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行業培訓網的中國培訓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培訓行業規模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培訓業規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2003年,國內培訓市場達到500
億元,各主要培訓領域的培訓規模不一,主要集中於如下幾個方面:
管理機構、IT培訓、外語培訓
(一 )管理培訓據國家統計局(工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現有注冊企業796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超過40 萬家,預算內企業20萬家。如果管理培訓能夠廣泛普及,那麼市場前景相當可觀。高管培訓將成為商學院收入的主要來源。業內專家也有相同觀點,對商學院而言。來自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的收入要佔學院總收入的60%至70%。而在中國, 這樣的課程還只是剛剛起步。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也沒有超過1/3
(2)、培訓機構 A.數量據行業專家粗略估計,全國培訓機構大概有10000家以上。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 成都、武漢這些高校雲集的地區,培訓機構相對較多。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有3300多家,廣州有1000 家。培訓機構的性質比較復雜。以上海市為例。根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注冊和登記的機構性質分類。經教育部門審批的有1543個。年培訓230萬人次,勞動部門審批的有420個,人事部門批準的人才中介機構(有培訓功能的)有240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教育(培訓)咨詢公司1000多個。行業協會培訓中心140個 .
B. 類型目 前,中國培訓機構分成以下四大類型
第一類屬於研發型或產品型。
它顯著的特點就是做研發課程,追求長線的利益。
第二類屬於市場型。
它本身沒有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但是它擁有可利用的非常豐富的壟斷性的培訓市場資源,國家部委、行業協會所屬的培訓中心大多屬於這種類型。
第三類屬於導入型。
以國內外優秀教材作為培訓主導課程,或者引入國際先進的理論和經驗,從事這種類型培訓的有很多是海歸派或者留學回來的,他們利用海外的優勢,把國際上非常優秀的原版課程引入到國內來 。
第四類型屬於跟隨型。
它是中國培訓市場的大類,也是一個主流。其特點是非常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永遠追求市場的熱點,市場什麼課程熱就做什麼課程,缺少自 己的個性。
從以上四大類培訓機構的市場構成來看:所佔有的比例恰恰相反,如:以從事管理培訓的機構來說,70%屬於跟隨型。20%屬於市場型,6%屬於研發型或產品型,4%屬於導入型。從70%的培訓機構屬於跟隨型來看,說明培訓市場上項目自主研發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的薄弱,其結果是導致培訓產品高度同質化。缺少長遠發展戰略。僅僅滿足於短期利益的獲取。
表一、各類型培訓機構市場構成 導入型 研發型或產品型 市場性 跟隨性 4% 6% 20% 70% C.機構淵源及優劣分析
1.政府部門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或培訓中心,
它們是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是培訓市場的生力軍。這些機構的優勢在於「背靠大樹好乘涼」。由於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這些機構本身就擔負著行業管理或指導的職能,往往可以拿到「指定培訓」、「內部培訓」、「公章培訓」等行業系統內部的培訓項目,或自己製造證書、培訓課程、培訓項目,銷路異常火爆。這些培訓項目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公款消費。這些機構的市場開發更多的是依賴「紅頭文件」具有很強的壟斷性特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國家事業單位的改制。這類培訓機構將逐漸轉化為培訓市場競爭主體。靠 「紅頭文件」來開展培訓業務的方式將會改變。但目前情況下,其政府背景將使其在培訓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和態。
2.各行業協會組織國內的各行業協會組織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猛。
如:企業管理協會近幾年的發展尤其突出。各類企業管理協會或專業管理協會對於我國的管理培訓市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等都在全國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這些專業協會由於聚集了大量的業界專家、行業頂級企業,同時掌握海外資源,舉辦各類研討會議。培訓具有很高的質量。受到了企業界的普遍歡迎。從國家政策來說,也鼓勵行業協會、學會組織的發展。在《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的專業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可以預見」隨著行業協會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其市場自我調節能力將會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在各相關行業領域的培訓中將發揮主導作用。高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加強與行業協會、學會的聯系與合作,將成為打入行業培訓市場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3.高校專業院系與培訓公司
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一直是培訓市場中的熱點人物,是決定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各院系利用自身的專家優勢,開設各種專業的培訓,具有核心的競爭優勢。高校專業院系與培訓公司的合作更是雙贏舉措。前者利用後者的市場優勢,後者利用前者的資源優勢。從近十年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校專業院系與專業培訓公司的聯姻體現出極大的活力。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高校與專業培訓公司「聯姻」,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打造核心培訓產品。避免因「貼牌培訓」而導致高校培訓資源的流失,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降低和培訓市場的旁落,導致高校在培訓市場上的邊緣化。
4.中國高層管理培訓機構類型劃分
目前中國的高層管理培訓機構有以下七種類型:
1.海外商學院。其高層管理者培訓原汁原味。
2.海外咨詢公司、培訓公司,做高管培訓,如美國的阿樂莫公司。
3.跨國公司的商學院。如惠普大學、摩托羅拉大學,過去這些企業大學主要為公司內 部培訓。現在向客戶開放。
4.國內的培訓公司、咨詢公司,他們也開始涉獵這個高端的培訓領域。但目前處於成長狀態。如西三角做人事培訓,派力營銷主做市場培訓。
5.中國大型企業的大學、學院。如華潤集團的華潤大學以及海爾大學、蒙牛大學、平安大學等都已經有自己的商學院,由企業的商學院做高管培訓。
6.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等獨立的商學院。目前這兩所商學院在業界的影響頗高
7.高等院校的商學院。如北大的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都開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中長期、短期都有。盡管培訓項目、課程名 稱目 前還不能完全統一。但他們的目標人群就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決策者
5.各培訓機構運行模式分析
1.連鎖培訓,據統計,2011年連鎖培訓已經占據了IT培訓市場總容量的64.3%,而IT培訓方向也逐漸由大而全向而精的方向發展
2.市場定位(細分)
低端市場和中 端市場,由於進入門檻太低。所以競爭激烈而殘酷,很多企業都撐不到把品牌打響的一天。而高端市場,由於進入門檻較高,利潤也相對豐厚。因此也成為目前培訓市場上較有實力的培訓機構的發展方向。
3.特許經營。北大青鳥APTECH長期致力於中國IT 職業教育,在具有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系統完美的教材編排、靈活機動、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已發展成為中國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先鋒。公司採取特許經營模式,在全國教育培訓機構及相關機構中廣泛發展合作夥伴,建立了「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授權培訓中心」目前已在全國 50多個大中城市發展了近100家授權培訓中心,學員人數逾5萬人,在全國眾多IT職業培訓機構中一枝獨秀,憑借自身的專業實力。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教育以2002年全體系收入2.1億人民幣,市場佔有率8.3%,2003年全體系收入2.5億,市場佔有率8.7%,增長率19.1%,連續兩年以明顯優勢超越業內強勁對手,位居同行業全國第一。
4.業內協作,客戶化課程開發。如有的培訓機構與國家部委、行業協會合作、聯合開發有關培訓項目。特別是一些行業認證項目,往往能取得市場先機,獲取壟斷性利潤。
(3)、培訓時間與收益
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培訓市場已經開始步入微利時代。我們僅以IT培訓市場的價格與收益來說明,據賽迪網主編徐瑾介紹,目前高端IT人才的職業培訓機構往往帶有獵頭的性質。有的培訓機構開出的高價中,還包括介紹工作的「中介費」。這也是高端培訓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但IT培訓市場的價格將繼續回落,已成了業內專家的共識。新東方IT教育總經理吳雷認為,認證培訓降價決不會只是一個短期行為,在未來很長時間里,降價的現象都將持續存在。他介紹說,由於認證體系的特殊性使得各培訓機構無法進行創新,大家的培訓內容基本一致。擠掉水分後,必然會造成持續降價的局面,以廠商認證培訓為例。過去5天課程價格 是1200美元,現在,4個半月課程的價格是11600元人民幣。差距之大,可見水分之多。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管理中心秘書長李寧認為:價格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決定,而市場又是由學員也就是消費者來決定。從IT培訓的針對群體來看,它早已不再是只為少數人提供的學習課程。幾年前的短時高價培訓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IT培訓從以前的貴族培訓發展成了大眾型學習項目。以個人消費者職業為導向的培訓宗旨決定了其價格大眾化的結果。而從目前的市場定價來看,總體還是感覺略高,這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加以調節。以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管理中心的培訓項目為例,他們參考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價格並且針對不同消費群體也有相應的價格定位政策,比如對大學生就有一定優惠。
(4)、培訓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教育培訓行業,一個能給人啟發和感悟,使人擁有積極正向感恩心態,使人奮進和奮發圖強的有意義的朝陽行業,然而現如今由於公司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導致培訓行業魚龍混雜,同時也滋生了一些打著培訓的旗號,實質上進行圈錢的個人和機構。伴著盛世合興的關門倒閉,使得原本高尚、令人尊敬的培訓行業變得有些讓人抵觸,讓人反感。每個培訓公司都有其優勢和亮點,但最好的未必適合您的企業,適合您企業的才是最好的。企業的發展,猶如人一生的成長,需要經歷從幼兒園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等不同階段的學習不同的內容,進而發展壯大,
當然不同培訓機構的培訓顧問都非常忠實於自己的公司,如果遇到一個想參加培訓學習的客戶,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使出最大的招數把客戶引導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讓客戶跟自己所在的公司簽單,這本身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站到企業家的角度去想,這家培訓機構可能不是您最佳的學習場所,但是由於企業家對培訓行業和培訓機構了解甚少,所以偶爾做一些武斷的決策也屬正常。
今天我們的培訓人,只是為客戶提供了一些培訓產品,而當客戶學員對培訓產品不太了解的時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且你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在那裡聽兩三天,如果選擇失誤,不光是錢的損失,時間也是很大的代價。
Ⅱ 中國企業管理現狀分析
企業間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於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過渡的階段。 由於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導致企業間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最先進的管理形態和最原始的管理形態並存。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盡管從無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覆蓋面小、內容不規范,實際工作中成本管理、資金管理隨意性很大,質量管理標准不高,管理層多憑經驗指揮,許多問題靠「一把手」拍板,制度規范流於形式,有的甚至無章可循,這些企業基本上仍處於經驗管理階段;部分優秀企業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各方面都有成套科學、規范的制度和程序,企業像一部高效運轉的機器,部門職能、崗位職責、行為准則、運作程序實現了程序化,信息傳遞、各項工作實現了程序化,人才、資金、物資、時間等資源的利用實現了科學化,這些企業已進入了科學管理階段;而一些跨國公司和極少數優秀企業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更注重企業文化,提倡文化管理,已進入了現代管理階段。 如果仔細研究中國企業目前的管理現狀時,可以發現以下六類主要隱患,這要求在企業高層在以後的企業管理過程中多加註意: 1、管理不規范,隨意性強 許多中國企業的管理體制不健全,也沒有一套規范系統的管理制度,大多數企業是被動反應型的,隨著新問題的出現,由經營者制定新的措施卻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隨著其他企業新管理制度的採用而加以仿效,卻很少顧及新制度與原有制度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新制度是否適應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等等。其結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間的系統性不強,或者由於淮桔北枳,只是東施效顰而已。這一點,在許多中國企業推行IS0900O標准時便暴露的非常明顯。 2、企業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 許多中國企業忽略了企業家永續經營的最終目標,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僅僅是利潤最大化、規模的增長;也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戰略目標,但由於戰略目標的不切實際,很幸易變成一紙空文,或者造成企業為實現這個戰略目標而陷入多元化經營的陷階。已經有一些企業經營者開始反思企業的戰略目標,力爭克服頭腦發熱或目光短淺的問題,逐步延長中國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單純追求規模,而是在市場競爭中塑造強者的形象。不僅僅是做大,而是圖強; 我們需要的是長期發展,不是短期效益;(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3、顧客導向還是企業導向 一些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以市場的變化、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指南針,但大多數企業仍安於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的開拓。這種企業導向的直接結果是以我為主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不一定能夠保證生產出的產品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不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也無法轉化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按照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觀點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創造顧客。那些不斷跟蹤顧客需求變化的企業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嘗到了甜頭,暢銷的產品不僅為企業直接創造了價值,還建立了最可寶貴的顧客的品牌忠誠度。 4、人治還是法治 從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評選出各種頭銜的企業家,從國家大獎到省市地區的小獎。因此中國企業經營者越來越多地受到了社會的關注,當然其領導風格與個性也對他所管理的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影響。中國大多數企業經營者,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營者本人的領導權威影響極大(影響力如何),在一些企業中,甚至到了對其決策無人置疑的程度,而這從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正確。雖然在目前的環境條件下,這種集權和獨裁在許多時候是有效的,但面對未來多變復雜的環境人治將很難保證企業的順利發展和在競爭中獲勝。人治色彩的濃厚,也是中國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發展當務之急),在企業管理體制上實行法治,將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5、用人還是培養人 許多中國企業感慨:現在越來越難留住人了!不僅是留人,在企業招聘新員工時,中國企業也很難與外資企業抗衡。也許有人會將之歸為國內企業工資太低的緣故,但根本上是企業內部沒激勵機制(發展空間及完善機制比單純的工資更重要)的問題,除了在物質激勵方面受現有資源限制導致中國企業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企業只會用人,而沒有培養人。比較中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員工的培訓投入上。外資企業的培訓完善而系統,並且與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的實際密切相關由於將員工視做最寶貴的人力資本,外資企業的培訓投入也產生了極高的收益。反觀中國企業的員工培訓,似乎多為應急或被動式的,企業經營者似乎沒有將培訓作為投資來看待,而只用不培養也無法建立員工與企業間的歸屬關系,更不要說企業凝聚力或學習型組織的形成了。 6、企業文化建設有待深入 中國許多優秀企業非常關注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策劃企業文化。但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例如重視企業文化的物質層建設,而忽略企業核心價值觀(核心競爭力)的作用;重視策劃人員的創意,忽視企業的實際情況,致使企業文化只是花瓶,無法獲得員工的認同(會曇花一現);企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重視文字的工整,忽略企業特性的表達等等。當然,還有相當一批企業仍沒有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沒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這些都對企業應對未來環境和企業員工的潛力發揮不利。因此,中國企業的文化建設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 7、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 本次調查表明,大多數企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內部激勵機制,但激勵效果並不理想,而激勵效果又極大地影響了團隊和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已經上升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首要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1. 很多企業在確定薪酬水平和結構之前,沒有進行科學的論證和分析,沒有確定崗位的真正價值,從而導致在評價員工對企業貢獻時,沒有科學公平的依據,很多不公平的現象也由此產生。2. 經營者收入結構中,長期性收入占的比例太小,沒有建立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本次調查只有很少部分的高層管理人員收入中有長期性激勵收入(股票、股票期權、虛擬股權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經營者的積極性,引致了很多經營者的短期導向行為,損害了公司的長遠利益。3. 薪酬體系與績效管理體系脫鉤,員工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很多企業存在「你考你的,我該拿多少還是拿多少的」的情況。
Ⅲ 中國企業管理培訓行業形勢怎麼樣最著名的有哪些公司
我的回答可以參考:根據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企業從粗放式管理版到精細化管理是一個自然權的國度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企業從人治化管理到制度化管理需要上升一個台階,這個台階就需要培訓來支撐包括老闆員工在內的思想意識的轉換,而國內幾乎大部分的企業都有過被培訓的經歷,目前大部分企業家對於培訓的認識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從過去老師有什麼課程被動接受,向我有什麼需求你提供什麼樣的課程轉化,今後企業對於培訓行業的需求將會越來越挑剔和需求精細化,這就要求培訓者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的培訓需求胃口,而這種需求對於培訓機構來說也將增加運營成本和不同師資的組合,而且隨著咨詢行業的崛起,有部分咨詢師也加入了培訓的行列,新的培訓師也將越來越多,競爭將是價格和多元化的開始,而且今後企業家對管理更深的需求將是整個管理流程和系統設計,再加上培訓的需要。從長遠來看,沒有研發實力的培訓機構發展和生存越來越難,除了那些研發能力很強的機構,能夠提供針對性的培訓解決方案,才有能力長期生存下去,如果是靠賣老師的運營方式,生存將比較困難。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以上可以參考。
Ⅳ 高端企業培訓的發展趨勢怎樣
隨著企業規模持續抄擴大,對人才的要求襲也隨之提高。除了在外部尋找合適的人才,對內部員工進行培訓同樣至關重要。企業培訓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企業培訓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在行業整體穩定發展的同時,企業培訓行業內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從宏觀上看,中國的企業培訓行業尚屬成長期,雖然培訓機構眾多,但較為分散,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整體規模小,資金規模逾十億的屈指可數。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行業的沖擊,傳統培訓機構的價值不斷遭受調整,線下高成本運營,流量越來越貴,不轉型則死,這已經成為整個傳統培訓行業正在面臨的陣痛。
從用戶需求角度,我們發現,企業管理層已經逐漸從60、70後過渡到80、90後,80、90後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和交流方式與傳統培訓思維截然不同。
Ⅳ 企業管理咨詢培訓行業銷售前景怎樣現在好多的公司都在做這個
企業管理咨詢培訓行業銷售前景怎樣?現在好多的公司都在做這個
非常好
銷售做好,你可以做銷售總監,最終成為老闆的合夥人,在當地開一家
企業管理咨詢培訓分公司,在家就能上班掙錢,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