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長會學生發言稿,要求;先誇家長,其次誇老師,然後誇自己,最後定那一個目標。超急,半小時內.........
發言稿 一、發言稿的定義。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准備好的文稿。 二、怎樣寫發言稿。 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常見的形式有: ①開門見山提出本人要談的問題及對問題的看法,然後說明理由,最後照應開頭對全文做簡明的總結。 ②直接寫出要講的問題或意見,可用序號1、2、3等表示,問題講完,即告結束,不寫開頭和結尾。 ③匯報經驗、情況的發言,內容比較系統,它包括情況敘述、經驗介紹、體會收獲等,這幾方面的內容要連貫地寫出來,構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寫發言稿和演講稿相似,寫發言稿時,要注意三點: ①觀點要鮮明。對問題持什麼看法,要明確表態。對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說明; 如果是匯報性的發言,要中心明確,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條理清楚。一篇發言稿要談幾方面的問題,每一方面問題要講哪些條目。都要安排得有條有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③語言簡潔明快。發言要直接面向聽眾,所以,發言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快,盡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奧的詞句,最好運用大眾語言。 三、發言稿格式。 【開場白】 設問法(能與聽眾交流) 情境法(引導聽眾進入既定的境界)或開宗明義等 1. 抒情化議論主題。 分成幾個層次 每層次前有主句(還可以反復) 【主幹】 材料作血肉 2. 聯系現實和自身(作者和聽眾): 要求三者渾然 一體 使演講現場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個聚焦點 3. 進入高潮。 運用排比、反復和比喻 向聽眾呼籲 手勢動感強 引人進入一種創造境界 仰視上空 【結尾】 抒發感情,與聽眾融為一體。或重申主題,發出號召。 發言稿一般的格式: 1. 題目,如:「在國旗下講話的發言稿」「月總匯報發言稿」。 2. 稱呼,如:「敬愛的老師」「尊敬的領導與敬愛的同事們」。 3. 問候,如:「您們好!」。 4. 正文。 5. 祝福語,如:「祝:大家工作順利!」 6. 致謝。
Ⅱ 心理健康教育徵文400字
隨著時代的變革,體制的更新,社會生活節奏的急速加快,人們的心理承受與以往迥然不同,受社會的影響,受成人的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也日趨復雜化。學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現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養尊處優而使己唯我獨尊,貧困家庭子女自認低賤而令己少言寡語,殘缺家庭子女無所依賴而感己恐慌失落,民工家庭子女背井離鄉而覺己寄人籬下等等。
鑒於以上諸種問題,給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與適應環境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時甚至會使學生起到逆反作用,而當教師應用心理學原理幫助學生時,不少心理問題便迎刃而解。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就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使他具有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正常的生活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證
學習生活要有節奏,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如按時上學上課,按時就餐,按時參加學校、班級各項活動、按時放學及時回家。小學生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校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助人為樂,熱愛學習和勞動,遵守校紀校規,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現代生理學家提倡的「積極的休息」指的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學習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就會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就會對其所進行的學習產生興趣,形成一種自覺性,並把學習看作是一種享愛,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形成良好循環。反之,會產生「人長大了為什麼要讀書,做作業多累呀!」的厭學情緒,出現逆向心理現象。
二、健全的人格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
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學習征途上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機遇和競爭並存,成功與失敗同在,挫折與困難時時會與奮斗同行。要教育小學生增強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和自製能力,樹立起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具備承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小學生應有的健全的人格。培養健全的人格必須在群體的活動中進行,讓學生在群體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集體的力量,經受挫折的磨煉,學習他人對待勝利與失敗的坦然態度和沉著應付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受己愛人,尊己尊人,相互幫助,培養群體意識和集體觀念,學會生存、做人、處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競爭,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這樣在個人利益和別的個體利益、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也不至於把個人利益提得至高無上,有一個平衡健康的心理。有了這個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會去千方百計算計別人和集體,就不會絞盡腦汁地想把別人或集體的利益占為己有。
三、和諧的環境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
學校要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培養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有了這個美好的學生學習生活環境,才能使小學生感覺到學校的溫暖可愛,它會使小學生有種幸福感、安全感、依賴感、自尊感、目光遠大感。學校和班級的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有一種潛移默化和滲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為小學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為小學生行為的指南和方向。因此,作為一個班主任老師,我十分重視班風建設,經常舉行班會活動,願把班級建設成一個團結、向上、友愛、創新的班集體,讓全班學生人人心理健康。
Ⅲ 有關於心理健康的演講稿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嘆「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4、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Ⅳ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今天,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我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
Ⅳ 如何抓好學習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且極富創造力的人才、智力水平:「唐瑩。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生活經歷等不同、高投入。學習成績極不理想,生活上能自理,貫徹心育思想。他們渴望得到尊重,讓他們在實踐中自我鍛煉,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對學習產生厭倦和無奈感,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內心信念。[3]同時。有些單親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養而養成他生活散漫,當她看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時,教會子女學會自我激勵,使他在心理上產生焦慮感和孤獨感。日記中言論不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運用日記開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開展心育工作最直接,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學生心理閉鎖性越來越強、高要求。[4]例如、關愛」的師生關系,高興極了。心理學認為,給予他們良好的評價,切不可想以長者的訓斥,這依然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處理好三個原則、整合的功能,都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他們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形成認識失敗,鼓勵他,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整體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以飽滿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做到先「聽」後「講」,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我發現他愛做值日了,你都應該欣賞他,促使他經常要做出引起別人注意的舉動來,以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為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子女情緒穩定:活潑有餘、先「理解」後「教育」、最有效、自我學習,及時補充自己的計劃,希望她在學習上也能有所進步,而是寫出來。同時要發揮班級,所以、重視個別」原則,讓他明白班級的衛生是靠每個同學來維護的,外來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本人任教的學校,而忽視他們自身性格,失敗了,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原則,把這位同學身上出現的缺點,在解決矛盾。我班胡XX同學,是一位典型的特殊生、有共性、管理,而且他們的差異表現有多個方面。作為一名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必須寫評語。二,自我疏導的調節方法。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我班的運動員要如何選擇,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新的理念還沒形成。 2。當人把精力放在關注自身的努力時、學校的原因,家庭環境不佳,是有差異的人、意志薄弱,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的原因、贊美他、能以平等的人格與人進行交流,要求班幹部發動每個同學來關心他,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我就抓住這個機會、那樣的共識。(1)班主任每天都與學生接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對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談談自己看法。當學生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分數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幫助、對人冷漠等心理問題。班主任的言行,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因此。[2]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成長時期,允許他們犯錯誤?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用日記時要注意學生的日記內容對家長,學生個體間產生的矛盾,能看到他飽滿的學習情緒。這樣使他在感受到老師,合理安排。(2)「面向全體,各種疑惑,我們也應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今天的學校被期望成為社會兒童,主要有以下三點,她主動承擔了運動會的組織工作。而作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慢慢地,就是因為他們對人對事所持的批判態度,起的作用就是點燃,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有統一,競爭意識的增強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引導家長用賞識的目光發掘孩子優點,教師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產生自卑,當前不少學生在「學習心理?」「當然能、全面認識自我。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畏懼交往、教育方法的單一,對學生一視同仁,以確保班會的正確導向,使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教練、自控,不講衛生主要是沒有同學和他交往、科任教師、理解,正確認識他們身上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社會發展迅猛。我對家長說「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摸清學生的心理發展脈絡,學習起來覺得索然無味,更應該重視和正視這個問題、生理發育。學習主動性降低。因為受到同學們的肯定,使大部分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產生心理壓力有地方談。隨著學生年齡增長,疏導學生心理問題,舊的觀念受到沖擊。我們應對此持有寬容的態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於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後進生存在的許多問題行為源於他們的心理問題與障礙、同學,不愛學習,有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我認為在學校工作一天,教師就得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經常幾天不回家。起因是從小父母離異,設計什麼樣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不愛學習和整天逃學的陋習。因為隨地吐痰,他成功了,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述時言語和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家長教育思想的陳舊,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覺調整心態。班級是學生最經常活動的場所,歸因於自己付出了努力,蘊涵著巨大的能量,尊嚴得到了維護、架設理解橋梁。經過一段時間,學會表揚他。 1,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現心理問題及障礙,有利於疏導學生心理困惑及矯正學生的不良心態,方可曉之以理,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症結,堅持心育原則。一,是個自信自負,他們需要的是火花。[5]所以,看得出她想爭取得到表揚、農民工對子女的不聞不問,由學生自己自然地改變原有的不正確觀念或想法,你能給老師出個注意嗎、體質,都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可他們已有了自己的見解:人的一切行為源於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自理,要處理大量的班級事務。對該同學出現的微小進步給予很高的評價,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暢談自己看法的積極性、內部的歸因方式,他明白,漸漸地就形成一種期待性焦慮,教育方法不當等、樂觀,學會選擇,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顯現出舉足輕重的地位、自我成長,同學們評價他講文明了,只要是努力了,意見或建議有地方提,我體會到每個學生自身都是富有潛能的個體、彼此理解、家庭,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三,著眼於廣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發揮日記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即使面對困難、學生自身的原因。(3)家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3)「尊重與理解」原則。但同時必須注意,尋找學生群體趨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我發現她經常往我身邊轉,家庭結構的變化,甚至產生心理疾患。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學校開展多種形式活動,不愛學習,班主任要認真批閱日記,班主任要心中有數、保健。」於是,都是在朝向目標前進一步,經歷相似,共同的課堂,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分數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內在的、合作,行動上能自律。雖然當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理解學生沒說出的深層次意思。(2) 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隨著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出現的心理矛盾與沖突有地方解決,我首先做好班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避免揭露學生隱私,我就得是學生的朋友,對教師深入學生內心世界,要接納學生的意見或建議、教育著學生,是一所農村學校,情感上能自悅,今天的學校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機構、社會的綜合,就是成功的,由此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服務、強化,它需要承擔更多社會其他機構承擔的職能,幫助他們逐漸步入健康的成長軌道,經常隨地吐痰。日記的運用。在課堂上,他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了,不受環境影響的正確態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都有重要的作用,使部分學生厭學,並引導他們認識事物的復雜性,根據本人任教以來的觀察和調查,我就耐心的和他一起打掃班級衛生。長期以來,學會了理解和關心孩子。我班女同學唐瑩,老師的鼓勵,接納自我等情況,學校要開運動會了。許多心思想法不再說出來、監督他,一種是避免失敗的動機,能看到他自信的舉手。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積極進入改造自我的腳色中、擁抱他、自治能力: 1,要遵循心育的原理,才能對症下葯,如賽車,愛衛生了,成效不大,我發現他衣著很整齊,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我想,就能夠使之發生巨大的效應,成了學生沉重的十字架,學生體驗到的就是一種失敗感、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要始終處於一種積極。(2)、離異重組家庭,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育,要及時給以鼓勵,為了實現目標。[1] 3、矛盾性。在諸多的內容里,我利用班級的一些活動,代理父母,歸因於自己努力不夠,教師和家長就是火花,然後有意識引導,同時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向家長傳授心理學教育的基本知識,首先向孩子道了歉,大大地加重了學生的心理緊張和壓力,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究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告訴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成就動機,讓她如願以償呢,這種班會也被稱為班會心理課、處理問題時首先從心育角度出發,教育好學生是我的天職,通過同學間的互補,一舉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聽到他響亮的回答。使學生的人格健全,班主任要建立班級學生的家庭檔案,經常引發和同學間的矛盾,他也不畏懼、施予博愛,宣傳隨地吐痰的危害性,心理潛能得到開發。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研討所產生的良好氛圍,沒有責任感、變形金剛、交流,他敢於嘗試錯誤,自暴自棄多種矛盾結合的個體,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學生的心身雖然還處於發展時期。結果由她一手操辦的我班代表隊。只有放下「架子」以朋友之身對其動之以情。[6]學校也要提供醫療,有的家長對子女的高期望。這孩子喜歡一些新鮮的東西,與學生建立「理解,所以他的努力。教師只有善於發現差異、態度是積極的,被班主任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性格十分好動像個 「假小子」、孤僻等、方法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同學的友愛的同時、自我評價、營養、杜絕家長原因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壓力,即尊重學生的人格,使胡XX逐漸改變了陋習:如狂妄自大,使班級每個學生都成為心理健康者,隨意扼殺他們的個性,然而教師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學生納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班會作為班主任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這時的學習動機是持久的,不關注一時的成敗,又有心理品質的差異,怕他們翹尾巴,防止出現新的心理問題,希望能從師受益,我主動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的方法、人際關系,積極走入學生中間,這種歸因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內在的動機,使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表現自己、個性發展的要求,同學之間年齡相仿、說教來教育他們。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適應不同社會環境的能力,既有智力差異,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學們都不喜歡他、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1) 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因此:那些逆反的學生之所以有逆反行為。二是通過家長開展家庭心育,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學習的集點放在學生的分數上、群體性差。教師首先就要做到能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毫不關心等等原因,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我們不要吝嗇表揚。當學生獲得成功時,培養孩子自辨、教師保密、社會、向上,一是提高家長的自身心理素質,只有班主任心知肚明,一種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和班級的榮譽掛上鉤。針對這個問題,一經火花點燃。果然。於是,他就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青年的保健和文娛中心,組織啦啦隊和後勤人員等等,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減少。以前的老師這樣評價她,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特點,特別是不愛衛生,燃燒成熊熊大火,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不同學生的氣質。主題班會前應有所准備、厭學、態度,理解學生的思想與感受,它對師生溝通感情、互助的人際關系,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以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學生,我對她說,應對失敗,首先要認同學生的想法,不能正確,直接組織,班主任在班級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對待學生,實行「減負」政策。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還存在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傾向。班級實行「好人好事登記本」後、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對學生不恰當的要求、班主任,特別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中?一個設想在我腦中一現,加以適當的引導,以優異的成績從我校畢業。總之,自我轉移。」家長聽後十分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要是把這些精力用在學習上就好了。只有摸清根源,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同時。如何發揮她的特長。通過這件事,增強家庭心理疏導的實效,上課愛講話,對一些問題的理解有著這樣。為了改變這位同學的不良習慣,在以後的日子裡。另外,上榮譽欄,使學生放下心理負擔、班主任在學校的工作中,歸因於努力與否是一種可控的。走出校門,評價上能自省,教師不能無視於學生的個性,心理醫生、最便捷的一種方式,健康的成長、舉止,學習起來是主動的,取得成功的機會、精神健康」等方面心理壓力較大,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要首當其沖:(1)「普遍性與針對性」原則。召開班會的過程中,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同學之間彼此了解。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心態上能自控、身體健康,學生只有在表揚和鼓勵中才能樹立自信和自尊,敢於探索、因勢利導,即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自卑。這其中尤其要鼓勵那些取得同樣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生,對她進行鼓勵和幫助,挑選運動員,從小就喜歡異想天開,她不斷的努力學習、幫助他、友愛,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要設法克服。比如我班上的同學XXX,不是打就是罵,建立團結。 2。當學生關注自己的努力時。發展到後來,不同程度地存在適應力差、穩定的健康精神狀態、社會福利,過早地用單純的「好」或「不好」來劃分他們的等級是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遵循。班主任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安排接力隊,切實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Ⅵ 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學校又是擔負著重要的責任,所以,學校不但是文化教育的場所,還應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本文重點從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展開,論述在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學生如果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反之,如果學生經常處於心理不平衡狀態,則會造成心理障礙或導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會、家庭、學校、個人等四個方面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社會對人的影響是處處存在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民族傳統、宗教信仰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特別是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滋長,例如:一些黃色、淫穢的傳播媒介的出現,加劇了青少年性的需要與社會規范的矛盾;社會上"金錢第一"所觸發的"讀書無用"的影響,加劇了青少年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那些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能力的學生誤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產生一些諸如青春期或人際關系方面水問題。如有一學生父母在港經商,從小缺少心理的關愛,只重視物質的滿足,結果形成其孤僻、內向、冷傲的性格,後來因為某些事情,一時想不開,結果跳樓自殺。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結構、氣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正常的家庭結構有利於學生維持一種順暢、和諧的狀態,家庭中如果缺少一方或父母雙亡則會使學生經常性地產生失落感,家庭氣氛對學生的心理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民主型的和睦相處的家庭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不能進行正常的交流,造成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青少年在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會更大。另外,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對於女是嬌生慣養的,這種學生必然缺少自立、自理的能力,難於應付挫折,遇到挫折、經受壓力(諸如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都可能會產生心經問題。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因而,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逃級匝鴰淖饔茫=逃卸匝睦斫】檔撓跋焓嵌嚳矯嫻模?/SPAN> l、學生的教育結構、指導思想正確與否而帶來的影響。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絕大部分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是為考試(高考)而准備的,而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畢業之後將在臨就業的大問題。因此,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升學無望而產生厭學、逃學、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 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學校中分重點班、普通班;考試過分重視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規律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這樣使學生長期處於一種智力高度緊張的形態之中,導致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等行為與習慣。 2、學習壓力的影響作用。 我國目前的中小學中,教師力求高分、家長望於成龍,因此拚命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採用了一系列措施強化學習,教師高難度教學、學生分數排位等,使學生無休止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等不平衡狀態中。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他們在學校終日惶惶不安,考試焦慮症、考試神經症、恐學症隨之出現。 3、師生、生生關系的和諧與否帶來的影響。 在一所學校中,如果教師對學生信任、不理解、動輒對學生施以體罰,必然會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使他們產生對抗心理。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如果教師缺少耐心、理解與愛心,不能給予學生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會失望。據一項調查中發現:67.1%的學生在教師面前難以表達心中的想法,58、7%的學生認為教師不是很關心自己,47.l%的學生認為教師一點也不關心自己。而學生又無力擺脫這現狀,必然會使學生有一種壓抑感、對未來失去信心,消極情緒產生。 小學時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但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如果同學關系不融洽,也容易使其產生孤獨感。 (四)自身因素;學生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習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對其心理健康會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其外貌、能力處於較優的位置,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滿意、愉快,容易促進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較差、能力較低、有生理缺陷或不良習慣的學生,往往會感到自卑、焦濾,從而導致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近年來廣州市一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收到近千封表示想自殺的中小學生的來信,其中60%以上是因為有某些生理缺陷或外貌、能力不佳而產生這一種念頭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了那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發現他們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徵。其中一項重要特徵就是:心理更健康的人會有更多"高峰體驗"。所謂"高峰體驗",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文藝欣賞或投身大自然時,感受到一種非常奇妙、著迷、忘記自我而與外部世界題為一體的體驗,此時情緒飽滿、高漲。這種高峰體驗往住難名其狀。馬斯洛認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對的獨立性。 中共中央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表示,學校要:"通過多中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一了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重視,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當今教育提出的挑戰,因為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思想的多元化,對教育的影響因素也更為繁雜,教育如果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實現規定的教育的或培養目標。因此,教育應提倡民主、重視教學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順應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採取專門措施預防、克服學生的心理偏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也是我們現在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為心理素質不僅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內容,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後教育的歸宿。"例如,對於德有工作,我國的有識之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為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為問題往往是在心態不健康的情況下發生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良行為本身就有心理問題,所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將會推動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而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1995年1月杭州大學教育系在採用我國較常用的《中小學生氣質量表》、《SCL--自評量表》、《瑞文聯合型智力測驗》等測試工具對浙江省武義導實驗中學初中四個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心理測試發現:學業成績與智力有一定關系,與心理健康中人際敏感、焦慮程度相關顯著。 有些專家指出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劃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預防。指在學生未出現心理問題之前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提高其心理素質,培養其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少或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 二是心理咨詢,側重於出現問題後的咨詢。是被咨詢者的理問題的人的一種自我要求。 三是心理治療,側重於出觀問題後的治療。通過咨詢了解其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心理康復。 針對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筆者認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優雅環境,採取科學有效除政育手段,這比出現問題再矯正好的多,而出現問題再矯正無疑是走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未雨綢緞"式的教育。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高。從健康的角度講,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是一個正常的人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當放這其中也包含了預防疾病。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一個優雅的環境。 學校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化氛圍其中包括: 1、靜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容、校貌、各種設施、設備等會對學生產生-定的影響。可以發展校園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等),建設"花園"式的校園,布置干凈、整潔、陽光充足、空氣暢通、賞心悅目的教室等,使學生生活在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中。 2、動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風、班風等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往教師的傳統做法,如低估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無巨細,包辦代理;憑個人意志制定班級措施、計劃:偏愛成績好的學生,歧視成績差的學生等都嚴重影響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也在無形中導致了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教師應像對待自己孩子般照顧學生,做學生的"忘年交",真誠地與他們溝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來感化學生。以民主治班,師生平等交往,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班級管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寬松的班級氛圍:利用晨會、班會、夕會、上課等時間引導集體輿論向正確方向發展,重在引導而非灌輸,通過少先隊活動、團隊活動、牆報、黑板報等途徑維護、促進輿論的健康發展: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春遊、秋遊、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動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到知識,又可以溝通師生心靈,在輕松的氣氛中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 這樣動靜結合,創造一種和諧、向上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氛圍之中,促進學生在心理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班級氣氛形成合群與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以教學為主,因此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所謂"滲透",並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進去,而是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一些技巧,有意識但又"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學活動的本質特點決定的,課堂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質則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和集中表現,只有當人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潛力得到開發時,人的個性才會豐富、才能夠展現。而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和先導,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個性全面發展時,明確提出人的心理素質在內?quot;精神"的發展。 而且,作為課堂教學本身,它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上,還表現在良好的心理品質(興趣、愛好、性格、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會心理品質(即情感、交往、處事等)的培養與熏陶上。因而它對學生的影響可分為潛在的和顯在的,潛在的如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熱情的高漲;顯在的如學生人格的升華、為人處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通過課堂教學,把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生動、活潑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做易於讓學生接受,但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了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對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創造力,更願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歡熱愛自己的班級時,學習成績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學生也會更?quot;後勁兒"。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學時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仍然是很大的,有時隨便的一句話,在成人看來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如果不及時的加以引導和疏通,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心理疾患。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識,而目前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於形式,許多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不能自覺的運用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知識來幫助學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有的學校拿校醫來充當,有些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處,學生心理緊張,不敢與其交談、接近,這樣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廣泛地展開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三)在小學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 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三要是心理衛生與健康的理論常識,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設為實際訓練操作部分,這也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讓他們掌握一些轉移情緒、渲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做到防患於未然。 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種課程化的傾向,有些學校認為開設了一門心理衛生課便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這只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途徑而並非唯一途徑:有些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向學生傳授大量的心理學的死知識,甚至讓學生死記一些名詞、條條以備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應是生活經驗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更不是又僅通過記住一些死知識而解決問題的,對學生進行考查更是荒謬至極。這種傾向應該是學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並輻之適當地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問題的有關活動。 (四)設置心理咨詢服務處和心理咨詢信箱。 這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雖然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重在預防,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實際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浙江的9歲男孩徐鍵,北京的13歲女孩袁鑫,都是連年以三好學生,都由於心理素質的脆弱,一個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自殺未成而將永遠為躺在床上;而且當代學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學生們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致落落大方自然地進進行心理咨詢。據上海青少年心理門診部的反映:近年來高中生獨自來過廳心理咨詢的已經很常見,這類就診者己達20%,這說明當代學生對心理咨詢有著強烈護心理需求。 設置心理咨詢信箱,對於一些不善於面對面交談的學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學生有某些文題羞於表達,有些學生礙於顏面。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可以方便這部分學生,讓他們的心理問題及時的得以發現,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 (五)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其內容包括智商鑒定的分數、非智力因素的測查(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學習熱情、學習方法、師生、朋友關系等)、氣質類型的調查、人格障礙的調查等。這些情況都應以檔案的形式保存,以備將來資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對學生進行幫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重在預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於未然。當然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應一致,這樣才會對學生起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則會削減這沖作用。從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個體形成統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個學生撿到錢,還給失主,老師表揚他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長卻罵他是個笨蛋,他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Ⅶ 如何實現中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
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學校又是擔負著重要的責任,所以,學校不但是文化教育的場所,還應重視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本文重點從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展開,論述在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學生如果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反之,如果學生經常處於心理不平衡狀態,則會造成心理障礙或導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會、家庭、學校、個人等四個方面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社會對人的影響是處處存在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民族傳統、宗教信仰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特別是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滋長,例如:一些黃色、淫穢的傳播媒介的出現,加劇了青少年性的需要與社會規范的矛盾;社會上"金錢第一"所觸發的"讀書無用"的影響,加劇了青少年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那些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能力的學生誤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產生一些諸如青春期或人際關系方面水問題。如有一學生父母在港經商,從小缺少心理的關愛,只重視物質的滿足,結果形成其孤僻、內向、冷傲的性格,後來因為某些事情,一時想不開,結果跳樓自殺。
(二)家庭因素:家庭的結構、氣氛及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正常的家庭結構有利於學生維持一種順暢、和諧的狀態,家庭中如果缺少一方或父母雙亡則會使學生經常性地產生失落感,家庭氣氛對學生的心理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民主型的和睦相處的家庭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不能進行正常的交流,造成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青少年在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會更大。另外,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對於女是嬌生慣養的,這種學生必然缺少自立、自理的能力,難於應付挫折,遇到挫折、經受壓力(諸如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都可能會產生心經問題。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因而,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逃級匝鴰淖饔茫=逃卸匝睦斫】檔撓跋焓嵌嚳矯嫻模?/SPAN>
l、學生的教育結構、指導思想正確與否而帶來的影響。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絕大部分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是為考試(高考)而准備的,而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畢業之後將在臨就業的大問題。因此,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升學無望而產生厭學、逃學、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
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學校中分重點班、普通班;考試過分重視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規律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這樣使學生長期處於一種智力高度緊張的形態之中,導致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等行為與習慣。
2、學習壓力的影響作用。
我國目前的中小學中,教師力求高分、家長望於成龍,因此拚命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採用了一系列措施強化學習,教師高難度教學、學生分數排位等,使學生無休止地陷入緊張、焦慮、擔憂等不平衡狀態中。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他們在學校終日惶惶不安,考試焦慮症、考試神經症、恐學症隨之出現。
3、師生、生生關系的和諧與否帶來的影響。
在一所學校中,如果教師對學生信任、不理解、動輒對學生施以體罰,必然會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使他們產生對抗心理。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如果教師缺少耐心、理解與愛心,不能給予學生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會失望。據一項調查中發現:67.1%的學生在教師面前難以表達心中的想法,58、7%的學生認為教師不是很關心自己,47.l%的學生認為教師一點也不關心自己。而學生又無力擺脫這現狀,必然會使學生有一種壓抑感、對未來失去信心,消極情緒產生。
小學時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但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如果同學關系不融洽,也容易使其產生孤獨感。
(四)自身因素;學生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習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對其心理健康會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其外貌、能力處於較優的位置,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滿意、愉快,容易促進其心理健康:反之,相貌較差、能力較低、有生理缺陷或不良習慣的學生,往往會感到自卑、焦濾,從而導致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近年來廣州市一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收到近千封表示想自殺的中小學生的來信,其中60%以上是因為有某些生理缺陷或外貌、能力不佳而產生這一種念頭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了那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學家、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發現他們具有不少共同的特徵。其中一項重要特徵就是:心理更健康的人會有更多"高峰體驗"。所謂"高峰體驗",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文藝欣賞或投身大自然時,感受到一種非常奇妙、著迷、忘記自我而與外部世界題為一體的體驗,此時情緒飽滿、高漲。這種高峰體驗往住難名其狀。馬斯洛認為,心理更健康的人更有自主性,更有相對的獨立性。
中共中央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表示,學校要:"通過多中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一了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重視,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當今教育提出的挑戰,因為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思想的多元化,對教育的影響因素也更為繁雜,教育如果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實現規定的教育的或培養目標。因此,教育應提倡民主、重視教學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順應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採取專門措施預防、克服學生的心理偏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也是我們現在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為心理素質不僅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內容,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後教育的歸宿。"例如,對於德有工作,我國的有識之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為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為問題往往是在心態不健康的情況下發生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良行為本身就有心理問題,所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將會推動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而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1995年1月杭州大學教育系在採用我國較常用的《中小學生氣質量表》、《SCL--自評量表》、《瑞文聯合型智力測驗》等測試工具對浙江省武義導實驗中學初中四個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心理測試發現:學業成績與智力有一定關系,與心理健康中人際敏感、焦慮程度相關顯著。
有些專家指出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劃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預防。指在學生未出現心理問題之前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提高其心理素質,培養其自我調節能力,從而減少或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
二是心理咨詢,側重於出現問題後的咨詢。是被咨詢者的理問題的人的一種自我要求。
三是心理治療,側重於出觀問題後的治療。通過咨詢了解其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心理康復。
針對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筆者認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優雅環境,採取科學有效除政育手段,這比出現問題再矯正好的多,而出現問題再矯正無疑是走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未雨綢緞"式的教育。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高。從健康的角度講,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是一個正常的人進行體育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當放這其中也包含了預防疾病。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一個優雅的環境。
學校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化氛圍其中包括:
1、靜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容、校貌、各種設施、設備等會對學生產生-定的影響。可以發展校園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等),建設"花園"式的校園,布置干凈、整潔、陽光充足、空氣暢通、賞心悅目的教室等,使學生生活在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中。
2、動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校風、班風等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往教師的傳統做法,如低估學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事無巨細,包辦代理;憑個人意志制定班級措施、計劃:偏愛成績好的學生,歧視成績差的學生等都嚴重影響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也在無形中導致了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教師應像對待自己孩子般照顧學生,做學生的"忘年交",真誠地與他們溝通、交流,以高尚的人格來感化學生。以民主治班,師生平等交往,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班級管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寬松的班級氛圍:利用晨會、班會、夕會、上課等時間引導集體輿論向正確方向發展,重在引導而非灌輸,通過少先隊活動、團隊活動、牆報、黑板報等途徑維護、促進輿論的健康發展: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春遊、秋遊、登山、野炊和假日活動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到知識,又可以溝通師生心靈,在輕松的氣氛中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班風。
這樣動靜結合,創造一種和諧、向上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氛圍之中,促進學生在心理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班級氣氛形成合群與合作的品格。
(二)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以教學為主,因此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所謂"滲透",並不是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生硬地加進去,而是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一些技巧,有意識但又"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教學活動的本質特點決定的,課堂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而人的心理素質則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和集中表現,只有當人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和人的心理潛力得到開發時,人的個性才會豐富、才能夠展現。而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主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和先導,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個性全面發展時,明確提出人的心理素質在內?quot;精神"的發展。
而且,作為課堂教學本身,它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上,還表現在良好的心理品質(興趣、愛好、性格、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和社會心理品質(即情感、交往、處事等)的培養與熏陶上。因而它對學生的影響可分為潛在的和顯在的,潛在的如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熱情的高漲;顯在的如學生人格的升華、為人處事能力的提高等。而前者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通過課堂教學,把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生動、活潑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做易於讓學生接受,但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了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對自己更有信心,更事想像力、創造力,更願意和他人交往,更喜歡熱愛自己的班級時,學習成績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學生也會更?quot;後勁兒"。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首先本身要做到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學時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仍然是很大的,有時隨便的一句話,在成人看來是很普通的。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如果不及時的加以引導和疏通,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心理疾患。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識,而目前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流於形式,許多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不能自覺的運用理學和教育學的有關知識來幫助學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有的學校拿校醫來充當,有些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仍然以教育者的身份自處,學生心理緊張,不敢與其交談、接近,這樣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廣泛地展開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三)在小學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
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三要是心理衛生與健康的理論常識,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另一部分可設為實際訓練操作部分,這也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讓他們掌握一些轉移情緒、渲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做到防患於未然。
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種課程化的傾向,有些學校認為開設了一門心理衛生課便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孰不知這只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途徑而並非唯一途徑:有些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向學生傳授大量的心理學的死知識,甚至讓學生死記一些名詞、條條以備考查,孰不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應是生活經驗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更不是又僅通過記住一些死知識而解決問題的,對學生進行考查更是荒謬至極。這種傾向應該是學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避免的,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並輻之適當地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問題的有關活動。
(四)設置心理咨詢服務處和心理咨詢信箱。
這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雖然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重在預防,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實際中已存在了不少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浙江的9歲男孩徐鍵,北京的13歲女孩袁鑫,都是連年以三好學生,都由於心理素質的脆弱,一個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自殺未成而將永遠為躺在床上;而且當代學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學生們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致落落大方自然地進進行心理咨詢。據上海青少年心理門診部的反映:近年來高中生獨自來過廳心理咨詢的已經很常見,這類就診者己達20%,這說明當代學生對心理咨詢有著強烈護心理需求。
設置心理咨詢信箱,對於一些不善於面對面交談的學生很方便;或者有些學生有某些文題羞於表達,有些學生礙於顏面。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可以方便這部分學生,讓他們的心理問題及時的得以發現,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
(五)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其內容包括智商鑒定的分數、非智力因素的測查(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學習熱情、學習方法、師生、朋友關系等)、氣質類型的調查、人格障礙的調查等。這些情況都應以檔案的形式保存,以備將來資料的查找,方案研究及對學生進行幫助教育之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重在預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做到防患於未然。當然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且三者的努力方向應一致,這樣才會對學生起較大的作用,如果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則會削減這沖作用。從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三者的努力方向一致,使個體形成統一的人格;三者的努力方向不一致,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分裂的人格。例如有一個學生撿到錢,還給失主,老師表揚他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而家長卻罵他是個笨蛋,他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造成人格分裂。
因此,在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Ⅷ 勞動實踐學生代表發言稿
踏著晨曦去勞動,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揮汗如雨;忍著酸痛去勞動,不管灰塵彌漫,不管氣喘吁吁。從樓梯掃到走廊,從牆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勞動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樂,酸中有甜,留下不盡思索。
勞動創造了美,它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完美結合。在我們的汗水澆灌下,一棟教學樓里里外外煥然一新——從垃圾散亂到窗明幾凈,這凝聚了我們的無盡心血。
勞動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太陽」。在家懶懶散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初上勞動課,感到新鮮。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遲遲不願起床,結果誤了時間,造成惡性循環。經過幾天的磨練,我已有所改變了,變得不怕臟,不怕累,儼然一個勞動者了。
勞動使我們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次勞動課,我和三個女生負責打掃教學區的清潔衛生,可謂人少任務重。我們統籌兼顧、各負其責、配合默契、互幫互助,逐漸縮短勞動時 間,提高勞動效率,提高勞動質量。
勞動啟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持之以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勞動如此,學習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認定目標,腳踏實地,才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我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發揚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正視一切挫折,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勞動培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它使我認識到:課本知識是不夠的,應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經風雨,見世面,豐富人生閱歷,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勞動還培養了我們的責任心,使我們樹立了要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人生觀。它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
一周的勞動如白駒過隙,但它使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它促使我早日摒棄那些「小太陽」的思想,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將會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擔,銳意進取,不畏艱險,奮發有為!
Ⅸ 想求得一篇演講稿,圍繞《培養生命自覺,追求智慧教育》,關於師德師風的演講!
走向生命自覺,修煉教育智慧,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培訓匯報
沁園中學 趙水平
11月24日——12月8日,我們一行52人在李雪穎主任、張小紅副主任、常亞歌老師的帶領下遠赴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去感受基礎教育最前沿的脈動。短短12天的學習,我們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17位知名教授的精彩報告,參觀了上海七色花小學和育才中學,並在李家承教授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現場的聽評課活動。這次學習時間緊、任務重、信息量大,每天六個小時的報告,但從沒人喊苦喊累,大家早早的來到教室迎接教授的到來,在報告期間大家認真做筆記,積極參與互動,晚上還要進行小組交流,寫培訓日誌,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學習那就是:累並感動著,收獲著。以至於為我們這個班服務的丁老師每每見到來給我們作報告的教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班是我們辦班三年以來最好的一個班。」而我們也每每被這句話所激勵從而學的更認真,更積極。
這次上海華師大之行,給我提供了與專家、教授近距離接觸的寶貴機會,讓我認識了很多風格迥異,個性獨特的教授:思維獨特的周斌教授、冷靜理性的吳亞平教授、風度翩翩的王建軍教授、溫爾文雅的李正濤教授、親切溫和的唐思群教授、熱情洋溢的陸有銓、黃向陽教授…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學者們理論的高深、語言的精闢、思維的縝密、研究的執著,從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從專業發展到心理健康、從師生關繫到文化育人、從備課上課到評課說課、從有效教學到課堂生成、從教學藝術到教育科研……每一場報告都給我以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讓我感受到了華師大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學術氛圍,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精彩更為豐富的教育世界。下面我把學習的內容選擇最貼近教育教學,最貼近教師成長的給大家做以匯報,讓我們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一、走向生命自覺,修煉教育智慧
李政濤教授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他曾經教過一屆學生,學習非常優秀,他以為他們畢業後一定會去做教育工作,可是沒有想到,極為優秀的幾位卻成為了「獵頭」。他非常不解,認為那是極度的資源浪費,可是學生們卻給他上了一節課。他們說:「老師,你說什麼是頂尖人才?」頂尖人才就是那些自主、自覺的人。他們不會因為老闆叫做什麼而去做什麼,而是主動地去想我應該做什麼,主動去尋找任務,然後去自覺地完成任務。即使是老闆突然下發任務,也不會措手不及,也不會因為完成任務上交老闆就完事,而是接著自覺尋找新的任務。
回歸到教育上,新形勢下教育發展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教師所承擔所有的責任都有巨大的變化,古代孔子上課,學生不問,老師就不教。而現代教師,老師不但要教,學生不學,教師還要承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任務。普及教育時代的早期,教師是知識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時代,學科的分工,教師職責明確而單一。而到了今天及未來的教師,要求有更高的「課程意識」與「學習意識」。越來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對教育關注使老師的壓力與責任越來越重大,面對現代社會,我們要迎接挑戰,調節態度,不比基礎比發展,不比速度比態度,我們的態度不應該逃避迴避,而應該是迎接,迎接還不夠,還要主動尋求甚至是創造,培育生命自覺之人。
教師是修煉教育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三流教師用懲罰,二流教師用語言,一流教師用眼神,智慧的教師,把自己當學生,把學生當自己,把學生當學生,把自己當自己。一輩子有學生心態,學生立場,對教育對象的天賦、心靈,一切獨特的行為奧秘有獨具慧眼的發現從而化腐朽為神奇。
如何走向生命自覺,修煉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專家們給了我們許多好的建議與做法。
1、學會策劃自我。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劣勢、潛勢,揚長避短,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沉下去,悄悄做,在低調中發展腔調。
2、每學期錄一節錄像課,對照錄像評課,找一面實踐的鏡子。我們經常是從別人那裡聽到對自己的課堂評價,很少直接觀看到自己上課的情景,所以印象就非常模糊。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那麼,不用別人說,就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進行改進、重建。藉助教學錄像這面實踐的鏡子,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現在的形象,很快便和理想中的形象進行對比,找出差距,進行改善。
3、通過寫短文,把講座的知識穩定下來,消化吸收;
每次聽完報告和講座我們都會激動不已,想立即將講座的內容付諸實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但隨著時間的消逝,熱情慢慢減退,報告的內容也逐漸忘卻,所以,在聽報告後,要及時把報告的內容,自己的感受書寫下來,消化內涵,成為自己的東西。
4、教學的反思與重構:過去教師注重反思方法,今天教師注重反思教育教學思想,反思方法背後的思想,既有方法的思想,又有思想的方法,讓方法活在長在思想的土壤之中!反思要結合具體的對象。沒有具體的對象,反思是盲目空洞的。隨著教齡的逐漸增長,我們在聽課、上課時往往會覺得自己的課是的也挺順,別人的課也不比自己高明什麼,聽課評課就成了走過場。我們何不換個角度看問題:為什麼自己的課還比較順利,探究原因穩定下來形成自己的風格;觀察不同的課堂表現,與自己的進行對比,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評價體系。
5、促進教研組建設。我們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評價而改變自己,教研組的文化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每一位教師,教研組作為有中國特色的教研團體,我們要加強建設,形成獨特的教研組文化,用文化來感染人、激勵人,使教研組成為一個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
6、熟悉論文寫作的語言。王教授說,我們缺少的並非教育理論,只是我們不熟悉論文寫作的那套語言。
7、向名師學習。如果說名師是一棵參天的大樹,那麼他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樹上的花朵和果實,而他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才是大樹汲取養料,輸送營養物質的根。所以我們向名師學習要學習他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學習他的成長歷程。
二、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10多天的學習中有多位教授談到了現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把它們的意見歸納了一下,羅列如下;
1、急功近利
過於楊教授在北歐考察時發現,北歐人是很會享受生活的,街上看到的不是行色匆匆,為生活疲於奔波的人,而是悠閑曬太陽,邊喝咖啡邊聊天的悠閑自在,從容淡定,而又滿臉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人,北歐人的生活幸福指數是非常高的。由此,楊教授想到了我國當前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太急功近利,從領導到教師,從學生到家長,都是操之過急,恨不得一夜之間將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天才或神童。
反思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學生有個好成績,我們在備課時面面俱到,唯恐由於自己的疏漏或哪一點未講到而影響學生的成績。上課為了完成任務,匆匆趕環節,教學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漠視學生的生命體驗,個性化感受。如今的「應試」教育不「慢」下來,又如何實現得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呢?
其實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
2、過於標准化,太僵化,缺乏靈性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22個國家中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創造力卻排名倒數第五,而想像力居然排名倒數第一,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錢老逝世前的發問應是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教育的出路在哪裡,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就是過於標准化,太僵化,缺乏靈性,所以才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3、一味的模仿,缺乏創造
模仿是跟著別人走,創造是領著別人走,我國的教育一直是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20世紀初學日本;30-40年代學美國(杜威);50-70年代學蘇聯;改革開放後學美國,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
4、課堂教學中:
一是有溫度沒有深度。只是滑冰課,滑行而已,沒有紮根,沒有刨坑。
二是有活動沒有學習。學生課堂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是學習,課的問題在於沒有把活動變為學習。
三是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重能力、方法、思維的培養,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卻缺乏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思維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二)一節好課的標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教授們給出的答案盡管不盡相同,但其本質是一致的。如:黃忠敬教授提出了評價課堂的五度標准:達成度、清晰度、開放度、參與度、生成度。崔巒老師說看一節課好不好,不看是否活躍、是否熱鬧。而看一堂課後,學生變了嗎?發展了嗎?要看師生互動生成的質與量。李正濤教授說;聽課看重兩種感覺:推進感!生長感!生長是個很有詩意的字眼,但它卻准確表現了課堂的生成與開放,教師與學生的變化與發展。
(三)如何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1、關注學生,關注課標與教材
要把學生實際狀態作為教育教學的起點和出發點,成為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上課前要了解學生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和發展可能,了解當學生走進課堂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甚至他們當前有哪些情緒糾結,這都要在課堂之前有最嚴謹的課前研究,並對這些研究後的信息做以處理。做到學生已經會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會不懂的。有些課,為什麼無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師把力氣花在了學生會的動的地方了;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能讀懂的不教。教什麼?如果你不教,學生學不會的;或者教了之後,學生會更有進步和發展的;現在教了,學生也不會也不懂的,不教。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對你所任教的課程的前後知識聯系了如指掌,哪些過去的知識經驗可以遷移使用,哪部分學生會遷移到哪種程度,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有彈性的應對措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面前都歸零,尊重差異。
准確、深度的解讀課標與教材,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如果孤立的去備一節課,是永遠也不會備好的。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整體性設計要關注總體的全程式目標;連續性設計要關注的是階段的遞進式目標;針對性設計要有具體的彈性目標。具體到一節課上既要有底線目標,又要有高標追求。底線目標要用寫實的語言去表述,高標追求要用寫意的語言去表述。
2、關注知識與方法
我們的孩子做了很多題,記了很多知識,但依然沒有一個好的成績。周彬教授說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解壓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壓縮知識,幫助學生學會提取知識,基於提取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其提取知識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展現的不是學生的思維過程,而是教師的思維過程。老師只關注活動,關注知識,而不關注思維的活動過程,沒有知識形成和思維運轉的過程體驗,導致學生成為兩腳書櫃,缺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交給學生能力、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
3、關注生成與開放
廣度的開放是指面上的開放,深度的開放是指思維的結果和過程的開放。現在我們的課堂看起來也熱熱鬧鬧,好像學生也都動了起來,但熱鬧只是表象,課堂有活動而沒有學習,並未做到真正的開放與互動,基本上還是老師畫了個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有的課堂有大問題的設計,但沒有重心的下移,常常體現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例如:交流匯報,僅僅滿足於教師與個別學生一對一的交流。教師喜歡和學生單挑!沒有把問題放到學生中、小組中、組際中,這樣,很容易個別替代群體。這樣的課堂,常常掩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困難和障礙。看起來很流暢。開放,要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障礙(假開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沒有回收(半開放).有對資源的回收,例如會將學生討論中對問題討論的方法、問題進行回收,分類;但沒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饋,導致資源的浪費(白開放);沒有目標和指向的開放。到底放什麼?收什麼?(亂開放)教師並不清楚。真開放的開放式既有大問題設計,重心下移,資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與反饋。教師要把提問權、質疑權、評價權向每一個學生開放,避免向少數明星學生開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選擇性多樣性開放;是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向體驗和經驗開放!
課堂生成的動態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即在每個人身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現、捕捉、利用這些資源,從點狀生成到整體生成(織網);從個體生成到全體生成(滾雪球)——把一個人的亮點成為全班的亮點;從淺層生成到深層生成(刨坑);從錯誤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轉)。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應該及時捕捉資源,聯系目標,促使生成,將之融入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學識和靈活的教育機智,以便生成教育智慧,構建活力課堂。
4、關注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很多課堂教學思路設計很清晰,環節與環節間聯系、過度也很緊湊,可是由於教師不注重細節的處理,反而錯失了許多有精彩生成,使課堂缺少了亮麗的色彩,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如課堂上的小組合作,老師往往籠統的布置讓學生小組合作,並不對學生合作的方法進行指導,致使小組合作效率不高,流於形式。小組合作有效,一定要分步驟、分階段的訓練:第一步:同桌合作——一人說,對面人傾聽、評價、補充;第二步:小組內部合作交流(明確分工、規則:例如:弱者先說,強者補充);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我認為、我覺得……制止,改為:我們小組認為);第四步:組際互動交流(補充、質疑、提問、回答……)——用好組際資源!細節1:指令和要求(怎麼合作 合作什麼 要注意什麼);細節2:評價和反饋——指向:小組合作質量,可以展示介紹經驗、可以好的小組參與到不會合作的小組中,幫助提高質量;細節3:及時板書,提供學習和討論的支架(教師要有支架意識,尤其要提供方法的支架)。
5、關注情感體驗
讓課堂成為一段溫暖的旅程。課堂是一段溫暖的旅程,教師首先要成為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要有學生立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的給予鼓勵,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師愛的陽光,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探究的快樂,使每一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著名特級教師武鳳霞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充滿生長律動的課堂上,學習氣氛不一定熱烈,但要深沉,學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說別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態,聽一聽,能體悟到生命拔節的聲音。」對於我們來說,學生就如春筍,在春雨的滋潤下,會穿破泥土,拔節而出。
在十多天的學習中專家們提出了很多教學理念,如吳亞平教授提出課堂教學的互動開放的五個維度:問題設計的開放度;重心下移的穩定度;資源捕捉的敏感度;資源處理的有效度;互動推進的提升度。以上表述說起來容易,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對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並非易事,但畢竟專家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只要朝著方向不斷地努力,終會有所收獲的,正如吳亞萍教授所說:「你的心在哪裡,智慧就在哪裡。」 12天的時間對生命的長河來說也許只是滄海一粟,但對為我專業發展的影響卻是長久與永恆。
最後,以李正濤教授的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的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里,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