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的提綱和論文,可以幫我嗎
論文怎麼寫?去知網找些相關來參考就可以的,如何找可以參考我網路空間里的方法,介紹了去網路上找論文的方法
『貳』 個人工作總結怎麼寫給個題綱謝謝
思想認識。
工作總結
領班工作
考勤方面
主要成績
此外可以結合一些消防實際 如規范 方法 注意事項等
『叄』 急求一篇關於社會保障管理的論文提綱,謝謝了
如何編寫論文提綱
編寫提綱的步驟: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的分配
寫好畢業論文的提要之後,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於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論文的長短一般規定為5000—6000字,因為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為畢業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准備了詳細提綱,那麼,執筆時就能更順利。
『肆』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論文提綱
論文摘要]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失地農民日益增多。目前,建立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條件已基本具備,各地也對一些失地農民杜會養老保險問題進行了探索,為制度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構建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與城鎮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具有可街接性。政府要承擔制度建設的責任,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大量土地被徵用,產生了大量的失地農民。在2006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及2007年4月28日(關於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指導下,全國許多地方已經建立了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但是,制度在實施過程當中不斷顯露弊端。如何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問題,使其今後的生活無後顧之憂,並順利地被城市化,分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利益,是農村社會穩定的關鍵,也是確保城市化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
1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1.1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狀況
20世紀80年代、1992年前後和2003年前後,中國先後興起了三次轟轟烈烈的圈地浪潮,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開發區、工業園侵蝕了大量的耕地。據資料顯示,1987年至2001年,全國非農建設佔用耕地3 394. 6萬畝,2002年中國耕地面積凈減少2 529萬畝,2003年中國耕地面積再次凈減少3 806萬畝。截至2004年底,全國開發區佔地3. 54萬平方公里以上,已經超過現有城市建設用地總量。這場運動正在製造著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失地農民。
目前,全國失地農民總數估計在4 000萬人左右,每年還要新增200多萬人。izl按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間佔用耕地將超過5 450萬畝。一般每徵用一畝耕地,就伴隨著1.5個農民失業,這意味著我國「失地農民群體」將從目前約4 000萬人劇增至2030年的1.1億人,失地農民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對他們的土地徵用過程當中,各級政府和部門主要採用的是一次性貨幣補償和實物補償的辦法,試圖在短期內解決征地所帶來的問題。由於該辦法簡單易行並給有關部門帶來較大收益,所以被許多地方普遍採用。但最近兩年這種辦法的弊端不斷顯露,在國務院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指導下,一些地區出台了各種各樣的針對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這些制度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失地農民的可持續生計問題。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在具體的做法上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一般來看,經濟發達地區,可以為失地農民建立起政府全面負責的社會養老制度;中等發達水平地區,可以為失地農民建立起政府、集體和個人三方或者其中兩方繳費的社會保障制度;經濟不發達地區,則可利用失地補償金為失地農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或者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社會保障模式。例如:
(1)大連模式。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失地農民全部轉為城市居民,凡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全部被納入到社會養老保障范疇,完全由政府或集體出資,個人不必交納任何費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養老金。
(2)青島模式。青島市嘮山區實行「以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區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充分體現三方共擔的原則」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的籌集,以青島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作為繳費基數,按照繳費基數的20%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區政府按照繳費基數的6%給予基本養老保險費補貼,個人和集體按照繳費基數的14%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失地人員,按月領取養老金。
(3)重慶模式。政府依託商業保險公司推出失地農民商業保險的社會養老保障。重慶市探索出「政府+保險公司+農民」的補償金發放新模式。政府把原打算直接補償給農民的錢交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進行資本管理及運作,每月固定發給失地農民180多元錢。
(4)四川模式。政府為失地農民提供基本生活社會養老保障。2004年初,四川省出台的省委一號文件規定,從政府土地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從2004年起,對因國家征地轉為城鎮居民的農民,全部實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業保險制度。
這些制度的建立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探索出了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的新途徑。然而,由於目前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這些制度只能是在一些地區推行,並不具有廣泛性,還有絕大多數的失地農民無所依靠。
1.2目前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
針對失地農民建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在我國是一項嶄新的嘗試,所以這些新生的制度難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進一步認清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我國失地農民的權益得到真正的保護。
1.2.1缺乏權威有效的法律法規依據。各地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各級主管部門下發的業務性指導文件,對全體失地農民而言,缺乏國家法律規定和政府權威文件的支持。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瘴工作的開展,完全依靠各級政府領導自身的認識,「肯定」則全面推動,「否定」則否定一切。
1.2.2阻礙失地農民的正常流動。失去土地的農民,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必然要走出農村,到城市中尋找工作機會,但是由於各地對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政策不統一,一旦發生社會養老保障的糾紛,就會由於缺乏通暢、公正的解決糾紛的機制,而導致失地農民流動困難,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流動。
1.2.3制度缺乏前瞻性。各地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運行了一段時間以來,已經逐漸表現出了某些落後性。制度設計沒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對接。各地政府大都從目前的經濟狀況出發,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採取政府保障、商業保險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模式,而沒有考慮到失地農民失去土地後,早晚要被城鎮化,其社會養老保障也勢必要與城鎮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相對接。
1.2.4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缺乏強制性。調查顯示,在目前各地實行的各種社會養老保障中,政府強制要求失地農民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僅佔8.3 %參保人數過少,不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大部分失地農民都存在著短視行為,他們更注重即時消費,而忽視未來消費。另外,由於他們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如理財能力不足,養老觀念相對滯後等影響,無法對自己的養老問題作出合理的安排。如果政府不強制他們現在就為其老年生活作出理性安排,那麼他們進人老年,生活水平將無法保障。
1.2.5基金增值渠道不暢,運營風險較大。社會養老保障基金的持續保值、增值,直接關繫到基金的壯大和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事業的發展。根據現行的政策,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與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一樣,其增值渠道被限制在存銀行、買國債的范圍內,基金增值在正常的情況下很難達到預定的增值標准。再者,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物價指數波動較大,銀行利率的變化也較為頻繁。在年利率較低、投資渠道單一的現實情況下,要想使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基金有效增值很困難。
2為失地農民建立與城鎮職工相對接的社會養老保障
我國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障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最初的國家保障到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參與;從各地政策不統一,到全國政策統一等,這些使得我國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失地農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將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逐漸被納人到城市人口中,那麼在為他們建立社會養老保障的時候,就必然要借鑒城鎮職工的社會養老保障政策,避免走彎路。我國應建立與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相對接的、水平略低的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建立與失地農民情況相適應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問題是資金來源問題。我國人口眾多,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也處於起步階段,國家的負擔很重,完全靠國家出資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既不可能,也不現實。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資金勢必要從土地收益中來考慮如何解決。有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收益分配結構中,地方政府和村級組織得到大部分,失地農民獲得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就決定了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資金要由地方政府、集體及個人三方負擔。有地方政府和集體參與的繳費,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就有了保障。建立全國統一的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將更高,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前途將更加樂觀,我國今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建立完善制度,加大推進力度。
2.1社會養老保障對象的選擇
社會養老保障的保障對象,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失地農民來區別對待。年齡在15周歲以下的失地農民,他們達到就業年齡以後,按照城市新生勞動力,進人城市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年齡在巧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沒有就業的,參加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已經就業的強制參加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年齡在勞動年齡(男60周歲,女55周歲)以上的,一次性交足養老保險費用,從交足費用的次月起領取社會養老金。社會養老金的水平不能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2.2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
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是整個制度的一個重要部分。失地農民本身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其可支配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土地的補償費。如果把土地的補償費一次性發放給農民,那麼有的農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把它用光。另外,集體和地方政府部分的補償費和收益,如果不採取相應的措施,也有可能被挪作他用。為了保證征地補償款不被挪用,實現專款專用的目的,資金應直接從國土資源部門劃撥。
資金的籌集模式應借鑒城鎮職工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模式,選擇「三位一體」的部分積累制,即由三方繳費「統賬結合」的資金籌集模式,政府出一點、集體補一點、個人繳一點。政府出資部分不低於保障費總額的30 %,從土地出讓金中列支,這部分資金全部進人統籌賬戶;集體承擔部分不低於保障費總額的40%,從土地補償費中列支;個人承擔部分從征地安置補助費中抵繳。集體和個人的繳費以個人的名義存人個人賬戶。考慮到失地農民收人不穩定的特殊性,繳費時間應具有一定的彈性,他們可以按月繳納、按季度繳納、按年繳納,或者是根據自己的收人情況,決定繳納時間。參加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必須在個人賬戶中交費,夠巧年以上的才能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2.3社會養老保險墓金的管理
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對失地農民的負債基金,是參保農民日後養老的「活命錢」,是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運行的基石,其管理和運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這項事業的成敗。在管理上,政府要積極參與,社會養老保險資金首先必須由政府專職部門統一管理,建立財政專戶,單獨建賬,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截留或挪用。其次,政府要建立相應的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風險基金,用於應對緊急情況或根據物價漲幅適時調整保障水平,確保失地農民領取的社會養老金不「貶值」。同時,對基金的正常運行要執行嚴格的監管,採取「收支兩條線」的方式進行管理。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基金管理機構與經營機構分開設置,前者負責對後者的監管和對社會保障市場的調控,後者負責基金的籌集、投資運營等,而且必須保障監管機構的權威性、公開性、科學性和獨立性。
2.4社會養老保津基金的運營
基金的運營要設法把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通過投資經營的方式實現增值。鑒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我們未必要將全部社會養老基金交由私營機構經營管理,可以交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在引進投資機構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對這些公司的資質、經營狀況和信譽水平等各方面進行認真地考察,同時引進多家投資公司,並引人竟爭機制,通過多元經營,分散經營風險。要保證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順利保值、增值,不能僅限於存銀行、買國債,必須實現投資方式多樣化,應適當涉足實物投資、銀行存款、國債及其他各種債券、股票、投資基金、抵押貸款、外匯、期貨和國際投資等,但是這些投資領域的風險和收益具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必須加強投資的監管。
基金運營的監管要採取「社會監管」的形式,也就是要通過強化監管,最大可能地降低運營風險,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監管主體應包括兩方面,一是政府要設置專門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機構,加強對經營機構的監督,重點應集中於金融、財務和業務方面,督促經營機構建立完善的管理規章。為了防止舞弊行為,要建立市場准人制度,規定基金經營管理機構的最低法定準備金和相應責任,建立財務公開、信用和績效評級制度以及嚴格的經濟處罰制度。二是設立由投保人代表、村組集體代表和代表村組與個人利益的管理專家組成的監管理事會,理事會既監管經營機構的運作,又對政府監管機構進行監督。這既有利於保證失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又有利於防止政府監管機構的失職行為。
2.5社會養老保險金的支付
由於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採用了「統賬結合」的模式。養老金的支付也應分為兩個部分。養老金二社會統籌部分+個人賬戶部分。社會統籌部分按照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計算,養老金的水平經常根據物價指數和工資指數定期調整,與當地的生活水平相適應。個人賬戶部分失地農民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完全取決於個人賬戶基金的繳納水平和增值狀況。繳費達到15年以上,年齡達到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55周歲)的失地農民可以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的發放,由社會保障部門委託指定商業銀行按月將養老金直接存人受益人的銀行賬戶,此賬戶的設立和更改完全與受益人的身份證信息掛鉤。參加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老年人,只要達到法定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即有權通過當地社會保障機構登記開這一收益賬戶。同時,由於銀行聯網制度的存在,受益人不管在何處居住,都可通過居住地的銀行取得這筆養老金。
『伍』 酒店組織了三次大課培訓,現在培訓已經結束,要寫培訓總結,請教寫作的提綱...謝謝...
一、200x年人力資源工作總述。
200x年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在進一步做好人力資源基礎性工作的同時;加強定崗定員、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不斷開拓人力資源視野,把握人力資源動態,吸收國內外最新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和理念,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與創新。
二、人力資源基本情況。
截至200x年12月31日XX物流(含合資、控股公司)員工人數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驛1288人,廣東新粵300人,實業93人,威盛17人,東方思維115人。
X物流學歷情況:截至200x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482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37人,本科242人,大專202人。
三、通過崗位分析與設置,做好定崗定員工作。
為配合做好公司經營業績和員工績效考核工作,加強人工成本控制,根據精幹、高效的原則,各屬公司結合本公司主營業務情況進行定崗定員,具體情況如下:
(一)通驛分兩類進行定崗定員: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務區對數以及業務范圍等關鍵指標進行分類;2、服務區按車流量、營業額等指標分類。
確定各類管理中心和服務區的崗位和人員配備,力爭為新的服務區建設提供標准化模塊。
(二)廣東新粵應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設施、通信、供電、監控、收費等不同業務量以及合同工程總額、里程和工期情況對現有組織架構、崗位和人員進行適當合理優化,控制好人員數量和人工成本。
(三)實業根據高速公路建設材料供應量、供貨總額和里程、工期、工程規模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不同業務情況來做好定崗定員工作。
(四)威盛根據海運以及新拓展的業務特點,在現有定編的基礎上分塊做好崗位任職資格條件說明書和崗位說明書。
同時我們通過走訪廣珠北、大學城、曲江和後門服務區、廣梧等項目,對各項目定崗定員工作進行調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崗定員資料。
四、積極推進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基本確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體系,形成較為規范的人事管理,從整體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水平。
公司本部根據公司管理體制的總體要求,已經完成員工培訓辦法、人力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員工考勤管理暫行辦法、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和人事檔案管理細則等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制度的初稿匯編工作。其中員工薪酬福利試行辦法和員工績效考核暫行辦法已正式頒布並在施行中。
廣東新粵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質量認證。通驛公司編制了中層管理人員考核管理辦法和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修改完善公司員工考勤管理實施細則和服務區人事管理制度,讓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規范化和更具操作性。東方思維根據勞動法和勞動政策法規,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明晰了獎懲、考核、異動與選拔、休假、勞動關系等內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勞動人事管理制度。
五、為適應公司戰略和員工個人發展需要,各屬公司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工作大大加強。
為不斷增強公司的競爭能力,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滿足公司及員工個人發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辦法,在培訓規劃與協調方面做了相應的工作,但公司整體層面上的專題(知識普及性)培訓和公司本部員工的培訓需要加強。
通驛精心組織,認真做好各類培訓工作。對新進員工進行上崗培訓,共舉辦三期服務區新員工培訓,每期20天共203人參加。舉辦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班,39人參加培訓。進行服務區區長應知應會培訓,歷時近4個月,21人參加,培訓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脫產培訓4天,主要進行服務區管理素質、業務流程、經營策略、財務管理、公文寫作等培訓;第二階段:業余自學法律法規及應知應會知識培訓近4個月,並進行了卷面考試。舉辦或送培308人次參加人力資源管理、勞動保險、計劃生育、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資格、注冊安全員、固定資產管理、財務會計基礎及檔案管理、稅務稅法、公文寫作、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統管理、文書科技檔案管理、保安骨幹、廚師、燒鹵、中餐服務技巧等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關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廣東新粵培訓工作效果顯著。一方面,新粵重點抓好技術人員培訓,通過賽寶認證中心參加了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經理和高級項目經理培訓班;另一方面,認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崗位業務學習: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進行專題業務培訓學習,積極配合開發部、技術服務部進行內部技術管理培訓,新員工上崗培訓,戶外拓展能力培訓。全年參加培訓的員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13人次)。
實業按照年度培訓計劃,加強了員工的教育培訓工作。從公司發展歷史和現狀、業務流程、企業文化等角度對新員工進行了入職培訓。組織員工到各鋼廠、水泥廠、瀝青廠參觀學習。對員工進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應用培訓。
六、著手進行績效考核與評估,客觀、公正、合理地評價員工業績,激發員工潛能和工作熱情。
公司通過對員工進行日常與年度相結合的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酬待遇、崗位調整、培訓開發及休假等掛鉤,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企業自我約束的用人機制,以實現人才在公司內部各崗位的優化配置,促進公司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質、精幹、高效的員工隊伍。
特別是實業根據用人機制和有關業績考核管理制度,將考核結果與浮動工資、年終獎金掛鉤,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員工中形成了爭先創優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設為動力,積極配合集團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強化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創新。
根據集團總體信息化建設部署,為充分發揮集團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優勢和信息化技術優勢,提升信息化建設工作,特別是關鍵管理手段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貢獻率。我們要求各屬公司藉助公司辦公自動化系統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總體規劃,完成公司決策報告控制系統、人力資源統計信息系統以及員工信息數據的電子信息化建設。
同時,為配合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司從9月起,歷時4個月,完成了廣東交通集團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XX物流)資料的錄入工作,該系統分為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績效培訓、組織信息、報表系統、系統管理六大模塊,包括人力資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務、技術工種、繼續教育、社會保險、離退人員管理、工資簽定、信息查詢等強大的功能,該系統的有效應用,能極大地提高人力資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水平。
八、做好公司人力資源戰略規劃,適應XX物流戰略發展需要。
為配合公司戰略的有效實施,根據XX物流戰略規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我們對XX物流人力資源戰略進行了初步的設想。
我們認為XX物流2006年—2010年人力資源戰略的總體設想是人才為本、激勵創新,努力培養、吸納、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重點是物流和信息化管理專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斷提高人才資源的管理水平,為實現XX物流發展戰略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持。
XX物流人力資源戰略SWOT分析:(一)優勢:交通物流資源的內部壟斷;員工的專業素質較高;優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二)劣勢:高端物流人才的缺乏;市場競爭意識不強;人工成本相對較高。(三)機會: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入WTO帶來的推動;勞動力市場專業人才供給充足。(四)威脅:人才爭奪激烈;人才流動頻繁;物流和信息人才缺乏。南粵物流人才觀設想:做德才兼備的南粵物流人。有才無德是歪才;有德無才乃庸才;無才無德即冗才;有德有才方人才。
XX物流人力資源戰略實施設想:做到「五才」,即求才、識才、用才、獎才、育才。(一)求才:1、外部引才,根據人力資源規劃,通過崗位說明書和任職資格條件,選擇適用的人員招募方法渠道和人員甄選工具,從名牌高校畢業生和社會精英中挑選優秀分子加入南粵物流。2、內部選才,通過工作輪換、競聘上崗、職位升降和幹部交流,建立有效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二)識才:通過人才測評、績效評估、動態激勵等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建立,真正地發現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三)用才: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1、80/20原則,企業中20%的員工創造企業80%的價值,應管好這20%的核心骨幹員工。2、授權管理,為適應當今新的管理思維強調組織扁平化的要求,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培養員工的獻身精神,可適當將一定的權力下放給員工,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公司的管理中。3、團隊建設與合作,在公司上市和重大事項的運作中,可以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培養員工對公司的認同和歸屬感。(四)獎才:建立一整套適合培養南粵物流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競爭力的激勵體系。1、建立多種價值分配形式機會、職權、資格認可、榮譽、休假、教育與發展、工資、獎金、津貼、福利、股權等。2、員工持股結合公司上市,進行員工持股。股權分配的依據是:可持續貢獻、突出才能、品德和所承擔的風險。保持核心層對公司的有效控制。3、獎金,主要是對超額績效和創新成果的獎勵(包括年終專項獎等)。4、晉升,主要依據員工的突出績效,同時參考任職資格水平。5、榮 譽,對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和工作態度優秀的員工授予榮譽稱號,設立創新榮譽獎。(五)育才:建立基於人力資源戰略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開發體系。1、兩大核心:(1)考慮企業戰略與經營目標對人力資源的要求;(2)考慮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要求。2、三個層面:(1)制度層面:涉及企業培訓開發活動中各種制度;(2)資源層面:構成企業培訓開發系統的各種關鍵要素;(3)運營層面:企業培訓與開發機構的工作內容與流程。3、四大環節:培訓需求分析、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活動組織實施、培訓效果評估。
九、努力做好職改工作,負責完成公司出國手續的辦理。
(一)職改工作:1、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完成9個專業科目79人次的考試報名工作。2、專業技術職稱申報,初次認定10人,申報中級資格2人,申報高級資格6人。
廣東新粵還辦理詹潤取等18人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經理資質申報手續(其中13人成功申報項目經理,6人申報高級項目經理);同時協助做好公司各類資質證件的年審工作。
(二)出國辦理:1、負責辦理公司9人6個月多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證;9人辦理3個月2次因公往返港澳通行證。2、協助辦理多個出國考察培訓團。
廣東新粵為部分管理人員辦理往返香港通行證申報手續4人次,辦理組團出國考察2個團21 人次。
十、根據公司業務和架構整合安排,做好廣東新粵移交的人力資源配置工作。
為加快公司上市工作的步伐,優化集團內部資源組合,理順我司對廣東新粵管理關系的歸屬問題,按照公司的統一部署,我部主要負責了廣東新粵移交人員的人事檔案、行政工資介紹信、工作鑒定及勞動手冊、勞動用工手續、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繳納等工作的及時辦理。
十一、配合完成威盛公司的人員分流工作。
為了實現威盛公司的順利發展,扭轉其快遞業務管理監控不到位和無法控製成本的局面,我們積極配合威盛公司,從人事管理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威盛公司人力資源部通過制訂嚴密的分流方案,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依法辦事,合理把握政策,嚴格控制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尺度,出色地完成人員分流工作。先後精簡分流310人,補償僅花費10萬余元,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費用支出,真正做到了妥善分流和平穩過渡。
十二、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級業務部門和公司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1、按規定及時辦理了勞動年審、工資總額申報工作;建立員工工資台帳,按要求及時填報人事工資、用工等各類年報、季報和月報。
2、為公司新調進及招聘的員工辦理勞動用工手續,並負責公司員工的勞動合同的簽訂及管理工作。
3、按勞動社保部門的規定,依法辦理社保、失業保、醫保的繳費基數申報手續,調整了員工的住房公積金標准。
4、及時計發員工工資及各項費用。
5、配合集團完成公司班子成員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全年接收人事檔案25份,移出人事檔案2份。
6、與樂萬企公司合作完成公司人事代理。
7、完成集團和公司領導臨時指派的其他工作任務。
『陸』 我單位要寫文章考試,只知道是勞動保障方面的,求一個臨考提綱
勞動保障的概念
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依法從事某種社會職業,並且在遇到風險和災難時通過國家和社會的力量為其提供基本的物質保證。
勞動保障的歷史變遷
早在古代社會,就已出現各種形式的社會救濟、救助活動。如一些宗教組織以慈善名義展開各種救助活動。
15、16世紀之交,英國由於圈地運動的原因,大量農民被逐出土地,喪失生計,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1601年,英國政府頒布《伊麗莎白濟貧法》,以緩解貧困者的生存危機。
19世紀末,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失業人數增加,貧富差距擴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許多與社會福利相關的社會服務運動。為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依法得到基本的生活資料,歐洲首先誕生社會保障制度。德國首相俾斯麥與1883-1889年間先後制定並頒布《疾病保險法》等保險立法。這些保險法標志著現代社保制度的誕生。
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1945年,在二戰後英國首次大選中獲勝的工黨全面實施《貝弗里奇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全面實行社會保障。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仿行。
轉變與加強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既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繫到社會的穩定。近幾年來,隨著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群眾就業觀念的轉變,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安置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民營企業就業人員數量顯著增加。民營經濟以其巨大的就業包容量為優化就業結構、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但民營經濟組織在解決勞動就業問題上,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或尚存著許多問題和困難,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和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客觀上使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從而降低了吸納新勞動力的積極性。特別是今年以來,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部分出口型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經濟出現困難,嚴重影響了勞動就業形勢。
二是傳統的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尤其對大中專畢業生來講,受傳統的就業觀念影響,在選擇到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地處鄉村的民營企業時,仍然很謹慎,這也使得許多民營企業的人才引進成本和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所以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尤為重要。
三是部分民營企業的員工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客觀上講,民營企業的素質仍是參差不齊,許多中小型企業因為認識不到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員工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政府部門的就業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服務於鄉村的勞動力服務機構尚未相應建立,使得農村勞動力缺乏統一性和組織性,致使許多企業實施外包、外協性工作的難度加大,無法靈活用工和全方位、多層次地提供勞動就業崗位,也不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六方面加強工作。
1、調整宣傳導向,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傳統認識和觀念。
2、切實制定、落實鼓勵扶持政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3、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及援助體系。
4、由市政府投資成立就業擔保服務中心,主要服務於小型企業和民眾創業,為他們提供小額貸款的信用擔保。
5、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民營企業規范用工的監管和指導力度。
6、積極鼓勵民眾創業。
民營經濟已發展成為解決勞動就業的主要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因勢利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廣泛、全面的帶動勞動就業,是我們各級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當然,作為就業者或從業人員,我們也要常懷感恩之心,要知道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政府和社會都要投入巨大的資源,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要努力工作,回報社會,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做出貢獻。
勞動保障大有可為
一、構建和諧社會勞動保障大有可為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並不能夠自動地實現社會和諧,作為維系經濟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制度內容的社會保障工作,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應是大有可為了。實踐證明,溫州市自實施一體化的社會保險改革以來,溫州百姓在逐漸形成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據統計,到2004年底,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有83.1萬人,有19.4萬人享受養老待遇,有20多萬人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參加失業保險的有39.5萬人,有1.7萬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39.3萬人,有1765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參加生育保險的有25.4萬人,有3088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一張為勞動者提供保障的「安全網」,正在並將在繼續完善的基礎上,為溫州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保證。勿需置疑,勞動保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是大有可為的,它起碼可以發揮「三大作用」:
一是當好就業再就業的「鋪路者」。就業是民生之本,盡管就業狀況主要取決於經濟的發展,但勞動保障部門在一定的條件下是有作為的,可以通過進一步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爭取創造條件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完善再就業援助制度方案,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延伸勞動力管理服務職能,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當好「鋪路者」。
二是當好社會保障「安全網」的編織者。溫州目前已形成了五險齊全的社會保險體系,這將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老有所養是大同社會的理想,也是社會和諧的保障;醫療、失業、工傷保險是社會的減震器。只有當人們不再為養老、失業和生病犯愁時,只有當工傷職工及時得到傷殘救治與補償時,這個社會的動盪系數就會最小,也才能體現出正義、誠信。當然,我們還要面對現實,溫州市目前的這張社會保險「安全網」還不結實也不完善,需要繼續編織。
三是當好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護駕者」。多年來,勞動保障部門以職能處室為主體,在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如清欠工資、規范用工、督促參保、工傷補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從權力控制優先到權利自治優先,是現代國家和公民社會的標志,和諧社會應當注重公民權利與公共權利的協調,和諧社會的發展趨勢,主要靠公民權利的自我約束與管理。但社會群體中總會有不諧音,對那些違法的企業個體,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具有的公共權力,就得理直氣壯地舉起法律之劍,切實地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二、構建和諧社會勞動保障任重道遠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分化有加劇的趨勢,不可避免地會引出不協調與不和諧,如收入分配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化、勞動關系的復雜性造成勞資關系之間的對立與沖突日益顯性化、農民工的就業及工傷等保障待遇歧視化,等等,都給弱勢群體的權益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是勞動保障的管理源頭勞動關系的不和諧。從勞動關系主體上看,農民工已融入現代勞動關系中;從勞動關系層次上看,雙重、多重勞動關已成為普遍現象,完全打破了單一勞動者的傳統形式;從勞動關系表現形式上看,事實勞動關系、試用期勞動關系、借調勞動關系、派遣勞動關系開始大量出現,由此帶來的社會保險擴面與重保、勞動關系的主體及法律責任等問題,都是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亟待攻克的課題。對此,我認為要在「三個加快、三個加大」上下功夫。
「三個加快」。一要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就業機制。只有統籌考慮並加快考慮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才能構建和諧社會。二要加快完善城鄉協調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要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同的社會保障項目設計。當前首先要解決好失土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進一步探索改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三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城市救助體系目前應當說已較為確保,但農村低保、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仍很艱巨。因此,從大保障的角度來說,政府要在理順部門職能的同時,加快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建立。
「三個加大」。一要依法加大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力度,其主攻方向是個體、非公企業和外資企業,按照「大數法則」,實行全員參保,增強社會保險的保障功能。二要加大勞動保障法制建設力度,現在,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相對比較完善,基本上達到有法可依,但法律「鋼性」不強、制約手段不硬、處理程序過長。因此,不僅要加快健全勞動保障法律體系建設,而且要改革勞動行政訴訟的格局,改善訴訟環境,縮短訴訟時間,使勞資雙方合法權益及時地得到法律的裁決和保護。三要加大勞動保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現有的勞動保障行政管理職能仍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管理的主體主要還是城鎮職工,面對農民工已融入到現代勞動關系的現實,勞動保障的管理職能要抓緊調整延伸到農村勞動力的管理,管理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勞動者。可以說,關注全體勞動者的權益,是構建和諧社會對勞動保障部門的新定位
您看這個可以嗎?
我只了解這么多,這方面的書籍也只有關於法律的,希望對您有幫助!有問題還可以和我探討。
『柒』 弱勢群體社會保障論文提綱怎麼寫
「弱勢群體」擴大化是社會之痛,它不但加劇了社會不公,破壞了社會正義,也內打擊了人們的上進心容,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要減少社會「弱勢群體」,別無他法,一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首先消滅經濟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再就是把一切納如法律軌道之內,通過法律限制公權力,保障私權利,讓公民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經濟上強勢了,權利上也強勢了,自然也就沒有「弱勢」之說了。
需要從收入分配機制上加以保障,政府應當將收入再分配問題置於突出位置,對低收入階層和弱勢人群給予特別的關注;第二,要賦予不同群體公平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在公共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上要形成合理機制;第三,要科學設計社會階層流動機制,從戶籍制度、社會保障、稅收和財政收支體制、利益表達機制等方面確保弱勢群體的權利,通過制度變革使國家最大限度地代表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捌』 如何建設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論文提綱
這是我的論文提綱。
淺談如何建設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1997年,在我國黨的十五大中提出:「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按照這次會議要求,我國大力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開始初步形成。
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
(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滿足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
二、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嚴重滯後和不健全。
(二)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立法層次低,缺乏較高的法律權威和必要的法律責任制度。
(三)社會保障的法律實施機制較薄弱,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宣傳較弱。
(四)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
(五)當前社會保障制度沒有與國際接軌,在對外交流中產生障礙磨擦。
、如何完善我過的社會保障制度
(一)加大社會保障基本法的立法力度。
(二)健全社會保障的司法機制。
(三)重點解決社會保險金的支付風險問題和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五)適時對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作出調整。
(六)重視社會保障人才的培養工作。
老師給我的要求是:評語:在提綱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寫作的思路。提綱應該以大小標題的形式表明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論文的邏輯性。 重要性不應該放在論文的最後一個部分,要麼可以放在第一部分。要麼可以刪除,另外增加一個部分,進行原因分析。
『玖』 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論文提綱怎麼寫啊 急急急啊
依我看,首先要了解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有哪些。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和社會主流的差距體現在哪裡。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需要社會哪些援助,發表自己的主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