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培訓包涵什麼內容
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綜合素質。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回角色,又指這一角答色的承擔者。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㈡ 管理過程中,教師隊伍的培訓模式常見的有哪些
近年來,根據教育部、市區教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文件要求,按照市教委、市繼教中心的統一部署,學院高度重視教師培訓工作,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和輻射作用,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為中心,創新機制,突出特色,強化措施,統籌規劃,有效開展各類教師培訓,合理構建起國培、市培、區培、校本研修四級教師培訓框架。三年來,承擔國培、市培項目十餘項,新開發多項區級培訓項目,經過共同努力,取得較好的成效。現就培訓過程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學規劃、滿足需要
教師培訓是學院首要工作,是學院研訓一體工作模式的重點。學院對教師培訓項目實行項目負責制,培訓項目由學院培訓中心統一建檔、規劃管理,項目負責人由學科教研員或學科專家擔任。學院在市教委、市繼教中心、市國培辦的指導下,成立各項目專家組,結合成人學習理論、成人心理特徵、管理心理學原理和學員的特點和現狀,在培訓目標、方式和內容的設計中力求做到找准起點、突出重點、創新規范、務實高效。學院本著「立足需要、按需施訓、注重實效」的原則,重點滿足參訓學員五個層面的需要:
1.生活的需要。吃、住、行和安全是培訓最基礎的問題。學院在培訓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在學院附近尋找相對條件較好的住宿賓館,靈活多樣地為學員提供可口的三餐,多種方式解決學員在市區內的交通問題,為學員安心學習提供保障。同時,通過多種對話方式,加強與學員的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員的需要,適時作出調整。
2.尊重的需要。參訓學員應是培訓的主體,做以學員為中心的培訓,做學員滿意的培訓是培訓者共同的追求。培訓應該培養學員的自信心,維護學員的自尊,發揮學員的個性,作為培訓者我們應該更多地採取傾聽與協商的方式。
3.專業的需要。從中小學教師知識結構出發,教師培訓主要是完善基礎性知識和本體性知識,培養條件性知識,豐富實踐性知識。不同的培訓學員專業需要不盡相同,培訓管理者應通過調研分析找到學員發展的基礎,形成規范合理的方案,並制定合適明確的培訓目標。
4.交往的需要。培訓過程中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交往活動,通過小組研討、班級主題沙龍等方式滿足學員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溝通信息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培訓中通過組織競賽活動、主題交流活動、評選活動以及科研論文和研究成果發表和交流活動等方式來滿足學員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全力投入、自主管理
對於教師培訓工作,學院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培訓前多次組織相關專家召開項目論證會,科學地設計培訓方案。在培訓過程中,加強培訓的過程管理,深入學員之中及時了解學員們的不同需求,面對學員提出的要求和問題,學院總是盡全力加以解決。
在培訓過程中,嚴格執行既定的培訓方案。學院為每個培訓班配備了雙班主任,實行學院管理和班級的自主管理相結合,培訓中嚴格學習紀律,嚴把學習質量,加強溝通和交流,形成了和諧、合作、務實、進取的良好學習氛圍。
為了保證培訓的質量,及時反饋培訓效果,學院培訓中心定期召開班委會,採用個別訪談、主題沙龍和調查問卷等形式,在每個培訓階段加強培訓的調研工作,並及時作出調整,確保培訓質量。
三、團隊協作、注重實效
學習共同體建設是教師培訓提高實效,形成長效的重要方式。在培訓活動中,聘請了全國、重慶市和區縣級的專家教授做教學示範、專題報告和座談交流,聘請了本區名師、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學校校長組成導師團隊,擔任各小組的學習指導工作。遴選全區學科教學的優質學校組成教學實踐基地,組織全區市級骨幹教師組成影子研修的指導教師團隊,同時,為學員開放中國知網漫遊帳號,以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通過學習資源建設,為學員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培訓班在本區教學實踐研究交流的基礎上,安排指導教師團隊與培訓學員赴周邊區縣開展教學交流活動,與名師一道共同展現不同教學風格,切磋教學技藝。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得到了相關區縣進修學校、教研室和活動學校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媒體、雜志社的關注。
總之,培訓過程的組織管理關鍵在於科學規劃、管理規范、工作落實、過程激勵、務實高效。教師培訓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科學規劃,滿足學員的不同需要,同時加強團隊合作,重視學員的自主管理,實現了培訓管理的張馳有度,收獲了滿意的培訓成效。▲
㈢ 教師業務培訓有哪些
一:教師培訓內容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二: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
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
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
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
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三: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四:拓展資料: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
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主要包括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等示範性項目,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培養骨幹,作出示範,並開發和提供一批優質培訓課程教學資源,為「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和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主要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引導地方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培訓計劃主要包括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2010年起實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兩所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7指七所師范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
五 具體請參考網路: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
㈣ 新教師培訓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終身學習是「潛教育」對教師的理想要求
學生時期正處於一個人的品格塑造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教師「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師的言傳身教也毫不例外地會對學生人格的形成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功效。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東華先生認為習慣的培養更多的要靠「潛教育」。「潛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輕松。
二、終身學習是「人文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緩。在教學中,如何挖掘、發揮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門學科教師面臨的值得探究的一個課題。以數學教師為例: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知識是我國古代數學家智慧的結晶,向學生介紹這些輝煌的成就,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民族自尊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如在教學「圓」時,可以向學生介紹「π」與祖沖之的「祖率」,還可以隨時相機向學生介紹現代的楊樂、張廣厚、華羅庚、陳景潤等著名數學家的研究水平和對世界的貢獻等等。通過史料與史實的介紹,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無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這些,教師沒有人文意識與人文素養是行不通的。
三、終身學習是「新課程」對教師的現實要求
首先,新課程強調學科的綜合和開放,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這需要教師廣泛地閱讀,睜開眼睛看看課堂之外的「風景」。第二,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關注生成,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需求出發,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所了解,能靈活巧妙地應對課堂即時生成的種種情況。這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第三新課程強調實踐探究,要求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自主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裝有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及其相關的引導經驗。然而以上這些知識的獲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學習。面對新課程,教師需要做的准備很多,但不管做什麼樣的准備,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學習。
四、終身學習是「教學相長」在信息時代的客觀要求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網路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學生所獲得的信息先於教師或超過教師的事,是經常出現的。雖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但課堂上經常出現尷尬的「反哺」現象,不能不說是對教師威信和尊嚴的挑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在學生面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吸取一個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讓「教學相長」的思想在現代教育中顯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見,終身學習理應成為在座的每一位骨幹教師的一種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師自身發展、專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復合型知識結構是骨幹教師的必備素養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在系統專業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思維加工後形成的知識體系,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新課程呼喚綜合型的教師,要求教師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既要具備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主體性知識)、廣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識,同時又應具備基本的教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性知識.這是作為一位骨幹老師必備的素養。
(一)教師的主體性知識
教師的主體性知識主要是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某門學科教學所特有的業務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學科的知識內容、學科架構、發展脈絡、學科理念和學科特色等,這是教師教書育人必備的業務素質,是教師從事教學的保證。教師如果缺乏學科專業知識,就猶如建造大廈少了磚、灰、沙、石一樣,教學過程也就無法有效進行,課程改革的實施也就無從談起。教師只有當具備了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的時候,才有可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真正能手,否則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嚴重影響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也就無威信可言了。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這也正說明了教師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師的一般性文化知識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人類知識進化步伐的加快,知識的總量大為增加,知識的更新周期大為縮短,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交叉、互動也愈益明顯。對於作為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實施者「教師」來講,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素養就顯得尤為迫切和現實.因此,教師在力求專業知識不斷「爬坡」、「登高」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本專業以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藝術等方面的有關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修養的培養,有意識地實行科際整合,實現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和整體優化。否則,拘於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專業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這也說明了,現代教師師只有勤奮廣泛地學習,建立起既精深又廣博的知識結構,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通、一專多能、主精輔熟的「通才」,教學才能博採眾長,旁徵博引,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給學生以「復合維生素」,產生綜合效應。
㈤ 教師培訓指導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師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
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
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5)教師培訓項目管理擴展閱讀:
教師培訓主要的方式是採取理論研究與跟崗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理論研究主要採取專家專題教授、學員交流研討、輔導教師集中點評、特色學校實地考察等的形式。專題講授主要是由專家、教授及「一線」知名校長承擔。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就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教育過程。
從概念的涵義上講,「教師教育」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對教師進行教育」,二是「關於教師的教育」。前者主要是指教師的職後培訓或教師繼續教育,後者包括教師的職後培訓和職前培養。
根據教育內容和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確定教育的形式和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教師真正能夠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進而促進教師的理性行動。從國內外的教師教育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反思性的教師教育可以採取以下多種形式。
(1)專題講座。即通過集體講座方式,讓受教教師掌握一定的知識,如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等。本體性知識,主要是了解學科的前沿和進展,知識的拓寬與應用及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通過這些方面知識的了解來獲得學科的最新知識。
條件性知識,主要是使受教教師掌握有關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育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性知識,主要以教師的教育經驗升華為主,包括教育實踐的基本技術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以及操作性實踐和指導等。
(2)專題研討。針對中小學教學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展開,目的是提高教師對這方面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如「差生轉化方法探討」,「教材新內容教學研究」等。
這種專題研討可讓指導教師先陳述問題,以及有關此類問題的信息綜合,然後讓受教教師展開討論。它側重於施教教師和受教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交流與對話,是一種集體提高的教育方式。
(3)問題研修。問題研修是受教教師個體通過自己對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來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受教教師在面對一個實際的教育問題時,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有關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育形式既可以在教育機構中進行,也可以在中小學實際教育情境中進行。問題研修應提出書面研究報告。
(4)觀摩實踐。觀摩是受教教師對其他優秀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在觀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有所收獲,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觀摩在形式上可以分為錄像觀摩和現場觀摩。
實踐是受教教師自己參與教育實踐,以自己在教育中獲得的知識、理論,通過反思來檢驗、修正自己的教育實踐。作為教師教育形式的教育實踐,教育機構應當提供適應性指導,或施教教師在旁聽課,或請優秀教師在旁聽課,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5)教育調查。影響教育問題解決的因素非常復雜。開展教育調查,就是通過實證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把握影響某個問題的主要因素,並在調查過程中,形成教師的理性思維能力。教育調查的問題可以是學校層面的,可以是班級層面的,也可以是某個特定的教育對象。
(6)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基於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需要,與教育機構的施教教師、專家或其他教師共同合作,進行系統的研究。
它要求施教教師(行動者)參與研究,專業研究者(指導教師或專家)參與教育實踐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形成改進教育現狀的計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
在教師教育中引入行動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現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研究技巧,強化專業精神,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㈥ 自治區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辦法
自治區中小學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管理辦法(試行)
為規范自治區中小學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管理,發揮其在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探索並建立優秀教師的培養機制,建設一支適應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特製定本辦法。
第一章 性質與宗旨
第一條 自治區中小學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是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由同一學科領域骨幹教師共同組成的,集教學、科研、培訓等職能於一體的教師合作共同體,既是一個開放性的研修組織,也是一種研訓一體的培訓模式。自治區中小學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分為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三級,三年為一個周期。
第二條 自治區中小學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引領,以學科為紐帶,由主持人領銜,旨在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主持人自我提升的發展平台,打造一支有成就、有影響的高層次教師發展團隊。
第二章 組成與程序
第三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入室成員組成。各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設主持人1名,成員5~10人,本校成員不得超過總人數的1/3。
第四條 主持人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思想作風端正。
(二)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師德,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
(三)在當地學科教學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較豐富的指導青年教師成長的經歷和經驗。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承擔工作室的職責任務。
(四)熟悉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在網路平台開展教學研究指導工作。
(五)身體狀況能勝任工作需要,原則上仍在學校擔任教學工作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
第五條 入室成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思想作風端正。
(二)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愛崗敬業,尊重學生,為人師表,盡職盡責。
(三)在所屬地區本學科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實際教學時間超過5年、具備中小學二級及以上教師職稱的中青年教師。
(四)具有較強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夠承擔相應的職責任務,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夠進行網路交流。
第六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應按以下程序認定:
(一)確定主持人。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遴選,採取個人自薦、逐級審核、專題答辯、公開競爭等方式產生。確定為上一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的主持人不兼任下一級工作室的工作。
(二)上報評審。各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主持人將本工作室工作方案、成員組成情況、預期工作效果等相關資料上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嚴格按照評審條件和評選辦法進行評審、確定,經公示後予以公布。
(三)簽訂協議。各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主持人與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在完成研究項目、培養中青年教師、質量評估、保障措施等方面規定雙方權利和義務。工作室主持人與工作室成員簽訂協議書,在完成工作室項目研究和成員專業成長等方面制訂周期發展目標,規定雙方職責、任務及評價辦法。
(四)掛牌運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選擇適當形式命名各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並以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學校為基地掛牌,工作室依據有關規定和協議開展工作。
第三章 任務與職責
第七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應當履行以下工作任務及職責:
(一)培養優秀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為工作室其他成員的導師,負責制訂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員培養方案(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研究專題、培訓考核等),指導和幫助工作室成員在工作周期內達到培養目標。
(二)組織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工作室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課堂診斷、問題研究、考試研究、專題講座、讀書交流、觀摩考察等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工作周期內,主持人及成員每學年每人要開設不少於2節的公開課、1次講座或主題發言;工作室要組織1次報告會或研討會;積極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組織的送教下基層及專業指導活動。
(三)開展教育教學專題研究。要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以課題的方式進行推進,完成課題研究及專題研究報告。在工作周期內至少要完成1個相應級別的研究課題並取得相應成果;每學年至少有2篇學科專業論文或案例、反思等在相應級別及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或在自治區級相關學科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及以上獎次。
(四)開發、整合教育教學優質資源。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工作目標系統地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要在新疆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網路研修平台上建立網頁,使之成為工作動態發布、成果輻射推廣和資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過互動交流,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
第四章 權利與義務
第八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主持人享有以下權利:
(一)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方式、安排工作時間、使用劃撥經費和其他經費(如自籌經費、贊助經費等)。
(二)配合做好遴選工作室入室成員。
(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計劃、工作方式、工作時間。
(四)根據考核、評價等情況,向入室成員所在單位或上級建議對學員進行獎勵。
(五)根據需要聘請專家顧問,協助工作。
第九條 工作室入室成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獲得主持人及專家顧問悉心指導。
(二)使用工作室所編印的各種學習資料。
(三)取得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後,通過工作室進行推廣或推薦發表。
(四)優先參與工作室立項的教育科研課題研究。
(五)成果突出、業績顯著者,優先評優、評職、晉級。
第十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主持人應履行以下義務:
(一)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門匯報工作室工作開展情況,並接受考核評估。
(二)使用好工作室專項經費,接受財務審計。
(三)認真完成主持人任務,履行主持人職責。
第十一條 工作室入室成員應履行以下義務:
(一)聽取主持人及專家顧問指導,接受主持人檢查評估,向主持人報告工作、做出書面總結。
(二)積極配合主持人完成工作任務,全心投入到工作室的各項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中。
(三)認真總結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積極承擔課題研究與撰寫學術論文,提煉科研成果等任務。
第五章 組織與管理
第十二條 自治區教育廳負責自治區中小學「百千萬」教學能手培養選拔項目的領導工作,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具體負責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業務指導和考核評估工作。
第十三條 各地教育局負責當地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各地教研室具體負責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業務指導和考核評估工作。
第十四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掛牌學校協助教育行政部門對工作室進行日常管理。
第六章 考核與評估
第十五條 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以一學年為一個考核周期。在一個考核周期內,按有關評估細則,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談、成果檢驗等方式考核。
第十六條 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工作室自身建設、主持人業務引領、入室成員專業發展及工作室所在學校的支持等方面。工作室每學年要制定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及時報告活動開展和工作進展情況,收集整理過程性資料並歸檔。
第十七條 工作室及主持人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級。考核為「不合格」者將撤消該工作室建制;考核為「合格」以上者將自動進入下一考核周期的工作室建設;考核達到「優秀」等級者,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十八條 工作室成員的考核由主持人負責,主要依據成員培養方案考察其是否達到培養目標。考核不合格者將責令其退出工作室,同時可按有關程序吸收符合條件、有發展潛力的新成員進入工作室。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十九條 各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掛牌學校應為工作室設置獨立的工作場所,提供基礎設備等,為其正常開展活動提供條件;將主持人完成工作室工作計入工作量,適當減輕單位工作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督促學校支持工作室工作,並在職稱評定、評優晉升、科研立項、培訓進修等方面優先考慮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成員。
第二十條 工作室主持人可聘請全國名師、高校教師和教育科研人員擔任工作室專家顧問,為工作室提供理論支持和專業引領。自治區為其聘請專家和外出培訓學習提供條件,並建立工作室定期學習交流機制。
第二十一條 自治區設立「自治區中小學『百千萬』教學能手培養項目」專項經費。工作周期內教育廳每學年為自治區級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核撥業務活動經費2~5萬元,業務活動經費必須用於工作室的各項業務活動,包括添置書籍、辦公設備;課題研究、專題研究經費;聘請專家的授課費;與培養工作有關的觀摩考察費等。工作室經費的使用權歸主持人,由所在單位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教育廳定期對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督查。各地(州、市)、縣(市、區)依據本方案,結合當地實際設立本地區教學能手培養專項經費,用於「培養項目」活動的開展和本級教學能手隊伍的培訓。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經公布之日起執行,由自治區教育廳負責解釋。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http://www.mre.cn/xxgc/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771
㈦ 如何做好教師培訓工作
1、要大膽創新,寓教於樂。
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注重人文關懷,更新教育觀念。
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把廣大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關愛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著力解決好關系他們切實利益的具體問題。改變工作理念,服務當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轉變觀念,樹立一種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踏實做事,多做好事多辦實事,樹立起「學生發展無小事」的思想。正確引導充分尊重,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體現在課堂上,就是要求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課堂,摒棄傳統觀點,懂得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教師還應放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3、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做到為人師表。
教育發展,德育先行。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學生的心裡特徵。教書育人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他們最終要走向社會,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們要加強知識中滲透德育,要努力成為教學與德育並舉的多功能型教師。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律能力。 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個人,而且代表著黨的形象。我們一定要珍惜黨的政治聲譽,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㈧ ★教師培訓工作計劃怎麼寫
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以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於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群體。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的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的"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精神。
2、注重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把學科知識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師發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水平。
3、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學觀。
4、扎實推進教師的基本功培訓,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達標培訓為手段,同時加強教師"粉筆字、板畫、鋼筆字"的基本功培訓。
5、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採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
6、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心理教育培訓,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要解決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心理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
7、立足長遠,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以現代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來管理、規范我校的管理行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辦法
1、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校長邊步安為組長,鄭飛為副組長的教師培訓領導小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具體培訓由教導處負責。
2、加強管理與督查 學校對教師培訓實行過程管理,納入學校教學過程管理系列。
四、具體措施
1、教導處牽頭,系統組織本校教師舉辦新課程知識以及現行初中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理論講座,著力提高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同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2、堅持以校為本,根據學校的實踐情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主要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組織學科業務學習,指定學習書目,交流學習心得,同時加強對教研組長的業務培訓與指導。
3、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發揮校園網與學校資源庫的功效,不斷充實,完善網路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並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獲,學以致用",而且教師培訓要求後能在本組業務學業論理中交流經驗體會。
5、開放學校圖書室,學校定期購置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向全體教師提供書目,要求每期教師至少精讀一本理論書刊,定購一本專業的教學雜志期刊,並作出相關讀書筆記。
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於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於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服務於課程改革,培養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幹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並與自學相結合,側重於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教研時間。
(二)新課程標准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准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准及新課程標准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製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
方式:
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採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並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徵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佔教師總數的10﹪—15﹪,骨幹教師要佔教師總數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並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
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准》、《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活動。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㈨ 項目管理人員培訓要求有哪些
項目管理人員培訓要求如下所示:
1、培訓期限
全日制職業學校教育,根據其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確定。晉級培訓期限:項目管理員不少於90標准學時;助理項目管理師不少於140標准學時;項目管理師和高級項目管理師不少於120標准學時。
2、培訓教師
培訓教師應當具備系統的項目管理知識,一定的實際管理經驗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傳授能力。培訓教師也應具有相應級別:培訓項目管理員和助理項目管理師的教師應具有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專業講師以上(含講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培訓項目管理師的培訓教師應具有高級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專業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培訓高級項目管理師的教師應具有高級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2年以上或有關專業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3、培訓場地
設備可容納20名以上學員的標准教室;有必要的教學設備、設施;室內光線、通風、衛生條件良好。有專門的網上培訓條件(包括硬體和軟體);有輔導答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