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管理培訓 > 蟲害控制管理規定培訓心得

蟲害控制管理規定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2-12 22:13:35

❶ 防災減災學習心得或心得體會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4.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災減災高水平科技人才匱乏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專業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中,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應用人才,與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結合不密切,特別缺乏防災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工程技術應用人才。另外,研究經費、待遇等方面條件較差,影響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夠

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統一綜合的防災減災組織保障體系

設置統一的具有危機管理性質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大政方針做出決策,逐步實現從部門為主的單一災種管理體制向政府和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轉變。

加強科技主管部門與涉災管理部門的協同,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分布式的協同管理職能和機制。

成立集合各災種、各專業及相關管理部門專家的顧問團體;建立防災減災決策的專家咨詢系統,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2. 完善防災減災科技進步政策與創新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防災減災辦法與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選拔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級學校教育中適當引入防災減災課程及讀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3. 多渠道增加對防災減災的科技投入

將防災減災發展所需投入納入每年科技經費預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開發工作、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技術裝備、參加國際交流等。並使防災減災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於科技經費增長的總體水平。

建立社會防災減災基金,吸收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及海外人士對防災減災的捐贈,按比例將部分基金用於科技投入。

用給予引導資金的方式,促進地方政府增加防災減災科技投入,引導技術開發機構與企業投資防災減災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促進防災減災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建設

藉助全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整合全國各災害管理部門的分類災害信息資源,全天候運轉監測網;以網路技術為紐帶,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控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建設覆蓋至全國各鄉村的主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及網路技術,綜合集成防災減災各單位上報的災情信息,構建包括災害應急響應、災害信息分析、災害救援決策、救援信息反饋等在內的防災減災技術及信息資源平台。

5.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技隊伍建設

通過科研體制改革和現代院所制度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防災減災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化;與管理部門合作,嘗試推廣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製度、考核選拔等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培育有競爭力的研究群體,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防災減災後備人才,逐步在我國高校中開辦防災減災專業教育。

6. 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

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❷ 怎樣培訓員工對蟲害防治問題,有知道的請幫我一下。

調查時間:2008年2月5日

調查地點:青島市市南區上杭路附近

調查背景:近期,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肆虐,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嚴重受阻,電力供應極其緊張,災區群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全黨全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受災地區黨員幹部群眾團結協作、頑強奮戰,抗災救災工作全面展開。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各有關地區和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堅定必勝信念,全力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展現出一幕抗災救災的恢弘壯麗畫卷……

災害損失:民政部救災救濟司提供的數字顯示,截至28日14時,1月10日以來的雨雪天氣過程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14個省(區、市)7786.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4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20.9億元。

調查目的:調查人們對今年南方雪災的關心程度及是否為災區獻愛心

一、雪情實況
1月10日以來,我省連續發生3次全省性降雪過程(10~16日、18~22日、25 –)。繼前兩次降雪過程後,1月中旬後期我省再次出現大范圍的大到暴雪天氣過程,造成大面積的雪災。1月25日白天我省江淮之間南部和江南出現雨夾雪天氣,25日夜裡起江淮之間南部出現中到大雪,部分地區暴雪;26日沿淮到沿江和江南北部出現中到大雪,部分地區暴雪,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部分地區出現凍雨。1月27日大范圍的降雪強度達到高峰,1月28日08時,我省76站有積雪,沿淮淮北和沿江江南大部分地區積雪深度達到10-20cm,大別山區和江淮大部分地區超過30cm,其中合肥、巢湖、滁州等地積雪深度超過40cm,最大金寨達到54cm。28日降雪中心南移,降雪范圍覆蓋全省。29日08時80站有積雪,長江以北地區雪量與前日持平,沿江一帶積雪深度達到20-40cm。電線結冰台站數28日14時達到32站,范圍由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擴大到沿江地區。直徑普遍在10mm左右,最大黃山光明頂為59mm。目前沿江江南雨雪天氣仍在繼續。
二、雪災災情概況
據省救災辦信息,截至1月30日11時初步統計,全省受災人口1079.7萬人,轉移安置19.2萬人(含路途滯留人員),因災死亡8人,因災傷病89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91千公頃(736萬畝);倒塌房屋4.73萬間,其中民房1.28萬戶、2.7萬間,損壞房屋11.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52.3億元,其中農業損失23.8億元。六安、安慶、池州、宣城、巢湖、滁州等市較重。
目前有105個鄉鎮和599個村委會供電中斷,影響112萬人;67個鄉鎮和361個村委會通訊中斷,影響55萬人。
根據省氣象台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未來一周我省仍為低溫寒冷天氣。2月1~2日和4~5日全省分別有一次雨雪天氣過程。雪災損失可能還將進一步加重。
三.雪災對農業影響的初步評估
1.對越冬作物的影響
小麥:目前,我省小麥已陸續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今年大雪暴雪天氣過程主要出現在我省淮河以南地區,而小麥主產區(沿淮淮北)的降雪量和低溫程度基本正常。到目前為止,降雪過程對我省冬小麥生產利大於弊。有利因素為,首先,處於越冬期的冬小麥且有積雪覆蓋,減輕了凍害發生;其次,氣溫降低減緩小麥旺長的勢頭,有利於改善群體結構,低溫過程凍死一些晚弱苗,群體結構更趨合理;第三,低溫大雪降低越冬的蟲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對減輕來年病蟲害有利。不利方面為,對一些雨雪量偏大的地區,如果覆蓋在小麥上的冰雪層融化而氣溫又長期穩定在零下時,就有可能對小麥產生凍害。
油菜:目前淮河以南油菜處於第五真葉期,個別早播油菜已開盤。這次大雪、暴雪天氣主要出現的江淮和沿江地區是我省油菜主產區,對我省油菜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續時間長,雪量過大,油菜較高和脆弱的植株體經不起重壓造成莖桿折斷等機械損傷;二是持續低溫雨雪,尤其是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大面積的凍雨,對油菜造成凍害,早播已開盤的油菜凍害較重;第三,長期的雨雪過程過多的增加了農田土壤濕度,不利於油菜形成壯苗。
2.對設施農業的影響
此次大雪對設施農業的影響最為明顯,尤其是對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於降雪時間過長、積雪過厚,降低了棚內溫度和透光性,影響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長。由於持續低溫,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受凍,用於早春栽培的幼苗也易凍死。更為嚴重的是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蔬菜大棚、食用菌棚倒塌現象,受災最重的是蚌埠,有2000多個蔬菜大棚倒塌,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現象。
3.對林業的影響
連日大雪給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重災區主要出現在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大量毛竹、杉木、果樹被積雪壓斷,苗木被積雪壓塌。由於氣溫較低,樹木上的冰掛易造成其枝條壓裂、壓斷和壓倒。同時,長期的陰雨雪天氣也造成林地、圃地、果園地的田間積水、濕度過大。氣溫持續偏低,造成開採茶園、幼齡茶園、茶樹良種苗圃凍害嚴重。
4.對養殖業和漁業的影響
寒冷天氣使牲畜大量失熱,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經不起寒流降溫而造成死亡。宣城特種水產幼龜、幼鱉凍死。一些地方牲畜禽圈舍倒塌損壞,牲畜被砸死。部分漁棚倒塌、圍欄網受損,池塘埂塌方。羊場場房、圈舍倒塌。
四.對春季農業生產的影響
就淮北地區來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利大於弊。除了以上提到的有利影響外,冬季降雪補充了土壤底墒,對春旱發生頻繁的淮北地區,可有效緩解春旱,促進小麥增產。
就江淮和長江以南地區來說,對農業生產有不利影響。最主要的是大雪導致農田土壤水分過大,對春季易發生澇漬危害的我省南部地區來說更為不利。
另外春季的氣象條件也決定了遭受凍害油菜的恢復程度。如果氣溫正常回暖,水熱配合適宜,受凍的油菜可望逐步恢復,爭取較好的產量。如春季陰雨天氣多,今年的油菜產量不容樂觀。
由於連續低溫雨雪天氣增加了對大棚蔬菜的管理難度,再加上大棚損失嚴重,影響到春季蔬菜的供應量。
五.典型災情調查
為了及時了解持續降雪對農作物影響,1月30日氣科所及時派出由農業氣象科技人員組成的災情調查組,深入到肥西農村進行災情實地調查。目前田間積雪仍達35~45cm,調查人員排除厚厚積雪,查看了油菜和小麥的生長情況。通過調查,發現油菜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機械折斷和凍害,小麥長勢較好。
六.應對措施
為把雪災損失降到最低,各部門在雪後應做到以下幾點:
1、各地在雪融化後及時做好「三溝」的清理工作。加強麥菜的田間管理,中耕鬆土施肥,鏟除雜草,提高其抗寒能力。
2、雪融化後及時摘除油菜凍苔,及時追肥:對已經受凍的早苔油菜,應在晴天及時摘苔,切忌雨天進行,以免造成傷口腐爛。摘苔後隨即追施速效肥料,補償植株體內養分,促進恢復生長,以利早生、快生、多生分枝。對葉片受凍的油菜,也應適當追施速效肥,促使盡快恢復生長。
3、大棚蔬菜基地要及時清除大棚積雪,減輕塑料薄膜壓力,防止大棚傾塌。採用增加立柱和斜撐數量,提高設施的抗壓力。通過增日光溫室內懸掛大功率燈泡,進行補光加溫,有條件的可在大棚內使用加溫爐進行增溫,減少蔬菜病害的發生,保障春節蔬菜的正常供應。
4、菜農可利用當前秋延蔬菜的換季茬口,在大棚內搶播一季速生菜,爭取在春節後2月底上市。大棚蔬菜如果連續一周低溫、無光,就可能影響蔬菜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只要太陽一出來,農戶就要揭除棚上草簾。
5、關好畜禽舍的門窗,防止舍內溫度大幅度變化;在外放養的畜禽如羊、牛、土雞等要及時趕回;在畜禽舍內輔上墊草,防止畜禽受凍。養殖場戶要備足飼料和飼草,防止飼料飼草供應和運輸困難;同時要注意畜禽舍的通風換氣,保持畜禽舍空氣新鮮,防止疾病的發生。
7、及時清除各類林木,特別是常綠樹木、經濟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積雪、冰掛,防止壓折造成損失。及時處理斷裂枝幹,對完全折斷的枝幹應及早鋸斷削平傷口,塗以保護劑,以防腐爛;對已撕裂未斷的枝幹,不宜輕易鋸掉,宜先用繩索吊起或支撐起,恢復原狀,受傷處塗以保護劑並綁牢,促其癒合恢復生長。同時要及時施肥、恢復樹勢;樹體傷口多易引起病蟲害,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林地、圃地、果園地的田間積水也要盡快排除,防止澇漬和凍害。

❸ 蟲害控制人員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化學保護、昆蟲毒理等等

❹ 簡述蟲害控制三個階段

一、前期調查,詳細勘察現場,充分了解蟲害程度,針對蟲害特點制定防制方回案,選定殺答蟲劑。
二、殺滅期,化學方式快速降低密度,減少蟲害。同時配合環境防治,物理防治方法來保持更長久的無害效果。
三、鞏固期,針對重點區域定期檢查,確保長期無害。

閱讀全文

與蟲害控制管理規定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