勵方面,設置兌換公式,按照授課時間等指標給予培訓師們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定期兌換,人力資源部則在每次兌換季推出包括帶薪假期、由世界名牌廠商出品的帶有公司標志的服裝包袋和熱門文藝演出入場券等在內的精美獎品,積分最多的培訓師還將在年會上獲得刻有培訓師姓名的水晶胸章,這些激勵常常惹得培訓師們掐著手指拚命備課。
有效利用企業培訓評估理論,展開多層面、多方式的評估。
根據柯克帕特里克四層次評估模型,評估應該在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逐步深入,其中反應層評估是培訓部門評估學員對授課教師、培訓項目、培訓環境的反應;學習層考察學員在知識、技能或態度等方面學到了什麼;行為層考察學員在接受培訓後,是否能夠學以致用,是否對其工作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結果層考察學員通過培訓是否最終為企業產生效益。
科學有效的評估應該是在多個層面逐步展開,從柯式四層次模型來看,這四個層面每一個都十分重要,都會對下一級別產生影響,對每個層面的評估都有合適的評估方法,包括量表、問卷、考試、觀察、360°測評等,評估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開展評估。
最後,充分重視培訓評估結果,有效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很多企業在評估中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僅限於展開了評估而已,對於反饋得來的信息沒有給予重視和利用,使評估流於形式。
將培訓評估的反饋結果很好地應用到下一次培訓中去,將員工反應和建議作為下一次培訓計劃制定的參考;另外,將培訓評估的結果和員工自身利益掛鉤,就可以更好地督促員工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培訓,針對不同員工設計不同的掛鉤方式,找到他們最重視的部分和評估聯系在一起,使每一次培訓都達到雙贏的效果。
3. 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有什麼培訓需求
中層管理者在企業當中承上啟下,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層級。
他們既是執行者也是管理者,他們之所以被提拔,是因為他們是一名不錯的執行者,但做為管理者往往很欠缺這方面的能力。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指出管理的三大模塊是: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團隊管理。
自我管理:
1、正確角色定位
2、激情:樹立信念、誓死必成
3、執行:高標准、追求結果
4、無私:先人後己、樂於奉獻
5、務實:專注忠誠、不找客觀
工作管理:
1、目標計劃管理能
2、時間管理能力
3、研究策劃能力
4、會議管理能力
5、問題解決能力
團隊管理:
1、溝通能力
2、激勵能力
3、教育輔導能力
4、授權能力
5、風氣建設
4. 產生企業培訓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原因有:
(一)培訓效果缺乏監督和評估
大部分企業的培訓只注重當時培訓的現場狀況,如,只對培訓的組織、培訓講師的表現等最表面的東西進行考評,而對於培訓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甚至對於公司整體績效的影響不去考評。
(二)培訓計劃不夠科學
培訓工作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系統工程,應有計劃性和針對性。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培訓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主要表現在:培訓工作缺乏科學的培訓需求分析,僅滿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長期培訓、短期培訓一起上,缺乏系統安排,達不到預期效果;培訓缺乏預見性,對企業人才需求的預測和人才規劃工作不到位;企業員工很難參與設計培訓計劃,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低。
(三)培訓成果缺乏轉化環境
員工培訓後返回工作崗位,需要一個可以將培訓成果轉化為企業效益的環境。上級領導的支持,同事間的溝通、互助,資金、配套設施和相關政策的扶持以及時間等因素的配合作用,才能促使培訓效果有效轉移到實際工作中去。但在現實工作環境中,經常會出現領導不支持、同事不配合、資金短缺、時間緊迫等情況,從而造成了培訓效果轉化率低的現象發生,使得企業只見培訓,未見成效。
(四)培訓方法和技術落後
大多數企業員工培訓偏重於「課堂教學」,培訓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培訓雙方的交流與溝通。這種傳統的培訓方式與現在歐美發達國家採用的「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模塊培訓模式」的效果相差甚遠。而且,培訓的模式多局限於「老師講、學員聽、考試測」的三段模式,由企業請進專家辦技術培訓班、開專題講座的情況很少,通過現代化的電腦網路技術進行員工培訓的國有企業更是鳳毛麟角。
(五)培訓內容落後
企業培訓的內容很多,一般由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態度培訓三部分組成。我國的企業培訓主要停留在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而在其他方面的培訓做的不夠,如對企業文化的傳承、企業內聚力的加強、員工工作熱情的激發等方面認識不足,導致只注重
培訓效果技能培訓,忽視態度培訓。雖然員工技能得到長足的提高,但缺乏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優良的職業精神,最終結果是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企業的培訓投入白白浪費。
(一)培訓效果缺乏監督和評估
大部分企業的培訓只注重當時培訓的現場狀況,如,只對培訓的組織、培訓講師的表現等最表面的東西進行考評,而對於培訓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甚至對於公司整體績效的影響不去考評。
5. 如何做好企業的培訓需求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的培訓要麼補足差距,要麼基於企業的現實或未來發展需要,要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培訓需求的來源:
1、績效分析:從周期的績效分析,績效差距中分析培訓需求,彌補不足
2、崗位勝任力評價:從崗位勝任力角度,找出勝任力短板,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
3、企業或部門需要:
a、從企業或部門需要的角度宣傳文化或者理念,或者整體應注意的某些問題
b、新員工培訓
c、崗位技能培訓
d、後備人才培訓
4、新業務、新變化等等,比如新上一台設備,需要進行設備操作培訓;新開辟了歐美市場,需要對英語或其它外部的商務應用方面進行培訓等
二、可以採取的方式:
1、制訂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對中基層員工進行問卷調研
2、根據各部門匯總的培訓需求匯總表,與各部門負責人進行面談溝通;了解各部門業務的變化,對員工的要求,績效差距;急需解決的問題,培訓開展的建議等
3、與中高層請示溝通,了解上一年度績效差距,新一年度工作重點,未來規劃,對部門負責人、對員工的期望和整體建議等
4、如果有必要,可以現場觀察生產人員、銷售人員等一線的狀態,溝通他們面臨的主要工作難點等
三、培訓方式、形式、時間選擇
1、將上述信息匯總分析,總結什麼類型的培訓,用哪種方式有效,改進培訓方式
2、根據反饋信息,精選培訓項目,精心安排培訓時間
3、將培訓重點集中在通過培訓能夠解決的企業、部門、員工關注的重要問題上
總之,好的培訓就是能解決各方關注問題的培訓,做培訓需求分析更要關注這一點,提煉出企業、部門等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培訓在其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讓企業各層次看到培訓後的變化,體會培訓真正發揮作用!
6. 什麼是培訓需求分析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如何
什麼是培訓需求分析?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如何?
一、培訓需求工作的基本定位
我們說,培訓需求工作是培訓計劃工作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它回答的問題是找到一個培訓活動要達到的目標,這個培訓活動不僅僅是培訓授課,還應該包括培訓項目的策劃、年度培訓計劃的制訂、培訓規劃如培訓策略、培訓發展模式的選擇等。甚至培訓組織變革作為一個項目來講,也可以作為培訓管理活動之一(當然,一般作為企業流程管理層面上來考慮)。
筆者之前提到過結構化計劃管理體系。任何一個培訓活動都必須先有計劃,計劃制訂過程中,需求分析就是首要的環節。本人曾經提出過四級培訓管理體系,其中認為培訓管理活動可以分四個層面,策略層面、運作層面、項目層面、教學層面。其中計劃管理工作也可以分為:培訓規劃、年度計劃類、項目計劃、教學計劃。
那麼相對應,培訓需求調研可以劃分為:培訓策略層需求調研、年度培訓需求調研、培訓項目需求調研、課程需求調研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的需求調研,其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策略、調查手段、調查結果處理等都有所不同。
二、培訓策略層需求調研
這里必須強調一點:培訓規劃制訂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培訓策略層需求分析。培訓規劃就是必須密切結合企業戰略,從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和開發戰略出發,對企業一定期限內的培訓發展進行規劃。其本質也是計劃,如培訓發展兩年規劃、年度規劃等。培訓規劃往往可以按照兩年考慮,但每年度必須進行修正調整,調整後自然以年度培訓規劃來看待。
培訓規劃基本任務是由人力資源策略(一級策略)轉化設置年度培訓目標、二級策略(組織策略、運作策略、績效管理策略等)。其中,培訓目標是通過年度需求調查、人力部門素質測評,結合人力發展策略來完成,包括內容目標(以課程體系表現)、績效目標(如覆蓋率)、組織目標(如隊伍建設)、成本目標(人均費用)等。這里,培訓規劃中回答的問題往往事關企業發展,不如是否建立培訓中心、培訓學院或培訓大學?是否引入國外職業教育資源?是否橫向擴大培訓中心的功能?課程體系如何規劃?各崗位類別需要什麼方向的課程?公司年度的課程開發總體任務應該是什麼(培訓規劃要對年度計劃提出要求或方向性指導)?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進行充分調查與研究。
需求調查與研究的主題包括:公司培訓組織變革、公司培訓模式演變、體系規劃藍圖、培訓覆蓋率等
7. 如何做企業培訓需求分析
企業是否需要培訓,需要通過相應的需求分析才能確定。目前公認的分析方法是組織分析、任務分析和人員分析。美國培訓與開發協會(ASID)與弗吉尼亞州麥克蘭德的一家培訓與開發公司——英沈公司(Insync)合作開發了一套培訓需求分析軟體系統——ASID評估,它可以幫助管理人員在培訓需求分析時利用計算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數據並製作報告。
一、組織分析
組織分析一般通過對戰略、環境、組織資源、組織績效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確定組織中培訓是否符合需要。
1.戰略企業的經營戰略會產生培訓需求。如表1所示,不同的經營戰略會影響培訓實踐並產生不同的培訓需求。
2.環境政府的政治經濟政策會對培訓需求產生廣泛的影響,特別是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影響更為直接。其他如來自顧客、供應商等的意見也會產生培訓需求。
3.組織資源
主要表現為企業是否擁有足夠的培訓經費預算、培訓時間、專業培訓人員(培訓能力)來用於培訓。
如果公司本身缺乏必要的時間與專業培訓人員則需要外部服務與咨詢公司提供適合本公司培訓項目需要的定製化服務。
4.組織績效
組織分析的一個重要源泉來自組織績效的各種運行標准。對人力資源數據的連續的、詳細的分析能夠找到培訓的薄弱環節。例如,通過查看哪個部門的跳槽率高、缺勤率高、績效低或有其他缺點,可以確定培訓問題。組織需要分析的特定信息和運行標准來源包括:委屈不平事件、事故記錄、觀察、辭職會見、顧客的投訴、裝備使用數據、廢物/廢料/質量控制數據等。從整個組織的角度對組織績效進行評價的指標有數量、質量、時間、成本、態度和行為等。
來自組織層面的其(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他舉措也可能對培訓提出要求,如引進新技術、招募新員工、生產新產品、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重新設計等。當然,必須對這些需求進行分析以確認培訓是否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二、任務分析
(1)選擇要被分析的工作;
(2)列出組成工作的所有任務和職責;
(3)列出員工完成每一項任務的具體步驟或工作活動,分析任務的執行頻率、花費的時間、重要程度、學會的難度等;
(4)定義完成工作的類型(如講話、記憶、辨別、指揮)及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或能力。
對一項任務是否需要進行培訓取決於這項任務是否非常重要。這通過有關專家對任務執行頻率、重要程度和執行難度的評定來確定,那些重要性不高、難度不大且很少執行的任務不大可能列入培訓項目。對每項任務要由專家確定完成其所需的知識、技能或能力及其他執行要求(如工作條件、業績標准、必要的工具和設備等),並將其按共通性分成不同的組別,然後合並成模塊。這些任務模塊就是確定課程體系和課程目標的依據。
8. 企業培訓需求實施的背景
為做好2018年度培訓工作,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和培訓滿意度,實現公司經營發展目標,使培訓工作真正做到員工所需、公司所需。人力資源部全體員工開展2018年培訓需求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了解大家對公司培訓的實際需求、建議和期望。調查結果將為制訂公司2018年度培訓計劃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您的意見將有助於實現您對培訓的需求,同時也會促進公司培訓體系的改進與提高,為公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9. 企業員工積極性培訓需求有哪些
1、加強企業內部學習氛圍,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崗位競爭機制。企業只有建設完善的崗位競爭機制,才能讓員工為工作與未來產生一種緊迫感,從而促使他們通過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來不斷的完善自己,提升能力水平,最終促進企業的發展。英盛企業商學院在企業同事之間,創建企業內部的學習排行榜,誰最愛學習,誰今天學習的時間最長,公司同事個個都一目瞭然,無形中激發了員工的競爭意識,調動了員工的學習積極性。
2、提供培訓的個性化管理,符合新一代員工的口味。在培訓中,企業應該注重課程學習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加強導師與員工的互動,吸引員工的注意力。英盛企業商學院專門針對目前8090後員工的口味,設計了不少特色功能:彈幕、學習筆記、智能陪讀,更有PC端和移動端兩種選擇,讓員工隨時隨地想學就學,不僅學的開心,更能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制約。
3、根據員工的實際需要,提供有吸引力的培訓課程。培訓部門在課程設計與安排上,必須綜合考慮各部門、各崗位員工的實際需要,了解他們需要提升哪方面的知識技能,從而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培訓對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英盛企業商學院邀請業內專家為各崗位量身打造系統學習課程,囊括近百各崗位系統班課程,近千個目前各行業、各崗位最關注的知識內容,每周不斷更新,保證學員學到的知識都能貼近市場發展的需要。
如何提高員工學習積極性,是每個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企業只有提供切實有用的培訓項目,做好培訓規劃,同時加強員工的學習意識,使他們對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有更加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使員工在培訓中提高自己,從而促進企業與員工的雙贏發展。
10. 企業培訓需求與員工發展不匹配的對策
企業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必須具備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而培訓正是企業吸引與穩定人才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