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談如何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從事培訓的機構多達幾萬家,接受培訓機構服務過的企業也高達幾十萬家。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南開等國內重點高校的教授們也承擔了社會培訓機構的主流角色。培訓業的發展確實為企業高速發展時期人才提升技能、開拓視 野、規范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隨著企業職業經理人隊伍素質的提高和企業需求的差異化,企業對於利用外部機構進行企業內部培訓的實效越來越不滿意。企業處於管理團隊素質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而巨額培訓費用支出收效甚微的兩難境地。 原因有二:一是企業缺乏系統化培養人才的戰略思維,沒有系統的人才培訓和人才開發規劃,甚至對自身培訓的真正需求不清楚,往往跟風而上;二是企業對培訓的定位和認識不足,沒有將培訓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其它系統有效的結合。孤立地在做培訓,認為培訓就是請老師來講講課,員工的素質和技能就提高了,缺乏培訓後的跟蹤、督導和知識轉化。因此說,培訓界流傳一種「三動」說法,即老師在台上講的很激動,學員在下面聽的很感動,回去後就是不動。 其實企業藉助外部機構請專家教授講課,只要能達到開拓視野、轉變觀念、形成共識、掌握最新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目的,能讓管理者們有共同的溝通語言,從而有助於企業內部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規范就已足亦。至於如何才能提高培訓後的實效性,也就是怎樣將培訓理念、部分工具和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我想,企業在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系統進行人才培養規劃的同時,還需要在具體的培訓工作後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訓前,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提前發放學習提綱,動員和倡導各部門員工預備學習,通過學習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參加培訓,不能為了培訓而培訓; 二、每次培訓課程結束後,各部門應該結合實際工作不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消化學習內容。也就是說培訓後一定要結合實際工作有所行動。怎麼行動呢,那就是各級主管要牽頭開展工作研討,在工作中與部屬們共同消化培訓知識點。如:人力資源部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管理培訓,就企業如何開展績效管理、績效指標如何開發、考核體系如何構建、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如何構建等專題展開討論,也可以邀請公司高層、關鍵部門經理共同參與。生產部門、財務部、采購部門均可針對財務管理課程專題,就企業成本控制、會計核算、成品、半成品管理等以及各部門如何樹立正確的財務理念等專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這樣,培訓才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三、每次培訓課程結束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都應該跟蹤培訓效果,牽頭組織進行相關的考試,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有利於轉化知識。 四、藉助外部機構培訓的同時,企業各部門應該建立學習的機制,除了參加人力資源部、外部專業機構組織的培訓外,各部門應該形成自我學習的機制,就是以部門為單位,圍繞管理基礎知識、技能和專業進行工作交流、溝通,開展讀書、先進經驗介紹、參觀、觀摩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 總而言之,企業團隊培養是個系統長期的一項工程,團隊培養的方式也很多,培訓只是團隊培養的方法之一,企業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靈活整合和利用培訓資源,緊密結合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有針對性地培訓活動,更將有助於績效提升。
B. 如何提高員工培訓的積極性
員工的培訓是企業的生命線,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十分重視員工培訓,青海油田也不例外。但在近年來員工的培訓中出現了熱情不高、積極性銳減的現象。文章對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展開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措施。近年來,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員工的培訓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強全員培訓,全面提升員工素質。青海油田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多年來有目的、有步驟、分層次地對油田員工進行了系統全面地培訓,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職工隊伍安全意識、業務技能、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油田發展快速平穩。但在培訓過程中也暴露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員工培訓熱情和積極性不是很高,這直接影響到了培訓的效果。員工培訓積極性不高現象及原因分析本人作為油田一名培訓師,在十多年的培訓生涯中卻體會到了員工培訓的被動性,員工培訓熱情不高的現象尤為普遍,這種現象及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以工作忙脫不開身為由不來參加培訓部分單位的領導沒有把培訓擺在應有的位置上,錯誤地認為培訓可派可不派,認為抽調關鍵崗位人員培訓會影響工作,調班、請人代班增加了單位的負擔,總是把眼睛盯在完成當前任務上,忽視員工素質的提高,以工作忙為由,不派員工去參加培訓。同時他們認為,培訓內容可學可不學。認為自學可以代替培訓,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日趨多樣化,不必到培訓中心接受專門培訓。(二)出現培訓替代者由於油田對培訓工作的重視,培訓管理比較嚴格,每年的培訓計劃中每個單位都分配有具體的培訓名額,而且將每個單位的培訓執行情況納入考核內容。一些單位為完成任務便派替代者來參加培訓,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所謂的培訓專業戶,這樣一來單位的培訓任務是年終完成了。但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急需培訓的人員得不到知識的更新和提高,參加培訓的人員卻不急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出現課堂培訓的內容和對象不符,培訓效果欠佳,甚至造成培訓資源的大大浪費。(三)部分員工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責任心一些員工認為,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提高不提高沒關系,參加培訓的目的不是為了增長才幹、提高素質,而是乘機放鬆休息。因此培訓期間部分學員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經常遲到或早退,更為嚴重者在家休息不來參加。這充分體現了員工缺乏長遠意識,缺乏崗位競爭意識,他們沒有認識到培訓其實是員工的一種福利,反而認為培訓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這也是導致學員參與熱情不高的因素之一。提高員工培訓積極性的主要措施(一)轉變培訓理念,樹立全新的培訓學習思想首先要轉變企業領導人培訓無用和培訓萬能的觀念,既不能將培訓視為一無是處,也不能將企業的全部希望寄託於培訓。其次是改變員工對培訓觀念的誤解,要讓員工真正認識到培訓既是員工的應該得到的權利,更是員工必須盡到的義務。另外,企業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普通的員工由於工作內容相對簡單、重復性高不需要什麼培訓,應該讓管理層多接受培訓。其實,企業絕大部分的工作必須通過普通員工去培訓,普通員工的基本職業素質、知識和技能情況,其實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企業要對員工進行思想引導,轉被動為主動。在企業內部應大力提倡終身學習的培訓理念,構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個人。企業領導應該積極倡導培訓,對培訓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培訓組織、培訓經費、培訓軟硬體等培訓資源方面提供保證的同時,做培訓實踐的積極參與者,給廣大員工樹立好榜樣。從多方面引導員工實現從要我培訓到我要培訓的一個轉變。(二)了解員工培訓需求,設置科學合理的培訓課程人們往往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主動地投入精力,所謂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培訓部門應該走出辦公室,深入一線,了解員工內在的真正的培訓需求。建立開放的培訓需求調查系統,既歡迎員工就個人或是團隊感興趣的信息提出培訓建議,也要結合公司、部門的發展計劃,通過有效的分析、組織,把零散的、原始的個人興趣整合、上升成系統的培訓需求作為培訓的重要依據和重要內容。新員工要側重企業文化、基本技能方面;在職員工要根據職業發展計劃結合企業需要來制定,對不同層次管理者給予不同管理技能類的培訓。高層領導注重領導力的培訓,中層注重管理力的提升,基層注重執行力的訓練,並根據不同層級研發針對性的課程。在培訓內容的設計要做到兩個結合:一是與企業現狀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員的口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要與學員水平結合。這樣一來他們既不會覺得深奧,也不會覺得膚淺,培訓效果更佳。(三)提高課堂培訓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員工的學習熱情首先要選好培訓師。我們常注意到,在有的培訓課堂上,課堂氣氛活躍,高潮不斷,學員的參與熱情和興奮程度都很高;而在有的培訓課堂上學員的積極性卻不高,哈欠連連。原因何在?這固然與所培訓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還是與培訓師的授課水平分不開的。因此,培訓師是培訓的靈魂,培訓師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了培訓的效果,一個好的培訓師對於受訓者來說非常重要。其次是培訓方法要合適。培訓方法要根據工作任務和崗位特徵來選擇,並與培訓目的、課程目標相適應。為保證受訓者掌握並保存這些學習結果,在選擇培訓方法時應本著側重那些有助於培訓成果轉化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管理訓練、案例研討、視頻教學、情景模擬、行為模仿等。如深圳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研發的情境培訓四步循環法,通過看電影學管理,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多彩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員的管理改善能力,值得我們借鑒。不管選擇何種培訓方法,在培訓過程中應注意討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互動與討論相結合,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把學習和體驗後的感悟放在第一位,注重學員認識和能力的提高。(四)建立科學的培訓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參與培訓學習的動力雖然當前企業普遍重視培訓工作,加強激勵措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很多困惑,如:員工積極性不高,培訓活動難組織,效益低下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在培訓中有效導入激勵機制,使培訓處於被動,激勵流於形式,自然考核和效益提升也難以達到一定理想高度。培訓機制中有效導入激勵機制,可實現由虛變實,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如:將員工培訓與具體利益分配掛鉤,根據員工的勞動技能和實際貢獻決定工資和獎金的分配檔次,制定員工晉級加薪,降級減薪的辦法和條件。也就是說受到何種等級的培訓,具有何種等級的技能,取得何種等級的證書,便給予何種等級的待遇,以改變以往那種干好乾壞一個樣的狀況。當員工的技術高低,能力大小,貢獻多少,通過分配要素明確反映出來時,員工定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培訓中去。因此,制定相關激勵政策,使勞動技能與分配製度真正掛鉤,接勞分配,按能分配,將強化激勵機制在員工培訓中建立和運營,讓員工自己認識到參與培訓學習的重要性。(五)加強油田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培訓學習氛圍只有在企業塑造起良好的,被企業所有員工認同願意去實踐的企業文化,企業與員工之間才真正的具備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從而保證了企業戰略的實施有充分的執行基礎。也才能保證員工願意積極主動地去運用培訓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為企業創造效益。從而提升企業培訓的效果。在塑造企業文化的同時,要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互相學習,整體發展的團隊精神,將企業文化以運動形態滲透在企業整體環境之中,藉助群體環境氛圍產生的驅動力和約束力,促使員工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培訓學習中去,不斷地塑造和提高自己。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改變未來,充分調動員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是將培訓成果發揮最大化的重要因素,是將培訓理論知識轉為生產力的核心所在,是創造學習型團隊、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基礎。因此,青海油田必須重視員工培訓所存在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採取措施切實提高員工培訓熱情,為油田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而努力,為實現千萬噸級高原油氣田的宏偉目標和藍圖而奮斗。
C. 如何更好地提高員工的培訓積極性
一、給出參訓理由
幫助學員明確學習動機,直白表明「參訓對你有什麼好處」,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展示學員工作中的痛點。
比如,在銷售培訓課程中直接寫明:為什麼客戶不簽單?如何減少客戶掛電話?讓學員產生共鳴和代入感。
第二種方法:宣傳收益。
即通過告知學員一些直接或間接收益,激發學員參與動機。具體可以從工具、業務收益、個人成長收益3個層面出發。比如,在培訓前,告知學員參加這個培訓後,能給其業務帶來很大幫助,有效挖掘客戶需求,提升拜訪客戶的成功率
二、實戰實踐
即給學員一些實戰工作任務,這些任務基於其工作中的需求進行設計。有6種常見的方式:
1)課前作業
培訓經理或培訓師為每次課程量身定製課前作業,並將課前作業答題情況列入了學員考核。這么做,就是把思考從課堂前置到了課前,同時幫助培訓老師掌握參培人員的學習准備度,提升培訓的針對性。
2)課前考試
安排培訓前考試是增強訓前刺激度、緊張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另外可以過濾掉部分「不燃型」學員,讓進入名單的學員,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3)通關
通關適用於難度較大,實操性較強的學習內容。通關考試通常可以設置在培訓課程結束後,目的是在訓後,幫助學員強化鞏固知識點。操作方法是將知識點通過情景模擬、完成任務等方式來考核學員的掌握程度。
4)「魔鬼訓練營」
魔鬼訓練營是通過高強度、高實戰、高競爭性的活動設計,讓學員處於高度緊張且興奮的學習狀態。學員經常是白天上課,晚上作業,第二天PK,學習強度較高。
5)行動學習課題
給每組學員設定一個與他們工作密切相關的行動學習的課題,階段性要求完成相應的目標,並進行評估打分排名。
6)業績挑戰賽
舉個例子:銷售部門可以內部劃分小組,由每個小組設定自己的挑戰性目標,比如半年內承諾指標提升20%。
需要強調的是,承諾的內容不一定是培訓直接帶來的業務收益。之所以使用該形式,是為了激發學員的挑戰慾望,促進目標達成。
三、激勵與關注
激勵方式的設計,可以引發學員成就動機和挑戰慾望,培訓中經常使用的激勵方式有很多。比如,以下4種。
第一種:積分獎勵
積分獎勵是指,員工所有的學習動作都可以換算成積分。比如,創新建議、讀書分享、貢獻案例、課程開發、內部講課、微課學習等。
並根據其難易程度進行一定比例的換算,既鼓勵進行知識的貢獻,也鼓勵知識的學習,這樣有利於整個學習型氛圍的打造。
第二種:階段性淘汰
指在學員學習過程中,根據學員表現情況給予評估,設定相應的門檻,低於該門檻的則淘汰出局,不能參加接下來的培訓。
第三種:與績效、晉升掛鉤
在很多學習項目中,比如儲備幹部類培訓,或者新員工培訓,學員的表現是可以和其晉升掛鉤的,因為培訓過程,也是一次對人才進行測評的過程。
第四種:學員上級及時關注和參與
學員上級的關注和參與,對激發學習動機十分重要。
在培訓開始前,學員上級要與學員溝通培訓目標,指出希望學員在本次培訓中具體的改進點。並對學員當前的緊急工作作出安排,保證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培訓中;
如果是培訓周期較長的項目,在培訓過程中,學員上級應及時關注學員的學習進度,如果可以,學員上級最好參與部分環節,向學員分享優秀案例;
培訓結束後,要階段性地評估培訓落地的效果,給出正面反饋和鼓勵。
四、成果與信心
在培訓目標設定中,有一條很重要的一條原則:成果導向。分為4個步驟:
第一步:設定目標
要讓學員有明確的培訓預期,在培訓目標上達成一致。
在正式開班前,還要將這個目標告知所有學員,讓他們意識到這場培訓是一個有形成果,對於他們自己和組織有巨大意義。
第二步:共啟願景
在項目啟動時,有必要對項目成果進一步明確。甚至要求學員想像成果的樣子,畫出這個成果,展示在培訓教室里,讓他們簽署自己的名字。這相當於,在他們心中建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讓他們承諾為這個目標付出努力。
第三步:階段性成果
對於較長周期的學習項目,要對其進行階段性劃分,階段性對成果進行展示和評估,讓學員在逐步靠近目標中建立自信和滿足感。
第四步:驗收評估
學員的真實案例,最能說明一場培訓是否有用。
展示學習成果,不僅有助於喚起學員及其上級的成就感,還能激發更多人參與學習的動機,打造組織學習型氛圍。
企慧通依託強大的雲技術,通過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在線培訓等功能,幫助政府部門、各大公司、教育培訓機構進行靈活化教學、無紙化考核。
D. 如何提高企業培訓的有效性
從投資與收益的角度進行考慮,員工培訓轉化為產出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培訓工作本身——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方式是否恰當、培訓時機選擇是否合理等因素,也涉及到員工——對培訓的內容是否吸收、是否有效地運用於工作活動等。因此,培訓對企業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間接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提升培訓的效果就必須更加註重培訓的過程管理。 一、對培訓目的再思考 由於企業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面對競爭的壓力,對業績回報的要求等,企業進行培訓的終極目的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訓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是講求回報的,而培訓產生效果又是一種內化的轉變過程,因此,企業培訓目的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企業目的和個人目的,並採取有效辦法將其統一。 企業培訓的雙重目的,一方面企業通過培訓希望在提高員工知識、技能、觀念等的同時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員工也希望通過培訓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觀念等,以增強自身職業競爭力。只有這兩方面的目的出現交集時才能達到企業的培訓目的,而且交集越大,對企業的培訓效果越明顯。 二、影響企業培訓因素的思考 企業培訓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基本上貫穿於培訓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對培訓效果產生影響: 1、培訓內容,培訓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這從對兩個問題的回答進行考慮。是組織需要的嗎——培訓內容是否與企業戰略、業務或變革等相適應;是員工需要的嗎——培訓內容能滿足崗位工作的需要、員工所不具有的、能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問題等。 2、培訓實施者,培訓實施者是整個培訓的組織與實施人員,他們主要從事培訓的需求調查與分析、培訓內容確定、培訓方式選擇、培訓地點安排、培訓的具體實施等工作。因此,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培訓的效果,培訓人員除具有必要的專業素質外,還應對企業經營活動、發展方向、員工情況等有清楚的了解。 3、培訓方式,培訓方式有脫產、不脫產、半脫產;也有長期、短期之分;按其授課形式可以分為知識講座、案例討論、場景模擬、團隊互動等,這些都要依據不同的培訓對象和內容對培訓方式的選擇,以符合培訓對象接受培訓內容的特點。 4、培訓時機,從需求的角度來講,員工對培訓內容的渴望程度越高,其產生的作用越明顯;把握好培訓的時機,可以提高培訓後的效果。如隨著企業戰略業務的調整,要對員工進行新知識、技能等培訓,就存在一個培訓時機的選擇問題。 5、培訓規模,規模是指每次參與培訓的人數,培訓規模將對培訓方式、培訓地點(環境)、培訓成本等均會產生影響。 6、培訓師,培訓師是開展培訓的授課主體,其知識豐富程度、語言表達方式、授課形式等均對培訓效果產生影響,培訓師可以來源於企業內部,也可以來源於企業外部,其選擇主要受到培訓內容和培訓費用的影響。 7、培訓成本,有多少開支辦多少事,這是培訓成本必須考慮的基本出發點,就企業和員工來講,培訓需求是多方面的。如何在既有的培訓成本范圍內,組織安排培訓內容、方式等,以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 8、培訓地點與環境,培訓地點有國內與國外之分,國內又有遠近之分,還有企業內外之分,具體環境有大有小、有安靜和吵鬧之分,企業應該綜合多反面的因素選擇好地點與環境。企業在開展企業外部培訓的時候,要謹防假培訓、真旅遊的形式。 三、建立完善培訓系統的建議 (一)、進行全方位培訓前調查 1、培訓目標與內容調查,運用Rossett提出的基於意圖的培訓需求方法進行培訓調查。需求調查中應從不同角度收集具體信息。所謂信息的角度就是需求調查的目標,這些信息包括:(1)理想狀況的信息;(2)實際狀況的信息;(3)受訓者對工作的感受;(4)產生績效問題的可能原因;(5)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通過對理想狀況(理想的績效狀況和職位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與實際狀況(員工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實際擁有程度)的差異進行分析,以及對工作的感受的信息指受訓者、管理者或相關人士對目前存在的績效問題、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的看法和感受等,以判斷員工的工作動機狀況,確定員工的態度是否是績效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產生績效問題的原因分析是培訓需求評價的關鍵環節。把產生績效問題的原因劃為四類,即環境阻礙、激勵、知識技能和動機。環境問題包括組織人事上的阻礙、政策問題和技術工具原因;激勵問題指管理層給予的激勵形式是否有效;知識技能問題指員工在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識技能的掌握上是否有不足;動機問題指員工對工作所持的態度,即工作動機。此外,一般來說,受訓者對問題解決的信息掌握的很有限,所以關於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方面的信息更多的依賴於培訓專家和管理者的報告。他們提供的這類信息,將有助於調查結果的准確性和有效性。 2、在對培訓目標和內容調查的基礎上,針對被培訓人員進行培訓方式、培訓地點、培訓講師等的調查,結合培訓內容,針對培訓費用預算做具體的培訓選擇。 (二)、建立培訓管理循環 1、明確實施責任,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關鍵是落實負責人或負責單位。要建立責任制,明確分工。培訓工作的負責人要有一定工作經驗和工作熱情,要有能力讓公司領導批准培訓計劃和培訓預算,要善於協調與業務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以確保培訓計劃的實施。 2、確定培訓的目標和內容,在培訓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組織分析、工作分析、個體分析等以決定培訓重點、目標和內容。總之,應整合企業和員工的培訓目的,以使培訓目標准確,培訓的內容符合實際需要。 3、選擇培訓方法,關於培訓方法,前面已經有所介紹。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必須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方法的選擇除了要考慮人員特點外,還要靠企業客觀條件的可能性。 4、決定被培訓對象,除了普遍性的觀念性培訓外,參加培訓的學員必須經過適當的挑選;因為培訓要花錢,這筆錢應當用在有一定潛力的人員身上。也就是說學員的可塑性。這樣就可以做到投資省、見效快。如果學員的可塑性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不僅達不到培訓的目的,而且對他的投資將大大增加企業的經濟負擔。以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經濟實力,還不可能在這些人身上投入更多的培訓費用。 5、選擇培訓講師,對於培訓的順利進行也非常重要,是選擇企業內部還是外部要依據培訓的目標與內容來確定,同時也受到培訓預算影響;從企業各級管理人員中聘請培訓教師會更加了解培訓目標,有利於與員工進行溝通,獲得他們的信任和擁護等好處,但也受到對培訓講師知識、培訓技巧等限制,也可以聘請外部講師,特別是在企業進行內部變革時。 6、 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必須從企業戰略出發,滿足組織及員工兩方面的要求,考慮企業資源條件與員工素質基礎,考慮人才培養的超前性及培訓效果的不確定性,確定職工培訓的目標,選擇培訓內容及培訓方式。計劃的目的是明確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要求等,使人一目瞭然。同時也便於安排企業其他工作。 7、對培訓進行評估以不斷改善培訓體系,每次進行培訓後,應從培訓影響因素的幾個方面進行培訓評估,以利於有針對性地改進企業培訓體系。
E. 怎樣能全面提升員工業務能力
職工技能較低的原因分析。首先,思想認識不到位,有些職工對自己工作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平平庸庸混日子,不求上進;還有些職工對當前一些死板、生硬、枯燥的培訓,產生了厭倦情緒,便採取敷衍了事、嘻嘻哈哈無所謂的態度。其次,培訓制度不健全,基層缺乏對職工相適宜的培訓計劃。機制運行不徹底,在現有的培訓實踐中,對各環節的基本要求、操作原則、標准、規范執行等把握不準確。出現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內容質量不高是影響職工業務技能的重要原因。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培訓次數挺多,而職工技能卻沒明顯提高的尷尬局面。
提高職工技能的根本方法是因人施教。根據每個職工的各方面條件(學識、經驗、性格、氣質、愛好等)崗位特點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按照崗位要求、職工等級和所在崗位工作目標所需,開展有針對性的初、中、高級的技能培訓,使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得到有效激發,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提高職工技能的關鍵是要落實計劃,嚴格組織安排好職工的教育與技能培訓。以使該計劃得到有效的實施,使職工感受到上級主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其次,培訓方式要靈活。在技能崗位培訓工作中,培訓方式及方法較多,而正確的方式方法,對培訓的最終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在職工中全面營造濃厚的學習技能氛圍。使每個職工把提高技能學習當作主要工作的重要部分。
提高職工技能的前提是要嚴把關口。只有那些能夠把事情做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能夠直接或間接發揮職的技能創造效益,只能這樣才能發現和再造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因此,要想擁有「精兵強將」,就必須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口。
首先,應把好聘用職工崗位「軟體」關口。職工的基礎素質是其工作後技能的起點,對其今後的成長及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是決定其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職工要求的第一道關口,是要求職工在「德」上嚴格要求。水文行業的職業道德 「誠實、主動、准確、及時」 的標准。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增強職工對職業道德意識,把職業道德標准真正運用落實在今後的工作中。如果沒有良好職業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很難保證其在本職工作中作出多大成績,反而會最終成為影響單位事業發展的「礙路石」。 對職工要求的第二道關口,是要職工有「求實進取」的精神。二十一世紀的青年職工在訊息與電子科技的環境中成長,理論基礎知識的接收能力強。但實踐操作水平沒有經驗的積累。有求實進取精神的職工,往往樂於從基礎工作做起,不搞花架子、不擺作都會樣子,有著一步一個腳印開展的工作態度。只有這樣的職工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理論與實踐相結果的提高自巳的業務技能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擔當基層單位的技術骨幹力量。對職工要求的第三道關口,是要求職工有「集體感強」的精神。一個缺乏團隊精神的人,將會與團隊格格不入,無法融入團隊,即使有「一技之長」,也很難為單位創造出應有的成效。只有大家一起共同提高整個團集的技能水平,才能使單位整體保持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出色的完成上級交給辦的工作任務。
當然,提高職工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上下組織部門的共同努力,積極營造更多更好地培訓條件,多方注重職工技能提高,堅持把此項工作作為持之以恆、不懈努力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工作任務來抓。淺談至此,受觸角及能力所限,或許尚不足請大家提供有效見解,權當共勉。
F. 如何建立"有效支持業務發展"的培訓體系
一、員工培訓:人力資本再生產的重要方式
人力資本理論創始人、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T.W.Schultz)在20世紀60年代依據大量的實證分析得出一個突破性結論:在現代社會,人的素質(知識、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對社會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比(物質)資本和勞動(指非技術性勞動)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識才能基本上是投資(特別是教育投資)的產物。按照這種理論,不應當把人力資本的再生產僅僅視為一種消費,而應視同為一種投資,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遠大於物質投資的經濟效益。而且人力資本投資不再符合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而是邊際收益遞增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類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焦點不僅是資金、技術等傳統資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資本基礎之上的創新能力。同時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使得企業間的競爭范圍更加廣闊,市場變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對這種嚴峻的挑戰,企業必須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追蹤日新月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廣闊的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於是,增加對人力資源不斷的投資,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提升員工素質,使人力資本持續增值,從而持續提升企業業績的和實現戰略規劃,成為企業界的共識。
強化員工培訓,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另一方面將員工個人的發展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統一起來,滿足了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企業凝聚力。充分發揮培訓對於企業的積極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
二、有效員工培訓體系的特點
培訓體系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是該培訓體系是否能夠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效的培訓體系應當具備以下特徵:
1、 有效的培訓體系以企業戰略為導向
企業培訓體系是根源於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體系之下的,只有根據企業戰略規劃,結合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續發展的高效培訓體系。
2、 有效的培訓體系著眼於企業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訓體系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發掘企業的核心需求,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預測對於人力資本的需求,提前為企業需求做好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3、 有效的培訓體系是多層次全方位的
員工培訓說到底是一種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訓體系應考慮員工教育的特殊性,針對不同的課程採用不同的訓練技法,針對具體的條件採用多種培訓方式,針對具體個人能力和發展計劃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次的構建培訓體系,達到全員參與、共同分享培訓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訓方法和內容適合被培訓者。
4、 有效的培訓體系充分考慮了員工的自我發展的需要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訓,是對自我發展需求的肯定和滿足。培訓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服務,同時也要與員工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實現員工素質與企業經營戰略的匹配。這個體系將員工個人發展納入企業發展的軌道,讓員工在服務企業推動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同時,也能按照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通過參加相應層次的培訓,實現個人的發展,獲取個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也使員工認識到,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會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訓體系應當肯定這一需要的正當性,並給予合理的引導。
三、建立有效培訓體系的基本原則
1、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
員工培訓要堅持針對性和實踐性,以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與職位的特點緊密結合,與培訓對象的年齡、知識結構緊密結合。
2、全員培訓與重點提高的原則
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在職的各級各類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全員素質。同時,應重點培訓一批技術骨幹、管理骨幹,特別是對中高層管理人員。
3、因材施教的原則
針對每個人員的實際技能、崗位和個人發展意願等開展員工培訓工作,培訓方式和方法切合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
4、講求實效的原則
效果和質量是員工培訓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必須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訓計劃和採用先進科學的培訓方法和手段。
5、激勵的原則
將人員培訓與人員任職、晉升、獎懲、工資福利等結合起來,讓受訓者受到某種程度的鼓勵,同時管理者應當多關心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四、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
1、培訓需求分析與評估
擬定培訓計劃,首先應當確定培訓需求。從自然減員因素、現有崗位的需求量、企業規模擴大的需求量和技術發展的需求量等多個方面對培訓需求進行的預測。對於一般性的培訓活動,需求的決定可以通過一下幾種方法:
(1)業務分析(business analysis)
通過探討公司未來幾年內業務發展方向及變革計劃,確定業務重點,並配合公司整體發展策略,運用前瞻性的觀點,將新開發的業務,事先納入培訓范疇。
(2)組織分析(organization analysis)
培訓的必要性和適當性,以及組織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則培訓後,如果造成公司內更大的認知差異,就得不償失了。其次,對於組織結構、組織目標及組織優劣等也應該加以分析,以確定訓練的范圍與重點。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訓的目的之一在於提高工作質量,以工作說明書和工作規范表為依據,確定職位的工作條件、職責及負責人員素質,並界定培訓的內涵
(4)調查分析(opinion survey)
對各級主管和承辦人員進行面談或者進行問卷調查,詢問其工作需求,並據實說明訓練的主題或應強化的能力是什麼。
(5)績效考評(performance appraisal)
合理而公平的績效考核可以顯示員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績效考核完成後,反映員工需要改善的計劃,能夠激發其潛力,因此績效考核成為確定培訓需求的重要來源。
(6)評價中心(assessment center)
員工提升過程中,為了確保選擇人選的適當性,利用評價中心測定候選人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且可以兼而測知員工培訓需求的重點。
對於特殊性的培訓,可以利用自我申請的方式,以符合工作專業的需要和時效。
培訓需求反映了員工和企業對培訓的期望,但是要將這些需求轉化為計劃,還需要對需求進行評估。對培訓需求的評估通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培訓需求是否和企業的戰略目標相一致
只有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培訓需求才會得到滿足。培訓需求至少應當滿足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和態度的轉變其中任何一個目標。
(2)培訓需求是否和企業文化一致
如果某種培訓需求與企業文化相沖突,會造成企業文化的混亂,其結果是得不償失。
(3)培訓需求所涉及到的員工數目
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培訓需求,對於企業大多數員工的培訓需求,應當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
(4)培訓需求對組織目標的重要性
如果通過培訓能給組織帶來巨大的效益,這樣的培訓應該得到優先滿足。
(5)通過培訓業務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通過培訓業務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應當得到優先滿足。
培訓需求評估可以界定培訓需求是否應當得到滿足,將需要按輕重緩急組成一個序列,為設計培訓體系創造了條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
員工培訓體系包括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對象和培訓管理方式等,培訓管理包括培訓計劃、培訓執行和培訓評估等三個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需要對上述幾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
(1)培訓機構
企業培訓的機構有兩類:外部培訓機構和企業內部培訓機構。外部機構包括專業培訓公司,大學以及跨公司間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員工到其它企業掛職鍛煉等)。企業內部培訓機構則包括專門的培訓實體,或由人力資源部履行其職責。
企業從其資金、人員及培訓內容等因素考慮,來決定選擇外部培訓機構還是企業內部培訓機構。一般來講,規模較大的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如摩托羅拉公司的摩托羅拉大學和明基電通的明基大學等。規模較小的公司,或者培訓內容比較專業,或者參加培訓的人員較少缺乏規模經濟效益時,可以求助於外部咨詢機構。
(2)培訓對象
根據參加培訓的人員不同,可分為: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層管理人員培訓、普通職員培訓和工人培訓。應根據不同的受訓對象,設計相應的培訓方式和內容。一般而言,對於高層管理人員應以灌輸理念能力為主,參訓人數不宜太多,採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運用討論學習方法;對於中層人員,注重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和引導,參訓規模可以適當擴大,延長培訓時間,採用演講、討論及報告等交錯的方式,利用互動機會增加學習效果;對於普通的職員和工人培訓,需要加強其專業技能的培養,可以大班制的方式執行,長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實員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強事務操作。
(3)培訓方式
從培訓的方式來看,有職內培訓(On-the-job Training)和職外培訓(Off-the-job Training ),職內教育指工作教導、工作輪調、工作見習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職內教育對於提升員工理念、人際交往和專業技術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職外教育指專門的培訓現場接受履行職務所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培訓,非在職培訓的方法很多,可採用傳授知識,發展技能訓練以及改變工作態度的培訓等。職內教育和職外教育相結合,對不同的培訓內容採用不同的方式,靈活進行員工培訓。
(4)培訓計劃
員工培訓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訓體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為保障。培訓計劃涵蓋培訓依據、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時間、課程內容、師資來源、實施進度和培訓經費等項目。
有效的培訓體系要求在制定培訓計劃時應當因循擬定的管理程序,先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者培訓主管單位)分發培訓需求調查表,經各級單位人員討論填寫完畢直屬主管核定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匯總,擬定培訓草案,提請上一級主管審定,在年度計劃會議上討論通過。在培訓方法方面,應當考慮採用多種方式,對演講、座談、討論、模擬等方法善加運用,可以增強培訓效果。同時在培訓內容上,最好能夠採用自主管理的方式,有員工與主管或講師共同制定培訓目標、主題,場地開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員工學習意願,提升學習效果。
(5)培訓實施
培訓計劃制定後,就要有組織計劃的實施。從實際操作面上講,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a)執行培訓時最好與考核相結合,重視過程式控制制,觀察培訓過程中參訓者的反應及意見。培訓是持續性的心智改造過程,所以員工在培訓過程中的社會化改變比訓練結果更值得關注。
(b)培訓計劃執行時應當注重彈性原則和例外管理。對於一般性的訓練,可以統籌辦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對於特定性的培訓,應採用例外管理,由各個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彈性處理。
(c)培訓活動應注意事前溝通,塑造學習氣氛,從而加強學習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建立學習性組織。
(6)培訓評估
培訓的成效評估和反饋是不容忽視的。培訓的成效評估一方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面是對培訓工作的總結。成效評估的方法分為過程評估和事後評估。前者重視培訓活動的改善,從而達到提升實質培訓成效的作用;後者則供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決策參考。從合理化的觀點來看,最好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成效評估的方法有實驗設計法,准實驗設計法和非實驗設計法。具體而言,根據Kirkpatrick的培訓目標層次,成效評估方法採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訓的目的在於了解參訓者的反應,可以利用觀察法、面談或意見調查等方式,從而了解參訓者對培訓內容、主題、教材、環境等的滿意程度。
(b)如為了解參訓者的學習效果,可以利用筆試或者心得體會,了解其知識增加程度。
(c)如為了解參訓者行為的改變,可以對其行為觀察及訪談其主管或同事。
(d)對工作實績的測定,這種方法較為困難,它可能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
G. 如何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企業建立培訓體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持久有效地將培訓進行到底,讓培訓發揮最大的效果,讓培訓走上正規化,讓培訓成為企業的家常便飯,灌輸到每一個員工的思想里,並成為一種提升自己和企業競爭力的必備工具。具體來說,建立培訓體系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減少培訓投資的浪費
企業培訓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企業在進行培訓投資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走了很多彎路,造成了培訓投資的巨大浪費。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企業的老闆在培訓經費的投入方面總是斤斤計較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使企業對培訓投資恢復信心,使企業的培訓工作真正產生激勵員工、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就必須從基礎工作做起,一步步地將培訓的管理工作做到位,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培訓體系。
2、通過提升員工的技能來提高工作績效
培訓的激勵可以通過員工提高績效來持續,而績效提升的結果可以使員工得到物質的滿足或職務上的提升,職務的提升又將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等,它們是一個永無終點的循環過程。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這些職能之間找到銜接點(如培訓使員工能力提升後,以何種方式承認其新價值,如何對員工重新評估,合理地進行職業規劃等),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使培訓激勵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
3、使培訓目標與企業經營戰略更好地結合
企業的經營戰略是一項綜合了企業的目標、政策和行動計劃的規劃。戰略能夠影響到一個企業如何運用它的實物資本(如廠房和設備)、金融資本(資產和現金儲備)和人力資本。經營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培訓類型、數量及培訓所需要的資源,還影響著企業所需要的各種技術的類型和水平,影響到企業在培訓方面的決策。為使企業獲得發展,培訓活動應該輔助企業實現其經營戰略,使培訓活動不僅著眼於當前所需知識和技術的傳授,更著眼於企業未來的發展。而建立一個系統的培訓體系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培訓方式具有戰略性、計劃性和長期性,才能更好地將培訓活動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結合,使培訓真正符合企業的需要。
H. 怎樣做好企業業務培訓
一、對培訓本身的認識是做好培訓的基礎
培訓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認同,已無闡述之必要。但是,要做好企業員工培訓,必須深入分析培訓本身,了解培訓的特點,掌握培訓自身的內在規律,方可按照其規律科學合理的安排培訓,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1、培訓是教育的延伸
所謂培訓,就是採取不同形式,圍繞如何向培訓對象傳授某些知識、技能的活動。從本質看,培訓與教育具有共同性,培訓是教育的延伸,基本上也是一種教學,只是側重重點有所不同。因此,培訓也必須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這是規劃好、實施好所有培訓的基礎。
2、培訓具有明顯目的性
人的主觀活動都具有目的性,企業也是如此。培訓作為企業實施的重要活動,其目的性是明顯的。一個企業開展任何形式或內容的培訓,其目的都是圍繞企業的發展,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如果說,一個培訓方案與企業發展的目標沒有任何內在的聯系,與企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不能保持一致,將無法得到企業認同,培訓流程也將無法啟動。因此,充分認識培訓的目的性是做好培訓的前提。
3、培訓是管理的方式與載體
培訓即管理。作為一個企業負責人(最高管理者),要做好對企業員工的管理,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通過培訓,將自己的管理理念與要求傳授給所有員工,將管理要求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達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4、培訓是形成企業文化的傳承
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軟實力,關乎企業的興衰成敗。培訓過程的本身,就是對企業統一價值觀、行為理念的塑造,是形成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協調發展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5、培訓是提供知識、環境的綜合體
隨著形勢的發展,當前培訓已經不再局限於初期的簡單知識傳授,更多的是結合企業的長遠發展與員工的自我發展,把培訓作為一個提供知識與環境、引導自學與創新、促進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綜合體。只有把培訓作為提供知識、環境的綜合體,才能把培訓推向深入,持久發揮其作用。
二、從企業層面做好培訓的措施
1、抓好培訓規劃是基礎
綜觀當前培訓存在的問題來看,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企業培訓規劃的制定缺乏明確目標、系統性和兼顧中長企業發展等要素,而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斷層的培訓規劃,這樣無法從整體上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導致培訓效果很難持續,無法達到有效推進員工綜合素質的效果。
培訓與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培訓的目標必須符合與企業當前、長遠發展目標,為企業規劃發展目標而服務。顯然,培訓也必須依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培訓的總體規劃,為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認真研究與部署培訓的規劃問題,制定切實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的培訓規劃。事實上,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其管理最重要的環節應體現在對「人」的管理上,而不是對「事」的管理上。只要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事」。因此,從企業方面來講,抓好培訓規劃,建立與企業發展規劃相一致的培訓總體規劃,既要考慮當前問題,又要兼顧長遠發展,是確保培訓整體效果的基礎。
2、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
企業培訓效果取決於培訓管理的各方面,而最為關鍵的在於培訓師資隊伍。培訓師資隊伍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好壞。抓好師資隊伍建設要著重實現「本土化」,才能突出「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滿足於參訓人員解決工作中遇到問題的目的。
一是抓好企業培訓師資隊伍的「海選」。企業師資隊伍人才的選定,可在單位全體人員中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選拔。選拔過程可分為自願報名、初選、試講、評估等環節,最後擇優確定。進行集中「海選」意義不僅體現在「優中選優」的目的,更多的是體現全員參與,激發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二是抓好師資隊伍的培訓。企業內訓師名為培訓師,實際上仍是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其培訓技能、方法、理論等方面仍比較有限,需要進行培訓系統理論等方面的短期培訓,如:專業理論培訓、教育理論培訓、現代化教學技術等方面。在內訓師的培訓上,可根據內訓師人數情況,採取「請進來」或「走出去」方式。通過對師資隊伍的培訓,鑄造一支業務精通、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將為進一步促進企業培訓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
三是注重條塊化或模塊化分工。由於企業培訓師是從內部挑選,平常各自負責某方面的工作,存在知識面相對固定化的因素。培訓師的培訓內容應進行條塊化或模塊化區分,與其日常業務相對應,則更能體現其優勢的一面,突出培訓的「實踐性」作用。
3、抓好培訓內容是核心
培訓內容應依託履行崗位職責為基礎,加強理論知識為補充的綜合內容,以達到實現解決當前問題的目的,又能促進員工自我完善。
一是履行崗位職責是基礎。在培訓內容的選定上,目前一些人(包括一些專家)對理論、綜合知識等是大談特談。這種說法是偏面的,是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的純理論,違背企業開展培訓的基本目的---解決當前問題。培訓內容首要還是應圍繞崗位職責履行進行培訓,堅持把解決履行職責能力作為基礎,才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是以提升綜合素質為補充。在綜合素質的培訓上,企業應作好總體規劃,逐步推進。綜合素質培訓內容應著重圍繞管理理論、團隊精神、職業道德及工作創新等方面,突出員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綜合素質的培訓並不是隨意性的,仍然要與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相適應。
三、從員工層面做好培訓的措施
1、優化隊伍,推進員工自我完善
從培訓角度來講,員工參與始終存在一定的被動性。如何轉化被動為主動,對於提升培訓效果至關重要。要實現由被動變主動,關鍵在於企業的用人機制。當代企業管理大師詹姆斯·柯林斯曾說過:「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人才隊伍只有充分體上下流通順暢,才會優化隊伍,才會激發員工的緊迫感,才會激發員工不斷的自我完善,達到由「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員工培訓的效果,也是改變目前培訓效果不佳的最好途徑。
2、合理選擇受訓員工
在選擇員工的培訓上,必須充分體現出「合理」二字,才能達到培訓的效果。所謂「合理」,著重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全面性。對於企業發展所需的基礎性知識,關乎每個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問題,必須全員培訓,人人掌握,不搞選擇,否則就會失去了培訓的初衷。
二是針對性。「如果你有智慧,請你拿出來;如果你缺少智慧,請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願意流汗,請你離開!」這就是蒙牛集團的著名用人觀之一。它充分體現了對人才的區別使用,達到實現人才價值運用的最大化。培訓亦是如此。培訓要取得好的效果,如何區分培訓對象,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特點進行培訓是關鍵。培訓工作必須做細,越是細,則越是有針對性,也就越能發揮培訓的作用。因此,在培訓對象合理選擇上,對培訓對象進行細分,對於強化培訓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貢獻性。合理選擇培訓對象,還表現在貢獻性方面。所謂貢獻性,就是要把員工對企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作為選擇參加培訓的參考要素之一。目前在企業培訓方面,把貢獻性作為選擇參訓對象的要求考慮還不多。但,把貢獻性作為參加培訓的要求予以考慮,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性作用,對於促進培訓效果意義重大。理由如下:其一把貢獻性作為參訓要素,可充分體現企業管理的價值觀,也是對那些為企業作出貢獻人員的充分肯定,進一步激發他們工作熱情。其二把貢獻性作為參訓要素,更能充分體現培訓的重要性,突出員工珍惜參加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提升培訓的效果。
綜上所述,員工培訓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關乎企業的做大、做強,要從企業發展的戰略性高度來重視企業員工的培訓,突出從企業當前發展入手,結合企業長遠發展和員工自身發展。既要體現系統性,又要著重針對性,解決當前問題,促進員工培訓的實效與前瞻性。
I. 如何提高員工培訓積極性
為了實現組織的戰略發展目標,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人才。員工培訓對企業發展有以下幾個重要作用:
①提升員工能力,讓新員工盡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對企業有一個全面充分的認識。
在培訓的過程中,一起培訓的員工可以相互交流,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對工作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可以讓員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而對工作和公司情況的了解,可以使員工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主人翁責任感,利於企業增強凝聚力和長遠發展。
②減少員工的流動性。
企業培訓讓員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文化、制度,可以增強員工的認同度。
③適應市場變化、增強競爭優勢,培養企業的後備力量,保持企業的長遠發展。
培訓就好比細胞再生的催化劑,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年輕化、活力化,讓企業可用人才越來越多,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提升企業經營效益,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④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礎。
培訓就是學習,學習企業的文化、價值觀,讓員工形成共同做事的行為規范、學習習慣,利於形成良好人際關系和相互學習的氛圍。
二、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
要想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企業應先明確培訓目的。依據不同的目的,培訓在課程設計、時間投入上也會有差別:
①崗位勝任為目的培訓
70%-80%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是以此為培訓目的的,主要通過培訓使員工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需要,勝任目前崗位。這種培訓,應盡量增加培訓頻次,初入職員工在信心和穩定性上都會不足,增加培訓頻次可以讓員工迅速提高技能,盡快了解公司並創造價值。
②提升能力為目的培訓
企業為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希望員工能夠一專多能,豐富員工工作內容,此時的培訓是以提升員工能力為目的的。這種培訓,應建立配套的任職資格模型或能力模型。培訓得有針對性,切記盲目培訓。
③核心能力開發為目的培訓
職業核心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活動都需要的,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和技術飛速發展的綜合能力或基本能力。這種培訓,要注重豐富與拓展的員工高層意識。
企業的培訓體系不能一成不變,應該根據公司的發展和員工素對培訓做出調整,只有選擇合適的培訓體系,以培訓目的為導向建立培訓體系,才能適合自身發展,為企業帶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