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習管理信息系統哪本書比較好
這本書應該是全國公認最好的~
2012年周明紅主編圖書:
② 管理信息系統學習方法
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與結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實例等.
基本要求為:
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與結構: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定義,作用與結構以及開發條件及方法論.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掌握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以及面向對象開發過程,原型法開發過程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階段,投入運行階段等管理和維護.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環境的概念與內容,開發工具的類型與使用.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實例:以某一小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全過程作為實例,說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過程.
為了便於自學,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各章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對所學知識有一總體上的認識。
第一章 信息時代及國家信息化
本章主要介紹了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環境中,中國國家信息化的定義、方針、原則、主要任務和採取的措施,並結合國家信息化的總體目標,分析了企業信息化的意義和需採取的措施。
第二章 管理、信息與系統
本章主要介紹了管理、信息和系統的基本知識,由於管理信息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這三個詞的排列結合,因此必須對這些概念熟練掌握。重點理解管理的層次的內涵;信息的基本屬性及信息處理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主要任務;系統的邏輯模型,及系統分解的目標和原則。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概念
本章實際上只講了一個問題,即MIS的概念。第1至3節都是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講解的,因此要求在通讀本章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人機系統」和「一體化系統」這兩個概念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簡單的講,所謂系統的結構就是指MIS的組成。本章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介紹了MIS的基本結構、功能結構、管理/職能結構、網路計算結構。其中基本結構、管理/職能結構是本章的重點,要求理解並掌握,網路計算結構是本章的難點,這需要在MIS開發實踐中逐步體會,因此在理論學習階段只要求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即可。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
本章從總體上介紹了MIS的開發方法和開發過程,第六至九章均是對本章內容的豐富和擴展。學好本章的內容基礎上就可以對整個MIS的開發有一個總體了解了,因此務必理解本章的內容。要求理解MIS開發的基本問題,比如系統開發應具備的條件、系統開發前的准備工作、系統開發的不利因素等等,重點掌握結構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即「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中的圖5-6MIS開發的生命周期模型,學習MIS開發自階段的目的任務,以及最終的結果。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是MIS開發的第一步,簡單地說,總體規劃的目的就是進行可行性分析,為今後的系統開發提供一份「藍圖」,具體講,總體規劃的目的可以概括為:保證信息共享;協調子系統間的工作;使開發工作有序進行。要求理解總體規劃的目的和任務,重點掌握其主要步驟,即第一節的所有內容。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
系統分析是MIS開發的第二步。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章所有內容均需掌握,但在自學時應在理解系統分析的工作思路和步驟的基礎上,著重掌握數據流程分析的方法(簡單地講就是數據流圖的畫法),這也是全書的重點。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如果說系統分析解決了「系統干什麼」的問題,那麼系統設計是在此基礎上,解決「系統怎麼干」,它一般可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總體設計的難點是模塊結構設計,詳細設計的難點則是代碼設計。
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
本章的內容涵蓋了MIS開發生命周期模型(即教材中圖5-6)的第4、5兩個階段,也就是說本章所講的系統實施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程序設計、系統測試、運行維護、系統評價等幾個具體的階段,上述每一個階段基本上對應一節內容,要求全部掌握。
第十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本章主要介紹MIS發展的一些新形式,不是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只要求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即可。具體是:對電子商務、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內容,明確其基本概念、組成和應用領域,重點學習電子商務的概念、物流的概念、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三、學習方法
在對教材的體系結構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們談談如何利用教材進行MIS的理論學習。當然要真正學會本課程的內容,達到運用的程度,還必須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系統開發實踐,在實踐中體會所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同學們可以結合錄像教材的學習進行系統開發實踐,以下僅探討一下如何利用文字教材進行理論學習。
實際上,整個文字教材只講了兩個問題,一是與MIS有關的基本理論;二是如何開發建設一個MIS。通過我們多年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分析,學生只要掌握了這兩方面內容就基本上具有了進一步學習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的能力。
1.第一個問題「與MIS有關的基本理論」
實際上就是教材中的第2章至第4章的內容。其中第2章介紹的是「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第3、4章則回答了MIS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即它的概念和組成(結構)。
2.第二個問題「如何開發建設一個MIS」
從第5章至第9章都在講這個問題。這是本課程的核心內容。這部分內容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都是在圍繞教材第98頁的圖5-6進行闡述的,也就是說從第5至第9共五章的內容都是在講解圖5-6「MIS開發生命周期模型」,即通常所說的「瀑布模型」。
基於這種認識,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將圖5-6深深地印在腦中,在此基礎上,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MIS開發包括總體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和運行維護等幾個階段;
第二、明確各個階段的關系,比如總體規劃階段完成後,產生可行性報告交付系統分析階段使用,而系統分析階段的最終報告「系統說明書」則是系統設計的主要依據;
第三、針對每一個具體的階段一定要明確其目的任務、主要原則、步驟,必須將這些內容熟練記住、理解、掌握;
第四、在學習完全書內容後,針對圖5-6回憶各個階段的內容,模擬一下MIS的開發過程。
③ 管理信息系統規劃能寫什麼作業課題,最好簡單現實一些
1、引言部分(名稱,開發目標,主要功能,開發背景等)
2、系統目標和開內發的可行性
3、現行系統概況容
A.現行系統現狀調查說明:包括組織機構圖,系統目標、功能一覽表、業務流程圖、業務流量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等。
B.系統需求說明:用戶需求及現行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4、新系統的邏輯方案
1)新系統擬定的業務流程及業務處理方式
2)新系統擬定的數據指標體系和數據流程
3)新系統的邏輯結構及數據資源分布
4)新系統擬採用的管理方式、演算法或模型
5)與新系統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運行體制建立
6)系統開發資源與時間進度估計
或許你可以找個作業課題,按這樣的步驟來寫。
④ 管理信息系統規劃與分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章的主要內容為:系統規劃概述,信息系統的戰略作用,信息系統規劃的模型與方法,業務流程重組.
第一節 系統規劃概述
系統規劃概述主要內容包括:
系統規劃的內涵
信息系統規劃的工作內容
系統規劃的特點
系統規劃的組織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風險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沒有對自己的企業為什麼要採用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必要的考慮
信息系統的應用僅僅模仿手工業務流程
關心某個單一的核心應用,沒有考慮到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關系
新的"IT黑洞",出現新的"數據處理危機"問題
一,系統規劃的內涵
1,信息系統規劃的定義
規劃通常指關於一個組織的發展方向,環境條件,長期目標,重大政策與策略等方面的長遠計劃.
信息系統規劃是將組織目標,支持組織目標所必需的信息,提供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統,以及這些信息系統的實施等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統方案,是面向組織中信息系統發展遠景的系統開發計劃.
(解決四個問題)
2,信息系統規劃的意義
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的前提條件
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的綱領
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成功的保證
系統規劃是系統驗收評價的標准
二,信息系統規劃的工作內容
圖4.1 信息系統規劃的三階段模型及可用方法
戰略計劃
制定總體
結構方案
資源分配
規劃活動
的三個階段
可用的方法
戰略規劃委員會
依組織環境制定IS戰略
戰略信息系統規劃方法
戰略的選擇模式
企業系統規劃(BSP)
戰略信息規劃(SIP)
關鍵成功因素(CSF)
戰略集轉化法(SST)
比較成本/利益
應用系統組合
內部計價
PERT計劃法
甘特進度圖
1,制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
信息系統發展戰略的規劃包括三項重要內容:
1)信息系統的目標與約束
2)當前的能力狀況
3)對影響計劃的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
2,制定信息系統的總體方案
在調查分析企業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方案,根據發展戰略和總體結構方案,確定系統和應用項目開發次序及時間安排.
3,制定信息系統建設的資源分配計劃
組織內各部分信息系統建設的需求與條件是不平衡的,應該針對這些應用項目的順序對有限的開發資源給予合理分配,這就是項目計劃與資源分配階段的主要任務.
三,系統規劃的特點
全局性
高層次
指導性
管理與技術結合
環境適應性
四,系統規劃的組織
規劃領導小組
人員培訓
規定進度
第二節 信息系統的戰略作用
主要內容有:
分析基礎
信息系統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企業戰略與信息系統戰略
信息系統的戰略作用
要從使用信息系統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並為組織帶來競爭優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對要解決的商業問題或者想在其中產生競爭優勢的商業形勢有透徹的認識
二是對可獲得的信息技術以及該怎樣應用技術有較深的了解
一,分析基礎
波特教授提出的3個框架包括:
五種競爭力模型
三種基本戰略
價值鏈模型
1,五種競爭力模型
五種競爭力模型是為判斷一個行業的相對吸引力而構建的,表明企業在行業層上面臨多個方面的威脅.
2,三種基本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
產品差別化戰略
市場集中化戰略
3,價值鏈模型
使用價值鏈模型
3,價值鏈模型(續)
使用價值鏈模型
擴展的供應鏈模型
供應商價值鏈
公司 價值鏈
分銷商價值鏈
買方 價值鏈
賣方 價值鏈
二,信息系統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1,信息系統戰略作用產生的層次:
經營范圍的重組
經營網路的重組
業務流程的重組
內部集成應用
局部應用層
小
小
大
大
變革階段
進化階段
企業過程變化的程度
1,信息系統戰略作用產生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局部應用層
第二個層次:內部集成應用
第三個層次:業務流程的重組
第四個層次:經營網路的重組
第五個層次:經營范圍的重組
2,不同層次的信息系統戰略
1) 業務層信息系統戰略
(1)業務層戰略
業務層戰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特定的產品/服務市場上,企業如何有效地與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
1) 業務層信息系統戰略
① 信息系統與產品/服務差異戰略
企業可使用信息系統來產生區別於競爭對手的新產品或服務,這類信息系統的應用可使企業不再需要響應競爭對手基於價格上的競爭.
應用IT實現產品差異化
例子:產品差別化的系統
77年, 花旗銀行開發了自動提款機
78年,Merrill Lynch的現金管理賬戶
Dell的直銷與個性化服務
利維公司的個人褲型服務系統
安德森制窗公司的"智慧門窗"
目標:提供難以復制的產品和服務, 或提高入市成本
1) 業務層信息系統戰略
② 信息系統與目標集聚戰略
企業信息化在對目標集聚戰略的支持上,其典型的方式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幫助企業識別出產品/服務的目標市場,然後再從信息系統的應用中得到回報而實現的
最常用的信息技術就是數據挖掘軟體工具
市場定位: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1) 業務層信息系統戰略
③ 信息系統與成本領先戰略
信息系統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可使企業在工程,設計,製造等方面提高生產率,同時降低成本.信息系統對成本產生最大影響的應用是利用信息系統技術進行交易過程的有效管理.
例子:降低成本的系統
沃爾馬特公司的連續補充系統
Avis轎車租賃公司的Wizard系統
美洲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系統(SABRE的一個子系統)
信息技術應用與業務層戰略
企業
供應鏈管理:
零庫存
不間斷補充
JIT運送
內部戰略:
產品差異(IT產品)
目標集聚(數據挖掘)
低成本生產者
有效客戶響應:
POS系統
數據挖掘
供應商
客戶
圖4.6 信息技術應用與業務層戰略
(2)業務層上信息技術戰略應用的分析
—— 價值鏈模型
價值鏈的主要活動
2) 企業層信息系統戰略
一個企業往往是由一系列相關聯的戰略業務單元組成,企業層上管理人員主要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各個戰略業務單元,從而使整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採用的戰略有協同戰略和核心能力戰略.
3) 行業層信息系統戰略
在行業層上,企業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企業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與行業內企業或相關行業的企業進行競爭或進行合作 "
3) 行業層信息系統戰略
客戶:增加新的銷售渠道,減少中間銷售環節,鎖定消費者,消費者資料庫
供應商:選擇的機會,使用信息技術鎖定供應商(對供應商系統,降低供應商成本的EDI)
替代品:新的機會
新加入者:成本降低/增加
傳統競爭者:成本,質量,差異化,市場細分
例子:與顧客和供應商緊密聯系
Wal-Mart--庫存補充系統
聯邦快遞公司
Baxter醫療保健有限公司
目標: "套牢"顧客或供應商
例子:戰略聯盟和信息夥伴關系
美洲航空公司和銀行
Sears和六個郵購公司
目標:兩個或多個組織在互利的基礎上共享信息和服務
三, 企業戰略與信息系統戰略
圖4.8 企業戰略與信息系統戰略的關系
企業戰略
IS戰略
IT戰略
企業:
使命,願景和目標,市場戰略,
信息和IT的應用
信息系統(IS):
應用系統及其依賴關系
信息技術(IT):
技術平台
1
2
4
3
第三節 信息系統規劃的模型與方法
信息系統規劃常用的模型和方法有諾蘭的階段模型,關鍵成功因素法(CSF),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以及業務系統規劃法(BSP).模型刻畫了信息系統規劃過程中的指導模式,而方法描述了具體實施規劃時的步驟.
一,諾蘭的階段模型
諾蘭階段模型認為,企業及地區信息系統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要經過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段性發展過程,各個階段是循序漸進的.
轉折點
增長階段
起步
數據處理支出
圖4.11 諾蘭模型曲線
擴展
控制
集成
數據管理
成熟
管理焦點
信息技術管理
數據資源管理
1,計算機應用發展的6個階段
起步:購置第一台計算機並初步開發管理應用程序
擴展:信息系統從少數部門擴散到多數部門
控制:無序發展,引起領導重視,對整個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統籌規劃
集成:建立集中式的資料庫及能夠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種信息的系統
數據管理:數據的集中利用,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成熟:能滿足各管理層次的要求,從而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管理
2,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的增長要素
計算機硬體軟體資源:無外存→到分布式
應用方式:批處理→實時聯機
計劃控制:短期的,隨機的→長期的,戰略的
MIS在組織中的地位:附屬於其他部門→獨立
領導模式:MIS部門參與→共同決定戰略規劃
用戶意識:作業管理級→上層管理級
3,諾蘭階段模型的應用
診斷信息系統當前所處的階段:選擇信息系統開發的時機
對系統的規劃作出安排:控制系統發展的方向,並且對處於不同階段上的各個子系統制定不同的發展策略
二,關鍵成功因素法(CSF)
80年代初由MIT教授把CSF引入信息系統戰略規劃
通過分析找到影響組織成功的關鍵因素
圍繞關鍵成功因素確定組織對於信息系統的需求
根據信息系統的需求進行信息系統規劃
1,關鍵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概念
關鍵成功因素是指在一個組織中的若干能夠決定組織在競爭中能否獲勝的因素,它們也是企業最需要得到的決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點關注的活動因素
關鍵成功因素決定了組織所需的關鍵信息集合
2,關鍵成功因素法的步驟
了解組織的目標
識別所有的成功因素
確定關鍵成功因素
明確各關鍵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標和評價標准
3,關鍵成功因素法舉例
國
際
一
流
大
學
教學成果
學術水平
教學質量
課程水平
教學環境
科研力量
科研成果
3,關鍵成功因素法舉例
國
際
一
流
大
學
教學成果
學術水平
改善教學環境
提高課程水平
提高教學質量
增強科研力量
更多科研成果
.
.
.
.
.
.
組織目標
目標識別
關鍵成功因素
性能指標
4,關鍵成功因素法的特點
目標識別突出重點
從重要需求引發規劃
容易忽視次要問題
受成功因素分析結果的制約
三,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
利用組織現有的戰略集
組織的發展方向
組織的目標
組織戰略
戰略屬性
將組織的戰略集轉化為信息系統的戰略
三,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
使命
目標
戰略
其他戰略性組織屬性
系統目標
系統環境約束
系統戰略計劃
MIS戰略制定
組織的戰略集
MIS的戰略集
圖4.14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制定過程
1,戰略目標集轉化法的步驟
識別組織的戰略集
– 描繪出各類人員
– 識別每類人員的目標
– 對於每類人員識別系統相應的使命及戰略
將組織戰略集轉化為信息系統戰略
根據組織目標確定信息系統目標
對應組織戰略集的元素識別相應信息系統戰略的約束
根據信息系統目標和約束提出信息系統戰略
2,戰略目標集轉化法舉例
2,戰略目標集轉化法舉例
利益群體
組織戰略集
信息系統戰略
P:公用事業
Cu:顧客
G:政府
S:股東
Cr:債權人
E:雇員
M:管理者
組織目標
組織屬性
組織戰略
MIS目標
戰略
約束
年增收入
10%
(S,Cr,M)
管理水平高 (M)
改進現金流(G,S,Cr)
O1
簡化信貸環節(O1-O3)
改進結賬速度(S2)
實時應答(MO7,C3)
作好模型(A1)
增新產品
(O1,O6)
…
(CU)
…
…
…
(O3,O4,O5)
O3
O2
O4
O5
S3
S2
S1
A1
A3
A2
A4
A5
MO1
D1
C1
MO2 …
MO3 …
MO4 …
MO5 …
C2 …
C3 …
C4 …
D2 …
D3 …
D4 …
D5 …
3,戰略目標集轉化法的特點
反映各種人的要求
由人員需求引出信息系統目標
目標比較全面
不夠突出重點
四,企業系統計劃法 BSP
70年代初由IBM公司提出
基於用信息系統支持企業運營的思想
自上而下分析企業目標,識別企業過程,識別數據類,然後再自下而上設計和實施系統,以支持企業目標
根據過程/數據需求進行信息系統規劃
企業系統計劃法過程
1,企業系統計劃法步驟
准備工作
初步調研
定義業務過程
業務過程重組
定義數據類
定義信息系統總體結構
確定系統開發順序
核准信息系統規劃
2,BSP方法的分析工具——U/C矩陣
定義信息系統總體結構,即劃分功能子系統和相應的數據類,是通過U/C矩陣的建立和分析來實現的.
U/C矩陣:功能/數據矩陣
U—使用(Use),C—產生(Create)
U/C 矩陣
2,BSP方法的分析工具——U/C矩陣
U/C矩陣的作用 :
通過對U/C矩陣的正確性檢驗,發現調研工作的疏漏和錯誤.
通過對U/C矩陣的正確性檢驗來分析數據的正確性和完整性.
通過對U/C矩陣的求解過程,得到子系統的劃分.
通過子系統之間的聯系("U"),可以確定子系統之間的共享數據.
2,BSP方法的分析工具——U/C矩陣
工作步驟:
U/C矩陣的建立
U/C矩陣的正確性檢驗(完備性檢驗,一致性檢驗,無冗餘性檢驗)
求解U/C矩陣
系統功能劃分和確定數據的分布
通過對U/C矩陣的求解過程,最終得到子系統的劃分
1) U/C 矩陣的建立
2) 正確性檢驗
(1)完備性(completeness)檢驗:指對具體的數據 項必須有一個產生者(C)和至少一個使用者(U),功
能則必須有產生或使用(U或C)發生.
(2)一致性(uniformity)檢驗:指對具體的數據項必須有且僅有一個產生者(C).
(3)無冗餘性(non-verbosity)檢驗:指 U/C矩陣中不允許有空行和空列.
3)U/C矩陣的求解
(1)U/C 矩陣的求解過程就是對系統結構劃分的優化過程.
(2)U/C 矩陣的求解過程常通過表上作業法來完成.具體操作方法是:調整表中的行變數或列變數,使得"C"元素盡量地朝對角線靠近,然後再以"C"元素為標准,劃分子系統.
表 上 移 動 作 業 過 程
4) 系統功能劃分與數據分布
(1)系統邏輯功能的劃分: 在求解後的U/C 矩陣中劃出一個個的方塊, 每一個小方塊即為一個子系統.
劃分時應注意:
–沿對角線一個接一個地畫,既不能重疊,又不能 漏掉任何一個數據和功能;
–小方塊的劃分是任意的,但必須將所有的 "C" 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塊內.
子 系 統 劃 分
4) 系統功能劃分與數據資源分布
(2)確定子系統之間的聯系:所有數據的使用關系都被小方塊分隔成了兩類:一類在小方塊以內;一類在小方塊以外.
在小方塊以內所產生和使用的數據,則今後主要放在本系統中處理;而在小方塊以外的 "U" ,則表示了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聯系,這些數據資源今後應考慮放在網路上供各子系統共享或通過網路來相互傳遞數據.
數 據 聯 系
3,企業系統計劃法的特點
容易理解,分析全面
強大的數據規劃功能
實施成本高
數據分析難度大
第四節 業務流程重組
信息系統的規劃不僅要關注計算機應用系統,組織的信息平台等技術性項目,更要關注這些項目對企業組織的影響,以及潛在的信息技術應用所需要的組織和管理基礎.
一,信息技術與組織變革
組織變革的程度與信息技術應用的不同深度有關.組織變革有四種方式:自動化,合理化,企業流程重組和立足點轉移,這幾種方式的風險性和回報各不相同.
自動化
合理化
流程重組
立足點轉移
回 報
低
低
高
高
風 險
圖4.17 組織變革的方式
一,信息技術與組織變革
自動化(Automation)
過程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Proceres)
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立足點轉移(Paradigm Shift)
信息技術的能力以及對流程的影響
二,業務流程重組的概念
業務流程重組就是對企業過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求企業關鍵的性能指標獲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該定義包含了三個關鍵信息:根本的,徹底的和巨大的.
二,業務流程重組的概念
根本性的思考
"根本的"意思是指不是枝節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本質的,是對現存系統進行徹底的懷疑
徹底的重新設計
從根本上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過程或業務流程,創造出新的工作方法,而不僅僅是做表面的改變或修補
巨大的業績
進行企業流程重組的目標不是為了獲得小的改善,而是取得業績的巨大進步
信息技術對傳統流程的改變
三,BPR與信息系統建設的關系
業務流程重組是一種管理思想,一種經營變革的理念,信息技術是一種技術
企業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一般是先實施BPR,再利用信息技術促進BPR的實現.兩項工作也可以同時進行,相互融合
四,業務流程重組的步驟
啟動
選擇需重新設計的流程
分析並衡量現有流程的績效
確定應用信息技術的機會
建立一個新的原型
⑤ 信息系統規劃階段,需要哪些人參與是技術人員還是管理人員
系統規劃階段是一個管理決策過程,它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支持管理決策的總體方案。它又是管理與技術綜合的過程,規劃人員對管理和技術發展的見識、開創精神、務實態度是系統規劃成功的關系因素。因此即需要技術人員還需要管理人員。
管理信息系統實施階段的主要分工作內容是:購置和安裝設備以建立計算機網路環境和系統軟體環境、計算機程序設計、系統調試和測試、人員培訓、系統切換並交付使用。
1、購置和安裝設備、建立網路環境:系統實施的該項工作是依據系統設計中給出的管理信息系統的硬體結構和軟體結構購置相應的硬體設備和系統軟體,建立系統的軟、硬體平台。
2、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程序設計也常常被稱為軟體開發。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目的是實現系統分析和設計中提出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應用。在進行軟體開發之前,開發人員要學習所需的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和開發工具。
3、系統調試與測試:在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之後,需要進行系統的調試。實際上,在編寫計算機程序時,一直在進行調試,修改程序中的錯誤。在完成這種形式的調試之後,還必須進行專門的系統測試。
(5)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培訓擴展閱讀:
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資源
因為信息資源決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信息資源是人類與自然的斗爭中得出的知識結晶,掌握了信息資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資源,使有形資源發揮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決策的基礎
決策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對客觀外部情況、對企業外部情況、對企業內部情況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所以,決策和信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過去一些憑經驗或者拍腦袋的那種決策經常會造成決策的失誤,越來越明確信息是決策性基礎。
3、管理信息是實施管理控制的依據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來控制整個的生產過程、服務過程的運作,也靠信息的反饋來不斷地修正已有的計劃,依靠信息來實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沒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聯系組織內外的紐帶
企業跟外界的聯系,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也是通過信息互相溝通的。因此要溝通各部門的聯系,使整個企業能夠協調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組織內外溝通的一個紐帶,沒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溝通內外的聯系和步調一致地協同工作。
⑥ 如何管理信息管理系統,從規劃,設計,實施,運行和維護五方面進行分析
規劃,設計,實施,運行和維護五方面進行分析來分析
應該是如何開發與管理信息管理系統吧
簡單講就是開發公司的大小以及開發一個什麼樣規模的系統,來選擇開發方式、開發方法
⑦ 信息系統與管理專業都包括哪些課程,學習方法是什麼啊
主要課程有信息管理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學、經濟學、會計學、信息經濟學、知識產權、企業情報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經濟信息學、競爭情報研究、信息檢索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操作系統、信息檢索、計算機網路、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組織、編譯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運籌學、決策支持系統、信息分析、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等。另外還開設有多門選修課程。學生還可選修學院其他專業的相關課程。
必修課課程簡介
計算機導論
先修課程: 無
本課程是學習計算機的入門課程,從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入手,使學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界面下的文字處理系統的應用,電子表格的使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另外介紹網路基礎知識和網路應用的基本操作。本課程無先修課程,第一學期開課。後續課程為專業基礎課。
C語言程序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
C語言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使用c語言不僅可以開發系統軟體,也可以開發應用軟體。《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主要介紹了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演算法、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數組、函數、指針、文件以及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等。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C語言編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驟,並具有一定的編程實踐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的後續課是《數據結構》、《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先修課程:C程序設計
本課程通過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語言及其程序設計方法的講述,一方面介紹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基本語法和編程方法;另一方面詳細介紹了可視化界面的設計方法,控制項的使用、圖形操作和資料庫的應用等知識,使學生學習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開發圖形界面(Windows)下的應用軟體。本課程是後序課程是《網路資料庫》、《網路編程》等。
數據結構
先修課程:C程序設計
《數據結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的專業課。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組織數據的能力,介紹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有關演算法。使學生能夠根據數據處理問題的需要,為待處理的數據選擇合適的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編寫出效率較高、質量較好的程序。後續課程為《網路資料庫》。
信息系統安全工程學
先修課程: 無
本課程是信息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程。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了解系統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系統安全工程概念,理解系統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掌握系統安全工程能力的評估模型和方法,重點掌握信息系統安全工程的過程規劃、實施、管理和控制。無先修課程, 後續課程為《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開發》。
匯編語言與微機原理教程課程簡介
先修課程:電工電子學及至少一門高級語言,計算機文化基礎等
本課程的主講述微型計算機基礎、8086/8088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機機器語言指令、常用指令、8086CPU、半導體存儲器、輸入輸出及中斷系統、匯流排、可編程介面晶元等,以8086/8088為基礎,啟發學生對80486/80586及Pentium工作原理的理解,為實際使用計算機打下理論基礎。
計算機網路
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
本課程全面介紹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區域網,廣域網,網路互連,運輸層,計算機網路的安全,ATM技術和當前計算機網路的若乾熱門話題等內容。既重視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又反映出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課程適合於本科生的學習和研究。此課程無後續課程。
計算機操作系統原理
先修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
本課程主要介紹操作系統的定義、發展和形成過程,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進程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內容,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和實現技術。通過對典型操作系統(UNIX操作系統)的示例介紹,使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先修課程: 具有程序設計基礎、學過軟體工程等課程
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作為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工作,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在實踐中逐漸確立、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並成為現代信息社會重要的研究內容和應用領域。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它以眾多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為基礎,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研究和應用領域。由於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工作在當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是高等學校信息類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的後續課是信息系統開發、人工智慧等。
資料庫原理
先修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含Windows基本操作)、一種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
結構、計算機操作系統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有關關系資料庫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掌握關系資料庫系統的模型,關系代數,關系數據理論;通過學習資料庫的設計方法設計簡單的資料庫應用系統;通過學習資料庫的系統管理方法,掌握資料庫的基本的系統管理內容。並通過上機掌握一種小型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的使用方法;讓學生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掌握資料庫中數據的處理,掌握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技術。為將來的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後續課程為《分布式資料庫》、《軟體工程》。
網路資料庫
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數據結構、VB6.0
《網路資料庫》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的專業課。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最新推出的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T_SQL語言和應用SQL Server 2000進行資料庫軟體的開發,為進一步提高程序設計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後續課程為《網路編程》。
信息系統開發
先修課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本課程主要講述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過程,首先介紹與信息系統開發相關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開發步驟,然後結合幾個開發實例著重介紹了總體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測試、運行維護等階段的工作方法、工作原則和應該建立的文檔資料。
電子商務
先修課程:無
本課程適用於「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是一門專業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正確理解電子商務概念,掌握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電子商務涉及的諸多技術——通信網路技術、安全保密技術、EDI、Internet、intranet等,熟悉電子商務與其它領域的關系——電子商務與網路營銷、電子商務與物流等。加強學生對於電子商務知識的理解和過程的掌握,使學生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無後序課程。
網路編程
先修課程: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網路
本課程主要講解如何使用JSP開發Web動態網站:從JSP開發環境的搭建到編寫一個簡單的應用程序,從JSP編程基礎到基本語法和內部對象,從伺服器端應用程序Servlet到組件技術JavaBeans,從創建文件應用程序到Web資料庫處理;並以企業商務網站為例講解網站常用的模塊。本課程無後序課。
選修課課程簡介
網頁製作
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
本課程主要講述網頁製作三劍客:Flash 、Fireworks、 Dreamweaver。通過對Flash的學習,掌握製作創建體積小、下載速度快的適應網路傳輸的網頁動畫,通過對Fireworks的學習,掌握設計各種點陣圖和矢量圖,創建懸停按鈕、分割圖等,以及進行圖像的設計與編輯的技巧。通過對Dreamweaver的學習,掌握網頁設計和網站管理的綜合應用。後續課程為網路編程
Power Builder程序設計
先修課程: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
《Power Builder程序設計》是一個專業化的、面向對象的客戶/伺服器模式資料庫應用系統前台開發工具,是當今最具實力、最富圖像化的開發環境。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計算機專業學生真正掌握一門專業性的資料庫前端開發工具。本課程將介紹PB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使學生在掌握PB開發資料庫應用的一般步驟和方法的基礎上,掌握PB的語言基礎Powerscrip和資料庫語言SQL語言的一般知識,掌握PB開發環境和常用對象的使用方法。
平面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推出的功能強大的圖像處理軟體,本課程系統、全面地介紹了Photoshop 6.0 中文版處理圖像和網頁的相關技術,包括圖像處理基礎知識,圖像范圍的選擇,圖層的應用,圖像描繪和圖像調整技術,濾鏡工具的應用,形狀與文字特效製作等,用圖像處理的精彩實例綜合各方面技巧的應用。本課程無後續課程。
決策支持系統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以及資料庫原理
本課程介紹管理信息系統、模型輔助決策、決策支持系統、專家系統、數據倉庫、數據開采等。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了解決策支持系統的概念,掌握模型輔助決策、資料庫系統專家系統等的工作原理,重點掌握數據倉庫和數據開采等的工作原理和技術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一些問題給予理論上的支持。無後序課程。
Delphi程序設計
先修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及資料庫原理等
Delphi是Inprise公司推出的可視化、面向對象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是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最為強大的工具之一。本課程主要講述:Delphi的語法基礎、可視化編程方法;Delphi順序、分支、循環、過程與函數等程序控制結構;Delphi集成開發環境、基本控制項使用,文件、圖形圖像與多媒體編程;Delphi資料庫編程及網路編程等。此課程無後續課程。
軟體工程
先修課程: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
該課程主要介紹軟體開發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問題,從軟體的規劃、開發到維護階段所涉及到的問題,本課程的目的與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軟體項目開發和維護的一般過程,掌握軟體開發的傳統方法和最新方法,為更深入地學習和今後從事軟體工程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後續課程為軟體自動化。
人工智慧
先修課程:計算機基礎、離散數學、數理邏輯、數據結構
該課程主要介紹人工智慧的基礎知識,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人工智慧中知識的表示,知識在計算機中的存儲,通過存儲的知識推理出相應的結論,包括確定性推理和不確定性推理,計算機中符號表示及其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自然語言的理解及其專家系統的建立、設計和實現。此課程無後續課程。
數學建模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工科)、線性代數、運籌學、計算方法、概率與數理統計
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步驟,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是聯系數學與實際問題的橋梁,是數學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的媒介,是數學科學技術轉化的主要途徑。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是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進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數學結構的過程。本課程主要講述數學建模的一般方法,從各種現實生活中例子講述基本模型(代數模型、隨機模型、加工流水線設計模型、應急設施選址模型、飛行管理模型、鎖具裝箱模型、足球隊排名模型)的建立和相關的數學支持理論(微積分、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圖論、排隊論、層次分析等)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
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程序設計語言。
多媒體技術把計算機技術的交互性和可視化的真實感結合起來,使其應用滲透到各個領域。《多媒體技術基礎》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學習此課程,理解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知道常用的多媒體工具軟體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進行多媒體軟體開發和多媒體製造,從而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理論基礎。本課程在學習之前最好具有Windows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程序設計語言的知識。
計算機系統結構
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主要介紹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統、存儲系統、標量處理機、向量處理機、互連網路、SIMD計算機、多處理機等內容。計算機系統結構,是從程序設計者角度出發,所看到的計算機系統的屬性,是計算機的外特性,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研究計算機系統的硬、軟體的功能劃分和介面關系,計算機組成是其具體實現。
多媒體軟體製作
先修課程:多媒體技術基礎等
在眾多的多媒體製作軟體中,Authorware一直是開發多媒體產品人員的首選,這與Authorware的特性: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可擴展性強等密不可分。作為一款十分優秀的多媒體製作軟體,Authorware提供了一種基於設計圖標與流程線的多媒體集成開發環境。廣泛應用於多媒體輔助教學、企業產品展示,互動式自動售貨,在線雜志和電子出版物出版等領域。
數據倉庫原理
先修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面向對象語言(VB、VC、Delphi等)、資料庫原理、分布時資料庫
數據倉庫以改進後的資料庫技術作為存儲數據和管理資源的基本手段,以統計分析技術作為分析數據和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通過人工智慧、神經網路、知識推理等數據挖掘方法發現數據背後隱藏的規律,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知識」的過程,為企業的管理階層提供各種層次的決策支持。本課程從數據倉庫、聯機分析(OLAP)、數據挖掘等3個層次對數據倉庫系統的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細致的介紹和分析。主要講述數據倉庫的基本原理,OLAP的基本原理與建模方法,數據挖掘的基本理論,企業模型與數據倉庫的模型設計,數據倉庫規劃和開發方法,數據挖掘的實施過程以及數據倉庫的建立與維護。
JAVA編程語言
先修課程:C語言、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網路實用技術
本課程主要介紹了JAVA語言的基礎知識;運用JAVA語闡述面象對象的編程基礎理論和思維方法;深入淺出講解了JAVA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異常和多線程;以大量的實例講述了JAVA應用程序,小程序和圖形用戶界面設計;對JAVA語言的網路編程也做了介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同學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方法,掌握以JAVA 語言為基礎的面向對象編程技術,並初步掌握以java為核心的應用軟體開發方案。
計算機英語
先修課程:無
本課程分為計算機硬體與基本原理、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應用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計算機的輸入、處理器單元、輸出以及半導體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第二部分介紹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概念、操作系統、程序開發、計算機病毒等。第三部分介紹了數據通信,Internet和網路應用技術方面的內容。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使用技能。
計算機系統結構
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主要介紹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統、存儲系統、標量處理機、向量處理機、互連網路、SIMD計算機、多處理機等內容。
計算機系統結構,是從程序設計者角度出發,所看到的計算機系統的屬性,是計算機的外特性,概念性結構和功能特性,研究計算機系統的硬、軟體的功能劃分和介面關系,計算機組成是其具體實現。
⑧ 如何規劃,設計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為了使HRMIS能全面實現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並為管理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本文根據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設計了一個系統完善、信息可以共享、數據更新及時、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HRMIS,如圖1所示。
這一系統要實現的眾多功能可以歸納為3個部分,分別為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功能、人力資源信息輔助決策功能和系統維護功能。
2.1 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功能 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功能由人員信息管理子系統、工作分析子系統、招聘與選拔子系統、績效管理子系統、薪酬管理子系統、培訓管理子系統、政策法規管理子系統來具體實現。這些子系統集中了HRMIS幾乎所有的原始信息,是HRMIS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圖1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HRMIS)功能模型
2.1.1 人員信息管理子系統。人員信息管理是人力資源
管理中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管理各類人員(包括在職人員、離退
休人員及其他人員)的基本信息及變動信息,提供標准、靈活、完善的人員信息。具體功能是:記錄所有人員包括專業技能、個人資料、職務資料、工作經歷、家庭成員、獎懲情況、調動信息、花名冊、人員崗位變動、人員素質變動、業務相關資料及合同資料等內容的信息;對這些信息可進行及時變更和實時查詢;為各級部門提供各種組合條件的報表;與其他子系統進行鏈接,為其他子系統提供基本資料。
2.1.2 工作分析子系統。主要功能是:對組織中某個特
定任務的工作內容和任職資格進行描述,制定職務說明和職務規范,進行企業定員、定崗,從而實現員工、崗位、組織機構三者的有機結合,工作分析子系統與人員信息管理子系統均是企業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
2.1.3 招聘與晉升子系統。主要功能是:招聘新員工時
藉助招聘與選拔子系統可以隨時顯示職位空缺信息、職位說明、申請該職位的必備條件等;編制招聘計劃;在招聘過程中建立應聘者分類電子檔案庫以及備選人員資料庫,追蹤所有聘用數據(包括應聘者的技能、資格要求和招聘費用等);發送電子郵件或列印通知單,將結果通知應聘人員;招聘結束後辦理新員工的入職手續。而調動、晉升老員工時,也可以根據顯示的職位空缺信息,與其它子系統鏈接調用本企業人員數據,例如績效、培訓等情況,對滿足職位條件的人員排序,從而為最後的決策提供依據,並相應地辦理職位變遷的有關手續。
2.1.4 績效管理子系統。主要功能是:通過調用其它子
系統的信息制訂績效計劃,即界定績效的具體內容與標准、權重,員工可以方便查詢到考核自己績效的具體指標;管理者可以和員工通過此系統進行溝通,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從而對績效計劃隨時調整;根據績效內容、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主體隨時更新績效考核信息,並可以根據不同要求生成報表;員工可以實時查詢自己的績效情況;為其它子系統提供基礎資料。
2.1.5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學的薪酬
設計,吸引和留住組織需要的優秀員工,激勵和凝聚員工,降低員工流動率,控制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該子系統的
主要功能包括:薪資標准設置、日常薪資變動、統一調整薪資、薪資和各種福利的計算和發放、自動計算個人所得稅、自動計算社會保險等待扣代繳項目;還可以根據公司的政策設置計算由於年假、事假、病假、婚假、喪假等帶薪假期以及遲到、早退、曠工等形成的對薪資和福利的扣減,能夠將薪資和企業總賬連接起來,直接生成總賬憑證;能存儲完整的歷史信息供查詢和生成報表。
2.1.6 培訓管理子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完成員工的培
訓申請審批、備案以及網上培訓等;進行培訓需求的管理和評估,如根據經營發展戰略確定培訓需求,從績效管理系統導入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規劃與相應的培訓實施計劃;對實施的培訓項目進行記錄管理、查詢和統計;提供培訓協議管理;對培訓課程、培訓師資進行評估,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對培訓費用進行管理,設置預警顯示;對培訓進行統計分析,如成本、效果分
析等。
2.1.7 政策法規管理子系統。政策法規管理子系統主要
以HTML文檔資料為主,包括各類管理辦法、規章制度和激勵措施等,員工可以隨時查詢。
2.2 人力資源信息輔助決策功能 人力資源信息輔助決策功能進一步強調了HRMIS的數據分析等輔助決策功能。現在企業不僅需要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的簡單查詢和簡單的數據統計描述,更需要對信息、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為企業各種決策提供堅實的依據。這一功能由兩個子系統實現:綜合統計分析子系統和綜合查詢子系統。
2.2.1 綜合統計分析子系統。這一子系統是預測和輔助
決策的關鍵子系統,並且能起到實時監督的作用。綜合統計分析子系統不僅可以單獨對各子系統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統計,還可以運用多種統計方法跨子系統對數據進行聯合分析,並加強了建模、預測、核算等方面的功能。
2.2.2 綜合查詢子系統。這一子系統主要為公司領導、
人力資源內部管理機構、各下級單位提供准確、方便、快捷的查詢。支持對各子系統數據的實時查詢,以及跨子系統的交叉查詢,並可以按要求生成各類報表,使分散在各子系統的查詢功能進一步加強。
2.3 系統維護功能 這一功能是在使整個系統安全有效運行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管理與維護子系統來實現。系統管理與維護子系統包括許可權管理、介面管理和資料庫管理等功能。在許可權管理中,系統管理員可以增加新的用戶、修改設置用戶許可權,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介面管理是系統的延伸和擴展,提供
HRMIS系統和管理生產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的介面。在應用程
序中提供Word、Excel等Office辦公軟體的連接,幫助用戶分析、查看、計算人力資源管理數據,輔助生成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報表等。對資料庫的重要操作進行跟蹤和記錄;提供數據加密、資料庫加密、自動備份與恢復等;通過對職位進行許可權及范圍設置,做到對事不對人的管理,當員工改變職位時,其相應的許可權及管理范圍也會因職位改變而改變;無需再次進行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