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第六
實習安全生產責任和義務
第二十一條 實習單位要根據接收學生實習的需要,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相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為實習場所配備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材,為實習學生提供必需的勞動防護用品,保障學生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二條 學校和實習生產單位應當對實習學生進行崗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實習學生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實習學生,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三條 學校和實習企業必須為實習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等相關保險,具體事宜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協商辦理。
第二十四條 實習學生應當嚴格遵守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管理,樹立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嚴格按規程進行實習,不斷提高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水平。
第二十五條 對實習期間發生的問題及突發事件,學生要及時向實習指導教師報告;學生不能及時與指導教師取得聯系的,應當及時向實習單位報告。實習期間,實習學生未經實習指導老師准許不準擅自離開實習單位。
實習期間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賠償,應當依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B. 長治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校實訓管理中心怎麼樣
簡介:長治一職實訓管理中心成立於2013年,位於長治市延安中路355號,是長治一職下屬的一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中心承擔著學校實訓與社會培訓的重要職能。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C. 如何做好職業學校學生的實習管理
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如何管理?4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有關情況。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表示,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
1、《規定》對實習中的學生權益保護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是要求「無協議不實習」。學生參加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前,職業學校、實習單位、學生三方應簽訂實習協議,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未按規定簽訂實習協議的,不得安排學生實習。
二是首次提出頂崗實習學生報酬底線,避免「廉價勞動力」現象發生。要求實習單位參考本單位相同崗位的報酬標准和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量、工作強度、工作時間等因素,合理確定頂崗實習報酬,原則上不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試用期工資標準的80%,並按照實習協議約定,以貨幣形式及時、足額支付給學生。
三是提出明令禁止事項。對不適宜學生實習的情況,如安排一年級學生頂崗實習,安排學生到酒吧、夜總會、歌廳、洗浴中心等營業性娛樂場所實習等,《規定》均予以了明確禁止。
四是指出職業院校和實習單位不得向學生收取實習押金、頂崗實習報酬提成、管理費或者其他形式的實習費用。
五是對頂崗實習學生占實習單位在崗人數比例作出約定。《規定》明確頂崗實習學生的人數不超過實習單位在崗職工總數的10%,在具體崗位頂崗實習的學生人數不高於同類崗位在崗職工總人數的20%。
2、《規定》對目前職業學校學生實習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怎麼說?
一是針對部分單位不重視學生實習,校「熱」企「冷」等問題,《規定》從制定實習計劃到實習組織實施和管理的角度,進一步強調了實習單位的責任。
二是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實習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問題,從安全要求、安全制度、崗前培訓、實習保險、事故賠償等角度,強調了安全管理,規范了安全防患、責任保險以及事故處理,解決學生實習中的安全保障問題。
三是針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鬆散問題,《規定》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職業學校主管部門、職業學校、實習單位等各方的管理職責,要求職業學校和實習單位建立實習管理教師制度,避免「放羊式」管理。
四是針對個別地區出現的通過代理組織安排學生實習問題,《規定》明確不得通過中介機構或有償代理組織、安排和管理學生實習工作。對違規組織學生實習的職業學校,由職業學校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為確保《規定》有效落實,教育部還將分批頒布各專業的頂崗實習標准,並結合《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開展實習管理規范活動專項治理行動。
(來源:搜狐陝西教育頻道)
D. 職業學校實訓課堂教學有什麼意義
有利於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方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
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數50%以上。要積極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方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時間為6個月,可根據專業實際,集中或分階段安排。推動職業院校建好用好各類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統籌推進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嚴格落實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加大過程考核、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與考核評價。
(4)職業培訓學校實訓管理擴展閱讀:
職業學校實訓課堂教學的相關要求規定:
1、鼓勵學校積極參與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准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同步參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建立有關工作機制,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計入個人學習賬號,嘗試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
E. 職業院校為什麼要加強實訓實習 環節的組織與管理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
國發〔2010〕36號
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
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
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
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現就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
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解決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
才隊伍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
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
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
度,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
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為促進
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
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使高技能人才培訓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健全職業培訓制度。適應城鄉全體勞動者就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健全職業培訓制度。要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
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職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貫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成
長通道。
(四)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
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
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對企業新錄
用的人員,要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對退役士兵要積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院校學生要強化職業技
能和從業素質培養,使他們掌握中級以上職業技能。鼓勵高等院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五)切實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
業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要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技能
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快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自辦培訓機構或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等方式,結合企業技
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為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提供實訓實習條件。
(六)積極推進創業培訓。依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鼓勵有創業
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要通過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創
業培訓質量;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特點,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通過案例剖析、考察觀摩、企
業家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訓者的創業能力。要強化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及創業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銜接,健全政策扶持、
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提高創業成功率。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七)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准要求,深化職業培訓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有
效性。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訓課程,創
新培訓方法,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面向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城鄉勞動者的初級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
應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面向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應結合產業發
展對後備技能人才需求,開展定向培訓。
(八)加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和競賽選拔。各地要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統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在職業培訓
中的引導作用。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和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
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充分發揮技能競
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
件。
(九)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及培訓設施,加大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
力。在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地級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
訓基地;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提供示範性技能訓練和鑒定服務。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加快國
家職業技能標准和鑒定題庫的開發與更新,為職業培訓和鑒定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加
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根據職業培訓規律和特點,加
強職業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體系、培訓計劃大綱以及培訓教材的開發。
(十)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政策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定期公
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引導各類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訓需求,收集、發
布培訓信息,積極動員組織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協助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實現就業。
(十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
展職業培訓,在師資培養、技能鑒定、就業信息服務、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等方面與其他職業培訓機構同等對待。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招生、收
費、培訓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提高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質量,推動民辦職業培訓健康發展。
(十二)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各地要建立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的原
則,制定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件、認定程序和管理辦法,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對符合條件的向社會公示。要嚴格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
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鼓勵地方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
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應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
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一定的培訓費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
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的同時,對
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
(十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用於職業培訓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備條件的地區,統一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提高效益。
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有條件的地區要安排經費,對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評選
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培訓補貼按相關規定執行。
(十五)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並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
崗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
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
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
(十六)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要依託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台,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對參訓
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提高地區之間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就業狀況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合理確定並向社會公布政府補貼培訓的職業(工
種),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要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職業資格培訓期限為基礎,
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標准。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培訓組織形式,在現有補貼培訓機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直補個人、直補企業等職業培訓補貼方式,有條件
的地區可以探索發放培訓券(卡)的方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行公開透明的辦法,定期向全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審計部
門依法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審計,防止騙取、挪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審計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告。監察部門對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
人進行責任追究,涉及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五、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
加強職業培訓工作。要把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促進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
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共同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八)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
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狀況、企業用工情況,對勞
動力資源供求和培訓需求信息等進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業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指
導本行業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落實職業培訓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並對在職業培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表彰。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廣泛開展
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成才和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優秀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職業培訓方
面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F. 學校實驗實訓安全管理的要求有哪些
1、實訓場所包括實驗室、儀器室、電教室等,其相關設備設施由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和維護。2、實驗、實訓場所的使用分為常規教學和臨時用途兩類,由教導處統一協調和安排。3、任何實驗實訓室的課任老師或相關活動部門、個人在使用期間有義務對學生學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設備設施操作規范講解、負責組織學生協同管理人員完成清潔衛生和設備檢查工作,並同時承擔在使用過程中學生和設備的安全管理責任。4、學生或學員在實驗實訓室里進行相關操作時必須要有任課老師在場,並嚴格按照老師講授的注意事項和操作規范進行操作,禁止學生使用或調試與課程無關的軟體、設備和器件。5、學生或學員不得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進入實驗實訓室,進入以後嚴禁大聲喧嘩、亂扔紙屑,嚴禁破壞公物、亂刻亂畫,對於違反者視其情節給予紀律處分。6、實驗實訓場所必須按規定安裝必備的照明設施、消防器具,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消防通道的暢通。嚴禁在實驗室使用任何外帶電器(包括電爐、電取暖器、電水壺、電飯煲、電熱杯、熱得快、電熨斗、電吹風、電梳子、充電器等),所有實驗設備禁止超負荷運行,不得亂拉、亂接臨時線路和使用明火,有接地要求的儀器必須按規定接地。對違規使用電器者,除沒收相關電器,並對使用人進行嚴肅批評,視其情節給予相關紀律處分。7、管理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安全常規檢查,及時發現並排除各類安全隱患,重點對各實驗實訓室的設備、消防器材、逃生通道、燈源、開關、插座、門窗等進行檢查,在需要其他部門協助的情況下,應在一個工作日內向相關部門反映,並督促其盡快整改。8、實驗實訓場所的鑰匙由專人保管,未經許可或授權,任何人不得把鑰匙轉借他人;各實驗實訓室內的設備和儀器嚴禁私自借出,若因工作原因,經領導批准,履行相關設備儀器借用手續後方可借用。 9、實驗實訓室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若發生意外事故,根據不同事故類型,應採取相應處理措施。發生人員意外傷害事故,在場人員應馬上進行現場搶救(若為觸電事故,則要首先切斷電源),如果沒有搶救能力,則立即撥打120急救,然後上報部門負責人和有關領導;發生財產盜竊事故,第一發現人則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部門負責人和相關領導;發生火災事故,現場管理人員和老師應首先疏散人群,確保學生或學員安全,可能的情況下利用消防設施進行撲救,如果火勢超出控制范圍,則立即撥打119消防急救,然後報告部門負責人和有關領導。 10、認真貫徹和落實各實驗實訓場所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定,對進入實驗實訓室工作或學習的教師、電教管理人員、學生、學員及其他人員,應經常進行安全教育,有條件的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和相關知識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原則。11、對違章操作,玩忽職守,忽視安全而造成的火災、被盜、人身重大傷害、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損壞等重大事故,有關部門要及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對發現事故隱患不報告,不採取措施補救;事故發生時不報告、不排險,甚至逃離現場;事故後隱瞞真相、避重就輕、推委責任或對調查不配合等情況者,根據具體情況,學校將分別給予嚴肅處理。
G. 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管理辦法
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管理辦法(試行)
[來源: | 作者: | 2019年12月12日 ] 【大 中 小】
目 錄
第一章總 則
第二章職責與審批許可權
第三章設立
第四章變更和終止
第五章教學組織與管理
第六章扶持與獎勵
第七章監督與檢查
第八章附則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規范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辦學行為,維護舉辦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我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誠信辦學、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學校(以下簡稱民辦培訓學校)。
第三條民辦培訓學校的舉辦要適應本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有利於技工教育培訓資源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
第二章職責與審批許可權
第四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
(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本省的有關規定,制定全省民辦培訓學校的發展規劃和辦學標准。
(二)定期發布民辦培訓學校職業(工種)設置標准和民辦培訓學校開設職業資格培訓的職業(工種)范圍。
(三)組織職業(工種)培訓計劃、培訓大綱、教材的開發;組織開展民辦培訓學校的考核評估和師資培訓工作。
(四)按照本辦法第六條之規定審批設立民辦培訓學校,並負責民辦培訓學校籌設的指導工作。
(五)負責省屬民辦培訓學校的管理工作,並指導市州、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開展對民辦培訓學校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市州、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職責:
(一)按照本辦法第六條之規定審批設立民辦培訓學校,並負責民辦培訓學校籌設的指導工作。
(二)負責民辦培訓學校項目變更的審批工作,核發、變更辦學許可證。
(三)負責民辦培訓學校日常辦學活動和培訓質量的監督檢查,開展教學管理評估工作,對學校誠信辦學等工作進行指導。
(四)負責民辦培訓學校招生廣告和收費公示等備案工作。
(五)負責民辦培訓學校綜合情況統計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批民辦培訓學校的許可權分工。
(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在省工商局注冊的企業、冠「吉林」、「吉林省」字樣的單位申請舉辦各等級職業資格的民辦培訓學校。
(二)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審批申請舉辦三級以上(含三級)職業資格的民辦培訓學校。
(三)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審批申請舉辦三級以下職業資格的民辦培訓學校。
(四)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審批許可權由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確定。
(五)跨省異地開展職業培訓,必須重新申請設立民辦培訓學校,由所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許可權進行審批。
第三章設立
第七條設立民辦培訓學校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基本辦學規模應不低於200人。
(二)應有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培訓場所,租用的場所租賃期不少於3年。有辦公用房;理論課集中的教學場所應達到300平米以上,無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風條件,桌椅、講台和黑板設施齊全;有滿足實習教學需要的實習操作場所,符合環保、勞保、安全、消防、衛生等有關規定及相關工種的安全規程。
招收住宿學生,其住宿場所應符合環保、安全、消防、衛生等有關規定。
(三)應具有滿足教學和技能訓練需要的教學、實習、實驗設施和設備,有充足的實際工位。
(四)管理人員,應具備較高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
(五)應配備專職校長。校長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級以上國家職業資格,有2年以上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經歷,熟悉國家職業培訓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六)應根據辦學規模配備相應數量的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專職教學管理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級以上國家職業資格,有2年以上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
應配備從事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相關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應具有財會人員資格證書。
(七)應配備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專職教師一般不少於教師總數的1/4,每個培訓專業(職業、工種)至少配備2名以上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均應具有與其教學崗位相應的教師上崗資格。
(八)應具有與培訓專業(職業、工種)相對應的教學(培訓)計劃、大綱和教材。職業資格培訓的教學(培訓)計劃、大綱和教材應符合國家職業標准。自編的教學(培訓)計劃、大綱和教材應經過專家論證,並報審批機關備案後組織實施。
(九)應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辦學章程與發展規劃、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財務及衛生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等項制度。
(十)舉辦者應有穩定、可靠的經費來源,固定資產應達到20萬元以上,注冊資金10萬元以上。冠「吉林」、「吉林省」字樣的固定資產應達到50萬元以上,注冊資金30萬元以上。
第八條 以社會組織名義舉辦民辦培訓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有與其培訓項目相適應的辦學資金。以個人名義舉辦民辦培訓學校的,舉辦者應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聯合舉辦民辦培訓學校的,應當視出資比例及經公證機關公證的聯合出資協議書,確定一方為舉辦者。
第九條 民辦培訓學校只能使用一個規范的名稱,在本行政區域內不得與已登記的其他學校名稱相同。
民辦培訓學校的名稱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學校名稱應當包括其所在行政區域和冠名,冠名不得使用專有名詞。
民辦培訓學校的名稱統一使用「××市(縣)××職業培訓學校」或「吉林省(吉林)××職業培訓學校」。
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以下簡稱辦學許可證)是民辦培訓學校辦學的合法憑證,除審批機關外,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收繳、扣壓或吊銷。
辦學許可證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應放置在民辦培訓學校的主要辦公場所明顯位置,副本在審批機關監督、檢查和辦理相關手續及開展社會活動時使用。
第十一條民辦培訓學校遺失辦學許可證應立即登報聲明,並持聲明向審批機關申請補辦。辦學許可證的復印件不得作為對外進行辦學活動的有效證件,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和買賣辦學許可證。
第十二條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申辦報告》3份。主要內容應當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二)《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審批表》3份(見附件1);
(三)擬辦民辦培訓學校的章程;
(四)單位辦學應出具舉辦者的法人資格證明文件(工商營業執照、社會團體登記證等)的復印件。公民個人申請辦學應提交身份證復印件和個人簡歷;
(五)擬辦民辦培訓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人員、擬任校長、財會人員、職工的身份、學歷、資格證書等證明材料的復印件;
(六)擬聘理論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的身份、學歷、資格證明材料的復印件;
(七)擬辦民辦培訓學校的資產及經費來源的證明文件。具有資質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以貨幣資金以外方式出資的,還應提交具有評估資質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
(八)用作辦公、培訓的場地證明及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自有場地的民辦培訓學校,提交場地產權證明,租借場地的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契約及場地產權證明;
(九)滿足教學和實訓需要的主要設施、設備的清單;
(十)開展相應職業(工種)培訓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相應的教材目錄;
有關證明、證書、證件、教材等除提交復印件(目錄)外,還應提供相應原件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對,證照、證書、證件是外文的應翻譯成中文一並提供。
第十三條民辦培訓學校章程應當包括以下事項:
(一)學校名稱、地址等;
(二)辦學宗旨、規模、層次、形式等;
(三)學校資產的數額、來源、性質等;
(四)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的產生辦法,人員構成、任期、議事規則等;
(五)學校的法定代表人;
(六)出資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
(七)學校自行終止的事由;
(八)章程修改程序。
第十四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受理舉辦者申請材料後,按以下程序審批:
(一)受理。舉辦者按規定提交有關材料後,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員應予以受理;對材料不全的,工作人員不予受理,但需告知理由。
(二)評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組成專家評審小組進行實地考察,對舉辦者提交全部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和辦學可行性進行評審,並形成專家小組評審意見。
(三)批准。審批機關依據專家小組的評審意見,做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批準的下達正式批復,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審批機關自受理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審批機關應將正式書面批復、《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審批表》及《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辦學備查表》(見附件2)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四)發證。經批準的民辦培訓學校,持正式批復到審批機關辦理辦學許可證(填寫要求見附件3)。
第十五條經審批成立的民辦培訓學校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憑辦學許可證及正式批復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登記。
第四章變更和終止
第十六條 民辦培訓學校變更名稱的,應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變更。申請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變更學校名稱的報告及決策機構同意的書面材料;
(二)《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變更審批表》(見附件4);
(三)《辦學許可證》(正、副本)。
第十七條民辦培訓學校辦學層次、專業(工種)變更的,應通過審批機關審核批准。申請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變更辦學層次、專業(工種)的報告及決策機構同意的書面材料;
(二)《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變更審批表》;
(三)《辦學許可證》(正、副本)。
(四)本辦法第十二條第(六)、(九)、(十)款要求材料。
第十八條民辦培訓學校在本行政區域內變更注冊校址,應通過審批機關審核批准。申請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變更注冊校址的報告及決策機構同意的書面材料;
(二)《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變更審批表》;
(三)新注冊地址的資質證明;
(四)《辦學許可證》(正、副本)。
在本行政區域外變更注冊地址的,應到擬變更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重新辦理審批手續,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終止申請。
第十九條民辦培訓學校變更舉辦者或法人代表,由原舉辦者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變更。申請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變更舉辦者或法人代表的報告及決策機構同意的書面材料;
(二)《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變更審批表》;
(三)具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資產、財務評估和審計報告;
(四)民辦培訓學校關於資產處置及學員安置等的方案;
(五)變更後的舉辦者或法人代表的基本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第十二條第四款)。
第二十條 民辦培訓學校申請變更名稱、校址、舉辦者或法人代表等事項時,應按照本辦法第七條之規定重新核准。個人舉辦的民辦培訓學校一般不予變更舉辦者和法人代表。
第二十一條民辦培訓學校需延續辦學許可證有效期的,應在有效期滿30日前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並提交《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延續審批表》、延續申請報告、辦學許可證等材料。審批機關批准延續的換發新的辦學許可證。
第二十二條民辦培訓學校分立、合並的,應在財務清算後,按原審批程序辦理,並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三條民辦培訓學校有下列情形的,應當終止。
(一)根據學校章程規定要求終止,並經審批機關批準的;
(二)被吊銷辦學許可證的;
(三)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的。
第二十四條民辦培訓學校自行終止的,應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時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法人代表或舉辦者簽署的終止申請報告及決策機構同意的書面材料;
(二)終止方案;
(三)具有資質的審計機構出具的財產審計報告;
(四)善後工作安排;
(五)辦學許可證(正、副本)。
第二十五條民辦培訓學校終止,應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辦法進行財產清算,並妥善做好在校學生安置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對終止辦學的民辦培訓學校,由審批機關辦理注銷手續,收回辦學許可證(正、副本),並向社會公示。
第五章教學組織與管理
第二十七條民辦培訓學校應設立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學校內部各項管理制度。決策機構成員名單如有調整,應報審批機關備案。
第二十八條民辦培訓學校的校長由理事會或董事會聘任。
第二十九條民辦培訓學校應與聘任的教職員工簽訂聘用合同,與招用的其他工作人員訂立勞動合同。
民辦培訓學校應當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並為教職工繳納社會保障費。
第三十條民辦培訓學校聘任外籍教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聘請外教的單位必須申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證書》,通過年檢後才可以聘請外教。
外教從事教學工作需獲得職業(Z)簽證,持有《外國專家證》,並且在當地公安部門辦理居留許可後,方可進行工作。
第三十一條民辦培訓學校應在許可范圍內自行開展職業培訓活動,不得將辦學資格承包、轉讓給其他組織或個人。
第三十二條 民辦培訓學校對完成學業的學員,經考核合格的,應頒發《吉林省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書》,證書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一印製。
民辦培訓學校開展職業資格培訓的,應當按照相應職業(工種)的國家職業標准,審核學員培訓資格和進行培訓;需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由民辦培訓學校統一組織,按有關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要求,參加職業技能鑒定。
第三十三條民辦培訓學校應建立健全學生電子注冊和學籍管理制度,並建立學員培訓電子檔案,將學員培訓內容、取得結業證書、參加鑒定時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推薦就業等情況記入學員培訓檔案,並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審批機關備案。
第三十四條 民辦培訓學校收費項目和標准,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自行制定,及時報當地物價部門備案,向社會公示,並放於學校明顯位置。公示後的內容不得擅自變更,未經公示收費的項目不得收費,嚴禁將教師收入與招生學費收入掛鉤。
民辦培訓學校應制定具體的學費退費辦法,並報審批機關備案,學校應按照學費退費辦法與學員簽訂有關協議,學員要求退費的,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處理。
第三十五條民辦培訓學校應當按照《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布招生簡章和廣告。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在發布前向審批機關備案,並填寫《吉林省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招生廣告(簡章)備案表》(見附件5),如有修改應重新備案。
第三十六條招生簡章和廣告應當真實、准確。招生簡章應當載明學校名稱、批准文號、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地址、培養目標、招生專業、招生辦法、收費項目、收費標准、證書發放等事項。培訓教學活動應當與招生簡章、廣告內容相一致。
第三十七條民辦培訓學校與實施學歷教育的學校和職業資格考試、鑒定機構聯合辦學,應到審批機關進行備案。嚴禁以提高班、高級班等名義,將學生轉移到其他學校學習。
第六章扶持與獎勵
第三十八條民辦培訓學校可以依法以捐贈者的姓名、名稱命名培訓學校的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
捐贈者對民辦培訓學校發展做出特殊貢獻的,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批准,可以以捐贈者的姓名或者名稱作為培訓學校校名。
第三十九條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對民辦培訓學校的獎勵工作,對為職業技能培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和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四十條對部分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好、社會信譽高的民辦培訓學校,可以通過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參與實施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項目。
第四十一條 民辦培訓學校教師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參加技工院校教師系列的職稱評審,與公辦教師享有同等待遇。
第七章監督與檢查
第四十二條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每年對民辦培訓學校進行一次檢查評估。年檢結論分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級。年檢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間不得招收新生和舉辦新的培訓活動。整改期滿仍不合格的,取消辦學資格。
第四十三條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要督促民辦培訓學校制定突發事件緊急處理預案,研究制定學校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重大事件第一時間上報。
第四十四條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建立民辦培訓學校管理檔案,對行政區域內民辦培訓學校的審批、變更、備案及日常監督等情況記入檔案。
第四十五條對未經批准從事職業培訓的組織和個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依法查處取締。
第四十六條民辦培訓學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審批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後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分立、合並民辦培訓學校的;
(二)擅自改變民辦學校名稱、層次、類別和舉辦者的;
(三)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者廣告,騙取錢財的;
(四)非法頒發或者偽造學歷證書、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
(五)管理混亂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辦學許可證的;
(七)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辦學許可證的;
(八)惡意終止辦學、抽逃資金或者挪用辦學經費的;
(九)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的。
第四十七條辦學許可證有效期一般不超過3年,有效期屆滿未延續的,審批機關應依法辦理注銷手續。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境外的組織和個人在我省境內辦學和合作辦學,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九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
收費的人真惡心
H. 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管理制度
首先得確立你的部門職責,相因做制度調整參考方案: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決定》精神,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的重點,充分體現成教工作的特色,以「調研明思路,特色創品牌,改革激活力,開放促提高」作為工作的手段,發揚求真務實,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的精神,樹立良好形象,服務廣大群眾。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成教辦學理念,從而為促進我區我鎮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為新貢獻。二、學校定位薛家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是我區現在唯一的一所省級重點成校,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設備和外圍環境,但比起先進的成校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後三年中要努力學習我省先進成校的經驗,不斷發展自我,使我校成為區級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職教、成教中心,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我區、我市乃至我省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名符其實的省級重點成校,並向國家級重點成校邁進。三、辦學條件的改善根據學校的現有設施條件,把我校辦成區級職教、成教以及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結合實際思考主要是從車工、鉗工、電子電工及計算機專業等幾方面入手,但經過分析還需改善辦學條件是:1.現有鉗工實習場所比較簡陋,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必須新添一些實習設備和擴建實習場所。2.車工實習場所必須新建,增加數控中心設備。3.電子電工和計算機實習場所也必須進行改善,因計算機一方面過時淘汰的比較多,另一方面還沒有能上互聯網,這樣的設施設備今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訓的需要。以上辦學條件的改善投入約100萬元左右。四、學校管理學校牢固樹立「管理理求質量,管理出效益」的思想,牢記「時時謀發展,事事出效益」的成教辦學宗旨,建立完善的校長負責制,在具體的管理中採取如下措施:1.加強學習。加強領導班子對現代學校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研究,樹立與21世紀學校管理相適應的新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使領導班子人員不但懂管理,會管理,而且善管理。2.加強目標管理。對學校所有教職員工進行合適的定位,並對每位教職員工從培養學生上、教師個人奮鬥上、條線管理上、以及工作開拓創新上確定明確的目標,每年初確定目標,年底對照目標進行考核。3.加強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考核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因素。五、領導班子建設強化整體班子建設。使每個成員辦學思想端正,具有正確的的教育觀念和強烈的進取心、事業性、責任感,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熟悉教育教學和管理業務,掌握並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較強的決策和組織協調能力。人人工作務實,實事求是,作風民主,廉潔自律,關心群眾。發揮表率作用。班子成員深入教育教學和實訓、培訓工作第一線,並能以身作則,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工作,成為教職員工的榜樣,以行領人。六、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圍繞「敬業、愛生」,努力造就教師把教育作為事業來追求,把教師作為研究者來認識,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通過三年努力,把全體教師培養成熱心愛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的優秀教師。優化業務水平。教育觀念正確,基本功扎實,能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採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根據新的世紀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改善專業課教學,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每年組織教師到高復班聽課以及與先進學校教師交流備課、上課,不斷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高知識水平。到2005年學校在編教師本科率達100%,專業技術課教師的專業技能及知識水平具有較高的檔次。七、班主任隊伍建設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上,要求在校全校教師個個過班主任關。對現任班主任的工作多指導、多檢查、多調研、多交流,每學期召開班主任和教育工作研討會。每年組織全體班主任到先進學校進行學習,體驗優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八、教育教學研究在全體教師中強化科研興教和科研興校的意識,根據我校教師人少、力弱,在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方面有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將組織教師與有關學校協作開展課題研究。三年中要求全體在編教師均能參加一個課題研究,實實在在地搞好教育教學研究,每年有一至二篇高質量的論文發表。九、教育教學質量德育教育。增強德育教育工作在我校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針對性:針對技工生的身心發展和認識規律,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主動性:要面向技工生的實際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實效性:德育工作要體現實際效果,從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出發,使畢業生成為用人單位受歡迎的人才。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07 19:14 三年中學生無違法犯罪現象。教學質量。根據技工生文化學習的標准,為使技工畢業生今後能進一步發展自身,學校將採用普通高級中學文化基礎課,開齊開足,並有選擇分層次進行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化課基礎知識的需要,並在教學中著重體現方法的輔導上。在專業技能上一方面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另一方面保證各個專業的畢業生能100%通過省市級勞動部門的鑒定。使我校畢業生每年就業率達100%,並受用人單位普遍好評。十、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我校是成教性質的學校,在實施新課程方面只能使我校教師的觀念不斷地更新,以新課程的標准和理念來不斷改革成教教學,積極做到辦學政策上強化法規意識,在教育教學上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辦學理念上強化創新、效益意識。十一、辦學特色我校在穩定現有高復班和技工班的基礎上三年中逐步向形成區內、市內有一定影響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發展,並形成具有特色的車工、鉗工和電子電工及計算機專業。十二、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德育功能,具體措施:1.校園標語布置;2.校園名人、名言布置;3.校園綠化環境布置。
I. 職業學校學生規章制度
職業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參考
一、總則
1、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特製訂本要點。
2、高職高專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教學工作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在學校管理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3、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是:研究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規律和教學管理規律,改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研究並組織實施教學改革和教學基本建設;研究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運行機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學質量。
4、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教師隊伍管理,實驗室、實訓基地和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管理。
5、本要點供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以及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各類教育機構(不含自學考試)參照實施。
二、教學管理組織系統
6、健全教學工作的領導體制。院(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工作。分管教學的副院(校)長協助院(校)長主持教學日常工作。學校有關教學及其管理的指導思想、長遠規劃、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院(校)務會議或院(校)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要建立健全教學工作會議制度和各級領導定期聽課、學習、調研的制度,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
7、建立教學工作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熟悉教學工作、有經驗的教學管理人員組成,在院(校)長領導下,研究和決定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
8、建立院(校)、系兩級教學管理機構。
(1)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在整個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職能作用,明確其職責范圍,建立協調的工作關系。
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應健全機構,配備得力人員,以保證教學工作的穩定、有序運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
(2)系級組織是學校教學管理機構的基本單位。系主任全面負責系教學管理工作,系可根據情況設教學秘書或教務員,處理日常教學行政的具體工作。
9、教研室是按專業或課程設置的教學基層組織,其主要任務是按教學計劃規定實施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科技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是否設置教研室由學校自主確定。不設教研室的,其教學工作可由系或其它組織形式實施。
10、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要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加強管理人員的業務和管理理論培訓,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國內外教學管理人員的交流、考察活動,適應教學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需要。
三、教學計劃管理
11、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教學計劃要在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自主制訂。教學計劃既要符合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規格,具有相對穩定性,又要根據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新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和修訂。為突出教學計劃的針對性,可聘請一些在本專業長期工作的企業人員、學校教師和管理幹部一起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教學計劃一經確定,必須認真組織實施。
12、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是制訂教學計劃的前提條件。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依據國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用人部門對人才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專業目標的確定應努力體現學校和專業特色。
13、制定教學計劃的基本原則: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堅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貫徹產學結合思想;從實際出發,辦出特色原則。
14、教學計劃的內容一般包括:
(1) 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
(2) 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3) 修業年限;
(4) 課程設置及時間分配;
(5) 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6)必要的說明。
15、制訂教學計劃的一般程序是:學習理解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廣泛開展社會人才市場需求調查;組織校內和社會用人單位專家論證培養目標,基本規格,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教務處提出本校制定教學計劃的實施意見和要求。由系主持制訂教學計劃方案。經學校教學工作(學術)委員會審議,主管校長審核簽字後下發執行。
16、教學計劃的實施
(1)教務處編制分學期的教學進程計劃,對各教學環節提出總體協調意見,安排每學期課程及其他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教室和其他教學場所,確定考核方式;
(2)系根據教務處的總體安排,落實任課教師、編制各教學環節的教學實施計劃;
(3)教學計劃確定的課程、教學環節、學時、授課時間、考核方式、任課教師等均不得隨意改動,執行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應嚴格按照審批程序執行。
(4)教學計劃的實施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學任務、穩定教學秩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條件。教務處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學管理中樞的職能作用,新學期的課程表應在上一學期結束前確定,經主管院(校)長審批後通知到各相關部門和教師,開學前一周,要檢查教學准備情況。
四、教學運行管理
17、教學運行管理是學校組織實施教學計劃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整個教學運行管理,要抓住兩個重點:一是課堂教學(包括實習、實驗教學)的管理,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貫徹教學相長的原則;二是以教學管理職能部門為主體的教學行政管理,應制訂教學工作制度的規程,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環節提出要求,並認真組織實施。
18、制定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落實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最基本的教學文件,學校要重視教學大綱的制訂工作。
制訂教學大綱的基本原則是:
(1)教學大綱要准確地貫徹教學計劃所體現的教育思想和培養目標,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都要服從課程結構與教學計劃的整體要求,相同課程在不同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要按各自課程結構的要求有所區別;
(2)隨著各校專業設置的不斷調整以及專業特色的不斷強化,課程開發的任務較重。新開發的課程,原則上要先制訂教學大綱,而後編寫講義或確定教材;
(3)教學大綱要體現改革精神,不能服從於某本教材或某一時期的特定體例;
(4)教學大綱的內容應包括本課程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學習要求以及必要說明等部分;
(5)教學大綱由系組織有關教師依據上述原則編寫,經系校有關領導認定批准施行。每門課程均應有教學大綱,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嚴格執行教學大綱的要求。
19、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是教學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動。
(1)認真選聘有相應學術水平、有責任心、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任課,非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要補好教育基本理論課,教師開設新課程要有嚴格的崗前培訓制度,並要求課前試講;
(2)組織任課教師認真研究和討論教學大綱,組織編寫或選用與大綱相適應的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依據大綱編寫學期授課計劃、教學進程表和教案;
(3)有組織地進行教學方法研究,對積極鑽研並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良好學風、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作出貢獻的教師,要給予獎勵;
(4)積極推廣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虛擬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效率。
20、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實踐性教學內容要嚴格依據專業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中對實踐環節的要求進行教學。各院校要特別重視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增開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強的實驗項目,加強現場模擬教學的組織和設計,訓練學生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規范實踐教學考核辦法,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社會實踐的組織和安排,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行選擇。畢業設計(論文)要盡可能結合實際任務進行,要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21、凡教學計劃規定開設的課程都要對學生進行考核。積極改革考核的內容和方法,著重檢查學生掌握所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情況和實際應用能力。鼓勵採用試題庫或試卷庫命題,實行教、考分離。要制定嚴格的考試制度,嚴肅考場紀律,精心安排考務工作。對考試作弊者,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試卷評閱要認真、公正、客觀。教務處要組織對試卷的復核及抽檢工作。
22、學校應重視對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安排與管理,課外作業的份量要適當,安排輔導答疑要適當。安排非教學活動不得佔用教學活動時間。
23、日常教學管理。學校要依據各專業教學計劃制定學期的運行表、課表、考表,保證全校教學秩序穩定。對這三項重要表格文件的執行情況要有管理制度和檢查辦法,執行結果要記錄在案。在實施過程中,要經常了解教學信息,嚴格控制對教學進度及課表變更的審批,及時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事故。
24、學籍管理。學籍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入學資格、在校學習情況及學籍變動、畢業資格的檢查、考核與管理。學校應依據上級有關規定,制訂本校的學籍管理辦法,並建立學籍檔案。
25、學生注冊制度的改革與管理。學生注冊是學籍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要維護學校注冊制度的嚴肅性,建立嚴格的學期注冊制度。在注冊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學年制、學分制的改革。
26、教學資源管理。要搞好教室、實驗室、實訓基地等教學設施的合理配置與規劃建設,充分加以利用,保證教學需要,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注意根據需要與可能,改進教室的功能,建設必要的多功能教室。
27、教學檔案管理。各級教學管理部門都要建立教學檔案,教學檔案的范圍包括:
(1)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下達的政策性、指導性文件及有關規定;
(2) 教學基本建設的各種規劃和計劃;
(3)自編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實驗指導書、習題集、試題庫(試卷庫)、試卷分析以及各種聲像資料等;
(4)學期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進程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學期授課計劃、課程教學總結、實習總結等;
(5)課程設計任務書、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優秀畢業設計(論文);
(6)學生學業成績、學籍變動情況、學生座談會記錄整理分析、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畢業資格審核等材料;
(7)教學改革進展情況、教學研究計劃、總結,典型經驗材料和教學研究刊物;
(8)教師業務檔案、各種獎勵及成果;
(9)教師評教材料、督導組(室)活動材料、教學工作會議紀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檔的教學文件和資料。
教學檔案實行分級管理,編目造冊。建立教學檔案查閱制度,充分發揮教學檔案的作用。教學檔案管理,應充分使用現代化管理手段。
28、要充分發揮系和教研室在教學運行過程的管理職能。教研室應按學期初制訂的「教研室工作計劃」,組織集體備課、公開教學、政治與業務學習和教學研究活動,定期組織檢查和測評教師的教學進程和教學狀況。
系要定期召開教研室主任會議和任課教師會議,及時掌握教學過程狀況,總結和交流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及時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9、教務處應協助主管教學的校領導定期和不定期地召開系(部)主任教學工作例會或專題工作研究會,了解、協調和處理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五、教學質量管理與教學評估
30、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全面的質量觀,堅持嚴格的質量標准。要從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內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師、學生、管理、政策、體制等)入手,嚴格把好質量關,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督導體系,形成分析、評價、反饋制度,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31.認真抓好教學全過程的管理
(1) 把好招生質量關,做好招生宣傳、招生錄取、新生入學後的復審工作;
(2)抓好教學計劃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要精心設計整體優化的教學計劃,精心組織計劃的實施工作;
(3)把好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關;
(4)注重教學輔助過程的質量管理;
(5)實行科學化的考試管理,建立科學的考試工作程序和制度,嚴格考試過程管理,進行必要的試題、試卷和成績分析,認真進行考試與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6)實行畢業生質量的跟蹤調查制度。
32、建立教學質量檢查考核制度,並制訂科學的、可操作的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全校的教學質量檢查,學校可根據情況每學年或每學期進行一次,由教務處組織實施。
33、實行教學工作督導制。選擇一批熱愛教育事業、教育思想先進、有豐富教學經驗、工作認真負責的老教師(包括退休教師)和有專業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組成教學工作督導組織,進行經常性的教學工作督導,及時提供質量信息。
34、建立聽課制度。學校主管教學的領導及教務處長、系主任、主管教學的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都應定期深入課堂聽課(包括實驗、實習課),全面了解教師教課與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教研室應組織教師之間相互聽課。
35、組織開展教學評估工作。教學評估是調控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學校教學評估工作應經常化、制度化。教學工作評估一般包括校、系總體教學工作評估;專業、課程和各項教學基本建設評估;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評估等。開展教學評估工作要與日常教學管理與建設相結合,以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為重點,建立起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堅持「以評促建,重在建設」的原則,不搞形式主義。
36、教學評估工作要和學校內部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相結合。教學評估的結果與教師職務的評聘和報酬掛鉤。對在教學上取得優秀成績者要給予獎勵,對教學責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訓,並按章處理事故責任者。
37、建立教學信息的採集和統計制度。對新生入學基本情況、學生學習和考試情況、畢業生質量及就業情況等主要教學信息應定期採集並進行統計分析,以不斷改進學校的教學工作。
六、師資隊伍管理
38、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建設,建立一支人員精幹、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學校要有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劃,層層落實。要注意培養專業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重點抓好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提高,並且要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不斷培養優秀的青年教師充實到教學第一線。要通過教學實踐、專業實踐(包括科技工作)和業務(包括教育科學知識)進修,大力培養並盡快形成一批既有較高學術水平、教學水平,又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雙師型」專職教師作為中堅力量,也可從社會上聘用既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又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高級技術與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39、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各校自身的教學工作總量和師生總體比例要求,確定學校的教師編制,制定教師工作量管理辦法。教師工作量完成情況與教學質量的優劣應作為教師聘任、晉職和提級的依據。
40、學校要明確各級教師的教學工作規范和教學崗位職責分工。實行聘任制,建立教學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對教師的政治表現、業務水平和工作成績定期進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學年)考核一次,考核情況載入教師業務檔案。
41、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建設。新教師要進行崗前培訓。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工程設計和社會實踐,鼓勵從事工程和職業教育的教師取得相應的職業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培養具有「雙師資格」的新型教師。學校應十分重視實驗技術人員和實習指導人員的選配和培訓。
42、學校應制訂各種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政策和措施,設立教師獎勵基金,重點向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傾斜。對於工作不負責任,教學態度不認真,不能為人師表,教學效果差的教師,應調離教學崗位。
七、教學基本建設管理
43、專業設置與調整。根據社會的有效需求設置專業,要善於發現和預測新的社會需求,針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置新的專業。注意優化專業結構,保證基本辦學條件,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的優勢,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
44、實訓基地建設。建設校內系列實訓基地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必備條件。學校要依據所設專業的實際需要,全面規劃,逐步實施。實訓基地建設要突破只限於感性認識和動作技能訓練的舊模式,建立有利於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模式。盡可能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相一致,形成真實或模擬的職業環境。注意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防止各專業自成體系。地處一個城市的同類學校也可共建實訓基地,還可開展職業培訓的有償服務。
45、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按照互惠互利原則,盡可能爭取和專業有關的企事業單位合作,使學生在實際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實習。
46、做好實訓基地的實訓管理。實訓管理包括:技術管理、設備管理、經費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各項管理制度建設,要努力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資效益。
47、教材建設。教材建設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規劃和完善的制度。基礎理論課教材的選用既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又要保持教材的相對穩定性,鼓勵選用通用教材和國家優秀教材,特色課程或專業課程可依據教學大綱組織自編教材或講義。教材的類型包括文字教材、實物教材和聲像視聽教材等,特別要鼓勵教師使用聲像視聽教材。
48、學風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要通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抓好教師嚴謹的治學作風和為人師表以及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等方面的學習作風建設,形成良好的學風。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特點,鼓勵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及相關知識,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證書,注意學生的創業精神。要特別重視考風考紀的教育,杜絕考試作弊行為。把學校的德育工作和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超級秘書網
49、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按照教育部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種制度,制定完備的教學基本文件,在教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上下功夫。
八、教學管理與教育理論研究
50、教育教學管理是一門科學。學校的教學管理必須以正確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必須以教學管理研究和教育理論研究為基礎。開展教學管理研究與教育理論研究,是所有教學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和教師的共同任務。學校要把教學管理作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學管理的一些重點課題進行立項研究。
51、加強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之間教學管理的橫向聯系與交流,合作開展教學管理課題的理論研究和工作研究,共同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九、非全日制及函授、廣播電視教育的教學管理
52、上述要求同樣適用於非全日制及函授、廣播電視教育的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