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如何加強高校教學管理的幾點認識 - 呼倫貝爾學院 詳細
⑸緇岬男棖蠖
『貳』 如何提升學校教學管理能力
1、制定學復校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教制學工作目標,保證學校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運轉。
2、建立和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明確職責范圍,發揮管理機構及人員的作用。
3、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管理。
4、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學工作改革。
5、深入教學第一線,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6、加強教務行政管理工作。
教學管理是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使之有序運行,提高效能的過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共同承擔教學管理工作。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
『叄』 關於如何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需要不斷努力探索勇於創新的工作,高校教學管理人員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要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樹立服務意識,強化人性管理,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運轉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人本科學規范創新
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學工作的保障,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持續提升是高校成功發展的重要標准,只有真正實踐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價值,提高教學質量,改進培養機制的完善,才能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於如何做好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職業精神
1.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認真學習富有時代特徵和現實生命力的強大思想武器,掌握其內涵精神實質,培養崇高的思想行為和精神世界,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和務實作風,有從事教育事業的志向、抱負和追求。
2.要有奉獻精神。現代社會中,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節奏快、任務重。這種特點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為人師表,修身律己,內心沉靜,全心投入工作,職業情感濃厚,甘於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3.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面對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等不同的服務對象,需要協調處理院內院外各方面的關系,這要求教學管理人員既要具備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還要能夠承受各種挫折、誤解、委曲,保持積極樂觀的工作心態。
二、要時刻以學生為本
1.重視素質教育。學生是社會的人,大學作為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必須處處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通過發揮學科教學作用、強化心理教育咨詢、關注學生日常管理、豐富文化實踐活動,構建健全和諧的人格培養機制。而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恰恰是適應社會要求培養多規格人才的需要,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和諧人格的培養。
2.關注學生成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要認識到大學生成才的時代性、社會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注重知識技能和文化素養協調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在某一領域有一定技能的專長的人才,教學管理人員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注重目標激勵、漸進式教育、實踐教育、榜樣示範、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的實用性,引導大學生增強成才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掌握成長本領,建立完善的人格,做社會的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長,做社會的有用之人。
3.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管理實施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信任學生的力量和價值,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對學生有鼓勵,有提醒,主動關心,充滿耐心,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強調對學生主動學習方式的引導和培養,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
三、培養效率意識,提高時效性
1.加強業務能力學習。熟悉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教學管理工作貫穿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各個環節,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大綱的編排、教材的選用、教學設施的合理利用、教學課堂的規范有序、教學工作的協調運轉,教學管理人員都要全程參與,因此需要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優化知識結構,與時俱進,實現教育教學實踐。
2.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和配置教育資源、人力資源,優化學校教學管理,使之向「規范化、信息化、網路化」方向發展,提高教學管理決策的水準和質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的人力、資源、信息、時間科學調整,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科學有效的實現教學活動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
四、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必須注重理性創新
1.提升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教學管理工作要制度化,減少內耗、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教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院內各部門之間做到協調統一才能避免工作上推諉、扯皮等現象,靠規范明事定責,靠程序科學運轉,強化執行力,從而更好地行使教學管理的職能。
2.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隨著高等學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逐漸增強。高校管理要善於掌握先進的理念,在學習中優化教育理念,在借鑒國內外高校的經驗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實踐的經驗和理論的智慧精妙地結合起來,創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新鮮辦法、新鮮語言、新鮮思想和新鮮經驗。
3.要有創新精神。教學管理人員要在工作中不斷與時俱進,出新思路、新想法,提高工作效率。教學管理人員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因此在自己的崗位上要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把每一項教學要求落到實處,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和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想進步,處事科學,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4.勇於走出校門辦學。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家長對子女教育越來越關注,不僅要求學校提高教育質量,而且參與學校管理的願望和呼聲逐漸高漲。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企業也產生了參與教育的願望,大學文化和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斷互動融合,逐步形成了諸如投資取向、風險意識、利潤導向、契約原則的企業教育理念,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革新理念將給教育事業帶來新的生機。
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自我學習和提升的工作,教學管理人員只有在一次次的工作實踐中思考改進、提升工作的方法,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根據時代的不同,社會的進步,不斷提高道德水平、精神風貌、學識內涵、文化底蘊,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馮曉卡,法制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1年.
[2]柴瑩,基於知識管理的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沙麗曼,美國常青藤盟校教學促進中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邵麗麗,高校教務檔案信息安全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朱嫣嫣,新建本科院校學分制教學管理的現狀與改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肆』 「教學/教務管理人員」是干什麼的
教務管理員是負責學員及教學資料的管理,並需要做好學籍、考務等相關管理工作,需要工作細致、認真、嚴謹,性格穩重,計劃性強,能夠吃苦耐勞,較強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
1、負責學員及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歸檔及相關教學服務工作;
2、與學籍管理人員、考務管理人員密切配合,及時通過網路收集、上報、下載教務、考務管理的有關信息和資料。
3、及時准確做好學生注冊、課程注冊、科目報考等工作;
4、按時下載學號、准考證號、考試成績、考場編排、分發到各工作站、教學點、教學班;
5、做好期末考試成績、補考成績,形成性考核成績,實踐性考核成績登錄、下載、上報工作;
6、及時統計各工作站、教學點、教學班學生學籍異動情況,按時上報有關材料;
7、傳達招生、教務、考務、學籍、畢業辦證有關信息,負責招生網上錄取及教務部門網上信息傳遞工作;
8、注意教務管理軟體及學籍檔案保密工作,做到專人管理、專人使用,其他人員不得隨意操作,防止發生故障,丟失存儲內容。
(4)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培訓擴展閱讀
任職要求:
1、一般要求檔案管理、行政管理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2、五年以上工作經驗,至少兩年教育行業教務工作相關經歷;
3、 中英文聽說讀寫流利;
4、優秀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強;
5、責任心強,為人正直且和善。
工作經驗: 工作細致、認真、嚴謹,性格穩重,計劃性強;熟練操作電腦及辦公軟體 ;具有較強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能夠吃苦耐勞,有較強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
『伍』 高校幹部培訓、教師培訓的有關內容和培訓方案包括哪些方面。
幹部培訓:黨的方針政策;高校的改革與發展;領導幹部素質培訓;領導藝術培訓;學習能力培訓;思想品德培訓等
教師培訓:專業建設與發展趨向;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培訓;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的培訓;針對不同情況,結合教師的實際進行的特色培訓等。
培訓方案包括:培訓的目的;培訓的意義;培訓的范圍;培訓的內容;培訓的方法;培訓時間安排;培訓的管理與考核;培訓的經費預算等。
如何組織一場培訓:
一是要先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二是最重要的是要請培訓大師(一個好的主講人,就成功的80%)
三是要組織好參加培訓人員及時到會,沒有人聽的培訓,就已經被打敗了。
四是搞好培訓過程中的各項服務性工作。
五是及時發講課費(如果有的話)
六是萬事要多與人商量。向領導請示、向同事求助、對下屬體貼、對其他人關懷。
相信你會成功的
祝你成功
『陸』 如何提高高校教師培訓的效果
一、提高實踐能力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是對人類社會本質的科學揭示。實踐是人類探索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
也是一切人才成長的根本途徑。離開了實踐,理論與實際、主觀與客觀就無法聯系並達到和諧統一。個體的實踐活動對能力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實踐能力可以理解為
實踐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指主體有目的、自覺地改造客體的能力,其中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客體是主體要認識或改造的對象。實踐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
形成並再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只能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認識人的實踐能力。能力總是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它是控制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從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
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職業技能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應該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積極採取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並積極參與社會
實踐,切實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夯實基礎。
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外化為教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學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內化為教學能力的必要條件。青年教師需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思想陶冶和能力拓展,更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教學指導和智慧火花的碰撞,還需要本人對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及時進行反思和完善。
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社會實踐為載體
俗語雲「打鐵必須本身硬」,要想培養出適應性強、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就至關重要。只有教師有
過硬的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手冊》通用標准關於師資隊伍的要求中,明確規定要有適當比例具有工程經歷的專
職教師,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這充分體現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可以預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就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20世紀,著名思想家奧爾特加指出:大學需要與科學長期、永久的接觸,否則就會萎縮退化;而且需要與公共生活、歷史事實以及整個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大學必須對其所處的整個現實環境開放,必須投身於真實的生活,必須整個地融入外部環境。這說明大學不僅需要科研還需要擴大社會接觸,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作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只有通過參加不同層次的實踐和科研活動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實踐的各個環節,掌握對於一個實際工程來說具體的施工順序
是怎樣的,施工中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該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商學院的老師如果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那麼如何去指導學習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程序?作
為一個實踐的導師,只有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對其相關領域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科知識轉化為教育知識,將本專業領域的知識要點結合社會實
踐以若干簡單易懂的形式表達,使學生能夠接受。
大計,教師為本》的講話「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以及《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改革是必然的,其中關於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肯定會有所要求的。
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培養和建設一支適應當前社會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優勢。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的需要和載體,也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教學實踐為主體
在我國,非師范類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可直接擔任高等學校的教師,這就從體制上決定了高校教師大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職業培訓,其教學技能缺乏實踐就是必然
的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質上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應具備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組織和傳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
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監控和改進能力等。
目前,對於新引進的青年教師主要通過崗前培訓的形式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但是這種培訓形式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是:第一,教師培訓內容的
偏頗,現有教師培訓多以相關教育法規、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外語能力為主,有關教學論、課程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等直接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知識和問題
討論欠缺。第二,培訓工作機制不完善,多數學校的教師培訓由學校人事部門負責,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結合不夠。第三,少有職業化的培訓
教師,培訓教師對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課程開發等方面實際需求了解不深入。
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在教學領域是大家所熟知的「悖謬」現象。它指的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教學理論不能指導教學實踐,教學實踐不
能上升到教學理論,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高校一般圍繞三方面展開青年教師教學實踐工作:教學理論學習、教學方法與技術訓練、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國
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關於教學內容方面,明確要求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高校對教學理論強調的比較多,對教學實踐的重視還不夠。
教學實踐是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學實踐為主體,在實踐中教學才能體會教學能力的藝術性和創造性。青年教師大都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學實踐能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參與實踐教學。
四、社會實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動態和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涉及到社會環境、學校制度、學生個性、青年教師本身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實踐因素對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實踐型的導師才能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作為提高教學能力的載體,社會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及時掌握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及在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基於此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達最
新的知識和技能,完成教師對教學能力的提高。社會實踐的形式可以是:企業掛職、校企合作橫向或縱向課題、青年教師實習基地、企業博士後等。作為提高教學能
力的主體,教學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完成從教學理論到教學能力的轉化,是教學理論的拓展和體現。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微格教學、現場教學觀摩、教學經驗
交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導師制、指導大學生競賽等。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要實現這個任務的關鍵是提高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而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又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高校青年教師不是先天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當然,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必然要對目前教師的評聘制度進行改革,需要國家出台相應的高校教師考核、評聘和培訓辦法改革的扶持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去掛職和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